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教師的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6.44K

教師必須時刻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才能適應教育新常態,推動教育大發展。以下是關於教師的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

關於教師的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關於教師的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範文一)

社會發展到今天,教育已進入“新常態”,主要表現在社會對教育期望的提高和學生個體的猛烈變化。社會的發展,要求有更高水平的教育質量,以滿足家長對子女成長的預期目標、滿足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同時學生的生活環境的變化,無論從學生思想認知到行為表現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在這樣的新常態下,國家教育體制、學校辦學思路、教師教育方法,家庭的引導技巧都必須作出有力的調整,與時俱進。下面從教師的角度談談教育新常態,教師該如何適應。

首先,教師應具有備受社會質疑的強大抗壓力。目前我國的文化發展活躍,各方聲音都可發表,大有百家爭鳴之勢。而面對教育,社會各種媒體更樂於報道負面的新聞,這些負面新聞的傳播,往往引來無數網民的圍觀和質疑甚至漫罵,構成對教師從業人員的巨大心理壓力,讓教師的社會地位日趨下降,教師的威信受到損害,從而加大了教育學生的難度。在這種狀態下,教師只有從自我管理做起,用踏實肯幹的工作態度堅守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理性樂觀的精神狀態武裝自己思想信念,以不發聲見行動的方式迴應社會對教師行業的質疑,堅守“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固築教育自信。在這種社會的氛圍中,更能創造出高質量的人才。只有我們社會導向得當,確信會達到文化教育的百花齊放。其次,教師應具有基於專業的強大科研教研能力。既然社會及學生個體對我們提出更高的教育要求,那麼教師基於專業的發展應更深更廣,用戰略的思維、廣闊的視野涉獵我們應有知識,思索下一步的教育方向,思考下一堂的授課方法等等,夯實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師的知識必須比學生的知識豐富,教師的視角必須比學生的視覺廣闊。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和說教的教育模式下,應隨著社會之變而變。特別對資訊時代的新生事物要積極接受和熟練撐知。例如對深入學生的社交平臺,QQ、微博、網路遊戲等,教師應積極瞭解,合理融入,不能因為其中有不利於的因素而排斥,更不能強硬禁止學生使用。

再次,新常態下的教育,教師首先要適應新常態,用發展的眼光,用資訊化的思維審視教育的趨勢,教育的需求。

最後,社會群眾對教育的質疑,同時也給了我們的教育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以鞭策。我們要以此為契機,痛下決心從各個維度整治教育,讓教育在新常態下再發光輝。

關於教師的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範文二)

“教師”,一個光榮的名字。都說我們從事著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都說我們經營的是不可估量的精神企業,所以“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是我們的代名詞。我們承載著國家的期望、社會的希求、家庭的希望。走到哪裡我們都將責任揹負於肩、深埋於心。那麼,我們如何做新常態下的人民教師呢?

首先要學會自我反思。

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與得失。有人說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可見反思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認真工作,卻沒有取得相應的教學質量,著無疑是一種打擊。可是我們卻不能只是一味的埋怨學生的不好學,我們應該學會總結與反思。在總結與反思中找尋原因,更是在其中享受慢慢成長的樂趣。

其次要不斷學習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那麼我們怎麼能夠成為學生知識的傳授者、為人處世的指導者呢?僅僅靠我們當年從書本上所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們要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再者就是學會交流。

“閉門造車”不如“集思廣益”。我們都是從初進教壇的新人一點一點成長為駕馭課堂的老手。而在這個過程中,多聽聽前輩的意見和建議,多和前輩們討論交流教書的心得,這無疑是對我們有幫助的。不斷交流的過程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不斷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成長的過程。

最後就是要“以德育人”。

社會對教師之所以有高要求,是因為我們教育工作者肩負神聖的使命。我們教書,不是教書本,而是教學生;我們育人,不是育知識,而是育人格。我們不單單只是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培養出為大眾服務的人才,我們更是要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教育出有德之人。德才兼備才是社會所望。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在教學的路上,我追求好成績,但在教育的路上,我更期待孩子能有健全的心理,能有完善的人格。所以,作為學生風向標的我們更應該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一名有德之師。用自己的“德”去影響和感染著孩子們,為他們的成長指明正確的方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如果學生是船,那麼教師就是帆;如果學生是乾涸的大地,教師必然是潤物的雨水。我們必須是著眼於未來,採取科學的方法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努力使自己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常態,我們的教師必須要有新狀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給自己定好位。

我宣誓:我願意以積極地思想狀態終身為教育事業奉獻,我願意以飽滿地精神狀態成為學生的靈魂之師。

關於教師的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範文三)

在認真學習了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關於在全區深入開展“五新”大討論活動的實施方案》以後,我對“適應新常態、掌握新要求、搶抓新機遇、主動新作為、實現新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新常態是進步,新常態是“富態”,是中國經濟進入更高層次發展階段後才出現的狀態。在新常態下,作為一名教師要認清自身責任,提高自覺意識,主動作為、多做貢獻,為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第一,適應新常態,做一名愛崗敬業的好教師。

新常態下,如何做一名愛崗敬業的好老師呢?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育物件。教師對事業的態度,集中地反映在我們所服務的物件---學生身上。熱愛學生,既是教師高尚師德。圖書館、書桌、床頭甚至衛生間都是我們的讀書所在,只要我們做個讀書的有心人,讀書的時間總會有的。

愛崗敬業還體現在營造師生心心相印的和諧課堂上。我國著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曾動情地說:“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就使我享受到了無窮的樂趣,享受到了人生的快樂。”我們聽過許多名師講課。名師的課堂並非完美,而且,也不追求完美,他們更多的時候是追求一種狀態,一種教師和學生都“在場”的狀態,只有處於都 “在場”的狀態,課堂才不是不能觸動學生思維的表演。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這心,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心,就是師生之間的和諧共鳴。做一個愛崗敬業的好教師,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是課堂的需要,是學生的需要,更是教師工作的需要。

第二,把握新機遇,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

在新常態下,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把握住新機遇,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努力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呼喚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要求教師首先是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的人,應努力成為自覺創造自身職業生命的主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要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教師個體的自我造就、自我發揮尤為重要。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這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揭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教師通過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學究竟面臨著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關鍵性問題?從什麼意義上講,這些問題是關鍵性問題?如此等等。而要具有這種反思能力,則必須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

總之,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教師既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追求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了解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教什麼和怎麼教,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同時具有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成為開發學生智慧、發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導師。

第三,推動新發展,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看成用燃燒著的生命之光為別人帶來光明的蠟燭,教師在照亮別人的時候卻毀滅了自己。這樣的比喻也許讚頌了教師職業“無私奉獻”的品格。但卻是片面且消極的。翻開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歷,我們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曾是普通教師,但他們是教師卻又不是一般的教師,他們除了擁有愛心、責任感、紮實的學科知識和過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們還有一些突出於眾人的特點:他們有超於世俗的高遠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業精神,對事業有著永無缺憾的鐘愛,對自己鍾愛的事業有著不遺餘力的投入,以身相許,至死不渝,能夠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對教育事業有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獻身精神,有著 “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壯志,有著“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偉大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