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精選17篇)

欄目: 教育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6.57K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

利用課餘時間用心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精選17篇)

這本書其中有一章談到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物件是特殊的,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而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

《新教育之夢》給我的啟發之一是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群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學生遇到問題時,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應聯合班主任找來家長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學習有困難,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則可以通過懇談,鼓勵的方法解決。

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在穩固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愛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新教育之夢》給我的另一個啟發是要善於學習,不斷的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任何一個優秀教師都離不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

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樣,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學生對我們教師的期望很高,他們把我們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裡,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那麼他們就會很失望。所以教師對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非常重要。

教師還應努力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善於和他們溝通,要和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師還應該要有豐富的學歷,經歷和閱歷,所以教師要善於學習,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才能教育好學生。

對於年輕教師來說,“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這是作者對我們的真誠規勸,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應該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以本書中的理想優秀的教師為標準來要求自己。並且像作者所說的那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2

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之後,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深的感悟和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 特別是有一章提到“教育離不開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下面我就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會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尤其國小生普遍在家裡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逆反心理很強,受不起教師一點點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群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舉個例子來說吧,一位同學總是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夠認真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也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應找來家長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學習有困難,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則可以通過懇談,鼓勵的方法解決;倘若是最後一個原因,那麼就可以適當調節作業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順利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總之,我們教師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3

《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著就要懷有夢想,工作著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 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裡也是以“德”為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路,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築起堅不可摧的 “人格長城”。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為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和“書香校園”讀書節等,的確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淨化,人格得到薰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例如我班上的小豪同學,生性懶散,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學習上更是“得過且過”。我也曾經為他的不努力而大動肝火,傷透腦筋。升入四年級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最後第三名。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只要是背和記的內容,他就學得很吃力。但是我發現,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每次數學測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於是,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奧數競賽中,我鼓勵他參加比賽。後來居然得了獎,從他興奮的眼神裡,可以看出他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和漸漸樹立起來的學習自信心。隨後,我耐心地引導他明白“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的道理,並且不時地在班級裡表揚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同學們都十分羨慕他,而小豪同學也更是幹勁十足。最後期末考試,他的各門成績都及格了。他高興,老師高興,同學們也高興。從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於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併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 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於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顯得順理成章;於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作為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4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裡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裡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字。他寫在作文字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著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字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儲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裡,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裡屬於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並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後的實踐和追求。因為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麼?那就是我願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5

朱永新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說,只有閱讀才能使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書中有很多生動的實際事例,下面兩個篇章的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學會欣賞”,書中講述的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被髮掘的故事: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從撿到的一本雜誌裡,發現一篇另他十分觸動的文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在得知此事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手塗鴉大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教師當然不可能個個都是屠格涅夫,也不可能都有一雙發現的慧眼,但是,我們的校園裡可能有無數個托爾斯泰。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只要我們學會發現,就會為無數個學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

有人說,欣賞是一種善良,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至。”其實,欣賞不是施捨,不是恩賜,欣賞之善總是不經意間自然流淌,是無功利心的真誠讚許,是長者對幼者的呵護,是智者對智者的敬佩。

欣賞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沒有高深的學問、繁雜的技巧。對於欣賞者來說,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溫馨的撫慰,都可能讓欣賞者銘記終身,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如果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摸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

第二,“如何看待外語與母語並重”, 在基礎教育階段,掌握好母語無疑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在網路語言、世界級刊物的80%以上都用英語,不懂英語難以進入世界的主流。現在我國進入世界主流圈的人其實很一般,主要是他們懂英語,但我們喝多很優秀的任務因為不懂英語而無法將自己展示給世界。其實,語言教育的文化功能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它是交際、交流的工具,也與語言體系合而為一實現了文化的傳遞。雙語教學,重在運用,當然首先是熟練運用中文,掌握好我們的母語,在此基礎上強化英語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技能。

人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雙語的語言訓練中,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教師要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來因材施教。閱讀書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抄寫單詞,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選擇單詞;作文練習,學生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而選擇不同的內容。語言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經過長期練習才能習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語言學習就很困難。因此,英語教師等要儘量設定雙語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感受和運用語言。雙語教學中,“說”的能力尤為重要,這是適應社會、發揮自己能力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多給學生“說”的機會,別太在意學生語言結構的對與錯,要鼓勵他們多用雙語進行交流、學習。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新教育》,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

我們所提到的新教育,雖然有幾年時間了,但它還處在實驗階段,這也只是一項教育實驗,我覺得教育實驗的目的,不是在於發明一種方法,教師能在同樣的時間內教兒童更多的東西。更確切地是要給兒童展現自己的各種能力,並且如何在他所處的世界中從物質的和社會的兩方面練習這些能力,使他成為一個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6

寒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彷彿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從教的國小,很多方面已經是循著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於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著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衝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著諸多困難,於是咀嚼著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著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著,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裡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融於一體,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著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勵將隨著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7

最近我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它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這本書其中有一章談到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物件是特殊的,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而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尤其國中的學生普遍在家裡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學生的逆反心理很強,受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群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在穩固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愛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8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為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後,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著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巨集偉的教育藍圖

莎士比亞的詩寫到:“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培根說:“讀書可以怡情養性,可以摭拾文采,可以增長才幹。”在“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尤其要率先垂範,讓讀書成為習慣。開卷有益,學貴心悟。他的著作《新教育》一直放在我的案頭,時常拿來捧讀,總想說點什麼……

一、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作為教師來說,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為自己設定一個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我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中青年教師居多,唯有胸懷理想,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振興,教師不能滿足於“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手捧教材,滿堂灌輸,唯我獨尊,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停滯不前,新課改就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到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培養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摧毀人就是摧毀他的自信。自信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自信的教師會用自信去感染他的學生,自信使師生自強,使他們的才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終生受益。我們中青年教師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績,應摒棄“高階評到手,事業到盡頭”之類的短視念頭,要不斷地挑戰自我,敢於超越自我。魏書生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實現對自我的超越。把工作、學習、壓力、打擊、磨難都當作超越自我的階梯,踩著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素質。超越不是顛覆,不是折騰,不能浮躁,不能沒有根基。”要引導優秀的教師、學生們邁上一個力所能及的臺階,再邁上另一個力所能及的臺階。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擊成功。

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徵。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合作帶來雙贏,校本教研需要建構以校為主的學習型組織、研究型集體,少數教師個人素質雖然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與別的教師斤斤計較,這樣的教師不會有多大出息。1-1=0,只會嚴重影響工作,傷害彼此,有害無益。人格魅力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俗言道,同船過渡都是前世所修,與同事處好關係,尊敬領導有助於我們相互協作,共同提高,實現1+1>2的成效。

四、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正如夏沔尊先生所言,“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們中國小教師不僅要有一顆愛心,而且要有一顆童心,要學會微笑,對學生充滿人文關懷,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少數教師甚至是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缺乏愛心,儼然一位“教育警察”,不是肯定成績、激勵學生,而是發現缺點,有意無意地數落學生、挖苦學生,以極端的言語,數十遍乃至數百遍的罰抄對待學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傷害、毀滅性的打擊乃至惡劣的悲劇。作為教育超市的服務員,我們應該修煉好自己的基本人格,從而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關注生命成長。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教師的“霸主”地位依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做引領者、激勵者、參與夥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感知體驗、交流協作、張揚個性、實踐提高、探索發展。

五、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感悟,反思前行,教育科研不可畏,積累、沉澱、思考、總結、內化、昇華就是從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我們要從點滴做起,堅持寫教育札記,攝下自己的得意瞬間,記下自己的某一失誤,錄下自己的困惑,這些就是校本教研很好的素材,是我們提煉案例從事行動研究的源頭活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們的隊伍中不少教師不斷地探索創新,追求卓越,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初嚐了教科研的甜頭。

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活動是潤澤人的一生中最積極、最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學習是一種“解讀”,能推動我們觀念的變革:人本主義、多元智慧、任務驅動型學習、建構性學習、發展性評價等先進理念,我們唯有學習才能融會貫通;學習是一種“喚醒”,能激起我們自主學習的願望;學習是一種“整合”,促進我們綜合能力的發展;學習是一種“激發”,能挖掘我們創造的靈感;學習是一種“溝通”,能帶動我們彼此的合作。你不讀《論語》,不讀陶行知,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難成為教育家。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心境,讀書是一種收穫,讀好書就是與大師對話,品嚐精神的大餐,感受心靈的啟迪。

《新教育之夢》激情澎湃,蕩氣迴腸,氣勢恢巨集,凝聚著朱永新先生一腔教育熱血、一份教育詩意、一種教育理想,激勵著我們務實創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師!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9

“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理想因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捧讀著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我有深深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懷著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著就要懷有夢想,工作著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強調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有擔當,要勇於承擔面對社會教師所應該擔負的責任,有社會擔當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具有積極的生存心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社會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所以,“對一個教師的成長來說,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書中,朱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者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只是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反戰,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嘆: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裡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三、做“理想教育”的實踐者

理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老師。 朱教授在闡述“理想的智育”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理想的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於‘合格+特長’的個性養成。”我也十分贊同這一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的理解為成績好就行了,我覺得它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為一體,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0

新教育來了,猶如晴空的響雷挾萬鈞之勢來到了舞鋼,也來到了我們的學校,聽報告、讀書、寫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師的一種標誌,我們學校的老師每人發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閒暇之餘捧起了心中的夢想細細入味。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汙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曾幾何時,年少的我懷揣著激-情和夢想,從學生跳上講臺去追尋自己的夢,也是從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夢想就像是被針輕輕的次過的氣球,再也無力膨脹,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滅的激-情還有就是謀生的本能,對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來,失去了那股鑽研到底的勁頭,原來教育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抄寫與練習,原來心中的神聖地位也被考試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發問是什麼改變了教育?還是教育改變了什麼?

所幸的是在內心的希望並未完全破滅的時候新教育來了,感謝朱永新的新,感謝新教育的新,正是一個新字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說的那樣,堅持上路,就會收穫奇蹟,就會遇到慶典。為了心中的夢想,只要學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們不是也會笑得更燦爛一些嗎?又有誰會在意那慶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圓自己的教育之夢。

在局長和校長帶領下,我們去石家莊市新教育實驗學校去學習,聽了晨誦課、繪本課、還觀看了新教育成果展示,很受啟發。之後校長又給我們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細讀了以後對新教育實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基本思想是:

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價值取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三、四種精神:1、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2、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4、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

四、五大理念:1、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2、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3、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4、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5、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五、四大改變: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3、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4、改變教育的科研正規化。

六、六大行動:1、營造書香校園。2、師生共寫隨筆。3、聆聽窗外聲音。4、培養卓越口才。5、構築理想課堂。6、建設數碼社群。

通過閱讀和學校的實驗有以下-體會:

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他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實驗在我校開發較早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一個專案,無論是那些開啟黎明的美麗詩歌,還是那一本本被反覆甄選出來的經典著作,都被孩子們、甚至我們老師深深的喜愛、著迷。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

另外,朱永新教授認為,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人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點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舞臺,成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為學生、教師、學校共同反戰的理想空間。人的理想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認為,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為自己設定一個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才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我挑戰,與理想堅守,以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說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教師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1

偶然的機會,我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拜讀後輕輕闔上。然而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思想如脫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充套件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著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裡行間無不浸潤著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著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盞明燈,為我的教育導航。

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著。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

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篇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裡,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

另外,文中作者的一些簡潔而準確的說法,讓我感到很新鮮。如:傳統智育的在造就少數“成功者”的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失敗者,讓大多數學生還在人生的求知階段便成了心靈自卑、個性萎縮的“精神侏儒”。就一個“精神侏儒”是何等的新鮮、形象。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讀著這些貼心的話語,雖然覺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雖然知道夢和理想,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但只要我們帶走的不僅是知識的蠟燭,還有理想的聖火,我們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夠在深藍色的知識海洋中,破浪前行,駛向希望的彼岸!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2

這個假期在帶孩子的閒暇之餘,我又重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一書,作為一位年輕教師以及年輕媽媽,這本書的每個章節都給我了很多啟示,很多思考,強烈的共鳴讓我愛不釋手。

每次我拿起書,其實讀得最多的就是第一章:理想的德育。書中寫到,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有價值有所理解併產生強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環,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可見,德育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

作為一個國中的班主任,我尤其感到德育的重要性,我非常贊同書中寫的:“道德教育應該存在於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與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們與老師們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現在的社會,我們很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全家人寵溺的同時,這些子女大多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替別人著想,他們缺乏一種和別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處理矛盾,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不知道如何去處理衝突。還記得在處理一位內宿生因為宿舍違紀到達走讀要求一事時,他的母親和我談到,他的孩子在國小時很聽話,和同學們也相處得很融洽,怎麼上到國中一下就改變了這麼多。我在和她談完國中孩子的變化之後,又提到,以前國小時,儘管也是生活在一個集體的環境中,但是孩子們都是早上7點到校,下午5點放學回家,期間的大部分時間也主要是在上課和寫作業,其實和同學之間的交流還是很少,不像現在住校了,同學們的吃、住、行都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對於這些經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們,真的比較容易產生衝突和矛盾,而他們中有相當多的人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衝突和矛盾,需要他們在老師和父母的引導下,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學會交流、學會相處。同時,我也非常重視班會課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活動和遊戲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從當班主任以來,我都充分利用好每一節班會課,在一些班級因為時間緊張在利用班會課學習時,我的班級依然熱鬧非凡、掌聲不斷,笑聲四起,我希望在這些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性,讓他們學會做人、懂得感恩,能擔當自己的一份責任。

在理想的德育這一章中還提到:“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裡用兩種聲音說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他們歡迎沒有教育痕跡的交流,歡迎沒有心理距離的對話。”是啊!我們老師面對的是充滿求知慾、對老師崇拜、信任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學習習慣沒有很好的養成,思維能力可能也不太敏捷,學習成績暫時不太理想,甚至有個別學生行為習慣也令老師頭疼,但因為他們是孩子,是我們的學生,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去傷害他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們平等的溝通,嘗試著走進他們的心靈和他們對話。教育需要寬容,教育需要等待,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其實在學生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在接受教師表揚和欣賞中,會自覺地把自己的優點無限放大,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積極成長的傾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希望別人關注自己。現在想想,我們大多數老師在給孩子做思想工作時,或許總愛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老是想著如何減少孩子的缺點,因為缺點少了,優點自然越多。其實我們老師的思想也應該多改變,不是減少缺點,而是直接增加孩子的優點,因為優點多了,缺點自然就少了。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孩子的優勢和閃光點上,而不是缺陷上,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從而更好的推動孩子內心中那種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

第五章:理想的勞技教育,也給了我很多的啟迪,書中提到:要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關鍵要在勞動實踐中進行。“如果父親沒有教給兒子謀生的手段,那等於教他成為一個賊。”這是猶太民族倡導和幫助孩子自立的永恆的教義,這又何嘗不給我們的教育以深深的啟迪呢?對於每一位深愛自己孩子或學生的父母與教師來說,應該學會讓孩子和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和學生承擔必要的勞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剝奪了孩子和學生的勞動權利就等於使他們喪失了成長的機會。而放手讓孩子適當的參加勞動的實踐,使他們具有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勞動中學會尊重他們、理解他人,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而如今班上還有部分孩子,每週都把積累一週的髒衣服帶回家讓父母幫自己洗;做值日時,怕髒怕累,磨磨蹭蹭,想逃避的孩子還大有人在;而每逢開學和放假時,總有一批同學因為自己不會整理行李物品,而讓父母在宿舍張羅,自己站在走廊聊天、玩手機的更是屢見不鮮,這時我得為一些自己獨自到校,自己整理床鋪衣物的孩子們點贊,你們真的是太棒了!而要改變目前絕大多數學生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現狀,我們必須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做起。

然而說到這,我又想起書中寫到的這段話:一些老師把勞動作為對違紀同學的一種處罰措施,如罰掃教室或廁所等,這種處罰的方式帶來的消極後果就是使學生把勞動看作一件丟人的事情。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識。畏懼勞動、逃避勞動成了絕大多數學生的“通病”。確實,自從看到這段話乎,在帶新的班級時,我很慎重用勞動處罰的方式,也擔心會出現朱永新教授所說的現象,確實一部分同學沒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而如何更好的教育那些違紀的同學,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的作法,而我最不希望用的就是一些體罰的方式,雖然有些方式可能一下就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堅信這樣的方式是不深入學生的心靈的,帶來的只是他們對老師的懼怕,短期內不再犯錯,所以目前我還是以談心說理,走進這些孩子的心裡,發現他們更多的優點為主,雖然這樣的方式會慢一些,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可能更加有利,我也會繼續學習一些優秀班主任的帶班方法,並結合自身的特點,使我的帶的班級更加優秀。

其實每次讀《新教育之夢》,我都會有很多感受,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要學習的還有非常多,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的時間卻不多,而我也堅信:“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出現在你的面前。”我也會努力以書中理想的優秀教師為標準來要求自己,希望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3

本期用心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這本書其中有一章談到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物件是特殊的,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而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群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學生遇到問題時,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應聯合班主任找來家長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學習有困難,學習習慣還沒養成的,則可以通過懇談,鼓勵的方法解決。

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在穩固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愛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這是《新教育之夢》給我的啟發之一。

《新教育之夢》給我的另一個啟發是要善於學習,不斷的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任何一個優秀教師都離不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樣,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學生對我們教師的期望很高,他們把我們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裡,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那麼他們就會很失望。所以教師對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非常重要。

教師還應努力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善於和他們溝通,要和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師還應該要有豐富的學歷,經歷和閱歷,所以教師要善於學習,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才能教育好學生。

對於年輕教師來說,“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這是作者對我們的真誠規勸,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應該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以本書中的理想優秀的教師為標準來要求自己。並且像作者所說的那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4

偶然的機會,我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拜讀後輕輕闔上。然而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思想如脫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充套件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著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裡行間無不浸潤著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著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盞明燈,為我的教育導航。

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著。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

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篇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裡,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

另外,文中作者的一些簡潔而準確的說法,讓我感到很新鮮。如:傳統智育的在造就少數“成功者”的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失敗者,讓大多數學生還在人生的求知階段便成了心靈自卑、個性萎縮的“精神侏儒”。就一個“精神侏儒”是何等的新鮮、形象。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讀著這些貼心的話語,雖然覺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雖然知道夢和理想,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但只要我們帶走的不僅是知識的蠟燭,還有理想的聖火,我們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夠在深藍色的知識海洋中,破浪前行,駛向希望的彼岸!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5

《新教育之夢》一書讓我感受很深.這本書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從德、智、體、美、勞、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十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對於更高境界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

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它是一門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規律的學科。

那麼,怎樣進行德育教育呢?結合作者的看法與我本身的教學經驗,我想談談自己的確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為基礎,以愛心為出發點。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許有些老師認為,國小生犯了錯,只要訓斥幾聲就可以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作為一名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理想尊重,就會使師生關係更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師要從愛心出發。愛心出發即是進行教育的前提,做為教師,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批評教育,是預防生鐵煉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老師有愛心,學生也能更加愛戴老師,有利加深師生的感情,以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為學生,他的大部份時間是在學校裡度過的。班級即是學生的一個大家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為一個教師,要注意對班風的建設,有了良好的班風,可以使學生在外部的影響中的作用是積極向上的。班風好的班級後進生少,就是因為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後進生的轉化,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德育素質。

三、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競爭心理。

如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心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為了增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可以在班級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互幫小組,各小組進行評比,使同學們開展友誼競爭,從小組開展競爭,到好的同學之間開展競爭,中等同學之間開展競爭,較差的同學也不願落後,使比、學、趕、幫在班級蔚然成風,實際上每個同學都願意向上的,都願意成為一個好學生,有競爭就可以不斷產生動力,就能激勵每個學生不斷取得進步,最終促進學生德育素質不斷提高。

最後讓我們攜起手來,勤奮鑽研教科研知識,努力探索、積極進取,為我們共同美好的教育之夢而獻計獻策吧!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6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建立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線上”,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2022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觀後總結參考範文 篇17

“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理想因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捧讀著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我有深深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懷著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著就要懷有夢想,工作著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強調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有擔當,要勇於承擔面對社會教師所應該擔負的責任,有社會擔當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具有積極的生存心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社會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 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所以,“對一個教師的成長來說,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書中,朱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者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只是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反戰,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嘆: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裡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三、做“理想教育”的實踐者

理想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老師。 朱教授在闡述“理想的智育”其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理想的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於一體,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於‘合格+特長’的個性養成。”我也十分贊同這一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的理解為成績好就行了,我覺得它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為一體,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