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通用7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7W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 篇1

在康師傅河南企劃部實習兩個半月,最大的收穫是對終端情況的瞭解,及河南方便麵市場的簡單瞭解。也瞭解了大公司的情況,這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如果細化一下,可以寫出很多,可惜在公司寫過的兩份工作總結都不能拿回來,但我認為康師傅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必要說一下,儘管這不是我實習的內容。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通用7篇)

1、康師傅“美味”定位與超級福満多“年輕就要對味”及福滿多“天天好味道”的推廣衝突,康師傅與福滿多是兩個品牌,怎麼可以有一樣的定位或定位很相似呢,這不是容易給消費者造成一種認知混亂嗎,提起“美味”或“味道”讓消費者記哪一個呢?感覺福滿多一直就是在模仿、沿襲康師傅,但福滿多是做中低價面的,在品牌上,會不會傷害“高價、優質”的康師傅呢?

2、康師傅的品牌線拉的太長了,品牌形象有點“散、亂、不清晰、不鮮明”。根據公司意願,是想把康師傅塑造成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美食專家”形象但康師傅延伸的副品牌太多了,副品牌又都有自己的鮮明的形象,康師傅珍袋給人一種“優秀的、高品質的好面”的感覺,康師傅“好滋味”給人一種“實惠、實在”的感覺,康師傅“亞洲精選”及康師傅“海陸鮮匯”都給人一種“國際化、現代、時尚”的感覺,康師傅“勁爽拉麵”給人一種“夠勁、爽快”的感覺,康師傅“辣旋風”及康師傅“千椒百味”都突出一種“辣”,有鮮明的產品特色,這還只是在河南市場,康師傅還在各個市場區域內開發了很多地方口味的品牌,如“東北燉”等,同時,康師傅品牌也早已延伸到了“飲料”及“糕點”上,也都有自己的形象,這麼多的“形象”這麼整合在一起呢,怎麼方便消費者記憶呢?

3、康師傅戰略方向過於關注“競爭對手”,而忽略“消費者”,公司提出的“通路精耕、終端掌握”完全是針對“競爭”而言的,但作為方便麵行業的領先品牌,佔據著很高的市場份額,就不要再隨著競爭對手的步子走了,而要隨著消費者的步子走,因為只有最大化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競爭對手也只有一直模仿、追隨你,而不能超越你,為何不抽出主要精力來研究消費者呢?

其實,按康師傅人的風格, “不能只提問題,更要提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惜這些問題都是戰略方面的,也或是些大話、空話,又或是像在公司跟領導談這些問題時,領導說這都是很高階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分析好解決好的。

有時候也在想,康師傅為什麼能有那麼高的市場份額,為什麼能發展的那麼好,我也不能理解的很清楚,單從營銷方面講,感覺康師傅在4個P上做的都非常好,產品質量好,渠道也控制的好,終端控制力強,同時,在管理、物流等其他方面也都很強,市場表現會不好嗎。

有時候又在想,假如我是競品要怎麼跟康師傅競爭呢?好像在4P上都競爭不過他,他的軟肋在哪兒呢?現在在河南市場,主要是白象與華龍在跟康師傅競爭,我覺得白象好好堅持他的“大骨營養”,華龍今麥郎好好堅持他的“彈面”,應該能跟康師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我覺得康師傅的品牌就是他的軟肋,品牌形象“散、亂、不清晰、不鮮明”。他只是知名度非常高,但沒有廣為消費者所知的“利益點”。儘管他定位於“美味”,但這種定位並沒有在消費者當中形成“普遍認知”(只是個人觀察,沒有調研資料),在到康師傅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康師傅“美味”,連他的廣告語也不知道,我也問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廣告語,康師傅要想在消費者心中佔據“美味”定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這方面的流行的廣告語,但他的廣告語也很散:“就是這個味兒”“這個味兒對啦”“這個味兒好”“這個味兒精彩”“這個味兒鮮”等等,這已經有點複雜、混亂了,不便於消費者記憶,別看他都是在說“味道”,可能公司本意還是這個“味道”要上升到“生活、人生”的高度,不僅僅是“面”的味道,但我覺得不如好好提煉一句簡短的、能夠深層次延伸的關於“味道”的廣告語(其實“就是這個味兒”也可以),進行反覆傳播,而且我也沒發現康師傅廣告有很高的媒體投放量。

不過說實話,康師傅面的味道的確相對好一點,自己吃著是,在實習時做口味測試中,發現說康師傅面的味道好的相對多一點,但現在市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本身好也要說的好,更重要的是得想辦法讓消費者認為好。

但白象“大骨營養面”、今麥郎“彈面”定位傳播,都很簡單清晰,簡短易記,這些利益點在消費者心中有著清晰的認知,好好的堅持下去,在此利益點基礎之上,不斷的豐富品牌內涵,打造鮮明形象,提升品牌美譽度,應該能慢慢的提升銷量,擴大市場份額。

當然,做品牌的同時肯定不能放鬆渠道、終端的競爭,尤其是產品的創新,前些陣子“五穀道場”不就鬧了下方便麵市場嗎,他具體是什麼原因死掉的我不清楚。儘量的實現差異化,消費者的第一、第二需求被滿足之後,還有第三、第四需求,還可以以不同方式細分市場,比如按年齡細分,開發針對老年人的面。除了產品創新,還有渠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學習一些大品牌的市場運作方式,做公關,做聯合營銷,聯合媒體,聯合其他企業,有效利用網路傳媒等等。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 篇2

工作了一個月了,心得體會很多啊,也藉此看清楚了很多人。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值得交的朋友就一定要實打實的交,哪怕自己吃點虧也要用心對人家,這一直是我為人處事的原則,老公給我起名叫“傻大姐”,褒貶都有了。但長到30多歲了,性格還是沒變,沒有因為在社會的這個大煉爐的作用下變的精明一些,圓滑一些,不知道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反正就這樣了,估計到老也是這個樣子,因為我覺得性格這個玩意真是不太容易去改變。

最初到保險公司的時候身邊好多朋友都勸我別去,說我的性格不適合幹保險,我就不服勁,總覺得以前的保險業務員之所以討人厭就是因為總是死纏爛打,專業知識講不出多少,就會坐在人家家裡不走,逼的一部分人一邊買保險,一邊罵保險。我做的話堅決不會這樣 ,一切隨緣,和身邊的朋友說到了就可以了,有需要的時候肯定會想到我的,而且我一定要學的徹底,不能連蒙帶騙,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但自從做了保險以後發現給有的朋友打電話的時候,人家牴觸情緒很重,我不知道是因為煩我還是煩保險,我先宣告,我沒有想死纏爛打的想法,更沒有想覺得是朋友就應該照顧我的意思,只是僅僅的覺得是朋友就會在第一時間有這個需求的時候找到我才打這個電話或者才通知的。但很傷心的是有的人因為我做了保險就連帶我這個人也拒絕了,其實也算不上傷心,只是覺得也值得,起碼知道這樣的人不值得成為朋友。因為我個人覺得朋友的意義就是隻要稱得上是朋友,不管我做什麼工作,即使你不能給與幫助,那也別看不起我,當然前提是我沒做違法亂紀的工作。如果因為我做了保險工作就由此看不起我了,那還真就對不起了,你不配做我的朋友,更不配以後得到我的關心,這樣的朋友有沒有就無所謂了。我交朋友的原則就是隻要覺得談得來,相處的好都能成為朋友,不管貧窮與否、工作好壞、城市還是農村、高幹還是無業,只要真誠相待,其他都是狗屁。也許說的有點偏激,但就是真實的想法,我只希望我的朋友能給我支援和鼓勵,只要你把我當成朋友,而不是因為有我這樣做保險的朋友覺得丟臉。

我很感謝我的家人一直給我的支援,尤其是我的弟弟,比老公還要支援。我弟弟知道我去做保險的第一句話就是:姐,你去做吧,保險現在很好的,現在保險意識都很強,不會很難做。現在不管是車、企業還有個人都需要保險,我支援你。那眼淚嘩嘩的,哈哈,一句話勝過任何任何任何......

今天心情很複雜,寫的亂七八糟的,不過這也才是我,想起什麼就發洩出來,完事就忘了該忘記的,只記住美好的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 篇3

早上八點廣州出發,經過近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達到了有世外桃源之稱的南國桃源,風景宜人車緩緩駛過碧波湖外面的小鳥在吱吱喳喳,城市喧鬧感覺全沒了,真舒服。來到了訓練基地,我們全換上迷彩服感覺軍人一樣。一個趣味十足的開場遊戲讓大家精神抖擻、勁頭十足,教練將全體員工分為五個分隊,五分隊分別選出了隊長,確定了隊旗、隊訓後便開始了“NO.1”、“無敵風火輪”、“南水北調”“極速時限”“畢業牆”五個富有意義的團體專案,同時在五隊之間進行評分競賽,每個專案的任務設定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和障礙,都不能由任何單個成員獨自完成,而需要隊員之間的彼此配合和相互支援。活動中,大家積極協商、相互加油,相信自己、信任隊友,所有隊員都在團隊的整體協作下完成了既定的目標任務。每一個專案結束後,教練還引導大家圍繞集體協作、潛能發掘進行總結和反思,讓大家感受到換位思考、責任感、協作精神在團隊中的重要性。

通過此次活動,公司全體員工都感受頗深,計劃財務部周偉說:“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們自己,不自信是我們取得成功最大的障礙,但是通過這短短一天的訓練,每個人都勇敢面對了困難,超越了自我”。成本管理部魯飛霄說:“這種體驗式的訓練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今天的訓練科目都是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中的縮影,通過這次拓展,大家的自信心、團隊精神、協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得到了加強和昇華”。大家還都紛紛表示,在日後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部門與部門、同事與同事之間的溝通及交流,在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的同時,凝聚團隊的力量,通過集體成員之間的協作和配合創造出高績效,推動公司更好更快的向前發展。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 篇4

我於20__年__月__日開始到貴公司工作,從來公司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們的這個團隊中,不知不覺已經二個月。一直以來,我努力實踐著自己的諾言,力爭做到更高、更強、更優。下面,我就這二個月的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與同事作個簡要彙報,以接受大家評議。

1、康師傅不愧是企劃界的"黃埔軍校",在康師傅也是我首次真正在企業內、在市場上感受到課本上、學校內學到的東西,在去康師傅之前,剛學過《銷售促進》這門課,這是我專業首次開這門課,老師講的核心理念就是做促銷要不僅僅能提升短期銷量,更要能和消費者有心裡的實實在在的溝通,能維護、強化、提升品牌形象。到康師傅後公司點評我們做的勁爽拉麵的校園推廣案時就特別強調這點,讓我極其驚訝,而且康師傅選擇贈品都特別注意對品牌的影響,而且企劃MS人員每月都有IMC規劃,以前一直只在書本上見到的IMC沒想到剛一工作就接觸到了,不過這只是很簡單、很表面的IMC。

2、康師傅的終端生動化做的真好,終端控制力真強。康師傅的終端生動化樣式非常豐富,什麼“新品嚐鮮區,插卡、搖搖牌、爆炸籤、海報、帷曼、三層架、四層架、大堆箱、小堆箱……”太多了,我都記不住了,我覺得快消品中沒有比康師傅的終端更“生動化”的了,包括可口可樂。而且對終端的控制力特別強,排面佔比高,SKU數多,生動化佈置多,上新品速度快。

3、康師傅的管理真嚴,不管是哪部門、哪方面都管的很嚴,據說這是臺資企業的“通病”,在那兒還經歷了一次總部的稽核,每個人都緊張的要命,而我們這些實習生卻累的要命。

4、康師傅的執行力真強,對細節要求真仔細,對貨架、排面、產品陳列的要求特別細,很佩服。

5、康師傅的會議真多,真長!

6、康師傅的加班真厲害,一般不會正常下班,可能企劃部每個人都熬過通宵。

7、康師傅的下級都叫上級“領導”,辦公桌是平的,都用筆記本工作(是不是方便開會啊),剛到公司時對這些特別不適應,特別想有一個自己的獨立空間,可惜等我適應了,卻又走了。

8、康師傅(企劃部)對實習生的要求真高,每天寫日誌,每月寫總結。都實習了兩個多月了,還有一次面試。從招人到留下得面“四次”。

9、康師傅(企劃部)給新人的工資真高,轉正後2700的工資應該能讓財院的畢業生“欣喜若狂”,尤其是我,可我卻主動離開了。

10、康師傅的人力促銷真多,導購加試吃,每週都做,促銷員帶東西很多,都得打的去,投入挺大的,但說實話我暫時是感受不到他的市場效果。

11、康師傅把“營銷”稱“行銷”,把“渠道”稱“通路”,這兩個明白,應該是中國臺灣的習慣,但把“促銷員”稱“工讀生”就不明白了,也是中國臺灣的習慣嗎?

12、康師傅連實習生的工資都要扣什麼營業稅,始終不明白怎麼回事。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 篇5

在康師傅河南企劃部實習兩個半月,最大的收穫是對終端情況的瞭解,及河南方便麵市場的簡單瞭解。也瞭解了大公司的情況,這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如果細化一下,可以寫出很多,可惜在公司寫過的兩份工作總結都不能拿回來,但我認為康師傅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必要說一下,儘管這不是我實習的內容。

1、康師傅“美味”定位與超級福満多“年輕就要對味”及福滿多“天天好味道”的推廣衝突,康師傅與福滿多是兩個品牌,怎麼可以有一樣的定位或定位很相似呢,這不是容易給消費者造成一種認知混亂嗎,提起“美味”或“味道”讓消費者記哪一個呢?感覺福滿多一直就是在模仿、沿襲康師傅,但福滿多是做中低價面的,在品牌上,會不會傷害“高價、優質”的康師傅呢?

2、康師傅的品牌線拉的太長了,品牌形象有點“散、亂、不清晰、不鮮明”。根據公司意願,是想把康師傅塑造成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美食專家”形象但康師傅延伸的副品牌太多了,副品牌又都有自己的鮮明的形象,康師傅珍袋給人一種“優秀的、高品質的好面”的感覺,康師傅“好滋味”給人一種“實惠、實在”的感覺,康師傅“亞洲精選”及康師傅“海陸鮮匯”都給人一種“國際化、現代、時尚”的感覺,康師傅“勁爽拉麵”給人一種“夠勁、爽快”的感覺,康師傅“辣旋風”及康師傅“千椒百味”都突出一種“辣”,有鮮明的產品特色,這還只是在河南市場,康師傅還在各個市場區域內開發了很多地方口味的品牌,如“東北燉”等,同時,康師傅品牌也早已延伸到了“飲料”及“糕點”上,也都有自己的形象,這麼多的“形象”這麼整合在一起呢,怎麼方便消費者記憶呢?

3、康師傅戰略方向過於關注“競爭對手”,而忽略“消費者”,公司提出的“通路精耕、終端掌握”完全是針對“競爭”而言的,但作為方便麵行業的領先品牌,佔據著很高的市場份額,就不要再隨著競爭對手的步子走了,而要隨著消費者的步子走,因為只有最大化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競爭對手也只有一直模仿、追隨你,而不能超越你,為何不抽出主要精力來研究消費者呢?

其實,按康師傅人的風格, “不能只提問題,更要提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惜這些問題都是戰略方面的,也或是些大話、空話,又或是像在公司跟領導談這些問題時,領導說這都是很高階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分析好解決好的。

有時候也在想,康師傅為什麼能有那麼高的市場份額,為什麼能發展的那麼好,我也不能理解的很清楚,單從營銷方面講,感覺康師傅在4個P上做的都非常好,產品質量好,渠道也控制的好,終端控制力強,同時,在管理、物流等其他方面也都很強,市場表現會不好嗎。

有時候又在想,假如我是競品要怎麼跟康師傅競爭呢?好像在4P上都競爭不過他,他的軟肋在哪兒呢?現在在河南市場,主要是白象與華龍在跟康師傅競爭,我覺得白象好好堅持他的“大骨營養”,華龍今麥郎好好堅持他的“彈面”,應該能跟康師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我覺得康師傅的品牌就是他的軟肋,品牌形象“散、亂、不清晰、不鮮明”。他只是知名度非常高,但沒有廣為消費者所知的“利益點”。儘管他定位於“美味”,但這種定位並沒有在消費者當中形成“普遍認知”(只是個人觀察,沒有調研資料),在到康師傅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康師傅“美味”,連他的廣告語也不知道,我也問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廣告語,康師傅要想在消費者心中佔據“美味”定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這方面的流行的廣告語,但他的廣告語也很散:“就是這個味兒”“這個味兒對啦”“這個味兒好”“這個味兒精彩”“這個味兒鮮”等等,這已經有點複雜、混亂了,不便於消費者記憶,別看他都是在說“味道”,可能公司本意還是這個“味道”要上升到“生活、人生”的高度,不僅僅是“面”的味道,但我覺得不如好好提煉一句簡短的、能夠深層次延伸的關於“味道”的廣告語(其實“就是這個味兒”也可以),進行反覆傳播,而且我也沒發現康師傅廣告有很高的媒體投放量。

不過說實話,康師傅面的味道的確相對好一點,自己吃著是,在實習時做口味測試中,發現說康師傅面的味道好的相對多一點,但現在市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本身好也要說的好,更重要的是得想辦法讓消費者認為好。

但白象“大骨營養面”、今麥郎“彈面”定位傳播,都很簡單清晰,簡短易記,這些利益點在消費者心中有著清晰的認知,好好的堅持下去,在此利益點基礎之上,不斷的豐富品牌內涵,打造鮮明形象,提升品牌美譽度,應該能慢慢的提升銷量,擴大市場份額。

當然,做品牌的同時肯定不能放鬆渠道、終端的競爭,尤其是產品的創新,前些陣子“五穀道場”不就鬧了下方便麵市場嗎,他具體是什麼原因死掉的我不清楚。儘量的實現差異化,消費者的第一、第二需求被滿足之後,還有第三、第四需求,還可以以不同方式細分市場,比如按年齡細分,開發針對老年人的面。除了產品創新,還有渠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學習一些大品牌的市場運作方式,做公關,做聯合營銷,聯合媒體,聯合其他企業,有效利用網路傳媒等等。

康師傅工作心得報告

首先我很感恩,我很感謝領導給我的機會,我也很感激前輩們給予我的引導和鼓勵。我相信人生的抉擇很多,機遇卻有限。我更堅信 機遇永遠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每個人從每段經歷中的收穫都不一樣,自從加入康師傅的大家庭,我竊喜,竊喜這次的受益比以前的任何一段經歷都要激-情澎湃和充實。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 篇6

在康師傅河南企劃部實習兩個半月,最大的收穫是對終端情況的瞭解,及河南方便麵市場的簡單瞭解。也瞭解了大公司的情況,這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如果細化一下,可以寫出很多,可惜在公司寫過的兩份工作總結都不能拿回來,但我認為康師傅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必要說一下,儘管這不是我實習的內容。

1、康師傅“美味”定位與超級福満多“年輕就要對味”及福滿多“天天好味道”的推廣衝突,康師傅與福滿多是兩個品牌,怎麼可以有一樣的定位或定位很相似呢,這不是容易給消費者造成一種認知混亂嗎,提起“美味”或“味道”讓消費者記哪一個呢?感覺福滿多一直就是在模仿、沿襲康師傅,但福滿多是做中低價面的,在品牌上,會不會傷害“高價、優質”的康師傅呢?

2、康師傅的品牌線拉的太長了,品牌形象有點“散、亂、不清晰、不鮮明”。根據公司意願,是想把康師傅塑造成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美食專家”形象但康師傅延伸的副品牌太多了,副品牌又都有自己的鮮明的形象,康師傅珍袋給人一種“優秀的、高品質的好面”的感覺,康師傅“好滋味”給人一種“實惠、實在”的感覺,康師傅“亞洲精選”及康師傅“海陸鮮匯”都給人一種“國際化、現代、時尚”的感覺,康師傅“勁爽拉麵”給人一種“夠勁、爽快”的感覺,康師傅“辣旋風”及康師傅“千椒百味”都突出一種“辣”,有鮮明的產品特色,這還只是在河南市場,康師傅還在各個市場區域內開發了很多地方口味的品牌,如“東北燉”等,同時,康師傅品牌也早已延伸到了“飲料”及“糕點”上,也都有自己的形象,這麼多的“形象”這麼整合在一起呢,怎麼方便消費者記憶呢?

3、康師傅戰略方向過於關注“競爭對手”,而忽略“消費者”,公司提出的“通路精耕、終端掌握”完全是針對“競爭”而言的,但作為方便麵行業的領先品牌,佔據著很高的市場份額,就不要再隨著競爭對手的步子走了,而要隨著消費者的步子走,因為只有最大化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競爭對手也只有一直模仿、追隨你,而不能超越你,為何不抽出主要精力來研究消費者呢?

其實,按康師傅人的風格, “不能只提問題,更要提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惜這些問題都是戰略方面的,也或是些大話、空話,又或是像在公司跟領導談這些問題時,領導說這都是很高階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分析好解決好的。

有時候也在想,康師傅為什麼能有那麼高的市場份額,為什麼能發展的那麼好,我也不能理解的很清楚,單從營銷方面講,感覺康師傅在4個P上做的都非常好,產品質量好,渠道也控制的好,終端控制力強,同時,在管理、物流等其他方面也都很強,市場表現會不好嗎。

有時候又在想,假如我是競品要怎麼跟康師傅競爭呢?好像在4P上都競爭不過他,他的軟肋在哪兒呢?現在在河南市場,主要是白象與華龍在跟康師傅競爭,我覺得白象好好堅持他的“大骨營養”,華龍今麥郎好好堅持他的“彈面”,應該能跟康師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我覺得康師傅的品牌就是他的軟肋,品牌形象“散、亂、不清晰、不鮮明”。他只是知名度非常高,但沒有廣為消費者所知的“利益點”。儘管他定位於“美味”,但這種定位並沒有在消費者當中形成“普遍認知”(只是個人觀察,沒有調研資料),在到康師傅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康師傅“美味”,連他的廣告語也不知道,我也問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廣告語,康師傅要想在消費者心中佔據“美味”定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這方面的流行的廣告語,但他的廣告語也很散:“就是這個味兒”“這個味兒對啦”“這個味兒好”“這個味兒精彩”“這個味兒鮮”等等,這已經有點複雜、混亂了,不便於消費者記憶,別看他都是在說“味道”,可能公司本意還是這個“味道”要上升到“生活、人生”的高度,不僅僅是“面”的味道,但我覺得不如好好提煉一句簡短的、能夠深層次延伸的關於“味道”的廣告語(其實“就是這個味兒”也可以),進行反覆傳播,而且我也沒發現康師傅廣告有很高的媒體投放量。

不過說實話,康師傅面的味道的確相對好一點,自己吃著是,在實習時做口味測試中,發現說康師傅面的味道好的相對多一點,但現在市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本身好也要說的好,更重要的是得想辦法讓消費者認為好。

但白象“大骨營養面”、今麥郎“彈面”定位傳播,都很簡單清晰,簡短易記,這些利益點在消費者心中有著清晰的認知,好好的堅持下去,在此利益點基礎之上,不斷的豐富品牌內涵,打造鮮明形象,提升品牌美譽度,應該能慢慢的提升銷量,擴大市場份額。

當然,做品牌的同時肯定不能放鬆渠道、終端的競爭,尤其是產品的創新,前些陣子“五穀道場”不就鬧了下方便麵市場嗎,他具體是什麼原因死掉的我不清楚。儘量的實現差異化,消費者的第一、第二需求被滿足之後,還有第三、第四需求,還可以以不同方式細分市場,比如按年齡細分,開發針對老年人的面。除了產品創新,還有渠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學習一些大品牌的市場運作方式,做公關,做聯合營銷,聯合媒體,聯合其他企業,有效利用網路傳媒等等。

康師傅工作心得報告

首先我很感恩,我很感謝領導給我的機會,我也很感激前輩們給予我的引導和鼓勵。我相信人生的抉擇很多,機遇卻有限。我更堅信 機遇永遠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每個人從每段經歷中的收穫都不一樣,自從加入康師傅的大家庭,我竊喜,竊喜這次的受益比以前的任何一段經歷都要激-情澎湃和充實。

康師傅業務員心得體會 篇7

我於20xx年xx月xx日開始到貴公司工作,從來公司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們的這個團隊中,不知不覺已經二個月。一直以來,我努力實踐著自己的諾言,力爭做到更高、更強、更優。下面,我就這二個月的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與同事作個簡要彙報,以接受大家評議。

1、康師傅不愧是企劃界的"黃埔軍校",在康師傅也是我首次真正在企業內、在市場上感受到課本上、學校內學到的東西,在去康師傅之前,剛學過《銷售促進》這門課,這是我專業首次開這門課,老師講的核心理念就是做促銷要不僅僅能提升短期銷量,更要能和消費者有心裡的實實在在的溝通,能維護、強化、提升品牌形象。到康師傅後公司點評我們做的勁爽拉麵的校園推廣案時就特別強調這點,讓我極其驚訝,而且康師傅選擇贈品都特別注意對品牌的影響,而且企劃MS人員每月都有IMC規劃,以前一直只在書本上見到的IMC沒想到剛一工作就接觸到了,不過這只是很簡單、很表面的IMC。

2、康師傅的終端生動化做的真好,終端控制力真強。康師傅的終端生動化樣式非常豐富,什麼“新品嚐鮮區,插卡、搖搖牌、爆炸籤、海報、帷曼、三層架、四層架、大堆箱、小堆箱……”太多了,我都記不住了,我覺得快消品中沒有比康師傅的終端更“生動化”的了,包括可口可樂。而且對終端的控制力特別強,排面佔比高,SKU數多,生動化佈置多,上新品速度快。

3、康師傅的管理真嚴,不管是哪部門、哪方面都管的很嚴,據說這是臺資企業的“通病”,在那兒還經歷了一次總部的稽核,每個人都緊張的要命,而我們這些實習生卻累的要命。

4、康師傅的執行力真強,對細節要求真仔細,對貨架、排面、產品陳列的要求特別細,很佩服。

5、康師傅的會議真多,真長!

6、康師傅的加班真厲害,一般不會正常下班,可能企劃部每個人都熬過通宵。

7、康師傅的下級都叫上級“領導”,辦公桌是平的,都用筆記本工作(是不是方便開會啊),剛到公司時對這些特別不適應,特別想有一個自己的獨立空間,可惜等我適應了,卻又走了。

8、康師傅(企劃部)對實習生的要求真高,每天寫日誌,每月寫總結。都實習了兩個多月了,還有一次面試。從招人到留下得面“四次”。

9、康師傅(企劃部)給新人的工資真高,轉正後2700的工資應該能讓財院的畢業生“欣喜若狂”,尤其是我,可我卻主動離開了。

10、康師傅的人力促銷真多,導購加試吃,每週都做,促銷員帶東西很多,都得打的去,投入挺大的,但說實話我暫時是感受不到他的市場效果。

11、康師傅把“營銷”稱“行銷”,把“渠道”稱“通路”,這兩個明白,應該是中國臺灣的習慣,但把“促銷員”稱“工讀生”就不明白了,也是中國臺灣的習慣嗎?

12、康師傅連實習生的工資都要扣什麼營業稅,始終不明白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