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數學院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44W

數學院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數學院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科技在不斷髮展,時代在不斷進步。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裡,知識型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實際能力顯得越發重要。而由於中國的應試教育,讓學生一味待在校園學習理論知識,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為了改正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錯誤做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大學生,我們數學與統計學院舉辦“三下鄉”活動。希望通過“三下鄉”,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認識自己的不足,也讓同學們體驗農村生活,瞭解現如今農村的狀況,並結合現代發展,探究社會發展帶來的利弊,進行自我反思。

7月11日——7月16日,在這短短的六天時間裡,我們有過感動,有過心酸,有過無奈;我們品嚐了酸甜苦辣;也讓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讓我懂得了組織紀律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讓我體會到了教育對一個村,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有多麼重要。

以下是我此次“三下鄉”活動中的收穫和反思:

1、堅持就是勝利:此次“三下鄉”活動,我們來到了xx市xx縣xx會xx國小,一個全村每人年平均純收入只有6250元的貧困鄉村。這裡交通極其不方便,大部分都是泥路,一到下雨天,泥路便會積水,車輛和人都很難行進。而我們“三下鄉”隊伍來到xx村的第二天,一大早便下起了中雨;加之xx村的村民分佈比較散,每次走訪調查,我們都要走上大半個鐘的泥路才能看到村民,這無疑給我們的調研增加了難度。而且現在正處在農忙時期,大部分的家長都外出收割稻穀,我們的調研物件又是家長,要如何才能做好我們的調研呢?這又是一個難點。對於沒怎麼受過苦的大學生而言,體力勞動是我們最頭痛的致命傷。六天的時間裡,我們每天不止要六點多起床準備,還要走泥濘的泥路,還要收割稻穀,上山除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上山除草,我們下午兩點半出發,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我們的勞動基地,那是一座用來種黃梔子的山。我記得當時山上的溫度高達33攝氏度,我們的隊員有的還沒戴帽子就直接暴晒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這樣幾天下來,我們的兩個隊員感冒了,儘管重重困難,我們還是堅持到了最後,我們不止完成了報告,我們還學會苦中作樂,收穫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2、團隊協作是團體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

“三下鄉”活動是一個集體活動,服從隊長的安排,聽從隊長的指揮,隊員間互相協作,嚴格遵守組織紀律,這些都是每個隊員必須具備的素質。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會按時清點人數,任何行動都會向組長報告,絕不單獨行動,這保證了每個組員的人身安全;而且我們每組都會根據組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合作,這能有效地提高我們調研的效率。我們不止在調研工作有分工,我們在生活方面也有分工,我們以組為單位,一天一組輪流做飯,這不止提高我們獨立能力,也能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較好的規律。但就我們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在團隊協作這方面還需要再努力。作為這次調研報告的主筆手,我很慚愧,我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我只是一味地自己寫報告,沒有與組員做到很好地溝通,導致自己寫了報告模板,組裡其他成員也寫了模板,使調研報告進展緩慢,而且由於報告模板不同,在協調過程中產生了小小的爭吵。雖然最終我們順利完成了報告,但從這件事情裡,可以反映出我自己的不足,在團隊裡我還缺乏溝通交流,而且我太個人主義了,當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形時,我無法很理智地考慮問題,這是我的很大的致命傷,我需要好好反思改正。

3、收穫友誼:

我們25個人在xx村這個貧困村莊生活了六天。在這六天裡,我們一起調研,一起寫報告,一起做飯,一起務農,你累了我們幫你,你病了我們照顧你,我們苦中作樂,陪伴著彼此,有飯一起吃,有活一起幹,共同進退,我們像一家人一樣,脫下我們的面具,不用擔心隔牆有耳,不用害怕暗箭傷人,我們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也許這就是農村的魅力,它讓我們獲得友誼,也給了我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

4、增強回報社會的意識:

7月13日,這一天早上是我們義教的時間。據我們瞭解,這裡的教師是沒有給孩子上文體課的,綜合各種因素,我們的義教開展分為三點:一是教孩子唱兩首歌,其中一首是國歌,因為我們瞭解到這裡的孩子都不會唱國歌。我們認為愛國情要從小開始培養,而且愛國不分貧富,身為中國人,他們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是我們國家以後的希望,所以從小培養起他們的愛國意識是必須的;二是和學生一起吹乒乓球,活躍課堂氣氛,便於和孩子進一步交流;三是給孩子們講述基本的安全防範意識,希望他們能夠學點實用的東西,能夠好好保護自己。和別人,特別是在山裡,一些常用的安全意識會變得特別有用。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義教裡,我感受到當地孩子的淳樸、乖巧以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卻也為他們的未來感到擔憂,我不禁想:在這樣的環境,孩子這樣的熱情可以持續多久?我本身也是農村的孩子,我知道要跨進大學的校門是相當不容易的。看著這些孩子,我覺得我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綜合能力,回報社會,希望我們國家能發展得更快、更好,讓每個孩子都有書可讀,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因為上學難而無緣大學,無緣我們奇妙的書海。

六天,是苦是甜都已經過去,不會過去的是我們在這次“三下鄉”中收穫的友誼和在這裡的所思所想;六天,有不足也有進步,這才是真正意義的“三下鄉”。“三下鄉”為我的大一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希望“三下鄉”活動能一如既往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