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精選15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31W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1

我們古今中外的許多名言警句都表示金錢乃身外之物,我們不能將它太重視,地主,貴族在人們心中從來都是醜惡無比,應該斬盡殺絕的人物。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精選15篇)

看到《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的書名,很多人可能跟一樣覺得這是講述一個有名戰爭,是一種戰爭反思的文章,但細讀品味卻發現這並未如此,劇中的很多人物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說理想主義者,關心人民國家的大富人皮埃爾,命運悲慘的安德烈公爵,熱情任性卻單純天真的娜塔莎,犧牲自我的瑪利亞,懲_除惡的尼古拉和不誤正事,花天酒地的阿納托爾等,在法國強力入侵之下他們有的懷著報國的夢想,參軍戰鬥,有的落魄逃難,還有的深謀遠慮,企圖刺殺拿破崙……,其中有的人倖存了下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比如說瑪利亞和騎兵上校尼古拉戰後結婚,經營田莊,獲得巨大成功,過著意想不到的幸福生活,有的過著悲慘的單身生活,沒有愛情,沒有錢財,就像索尼婭,她顯示被羅斯托夫夫人逼得不得不跟深愛的尼古拉分手,同時也被迫失去了僱傭保姆的工作,最慘的是最後直接死了,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安德烈公爵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戰場上英勇戰鬥,最後負了重傷,離開自己的寶貝兒子死了,但在這本書的許多故事中,金錢似乎當了主人公。

索尼婭跟羅斯托夫家的任何一個人關係都相當要好,可是羅斯托夫家卻面臨著破產流浪的危險,索尼婭很愛羅斯托夫夫人的兒子尼古拉,可是一旦尼古拉一旦跟索尼婭結婚,那麼羅斯托夫家就會徹底滅亡,因為本來就沒錢的羅斯托夫家的兒子嫁給了比他們還沒有錢的索尼婭,不僅不會在經濟上給予援助,反而會加速羅斯托夫家的滅亡,而嫁給了富有的小姐起碼還能讓他們的吃飯生活不是問題,雖然羅斯托夫一家都很喜歡索尼婭,但她們不能因為喜歡就斷送了羅斯托夫家的姓名,結果流著淚將索尼婭逼走,讓她孤苦的度過餘生,書的後面也幾乎沒有提到她了。如果不是金錢,索尼婭能被趕走嗎

羅斯托夫伯爵是個身份顯赫的人,但是因為話費使他們的生活狀況成了負數,從莫斯科的逃難,安德烈公爵的死,彼恰的戰死,伯爵夫人的絕望等,一連串的打擊降臨到這個飽經風霜的老伯覺身上,而且他想挽救家庭經濟危機的計劃一直無法進行,逃難時一把大火又燒去在莫斯科的豪宅,這次真的到了無可彌補的程度,不久,原本身世顯赫的老伯爵在一家簡陋的出租房裡去世,沒有了金錢,生命也會受到威脅,要是羅斯托夫伯爵還有好多錢,他的生命會這麼悲慘嗎

劫富濟貧一直是許多英雄所做的手法,難道有錢有錯嗎貴族有錯嗎?地主有錯嗎?我們看到的可惡地主有的只是虛構出來的,有錢反而是好事,金錢不能代表一切,但金錢卻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幸福,你的生命有了保障,想想看,你有了錢,就能吃香的喝辣的,天天開寶馬坐賓士,吃的是滿漢全席,你有了錢,喜歡你的人一抓一大把,就像重山中的碎石一般,你有了錢,當國與國只見要發生戰爭時,你見勢不妙,迅速買機票逃到富國去,生命得到了保障,還能照常過幸福生活…

金錢是好東西,應該是我們的好朋友,但我們不能視金錢太重,因為哪怕你前世有多少金錢珠寶,死去也帶不走一個子兒。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2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部小說了。

十二歲的時候我開始讀它,到現在已經整整七年,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最終才發現,這本書是我永遠也讀不完的。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為了探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於片面。我認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永珍的,而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爭與和平》裡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說它主觀,是因為他來源於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很多地方都打上了“託氏烙印”;說它客觀,則是因為他並不強加於人,而是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託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出自己的個性來。

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裡。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心的,應該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恆。《戰爭與和平》裡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希望我們去獨立思考,並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裡構造了一部屬於自己的《戰爭與和平》。

應該說,《戰爭與和平》這部書的成就在於其思想性,那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樣不凡。

結構安排方面,要處理好這樣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難的,托爾斯泰卻能夠憑藉自己的藝術天才,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穿來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亂。而且,托爾斯泰似乎特別擅長描繪那種高難度的大場面,戰爭、舞會、宴席,他可以用極簡短的話把每個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盤托出,卻從無顧此失彼雜亂無章的感覺,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塵莫及的。

語言方面,《戰爭與和平》始終保持一種質樸大氣且與眾不同的風格,它並不旗幟鮮明,但內蘊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託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亞的雕章琢句來,要強出許多。

人物性格方面,《戰爭與和平》也有其高超過人之處。首先,書中幾乎每一個人物,包括那些並不重要的配角,如伊波利特、莫特瑪、小尼古拉等,都有他們自己的性格(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其它小說如《紅樓夢》、《水滸傳》也有類似成就)。其次,書中許多人物的性格,都在不斷變化。如皮埃爾,從單身到結婚、從私生子到繼承人、從海倫到娜塔莎、從雅各賓派到共濟會、從戰爭前到戰中到戰後、從貴族老爺到俘虜再到釋放、從初出道時的年輕氣盛到後來的好學深思,他的性格一直處於一種無法停止的狀態,每經歷一件事情,他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並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自身的轉變。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經歷過很多大的變故,從軍、負傷、喪妻、對娜塔莎的愛情及娜塔莎的變心、還有死亡。相比皮埃爾而言,他的性格的變化是比較突然的,這與他所處的環境及自身特點有關。娜塔莎的變化,尤其是與皮埃爾結婚後,她由原來那個活潑、快樂、愛唱愛跳的小姑娘變成了一位不修邊幅、甚至有點吝嗇的母親,以至傑尼索夫再次見到她時,竟會大吃一驚。但,無論這些人物的變化多麼不可思議,我們都會覺得它合情合理,提不出任何異議,似乎一切事情就應該這樣。而且,無論他們怎樣變化,皮埃爾還是皮埃爾、娜塔莎還是娜塔莎、安德烈還是安德烈,他們天生具有的根本性特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這就是托爾斯泰的高明之處,他總是能夠站在一個客觀的高度,從客觀上描述並觀察人物的性格,而不因為任何主觀因素來刻意創造。表面上看,這種旁觀者的白描手法似乎缺乏情感,太過冷峻,但如果往深處挖掘,你便會發現,托爾斯泰其實在他筆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東西,包括這個世界上最為深沉的感情和悲憫。也正是這種最深沉的感情,才使得托爾斯泰與他所熱愛的東西始終保持著一定距離,他可以客觀地評判,卻很難一廂情願地投入。記得高爾基在致契可夫的一封信中說:“您可知道,在您的戲中,我覺得您處理人物比魔鬼還要冷酷,您對待他們像雪,像風雪一樣的冷。”可就是《萬尼亞舅舅》這部戲卻使高爾基感動得哭了。讀《戰爭與和平》也讓我有類似的感受。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執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並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裡以至於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裡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爭與和平》裡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們咀嚼回味,如羅斯托夫一家因戰亂遷出莫斯科時娜塔莎與皮埃爾告別的場景。娜塔莎從車窗裡探出頭來,看到穿著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痴戀娜塔莎又考慮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心,最後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後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快樂的微笑。

這一段特別使我感動,雖然他們之間的談話非常平淡,幾乎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覺到戰爭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爾那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更加可貴。他似乎覺得這一分別,與娜塔莎將永無再見之日,戰爭逐漸臨近,明天風雨不定,所以說出這麼看似不經意卻沉痛之極的話來。

有人說,托爾斯泰那種僧侶式的不抵抗主義使得他像個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說,托爾斯泰屬於農民階級,他所提倡的農民宗法制觀點帶有很大侷限性。對此,我要說,我們這個世界所缺乏的正是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因為人類太好勝了,他們不但要超過自己的同胞,還想進一步征服那生養自己的大自然。很明顯,人類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們將為自己的好勝付出代價,酸雨、臭氧層空洞、大氣變暖,這一系列的事實難道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至於所謂的農民階級侷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如果拿階級來劃分托爾斯泰這樣一個偉大而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可笑透頂。

不管怎麼說,托爾斯泰都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站在這麼一個偉人面前指手畫腳。儘管他不抵抗,偏向農民,但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個性,像很多其他人的個性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認為,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個性,托爾斯泰才成其為托爾斯泰,否則他只是一介庸夫罷了。

《戰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他說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辭能達意,就這麼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現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後人讀《戰爭與和平》,往往呼為史詩,那樣其實正好違背了託翁的意願。真正讀懂《戰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現,這是一部思想的結晶,卻非文學。而小說的作者托爾斯泰,則純然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了。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3

兩個多月以來如飢似渴的閱讀歷程,我終於啃完了這部洋洋灑灑一千二百餘頁的煌煌鉅著。心靈彷彿也進行了一場超越時間與空間桎梏的旅行,彷彿我親自來到了那個傳奇而又動盪的1805與18--年,騎著一匹雄健強壯的哥薩克駿馬,來到一個視野開闊的高地上,眺望著遠方瀰漫著硝煙、激盪著金戈鐵馬的奧斯特里茨與鮑羅金諾,看著拿破崙的運籌帷幄與庫圖佐夫的高瞻遠矚,用自己的心臟與熱血感受著俄羅斯,這片偉大而又廣袤的異國土地上在兩百多年前發生過的蕩氣迴腸而又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既令我柔腸百結,又令我倍感雄心勃勃。

《戰爭與和平》無疑是托爾斯泰最富盛名的一部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很少有小說能夠出色地做到將書中的人物如同樹木紮根於大地一樣毫不突兀地融合進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的國家與民族中,《戰爭與和平》就是這其中的集大成者。全書緊緊圍繞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與華西里這四大貴族家庭展開,描繪了一幅恢弘壯闊、精彩紛呈的俄羅斯民族的歷史畫卷,其間,無論是氣勢磅礴的奧斯特里茨戰役,還是扭轉乾坤的鮑羅金諾會戰,以及莫斯科的大火,拿破崙的潰敗,托爾斯泰都用他那支被上帝賦予了無限魔力的筆進行了生動翔實的描寫,令人讀來宛若身臨其境。

託翁在開始創作這部鴻篇鉅著時只有37歲,正是一個男人最為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黃金盛年,他一定是懷抱著極大的民族熱情來全身心地創作這部鉅著的。這部連羅曼羅蘭都為之讚不絕口,甚至被譽為“近代的《伊利亞特》”的小說何以享有如此崇高的榮譽?正是因為托爾斯泰在這部鉅著中傾注的烈火般熱忱的愛國熱情與簡直堪稱巧奪天工的文學手法無時不刻地感染著讀者,令讀者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心臟搏動的最強音。在這部屬於俄羅斯民族的史詩當中,托爾斯泰刻畫了無數個有血有肉、躍然紙上的人物,古靈精怪、美麗頑皮的娜塔莎,忠厚睿智的皮埃爾,理性堅毅的安德烈公爵,驍勇正直的尼古拉,悲天憫人的瑪麗亞公爵小姐,無不讓讀者印象深刻。這些性格鮮明、個性迥異的人物共同演繹了那個時代與社會的悲喜劇,並引發了一系列關於歷史、哲學、愛情、人生、死亡的思考。

《戰爭與和平》的經典之處首先就在於它刻畫人物與敘事的高明,這一特點在小說的開篇安娜.舍勒家進行的上流社會聚會便可見一斑。首先託翁通過聚會上人物的對話便一陣見血地點明當時拿破崙蠢蠢欲動,大戰前夕的歐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歷史與時代背景。然後順理成章地引出了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皮埃爾與安德烈公爵的粉墨登場。這是整部書第一個對人物群像的刻畫,在此我們便不難看出托爾斯泰塑造人物的深厚功底。首先皮埃爾介入上流人群的談話,並忽視上流社會的交際原則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關於當前歐洲時局的高談闊論,開誠佈公而又無比鮮明地將皮埃爾年輕氣盛、富有見地與哲思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而安德烈公爵對於周圍那些只會自作聰明地誇誇其談的庸俗貴族表現出來的不屑一顧,以及對自己近衛軍事業表現出來的執著與堅定,我們儼然看到了一個卓爾不群、壯志凌雲的年輕人形象。當然,一個優秀的作家絕對不可能僅僅將目光投入到主要人物身上,正像一部戲劇,如果僅僅是主角大出風頭、獨領風騷,而配角都毫無個性可言,那麼這部戲劇同樣是拙劣而失敗的。所以,託翁對每一個配角都給予了充足的發揮與表現的空間。比如安娜舍勒、莫特瑪子爵、華西里公爵的女兒海倫以及伊波利特男爵,同樣有著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因此我們看了之後會馬上說,哦,原來安娜舍勒精於交際周旋,莫特瑪子爵彬彬有禮、善於講俏皮話,海倫高貴美麗但是虛榮愚蠢等等。僅僅是這樣一個開篇,託翁就明確了敘事的時代基礎,提供了人物廣闊的活動舞臺,同時也通過安德烈與皮埃爾不同的人生際遇奠定了戰爭與和平這兩條主線的線索,實是令人歎為觀止。

不但是單個的人物,託翁所塑造的四大家族也有各自鮮明的特點。以皮埃爾為代表的別祖霍夫家族,是一個理想式的俄羅斯傳統貴族式家族。以娜塔莎、尼古拉為代表的羅斯托夫家族,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小貴族式家庭。以安德烈、保爾康斯基老公爵為代表的家族是傳統的俄羅斯嚴肅刻板、兢兢業業的愛國者式貴族,而華西里家族則是典型的上流社會虛榮勢利、奢靡無度的帶有貶義色彩的貴族家庭,這四種截然不同的貴族家庭幾乎成為了那個時代所有俄羅斯貴族恰如其分的代表。而通過四大家族成員的思想與言行,他們彼此之間的愛恨糾葛與人生軌跡,便描繪出了那個時代的人情風貌。

四大家族成員的命運道路各自迥異,然而最終卻又實現了理想的殊途同歸。皮埃爾在結婚後被不忠的妻子欺騙,思想與精神上感到分外痛苦,猶如被困在了一個金絲牢籠中。後來加入共濟會尋求昇華與解脫,卻又毫無進展,在與羅斯托夫家的交往中他愛上了美麗輕靈、富有魅力的娜塔莎,卻苦於自己家庭的累贅無法表白。後來通過占卜異想天開地以為自己將終結拿破崙,率領民團參與了鮑羅金諾會戰,甚至留在莫斯科意圖行刺拿破崙,結果卻意外成為了俘虜,在一位叫普拉東的士兵的開導下實現了自我的救贖,而如願以償與娜塔莎結為夫妻。安德烈公爵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意外負傷,卻大難不死,歸國後因為陷入對人生意義的迷惘思索與喪妻的痛苦中而一蹶不振,對一切都心灰意冷,後結識了娜塔莎,被她身上散發出來的少女美好蓬勃的青春朝氣感染,重新燃起了心中對生命與生活的熱情,在與娜塔莎經歷了一次羅曼蒂克式的美好愛情後因浪蕩公子阿納托裡的插足而解除婚約,重新投入到了衛國戰爭的鋼鐵洪流中,在鮑羅金諾會戰中身受致命傷,在垂死的恍惚朦朧間領悟了愛的真諦,寬宥了娜塔莎的錯誤,最後在機緣巧合下與娜塔莎共度了生命的最後時光,平靜而冰冷地死去。羅斯托夫家的尼古拉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驃騎兵,參與了奧斯特里茨會戰與鮑諾金諾戰役,屢立戰功,最終與安德烈公爵的妹妹瑪麗亞公爵小姐姐為夫婦。而華西里家族的海倫則有一定的悲劇色彩,卻也體現了託翁的道德是非觀,這個高傲虛榮、愚蠢透頂卻又自作聰明的蕩婦最終因誤食避孕藥而身亡,與其他三大家族獲得的美好結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託翁懲惡揚善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在此間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戰爭與和平》整個情節推進的過程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並不只是單一固定的,而是動態的,這更賦予了人物在歷史潮流中的真實感。例如皮埃爾,這個起先年輕氣盛、特立獨行的名門望族的私生子,在接受了先父的財產與同海倫的婚約後經歷了一段迷惘而又痛苦的時期,變得沉悶而憂鬱,這是他本人性格的第一次轉變。在參加共濟會後,他試圖使自己變得悲天憫人、寬容博愛,然後卻不得要領,這是第二次轉變。第三次轉變發生在他成為了法軍俘虜期間,在這期間,在普拉東的精神感染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幸福,因此領悟了簡單的生活真諦——毫無理由地去愛一切人,這使他變得寬厚而溫和。從原來的我行我素到與娜塔莎婚後的好學深思,皮埃爾的性格是隨著他生活的一波三折發生改變的。這種改變同樣在娜塔莎身上,這個原來古靈精怪、美麗活潑、喜愛唱歌的百靈鳥式的女孩,在與皮埃爾結婚後,卻變成了一個不修邊幅、有些吝嗇的成熟母親,以至於連她昔日的追求者傑尼索夫都為之驚奇愕然。同樣,其他主要人物身上也經歷著這樣的轉變,這種轉變不但體現出了人物所處時代的風雲際變,更體現了人物命運的曲折動人。

《戰爭與和平的》另一大引人入勝之處就在於對歷史人物的準確刻畫,拿破崙的志得意滿、不可一世與自大狂妄,庫圖佐夫的溫和理性,巴克萊.德.托裡等人在戰爭中表現的不切實際與好大喜功,甚至連亞歷山大一世這樣的帝王在托爾斯泰的筆下都變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只是實事求是地揭露歷史的本來面目,他沒有逃避,沒有說謊,沒有刻意地去將某個人神化,也沒有刻意將某個人貶損。他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刻畫,深刻地揭露了拿破崙的侵略對俄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巨大影響,他沒有像其他史學家替拿破崙歌功頌德,也沒有像拿破崙的敵人威靈頓那樣稱讚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將軍”,他明白任何戰爭的發起者僅僅是一個妄自尊大的野心家,衛國戰爭中那些樂於自我標榜的統帥他並沒有歌頌他們是“俄羅斯民族的英雄”,甚至對巴克萊.德.托裡與巴格拉基昂等人他採取的是一中略含嘲諷的態度。但是對庫圖佐夫,他卻給予高尚的讚賞,認為他是一位將平凡與偉大結合起來的英雄,是“民族戰爭的代表”,因為在庫圖佐夫的身上印證了托爾斯泰的一個觀點:群眾的偉大精神力量產生偉大的統帥。他描述這些所謂的偉人也不單單是故事發展的需要,更是藉以他們襯托出人民的偉大。

倘若只是一味地講故事,《戰爭與和平》也就不會成為世界文學史上一塊令人高山仰止的魁偉豐碑了。列夫.尼古拉維奇.托爾斯泰不但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優秀的思想家。《戰爭與和平》同樣表現了他對於歷史、哲學、宗教的諸多看法與哲思。而這一切常常通過安德烈與皮埃爾之間的交談與思考表現出來,托爾斯泰素來是一位心理描寫的大師,他可以在龐大的集體場面將某一個人的內心互動用寥寥數語便和盤托出,也可以用一大段的細緻描寫展現人物生動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德烈公爵被法軍擊中後倒在奧斯特里茨戰場的那一段他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他望著那高原軒邈的灰色天空,感覺靈魂彷彿已經離開了自己的軀殼,周遭喧囂激烈的戰爭彷彿已經化為烏有,就在這樣一種超凡空靈的環境下他進行的內心獨白,猶如一位沉思默想的思想家或哲學家思想靈泉的自然流露。安德烈公爵反覆思考人生的真諦,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最終他與皮埃爾得出了同樣的一個結論——愛,毫無保留、毫無理由的愛,如同基督寬恕羅馬人一樣的博愛,這或許也是托爾斯泰本人的人生哲學觀。而安德烈與皮埃爾無疑是全書當中最為引人玩味的角色,他們二人的共同特點在於,他們對於眼前的現實都採取一種批判的態度,他們並不沉溺於自己所處的顯貴地位與自己擁有的巨大財富。他們所思考的是一種超越了個人境界的問題,即生命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他們很少考慮自己個人的生活,而習慣於將自己與整個祖國與民族的未來聯絡在一起。兩人都曾經經歷過迷惘,然而生性樂觀的皮埃爾最終在普拉東身上領悟到了愛的真諦,然而安德烈公爵最終卻選擇了孤獨,他渴望愛與被愛,但是娜塔莎的錯誤卻被他視為寡廉鮮恥的背叛,因此他希望投入於偉大的事業中尋求庇護,他對現實的批判隨著性格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尖銳、深刻,因此最終在娜塔莎的陪伴下在孤獨中死去。

在看過這本書前,我一直十分崇拜拿破崙,崇拜他的驍勇善戰,崇拜他的運籌帷幄,崇拜他的雄才大略,並始終不渝地堅信他是一位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發展軌跡的偉人,是人類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千古一帝。然而,托爾斯泰本人對拿破崙的描寫卻令我如醍醐灌頂。他高瞻遠矚地指出,偉人只是歷史的工具,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順應歷史的潮流而已,因為歷史的規律是不可戰勝的。拿破崙自以為自己擁有無以倫比的天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然而在奧斯特里茨與鮑羅金諾的戰場上他又能說發揮了多麼至關重要的作用呢?他自作聰明地釋出充滿天才的各種各樣的命令,然而他並沒有親臨戰陣,這位偉大的統帥在鮑羅金諾戰役期間甚至身患傷寒,戰場的局勢又是那樣地瞬息萬變,當通訊兵傳達了他的命令時,他的命令恐怕早已不適用了。託翁在書中指出,決定戰爭勝敗與歷史走向的永遠是群眾,而絕不是某個特定的人物,歷史學家慣於尋求歷史發展中的“偶然”,但歷史發展是並不存在偶然的,駕馭歷史規律的,是一種人類無法理解的神祕力量。事實上,拿破崙在埃及、義大利、西班牙、普魯士、奧地利時發揮出來的天才在俄國的時候並沒有消失,但他實際上並不具有天才,他所遭遇的只是一連串微妙的“機會”而已,然而這“機會”在俄國的時候卻意外地消失了,因此導致了拿破崙在俄羅斯的潰敗,這是歷史規律導向的必然結果,與他本人無關。他或許是歷史這條奔騰不息的大河中游地最快的一位,但絕不是改變大河流向的那個人。

《戰爭與和平》是一座哲學、歷史、文學、思想的巨大寶庫,由於見識與智慧有限,我所能窺探的僅僅是它的冰山一角。托爾斯泰之所以成為俄國曆史上公認的最偉大的文學家,正因為他所擁有的深沉思想與卓越才華,

而這目前仍是令我仰之彌高的。我誠摯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讀佳作,屆時,我或許將得到更多的財富與啟迪。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4

和平,是全世界都想要的一種希望。但是,這種希望,好象…很難得到。因為,不管有多少篇倡議和平的文章出現,要爆發戰爭的國家,都好象沒有看見。

常常會以為,和平,只是一個所謂的名詞…因為,它起不了真正的作用……

會有連續不斷的新聞出現在我的眼前“據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是嗎,安全?要安全,也得要有和平呀!在不知多少年前,中國也爆發了一出出使人現在談起來也心驚膽戰的戰爭,如:鴉片戰爭、南京大屠殺等。難道,這叫安全?還是……這才是和平?

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會發生矛盾,這個道理,我也懂。但是,在聽到某個地區或國家又爆發了戰爭,我的心就涼了半截。為什麼,他們都不能友好相處呢?為什麼,非要用戰爭來解決事端呢?為什麼,他們都不能坐下來好好談談呢?為什麼,他們都不會顧及到自己人民的感受呢?難道,非要用大戰才能解決事情嗎?常常,心裡,會出現這種問題……

曾經看過一篇新聞報道,題目是“世界上,還會有最安全的地方嗎?”。是啊,世界上,我想,不會有最安全的地方了。因為,人的本性有很多種,當然,“嫉妒”和“暴躁”在其中之內。但是,我還是堅信,“人之初,性本善”這句千古名言。但是,一次次的戰爭,讓我失望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是,我想,保持和平,是我們該做的最基礎的事情。我們,在遇到矛盾時,要冷靜地想一想,是誰錯了?然後心平氣和地握手言和。我們,要讓那些經常爆發戰爭的國家領導看看,連小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什麼他們做不到……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5

終於看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很想寫一些感想。

最初看的時候,我想為什麼會起這麼一個名字呢,戰爭與和平就如同生與死一般對立,為什麼會要把他們聯絡在一起呢。有了戰爭就沒有了和平,整本書看完,我改變了看法。在列夫托爾斯泰內心的世界裡,戰爭與和平從來就不是對立也不是孤立的。在和平的環境中,人類心中的戰爭從未停止過,看書中那些數不清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追求自我的榮譽;有的人追求權利;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情慾。。。追求的愈加緊迫和瘋狂,內心的戰爭就愈發慘烈。就如同生與死一樣,有些人活著就如同死了一般,有些人死了,他的靈魂卻還活著。列夫托爾斯泰不就是鮮明的例子麼?他早已經死了,可是他的靈魂和意識還活著,激盪著後人的心靈。拜讀完《戰爭與和平》,我覺得列夫托爾斯泰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思想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是一位大徹大悟的智者。於是對他的無限喜愛與崇敬之情讓我有這衝動和勇氣去記錄一下自己淺薄的感想。

看完整本書,閉上眼睛,腦海裡卻只有那麼少數的幾位讓我無法忘懷。這幾個人物如此真實和鮮活地印在我心裡,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他們代表著幾個非常典型的人物型別。這幾個人物貫穿整本書的情節,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在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中,都經歷了一場身心戰爭與和平的洗禮。

我忍不住想說說安德烈這個人,他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人物。單純,正值,善良,也固執。這個人物貫穿整本書,他的成長經歷讓我糾結、心痛、惋惜、也溫暖過。安德烈是一個悲情人物,他的一生只有在即將死的時候才真正得到了幸福,生的時候活的壓抑,自我,冷漠,自閉。義無反顧的參軍,面對懷孕的妻子的挽留與想念的無動於衷等等都為安德烈後來的悲情人生拉開了帷幕。安德烈這個人物性格的巨大轉變發生在兩次死亡面前。第一次面臨死亡之前的那段歲月,安德烈一心只想出人頭地和奪取榮譽並且被認同。在和平的表像下,安德烈內心的戰場早已硝煙四起,內心戰爭的導火索不是拿破崙,而是對於自我榮譽的瘋狂追逐。他只嚮往榮譽,出名,嚮往受人愛戴,只嚮往這一切,活著也只為這一切,除了這一切他什麼都不愛。死亡,受傷,家破人亡,沒有任何東西是他覺得可怕的,父親,妹妹,妻子,等等這些他生命中最珍貴的人,不管是多麼可親可愛,但是,只要能夠得到片刻的榮譽,出人頭地,能得到不認識的,而且也不會認識的人對他的愛戴,不論看起來多麼可怕,多麼不近情理,他都可以將這些全部割捨。他時常想象一場會戰,會戰的傷亡,集中在一個地方的大搏鬥,他帶領的一團人,一師人,獨自一人打了勝仗,一切勝利和榮譽都屬於他一個人,總司令被撤職,他得到任命。。。也許就是這略微扭曲的思想讓安德烈處於一個相當瘋狂的內心世界。這一切思想在那可怕而慘痛的一刻開始轉變:戰爭中被敵人一棍子打暈,他什麼都看不見,在他的上面,除了天空什麼也看不見,高高的天空無限高遠和靜靜漂浮的灰色的雲彩,這些安靜肅穆莊嚴地雲彩,完全不像他那樣在奔跑奪取某些東西,不像他們那樣在吶喊,搏鬥,也不像法國兵和炮兵那樣滿臉帶著憤怒和驚恐互相廝殺,他在想為什麼以前沒有見過這麼高遠的天空?他是那麼幸福,終於看見天空了,除了廣闊的天空,什麼都是空虛的,一切都是欺騙。除了安靜,肅靜,什麼都沒有,他想起了與妻子戀愛時的甜蜜和未出生的兒子,想起了父親,摸著妹妹在參軍之前掛在他脖子上的保佑他平安的小金像。。。在這個時刻,安德烈得到了內心的和平,不是嗎?不是經歷過死的痛楚,他難道不會真正地認識自我麼?其實,戰場中受重傷的他得到過崇拜的英雄拿破崙的稱讚,這不是安德烈一直想要的麼?拿破崙說躺著的安德烈死的英勇,可是那時的安德烈聽到這些話就好像蒼蠅嗡嗡叫,不僅不感興趣,而且不放在心上。他的頭像火燒似地,他覺得血就要流乾了,他又看見了突然讓他有幸福感的天空,這遙遠高高永恆的天空和他的心靈與拿破崙相比起來,拿破崙是那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當死裡逃生的安德烈風塵僕僕地趕回家中卻目睹了妻子帶著責備怨恨的眼神死在產房裡的時候,安德烈從此進入了一個自閉的世界,與世無爭,遠離世事,時常走不出妻子臨死前那眼神的世界,除了不再奪取那虛幻的榮譽感之外,他沒有變,依舊高傲固執和以自我為中心。這種內心表面的平靜真的是列夫托爾斯泰想要傳達的和平麼?我想一定不是的。第二次面臨死亡之前的那段歲月,安德烈終於走出了亡妻的世界並且想要重新選擇新的愛情時而突然受到情人的背叛,我想是安德烈人生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坎坷,這一其實是無心的背叛又成了安德烈點燃內心戰爭的直接導火索,他又固執地變成了一隻刺蝟,又一次用刺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他固執地不願意去理解更不願意去原諒。現在看來,至少安德烈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只愛他自己的人,他還是隻在意自己的榮譽感,不論是對於事業還是對於愛情,個人的榮譽感至高無上。所以,當安德烈第二次與死神相遇和抗爭的時候,安德烈勇獲新生的艱難歷程才真的讓人感動和震撼,當安德烈在戰場上看到自己一直想要決鬥的情敵被炸斷了一條腿的時候,他突然開始不只愛自己了,開始真正領悟愛的含義和真諦。愛這個東西,不是對某種東西,某種目的或者由於什麼原因的愛,而是在他要死的時候看到自己的敵人卻依然愛他的那一種情懷,因此他突然開始學會原諒並且體會到了強烈的幸福感。他又激動地想起來娜塔莎---那個他深愛過卻堅決拋棄的未婚妻,不是隻想起了她喜悅迷人的面容而是第一次想起了她的靈魂。於是他明白了她的感情,痛苦,恥辱和悔恨,第一次明白了他的拒絕和決裂是多麼的殘忍和無情。於是在與死抗爭的過程中,安德烈好想再見娜塔莎一面,於是上帝安排他們相見了。想想當時那個第一次死裡逃生之後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安德烈,雖然軀體活著可是思想卻死了,過著孤獨和半昏迷狀態的生活的時刻,他越不自覺的摒棄那塵世的東西,與世無爭,其實他越發離這個世界遠了,對於活著這件事情,他認為是無所謂的。而這次,安德烈祈求上蒼給他一次活著的機會,重新愛身邊的人。上蒼果真把深愛的女孩送到了他面前的時候,對一個女人的愛情默默潛入他心中,又使他依戀人生了,對娜塔莎的愛情喚起他對生命的珍惜,他想活。我忘不了兩個相愛的人相聚時敞開心扉說出的真實而動情的語言:安德烈第一次對娜塔莎大膽地表白:我愛你!娜塔莎說:原諒我!安德烈說:原諒什麼?娜塔莎說:原諒我之前所做的。。安德烈說:我比先前更愛你,更知道怎樣愛你了。。。安德烈這樣一個曾經只愛自己的人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他內心真正的得到了和平。可以說安德烈才是列夫托爾斯泰心中戰爭與和平最好的化身與詮釋。只是,這次,安德烈沒有幸運的再次死裡逃生。也許劇情只有強烈的衝突感時,才會讓人感動。人生有了太多的陰差陽錯才會讓人銘記住什麼,安德烈第一次知道應該去愛的時候,他的妻子死了,他的愛沒處給了;第二次懂得怎樣去愛的時候,他也被愛的時候,他死了,讓別人的愛沒處給了。也許這人世間只有愛情這東西才會讓人神傷和痛徹心扉,但是安德烈就是在這愛情的世界中得到永生和純粹的幸福,儘管最終,他死去了。

和安德烈一樣,還有皮埃爾,娜塔莎,瑪利亞這些人物也是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由死到生,從戰爭到和平過程中經典的人物形象。和安德烈一樣,他們最終都是幸福的。只是這幸福都來得都太過艱辛。

皮埃爾的人生扮演著太多的角色,私生子、首富,情場浪子,官場可憐的政治工具,公益者,戰爭俘虜,侵略者的朋友,好丈夫。。。這個單純善良和正值的男人最終獲得了幸福,也得到了內心永遠的和平。皮埃爾這樣一個在上流社會過著衣食無憂但卻混沌不堪生活的貴族,他竟然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皮埃爾被關到棚子裡當法國俘虜的時候,悟出了一個道理,這不是從理智上,而是用他整個身心,全副生命懂得了人被創造出來時為了幸福,幸福就在他本身,就在於滿足人的自然需要,而一切不幸福並不在於缺少什麼,而在於過剩;但是現在,在三個星期的行軍中,他又認識到了一個新的令人欣慰的真理:世界上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世上沒有哪個環境是人在其中過的完全幸福和完全自由的,也沒有哪個環境人在其中過的不幸福和不自由的。他還認識到,痛苦有一個界限,自由也有一個界限,而且這個界限非常近;一個人為了他的錦繡被褥折了一個角而感到苦惱,也正如他現在睡在光禿禿的溼地,一邊身子冷一邊身子熱而苦惱一樣;從前他曾為穿緊腳的無邪而感到痛苦。他認識到,當時他以為出於自願和妻子結婚,並不比現在關在牛棚裡更自由。他的境況越艱苦,前途越可怕,就越與他的境地無關的在他心中出現那些令人快樂的思想,回憶和想象。。。在我看來,這一切的一切是多麼的神奇和不可思議。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6

《戰爭與和平》是一本以俄羅斯人民抗擊拿破輪的感人事蹟為背景的文選學鉅作,它的作者是俄國的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生動地描寫了當時的四大家族——別祖霍夫、保爾康斯基、華西里、那斯托裡,抗擊外敵的成與敗、生與死。放棄安全和奢華的生活投入危險與困苦的戰爭,熱愛祖國勝過愛自己的生命,花花公子成了護國英雄。那些在我們這和平年代無法想象的事例在故事裡都成了現實。

《戰爭與和平》的第一卷,安德萊公爵之“死”深深地感動了我。“假使每個人只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沒有戰爭了。”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給了安娜·米哈洛芙娜錢時:安娜·米哈洛芙娜已經抱了她,並且哭了,伯爵夫人也哭了,她們哭,因為她們是朋友,因為她們有好心腸;因為她們從小是朋友,卻為金錢這樣庸俗的事煩心;還因為她們的青春都過去了……但兩人的眼淚都是愉快的。--的愛,對於別人的愛,對於仇敵的愛,比起一個青年的美麗的眼睛在像您這樣詩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價值,更甜蜜,更美麗。

以上幾段所表達的只有一個字:“愛”。但也明顯地分類為兩種型別,這是託氏思想的核心所在。一種是情感之愛,如兩位夫人的愛以及日常我們一貫所宣傳的那種型別;另一種則是我們生活中很少考慮到的,並且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很講求實際價值的中國人所不承認存在這種型別的愛。即瑪麗亞小姐所表述的這種型別的愛。這種型別的愛是高尚的,相信它的人也是高尚的,如迷惘的託氏、悲天憫人的雨果、熱情澎湃的羅曼·羅蘭等。尼考拉·羅斯托夫轉過身來,好象在找尋什麼,他望著遠處,望著多瑙河的水,望著天和太陽,天是多麼美麗、多麼蔚藍、寧靜而遙遠呵!夕陽是多麼明亮而壯麗哦!而遙遠的多瑙河裡的水閃灼得多麼親切而燦爛呵!更美麗的是多瑙河那邊遙遠的藍色的山巒,修道院,神密的峽谷,頂上瀰漫著煙霧的松林……那裡又寧靜又幸福……“只要我能在那裡,我便什麼,什麼也不需要了,什麼也不需要了,”羅斯托夫想。“只在我的心中和這個太陽光下有那麼多幸福,而這裡……呻吟,痛苦,恐怖,和這種不可知,這種匆忙……他們又在這裡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們一陣跑,它,死亡,就在這裡,在我頭上,在我周圍……俄頃之間——我便永遠看不見這個太陽,這個河水,這個峽谷了!……”生命、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

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的滿足。其它則是無關緊要的。在他頭上,除了天,崇高的天,雖不明朗,然而是高不可測的,有灰雲靜靜地移動著的天,沒有別的了。“多麼靜穆、安寧、嚴肅呵,完全不象我那樣地跑,”安德萊公爵想,“不象我們那樣地奔跑、喊叫、鬥爭;互相爭奪炮帚,——雲在這個崇高無極的天空移動著,完全不象我們那樣的哦。為什麼我從前沒有看過這崇高的天?我終於發現了它,我是多麼幸福啊。是的,除了這個無極的天,一切都是空虛的,一切都是欺騙。除了天,什麼,什麼都沒有了。但甚至天也是沒有的,除了靜穆與安寧,什麼也沒有。謝謝上帝……”以上內容我覺得是這本書最令人感動的內容了,這種體驗並非僅僅是看破紅塵,而是對一種永恆的禮讚。對一種寧靜,安詳,遼遠的憧憬。是對幸福的終極定義。這段內容對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使我從此一改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而昇華到人類的良心上來感覺世事了。莊嚴、蔚藍色的、寧靜而悠遠的天空,超脫於人類所有痛苦、歡樂之上的永恆和安寧,只有它才是我內心深處真正的精神寄託。

今天看完了《戰爭與和平》的第二卷。真是托爾斯泰呀!儘管我在有些方面極不贊同你,但,你的作品真叫我折服。“啊,瑪利亞公爵小姐!”忽然他不自然地說,並且扔掉了鑿子。括號中的內容只有思想深邃且善感的人才會有此共鳴的相同體驗。太妙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被老託的神筆不經意間即寫了出來。“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結了。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發問了。”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種科學——整體的科學,這科學解釋整個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獲得這種科學,就必須清滌並革新自己內心的“自我”,因此,在認識之前,必須信仰,並使自己趨於完善。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在我們心裡放進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安德萊公爵看了看彼埃爾向他所指示的天空,在奧斯特理茲戰役之後,他第一次看見了那個崇高的、永恆的,他躺在奧斯特里茲田野上所見的天空;並且他心裡的沉睡了很久的、最好的東西,忽然在他心靈中醒來,這使他感到又高興又年輕了。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7

《貨幣戰爭》引發了國人對金融的深思和探討,並且長期居在暢銷書榜前列。時隔兩年多,在激烈的爭議聲中,我帶著好奇和渴望讀完了這本另類的類經濟史著作。

對於我這個非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而言,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幅四維立體圖一樣,不容易讓人理解。並不是這本書的內容晦澀,而是它所揭示的玄機隱藏在芸芸眾生的視野盲點之中.。從我們日常觀察這個世界的角度來觀察金融寡頭們的邏輯;,往往會被他們所製造的種種假象所迷惑. 貨幣戰爭給我們勾勒出了寡頭們所打造的金融王國的脈絡,但能否看情那個王國的真象,就跟看立體圖一樣,看到的,會很震驚,看不到的,會很茫然.。

貨幣戰爭顧名思義,是以貨幣為手段來發動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書開篇就介紹了兩場戰爭,一個是明面上的有硝煙的滑鐵盧之戰,另一個則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利用戰爭的勝敗訊息而發動的英國公債收購戰。並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沒有硝煙,也並不是貨幣不會引起硝煙。1820xx年爆發的美英戰爭, 1920xx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73年的中東戰爭等真刀真槍,血肉橫飛的戰爭,都與貨幣供應和貨幣危機有著直接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戰爭都是貨幣戰爭.美英戰爭是為了第二合眾國銀行的貨幣發行權.一戰是為解決歐洲積重難返的財務問題.而一戰和會強加給德國的龐大的戰爭賠款埋下了二戰的禍根. 1920xx年代德國的超級通貨膨脹以及金融寡頭們對納粹的扶持,為二戰的爆發做足了準備. 70年代的中東戰爭更是寡頭們為了給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劃出的石油危機.為了貨幣問題,而用貨幣來培育戰爭,挑起戰爭,這何嘗不是寡頭們發動的另一類貨幣戰爭!

不管是有硝煙的貨幣戰爭還是沒硝煙的貨幣戰爭,那都是點,是一個個獨立的事件.真正將這些點串接起來的,是黃金和美元之間的戰爭,或者說是誠實貨幣和債務貨幣之間的戰爭,這才是主線.

《貨幣戰爭》全書,一直在講的是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比如這些財團與美官員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聯署,使得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當政府需要發行貨幣則必須將美國公民未來的稅收抵押給美聯署,向其貸款,而為此要支付龐大的利息。美聯儲要做的只是印鈔票,再坐收利息。此外,幾大財團還聯合引爆兩次世界大戰,操控石油價格以獲取石油美圓,操控各種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掠奪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源和財富,乃至引發多次經濟危機幾大財團就是通過合夥抬高一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價格,製造巨大的金融泡沫,達到一定高度後再抽身出來打壓價格,引發泡沫崩潰,導致此國公司和民眾的大量破產,再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大量優質資產,從而控制一國的經濟,獲取巨大的利益的。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8

《戰爭與和平》這本書主要以抵抗拿破崙侵略的衛國戰爭為中心,通過對幾個貴族家庭的詳細描寫,反映了從1820xx年到十二月黨人起義前夕這段歷史時期的俄國生活。

1820xx年,拿破崙集結軍隊繼續向西挺進。俄國受到了威脅,遂與奧地利簽訂盟約,共同抵抗法軍。 來源:作文網  雖然到處都是人心惶惶,但人們的生活並沒有被打亂,貴族們依舊舉行盛大的舞會接待客人,依舊和朋友們聊天玩樂。在莫斯科,人們生活平靜,在另一邊庫圖佐夫卻在帶領軍隊抵抗法軍的入侵。皮埃爾的父親去世了,他從一無所有變成了俄國首富,姑娘們都對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參軍了,公爵夫人為他生了一個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還一直在追求著索麗婭。沒過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時愛上了阿納托裡。過了一段時間,戰爭打到莫斯科來了,人們紛紛離開,逃往別處。戰爭進行得很激烈,雙方傷亡慘重,安德烈也在戰役中犧牲。拿破崙似乎很有勝算。1820xx年,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俄軍勝利了。從那以後,生活恢復了平靜。娜塔莎與皮埃爾結婚生子,瑪麗亞和尼古拉也結婚了,人們都生活得很幸福。

從文章中我體會到衛國戰爭中,俄羅斯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的力量。人民都願意參軍為國犧牲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不怕死亡,隨時隨地做好準備戰鬥,只要國家用得上他們,他們哪怕是死也要完成任務。文章中許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軍官就擁有這種精神:樸實英勇、藐視死亡,他們都很有英雄氣慨。文章中的庫圖佐夫遇事沉著冷靜,腦子很靈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詳細、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體現者。在戰爭中俄羅斯能以少勝多,他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小說中的三位貴族優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爾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投身到衛國戰爭的最前線。安德烈公爵不僅是庫圖佐夫的好助手,還是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他為國捐軀,人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現在人們的好日子都是用那些英勇獻身的勇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他們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在戰場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士兵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戰鬥。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退縮,只想著怎樣才能勝利,才能讓子子孫孫們幸福地生活,他們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那些被法軍抓走的俘虜們,他們就算死也不屈服,也不出賣國家和人民,與膽小怕死、傲慢自負的拿破崙相比較,他們顯得多麼偉大、多麼高尚。雖然他們很平凡,但是他們所做出的是令人尊重、敬愛的事,我們要向他們致敬,也要向英勇的將軍、士兵、統帥等等一些人致敬,感謝他們所付出的一切!

《讀 戰爭與和平 有感》這篇優秀的“七年級作文”由作文網收集,來源於網際網路和會員投稿,僅供參考和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9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執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並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裡以至於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裡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爭與和平》裡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們咀嚼回味,如羅斯托夫一家因戰亂遷出莫斯科時娜塔莎與皮埃爾告別的場景。娜塔莎從車窗裡探出頭來,看到穿著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痴戀娜塔莎又考慮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心,最後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後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快樂的微笑。

這一段特別使我感動,雖然他們之間的談話非常平淡,幾乎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覺到戰爭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爾那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更加可貴。他似乎覺得這一分別,與娜塔莎將永無再見之日,戰爭逐漸臨近,明天風雨不定,所以說出這麼看似不經意卻沉痛之極的話來。

有人說,托爾斯泰那種僧侶式的不抵抗主義使得他像個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說,托爾斯泰屬於農民階級,他所提倡的農民宗法制觀點帶有很大侷限性。對此,我要說,我們這個世界所缺乏的正是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因為人類太好勝了,他們不但要超過自己的同胞,還想進一步征服那生養自己的大自然。很明顯,人類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們將為自己的好勝付出代價,酸雨、臭氧層空洞、大氣變暖,這一系列的事實難道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至於所謂的農民階級侷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如果拿階級來劃分托爾斯泰這樣一個偉大而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可笑透頂。

不管怎麼說,托爾斯泰都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站在這麼一個偉人面前指手畫腳。儘管他不抵抗,偏向農民,但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個性,像很多其他人的個性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認為,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個性,托爾斯泰才成其為托爾斯泰,否則他只是一介庸夫罷了。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10

《貨幣戰爭》讀後感最近看了一本書《貨幣戰爭》,聽說這本書當下很是流行,而且又有不少人推薦,於是開始看了。越看就越被其中的內容所吸引,於是一口氣看完了。看完之後很是激動,覺得這真是一本好書。《貨幣戰爭》主要是介紹了從十七世紀以來,國際金融家是如何通過奪取貨幣發行權而掠取人民財富的,並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如:林肯、肯尼迪等美國總統死亡的原因,美聯儲其實是私有的中央銀行等。而這些資訊足以讓人瞠目結舌,開始我也是被這些令人震驚的文字所吸引。如果說作者希望以此來吸引讀者的話,那麼他的確做到了。但冷靜下來之後,仔細想想,覺得其實還是有很多問題並不象書中所說的那樣。不過這本書還是給了我很多啟示,所以有必要批判地讀這本書。

書中其實有許多疑點。比如:此書開篇就說羅斯查爾德家族是如何神祕以致於沒幾個人知道,又說他如何富有,如果按每年5%的收益率來算,他現在的財富已經超過50萬億美元。但我在網上搜索羅斯查爾德時,發現其實他並沒有那麼神祕,甚至還有羅斯查爾德家族的網站,新生兒脣裂。而他不為人所知的原因是他經營的資產並沒有摩根或高盛那麼龐大和有影響力。當然,這也許是象書上所說的那樣,只是個假象,羅斯查爾德喜歡躲在幕後。但作者計算羅斯查爾德財富的方法卻是絕對錯誤的。因為他的資產並不是存銀行,怎麼可以按一個固定的收益率來算呢?難道他的資產只賺不賠嗎?就算是存銀行,利率也不可能不變,銀行也可能會倒閉啊。不過這並不要緊,因為不論是羅斯查爾德、摩根還是洛克菲勒,他們都是國際金融家的代表,我們只要知道國際金融家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就行了,至於到底誰才是他們的領袖並不是關鍵。

書中的語言很吸引人,有點象小說。但這就使得這本書不太嚴謹了。不過這也沒關係,畢竟這本書不是什麼學術著作。

這本書最核心的觀點就是黃金才是財富的最終代表,應當恢復金本位制。書中描寫國際金融家們不惜一切地獲得貨幣發行權,就是為了通過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來攫取人民的財富,而黃金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因為黃金產量比較穩定,可以比較穩定地表示商品的價值,在金本位制下也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書中對國際金融家行徑的描述的確讓人深感信用貨幣的弊端,在金本位制下就不會有這些悲劇了。但是大家都知道,黃金價值穩定是因為它的產量穩定,不象信用貨幣那樣可以隨意發行。而它的這個有點也正是它致命的缺點。黃金的產量跟不上現代經濟的發展,這樣必然造成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顯然會引起經濟衰退。書中只對金本位制的優點歌功頌德,而對其缺點卻只說“這只是人們主觀的感覺”,這就太不嚴謹了。

當然《貨幣戰爭》也給了我許多啟示,讓我能新的他角度去看問題。比如,書中描述了國際金融家操縱政治,控制經濟,這使我明白其實政治是實現經濟目的的手段,不能孤立地看待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在看待政治問題的時候還要考慮它背後的經濟問題;而經濟問題有往往夾雜這許多政治的因素,對待經濟問題是還需要探求它背後的政治因素。另外就是,寡頭對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實在不可低估,當政治家們粉墨登場時,幕後總是閃爍這各種寡頭的影子。

我過去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類似於聯合國一樣的中性的國際組織,但看完《貨幣戰爭》後我逐步看清其實質。倒不是我偏信作者的一面致辭,而是通過與事實對照得出的結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歐美髮達國家控制的,打著援助發展中國家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幫助歐美髮達國家掠奪發展中國家財富的走狗,寶寶穿多少衣服。他們通常的手段是這樣的:先由歐美髮達國家誘騙發展中國家向其借款,有了外資注入後,這些發展中國家開始了經濟繁榮。但這些國家往往採取了粗放型發展模式,漏洞很多。當這些國家出現經濟泡沫時,西方國家便突然緊縮銀根,收回貸款,製造通貨緊縮,造成經濟衰退,並使其陷入債務危機。這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對由發達國家控制的哼哈二將出馬了。他們表示願意提供貸款以幫助受災國家度過難關,但必須接受十分苛刻的政治和經濟條件,包括低價出售本國核心資產(電力、通訊、能源、自然資源等)、完全開放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貿易自由化,而且貸款的利率極高。如果接受了這些條件,然後西方資本一擁而上,低價收購這些國家的優質資產,這時這些國家幾乎就淪為了西方的經濟殖民地。俄羅斯和東歐改革時的經濟動盪、南美洲的經濟衰退,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就是他們的“傑作”。這也是為什麼當中國願意向非洲國家提供不帶附加條件的貸款時,西方國家的反應會那麼強烈--這明顯是擋了他們發財的道了。

關於我國開放金融市場的問題,作者也有可取的觀點。作者認為金融市場不是一般的商品市場,是貨幣這一特殊商品的市場。說它特殊是因為貨幣是所有行業必需的,是經濟的血液,而金融業就是現代經濟的心臟。所以在開放金融市場時絕對應該謹慎。

我國加入WTO後,開放金融市場是必然的,而且時間人家也給我們定好了,無痛分娩是怎麼回事。我國金融市場的不完善就不必說了,體制也好,法律也罷,金融人才也好,管理水平也罷,沒有一樣能與國外的金融大鱷們相比的。那麼自身先天不足的條件下要與狼共舞,就不能完全按狼的遊戲規則玩,因為那些國際慣例和國際規則都是歐美髮達國家制定的,是對他們有利的而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如果完全按他們的遊戲規則玩,我們只有死路一條。有效的辦法就是另起爐灶,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建立對自己有利的規則。這不是我夜郎自大,是因為我國強大的國力做保證,要知道沒有中國參加的全球化對誰都沒好處,這就是我們的底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完全有能力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就算在制定新的國際規則之前,我們也可以陽奉陰違中國人是深諳此道的,比如在打擊盜版方面,中國政府一再宣告要嚴厲打擊,但市場上盜版商品卻大行其道。我們同樣可以用這種辦法來對付那些對我們不利的國際慣例。這樣說你可能會覺得我太無賴了,但事實上商場如戰場,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沒有好壞,只有成敗。千萬不要善良的希望雙贏的局面,因為通常情況下都是損人利己或損己利人。

作者還提出在中國建立金本位制,併發行以黃金儲備為基礎的“中國元”。其實這件事蔣經國1949年在上海就做過,當時他是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國統區經濟,而且開始還卓有成效,但因為與四大家族的利益相矛盾而被蔣介石停止了。我雖然不贊成作者恢復金本位制的觀點,但比較同意“把人民幣發展成為國際主要結算貨幣之一”的主張。

一國的貨幣在世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一國國力的表現,也應當與國力相稱;同時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據有利位置又對一國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要建立以美元為世界貨幣的世界貨幣體系。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也是大勢所趨。但這不是中國當前就能辦到的事,因為中國的國力、金融市場的健全程度,國內社會情況等都不夠成熟。但隨著美國的衰弱,美元的地位的下降,人民幣的崛起既具備了可能性也具備了必要性,只要中國能保持繼續發展的勢頭,人民幣的崛起指日可待。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11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執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並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裡以至於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裡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

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爭與和平》裡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們咀嚼回味,如羅斯托夫一家因戰亂遷出莫斯科時娜塔莎與皮埃爾告別的場景。娜塔莎從車窗裡探出頭來,看到穿著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痴戀娜塔莎又考慮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心,最後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後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快樂的微笑。這一段特別使我感動,雖然他們之間的談話非常平淡,幾乎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覺到戰爭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依依真情。他似乎覺得這一分別,與娜塔莎將永無再見之日,戰爭逐漸臨近,明天風雨不定,所以說出這麼看似不經意卻沉痛之極的話來。

有人說,托爾斯泰那種僧侶式的不抵抗主義使得他像個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說,托爾斯泰屬於農民階級,他所提倡的農民宗法制觀點帶有很大侷限性。對此,我要說,我們這個世界所缺乏的正是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因為人類太好勝了,他們不但要超過自己的同胞,還想進一步征服那生養自己的大自然。

很明顯,人類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們將為自己的好勝付出代價,酸雨、臭氧層空洞、大氣變暖,這一系列的事實難道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至於所謂的農民階級侷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如果拿階級來劃分托爾斯泰這樣一個偉大而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可笑透頂。

不管怎麼說,托爾斯泰都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站在這麼一個偉人面前指手畫腳。儘管他不抵抗,偏向農民,但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個性,像很多其他人的個性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認為,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個性,托爾斯泰才成其為托爾斯泰,否則他只是一介庸夫罷了。

《戰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容的那種形式。”他說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辭能達意,就這麼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現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形式,它遠不如內在的靈魂重要。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12

第一次看這本時是如此的徘徊,難道這個世界是為金融家所做?很多金融名言比如: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髮型,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柴爾德。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獲利。——拿破崙。

這本書大概是高一時第一次看,這個月我又重溫了一次。《貨幣戰爭》可謂是我用陰謀論看待這個世界發生的許多事件的契機,我依舊記得當年我第一次讀到書中那些大膽狂妄的銀行家的言論時內心的震撼。經濟實力決定一切,而由各大金融家族組成金融世界又操控了世界的經濟命脈。換而言之,世界掌握在金融家族的手中,無論是國家、政黨,都被他們操控,這本書完全以金融觀與陰謀論論述了近幾個世紀的世界金融權力的爭奪。

《貨幣戰爭》講述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國拿破崙時代、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美國經濟的騰飛、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托拉斯、大蕭條時代、美國總統被刺、日本經濟的崛起和衰落、韓國經濟的奇蹟、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等無不與貨幣發生著關係。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國際金融勢力通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命運,通過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持有和分配,實現他們的利益。隨著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進入中國,因此,本書告誡我們要時刻警惕他們的打擊,時刻準備著貨幣戰爭。

看完這本書之後,第一感覺就是驚歎,讓人難以置信。很難想象一個家族竟然控制著歐洲主要的銀行,還有美國的四大銀行以及美聯儲。而上述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無疑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幕後的羅斯切爾德的身影。資本家一方面自己操控世界的貨幣發行,另一方選擇自己的代理人制定著各種策略,干涉國家政治,擾亂世界市場。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讓貨幣增值,讓自身的利益獲得永久的增長,為了達到這種目的,他們不惜發動世界大戰,不惜刺殺美國總統。這充分揭露了資本家惟利是圖的本性。

通過這本書我們充分了解國際金融勢力的野心之後,我們面臨的問題可能不是考慮金融戰爭是否存在,而是這種關乎國運民生的問題離我們有多危急。超級國際金融集團把他們的瞄準鏡聚焦到中國,而如果不建立對貨幣戰爭的警備意識,一味認為外資入主是好事是好機遇,那真是把國民財富白白送給他們了。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人民幣升值,房價上升,股市動盪,這一切和歷史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戰爭”前兆有著很大的相似。也許,這場“不流血”的戰爭已經開始。這場戰爭並不僅僅是國家和國際銀行家之間的戰爭,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還關係到我們通過辛勤勞動多年積累起來的每一分錢、每一份財富。但也不是說將全部外資拒之門外,而是在有“戰爭意識”,危機感的準備下進行金融開放。

細讀這本書,我發覺作者只是通過一系列歷史事件和某些歷史人物斷章取義的話語來證明國際銀行家陰謀論,這可能不能讓人信服。不管怎樣,我們不必太注意討論這本書的內容是否真實,它的價值是向我們發出了警告,讓我們要警惕我們面臨的挑戰。這的確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13

看完宋鴻兵編著的《貨幣戰爭》,感覺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興奮不已,對本書所提出的一些觀點所折服。在這裡我引用一下,國家發改委金融司司長徐林的話:從貨幣搏弈的角度,演繹了西方近代史與金融發展史,並推導與瞻了未來全球格局展示視角挑戰了傳統貨幣機制,令人驚而後思。

貨幣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老百姓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貨幣的貶值會使我們的生活質量下降,直接引起物價飛漲,金融是新世紀對內對外沒有硝煙的一場戰爭。

通過看書與現在改革瞭解了一常常識作對比,看出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通過貨幣來控制政權,這樣剝削一個國民經濟和資源使得更容易。如今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之後有那些不同?目前,中國的貨幣金融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無法與西方金融寡頭直接對抗。中國要想擺脫被動局面,必須逐漸建立和完善中國的金融體系,嚴格把控貨幣發行權,逐步提高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讓中國貨幣成為財富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這是中國最終的出路。當下應堅持各走各的路,加強黃金儲備,嚴格把持貨幣及金融證券發行權,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積極加強外線作戰,收購國外銀行資產迅速擴張,在激烈競爭中快速成長。如果海外擴張和擴張受阻,中國也不妨按照對等原則辦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運作。 看資料得出這樣的結論:與以前有所不同就是在於,從前國家有銀行雖然推動資產通貨膨脹來賺取利潤,但絕對有來惡意製造通貨來血洗人民的財富的企圖,我國有強力的國家中央銀行作後盾使他們沒有這樣的能力。

金融資本勢力有一個極為長遠的計劃,它旨在建立一個金融系統來控制世界,一個被少數人控制的,能夠主宰政治體和世界經濟得體制。歷史證明,放貸者會使用貨幣和發行的控制。貨幣是否堅挺成為一個國家盛衰交替最早出現的特徵。貨幣是一種商品,而它的不同與其他一切商品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中的一個行業,每個機構,每一個人都許要的商品,對貨幣的發行的控制是所有壟斷的最高形式讀了此書以後,使我對貨幣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和作用。整本書都是圍繞貨幣的發行權、金(銀)本位等經濟領域中的核心問題來展開的。貨幣發行權的私有化,使得各國民眾永遠揹負起不斷激增的國家債務,法定貨幣的不斷貶值。為了讓國債數量不斷增加,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資本家們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財。

從整體上看,本書有利於中國人民特別是精英階層瞭解西方金融的發展歷史,提高金融防範意識,喚起愛國主義熱情。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14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鉅著,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本書的主要情節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組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生動地描寫18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書中包括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描寫了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拿破崙、庫圖佐夫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的抗敵精神和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

當我讀完這部鉅著,我的心情卻變得無比沉重,思緒萬千。曾幾何時,全世界人民團結一心,和平之花已悄然怒放。然而,在人類極度追求精神文明的今天,在戰爭與和平之間,有的國家卻全然不顧地選擇了戰爭。

3月,戰爭的火焰又再一次被點燃。利比亞政府和--武裝在境內發生多次火力對抗。-武裝多次向卡扎菲住所發動襲擊,造成許多平民喪身,血流成河,生靈塗炭。由於利比亞石油資源豐富,在境內的石油因戰火而停產,導致利比亞淪為眾矢之的。同時,北約為了控制珍貴的石油資源,頻繁的派遣直升機轟炸利比亞。炸彈就像馬蜂一樣傾巢而出,蟄得人們遍體鱗傷。可他們可曾想過利比亞的孩子們。他們一味的追求自己的利益,卻把孩子們拋在腦後。他們永遠也不知道那轟轟的炸彈聲響,會給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帶來多大的傷害。這創傷也許他們一輩子也不能痊癒!也許他們一輩子也不能走出戰爭的陰霾!

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已經蕩然無存。清晰地記得,槍林彈雨中的一個小男孩,它雙手拖住下巴,痴痴地蹲坐在一個樹樁上面,眼睛裡早已失去了昔日理想的光芒,流露出無限的恐懼和痛苦。原本應該是快樂無憂的童年,而此時它彷彿只剩下了一架行屍走肉的軀殼,眼裡的淚水早已流乾。“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而他們的“王師”到底在哪裡呢?

戰爭是一個能吞噬一切的巨大黑洞,唯有世界人民團結一心,以和共處,才能讓它永遠消失,和平之花才能重新綻放。為了世界和平,為了世界上的孩子不再受傷害,我們在這裡高聲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讀書心得2023 篇15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要情節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生動地描寫了1820xx年至1820xx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列寧曾說:“《戰爭與和平》當之無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鉅著!”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戰爭多好呀!戰爭既可以掠奪國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舉兩得!《戰爭與和平》使我明白了戰爭的殘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貴的,當和平的土地上硝煙嫋嫋升起時,也就意味著戰爭的開始——人們紛紛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驚恐的神色,人們斷水斷糧,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麼的觸目驚心,慘不忍睹,和平,多麼神聖的名詞!

我願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國都建立起友誼和信任;我願是一隻潔白無暇的和平鴿,帶著和平的使命飛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