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精選20篇)

欄目: 教育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37W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我來說,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閒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麼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著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精選20篇)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著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可為是作為今天的人民教師的一個終極目標。近些天裡,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啟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閱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

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於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

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體會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

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2

我很慶幸在我最浮躁最沒有方向的時候讀到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尤其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的時候,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學校如同軍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當老師的一生教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我們經常會聽到退伍的老兵懷念和感謝自己在軍營裡度過的歲月,因為那是他們最受益匪淺的時光,毅力、勇氣、忠誠、友情等等等等都會在當兵的時候得到。那麼我們的學生呢?我們的學生在若干年後還會懷念甚至感謝他們在學校裡、在我們的班級裡所度過的歲月嗎?肯定有,但是苦澀、後悔甚至怨恨的人也大有人在。這是為什麼?我相信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捫心自問:我有讓每一個從我手中走出的學生都幸福地過一生嗎?或者退一步,至少要問問:我有沒有可能讓每一個從我手中走出的學生都幸福地過一生呢?

要實現讓每個學生幸福的教學目標,做一個好老師,我覺得教師迫切要做的就是自我認識與反省。

一、教師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

要讓學生感覺到幸福,就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老師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只為拿點工資打發時間的話,又怎麼談得上教育別人呢。作為老師,我們也要經常給自己充電,多看有益的書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讓自己作為一個老師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同時老師也要有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不要僅僅侷限在物質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慮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開心充實就行。並且老師也要為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並奮鬥著,言傳身教,給學生們樹立榜樣,促動孩子們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二、要有成為一個好老師的決心和信心。

作為老師,我們要不僅僅會紙上談兵,叫學生積極向上,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們自己也要切實地實踐起來,爭取做個“品教兼優”的好老師。在工作方面,我們應該本著為學生負責,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的基本原則,認真備好、教好我們的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爭取在成績方面讓班級的學生處在同齡兒童的前列。正如我們教育學生“也許你不是天生資質聰慧,但是你一定要盡力”一樣,雖然我們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能把自己的班級教到名列前茅,但作為老師我們就要盡力,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即使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再怎麼不理想,都不要輕言放棄,因為一旦放棄,可能就改變了某些孩子一生的命運。同時我們也不要吝嗇自己的優點,不僅要讓學生看到我們作為老師的優點,也要讓孩子們看到我們作為大人表現出來的成熟、穩重等優點。總之,要讓學生從你的課堂上學到東西,也要讓孩子從你這個人身上學到東西。

三、要為自己是個老師而自豪。

如今社會“利”字當頭,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金錢就代表著地位和權力。教師的工資和待遇不算很高,雖然現在國家出臺政策不斷在上調教師工資,

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教師的工資基數本身就小,上調的幅度相對物價飛漲的生活來說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我們老師如何自處,是個很重要的問題。90年代流行下海,現在很多老師又蠢蠢欲動,看到周圍的人都發達了,也想搞點副業。心不大的做做家教,搞搞補習班,心大的利用課餘時間自己也開個店。另外一些老師自己不會去做,但是看周圍的人發財了,不禁開始抱怨學校,抱怨政府,教學的積極性也慢慢減退。更有甚者發展成為“混日子”的。這些都只能證明我們有些老師思想認識不深刻,不明理。從公了講,教師教學,根本目的在育人,商人經商,根本目的在盈利,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老師和其他人的目的不一樣,沒有可比性,要想發財,乾脆學前人下海經商,不要做著教師,學著商人,兩頭誤,自己誤了不說,最重要誤了學生;從私了講,商人接觸的環境使得商人有機會贏取更多的利潤,老師呢?老師周圍的書香之氣也是旁人無法企及的,我們老師也可以利用這個優勢繼續讀書深造,我們可以在職讀研,可以深造,往一線城市去發展,待遇也會相應提高,又何必怨天尤人!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當我們桃李滿天下的時候,那種快樂應該比金錢帶給我們的快樂更持久更有意義。

老師,是一個多麼神聖的稱謂,它之所以神聖,不僅僅是因為別人在歌頌它,而是因為別人在看著這個稱謂下的一群人,看著他們默默付出,看著他們始終守著那片淨土,耕耘,播種,施肥,開花結果!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3

看著那麼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篇,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餘常常受到很多啟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嘆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曾今是教美術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最近,我也經常看《輸在壞習慣》,《每天多做一點點》等等,看了之後,覺得輕鬆愉快,心靈上有很大的觸動,我可以把這分精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每天多學習一點點。

感受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裡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上學期裡

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我們班級那麼多弱小的傢伙,輸給別的班級是不可避免的了,按著我以前的急性子,也會批評他們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想為班級爭光,也非常富有集體榮譽感,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一直安慰他們,一直鼓勵他們,其實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有些事很容易釋然的。

感受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對於我這個年輕的教師,要學習還很多,要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實質,著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4

每當別人聽說我是從事特殊教育事業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讚歎道:"您真有愛心呀!",聽到這樣的讚歎,我總會有些許慚愧感。

從教之初,我的確是全心身的投入到特殊教育中去,以極大的愛心與耐心去教育這些殘疾孩子。課堂上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就是對我認真備課的最好回報。課後孩子們總纏著我,對我打著手語說:"老師,晚上我可不可以到電腦室練習打字?",我又怎麼忍心拒絕學生的好學請求呢?於是,每天晚上,我都會回校在電腦室裡邊備課,邊靜靜的等候孩子們來練習打字。孩子們也會在做完作業後安靜的來到電腦室,認真的練習打字。而且越是笨的孩子就越是勤奮,這麼愛學習的學生,真的令我感動,我喜歡看到他們認真學習的樣子,再苦再累我也願意。孩子們把我當成他們的朋友,把我當成他們的姐姐,愛向我傾訴心事。所以,我也經常去學生家中家訪,即使我並不是他們的班主任。孩子們畢業後,遇到總總問題也愛向我諮詢,家長也信任我,孩子們遇到一些婚姻方面的問題也讓我幫助解決。雖然那批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了,但見到我還是非常親切的叫我姐姐,經常在QQ上和我聊一聊他們的生活。的確,那時的我不愧是個有愛心老師。

也許我是個比較笨的人吧,組建家庭後我並不能很好的處理好生活中各種瑣碎的事情。我漸漸發現我並不那麼在意學生是否喜歡我了,因為我太忙了,我沒時間,也沒精力去與學生聊天、照顧他們感受。在教學過程中,由於現在影響學生學習的誘惑太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沒有以前那麼認真了,學生的求知慾不強,也慢慢削減了我對教育的熱情,雖說每年所教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我總覺得學生對我沒有以前那麼親近了,也很少有經常向我傾訴心事的學生了。做一名特殊學校的老師,註定不會桃李滿天下,但學生時不時對你表達的關心與牽掛卻是對你教育最大的報答。前幾天,天氣涼了,以前的學生給我發了個簡訊:老師,天氣涼了,記得加衣呀。看到這樣的資訊,能不感到溫暖嗎?

最近,有幸讀到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深愛感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永恆不變的,他是一位有智慧且非常有愛心的老師。如:對待後進生萬同,他是想盡一切辦法,為了學生的成長不斷的堅持,當學生一次又一次的犯錯時,他能理解、能寬容,但並不放棄對他的教育。也只有他這樣的老師才可稱得上是一位有愛心的老師。其實,學生可以感動教師,教師也可以感動學生,成功的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我應該向他學習,排除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重燃起對教育的激情,以自己的熱情去感動學生。

"回首昨天,應該是問心無愧的;面對今天,應該是加倍珍惜的;展望明天應該是信心百倍的。"但願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像李老師一樣問心無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5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裡,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6

再次捧起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帶給我的依舊是感動,是欽佩。還記得剛拿到書的時候,本想在孩子們午睡時打發一些時間,卻被書中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淚下。

沒有誇誇其談,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愛”,正是本書的主調。“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老師如是回答。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充套件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而這些一般的老師恐怕難以做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師!

書中寧瑋的經歷讓人有一絲遺憾,卻又佩服她的善良與勇敢;萬同的反反覆覆讓人揪心,最後的結果又讓人舒心;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勇於挑戰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勢,不僅學業有成,更是鍛造出了卓越人格。這些都和李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李老師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從李老師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7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裡,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

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著他的教育例項,我也在心裡記下了他所說的在培養“優生”的問題上,應注意的幾點:

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

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

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

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

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教育是心靈的藝術”中用自己的行動很精闢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李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傳統的教育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唯分數論”的思想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現象。隨著課改的春風吹進,很多教師意識到學生的思想健康也不容忽視,德育問題也毅然被擺在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然而,也許是由於教育體制的不夠完善,對教師考核方面的條例欠缺,抑或是教師本人對理論認識的不到位,總之,也還存在著“以分數論英雄”的觀念。

在轟轟烈烈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只要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8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

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著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為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為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裡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為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裡,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9

看著書目裡那麼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篇,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餘常常受到很多啟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嘆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0

讀了李鎮西同志寫的《愛心與教育》,我感慨萬分。說起教師這個職業,很多人都會這麼說:“當教師多好,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因為教師的職業最崇高,還因為他們生產的產品是世間最高階的產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間已知的物質的最高階形態,人對於人身的認識又還遠遠不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從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種艱苦的、帶探索性的,後果往往難以完全確定的勞動。

那麼怎樣實施教育,實施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這又是目前大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過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績單,分數,高材生等等吧。現在還是有很多老師、家長把分數、名次看的過重,而忽略了孩子整體素質的培養,能力的培養。首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教育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階學校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在幼兒教育方面,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怕幼兒不理解,著重研究怎樣教會他們,常常採用“嚼了喂”的方法,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幼兒的學。實質上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幼兒,阻止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力。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從幼兒各方面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出發,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將各領域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環境中獲取各種經驗。在教學工作中善於敏銳地發現幼兒的探索思維能力,發揮其創造力,發現每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讓幼兒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從而自覺去謀求知識並創造性地加以表現。

其次,做為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你必須對你的學生有一腔愛心,愛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只有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說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認為,我們的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孩子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教育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

我們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們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因此,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小孩子的時間。”他有一段話讓我特別震撼:“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這段話,讓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質教育。說到素質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裝置、考試制度等等的改革。這些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素質教育決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層面的事,首先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教育,是充分體現教育者愛心與童心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作為幼兒教師,注重幼兒品德教育,無論在教育活動或生活活動中,都從細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幼兒時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俗話說,嫩枝易彎也易直。孩子將來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時期的教育。正因如此,我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幼兒一入園向老師問好開始,教育幼兒尊老愛幼,團結同伴、謙讓有禮,愛父母、愛老師、愛幼兒園、愛祖國。也是從這時起一點點的改掉幼兒自私、無理、霸道的個性,讓他們一點點的融入幼兒園的大家庭,讓他們知道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同時也知道諒解他人。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1

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開啟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後,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由於帶2個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並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2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裡,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3

在暑假閒暇之餘,我有幸讀了李xx老師寫得《愛心與教育》。這是一本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和他的學生們之間一則則深動感人的故事。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教育手記,讓我思考到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李老師就是帶著這樣的一個基本條件去做好老師的。他說:“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都會引起他的興趣,如孩子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孩子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孩子們的快樂和痛苦有哪些,這使李老師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連他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為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多麼富有影響力的一位老師啊!

在書中一個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有一個學生的名字叫萬——一個典型的雙差生。它父母離異,家庭複雜,先後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過,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過,也和社會上的一些混混有過一段流浪的生活。李鎮西從激勵其自信心入手,讓自己和班集體共同關心他,用愛感化他,使其脫離過去那種不良的生活,從最初的勉強接受,到後來自覺的去除身上的不良習慣,行為反覆,以致後來堅決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斷絕往來。然後再想方設法從萬同的學習基礎出發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共同為其留特殊的作業,進行特殊的考試,讓一個在絕望、孤獨中長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為一個因為自己活著而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實際上,李老師的做法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師愛,也可以說是他對學生所做的越過我們一般教師能夠做到的。尤其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功利的社會裡, 作為教師還是應該有最為純潔的思想,用一顆純淨的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為學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像李老師一樣覺得工作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麼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將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和諧。作為老師,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對得起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共享教育的陽光雨露!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4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讓我不止一次感動的流淚。李鎮西擁有了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著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為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師認為自己目前遠沒有達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當做我熱愛的事業,並儘量使自己逐步具備一種宗教情懷。因此,他自覺地記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於是便有了持續不斷的班主任工作日記。這已經不是他的工作常規,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了。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為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面對著一群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5

最近我讀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不分優生和差生。讀完《愛心與教育》,我對於優秀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著他的教育例項,我也在心裡記下了他所說的在培養“優生”的問題上,應注意的幾點: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時我必須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勇於實踐,不斷創新,銳意進取,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讀完這本書,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做為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師,道路曲折而又漫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我堅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我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責任還很重大。真正的教師歷程剛剛啟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學無止境,我會在探索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完善自身素養,爭取實現人生價值!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6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我來說,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閒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麼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著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著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可為是作為今天的人民教師的一個終極目標。近些天裡,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啟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閱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於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體會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7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著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為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為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裡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為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裡,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8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著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為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為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裡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為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裡,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9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我來說,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閒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麼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著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著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可為是作為今天的人民教師的一個終極目標。近些天裡,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啟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閱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於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體會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20

假裡,我再一次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是李老師寫的一本教育手記,書中有精要的理論闡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真是平凡之中見偉大,簡樸之中見激情,書中每一篇文字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心深深地震撼了我。

引言中的“素質教育”的解釋深深吸引了我,它這樣寫著:“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抱著對這一段解釋的認同,我認真地讀完全書。

“讓愛滋潤童心”是我讀完全書的第一感受。李老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反思自己,作為班主任,整天忙碌於教學與班務管理,平時與每個孩子單獨交流的時間似乎並不多。從剛工作時的滿腔熱情,到現在的職業倦怠,曾經對學生的那份牽掛,現在竟有些淡然。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深深地觸動了我,牽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根細細的弦,也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愛與智慧的事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特殊力量的奉獻,教師要用美好的愛,用對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來塑造人。”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成功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感情不能取代教育,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到學生中間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不瞭解學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

書中講述了很多李老師親歷的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最打動我的是學生萬同的故事。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詳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那樣的學生,有多少耐心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與李老師相比,我真的羞愧難當!其實每一個學校都有形形色色的“萬同”,也有很多老師為這樣的“萬同”付出了自己的耐心、愛心。但是又有幾人能如李鎮西老師那樣不棄不捨,耐心細緻地對待萬同的呢?很多人最後選擇了抱怨、選擇了放棄、選擇了任其自然。李鎮西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我想就是源於他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智慧的愛。

萬同的故事一路讀來,情感就隨著李老師的筆觸跌宕起伏著,時而忍俊不禁,時而痛徹心扉,時而感慨萬千。一個活生生的萬同形象,一個真真切切的追求教育理想的教育家形象,一個完整而豐富的教育過程,全都不經雕琢地展現在我眼前。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全憑他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從我們當老師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要對學生充滿愛心,讓學生在我們愛的澆灌下茁壯成長。但為什麼學生總不能按照我們的意願發展?我想是我們還沒有領悟到愛的真諦。李鎮西老師給了學生無私的、真摯的愛,使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他的學生是幸福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他們是滋補孩子心田的甘露。

從教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也會收穫孩子們對你滿滿的愛心與信任。我的教育之路已起步十年,回想起來,這十年的教育路似乎很淺薄,幸好未來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自己去實踐、思考、探索。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鏡,反觀自己,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進學生、走進教育。用我的真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播種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自己的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