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讀教育論著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5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7.98K

教師讀教育論著心得體會1000字 篇1

我過得充實而快樂,因為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好多教育專著為我新學期的工作充電。我讀了<<我是一名好教師》後,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教師讀教育論著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5篇)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著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教師讀教育論著心得體會1000字 篇2

這個暑假讀完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愛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與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的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在恰當不過了!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在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

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有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教師讀教育論著心得體會1000字 篇3

在《新華字典》中,“姿態”一詞的意思是形態、樣貌。那麼“教育的姿態”,是否能夠理解為教育所應有的樣貌?而“所應有”就是一種應然,它基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現實生活中教育所呈現的樣貌,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我們去關注、去改變。

在於漪老師看來,教育應有自己的樣貌,中國教育應有中國自己的樣貌。正因為如此,於漪老師在《教育的姿態》一書中多次強調“中國人必須要說中國話”、“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話語權”等。然而,教育應有怎樣的姿態,於漪老師並未進行專門的論述,而是將一篇篇令人深思的文章呈此刻讀者的面前,由讀者在閱讀中體悟、在閱讀中成長。

我自知才疏學淺,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姿態”真正含義,但正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將基於對本書的閱讀以及自己的認知水平,來談一談教育所應有的姿態。

教育有三要素:教師、教學資料、學生。因此,我想從這三個方面談起。

一、教師的姿態。

1.敬畏生命。每位學生的生命都是珍貴的,每位學生的成長都是有規律的,教師敬畏每們學生的生命,遵循他們的成長規律施以切合身心發展的教育。就因為敬畏,他們會尊重;就因為敬畏,他們會呵護;就因為敬畏,他們會研究。

2.滴灌心靈。教書育人,育人為本。而育人先育心。只是觸動學生上進的心絃,學生才會真正地改變自我、完善自我。教師瞭解學生、走近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融,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師就應有滴灌心靈的睿智。

3.把握課堂。課堂是學生生命的培育場,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地。教師會精心備課,做好預設,同時,又具備教育機智,關注生成。他們深知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扼殺學生的興趣,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教師個人的魅力。

4.完善自我。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學生也在發生著變化。“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學做”是一種主動地完善自我,是心繫學生的外在表現。他們會透過閱讀、實踐、反思、寫作等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專業魅力和人格魅力。

二、學生的姿態。

1.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可能成績優異也可能成績落後;他們可能潛力出眾,也可能無才無能;他們可能儀表堂堂,也可能相貌一般……然而,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慾,對外在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會主動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去一步步地提高自我。

2.珍愛生命。他們明白生命是珍貴的,不可替代的。他們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珍愛他人的生命。因為珍愛生命,他們懂得尊敬別人;因為珍愛生命,他們懂得愛惜自己;因為珍愛生命,他們懂得感恩父母。

4.具有良好品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立於社會,品德是最重要的。你能夠成績不優秀、你能夠潛力不出眾,但只要你具備良好的品德,依然會得到他人的尊敬,而這尤其顯此刻走向社會之後。

三、教學資料的姿態

關於教學資料的“應然”,我不想去論述,也沒有潛力去論述。我想借此談談教師如何運用“教學資料”。

教材只是一種載體、一種工具、一種手段,而“人”才是目的。只有具有如此理念,教師才會正確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應有教育的姿態,而要使教育具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姿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要做出自己的姿態。

教師讀教育論著心得體會1000字 篇4

《教育的姿態》是於漪老師60年的教育心得,為人為學聖經,教師教育經典。

一直對於漪老師充滿了仰慕:於漪,上海市楊浦區高階中學名譽校長,長期從事語文教學,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情操陶冶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被評為首批特級教師,首批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勞動模範,每當看到於漪這個名字,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剛剛讀過於漪老師的《教育的姿態》,就被她書中的思想所折服。其中,她的教師要有“仁愛之心”和“以己之短比人之長”的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於漪老師在書裡提到,“教育就是’仁而愛人’”,在這本書的第37頁有這樣的敘述:

什麼是做人?“仁而愛人”,心中是要有別人的。為什麼“仁”是人字旁有個二,心中沒有別人還怎麼愛人?

教育是一門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一直講,教育,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今日的教育質量就是明日的國民素質。這種客觀規律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一談到教育,心裡就著急,著急的是孩子。每個學生都是寶貴的,教是可塑之才。

在書中的第60頁,於漪老師還講到:“陶先生講愛滿天下,這不是親子之愛,這是大愛,大愛就是要有一顆‘仁愛之心。’”“’仁者愛人’,要做一個名師就要做到心中有別人。”

於漪老師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用自己的真實行動在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她這樣寫到:我教了一輩子的課,我深知教師每一節課的質量,會影響孩子生命的質量,你只是操練還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三個維度,既教知識能力,又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給他們以薰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不能耽誤他們的青春,這是為師者的一種責任,為師者的一種良心。

讀了《教育的姿態》這本書,我為於漪老師的這種“仁愛之心”而感動,我感覺做人就要有大愛之心,學會愛別人,作為教師,就要學會愛學生,我們要懷著一顆仁愛之心,千辛萬苦做好教育學生的工作。這是我的收穫之一。

我的收穫之二就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長”。

書中講到:校長和書記是這個文化的設計師和引領者,在這裡要有拒絕社會上不良風氣對我們的影響,怎樣才能做到?我沒有別的法寶,只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長”,讀到這兒,我不禁為於漪老師的謙虛而感動,那麼一位令人尊重的特級教師,還這麼嚴格要求自己,的確堪稱大家學習的楷模。因為,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我們往往是拿自己的長處比人的短處,結果是越比越覺得自己了不起,高傲自大了還不以為然。

總之,讀了《教育的姿態》,感覺自己對從事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今後,我要以於漪老師為榜樣,辛勤耕耘,做一名謙遜的充滿仁愛之心的教師。

教師讀教育論著心得體會1000字 篇5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聆聽著蔡琴的一首《讀你》,手捧著於漪老師的《教育的姿態》,此情此景,讓我沉醉其中。

《教育的姿態》一書是於漪老師關於中國教育現狀的總結與深思。作為一名教育家,於漪老師用她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崇高的使命感,讓教育熠熠閃光,讓我對投身教育的腳步更為執著而堅定。於漪老師期望教育要回歸到“愛”和“人”上,去幫忙學生實現精神的提升和生命的發展。這不正是我不斷追求和嚮往的境界嗎?帶著興奮,我走進書中,探尋著於漪老師心中的“愛”與“人”的真諦。

教育需要怎樣的“愛”?

為人師者,我們都明白要心中有愛。但教育需要怎樣的“愛”呢?“在學校十多年的基礎教育將奠定和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是於漪老師以人為本的出發點。漫漫60年的教學生涯中,她拒絕各種利益的誘惑,哪怕在80高齡依然活躍在教育改革第一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深愛著學生。在她的眼裡,每個學生都是金子,要為國家培養“有魂有根”的棟樑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物件無法選取,只要是生長在這片熱土上的孩子,我們都要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地愛他們。”這是於漪老師畢生堅守的信念。

什麼是真正的懂學生?說在嘴上,寫在紙上,不是真正的懂,要身體力行,真正做到才是懂。於漪老師的兒子患了敗血症,但她卻忍痛割愛,放下陪伴兒子回到學生們的身邊。於漪老師的師愛是超越親子之愛的,雖然她與學生們沒有血緣關係,但卻寄託著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託,她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一個心眼愛學生,盡心盡力地培養呵護他們的成長。她認為,學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師心上的事,精心培育好他們,不僅僅是職責,更是她的快樂。

“班主任只有燃燒自己,才能輻射學生,教育學生”,她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向善、上進之心,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她利用各種機會給孩子們講理想信念,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找同學一個個談心,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挨家挨戶走訪學生家庭,爭取家長的用心配合。看到孩子們的成長,於老師覺得她的生命就有了價值,生命和歷史使命結伴同行。

愛,是一本永遠解讀不完的書,於漪老師精湛的專業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是常人無法超越的,但她的信念、精神、品行以及時時流露的職責感和使命感,是我學習的榜樣。

何為真正的“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從新課改開始就已經植根入每位教師的心中,但怎樣做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呢?於漪老師談起“育分不育人、求學不讀書”的應試教育,總是很憂慮。在她眼裡,人是最寶貴的,每個孩子的童年和青春只有一次,把時間耗費在無窮盡的練習題上,忽略了自由閱讀,失去了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就是在白白浪費時間。

於漪老師的語文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和喜悅。原先看到命題作文就會哭鼻子的學生,在於老師的熱情鼓勵、循循善誘下轉變成寫作的“用心分子”;有一個學生在聽了她的講課後,不僅僅愛上了語文學習,還如痴如醉地寫出了上萬字的文藝節目劇本。甚至有一位口吃的學生,經過於漪的悉心指導,成了學校演講隊的主力……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足以讓我們認識到如何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本。

語文的核心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中國心的現代禮貌人;教師的重任在於一肩挑著學生的此刻,一肩挑著國家的未來;教育的力量在於教師的成長,而教師成長的根本在於深度的內心覺醒……這就是一個從教60年的教師一生中不斷髮展著的教育理念,因為她的心中時時刻刻裝著學生。

於漪老師,足以稱之為中國教師的形象代言人,教育改革的創造實踐家。

“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我想,能讀懂於漪老師,教育的夢想就會離現實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