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19W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以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嚴格按照市心理健康的要求,全面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發展。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一、培訓目的和意義:

1.促進校內師生的身心健康,構建和諧校園。

2.有利於瞭解全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防患於未來,構建安全校園。 3.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疏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減少長期教學所造成的疲勞感,幫其獲得動力和幸福感。

4.提高教師的心理應用能力和溝通能力,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心理,採取相應的溝通技巧和教學方法,有利於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以及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

5.幫助教師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樹立良好的形象,以積極的姿態影響引導學生向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二、培訓內容:

1.教師心裡減壓

2.如何克服教師職業倦怠?

3.如何識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4.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技巧

5.教師人際關係疏通

6、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注意身體保養。

三、培訓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講座2.聘請知名專家作專題講座。

四、培訓流程:

1、成立領導小組,提高思想覺悟

學校將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來抓,成立以校長任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領導小組,抓緊師資隊伍的培訓,力求全員參與。我們要切實加強和提高教師過硬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加強全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覺悟,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2、骨幹教師講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做專題講座,並現場解答相關問題。

3、心理培訓學習,提高活動質量

為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在教育教學中樹立和諧、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係,我們要積極組織教師聽專家、教授的講座和看教學錄相,安排教師參加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心理素質。定期進行研究討論,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研活動。

20xx年3月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2

20xx年冬,我有幸在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一週的學習,不僅讓我結識了很多教育教學一線的同行前輩,還真真切切學習到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給我你很大的啟發。結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實際,對這次培訓有以下心得體會:

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的充實。培訓期間交流得知,來參加培訓的很多老師都不是專職任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絕大多數都是兼任學校心理保健室管理員一職,所以大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基礎理論都沒有完善具備;甘應心協的講師也介紹,心理學也是一門長期被忽視,被邊緣化的學科,社會各界對它的重視程度都不夠,尤其是在學校教育中,儘管各種中國小校園霸凌事件,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傷害自殺事件層出不群,但是由於缺乏條件,長期沒有開展更有效的更符合學校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種種原因,我覺得來參加這次培訓,對我們這些在基層學校教育教學一線的老師們來說,是十分寶貴的,也收穫良多。

五天充實的培訓中,有甘肅省應用心理協會會長謝橋老師主講“找一個槓桿撬動學校的'幸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綜述,學校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展,並利用三個晚課的時間做了團體心理輔導實操訓練,不僅為我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知識打下基礎,更親身參與其中體驗了輔導訓練,學練結合。謝老師還解答了學員有關心理學如何入門的問題,建議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開始最好從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入手;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獲得職業發展,以及推薦了許多教育書籍《第56號教室的奇蹟》及心理學入門書籍等。

北京實驗二小蘭州分校的劉悅老師主講“用心護航,因愛而愛”——學習心理需求與學業成績的關係,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等課程,在講述基本理論的同時,穿插了大量她親歷的心理輔導案例,生動豐富,讓人印象深刻。軍醫大的楊群老師關於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等課程,讓我明白其實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有心理問題的正常人”,從醫學層面,從教師心理健康的角度,例如教師職業壓力的來源,如何自我調節自我放鬆等,給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在以後面對工作、生活的時候更積極地暗示自我,更有效的發揮效率。作為學校從事心理健康輔導的老師,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有進一步發展,這次培訓所打下的必要的理論基礎必不可少。

其次,多形式多內容的豐富實操訓練。因為這次培訓的形式豐富,三個縣區的培訓教師們都被打亂編成六個小組,很多培訓實操課程都是通過小組進行的,所以區別於以往其他培訓最為明顯的就是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之間的交流更加深入了,組內成員積極發言,深入交流,默契配合。培訓第一天,充滿能量的楊康老師就組織大家開展了一整天的以團體遊戲體驗為主的培訓課程,闖三關、思維創新等新穎的遊戲體驗,讓這次培訓別開生面,生動活力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對接下來幾天的培訓都很期待。通過團體遊戲體驗活動,讓我對團體凝聚力建設、團體輔導,團員積極心理訓練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切實的感受。接著三天晚課謝老師團體心裡輔導實操課程的講解與演練,都讓我更進一步感受到在學校裡面開展此類課程的適用性。最後一天的六個小組各自設計的一節團體心理輔導演練課,更是點燃了全體參訓學員的熱情,“盲人與柺杖”、“逛三園”、“尋找有緣人”、“寶貝座椅”、“松鼠搬家”、五組“人際交流中聽與說的重要性”等課程相繼亮相,大家積極配合,積極講評,積極談參訓幾天來的心得感受。整個培訓,形式豐富,內容充實,受益良多。

最後,通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感受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刻不容緩,通過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更深切地意識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學校、家庭的客觀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學習的壓力,離異家庭的增多,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等,使當代中國小生心理問題比以往更為突出,如厭學、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獨立能力差、親子衝突呈增加趨勢等。這些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中國小生的健康成長,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我深深的感觸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學校促進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有效途徑。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參與與關注。

我心有所動,我行有所動。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我有幸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培訓,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收穫確是豐富且充實的。這次培訓不僅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個講座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間,我自學了網路課程,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瞭解,使我意識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識到教師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感受頗多。

一、通過培訓,我認識到: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關學生因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做出違法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為何有那麼多的學生,會無所顧忌地去違法犯罪,為患社會,我想這除了少數客觀的原因以外,更多的還在於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國小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學習壓力、社會影響、家庭環境和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個小男孩,長的活潑可愛,但是上課總是喜歡打斷老師講話,跟同學玩時又喜歡動手動腳去搞別人,因此經常遭到同學的打罵,還有,作業老是慢別人一拍,就此,我將情況向家長反映了幾次,但家長卻不重視,一段時間後其成績及下降。後來我只好再次找來了家長,先教育家長要從小重視培養小孩的良好習慣,並告訴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發展前途,應該用鼓勵的方法讓他改掉壞習慣。接下來我也找學生交談了幾次,跟他聊聊學習上的優點與缺點,讓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壞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現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課不隨便插嘴的壞習慣,對學習也有了更濃的興趣,也變的更細心了。由此可見,只有瞭解學生存在問題的成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去避免它,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各科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得到全面發展。。

二、通過培訓,我體會到:

沒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就不能培養出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教學的物件是學生,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掌握如何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學生;反過來說,教師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將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狀況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當我們心理健康時,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身的工作壓力,學會自我調節,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讓自己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做一個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通過培訓,我學會了:

1、自我調節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態。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作為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更要學會自我調節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能以積極的一面去影響你的學生。

2、準確客觀的自我定位,情緒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的定位不夠合理,定位越高,越難以實現,給自己帶來的失望也越大,從而導致心緒不佳。

3、工作之餘多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能使人忘卻煩惱,愉悅身心。教師必須勞逸結合,適量參加體育鍛煉以緩解工作的壓力,釋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時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圈

5、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這一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會將所學所感用於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銳意創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讓自己這顆種子能在教育教學的沃土中茁壯成長!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我有幸參加了由縣教育局舉辦的全縣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全部由湖北師範學院教授講課,為期12天,本次培訓共有來自全縣69位老師參加,培訓主要圍繞七個內容展開的:心理學基礎、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將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如下:

第一,重新認識自我,審視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習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克服職業倦怠,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原來身為一個教者,我們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問題,我們自己竟然渾然不覺,試想長此以往,接受我們教育的學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問題?想到這裡,不僅有些汗顏。天真無邪的孩子若在陰暗的心理影響下那後果不堪設想。學習後,我要重新調整心態,以一個健康心理走進學生的心裡,將心理學的理論聯絡工作實際,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學習心理健康,浸潤自己的心理。

在這短短几天的時間裡,各位教授結合自己豐富的心理輔導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講解,我不僅掌握了不少心理輔導理念,而且學會了個體心裡輔導和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從各位專家的講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師參與,需要學校整體環境渲染。我們的每一門學科,每一堂課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因此每一個教師都因具備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學會換位思考,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十二天的時間裡,我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按時上課,聽老師講課,做好筆記,分組活動,完成作業……課後,和其他來學習的老師們一起,我們也會對聽課內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評論:“這堂課講的真好!”“這個老師真幽默!”“今天老師說的內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聽了!”靜下心來一想,我們的學生是不是也會這樣議論我們呢?原來,是自己的課堂不夠吸引人才有孩子開小差,是自己的講解不夠生動孩子們才沒有弄明白!今天,我們是站在學生的立場,再看自己,給平日的許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個充滿魅力的教者,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如同一塊磁鐵,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當我們的課堂失去活力,當我們的學生興趣轉移,責任往往在我們自己。

只有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多樣的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的幾十分鐘發揮最高效率!

十二天,開始時也許覺得漫長,結束時發現它的短暫。我覺得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學習中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點,因此,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們這個隊伍會越來越壯大,為了培養學生們擁有健康的心理這一目標,我們將攜手前行!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5

6月2日,我有幸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新田縣中國小心理健康骨幹教師培訓。這次培訓,將有助於建立高素質教師隊伍,有助於開發學生潛能預防學生心理疾病,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和諧校園作出貢獻。

本次培訓,聽了領導們的重要講話和專業教師的精彩講座,讓我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對當前的中國小生的常見心理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這些受訓教師的心理輔導技能也得到了訓練,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發揮重大作用。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提高認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潛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潛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構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教學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

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能夠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料。

三、關愛教育,從細處著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優化學生情感體驗,重視健康人格發展。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樣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忙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用心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潛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家庭配合,引導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不少家長重視不夠,或者採取了不妥當的教育方法,不但沒有改善學生的心理障礙,甚至還讓學生的心理障礙更嚴重了。為此,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老師就應該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或者利用家長學校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職責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教師及家長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在家長的配合教育及影響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說,永遠受益。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同時努力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6

短短15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現就對本次培訓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給孩子們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給孩子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說說也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為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個學生要在以後的生活中適應社會,就必須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因此,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性格發展、與人溝通以及學生的目標培養上。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這才是我們作為教師積極追求的。

(二)教師要為人師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國小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另外,作為教師就要學高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學習已結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關於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7

心理健康應該表現一種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即各項心理素質都有全面均衡的發展,各項心理功能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另一方面,具有良好世界觀的人在其社會生活中和各種實踐中,必然能夠很好地調節自我,迅速適應外部環境,同時能使自己的心理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實現預期目標,取得理想的的效果。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應該表現一種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即各項心理素質都有全面均衡的發展,各項心理功能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交流關於教師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

教師自身:教師心理不健康會導致身心健康受損。現今,教師難做,學生難教,心態難好已得到認可的說法之一。社會急劇變化,教師也不得不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教師勞動的特殊性帶來的角色模糊、角色衝撞、角色負荷增大使之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現實競爭與功利需求也往往讓教師掩抑真情,而失落造成的反差、奮鬥中不盡如人意的結果又不斷湧現心理問題,殃及個體身心健康。在長期的抑鬱和焦慮中,失眠、食慾不振、心動過速、頭暈目眩等結伴而來,成為常見的病症,影響健康。

學生:

1、據北京市教科院披露的《師源性心理傷害的成因及對策》的調查報告顯示,打罵學生、講課死板、對工作不負責任、偏心等不被學生喜歡的行為會給學生心理造成傷害,構成師源性心理傷害。

2、教師施暴,吃蒼蠅、“你學習不好,長得也不漂亮,連坐檯都沒資格”、往學生臉上刺字。

心理健康欠缺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種意義上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只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學生,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二、教師心理不健康現象的主要表現

1、職業適應性差。表現為不喜歡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由此產生的心理不平衡;不願意和學生打交道,在師生交往中缺乏積極的體驗;工作中自信心不足;缺乏進取心和責任感。

2、由認知偏差造成的態度偏差。表現為對學生不作全面細緻的溝通了解,主觀武斷、偏聽偏信;處理問題剛愎自用,我行我素。

3、情緒不穩定。表現為性情急躁,反應過激,容易衝動,不善控制。(發火)

4、心理異常表現。自我中心、主觀、偏執、自卑、偏狹、嫉妒、多疑、孤僻、懦弱等等不良心理。

5、人格缺陷與神經症。包括衝動型人格、偏執型人格、強迫型人格等。還有各種神經症的表現,例如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疑病症等。

三、教師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職業特點:教師的工作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與個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知識突增、資訊爆炸、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在很多知識上不再比學生“聞道在先”,威信受到一定的動搖和影響,由此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他們的教育物件大多是90年代以後出生的獨生子女,在個性方面存在著許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賴、孤僻、缺乏集體意識和勞動觀念、意志薄弱等。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衝擊和影響,思想困惑多,心理衝突多,教師工作中的難題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決新的問題,新的理論和方法又沒有系統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師的心理壓力。

教師本人:教師本人就是一種心理壓力源,其中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教師對自身能力、水平認識不足,過高估計自己,自我期望值過高,經常導致活動失敗而引發心理壓力;二是教師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壓力;三是教師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確而造成心理壓力。

社會環境:社會環境作為一個重要的心理壓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會成員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過高,這種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體現在對教師培養人才的質量上。學生、家長、學校及各級領導、社會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學率的高低來評價教師。他們要求教師恪守職業道德,只求奉獻,不講享受,認為教師就應該安貧樂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社會成員對教師在培養學生及遵守行為規範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其次,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腦體倒掛導致教師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壓力。越來越富的大款與教師長期的貧困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超負荷的勞動負出、勞動創造出來的巨大的潛在價值、對社會發展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與教師微薄的工資收入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再次,社會發展過程中許多不正之風的蔓延及其對學生的影響,使得教師的成就動機難以實現,因而造成教師一定的心理壓力。明確了心理壓力源,教師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對心理壓力,教師不能怨天尤人,而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要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加強對職業規律的認識,加強對學生的瞭解,加強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全面充實和提高自己。要正確認識自己,為自己設定合適的目標,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時機地向社會宣傳正確的人才觀、科學的教育觀及教師勞動的特點等,爭取獲得社會的理解和支援。

四、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教師如何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認知

1.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這一職業是如今最“開放”的職業。他的工作得接受許多人直接或間接的檢查和監督——學生、校長、教研員、學生家長、教育局等等,以至整個社會。所有的這些人和社會團體都認為自己對教師的工作有評價的權利。對於教師應該怎麼做,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觀念和想法。僅僅是與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相處就可能讓教師產生焦慮,不管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神經過敏性焦慮。並且教師自己心裡也有“一杆秤”,隨時隨地都在監督著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別人更嚴格、更苛刻。

因此,教師應該樹立正確而且穩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個體只有樹立正確而穩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瞭解並愉悅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個體因為對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這種心態對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前面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與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關。所以教師應多學習,多接受新知識,以加強自身修養。

教師也可以堅持收集有關他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能用來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而且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達到了自己預定的目標。教師對自己教學方法的利弊瞭解越深,越瞭解學生是否接受這些方法,就對自己瞭解越深,自我認識就更客觀,自我概念就越堅定,評價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對自己也就更自信。

2.正確認識和對待失敗

自我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如角色調整的能力,從職業中獲得滿足和樂趣的能力,免於患上神經過敏性焦慮的能力。而教師對失敗的看法是自我維護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

正因為教師是心理上“開放”的職業,失敗和過錯發生的機率就特別大。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經歷,關鍵是看怎麼去認識和對待自己的失敗。如果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失敗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減少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更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個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充滿信心的老教師對學生家長和社會上其他人員對課程提出的不同意見會處之泰然。與教育界之外的人談論關於課程的時候,他心態平衡,語氣堅定,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教師,他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對問題的直接接觸更多,因而對整個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觀的把握。他從實際工作中建立起來的安全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學生對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為他幫助差生並真的使其成績上升,因為他客觀地知道教學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正是因為他能接受這些失敗,並從中總結經驗,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來勇敢面對失敗。

3.換個角度想問題

客觀地講,教師是無法滿足別人以及他自己對自己的所有要求的。而且,許多期望,包括教師自己對自己的期望都是非常極端的。比如,一位數學老師或許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完全掌握某節課所教的數學理論,他也知道有許多他所無法控制的因素使這種希望不能實現。然而,在整年的數學教學中,他都懷有這個希望,而且,他的行為也表現出似乎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是,他也許會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對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調整。他不再幻想張三和李四能學得一樣好,畢竟他們的數學抽象能力相差很多。而且,班上還有幾個學生似乎根本就沒想學數學。當然,他仍然很關心這些學生並給他們一定的壓力,讓他們知道,他希望他們努力學習,需要的話他會盡力給予幫助。

那麼,期末考試的結果是,班上有 60%的學生很好的掌握了數學理論,20%多的學生可視為勉強過關,還有幾個根本就沒弄懂。他失敗了嗎?這有賴於他對“失敗”的主觀看法。有兩種可能,他或許對自己非常苛刻,覺得遠遠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或許會對自己感到滿意:我已經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得很好了。

採取先前想法就會有挫折感,體驗到不安、焦慮等負性情緒,而採取後一種想法卻能心安理得地繼續工作。這裡想說的是,教師應該正確的認識和評價生活中所謂的“失敗”。很多時候,這種失敗實際上只是教師個人主觀上體驗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觀的。

教師有時可以改變思維方式,換個角度考慮問題,也可以說是適時當一下阿 Q。比如許多教師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班上某個學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學校的處分。其實,教師不必因此而過分內疚自責,正如教育心理學者張春興所言,有些學生問題的“病因根植於家庭,病象顯現於學校,病情惡化於社會”,並非僅僅是教育失當那麼簡單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師只要盡到了責任,就可以問心無愧。

(二)調適情感

1.情緒控制

情緒控制指個體對自身情緒狀態的主動影響。這裡主要講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洩在學生身上。教師覺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氣發洩在座在自己教室裡的學生身上,因為學生常常就是讓他們受委屈的“罪魁禍首”之一。本來,適當地刺激一下搗蛋學生的自尊對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師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很難把握好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傷害學生,也破壞了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師是因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煩躁,並且因此而斥責學生,學生們是能夠意識到的。他們不僅不願再尊重教師,聽教師的話,還可能會報復教師。

情緒控制的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從認識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是否適度;從情緒本身方面控制可能發生的衝動行為,採用合理或間接手段適當疏導。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緒激動時不要批評學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氣和地冷靜處理問題時再批評學生,防止過激言行。在這方面,如果調整得法,可以化消極被動情緒為積極主動的建設性行動,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說的昇華。

2.合理宣洩

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洩,容易造成心身的緊張狀態。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師也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宣洩可以從“身”、“心”兩個方面著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或寫日記。“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還可以出門旅遊,從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3.從其它地方尋求滿足感

如果教師覺得在學校中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可以試著在教室以外尋求成就感。培養一項有創造性的愛好,比如集郵、寫作等等,是一個好方法。個體能夠隨這些愛好的深入而體驗到滿足。

另外,教師應努力營建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美滿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進個體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能在個體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緩減個體的心理壓力。這一點對於中國小教師尤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擾、受到壓力的教師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在工作中本應體驗到而沒有體驗到的滿足感就能夠在家庭中得到彌補。而沒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援的教師很難在工作之外獲得情感上的舒緩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產生孤獨、憂鬱等消極情緒,不利於心理健康。

(三)改變行為

1.角色學習

角色學習是預防焦慮的途徑之一。當多種角色發生衝突時,當教師已分不清自己是誰的時候,焦慮就容易產生。事實上,教師適應職業生涯的主要問題就是學會扮演好合適的角色。在新教師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裡,幾乎把時間都花在教師這個新角色的學習上。當教師開始覺得他所扮演的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適時,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他的焦慮水平就會減低。因為這時,即使面對在教學工作中不得不面對的各種情況時,教師也知道該做什麼,該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學生。新教師的許多焦慮之所以會產生,大多是因為他們不能預料將發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處理。通過職業角色學習,可以減輕或消除教學情境的這些不確定因素和難預測性。這樣,角色學習也就幫助教師消除或降低了教學中可能會產生的焦慮。

當然,角色學習也有它的弊端:一些教師太依戀於現在所扮演的角色,即現在所使用的教學法、所採用的教材、所例行的程式而不願嘗試新的方法,接受新的思想。事實上,他們是害怕如果放棄已經證明可行的方法(雖然這些方法也許效率不高),他們會再一次體驗曾體驗過的焦慮。如果學校領導強行執行新的教學手法,教師很有可能會產生焦慮、煩躁、無奈、甚至怨恨等消極情緒。

2.個別或集體討論

與其他眾多的教師進行討論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有效途徑,也是減輕壓力和煩惱的好辦法。人們甚至教師自己往往都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無所不能的。所以許多教師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情願壓抑自己的情緒,在強烈的心理壓力下繼續工作,也不願與其他人討論問題或是尋求幫助。他們害怕(有時這種害怕也不是全無道理)承認自己在教學中有困難,教學工作有待改進就等於承認自己能力不夠或教學失敗。

其實,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有困難,沒有人是樣樣精通、無所不能的。與同事交流討論不僅是解決問題、增加工作經驗的好方法,而且也是獲得所需支援的重要途徑。

3.堅持鍛鍊

前面曾討論過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身體健康能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生理疾病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過,教師在體育鍛煉時應注意量的問題,不要適得其反,因疲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4.尋求專業幫助

尋求專業幫助在這裡主要是指教師在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時應尋求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能提高教師的理解力,使他們和學生、同事一起工作得更好。傑西德( Jersild,1962)等曾對來自國小、中學和大學的111名接受過心理治療的教師進行了調查,以研究心理治療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結果表明,95%的教師認為心理治療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學生;89%的教師認為心理治療使他們有更大心理承受力去接受那些有敵對、慍怒、反叛情緒的學生,並能更好地教育他們;73%的教師認為心理治療提高了他們走近那些畏縮、難以接近的學生的能力。接受調查的教師還說心理治療使他們更喜歡自己的同事和夥伴,更喜歡本職工作。

傑西德研究中的許多被試都有這樣一種看法:教育的首要目標應是幫助兒童和青少年發展自我認識能力。當然,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了解更深的教師對和學生的關係就更敏感。能意識到自己的敵對感、內疚感和焦慮的教師能理解這些衝突在他的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能更好地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幫助和指導。傑西德研究中 89%的教師指出,心理治療使他們在幫助學生處理個人問題時能更好地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不僅僅是教師,各行各業的人都正逐步認識到,心理治療,不管是短期的還是連續的,都能幫助他們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療,人們就會把它與精神病掛鉤。但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求助於心理治療的教師是誠實、有勇氣、願意進步和發展的教師。要一個被心理問題所困擾的教師硬撐著低效率地工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結果很有可能是教師把他的消極情緒投射到他所教的學生身上,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5.積極參與繼續教育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新的知識層出不窮,要想靠在學校學習的十幾年就學會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知識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說今天呈幾何級增長的新知識。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知識的代言人,因此,教師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新的知識,就成為必然之舉。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如果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特別喜愛並能接受新事物,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學生還有可能會因此而不尊重教師。

所以,積極的參加繼續教育也是教師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6.尋求新的工作體驗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 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做一份其他領域的工作。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7.調換環境

這當然是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走的最後一步棋。教師如果真的認為自己所在的學校一無是處,給自己的只有困擾,或許最好的方法就只有離開那個是非之地了。惡劣的環境的確使人無法忍受,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傷害極大。在這種情況下,調到另一個學校、另一個地區或是乾脆換一種工作是明智的而不是怯懦的表現。這不僅幫教師解決了問題,對他所教的學生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