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精選17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16W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

與其把世界上的人分為男人和女人,倒不如分為熟人與陌生人。根據最新的統計,截止20xx年,全球共有73.47億人,並且持不斷快速增長的趨勢,全球每天有38萬人出生,平均每年增長7757萬人。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精選17篇)

世界這麼大,陌生人總是無法忽視的存在。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兩個陌生人僅有的,也是最好的默契,便是修養。

《傅雷家書》很久以前便有耳聞,母親也是近乎狂熱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將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編纂而成,在文壇中也是轟動一時並且暢銷不衰,擁有極高的地位。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文革”中不堪凌辱,雙雙自盡。十二年間通訊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從出國留學、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這些家書並沒有華麗的辭藻或是絕妙的文筆。它們很樸素,不經脂粉釵環的妝扮,卻飽含著一種種鮮明而真實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傷。傅雷作為一位父親的複雜心理在寥寥數筆中浮現――他身為人父,需要在兒子面前樹立威嚴。但威嚴就勢必會減弱父親對兒子的慈愛,他會去打、去罵,可他又想好好去愛、去呵護。

但最讓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對兒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裡不僅有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著其個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經驗,可能你活完這一輩子也領會不到。

家教好壞的最集中體現在修養上。一個人的修養能完美折射出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境遇、交際圈,乃至人生。

在中國,日本好像並不受人待見。也的確,他們在戰爭中的暴行確實令人髮指。但無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國民修養絕對是要比我們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從我們中國傳過去的,但區別在於我們把大部分都拋棄了,他們卻傳承了下來,並演變成了一種生活的習慣。他們會在稱呼彼此的名字後加上敬語“君”;“謝謝”二字更是不離口;初次見面會想對方鞠躬,並說上一句“請多關照”。或許有些形式主義,但修養也正體現在這裡。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經說:“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區間,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這種心照不宣地為對方考慮,是善意,是默契,是修養。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養是最好的名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2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裡,文字就到哪裡。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裡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3

有人說,英雄是你永遠遇不上的人,但如果你足夠幸運,他們會是你的家人。

——題記

親情在教育、批評、讚賞中一一體現;夢想在堅持,奮進,挫折中一一實現。

一、親情

在《傅雷家書》中體現了父親和母親不同愛的表現形式。

父親的愛是深沉的。在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中,我很少讀到傅雷對兒子寫一些抒情的話。多的是傅雷對兒子在海外獨自一人生活的嚮導,指明兒子的方向,指出兒子在彈奏中的不足與短缺,為兒子提一些值得運用的技巧。在我看來,傅雷在兒子的生活中充當的不僅僅是父親這一角色,更是兒子生活上的朋友、藝術上的知己。在傅雷的書信中,我看見了傅雷對兒子的期盼,關愛以及深沉無言的支援。那是一個父親深沉的愛。

母親的愛,是細膩的愛。在書本,會出現由家母寫的信。梅馥作為母親,她在信中與傅雷的內容截然相反。她用真摯細膩表達了一位母親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牽腸掛肚。母親在信裡多的是對傅聰家常的嘮叨,問問孩子生活的怎麼樣,飯吃了嗎,衣服會洗嗎,維他命B有吃嗎。這是一位平凡的母親的操心,卻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牽掛與擔憂,那是一個母親細膩的愛。

一種深沉,一種細膩都是親情的最美體現。雖然愛的方式不同,但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卻是相同的,不變的,永恆的。

書中的一句話你走後第二天,媽媽哭了,眼睛腫了兩天。也許很平凡,卻讓我想起了我剛上國中那會兒。第一回離開爸媽獨立生活,第一回晚上睡覺沒有爸媽聽到的晚安,第一回早上起床沒有老媽獅吼。那時候,每天晚上睡覺都會想爸媽,有時候還悄悄哭鼻子。我一直以為是我離不開爸媽,結果有一週回家看到老媽寫的一首詩,老爸悄悄跟我說,我剛去學校那會,我媽天天唸叨我,有時沒事就到我房間幫我收拾東西,晚上睡覺想我就跑到我房間去睡那一刻,我發現原來不止我離不開爸媽,爸媽其實也離不開我。無論我長到多大,在爸媽眼中,我依舊是那個不愛收拾房間、愛丟三落四、不喜歡洗碗的孩子,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也許這就是親情,永遠不會過期,保質期是一輩子。

父母在他人眼中可能不是什麼偉大的人,但在孩子們眼裡,他們是最偉大的父母,是這世上的所有美好。

二、夢想

在書裡,我好似看見了一個風塵僕僕的少年,在夢想的路上艱難地踽踽獨行,但他無所畏懼。因為他知道,時光的另一頭,有夢在待他歸來。

傅聰從八歲半開始學鋼琴,鋼琴對傅聰來說是追求,是老朋友,更是夢想。在1954年他赴波蘭留學,學習鋼琴。那時的他面對著語言不通、生活需自理、技術不頂尖這一系列的困難,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我不知道他在這種種困難面前,有沒有想到要放棄。我只知道,最後的他堅持下來了,獲得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後來還獲得了鋼琴詩人之美名。我不知道他的過程有多痛苦,但我知道他的夢想最後是美好的。

夢想,會讓你堅持不懈,堅不可摧。

我記得傅聰在信裡提到了他在留學時的困難,高難度的節奏,嚴苛的教授,曲子裡困難的八度和雙全音符。這一切都讓我感同身愛,想起幾年前暑假裡鋼琴七級考試,因為當時面臨著時間不夠的處境,我一天至少在琴行泡八到九小時,每天練著枯燥卻又高難度的曲子,不停加速卻達不到目標,要在三天內背下來的九頁曲子。那樣的日子,我也有過放棄的念頭。可我努力地撥開黑暗裡的迷霧,想讓陽光順著間隙流進黑暗,咬著牙走完了那段日子。在收到考級證書的那天,我高興得哭了,因為努力,讓一切都值得。

傅聰比賽贏了那刻,他看到了聽眾的淚水、發亮的眼睛、漲紅的臉他的心頓時和他們的心交融了。在夢想面前,傅聰熠熠生輝。

夢想本不會發光,發光的是追逐夢想的人。

願所有逐夢者,帶著家長的支援和自己的勇氣,在陽光下追逐青春夢想!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4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著!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啟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為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_之後,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為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5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遊樂每相親。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這時我覺得我面前展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

讀書是人類特有的權利。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傅雷家書,讓我深有感觸。每個人都有體會過父母的慈祥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另一番感受,那是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的談心,接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巧的孩子遨遊在書海中,聆聽著,用心銘記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

《傅雷家書》是傅雷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修養進行悉心指導。那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在信中傅雷強調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還現身說法教導傅雷做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遇到挫折不氣餒,獲得大獎不驕傲,要愛國和愛民族,要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也對自己兒子在生活中的問題 進行了有效的指導,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言溢於表,是我一讀心裡深受觸動。

傅雷的文學造詣很深,其中有幾段文字讓我記憶深刻: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傅雷用比喻句從側面告訴他兒子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內心平靜,情緒穩定,不驕不躁。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人遇到挫折,控制情緒很重要,把握分寸才不至於收到傷害。他們之間感人肺腑的家書、感情深深地感動了我,也讓我對親情倍感珍惜。

傅雷家書裡父子之情,深受感動,這也讓我想到我與父親的父女之情。我的父親是一位嚴父,從小對我很嚴格,他對我的愛不像母親那般溫暖,卻是在最需要的時候給我最大的依靠。父親如大山,深沉,讓人有安全感。記得那次,我外出參加一個作文比賽,第一次出遠門,心裡很忐忑,母親一直安慰我不要慌張並把我送到車站。可是我還是很緊張,快要哭出來了。沒想到,父親轉身離開,我以為她看不慣我的嬌氣,走了。心裡很氣他,眼淚嘩啦留下來。沒想到過了一會兒,父親出現了,手裡揮著火車票,說:“沒事,我陪你去!”那一句我陪你去給我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的心的到平穩,也讓我明白,人生的路總要學會自己走,就算有困難,轉身就有父親站在那,有什麼可怕的。父親牽著我的手上車,掌心傳來的溫暖讓我信心倍加。在作文比賽中,我也獲得了好的成績。父親不善於表達,可他用行動給我樹立幫讓,讓我在每一次困難中學會獨立自主的完成,並相信自己。雖然父親沒有像傅雷先生那樣給我寫家書,但他每一次在電話中的教誨也給我帶來很多的啟示,讓我不斷的成長。

人生短暫而漫長的征途上,給你快樂的也許是你的朋友,讓你美麗的也許是你的愛人,令你充實的也許是你的事業,但是,使你溫暖的必定是你的母親或者是父親。他們用他們的手背為你阻擋他們力所能及的所有風霜,也用他們的手心為你釋放綿綿不斷的溫暖的陽光。他們是永遠的陽光地帶,竭盡全力教你如何做人、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6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並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但是我知道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並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但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知道,現在應該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並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7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長子傅聰間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選編。

書信中思想的與精神的互動,營造了傅氏兄弟成長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聰“你別忘了,你從小到現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國獨一無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兄長,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圍,也是除傅聰外唯一遍覽全部家書的當事人。因而,他所選編的《傅雷家書》更能體現自己的家庭背景,還原其真實,非他人能替代。

書中的每封書信都體現了父母對在外遊子的思念和關心,句句觸心。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些,即那為人父母者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無限懸掛,還有承載著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民族大義,蓄滿特殊一代共同記憶的時代反思。我們看到的,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對生命的禮讚,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亙古常新的。正因為如此,《家書》中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傅雷家書》把誕生於百年前的翻譯家那一生的人品譯德,錚錚風骨,披露在我們目前。假如當年沒有文字的記載,就沒有記印,沒有傳承,而傅雷與傅聰、傅敏父子之間的交流與共鳴,就如截截斷線的殘跡,難以留存。

願這部家書永世長存!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8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裡,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裡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9

當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很難寫出一些實用的感想。所以,在這裡我只是記錄一些讀該書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

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於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係,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侷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0

三(3)王秋婷《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和妻子寫給兒子傅聰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彙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作為鋼琴家,傅聰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婦的信時時提醒著傅聰如何聰明地做人處世,引領孩子不斷前行。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裡傳承著!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啟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為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文革之後,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為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1

據說傅聰小時候,傅雷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訂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的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甚至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的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在酷暑的時候,傅聰因為練琴,經常衣褲全溼。這些事情,在書信裡也可見一斑,傅雷在其中的一封信裡這樣教導兒子: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裡,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裡,或是褲袋裡。這兩件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後面還詳細地講解在飯桌上應該怎麼做,出臺行禮或謝幕應該怎麼做。

光這一嚴一細,可以見父親對孩子那殷殷切切的愛意和期望。

我們作為學生的話,他這裡也有許多可以借鑑的;他說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在語言的學習上,他有四五次提到,學習俄文別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新來過,犯不上。擔心到國外,因為語言障礙,樂理跟不上,在國內要多學樂理。這都是在四五封信裡提到的。其中樂器的技巧也是如此,幾次三番,一點都不膩煩。對傅聰的感情,他叮囑前途為重,健康為重;對友情,他說:待朋友不能馬虎,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身體,要有空去休息,真是一切零星小事都幫孩子想得周到,一些事情都要做的妥帖。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2

何為愛?在現在的社會中人們所認為的愛往往是人們之間的喜愛,但是真正的愛卻在《傅雷家書》中淋淋盡致的體現,望著前方炎炎烈日,聆聽著蟬兒“吱吱”的鳴叫,翻開面前的書本,藉著翻動的紙張從字裡行間中側面感受一位海外留學的遊子的愛。

文章從不斷的書信中講述著傅聰的海外留學的成長之路,父母通過書信告誡傅聰要有一顆愛國之心,不論獲得了多大的榮譽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謙卑,在傅聰失戀時,傅雷鼓勵傅聰應該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於面對,並且吸取教訓,而在傅聰得獎時從信中表達出了一種激動與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會了傅聰如何理財,把全身心投入藝術,正因有了這位嚴厲與溫和的父親理解他,教導他,他才能在國外取得成功,在藝術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聰失戀時,借太陽過於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過猛,也會淹死莊稼,告誡他要愛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達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憶而痛苦,借這種心態才能茁壯成長,在不為人知的塵世中才能變得堅強,又在信後告訴他倘若認為這些話是正確的,有作用,當再次遇到痛苦與困難時,拿出信來讀幾遍,每當寫信之時,傅雷都苦心孤詣地教育孩子,嚴格要求孩子,只為兒子能夠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愛父母,理解父母的愛,將父母的愛傳達到心靈深處,在任何時候都能想到他們的教誨,同時在傅聰獲獎後,傅雷與他的母親都為此十分激動。

但是誰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為傅雷不斷地教育他要有一顆赤子之心,心懷祖國,因為祖國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正因為心懷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聰在外國不斷奮鬥之餘依然想著祖國,在他寄給父親信中,他總向父親訴說他十分喜愛讀詩,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詩,這些短短小詩隨無多大用處但是這正能體現傅聰熱愛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著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是否有真正理解愛呢?如今的人們只是懂得情侶之間的一種愛,卻很少有過真正的對祖國,父母,民族文化的愛,似乎他們也不曾理解愛,正因此所以在中國的樂壇中沒有再出現任何名人,如果我們沒有愛,我們就是行屍走肉,在肉體上沒有靈魂。

用愛來溫暖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與靈魂變得更加充實,用自己的溫暖傳達愛,溫暖這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3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讚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誇誇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儲存了父親的書信,儲存著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儲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髮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4

如何做人是傅雷教育兒女的重中之重,他將為人視為從藝的基礎。家書的字裡行間透露出傅雷的諄諄教導:“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Human(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家××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家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討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理解自己。”傅雷反對不懂裝懂的自欺心理,崇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虛心求學態度。有一次談及傅聰與傑老師時,他給兒子寫道,“你能繼續跟傑老師上課,我很贊成,千萬不要駝子摔交,兩頭不著。有個博學的老師指點,總比自己摸索好,儘管他有些見解與你不同。但你還年輕,的接觸真是太有限了,樂理與曲體的知識又幾乎等於零,更需要虛心一些,多聽聽年長的,尤其是一個scholarship很高的人的意見。”傅雷在兒子的一次成功演奏之後讚賞道:“我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他希望兒子謙虛謹慎,積極奮進,不怕挫折,不怕失敗,不怕打擊,他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還是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在談及失敗與錯誤時,他說:“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之間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反窺現實,我們不禁感嘆,傅雷精神影響深遠,倘若現今的我們,尤其是年輕一代能真真領悟傅雷精神,更上一層樓的和諧就指日可待了!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5

信中的愛——讀《傅雷家書》有感

父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無論他是個受人愛戴的偉人還是個辛苦勞作的農民,在每個父親眼裡,孩子永遠是他的希望。

傅雷,我所瞭解的他只是一位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在每一封家書中都充滿了他對兒子傅聰的淳淳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傅雷支援兒子的藝術道路,就如他追求自己的理想,給予兒子的幫助,輔助他順利成長,成為了兒子人生之路的堅強後盾。在如今,大多數父親對自己已成年的兒女會放手,任其自由闖蕩,獨立克服困難,或許只有親身的經歷才會使自己更成熟,熟悉這個世界。

我不得不說,傅聰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鋼琴家。但除了他的天賦與努力外,一定也少不了他的父親對他的良苦用心。所有名人,並不是能在一時就可以出名的,而是要花好幾十年的本領與經驗。但傅聰他是幸運的,他的父親在他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引導他通向明智的方向,才使他有巨大成果。

我不得不佩服,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即使鬧關節炎,寫字很困難,也仍然寫下千言家書。信中除了濃濃親情外,還有說不盡的對祖國的赤膽忠心。

我的爸爸是我的朋友,他不但很隨和也很幽默。隨著我慢慢長大,我們的關係更融洽。既然是朋友,當然要懂得學習他人的優點。他的熱心腸總能感染到我,他幫助別人的次數似乎比幫助我的次數還多。但我並沒有感到失落,正因為他的以身作則,使我也被帶動起來,感到一種特別的快樂。或許,他是用行動來教育我。親身經歷比什麼都好。

每一位父親,所要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說的,有寫的,有做的。但這之中都隱藏著他們對孩子的濃濃的愛。因此不一樣的父親,卻有相同的父愛。愛不一定要說出來,就像傅雷用信來寫下自己心中對兒子的希望。

以前,我總認為,孩子與父親之間有條河,我在這邊,他在那邊。

現在,我才認識到,對岸的不是他,他是為我擺渡的那個人。同時,他會遞上一支槳給我,讓我與他一起來掌握方向。

最後,我上了岸。父親對我說:“孩子,以後的路只能你自己去走了,好好把握啊!”接著,我讓他放心吧,便含著淚與他揮手道別。並帶著他對我的希望繼續踏上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6

讀完《傅雷家書》後,給我的感受是這不僅僅是家書,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書。在這裡,傅雷不只是一個父親,同時也是兒子的好友、老師。書中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朋友的關心勉勵,老師的諄諄教誨。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傅雷在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為此,他不斷寄送大量中國本土文化的學習資料,生怕兒子離開故土後把本土文化淡忘。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黨和國家的愛以及對兒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對待生活的問題,對兒子進行了引導,如在學習上應該勞逸結合,先學習樂理,切不可操之過急。還有母親的無微不至的關心,如在婚戀方面。都像是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從“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就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者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要依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傅雷希望兒子少走彎路,避免重蹈覆轍,體現了對兒子深沉的愛,同時也告訴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希望我們有所建樹。傅雷對兒子的理解和希望也是天下父母所想的。

家書涉及各個方面,內容富有哲理。告訴年輕的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條有理,不能激進,要學會如何做人,在學習上更要刻苦下功夫,不負眾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17

對於如何教育孩子從古至今一直是個經久不變的話題,也永遠是個不朽的話題。

大凡有所作為的人,必定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父母或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傅雷與兒子傅聰13年的通訊。就每封信都記錄編號,且字跡乾淨、大小得體這一點而言就表現了傅雷作為父親自身嚴於律己的精神。

我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或裝做不知道,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時,也是在對自己提要求。有時父母都做不到,怎麼會得到孩子從口到心的信服呢。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常常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電腦,而自己卻在電視和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傅雷與兒子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這很難得。這也正是許多父母苦惱的問題。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和自己沒話說,卻從不反省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把孩子當作朋友,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會得到真誠的交流。

現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兒子的那代人,相比管教是否更難些。應該承認:要難很多。現在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大。網路是時代的進步,也會使人誤入歧途。西方一些開放的思想,像空氣一樣到處在改變孩子的呼吸方式。暴力、色情無處不在。真不知如何對應。要讓孩子瞭解社會的陰暗面,同時更多的是充滿陽光的清新世界是何等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遠做一個裝在套子裡的人。怎樣教孩子用過濾的方式呼吸呢。

管教,這兩個字但從字面理解,管理和教育要同時進行,缺一不可。然而當父母的如何能恰到好處的掌握分寸哪。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