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99W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一、敬業愛生。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4篇)

當我們從選擇做老師那一天起,我們就要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是清貧的,它需要的是更多的奉獻而不是索取。它需要的是默默無聞而不是轟轟烈烈,它的付出和所得到的金錢回報是不能成正比的。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一職業,我們就要安心熱愛這一職業。獻身教育是一種精神境界,教師必須具有偉大的奉獻精神,雖然我們教師在工作中付出艱辛的勞動是其它行業不能比的,但我們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樂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的教育事業獻身。

談到愛生,托爾斯泰認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L師愛是師德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正像教科文總幹事馬約翰先生數的:“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愛的教育。”身為教師對每一個孩子都要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境地,讓倨傲是永遠做一個愛的播撒者。那麼,平凡的師愛就會產生非凡的力量。

二、學無止境。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這是人們通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學海無涯,正如陶行之所說:“活到老,學到老。”處於“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生們,無論在知識的來源渠、知識和種類範圍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尋常。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做到教到老,學到老。

三、為人師表。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說明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到的,自己堅決不做。為人上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才能達到為人師表的目的,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

四、創新進取。

教育工作者要“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一名教師除了要有高尚的人格外,還要有淵博的知識,要具備積極的創新精神,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對於這些困難和挫折,我們要迎刃而上,積極鑽研,努力克服。對於一些新的思想和觀念,我們要大膽實踐及時總結,教學崗位上要做到“專一、會二、學會”。為祖國教育事業全方位的,全身心的投入和奉獻。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參加工作七年來,在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關心和幫忙下,不斷地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教訓,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潛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工作這些年以來,在教育教學方面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樹立威信

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待,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才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威信,才能給學生以榜樣的示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育學認為:“教學活動既是以傳授知識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的情緒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每一節課都是師生雙方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基礎。在工作中,我以真誠、平等的心態與學生相處,我的真心換得了學生對我的誠意。在孩子心中,我不僅僅是老師,更是一位能夠信賴的大朋友。他們願意把心裡話對我講,學習和生活上有了困難願意向我尋求幫忙,課堂上,在對聯知識的探索中,課堂氣氛既嚴肅又簡單,大家用心思考,踴躍發言。甚至已經下課了他們也經常圍著我問這問那,從孩子們的神情和言談中流露出他們對知識的喜愛與渴求。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夠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激發學生產生自信、自強、奮進向上的決心。

三、教學形式要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老採用一種教學形式,這樣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鮮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會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有小組長,進行比賽,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觀,這樣,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了東西。教學經驗證明,經常變換教學形式,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用心性和學習效率。

四、教師要學會傾聽

教師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傾聽本身就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是接納對方、尊重、理解對方的具體體現。你能耐心聽別人傾訴,就等於告訴對方你的態度,無形之中會提高對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為傾聽能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內心需要;傾聽,將使我們教師更虛懷若谷,博採眾長,銳意進取,內涵深厚。在傾聽中師生理解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課堂教學就有了靈性。

以上就是我參加教學工作以來的心得和體會,在教育教學上仍然存在著眾多的不足,但是我會繼續努力,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驗,以及這學期聽了幾節的示範課,我總結出關於國小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驗。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當然在情境設定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情境設定的一些要點。

國小數學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突出國小生的特點,既要激發起學生對數學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資訊科技逐步變革著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適時適度使用資訊科技,對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必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資訊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絡,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是大有用處的。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總之,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增進學生的交往,體驗情感,提高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陽春三月,在溫潤的春光中,我們語文組在校園領導的關心下,在我們縣城的臥龍校園,有幸觀摩了市教研室組織的三節公開課,其中有閱讀課、古文複習課、作文課。同時也悉心聽取了專家的對這三節課的精彩點評。學習之後,獲益匪淺,現將體會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個性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潛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立刻理解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字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狀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超多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到達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用心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職責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說感受可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慧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型別資訊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資訊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6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同時,幼兒是一個個體,個性不一,潛力有別,知識經驗缺乏或認知策略不當,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於困境,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老師的適當引導。即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點撥,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提出問題,起輔墊導向的輔助作用。

1、當學習活動出現困惑時,教師提出問題給予適當的點撥。

幼兒在製作陶藝中有時會被單調的製作手法感到厭倦和困惑時,會對學習陶藝失去必須興趣。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點撥,能為幼兒掃清參與學習的障礙,以將鼓勵幼兒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學習。當然,我們說得“點撥”不是傳統的講授法而是強調幼兒的主體性,注重啟發式,在幼兒踮著腳且夠不著的狀況下,教師給予點撥。如:在一次製作《蝴蝶》活動中,毛毛用陶泥來做蝴蝶的身體,按以前的方式我們還會同樣的材料來製作它的翅膀。這時她說:“還用陶泥做蝴蝶的翅膀那多難看!”

她開始表現出焦慮和困惑,同時失去了製作的興趣。這時,我對她說:“我們還能夠利用哪些東西來做它的翅膀使蝴蝶更漂亮?”經我的啟發,她在區角找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材料,透過不斷的嘗試,最後用透明塑料薄膜來當蝴蝶的翅膀,毛毛解決了難題,同時在突破了舊模式時也獲得了成功。教師的適時介入,給予點撥,次引發幼兒繼續學習、探索的興趣,並讓幼兒明白了陶泥與其它材料共同製作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

2、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繼續參與學習的興趣。

在活動中,教師可提出問題創設情境,啟發幼兒想象與創造,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而我們教師所提的問題應能引起幼兒探索的需要,能激發幼兒自主學習,同時能讓幼兒運用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能將原有經驗和獲得的新知識整合起來,促進各方面潛力的發展。如:在製作頭像《搞笑的表情》,當幼兒造型好頭部的輪廓時,我就提出了啟發性的問題:“在你哭的最悲哀的時候眼睛會怎樣?”“生氣時又有什麼變化?”“個性高興時臉又會怎樣變”……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啟發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了創作的高潮。製作出了各式各樣的臉部表情:有的笑的彎了嘴;有的哭的腫了鼻子;有的生氣的五官都皺在了一齊……。

3、正面評價,增強幼兒自主學習的信心

信心是幼兒發展的推動力。評價的科學合理,能夠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用心性。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問題,發表意見,才有新的發現和創新。我們要本著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把評價核心放在推薦性的指導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的創新思想和動手潛力等多方面的潛力上。

對幼兒活動中的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用心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鼓勵、表揚、讚賞的評價語言對幼兒具有神奇的激勵作用,不僅僅能激發幼兒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投入學習,而且能讓幼兒在不斷受鼓勵的情感體驗中樹立參與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給予誇獎。

幼兒的世界是幼兒自我去探索去發現的,他們自我所探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們自我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更多地給幼兒以自由,讓他們有進行創造活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裡,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用眼、手、腦去發現、去創造,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幼兒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7

回首這段時間的教學工作,感受頗多。我是一個新老師,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很多,半學期下來,我覺得學習備課、聽課和班級管理三方面尤為重要。剛開學的時候總是急於求成,常常感到工作寸步難行,在熱心的老教師的幫助下,我慢慢有了進步。

在語文教學方面,以前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知識性的,只知道往學生身上儘量多的“填”,這應該也是最簡單最粗心的教學方法。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課本,教材,每一課都要備上一兩個天,想方設法令讓自己對課文和教學步驟爛熟於心,使學生易接受。知識和經驗是勤學好問得來的,為了防止自己也陷入填鴨式教學的圈圈中,我還請教了老教師,他們都非常熱情的幫我解答,讓我獲益匪淺。他們告訴我一些實用的上課小點子,我以為這樣學生會很好的理解我講過的內容,但事實並非如此,用起老教師的好點子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模仿,加上以我的思維來考慮問題,有時會高估他們的水平,想不到他們可能會出的錯誤。這樣非但沒有見到成效,反而發現,學生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能力也停滯不前。由此我又知道了,學習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從基礎作起。聽過許多老教師的課,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他們總是把學生的思維慢慢引出來,循序漸進的,一切都能水到渠成的。

除此外,同時課堂上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是我開始覺得很頭疼的問題,我帶的是一個行為習慣不算好的班級,上課愛講話易分心。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一舉一動直接影響教學,所以當有學生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會受影響,上課效率也大大降低,好在最終還是慢慢克服了。他們開學來有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常常一個班級裡有一半的學生沒有完全按要求寫好作業,一天又一天的跟蹤,一天又一天的強調,一天又一天的找方法,現在的他們總算能夠好好的把作業上交,但作業的質量還是需要耐心的教導。有個別的學生一直都改不了應付作業的習慣。

在班主任班級管理方面,由於自己對國小生的管理一開始沒有什麼經驗,班級的紀律很不好。幸好又是同事的熱情告誡——“成績要上去,紀律抓在前”,讓我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先抓好紀律。我並不是一個“凶”老師,我愛和他們像朋友一樣的說說笑笑,上課時我也總是抑制不住豐富的表情,於是,學生將這種“和藹”當成了“好”,他們在和我沒有很深的感情基礎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對我出示的命令作出迅速的反映。為了樹立正確的班主任形象,我想盡了辦法,開始懂得,班主任的形象應該隨情況改變而改變。上課時風趣幽默,但又對紀律要求嚴格;搞活動時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參與其中使學生情緒高漲。在學生的心中,我開始變“凶”,對他們的錯誤行為總是“窮追不捨”,一天又一天的教導,曉之以理;一天又不天的勸說,語重心長;一天又一天的修正管理方法,時動之以情。

師父教我批評學生的形式要多樣,要學會掌握尺度。我細心揣摩學生心理,要在把事情問個追根究底。批評他們時的態度儘量溫和相勸,適時嚴肅指正,偶爾學學其他老師的雷霆萬鈞,最後再春雨潤物一般,有理有據地讓學生心服口服,像《說聲“對不起”》裡的陳老師一樣,引導他們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試用過幾個學生,發現這些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

以上內容是我近段時間以來在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在我的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體會和總結工作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成長。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8

新入職兩個月中收到了明顯的成果,但是在實施教學方面還是有著新教師的缺點和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汲取有老教師的經驗和技能。

為了能讓我們提高教學質量,減少了教學中盲目性,感謝學區為我們組織的“新入職教師教學感悟交流會”。也同樣感謝郭校長為我提出的幾點建議:

1. 規範行為。“無規不成方圓”,只有規範自己才能規範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所以對自己無論生活習慣還是教學都要嚴格要求,對學生無論聽寫,坐立行走都要規範要求。做到為人師表,身正為範。

2. 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註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課標呼籲新型師生關係,師生應該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究知識。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成敗的關鍵之一。當然在學生管理上要避免放任不管,又要防止方法簡單粗暴,要在學生中及早樹立威信。

3. 備好每一節課。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乃是教學生學”。首先我會三問,這堂課讓學生學什麼?我有什麼讓學生學?學生們應該怎麼學?因此正如郭校長告訴我們的每堂課要有工匠精神,精雕細磨每節課,認真研讀課標、教參、教材、教法、學法以及最重要一點便是學生特點;同時要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教具和資料。

4. 用好批語。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隻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哪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所以在課堂評價上或作業批改上要發現孩子們的亮點並進行積極向上的鼓勵語言評論。使其變成促進我們師生關係的催化劑,幫助學生振士氣增強信心的興一奮劑和同時成為幫助學生改錯進步的方向標。

5. 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請教。“志在所趨,無遠弗屆”。學生的夢想有很多,而教師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一名能教育好學生的優秀教師。我要達成這樣的慕白,就要更加加深自己的專業能力,虛心向同行請教經驗,發揚我的優點,改善我的缺點。

6. 充實自己。“業精於勤,荒於嬉”除了這五點我想我個人還有很多的不足就是知識容量小,視野狹窄,板書不規範。所以在以後的成長中我會讀書、讀書、再讀書,練字、練字、再練字。惟有以勤補拙,付出越多,也必定收穫越多。

我將用青春的火光來照亮夢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道阻且長,但只要肯向前走,總有一天我會到達。正如我說過的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9

通過本學期幾個月的教學,自己也有一些反思,怎樣學生才能喜歡體育?怎樣學生才能學好體育?怎樣自己才能教好體育?太多的問題需要問自己,太多的問題需要自己去解決。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無論是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於教師的素質。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學思想,從適應社會需要,培養人才的素質出發,樹立以育人為目標的現代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樹立學校體育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觀點。第三,體育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多處技能。為此,教師除對所任學科知識的融匯貫通之外,還要對相關學科有一定的造詣。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等。這樣,教師在執行體育教學任務時就會得心應手,提高教學效果。

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教育

由於我校是屬於民辦國小,學生的思想品質教育尤其重要。有些學生他已經從小養成了一些習慣,所以思想教育一定要加強,加重。第一,通過嚴密的課堂組織,培養學生動作迅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協同行動的良好習慣和作風。第二,通過教材的遊戲內容,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熱愛集體、勇敢頑強、機智果斷、遵守規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遊戲比賽在國小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和熱愛集體等優良品質。另外,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響學生。要時刻注意對學生的言傳身教,用自己的模範行動為學生樹立表率。

三、要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培養

雖然我們的學生都是來深打工者的第二代,但是這些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是很濃厚的;他們的愛好還是非常廣泛的,尤其體育方面的愛好還是很足的。所以說我們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並使之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潛力和樂趣,以良好的教學形式,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並把穩定的興趣培養為自我鍛鍊的習慣,使學生學有所得,受益終身。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我們的學生大都來至比較貧困的家庭,家裡普偏都是幾個孩子,家長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注意自己的孩子,注意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加強對他們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的必然。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身體方面,不僅要求要有健壯的體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體育這一獨特的教育形式,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頑強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堅強的意志,發展他們的想象思維和創造能力;要指導幫助學生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培養他們自尊、自愛、自信。

五、加強課外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是完成學校體育目的和任務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可鞏固和擴大體育課效果,使學生得到全面鍛鍊。因此,必須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三操,身體基本訓練,狠抓基本體操的質量。同要健全學校體育競賽制度,堅持小型多樣、達標內容為主的原則,每年舉行一次體操比賽,每學期舉行一次趣味體育比賽。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鞏固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素質。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歲月匆匆而逝,似乎只是彈指一瞬,一學年的工作就結束了,回顧這一年來所經歷的事,工作雖然很忙,但忙得很充實。“為了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這是我為之不懈努力的動力。在一年中,我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傾注最高的熱情,踏實、勤奮地完成了一年的工作,成功的從新手轉為了基本合格的幼兒教師。現將一年來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根據幼兒發展情況,正確實施教育

因為創省幼稚園的關係,我園進行了就地重建園舍,孩子們被安排到臨時租來的“文化中心”去活動,遊戲。不是專業的幼兒校舍,管理起來非常困難。當我接受這個班的時候,這樣的情況已經有整整一學期了,孩子們一點紀律概念都沒有,可以說是很亂。針對這一情況,我認為我們班的紀律及自立能力要一起抓、同時抓。經過半年的努力,我們班小朋友可以說進步很快,家長反映也不錯。自立能力方面:我們堅持正面教育,對幼兒以表揚為主,強化他們的自我服務意識,改變他們的依賴思想。對幼兒好的行為或表現給予肯定,讚賞和鼓勵,使幼兒能夠更信心,更積極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務。而我們老師做到適時幫助,以提高幼兒的自立能力,並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配合。就紀律方面:對少部分幼兒出現的不良行為,我採取的是及時分析原因,該批評的批評,並給予適度的教育,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慢慢的做到遵守紀律。

二、研讀孩子,支援孩子的活動

通過學習《綱要》和《綱要解讀》,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援和提升。要求教師要研讀孩子,關注孩子的言行,捕捉孩子稍縱即逝的興趣點,並能讀懂孩子的百種語言,理解孩子的探索行為。同時也要讓孩子與環境相互作用,使孩子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使環境真正為孩子教育服務。如:在“大豐收”這一主題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對樹葉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在觀察樹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樹葉形狀的關注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我預設了樹葉貼畫的活動,引導孩子們在收集樹葉的基礎上說說各種不同形狀的樹葉象什麼,和他們一起去貼一貼,拼一拼,畫一畫,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完成一件件風格各異的樹葉貼畫作品,盡情體現對樹葉形狀、顏色的想象與創新。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和水平。因此,在活動中,我都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例如在樹葉貼畫的活動中,對於能力較強的孩子,我建議他們使用剪刀,鼓勵他們動腦筋剪出老師未能提供而自己又需要的樹葉形狀,製作到作品中;對於中等水平的孩子,我啟發引導他們能貼出簡單作品;而相對能力差的幼兒,則降低難度,讓他們隨意地貼貼玩玩,主要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解析課程,研讀孩子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將近階段主題與本班幼兒現有認知能力、生活經驗互相銜接,選擇確定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內容與形式。所以,教師必須熟悉所有的幼兒學習的“基本經驗”,學習綜合教育的各種專業技能,自覺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空間。

三、真誠對待每位家長,加強家園溝通

教師與家長互動效果直接影響班級經營的成效,家園溝通,教師與家長協力解決教育問題,提升對幼兒的關心,共同分擔教育責任。孩子的快樂,是對我工作的鼓勵;家長的滿意,是對我工作的肯定。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家長,如實的和他們交流對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對家長提出的要求儘量去滿足,對家長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問幫著查資料解答,讓家長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家長的朋友,有困難大家一起解決。當問題出現,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絡很重要,讓家長知道老師對問題很重視,對幼兒發展很在意。在平時工作中,我經常主動與家長聯絡,通過設定“成長線上”,“家長報”,“電話家訪”等形式,及時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同時也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中的生活情況,以便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同時,我們在開學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了本學期目標,讓他們瞭解班內課程特點,並針對一些問題開展討論。在前不久的“慶六一”活動中,我們向家長開放園內半日活動,在日活動中,家長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現與進步,同時也看到了別的孩子的優點,有助於家長幫助孩子找出差距與不足,找到繼續教育引導的方向。

四、利用各種機會,提高自身素質

在珍惜幼兒園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我也努力吸收外界的資訊和知識,瀏覽本站站,翻閱幼兒教育雜誌,看提升個人品味的書籍,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學歷學習、電腦專業學習,讓自己永遠處於一灣活水、碧水之中。經過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中多次受到同事的認可和園領導的讚賞。

幼兒園的生活總是那樣令人回味無窮:孩子的純真與質樸常會喚出我們的美好童心,使我們能用這顆心去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我們真誠地理解和支援又呼喚和保護了他們可貴的童心,使他們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讓我們與孩子們心相通,心相連,讓幼兒園這個小天地裡充滿童心世界的真、善、美吧!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我從事國小語文教學,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吧,經驗說不上,只是有幾點心得體會,在那裡與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方面:我一向認為教育就應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務必背過、務必默寫過,務必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的培養。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就應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薰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就應引導學生髮現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現其中的美,發現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期望並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到達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方面: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的。對於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資料,不同的環境採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於不同的年級自然所配備的教材資料都是貼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資料就應不是什麼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能夠讓學生透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於重點的把握,教師就應視狀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就應有意的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寫法、特點,領悟到如此表達的優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資料,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設的教學氣氛了等等,都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裡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就應本著學生本位思想,必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用心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回顧高三一整年的教學,感想頗多:壓力、緊張、學習、進步、經驗、教訓、收穫、喜悅。。。。。。每天都滲透到了課堂教學的角角落落。凝結著學生的夢想,揹負著教師的責任,寄託著家長的期望,伴著緊張的大學聯考結束的鈴聲,我們也該給自己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下面是我在高三英語教學中的幾點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愛心、細心、耐心、誠心、責任心

進入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增大,心理脆弱,更需要老師的關愛與幫助。作為教師,首先應具有“愛心”,要用愛的博大胸懷去包容學生的一切。不管是面對學生的進步還是落後,優點還是不足,正確還是過失,一切都從“愛”的角度出發,用愛去助長學生的信心,用愛去撫平學生的創傷,用愛去撐起一片無雨的晴空,讓學生快樂、輕鬆而健康的成長。你會驚奇地發現一切將迎刃而解。“師愛生”必然“生愛師”,“愛”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也是我們熱愛工作,敬業愛崗的強大動力所在。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要“細心”觀察,隨時瞭解學生動向,並及時進行“耐心”指導,以避免學生走入誤區。例如,在我所教班級中有這樣一名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在一次測試中,她的成績急劇下滑,並出現了情緒低落、消沉,課上表現消極等症狀。作為教師,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及時和這名學生進行談心,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早戀。幾經交談與引導,終於看到了這名學生往日的笑臉。

此外,作為教師,我們更要以“誠”待人。與學生之間要樹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為學生的拼搏與進步,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礎。

總之,對學生,我們應毫不吝嗇地付出“愛心”、“細心”、“耐心”、和“誠心”,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責任心”的基礎之上,是責任心的昇華與體現。出於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在強大責任心的驅使下,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實現其學習目標。

二、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爭創高效課堂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教育改革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要想做一名跟上時代步伐的優秀教師,首先應轉變觀念,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要努力掌握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精深的學科知識,系統的語言知識,並能準確把握大學聯考動向。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參加“聽、評課”,“研討課”、“優質課”等教學活動,逐漸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創造出既適合自己又適合學生的高質、高效課堂。同時,要充分了解學情,做到“以學定教”,讓課堂真正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真正實現讓學生“在思中學”、“在學中思”,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高效課堂”並非要求我們去單純地追求一種教學模式,而是要求我們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要質量,這就需要我們具體做到:

首先,要精心設計學案,充分備課,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學情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學案,並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疑為主軸,練為主線”的思想,做到步驟清晰,重點突出,實用性強。讓學生依據學案做好課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案真正發揮“學案導學,先學後教”的作用。

此外,運用多種教學法,全力打造“高效課堂”。一堂好的英語課應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環節齊全,重點突出,講練結合,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為目的,立足於基礎知識,讓英語課堂活躍、高效起來。而這與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息息相關。俗話說:“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英語教學的方式應多樣性、豐富性,做到“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要充分發揮直觀教具,電化裝置和多媒體的作用,來輔助英語教學。

有效地設定情境,進行“情景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當然,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知識以舊帶新,互相滲透;語言精煉,啟發到位。力避“以講代思”、“以講代練”,在重點內容知識的構建中,在解決問題基本策略的形成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表達,及時反饋與調控,提高講的“針對性”與練的“有效性”。教師還應規範課堂用語,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並鼓勵學生勇於表達,形成英語思維。

三、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學法指導

“方法”是辛勤鑄就成功的橋樑,是學習制勝的“法寶”。有效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針對學生,尤其是高三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科學方法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古語云“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勇於實踐,變“學會”為“會學”。

例如:對高三學生閱讀理解專項進行方法引導。英語閱讀理解的題型可大致分為:細節題,猜意題,推斷題和主旨大意題等四大型別,每種題型都有各自的做題方法。我們應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不是就題論題。比如在講解“主旨大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去找文中的主題句或是主題段。一般而言,主題句多位於首段或尾段,但有時也會用首段作“引子”,二段點題。但若全文找不到合適的主體段,我們可以先找出每段的主題句,將其合起來,便得出全文主題。當然這種題目也受文章體裁的影響,若遇到“新聞報道”類文章,主題一定位於首段的導語中。當學生了解了這些做題方法後,自然會提高效率,減少彎路。

如果說課堂是個“大舞臺”,那麼老師就是舞臺上的導演,學生則是這個舞臺上的真正表演者。在素質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在英語教學面臨任務重,時間緊,學生基礎層次分明,學習能力各異的情況下,我們每位英語教師都應立足實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研究新思路,接受新理念,紮實工作,持之以恆,努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舞臺上”,綻放最美的舞姿!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絡及橫向聯絡,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絡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裡盡情暢遊。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誌、書刊、網路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於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麼,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援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巨集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援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絡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永珍,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絡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瞭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絡。例如,講到英國侵佔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但這種武器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資訊。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資訊。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在新課改的教學中,課堂觀察不僅是教師及時獲得教學反饋資訊、捕捉教學複雜現象,分析研究教學情況,以及準確調整教學思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它也是充分發揮教師教學智慧,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依據。

國中生既不象國小生那樣對自己的主觀情感體驗不深,遇事經常會破涕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練,遇事有自己的主張,他們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徹底瞭解,缺少一種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調控能力,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和支配,表現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對脆弱。面對挫折,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甚至還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我覺得以下幾點對我啟發很大:

1、營造和諧、輕鬆、有序的課堂氣氛

在課堂上應時刻關注學生學習的情緒變化,用親切、幽默、詼諧、委婉的言語或技巧營造和諧、輕鬆、有序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積極的情緒下,最大限度的獲取知識。

2、創新教學應從學生音樂創造天性和實際經驗出發,循序漸進

音樂可以不依賴譜而存在,音樂是生來就有的。對於他們來說,哼唱比寫譜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經驗的創作,勢必會扼殺他們的創作興趣,影響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中,從學生出發,根據學生實際的識譜經驗,從感性到理性,先讓學生哼唱,再引向對比學習,較好的落實了“雙基”教學。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從一個學生到每個成功的創作,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們的音樂創作能力、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表現能力的特殊性。

3、開放教學過程,實施生成教學

課堂教學永遠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位教師在課前都不可能完全預測課堂上所要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們有迅速捕捉到學生輸出的各種資訊,隨時反思,隨機應變,這種能力。傳統教學以教學過程的“程式化”。課改倡導“開放教學”,倡導實施“生成教學”。本案例把定位轉變為“以生成為本位”,不只是忠實的實施課前所制定的計劃,而是根據實際需要,隨時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策略進行調整,使教學過程有明顯的變化,有所提高。

4、教師要學會寬容、學會欣賞學生

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隻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與引導,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髮現錯誤,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錯誤,因此,他能非常樂意的接受。同時,教師把他的閃光點放大,引導其他學生像他一樣來進行編唱,從而使他獲得了自信,欣賞換成了指責、批評,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他肯定會有逆反,對課失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