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賓毅生命的延續觀後感(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41W

賓毅生命的延續觀後感 篇1

20xx年2月8日,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道德觀察欄目播出“全國模範檢察幹部”、“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柳州鐵路運輸檢察院原司法警察賓毅同志先進事蹟的專題片《生命的延續》,節目播出後,防城港市檢察院通過微信公眾號轉發等形式組織廣大幹警觀看。賓毅同志的先進事蹟深深感動了廣大檢察幹警,而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可以因為奉獻而得到無限延續。

賓毅生命的延續觀後感(通用5篇)

20xx年2月18日凌晨,加班回來的賓毅突發腦溢血陷入昏迷,儘管經過全力搶救,20xx年3月1日,賓毅還是不幸離開了人世,生命永遠定格在50歲。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50年是短暫的,用“曇花一現”來形容人的一生並不為過,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賓毅,用短暫的50年來演繹了“重於泰山”的生命之旅。

在崗位中奉獻,使生命更有價值。著名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寫道:“每個人都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你也可以活得不平凡”。賓毅,檢察院裡的一名基層普通法警,不是檢察官,從檢20xx年來沒有辦理過案子,是一名為了一起起案件公平辦理保駕護航的幕後英雄,但就是在這個普通的崗位上賓毅贏得了同事以及群眾們的交口稱讚,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講“奉獻”。20xx年來,賓毅執行提押、傳喚、參與搜查、追捕逃犯等任務1300餘次,僅在20xx年,賓毅加班天數就有96天,用同事的話來說:他是一個愛崗敬業有愛心的人。因為最累、時間最晚的一般他來值,因為工作中總是處處替他人著想,因為危難時刻賓毅總是敢於挺身而出……。正是因為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賓毅通過一輩子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影響,人格的積累讓大家心服口服。

正如最高檢檢察長曹建明所說:“賓毅同志生前始終胸懷崇高理想,面對組織交代的任務他從不推託,再難也要拿下,面對公與私的矛盾,他總是選擇向公後私,公而忘私,他長期紮根辦案一線,為人民檢察事業戰鬥到最後一刻,把忠誠融入在生命裡。”今天,我們學習賓毅,就是學習他這樣一種在本職工作中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向社會奉獻,生命可以更加精彩。賓毅離世之前,一家人祖孫三代就有一個祕密的約定:登記成為遺體器官捐獻的志願者,把器官捐獻出去,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賓毅犧牲後,在柳州市紅十字會的幫助下,家人們將賓毅的肝臟、眼角膜等器官和組織捐獻,賓毅成為柳州市自20xx年至今的第39例器官捐獻者,他也成為我國20xx年正式啟動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全國檢察系統首例器官捐獻者。目前賓毅的器官已經成功挽救1名肝病患者的生命,並讓兩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賓毅一家的事蹟經過媒體報道感動了整個柳州,人們為這個家庭的美德讚歎不已。廣西檢察長崔智友這樣稱讚賓毅:“賓毅同志走到哪把好事做到哪,要按黨員要求,他是模範黨員、好黨員;要按檢察幹警來說,他是模範幹警;按一個人來講,他是善良的好人”。

賓毅一家三代的選擇讓他們的生命存在的更有價值,生命更加精彩,離開的更有意義。正如專題片中所說: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好事,更難的是死後還能做好事,精神還能感染他人。自從賓毅一家的事蹟被報道之後,柳州有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器官捐獻,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要以賓毅為榜樣,讓這份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可以說,我們許多人都是在淚水中看完《生命的延續》的,在淚水中,我們為賓毅的先進事蹟深深感動,被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強烈震撼,在淚水中,我們更多的是思索:我們該怎麼做?學習賓毅,我們就貫徹落實曹建明檢察長的講話精神:要把對黨忠誠落實到每一個檢察崗位,每一起司法案件辦理中,恪盡職守,敬業奉獻,真正把忠誠體現到行動上。

賓毅同志是一個把“奉獻”刻在生命裡的優秀共產黨員,他愛崗敬業,經常為群眾做好事幹實事,去世後捐獻器官向社會,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了一名普通檢察幹警的高尚品質。我們要學習他對黨絕對忠誠、信念信仰無比堅定的政治品質,學習賓毅同志忠於職守、勤勉履職、敢於擔當的職業精神,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公僕本色,學習他嚴守紀律、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優良作風。我們要向賓毅同志那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在平凡的生活中,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優秀檢察幹警!

賓毅生命的延續觀後感 篇2

近日,陝西省蒲城縣檢察院組織幹警收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賓毅同志先進事蹟專題片《生命的延續》,並召開大會認真開展學習討論,深入交流感想體會。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閆永江提出學習要求。

專題片《生命的延續》從賓毅家人、領導、同事、受捐人員及社會各界的視角,生動再現了廣西柳州鐵路運輸檢察院原法警賓毅同志愛崗敬業、忠誠履職、嚴守紀律、廉潔執法的先進事蹟和樂於助人、無私奉獻、捐獻器官、傳遞大愛的感人善舉。

會上,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閆永江提出,一是要學習賓毅同志對黨絕對忠誠、信念信仰無比堅定的政治品質,永葆忠誠本色,大公無私,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者、宣傳者、推動者,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使命;二是要學習賓毅同志忠於職守、勤勉履職、敢於擔當的職業精神,愛崗敬業,埋頭苦幹,勇挑重擔,敢於擔當,心懷崇高的職業理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貢獻力量,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三是要學習賓毅同志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公僕本色,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時刻牢記肩負的歷史使命,心繫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滿懷真情熱情地為群眾服務,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四是要學習賓毅同志嚴守紀律、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優良作風,恪守職業道德,崇法尚德,樂於奉獻,正確處理好公與私、情與法、利與法的關係,切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把“兩學一做”作為修身做人用權幹事的基本遵循,用“五個過硬”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賓毅生命的延續觀後感 篇3

什麼是傳承?在賓毅一家人看來,就是一個生命延續在另一個生命中,一代人的精神延續到下一代身上。

“驟然離世,留愛若生。”3月1日,廣西柳州鐵路運輸檢察院司法警察賓毅突發腦溢血離世,女兒賓潔瑩悲痛之餘,向紅十字會提出捐獻已故父親的可用器官。而早在20多年前,賓毅的父親就和一家醫學院達成協議捐獻遺體,賓潔瑩也表示,她和母親也將追隨父親遺志。

三代人的傳承,“這也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父親經常說捐獻器官是好事。”賓潔瑩說,“幾年前,爺爺和湖南的一家醫院達成了捐獻遺體的協議,爸爸當時就特別贊成,說他以後走了也要這樣。”

賓毅的父親賓香悟今年84歲。1952年,他響應國家政策從湖南老家來到廣西柳州鐵路中心醫院支邊,直到1993年退休。“湖南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但是我這一生都獻給了廣西,我一定要報答我的家鄉。”賓香悟說,退休那一年,他便和妻子商量著捐獻遺體,當即寫了信給湖南的一所醫學院。

“為國為民多奉獻,永留清白受人尊。”這是賓香悟自撰的一句詩,也是他對兒女們的期許。談起已經過世的兒子,賓香悟數次哽咽失聲,他說:“賓毅是個好兒子、好丈夫、好黨員,他雖然走了,但他的生命還在延續。”

2月29日,賓潔瑩在母親楊斌的陪同下,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上簽名並按上手印,捐獻了賓毅的雙腎、肝臟和眼角膜,成為柳州市自20xx年至今的第39例器官捐獻,將挽救3名腎病、肝病患者的生命,幫助2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目前,已確定4名接受饋贈患者。

賓潔瑩告訴記者,從她記事起爸爸就經常幫助別人。“他是個敢在馬路邊扶老人的老爸!”賓潔瑩清楚地記得,那是20xx年的8月,在柳州市鵝山立交橋橋頭,一位70多歲的老人昏倒在地,過往車輛和行人都避之不及。“當時我和爸爸剛好路過,他就給醫院打了電話,守在老人旁邊,一直陪到到了醫院才離開。”

“父親從小就受到爺爺的影響,我和我母親也願意跟隨他。”賓潔瑩說,“先是爺爺決定捐獻遺體,然後爸爸決定捐獻器官,我覺得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吧,我也會繼承他們的遺願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

做好事是本能,“他堅持了幾十年”

從事檢察工作20餘年來,賓毅多次被單位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曾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工作“先進個人”,榮獲三等功一次。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這個司法幹警工作認真,還做了一輩子好事。

作為經常配合偵查部門辦案的法警,賓毅工作起來拼勁十足。20xx年3月,賓毅配合當地反貪局到外地抓捕犯罪嫌疑人,為了防止被跟蹤,連續駕車17個小時,穿行20xx多公里。“當時下大雨,賓毅不放心別人開車,硬生生堅持了17個小時。我從事反貪工作20xx年,這樣拼的第一次見到。”和賓毅共事20xx年的同事何波說。

在何波的眼裡,賓毅不光是一位默默工作的法警,也是一位熱心公益的好人。從20xx年開始,賓毅每年都會和妻子楊斌去血站獻血,這件事他們默默做了20xx年。“他的手臂上隔段時間就有個針孔,以為一直在打吊針,追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獻血。”他說。而楊斌說:“都是小事,不值得說。”而這樣的小事,僅賓毅同事們口述的都超過了20件。

在採訪中,同事、鄰居、社群的幹部,一提賓毅,隨口都能說出幾件“小事”來:“在高速上對陌生受困司機及時救援、在鬧市街頭對即將生產的孕婦伸出援手、在辦案途中送急性闌尾炎患者去醫院……“他熱心助人不是偶爾為之,而像是種本能,堅持了幾十年。”何波說。

同事王園園紅著眼睛告訴記者:“上次我的手機掉進廁所,他就跪在地上,徒手伸進廁所,完全不在乎自己,完了一直催促我看看手機能不能用。”“以前好人都講雷鋒,在我們這裡是有困難找賓哥,幫扛水、生病送醫院,這些事一年都不知道做多少次。”鄰居朱懿萍說,“他真是什麼事都管,去菜市場買菜碰到小偷都要抓。”

大愛傳萬家,“看到他的事我才決定捐獻器官”

“去世後還能為社會做貢獻,社會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朱懿萍對記者說,在的時候,我們習慣了他做的好事,現在想想堅持做一輩子真不容易。“我也想學賓哥,百年之後,身體還能用的地方就捐了吧!”朱懿萍長吁一口氣,“我們這代人的觀念應該要跟上了。”

3月3日,家住柳江縣拉堡鎮基隆村譚家屯的何可芬在柳州市工人醫院確定腦死亡,19歲的譚碧雪得知病情後,忍著悲痛和父親商量著,捐獻了母親的雙腎、肝臟及眼角膜,成為柳州市自20xx年起至今的第40例器官捐獻。

“我在媒體上看到賓毅一家的事蹟,這才決定了捐獻媽媽的器官。”譚碧雪說,媽媽治療費用都是社會好心人捐助的,捐獻器官是為了回報社會的關愛,希望得到媽媽器官的人能夠好好地活下去。“她的器官移植到別人的身上,我們會感覺到她還活著。”何可芬的丈夫譚柏林說。

3月4日,記者走進了賓毅的辦公室。頗有年頭的辦公桌上,他的照片和女兒寄來的生日賀卡壓在玻璃板下,值班穿的大衣還掛在椅子背上,桌上的日曆仍舊留在2月,這個他永遠告別同事的月份。

賓毅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有壯懷激烈的豪邁言辭,只以愛和奉獻為他人做了表率。“沒想到這點小舉動也能帶動別人,賓毅知道肯定會感到欣慰的。”楊斌在採訪中總是叮囑記者:“不要把我們說的那麼好,只做了些小事而已。”

賓毅生命的延續觀後感 篇4

上帝死後,尼采告訴人們,萬物都處在迴圈中。宇宙也罷,人類史也罷,其執行軌道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圈。以往發生過的事情會重複發生。被法國人譽為英雄羅伯斯庇爾,會一次次登上歷史舞臺,將法國一次次置於白色恐怖之下。

可是這個羅伯斯庇爾不是我們所瞭解的那個英雄羅伯斯庇爾。後者在歷史上僅有一次,前者則反覆出現。所以此處的羅伯斯庇爾是一個獨裁、白色恐怖的概念。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羅伯斯庇爾,不管他以往殺過多少人,因為歷史終將過去,他的惡行會被遺忘。可如果我們只能看到這個獨一無二的羅伯斯庇爾,而忽略了概念上的永劫復歸的羅伯斯庇爾,那麼他永遠會在殘殺無數民眾之後被原諒。就像拿破崙、希特勒、斯大林都僅有一個。

歷史是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的奇怪的統一。人類史和人的一生都是沿線性軌道向前的,發生過的所有的事件,無論其好壞,都僅有一次,所以沒有什麼好怕的。歷史和人生都輕如鴻毛。一次就是沒有,僅有一次的生命就是從來沒有存在過。於是很多人就在這條不能回頭的軌道上選擇輕的生活,融入主流,加入媚俗的大軍。還有人卻總是要在其中找尋更多的價值和意義,他們思考、掙扎、反抗,他們渴望自我能做的更好,擔負起自我的職責,即使為此他們要選擇重,選擇一次次痛苦的輪迴,選擇永劫復歸。那麼永劫復歸的存在不在於它是否存在,而在於我們是否看得到,是否做出復歸的選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昆德拉對於“永劫復歸”這一命題的思考。集中營中的親人死了,它帶給生者的傷痛還在;羅伯斯庇爾、希特勒死了,新的獨裁者、殺人狂還在誕生。戰爭和獨裁,是永劫復歸的人類史上無法抹平的傷疤。若你對它視而不見,任憑歷史原諒並淡忘希特勒、斯大林,戰爭和獨裁會一次次重複下去。人生同樣如此。一生中只出現過一次的事情沒有任何意義。若你糾結於周圍環境的好壞和別人的評價,若你害怕承擔職責和重複的生活而不停的掙脫最終越飛越高,那你就會遠離大地而無法體會生命的真實。

動物是天生的哲學家。狗很幸福,因為它們享受於日常重複的生活。幸福就是對重複生活的渴望。狗的生命軌跡是一個圈,不像人的生命越走越遠。當所有人,所有事,所有物都被直線向前的人拋棄乃至遺忘,當人掙脫了所有的負擔而飛上天空,這樣的人生最終走向虛空。人類思考了千百年,才發現幸福,居然就是能像貓狗一樣生活,認真、重複的生活。難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賓毅生命的延續觀後感 篇5

看完《願生命從容》,我此時想的不是書的內容,而是那個河北懷來的寄信人,那句“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吧,我是,你是。”

我們都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一句話叩問了周國平先生,也震響了我的內心。我們從哭啼而來,卻在最單純的年歲裡,越加沉溺於俗世,頭銜、身份、名利、財產等等,這些攀附的慾望,漸漸把無名變得虛榮,在這個幸運的星球裡,比比皆是名利交換,甚至是爭權奪勢,我偏偏遇見你,遇見了你的讀者。我們沒有名字,我們都該是那個性情中人。

她點撥了周先生的性靈,我何嘗不是?

人活著都該有一個姿態,或慵懶,或隨和,而我卻喜歡他的人生觀,那就是真性情,他說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人生。而沒有虛度的人,必然有自己真正的愛好,能活出個味兒來,我們不是要買一個人能稱為思想家、科學家,不用長篇大論去探討人生,可能只是靜靜的品一杯茶,聊一聊人生,碰一杯小酒,去唯有杜康。

“我惟願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願意安靜聆聽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其實我很怕看勵志書,抑或者是作者的人生觀,其一是他的成功不屬於我,其二,他已爬至高處,他的人生早已浮沉許久,那種雲淡風輕不是常人可以借鑑。

故,我很敏感,但我卻喜歡這樣真性情的周國平。

想想這世間,很少有人能做到簡單,從殷紂王的酒池肉林,到秦始皇的阿房宮,甚至是毫無節制的隋煬帝,其實很多人都可以過得很好,從溫飽到肉體,從精神到物質,一個人要比富裕,一定有比你更富的人,舍取是一個大學問,而我卻很喜歡他的態度,因為看清了物質的快樂是有限的,對於一個滿足過簡單生活的人,什麼的疆域是更寬闊的。

當然理想是靈魂生活的寄託,我們需要的不是麻木的簡單,而是內心存有靈魂,能對美有所憧憬且去愛自己,去做一個真實平凡的自己,去獨立,去和自己做朋友,因為這樣才是更高的自我。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依附在別人生活上的寄居者,如果沒有被承認,他們就像行屍走肉,可我喜歡靠自己的本事去行走的人,因為可以不必去經營這樣繁瑣的人際關係,但這樣的人在職場裡,容易被淘汰,所以,周先生的態度適合去深山,也林野,卻不適宜都市,他的處事態度,有好有劣,但我依舊喜歡這等隨性。

我記得有問卷調查說,一半以上的父母是反對孩子去戀愛的,而周國平先生卻是反其道而行的人,他支援大學生戀愛,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相互促進,互相激勵,激勵精神的向上、求知的努力和創造的衝動。

我記得這樣態度文筆的人,除了周先生,還有馮唐和王朔,他們都很隨意,是一匹放蕩不羈的野馬,我喜歡他坦承在上大學裡,看到美女就覺得世界很美好,一個六十年代的人,多少在過去是封死的,不許戀愛,連握個手都不行。我想,可能越是得不到,越對那種美超越了渴望,但我支援這種渴望,戀愛沒有錯,錯的是自己選擇了超前。

我尚未做母親,我也不知道如何去感受那種愛,從出生,到初為人父,從孩子突然的離世等等,“沒有孩子的時候這個本能是睡著的,一旦有了孩子,這個本能就甦醒了。”那個時候他們幸福了,而這種人性根底的東西,支撐了每一個富有抑或者貧窮人的快樂。

你瞧,幸福多簡單。

幸福有的時候很抽象,就像他說,幸福屬於天國,而快樂才屬於人間。我們改變不了命運,可這個世界沒有人拒絕幸福,哪怕它平凡,微小。

“我愛人世的不幸勝過愛天堂的幸福。我愛我的不幸勝過愛他人的幸福。”

我想這抑或許就是歲月淘洗出的真諦吧,幸福的遠近都是自我的衡量,成功不是人世價值的標準,更重要的是真性情,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是一本處世之道,一本尋真之書,我們要做的不是多成功,而是怎麼去做一個人,懂得去自尊自愛,懂得承受壓力負累,甚至是能配得上命運賜予的人。

孤獨是愛最意味深長的贈品,是黑暗中並肩行走,我們安靜的行走於喧囂,我們相互去尋找愛的呼喚,我們都是自由人,我們不被束縛... ...

故,在一個失去了記憶的城市了,並不存在真正的主人,每一個居民都只是無家可歸的外鄉人,我們都在找尋靈魂的棲息地,找尋那一抹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