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心得體會

欄目: 教育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8.92K

最近我們學習了《袁貴仁在xx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其中“落實到政策制度中。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按照總書記關於‘好乾部五條標準’和‘四有教師’要求,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規範結合起來,制定完善教育行業規範守則,使廣大師生內心有尺度,行為有準則。要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引導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讓我深受啟迪。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心得體會

道德教化有以下功能:一是轉化人的心靈,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轉化人的行為,使人的行為規範化、道德化、文明化;三是轉化社會風氣,使社會風氣積極向上,充滿真、善、美。

在道德教育內容的設定上,我們要避免以下不良傾向:

第一種傾向是推行所謂的生活教育。這種教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道德,感悟道德,但問題是,現實生活是複雜的、多面的,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將人放在現實生活中去學習,可以學到好的一面,也可以學到不好的一面。如果生活實踐缺乏優秀的道德文化的指引,實踐出來的結果,是培養出一個充滿世俗觀念和功利心的小人,而決不能培養出有崇高道德精神的君子。用什麼來取代生活教育,只能用經典教育。因為,經典記錄的都是由歷代聖賢實踐並經過千百年的歷史檢驗的道德箴言。

第二種不良傾向是單純的道德知識教育。單純的道德知識的教育,使人們掌握一些道德的詞彙、概念、要求,人們可以用這些東西去考試,去要求別人,去指責別人,也可以用這些東西寫成文章、說成漂亮話偽裝自己,但自己卻不去做。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必須將道德知識、道德踐行、行為指導、道德體驗、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融為一體。不能只強調道德知識的灌輸,不重視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良知的培養。因為教育的成績,只能通過分數來表達,許多教育者就將道德簡化為道德知識,然後又將道德知識切割成考試的要點。真正的人品道德的提高,無法以量化的形態表達出來,所以許多教育者對於道德品格的提高漠不關心。許多所謂的專家,不知其道德水平如何,也從來不認真學習經典,而憑藉自己的所謂專業知識,編寫出來的教育孩子的教材,顯得空泛、無力、含糊、浮淺,甚至可笑。

第三種不良傾向是輕視傳統道德。其實,道德根本沒有新舊之分,任何時代的人的道德觀,都是在傳統道德的基礎上,適應時代的需要而稍加調整而形成的。單純強調對某些道德榜樣的模仿,讓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有將道德教育放在優良的傳統文化中展開,人們很難形成對道德榜樣的真正認同和理解。拋棄傳統道德,道德教育就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道德教化要擺脫“高標準,嚴要求”的模式,而採用“重基礎,多層次”的模式,採用“由近及遠,由下而上”的循序漸進的模式,才能將道德教化落到實處。讓學生從《君子規》做起,從“灑掃應對”做起,從行孝做起,從禮儀做起。首先達到孝敬、友愛、誠實、守信、禮貌、正直、謙虛、勤勞、敬業等基本的做人要求,在此基礎上再引導進入更高境界。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建設道德教化的陣地呢?

一是家庭。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經典教育的薰陶下,來自經典的優美語句和道德箴言,進入到民間,進入到千家萬戶。在“文革”以前,許多家庭的家長,即使沒有直接接受過經典教育,但他們從社會日常生活中,從前輩那裡得到道德箴言,並用這些道德箴言教導孩子。而長期經歷政治運動和全盤西化的衝擊之後,特別是拋棄了經典教育長達一個世紀之後,來自經典的道德箴言大量消失。現在許多家庭,已經不再使用來自經典的道德箴言教導孩子,而是用來自於社會的各種世俗、功利、勢利的言語來教導孩子。改變的辦法是在家庭中恢復中華經典教育,家長和孩子共同接受經典教育,家長將自己的感悟與心得告知孩子,自己按經典的要求樹立榜樣,並用經典的道德原則時時規勸孩子。

二是學校。在學校中,道德教育的根本辦法是恢復中華義理經典教育。讓孩子生活在經典的理想世界裡,生活在歷代聖賢的光輝下,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教導,然後,當他們面對社會時,他們就會用經典語句作為評價和判斷是非的標準,抗拒來自社會的不良影響。“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較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孟子·滕文公上》)。

三是社會。法治德治並舉,淨化社會環境,建設良好的民俗民風,建設良好的道德輿論環境,建立道德獎懲機制,淨化網路環境,提升口頭語言的品位,文學藝術、大眾傳播媒體發揮“文以載道”的功能。

而我認為經典教育是道德教化的最主要方式。

傳統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歷代聖賢思想的結晶。學習並記誦傳統文化經典,讓大量經典語句積存於自己的意識中,通過自己的體悟與思考,就轉變成自己的思想,自己也就成為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在面對任何問題時,就能夠獨立地進行思考並求得正確的解決辦法。在有知識積累和思想積澱的前提下,才能厚積薄發,才能進行創造活動

國學可用以提高精神生活質量。我們不能靠吃菜譜來填飽肚子,同樣,我們不能靠抽象的、空洞的理論來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而要用具體的、形象的、載負著精神營養的各種素材,這些素材在中華文化經典中普遍存在。“利以養體,義以養心”,國學正是滋養人的心靈的精神營養。

而國學經典誦讀,則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養。如今,外來文化、網路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通過經典文化的誦讀,可以大為提高孩子文化知識素養,我覺得國學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就是語文能力的提高。說簡單點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飛速提高。

那麼,做為老師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的誦讀呢?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爭取家校結合,讓家長理解配合教育,提高教學效率。

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須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在開展活動之前,先開家長會,給家長講誦讀國學經典的意義,取得家長的強力配合,家校雙管齊下,才能把誦讀更好的落實下去,提高學習經典的效率。

2、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採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誦讀經典的積極性。

向學生講解誦讀的必要,制定出激勵學生閱讀並背誦的制度,激發興趣,比如第一批背的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加入國學初級班,隨著所背內容與難度的增加,可以升級進入中級班,高階班,精英班,直到結業,並頒發畢業證;老師和學生師生互動比一比,看誰背的更快,更熟,更多,選出背誦國學經典的“小老師”,頒發發教師證;在教室牆壁的周圍貼上所背的內容,讓學生每天都能見到,時時刻刻都能學習。

3、保證誦讀時間。每週早讀時間及每週的閱讀課為誦讀時間,天天堅持。開展課前一吟,熟讀成誦的活動。為減輕學生背誦古詩的負擔,教師要提倡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

4、教師要根據誦讀內容與誦讀量,劃分每天的誦讀量,制定計劃,根據計劃誦讀並且要與學生一起誦讀。在每個班級的黑板報上由學生專人負責每週刊登一首詩,一句經典文句。學生在一週內反覆誦讀,並記憶。看誰讀得好,記得牢,鼓勵學生多誦多背。班級內定期開展古詩文誦讀或背誦比賽,激發學生誦讀的激情。

5、教師要天天隨機抽查學生的背誦情況,動員學生互動檢查;及時掌握學生的誦讀情況,表揚先進,以先進帶到後進;

6、佈置家庭作業時,可以加入誦讀內容,向家長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興趣。

7、開展“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讀書活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演繹對經典的理解。比如一個月搞一次經典誦讀比賽;辦國學經典學習心得小報,加強展示等。

國小生經典誦讀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讓兒童在最關鍵的幼年時段,通過誦讀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使其天賦與潛能在輕鬆愉悅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同時又能達到學習語言、培養情趣以及提升素質、奠定人文底蘊的綜合目的,使兒童日益變得知書達理、善良聰慧和樂觀堅定。記憶一些永恆的經典作品,將會對他的一生產生極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誦讀國學經典確實是一種適合國小生的最簡潔最有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