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語文組初高中課比賽教育心得隨筆:逆風,更適合飛翔

欄目: 教育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89W

編者按:作者通過對說課比賽語文組中的人教版八年級的《列夫·托爾斯泰》及必修3《師說》的相關解說,闡述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感悟。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逆風,更適合飛翔。

語文組初高中課比賽教育心得隨筆:逆風,更適合飛翔

逆風,更適合飛翔

金慧 曲一奏雅 5月23日

今年說課比賽語文組初高中所說課題分別是人教版八年級的《列夫·托爾斯泰》及必修3《師說》。較往屆變化最大之處就是同課異構。“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通過長善救失,取長補短,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它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在同樣教材的基礎上力求創新,追求個性化的思考與閱讀,真正體現了優勢互補,互相促進。

在如此語境下我嘗試思考同樣的內容,為何呈現出的開啟點與落腳點、思考點與解決點終究相去甚遠?在我看來,應該有如下幾個因素:

第一、文字的解讀。無論是授課還是說課,解讀文字能力是語文教師的核心能力。特別是面對經典作品,讀出新意、讀出深意、讀出個性化的內容,還真需要教師的綜合能力。而我以為,解讀文字要抓住命脈,就是文字中的矛盾處。抓住文字中的矛盾點才是我們突破文字重難點的最佳點以及個性化思考點。例如在文字解讀時有的老師注意到了文字的矛盾點,而梳理關係就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有效途徑。將人物形象的“美與醜”“舍與得”“冷與熱”“幸與不幸”“表與裡”等關係作為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字思想內涵的切點,這不僅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同時又站到了理解主旨的制高點上,自然是收到好的效果。

語文教師貴在堅持對文字自身的挖掘。靜下心來,素讀文字,將文字本身的含義與靈魂還原到本初。而不是想著用什麼技巧將文字承托起來,這無疑是本末倒置的,同時這也恰是引導學生走入閱讀誤區。語文教師嘗試著帶著學生原生態進入文字,通過文字去把握情感與主旨,當然,接下來,就需要教師藝術化呈現教師對文字的解讀和個性化的思考通過教學流程和問題設計。

第二、理念的滲透。說課與授課不同的是要將學科理論通過確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設計體現出來,一邊作為設計的思想指導與依據,同時又將理論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設計中,這樣的說課無疑才是既有內容環節的設計亦有理論思想的高度,有理有據,內容詳實。就國中的五位教師來說,能涉及到語文學科素養及課程標準內容的很少。即便有,也是浮於表面,為了有理論而有,而不是為了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使其更有科學性。那麼通過這個現象,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一線教師用理論來武裝自己的意識很淡薄,亦或是理論儲備不足,當用的時候方恨少啊!這也就暴露出我們一線教師隨著時間的流逝愈加成為經驗型教師,且呈勢不可擋之勢。那麼經驗型教師就不好嗎?顯然不是,經驗對一個教師很重要,可是當有了經驗再提升到經驗理論相結合,那麼勢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更自如輕鬆。

第三、知識的積澱。一個語文老師文學素養的高低對於其教育生命力的長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秉持的理念、平時看的書、體驗到的情感、鑽研過的教材、具備的設計能力、教授過的課、思考過的問題都會在那短短十分鐘呈現出來。從持有的情感、文字的切點、重難點的確定、提及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以及語言的表達都會逐一呈現出來。我以為十分鐘的狀態就是生活狀態以及課堂狀態的一種延伸。

第四、細節的把握。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會在細節上進行考究。越是時間集中緊湊就愈加能體現對細節的關注度與感知力。特別是語文教師對語文字處理的細節、說課環節的細節、情感表達的細節處理、板書的細節甚至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的把握都應該被關注的。令人疑惑的是這次為何五位教師在作業處理上為何驚人的雷同?每一位教師都設計了將對人物眼睛描寫的句子改成一首小詩,我想也許這是課本上的一道作業題?即便是,那麼同課異構的前提下,是不是也應該關注到這個細節呢?這種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再有,語文老師的發音一定要準確,這是語文老師基本功的體現。比如“慰藉”一詞,發音在語文老師這裡應該不成為爭議。所以,我想表達的是,語文老師要從細節上做起,只有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匯成河形成海。

當然,在說課流程中,有些設計是很難落實到具體教學中的,亦或是設計的環節究竟對於意義有多大,還是值得斟酌的。比如有的老師設計情景表演法,這樣的活動設計在我看來對於文字解讀有效性並不大,估計只剩下熱鬧了。所以,我想表達的是,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應該都以文字為宗,減少課堂的垃圾時間。

那麼,究竟怎樣的說課可以稱之為上乘?這個自然沒有模式,如去年說課比賽中楊帆式說課曾經引起學校關於教研探討的新高潮,然而,有些是說課形式是可以模仿與操作的,而有些是決然不行的。那麼,從更一般形式上,這次高中組陳思嘉老師就《師說》一課的說課,值得學習與借鑑。

首先,這不是一個分為六個環節固化流程的說課。而是有機將這些說課環節融入到說課稿中,讓這個說課稿成為一片思路連貫行文流暢的教育論文供人欣賞。而這篇文章裡,不僅有著對文字的挖掘、個性化的思考,還有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注入,同時恰如其分將新課標要求貫穿到整個教學設計中。

其次,陳思嘉老師在說課中,特別是在文字解讀時注意到文言文學習的幾個關係,正是這幾個關係處理恰當,所以才使得文字沒有脫離開基礎而將其束之高閣,而恰恰是既有高度的爬坡更有接地氣的落實。

1、注意到了文與言的關係。其實文言文教學的難點之一就是如何處理文與言的關係。只要老師所持理念少有偏頗,就會呈現兩個極端,要不就是成為大閱讀訓練題,要不就成了思想教育藍本。而陳思嘉老師處理比較恰當。一方面疏通文意,把握關鍵詞句,一方面結合創作背景知人論世明白本篇文章的寫作意圖。這樣有機結合,文言兼備,既有工具性的功能,又有人文性的呈現。

2.注意到了情與理的關係。《師說》一文是典範的政論文,一般學生是愛不起來的,因為我們要講結構要將道理,可是,陳思嘉老師沒有簡單停留在對政論文這種文體特徵的分析上,而是敏感地捕捉到了這裡面隱含著作者韓愈的深沉的情感的,那就是對從師風尚堪憂的現狀的嗟嘆,對李蟠“不拘於時”的謳歌,這樣將情理結合,自然就多了一些溫度。

3、注意到方法論與教學論的關係。有些教師在說課時,對文字的分析很透徹,有些老師注重方法的落實,而陳思嘉老師注意到了方法論與教學論的統一。文字問題設計結合理論指導同時兼顧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比如提出的問題“文中是如何論證從師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問題直接,直指要害,同時為下文分析做了鋪墊。

4.注意到了當時與當下的關係。學習文言文不可忽略的功用就是現實意義。陳思嘉老師既分析當時時代存在的不尊師重道的現象,同時還放到了今天這個時代考量,對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有怎樣的啟發,這就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意義之一。

5.注意到了文字與文化的關係。文字存在有其永恆的價值,然而隨著文字所處時代的變遷,那麼,其意義也會相應變化。而這個說課注意到了啟發學生用古代的文化思想關照現實,從中感受到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最後,陳思嘉老師純正的播音員的發音,敏捷的思維,流暢且具美感的語言表達,飽滿的情感迸發,得體的肢體語言呈現都給這次說課畫上了完美的句號。當然如果非要找點不足的話,那就是陳思嘉老師在文字挖掘上還不夠深刻,一些問題設計在具體教學落實中估計不是那麼理想,可是,這些都不影響我們對這樣的一次說課的讚賞,因為,凡是經過個性化思考,並另闢蹊徑的人總是能發現最美的風景。

賽事已然結束,而我們的思考卻遠未停止。一次活動最終帶給我們的不是最後的獎項名次,而是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認識了自己,並在困惑中煎熬中歷練了自己,促使自己的成長。這才是最終的意義。因為,逆風,更適合飛翔。

金慧

20xx年5月20日22:40分

西安·風景線

公眾號:曲一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