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觀後感精選

欄目: 教育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07W

《新教育》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下面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合了幾篇關於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的範文!

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觀後感精選

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0xx觀後感精選篇一

好久一直聽聞朱永新的《新教育》,所以,借名師工作室的讀書要求,從網上買了這本書,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在翻看的時候,發現這本書沒有像傳統的教育類書籍一樣,通篇的理論和說教,於是就接回家細細研讀。

在《新教育》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闡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追尋理想的執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樸精神。讀著這本書,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我非常認同作者說的: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學校發展的起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一切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學校管理最最靈魂最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則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快樂,那就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我都不快樂,我會讓你快樂嗎?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師不能每天用心去發現他的教育世界,那麼教育始終是一種缺陷。一個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而準備的圖書,那就是學校。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是一個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人只要有精神的飢餓感,才會閱讀,一天不閱讀則很難受。

其實,對於這本書,對我震動的是兩句話---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專業寫作,在反思中成長。“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現在的高中教育,已經不僅僅成為朱老師書中所說的“帶著腳鐐跳舞”,而且這個腳鐐已經沉重的壓得老師抬不起頭來。而不多的薪酬與較長時間的在校工作時間,家庭的壓力等等,讓老師們盡心教課以及照顧家庭之餘,根本無暇思考,更不要提反思。所以,一直以來,比較有名氣的教師,有幾個出自高中,還是國小與國中更多一些。

但是,飯還是要吃,路還是要走。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我們也只有讓自己將這種變形的舞蹈儘量跳的更好。

因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麼的可愛,所以,儘量讓自己每一節課都有收穫,每一次與孩子的交流都是那麼的開心。讓自己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後,將自己的所得記下來。這樣,你的努力才能得到體現。

朱教授說:“真正的教育家也應該具備詩人的品格,永遠憧憬明天。”雖然這樣的定位對自己來說有些過於高了,但其中所包涵的對生活、工作的衝動與渴望卻是每一位優秀的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就像朱教授所說的:“與理想相伴的一個詞彙——堅守”,這份堅守是我最需要去堅持的,既然我無法改變別人,也不可能改變社會,那我只能改變自己。雖然只有三尺講臺,雖然無法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心裡,但哪怕只是幾個,能夠真正地影響著他的人生,那也是很大的價值了!

重整行囊,聽從新教育的呼喊,跟隨理想的腳步,站到漲潮的海上,乘風破浪,向著彼岸,開始教育人生的又一次出發!

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0xx觀後感精選篇二

桌上擺著一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手握著一隻黑色簽字筆,便開始了我的閱讀時光。

新教育這本書可以說是新教育人的根本書籍了,讀後,它使人受益匪淺,讓人悟性大開,從而對教育事業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看這本書我無法做到一目十行,生怕會遺漏掉什麼或產生一種沒有看過的錯覺,它需要我們細細品味,一字一句地去看,用心去感悟。後來看到書的後幾章節,我才知道原來我運用了新教育實驗所提倡的知性閱讀式的方法去咀嚼它獨有的味道,倍感開心。

看完此書我花了三天,實屬不容易,書中雖有讓人乏味的但又實在的理論知識,但更多的是一個個新教育實驗後留下的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身為一名還未正式成為教師的”門外漢“,跟它對話,我吸取了好多新教育實驗所帶來的寶貴財富。

新教育是一種“新”和“星”教育,在傳承中國先人優秀文化的同時,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教育的革新,如它個性鮮明的十大行動,四大改變,“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課程等,並且不斷建築“星工場”,培養一群“擦星族”,讓“星星之火”不斷燎原。

新教育是一種“心”和“幸”教育,它注重師生精神世界的建設,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力營造一個和諧特色創新的書香校園。

新教育是一種“行”和“信”教育,強調行動,在行動中見真知,相信“只有行動,就有收穫“”,秉著一種“相信種子,相信歲月”的堅信理念。

作為一名即將成為新教育的人,我的感悟和反思如下:

面對學生,要求教師需要做一個有心的老師。教師要幫助孩子從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如閱讀習慣,運動習慣,晨誦習慣,寫日記習慣等,用拍照片或是寫每日教育隨筆或是在網路教育線上的貼吧裡發表感想的形式去記錄孩子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用最真摯的教師舉動去溫暖每個孩子的心。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培養每一個學生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興趣愛好,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要讓孩子的精神世界豐富起來,培養一群“童心悅讀”的孩子,讓童書陪伴孩子的成長,這樣做也可以使學生自主自覺地去學習,正如新教育實驗裡所開展的師生共讀、親子共讀活動和運用的兒童階梯性閱讀理念需極大地借鑑。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不斷地發展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樹立積極向上的職業認同感。在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認知上,新教育提倡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模式: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這也就表明教師要通過專業閱讀不斷地充實自己,堅持寫每日教育隨筆來記錄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心路,與專業的人士共同討論和分享心得。教師也需時刻銘記新教育的九大定律:態度決定一切,說你行你就行,體罰近乎無能,讀書改變人生,課堂屬於學生,性格主宰命運,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創造輝煌,愛心產生奇蹟,這些定律可能會為教師今後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發。

學生需要優秀的老師,而優秀的老師在特色和諧創新的書香校園中產生。學校需要努力做好學生、老師和家長的“三點一線”的工作,創造自己獨有的個性化的校園文化和品牌。

所以多多悅讀,堅持寫每日教育隨筆,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進取,向上吧,兄弟!

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0xx觀後感精選篇三

這週一在以袁校長為主的領讀下,全體教師共同學習了《新教育》的一節內容,驚歎於袁校長寫作功底的同時,更是被她的閱讀量和善於發現並記錄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所折服。

她開篇的一句話記憶頗深,也思考良久,即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裡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這樣寫的:今天清晨我交給你們一個歡欣誠實的孩子,多年以後,你們會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很多老師也許都這樣說過——來到學校的孩子是個半成品,甚至有的孩子就是個次品,家庭教育不到位,所有的重擔與責任都落到了老師身上;也會聽到這樣的言論——有多少問題學生,是父母欠下的債,卻要老師來還......牢騷歸牢騷,牢騷過後,看到的還是一個個竭盡全力、擼起袖子、一心為學生的老師們。既然我們無法選擇家長交給我們的孩子,那麼面對參差不齊的孩子們,我們應該怎樣去修剪這一顆顆小樹苗呢?怎樣讓他們儘可能的成長為參天大樹呢?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裡也許有答案,記得讀時便有一章節印象頗深,大意是這樣的:童年播下的種子,有朝一日會萌芽,那時,人們也許會追憶,漫長的童年究竟是哪一天誰幫我播下了這粒夢的種子。讀後,我不禁捫心自問:我的課堂是怎樣的課堂,我又會給學生的童年心靈種下一顆顆怎樣的種子呢?終於明白,作為一位面對著一顆顆稚嫩心靈的老師,作為新教育基地的踐行者,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要行動起來,不只做知識的傳播者,更要履行好種夢的責任。想起一句紅極網路的話:身體和心靈至少要有一樣在路上,那麼對於尚不具遠行能力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善良與愛,詩與遠方又該去那裡尋找呢?多讀書也許是再好不過了的吧,給孩子時間,讓孩子讀書,讓他們通過書裡的美好去淨化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新教育》似乎也給了我們答案,“靜待花開”——這也許是教育領域裡最溫馨最美好的詞彙之一吧,給學生的心靈播下一個美好的種子,老師呢,不急不躁,適時的澆水鬆土,靜靜等待這些種子的發芽,清風徐來,相信我們的等待會迎來百花盛開!

桃李天下之際,我們會滿懷自信的告訴家長們:今天清晨您交給我們一個歡欣誠實的孩子,多年以後,我們會還您一個正直有為的青年!

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0xx觀後感精選篇四

用了三週的閒暇時間,將朱永新的《新教育》通讀了一遍,並對重點部分做了標記和註釋。

“新教育”一詞,是作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和實踐,逐漸新興的現代名詞。書中講述了新教育的學理基礎、四大改變、十大行動、每月一事等內容,簡言概括為:不斷提升自我,用心教好每個學生。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是,書中提出的好多理念確實很好,也有部分學校正在借鑑,但想將它實踐於所有學校,的確有點烏托邦。要想搞新教育,學校、家庭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但在放眼當今教育,唯分數是論,漠視孩子心靈的成長,家長對孩子德育教育的淡化,無不表現出與新教育相違背的思想或行為。當然,我也不是將教育矛頭指向家長,學校的確有教育孩子的責任,但不要忘了,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好比蓋樓,地基都沒有,想蓋高樓大廈,那也只是痴人說夢吧。在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千萬不要一味地想著未來多麼的美好,而忽略當下。

我常在想,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德行越來越差?為什麼天天上補習班還是那點可憐的分數?呵呵,如果在根上出現了問題,那還談何理想,談何抱負?突然想起師父曾和我說的一句話:只顧低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如今的教育也是如此吧,盲目地以分數論天下,而忘卻了教育的初衷,前方的路都沒了,還會有光明大道嗎?再加上教師的職業倦怠、家長不注重家庭教育,無一不是將孩子推向深淵的黑手。

因為自己還年輕,還有一腔熱血,對未來還有憧憬,但單憑一己之力,與大環境抗衡,簡直是大象與螞蟻,自不量力。不管怎樣,還是儘自己所能,管好一方熱土吧。

新教育,故然好,想全面鋪展開來,需要很多對教育充滿激情的家長和教師,願,我能看到那一天。

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20xx觀後感精選篇五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抱著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去看的,因為要交一篇讀後感。但是在我通讀朱永新的這部著作之後,才發現為什麼學校建議我們來讀這樣一本書。對於像我這樣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來說,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籍。

“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夢》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為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後,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著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巨集偉的教育藍圖。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教育理想”系列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這樣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過多“博大精深”的理論闡述和學術語彙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實踐本質,引起了一線教師的共鳴,成為廣受歡迎的教育學著作。

所謂理想,就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先生憑著對教育的至愛和理解,利用自己遊學講學、出訪考察的機會,以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多重身份和國際視野、專業眼光,向我們介紹、描繪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圖景:比如在《理想的學校》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學校;在《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蘇州、上海、南京等地有聲有色的學生社會活動、體驗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長》中乾脆自己提出建立校園文化氛圍的具體建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於它是有根據的(紮根成功的教育實踐),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發展要求)。至於在書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對一切與教育沾邊的人而言,《新教育之夢》是一本現代氣息濃厚的教育資訊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師、好校長、好學生、好家長的“教育指南”。

有人認為朱永新先生對中國教育“理想”有餘,批判不足,這種將理想和批判人為對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實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對教育問題的批判不可謂不尖銳。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說“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裡用兩種聲音說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在《理想的教師》中,他批判說“我們的不少教師,沒有愛心,不是擔任教書育人的角色,而是擔任‘教育警察’的任務,不是肯定成績,而是發現缺點。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說“我常常看到天真無邪的孩童欣賞昆蟲之間的廝殺,欣賞蚯蚓被踩成兩截之後的掙扎,欣賞受傷後的蝙蝠無助的顫抖……這樣的孩子無論他在學校表現如何品學兼優,我認為其人格構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對名校校長們說:“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為不是你的教學水平特別高,而是你的學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學校、你的老師。”(《理想的教師》)這些批判因為立足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代表社會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員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見血!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現實主義者,他深知,“我們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師都能夠成為理想的教師,那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人是有差異的,人的價值觀也是有差異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想主義者,他說:“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們整個民族變得強盛,變得有凝聚力,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站住腳。”教育沒有理想,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朱永新對於“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為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著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於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但是作者在書中說,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雙贏才識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說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為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建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從《我的教育理想》到《新教育之夢》,一股“理想旋風”正在中國教育界興起。朱永新先生成功實踐了這種新的教育理論文體——“教育理想”文體,而且“教育理想”的“專利”也不再屬於朱永新,千千萬萬的教師們正將這種理想具體化、系列化。在教育線上網站上,我就讀到了許多教師寫就的教育理想:理想的語文課堂、理想的語文教師、理想的班主任、理想的教育科研等等。這種理想是建設的,也是批判的。我們堅信,當整個教育被理想的光澤和批判的鋒芒照耀時,那將是多麼美麗和純潔!每一位教師都將從教育理想中尋找到差距和動力,尋找到職業的魅力和尊嚴!而站在建設與批判的交點上實踐並書寫自己的教育理想,正是新時代教師的職業選擇!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我們怎麼辦?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又一個問題在輕叩我的心扉。

如果你是教師——那麼你“應該是胸懷理想、善於合作、充滿愛心、富有創新、勤於學習、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長——那麼你“應該是一個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使命,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的人”;如果你是學生——那麼你“應該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麼你“應該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恆、勤儉節約等個性品質和良好習慣的人”。

如果說今後我還將有夢,那麼我將永遠記住那本書——《新教育之夢》,是它讓我懂得“我們的教育不能沒有夢”,是它告訴像我這樣的新教師應該做怎樣的夢,也將是它激勵我為夢的實現而奮然前行。

作為一個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在自己還很迷茫的時候我讀了這本可讀性很強的書。感謝學校開展的這次讀書活動,讓我聆聽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讓我審視自己所做一切的意義,讓我尋找到一條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將來,新教育理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