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英語教學心得體會3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4.12K

接下來小編為這次國小英語教學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英語教學心得體會3篇

國小英語教學心得體會一: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該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國小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國小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

二、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採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轉載自本站,請保留此標記。)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物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國小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於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麼權威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最為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

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援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國小英語教學心得體會二: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該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國小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國小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

二、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採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轉載自本站,請保留此標記。)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物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國小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於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麼權威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最為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

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援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國小英語教學心得體會三:

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既感受到了他們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同時,對自己的教學也有如下心得:作為教師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採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這裡,英語只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工具、一種技能,而不是僅僅作為一門知識來學習。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正確。這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通過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對於一年級的國小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師需要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個教學目標拓展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由於在我的課堂上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並且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創設英語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統一,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接受教育輸入。即: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感知的過程變得容易,觸境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

語言學習是行為習慣的形式,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的一種智力活動,應始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語言能力的獲得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獲得用外語交際的能力的決定因素是學習者自己,教師不可能把能力教給學生,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

語言的學習最好的方式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感知語言,並在感知的過程中自己領會到語言的真諦。尤其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若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語言的本質,無需教師過多的解釋。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裝置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影象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侷限,具有資訊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當代資訊科技的發展使得教育技術走進了校園。多媒體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傳統的"粉筆、黑板"的單調的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形象活潑、豐富多彩、大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用計算機創設的與現實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國小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啟用兒童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使用合理的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被讚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通過採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能有所收穫,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國小英語課堂。由於採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這些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說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作為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國小英語課堂。

可見,詞彙的學習在語言學習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無論從學校的英語教學,還是從生活實際的需要看,誰掌握的詞彙越多,誰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就強。運用英語的能力越強,反過來促使人們更多更快地學會更豐富的詞彙。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始終有興趣去識記單詞而不覺得枯燥呢?下面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景和語境──趣味情境識記

創設情景或語境習得語言詞彙,如在教牛津國小英語 4 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 的 B 部分教學表示感覺的形容詞tired, ill, hot, cold, hungry 和 thirsty 詞彙教學時,教師示範:幹活累了,沒精神表示 tired;拿把扇子來表示 hot;雙手緊抱身體表示 cold;彎腰摸肚表示 hungry ……教師充分利用表情和動作讓學生去理解接受這些詞彙,並通過表演去鞏固運用。還有一些詞彙是多種意思,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確定其詞義。如“dear”可以是“親愛的”,也可以是“貴的”,還可以是感嘆詞“哎呀”,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定。這樣,教師這些枯燥的詞彙轉變成了趣味化的情景或語境,學生在有趣的情景、語境中理解、記憶,這些詞彙就趣味化記憶了。

二、詞彙融入趣味句子中──整體趣味識記

詞彙是建房子的磚頭,但光有磚頭還建不出房子。“瘋狂英語”代表人物李陽認為“學習的物件不應該是孤立的發音、單詞、語法,而應該是句子”,“因為人與人交往的最基本單位是句子”,“在句子中掌握的單詞上有生命力的單詞”。現代英語教學法主要流派“直接法”和“全身反應法”都強調“句本位”。的確,孤立的單詞在特定的情況下是可以表達完整意思的,但很多情況下會引起歧義。把單詞放入句中,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單詞的含義,還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語感。如牛津國小英語 3 A 的動物類單詞教學,我們把單詞放入句子中:“Panda, panda, I can see a panda.” “Zebra, zebra, this is a zebra.”

學習了水果類和顏色類的單詞後,把它們放在一個句子中:“Apple, apple, I can see a red apple.”

又如“Cinema, cinema, Let's go to the cinema by bus.”

“Light, light, turn on the light.”這樣,學生記憶的單位是句子,有整體感,有助於體會英語的語流,長期訓練可能培養學生造句的能力,提高說話的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在語境中理解、領悟詞義的習慣。在一定的情景中,有些詞義不需要過多解釋。由於有句子的模式,便於學生對詞進行機械模仿和機械操練運用。

三、善於編兒歌、加動作──多感官趣味記憶

兒歌因其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美,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在學了8種動物後,教師可用中英文夾雜編成這樣的兒歌:

Bird, bird, 飛飛飛(邊做小鳥飛行的動作)

Cat, cat, 喵喵喵(兩手五指分開在臉前由中間向兩邊分開)

Dog, dog, 汪汪汪(兩手放頭上做耳朵的樣子)

Monkey, monkey, 真調皮(把手放在頭頂學孫悟空的樣子)

Elephant, elephant, 長鼻子(雙手握住,下垂搖晃)

Tiger, tiger, 王中王(做出向前猛撲的姿勢)

Zebra, zebra, 黑白條(雙手在身上畫條紋)

Panda, panda, 是國寶(翹翹大拇指)

明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抑揚頓挫的語調,像嘩嘩流淌的流水,給人快感,再加上手舞足蹈就調動了孩子們所有的感官,他們學習起來自然新區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