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教師國中歷史培訓心得(精選4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6.86K

2023教師國中歷史培訓心得 篇1

20_年7月13至14日,我有幸參加了20_年寧夏部編七年級歷史教材培訓。本次培訓內容詳實,在培訓中觀看了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於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視訊;聆聽了部編國中歷史教材的專家張靜老師對七年級《中國歷史》新教材的介紹及教材分析、教學建議;還聆聽了北京市東城區骨幹教師丁丁老師對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學經驗介紹及教學案例展示及評析。這次培訓活動對國中歷史教學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效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張靜老師和丁丁老師充分結合歷史課堂及教材的實用性,對典型的教學案例加以闡述,給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具體的實施建議,這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具有更好的指導意義。

2023教師國中歷史培訓心得(精選4篇)

通過培訓讓我受益非淺,它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進一步更新,對於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回顧對新教材的學習培訓,收穫頗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更新了歷史教學理念。作為一名在國中歷史教學崗位已有近三十年曆程的教師,在去年使用新教材中,對於新教材的刪、減、增有很多的困惑,一直都期待著能有機會的學習交流,和教師同仁們一起研討,解決各種困惑,這次的培訓給我們一線的教師搭建了一個方便、高效的平臺,讓我們可以聆聽專家的指導。原來的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為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本”。通過專家的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我才發現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利用我們學校實施的高效課堂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主動探究意識加強,因此教師的啟迪作用更加突顯,所以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

二是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國中教學的重要任務,作為國中歷史學科來說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目前歷史教學的發展方向。

張靜老師告訴我們,使用部編教材的理念,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在課標指導下認真鑽研教材;二是理清邏輯,形成歷史認識;三是用教材教歷史,發展核心素養。讓我明白了實施歷史課堂教學,必要的講述是不可少,應該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落實核心素養。更讓我理解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歷史教育過程中(歷史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特徵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培養家國情懷,所以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把關注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

三是充分合理運用史料組織教學。歷史教學離不開史料,對於教材中的輔助部分,張靜老師根據課例清楚地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課文前設、旁設、後設。在我們觀看了《秦統一中國》課堂實錄,張靜老師在進行評析的時候,對課堂中使用史料史證上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尤其是課本中提供的豐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圖插圖,經過長時期的驗證對課堂教學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史料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分析史料,並學會概括提取有效資訊,另外注意史料的選擇,不要過多,要結合教材和學情進行選擇,使材料發揮應有的作用,真正發揮史料的作用,促進學生史料論證能力的提高。

總之,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培訓活動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新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每個歷史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舞臺,要求我們要做專家型的教師,而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因此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不斷實踐和探索,不斷學習和研究,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努力。

2023教師國中歷史培訓心得 篇2

這次我參加了20_年國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後聽取了幾位骨幹老師關於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國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國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定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著諸多思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啟用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係。

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慾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儘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課堂中去,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願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並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

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2023教師國中歷史培訓心得 篇3

頂著烈日,冒著酷暑,我們大家從全區各市縣匯聚在銀川9中,熱聚在會議室,在滿滿的兩天裡,認真的聆聽學習會議精神。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參加這個部編教材培訓,回想此次培訓,歷歷在目,讓人難以忘懷。通過這次學習,不僅使我對新教材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些教學故事及張靜老師和丁丁老師的精彩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教材洋溢著的時代的氣息,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對七年級改版的歷史教材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本次培訓張靜老師進行了專題講座:《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簡介》、《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兩個專題講座。向大家介紹了部編教科書的編寫背景、編寫理念,明確了部編教材的使用原則,對新舊教材的異同進行了比較,用課例展示和評析的方式告訴老師怎樣用好新教材。北京教科院歷史教研員、北京匯文中學歷史教研組長丁丁老師為老師們作了《部編七年級<中國歷史>(上)教學經驗介紹》的專題講座。使我受益頗多,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和感悟了部編教材編寫的真諦,開闊了我的視野。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1)充分理解部編教材的基本理念,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學習讓課堂活起來。

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歷史課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歷史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從20_年開始,我們要關注歷史學科,這關係到三年後的會考,六年後的大學聯考。因而部編教材在歷史課程的育人方面,強化立德樹人的培養。我認為這正是當今教育發展的要求和體現。因此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立足課堂,把這一精神貫穿到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參於到課堂上,把課堂搞活,從根本上強化這一理念。

(2)課本架構變化大。歷史教科書採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成,點增加的少刪的多。線主要是縱向和橫向發展交錯來講,在總體打通的前題下,分階段設定單元,突出單元主題,如注重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格局。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

(3)增加了史料、圖片資料。以前教學中我們只能按照教材提供的資料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教師要想將知識點變的更深更寬就必須重新尋找資料,這無形中給我們增加了工作負擔。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資料,增加了教材的應用性和趣味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真正做到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2023教師國中歷史培訓心得 篇4

為期兩天的培訓結束了,捫心自問,你收穫了什麼?給你心靈最大的衝擊是什麼?

透過各種記憶碎片,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種滲透到教材始終、課堂始終的史證精神。教師嚴謹治學的精神,學生嚴謹探索的精神。不管哪種嚴謹都落腳於準確,翔實的史料。有幾分史料說幾分話!從教材的變化到教學案例展示,表達的都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氣息。歷史不再是傳統的講述歷史史實的一門學科而是培養學生嚴謹史證精神的一門“科學”。這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就講史證精神紮根課堂、紮根靈魂!

中國古代歷史多次證實“要立國,先俢史”,西漢有《史記》、北宋有《太平御覽》。本世紀我國提出要實現偉大中國的復興夢,最根本的是要培養足以扛起歷史重任的接班人,他們必須具備過硬的素質與強大的精神。歷史學科要培養的就是科學嚴謹的史證精神!新編部編國中歷史教材培訓集中體現了這一精神。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認識。

看教材細節。對部編國中歷史教材的再次研讀,發現教材的變化甚至都落實到了細節。如,七(下)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並立,教材第34頁中講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人教版)更改為党項族首領元昊。原因是大量史料只證實元昊是大宋皇帝賜姓李,但為證實他曾自稱為李元昊。同時元昊還曾自創姓氏,因此從更嚴謹的史學觀點出發改為元昊。第35頁澶淵之盟的時間因史學界就簽約具體時間有爭議,謹慎考慮時間模糊處理。窺一處而知全部,足以看出部編教材落實於細節的史證精神。

看教材中的新概念。七(上)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一次提出民族交融的概念。以往民族融合的提法不準確,過於強調各民族的合而弱化了各民族還保留自己民族特徵、文化的史實。因而交融的表達更嚴謹科學。結論必須有科學的史料論證,當然結論本身也要科學、嚴謹以傳達史學的科學態度。

看經典課例。北京文匯中學教師的第9課秦統一中國,這是一節史料論證貫穿始終的經典課。第一,在史料史證上有突破。課堂中先普及史料的分類,告知學生各類史料的特點,再讓學生從圖片、文獻、實物三類史料出發找材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史證能力,授之以漁。二,隨後訓練學生這一能力。提問:你找的是什麼型別的史料?論證的是什麼?用學生尋找的史料編成歷史劇本創設情境。三,通過課後作業的形式鞏固落實課堂的史學方法——史料實證,講課上探究的方法適度延伸。這節課不是已往的將史料論證做點綴的課,而是將史證作為線索貫穿課堂,有始有終。匯入有史料,問題有史料,結論有史料,課堂有歷史的厚重感但輕鬆可控,學生史料論證能力實實在在得到訓練。這節課備受推崇是因為它是一節常態課,未經任何後期雕琢,因此最真實的反映了老師與學生對史料的使用狀態。由課堂呈現效果看出,史證能力、史證精神已深刻紮根課堂與學生的學習日常,它已成為一種能力,或者說是一種學習的內驅力。

由以上三點可看出,本次部編教材所傳達的新號,歷史不再是單純講述歷史史實的學科而應該是注重史學能力,培養史證精神的一門“科學”。讓史學觀念、史證精神滲透課堂,最終融入學生血液與靈魂。

通過本次培訓,作為一線歷史教師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應提高認識,有高度才能有深度,廣度。從備課起就應重視史料,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用史料解決問題,課後學業應訓練史證能力。總之,有計劃,分步驟,將學生史證能力、史證精神作為歷史教學的一項任務來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