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學體會:日記課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的軌跡大綱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54W

教學體會:日記課 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的軌跡

教學體會:日記課關注孩子心靈成長的軌跡大綱

題引:我曾跟教師們交談過關於走向生動語言源泉的“旅行”的思想。我把幼兒就他親眼所見的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所作的富有表現力的充滿情感的簡短的講述叫做這種“旅行”。

——摘自蘇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給了孩子們》

以上“題引”是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這部書中的其中一個章節——“藍天下的學校”中摘引而來的,實際上,有幸讀過“蘇”的著作的讀者朋友大概都明白,諸如此類令人心動的詞句在其教育著作中幾乎隨處可見。這是一所屬於他與孩子們的“藍天下的學校”——與孩子們在大自然中上課。他用自己對教育“充滿緊張思考與實踐探索的一生”向世人證明了:如何真正做到把自己所有的教育理想、信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始終貫徹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在對其滿懷無比崇敬及發自肺腑的欽佩、羨慕的同時,我不得不為自己經常在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的畏縮不前或彷徨猶豫深感慚愧。

任教已將近七年,我擔任了三年的數學科教學,以及將近四年的語文科教學,語數學科的教學可謂是交替進行的。在這不算太短的七年教學生涯期間,學生的日記一直是我最關注最樂意批改的作業。因此,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什麼?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本學期來我跟孩子們共同“商量著上”的每週一節的日記課。

這學期開始不久,我便與孩子們一起懷著興奮、期待的心情,終於作出這樣一個“重大”決定:將每週五下午的第一節語文課“挪用”為專門評講交流日記的“日記課”。不過,說這決定“重大”,卻可說既是經過慎重考慮,同時又是迫不及待甚至是倉促草率的。何以這樣說呢?關於日記,就我自己而言,近兩年來,寫日記已成了我每天必須完成的並且越來越樂此不疲的一項日常作業。因此,我的各種思想上、精神上的重大或零碎的起伏變化的點點軌跡,幾乎全部可以從日記上得到較為真切細緻的反映,而且,我在工作、學習上、思想觀念上的或多或少的進展與收穫也大都與它有很大關係。此外,在這近兩年的語文教學中,從開始時孩子們不喜歡寫、不會寫日記,直至絕大多數孩子喜歡上寫日記,並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的這過程中,我是頗費過不少心思的。在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得人心之際(以及近來大力提倡的如何開發“校本課程”),我不由常想:能不能或有沒有必要從語文或其它課程中特別地安排出一節課,用來專門地交流評講孩子們喜歡的日記?然而,這樣想的同時,我又不得不擔心地反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把日記正式納入專門安排的課程內,會不會反而像其它專門安排卻形同虛設的不少“正規課程”(勞動、地方、科技等)那樣使學生對它變得毫無興趣以至膩煩呢?並且,在作出這一重大決定前,我沒有擬定過什麼詳細周密的計劃、方案,以及要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等。其實,之所以現在才作出這決定,除了個人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由激勵我的這樣一種思想作出的:關注孩子們的心靈世界,這始終應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並貫穿於一切教育教學工作中,而我堅信,寫日記正是我們深入瞭解並走進孩子複雜豐富的心靈世界的最佳手段之一。

任何所謂的“教育信念、思想”,[蓮~山 課件 ]只有真正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加以實踐、檢驗,才能在不斷地探索中得到修正、完善、發展,也才能夠真正價值與意義所在。這也是我近兩年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閱讀思考中不斷確立的重要信念之一。因此,現在尤其迫在眉睫的是:我必須把這種在有些人看來是“心血來潮”的思想在自己的每一堂課中去實踐,或者努力從我們的每一堂課中能夠充分體現自己的教育信念。於是,我首先便在自己的“作文、日記專用筆記本”上急切地寫下了這幾行字:1、共同交流評講由教師挑選出來的日記。2、每個學生每節課前選好本週內自己最滿意或最願意與人交流的日記。3、交流寫日記的心得、體會。4、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爭議的話題來討論(或學校、班級發生的重大事件等)並記下來,或可嘗試如教育家魏書生那樣每週與學生共同選定一個主題內容作為“命題日記”。之後我還記下幾句注意:選擇那些最有代表的、最能說出學生“心裡話”的日記,交流評價時除了語言表達技巧,更重要的是內容中體現出的真實想法。切記,評選日記時學困生優先。教室“學習園地”設立日記專欄,用於及時張貼每週評選出的學生日記。這只是激動之餘的條件反射般隨手記下的還未經過深思熟慮、詳細計劃的一小段“臨時備課筆記”。並且,時間似乎也來不及容我事事“三思而後行”,不過我會盡力地從每堂課中獲取更多的經驗以及時地分析、修正總結。於是,我們的日記課便這樣開始了。

短短几周來的事實證明了:課堂上發生的一切變化正是我們所期盼出現的,同時卻又是超乎我原先所預想的。我們的日記課給孩子們帶來了其它課程所無法替代的樂趣。孩子們時而靜靜地聽著老師或同學的朗讀與評價,時而爭先恐後地想把自己的日記與人分享。儘管孩子們的日記、口頭表達等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種種不足、錯誤,這些知識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或將要學習的內容之一。但,我更是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可貴的“細節變化”:有不少調皮厭學的學生或者平時難得主動發言的“學困生”(或後進生),一張張小臉蛋因把心裡話說了出來或受到了老師同學的表揚而透出了平日難得一見的紅暈,眼睛裡露出了可貴的柔和而真誠的“亮光”。一個孩子甚至提出建議:應該把這些最受人歡迎的日記編成一本“班級學生日記專集”……我還需要說什麼呢?我與孩子們的心都突然變得那麼親切、真切,這不正是我們一直所向往的自由、幸福的“心靈之旅”嗎?

現在,我想細緻、反覆地回味並深入思考這幾周來挑選出來並細心收藏於專用資料袋裡的孩子們寫的日記,因為這裡面飽含著孩子們特有的思想、情感、企望和看法——

日記1:今天中午,我回到家才想到坤偉出麻疹,我奶奶再三對我說不要去坤偉家,而我總是偷偷去看望他,我不知道他的病會不會傳染給別人,可是我已經好幾天都沒看見他了……

教孩子學會怎樣關心人,能感受並盡力去減輕、分擔別人的痛苦,這是孩子人生中多麼重要的一課。而大人們的世界總是過於現實,甚至常常是自私、冷漠的。當然,“奶奶”這樣做同樣也是出於對孩子身體健康的關心。然而,我總想,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更不能忽視了孩子的情感、精神上的需求。因此,我在課上首先肯定了這位奶奶對孩子的關愛,隨後更是真誠表揚了這位不顧奶奶勸告偷偷去看望小夥伴的同學,鼓勵同學之間應該學會相互關心。

日記2:……下午,我在書桌上寫作業。正寫著,便看見書桌旁邊有一本漫畫書又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剋制著自己不去看它,可是,當我一見封面那麼可愛又那麼活潑的卡通人物,又立刻被吸引過去了。張老師,你能告訴我怎樣才能克服這種“貪玩”心理嗎?……

這篇日記是出自於一位學習勤奮、刻苦的學生。我想,每個人(包括我),總有自私、懶惰、貪玩的一面,尤其是自制力、自覺性比成人差的小孩子。因此,當唸完這篇日記,很多同學也紛紛向我講述了自己也經常遇到類似的苦惱……既想完成作業,又剋制不住自己去做感興趣的事。於是,我首先對孩子遇到的煩惱表示理解,再讓大家就這個問題一起討論:你是如何做到學會控制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每天的學習(做作業)、生活時間……作為教育者,我們除了要充分到考慮並理解孩子們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煩惱,更要去耐心地引導他們敢於面對困難並學會如何解決問題、戰勝困難。

日記3:今天下午,我在家看書。看到了一篇叫《太陽》的課文,上面寫到:太陽表面有六千攝氏度,中心可能是表面的三千倍。還寫到太陽有殺菌能力。我心裡想:去年的“非典”病毒,還有今年的“禽流感”,太陽怎麼就殺不死呢?課文裡面寫的肯定全部都是騙人的。……

從這孩子的日記中,我多麼高興地看到了孩子已經從閱讀中開始學會了思考,而不僅僅只是純粹的盲目的閱讀或一味地相信書本。作為一個有經驗的教育者來說,尤其重要的是,絕不能錯誤地由此以為孩子不善於“讀書”或好於挑剔而給於否定、扼殺其閱讀思考的興趣,要學會敏銳地發現,這是孩子們閱讀上的一次極可貴的“質”的飛躍。於是,我首先充分肯定孩子敢於懷疑書本、不死讀書、能聯絡生活實際進行思考的學習精神,隨後對孩子提出的疑問盡力作出了合理的解答。

日記4:每個星期五下午的第一節都是令人愉快的日記課。今天的日記課更令我難忘。老師請那一天跟包老師一起去勸文豔來上學的同學,有把這件事寫下來的請舉手,幾十個同學都舉手了。老師還請鴻兆與晴晴(與她最要好的同桌)寫得最好的同學上臺唸了日記。聽了他們的朗讀,我真後悔自己沒有去,……我們不能失去這樣的好同學。是的,我看到每個同學都那麼關心自己的同學,不知怎麼,我的淚水似乎就要掉下來,我支援同學們這樣做。

對於這篇日記,我想有必要多作一點說明:一位一年前才轉學來的外地女學生(文豔),由於勤奮好學,學習進步很快,與學生相片融洽,是個難得的自覺性高、責任感強的品學兼優的好同學。然而,由於家庭、個人等原因,來了兩週之後卻出乎我們意料地決定輟學了。於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她家,經過幾次輪番勸說,終於使這位學生終於重返校園!這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啊。這同時也是一面極其難得的對孩子即時實施品德教育的“生動教材”——這是單從我們學習品德的教材或只是口頭說教勸導的課堂上所無法學到的。作為一名教育者,應該善於抓住並利用這樣的教育良機,而我們的“日記課”正是使其發揮教育作用的最佳手段之一。

…… ……

……

是的,這樣的日記課才是我一直所向往與追求的那種師生心靈交流、思想碰撞的課堂:除了學到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能使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充實,心也變得更加敏感、細膩而高尚。這些孩子們心靈中最敏感、最嬌嫩、最精細的東西呵!這是永遠值得我們耐心思考與深入探索的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心靈軌跡啊!我多麼想把它們一一地呈現於同樣善感、熱愛孩子、教育的家長、教育工作者們的面前,我再一次真誠希望大家能共同來關注、探索兒童內心極其珍貴而又複雜豐富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