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明朝那些事兒》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4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05K

《明朝那些事兒》心得體會2000字 篇1

我是在朋友的影響下喜歡上這本書的。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當年明月做到了,明朝那些事兒無疑於是空前的。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和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一些評價。關於歷史這一塊兒,它一直都擺在哪兒,我就不再贅述,我主要就這本書的特點和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的想到的東西談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我之所以說明朝那些事兒是空前的,不在於是說它揭露了什麼明朝祕史而對於歷史的研究做出了什麼貢獻,而在於自它以後,就開啟了一個正史平民化和通俗化的時代。以前歷史在人們的眼中,要麼就是一堆故紙堆,要麼就是一群老學究。可是在當年明月筆下,歷史就是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他把明朝的歷史用或調侃或閒聊的方式記 錄下來,讓我們輕輕鬆鬆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當年明月也說:“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他較之於其他的歷史學家而言,在嚴謹中更多了一份調侃,在嚴肅中更多了一分可愛。 其次是在這本書中,當年明月不僅僅是在描述歷史是怎樣的,而更注重的是教會我們怎麼看歷史,讓我們掌握歷史的內涵和規律,進而去分析歷史背後所代表的最真實的東西,讓我們主動地去思考歷史進而還原歷史的原貌。並且他還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我們瞭解這些發展規律,戰勝未知,對未來做出準確的判斷,讓每一個人都能走上劉伯溫、諸葛亮之路。

《明朝那些事兒》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4篇)

比如在名將是怎樣煉成中他寫到名將的煉成必須經歷六個坎坷,只有經歷了它們,才能成為真正的名將,名垂千古。比如在地主是怎樣煉成的中寫道:“在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成功後,那些以平分土地為目標的農民領袖都變成了大地主。幾千年來,歷史無非是姓劉的地主趕走姓項的地主,姓李的地主取代姓楊的地主,從無例外。”“每一種主張的背後,都隱藏著某種勢力或者利益的群體。如房地產商一定說房價會不停的漲,電信公司一定說自己的收費很便宜一樣。而農民的主張只可能是種地或者收租。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說過,農民兩千年的起義只是為了一塊土地。不是農民就是地主!別無選擇!”又比如在丞相是怎樣煉成的中寫道:“由於全國事情太多,而皇帝的精力有限,所以他不得不找一個人來,把一部分權力交給他。” 而這個人就是宰相。“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皇帝和丞相之間的權力制衡關係,我們用另一種方式來表述。雙方的關係其實可以用拔河這個運動來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別在繩子的一頭,向著自己的方向拉,這項運動並沒有裁判,但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不能太過分。雙方的進退都有一定限度。這個限度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實踐劃定的。在那上千年的皇帝與大臣的博弈中,這一規則在不斷的完善。雙方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就在這樣的規則中,權力達到了平衡。” 同時在透過紛繁複雜的歷史中,當年明月也一直在尋找著令其感動和震撼的東西,一直在尋找人最原始的情感和最偉大的精神。

“所謂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所謂英雄者,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如此之人,方可稱為英雄!但是在我看來,真正的英雄絕不限於此。要成為英雄,必須先學會畏懼。”“所謂英雄,其實是一群心懷畏懼的人。因為畏懼並不是消極的,事實上,它是一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也是成為英雄的起點。不懂得畏懼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困難,也無法戰勝困難。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能喚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有勇氣去戰勝畏懼。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終成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說來這種行為有著很多稱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為。而在中國古老的哲學中,這種行為有著一個 恰如其當的名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深信,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 如於謙、楊漣之類是也。而人間真情則如馬皇后、錢皇后是也。

“歷史並不幽默,幽默的只是我而已。”無論我們對歷史如何的唏噓,它總是在哪裡。歷史總會沿著它既定的軌跡走下去,你我最後總是被歷史的車輪壓得粉身碎骨,無影無蹤。那麼如何在我們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價值,文章最後通過徐霞客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心得體會2000字 篇2

如此偉大的王朝,必然是由無數偉大的人物和事件構建的。《明朝那些事》講述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不僅精彩好看,耐人尋味,許多故事更讓人蕩氣迴腸、心生敬仰,不能忘懷,打動我的不僅是故事本身的起伏與曲折,更有故事背後蘊含的彌足珍貴的崇高信仰和堅不可摧的強大精神力量。它使我感悟到,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需要一大批氣節操守好、意志品質優、進取意識強、多思又善為的有膽、有識、有智的之士去拼搏、去推動、去堅守、去發展,這既關乎國家的命運,也影響我們個人事業的發展與成就。接下來,我將對本書帶給我的思考和啟示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是堅守信仰、嚴以修身是做人之基。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書中介紹的義利取捨分明的典型代表張居正和海瑞。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大臣期間,內廷、外廷也都是他的支持者,天子又剛剛十歲,可以說大權獨攬,完全可以作威作福,前呼後擁,舒舒坦坦地過一輩子,但他卻沒有為求安逸而放棄天下為公的理想追求。為了改變因吏治腐敗,財政拮据等問題導致的明朝由盛而衰、積貧積弱局面,卻甘願冒著失去榮華富貴、得罪無數權貴、甚至家破人亡的風險,毫不猶豫、費盡心思的去發動挽救王朝統治危機的改革運動。歷史證明,沒有張居正的改革,就不會有一條鞭法、考成法的誕生,更不會有那帑藏充盈,國最完備的萬曆中興的盛世。因為改革,他使大明王朝延享國壽數十年,也因為改革,張居正死後遭到皇族和權貴們的清算,權位盡毀,全家被抄,長子慘死,次子充軍。張居正的這種舍小我而取大義,利歸天下的情懷與選擇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不因歲月而遺忘,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0xx字左右《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0xx字左右。書中描寫海瑞更是這樣,海瑞年過四十歲才中得舉人,得到的又是一個小小教員的職位,但他並沒有因九品芝麻官的尷尬處境而自怨自艾,也沒有因為年齡較大失去鬥志而隨波逐流。在做教員期間,他勤懇任勞,對待學生認真負責。後因教學成績良好,升為主治一方的縣令,在此期間,他帶頭廉潔自律,以身作則,除朝廷俸祿以外,不多拿一針一線。他廢除陳規,禁止官吏收取火耗、餘糧等損害百姓利益的陋習,在招致縣衙一些官吏罷工抵抗的情況下他也毫不妥協,沒有文書就自己寫,沒有人管治安就自己巡邏,沒有人審案就自己審,不辭勤勞,日復一日。憑著這份剛直與清廉,使地方官風為之一清,百姓生活安居樂業。後因政績斐然調往京城,歷任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當時最高檢察機關,類似於現在的中央紀檢委副書記)《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0xx字左右文章《明朝那。從當年不入流的小吏,到官居二品的大員,地位的變化真可謂是翻天覆地,然而海瑞卻還是海瑞,這得來不易的高官厚祿絲毫沒有成為他清廉的牽絆,海瑞在京為官期間,敢於碰硬,力主嚴懲貪汙腐敗,無論內閣大臣還是皇親國戚,只要犯法就嚴懲不貸,他的富貴面前不貪戀,真理面前不退讓,大節面前不失尊的氣節因此而聞達天下,深受百姓愛戴,被奉為“海清天”。

二是懂得責任、勇於擔當是立業之要。在這方面,書中描寫的為國家的存亡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于謙對我影響最大。也許這個名字大家比較陌生,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可與岳飛相媲美的明朝民族英雄。由於他的傳奇,使大明王朝國壽二百載!故事說的是,明朝建立的第八十一年,蒙古軍隊大舉進兵明境,明皇帝朱祁鎮被俘,中央六部66名大臣全部被殺,京城20萬最精銳的主力軍隊全軍覆沒,首都北京的門戶大開,明朝面臨著320xx年前北宋滅亡時幾乎相同的境遇,亡國滅種之禍,似乎不可避免,史稱土木堡之變。面對恐懼、慌亂不已的時局,面對皇室成員和大臣們在商議南遷、投降的氛圍,這位從小以文天祥為偶像,官拜兵部左侍郎的于謙站了出來,在朝堂上發出了“言南遷者,可斬”的吶喊!他抱著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決心與信念,開始了數月殘酷、艱險卓絕的北京保衛戰。為使混亂的朝堂恢復穩定,他不懼將來全家被殺頭的危險,毅然另立新皇;為使軍隊恢復戰力,他廣開糧倉,實行連坐之法,使眾將士奮勇殺敵;為了消除恐懼,他親守城牆,立下城在人在的誓言,使朝野上下萬眾一心!在這場決定歷史命運的戰爭中,于謙創造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奇蹟,將一盤散沙、行將崩潰轉為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將滿天陰雲、兵臨城下轉為雲開霧散、破敵千里,大明帝國終於轉危為安,最終擊敗了來犯的蒙古軍隊,保住了帝國的北部領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于謙的故事讓我明白責任和擔當就是當風險與危難來臨時,勇於舍小我,顧大家,即使個人陷入生命險境也要衝鋒到底。他那首千古流傳的《石灰吟》寫到: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既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更是我輩學習的楷模!另外,書中描述的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敬業精神也讓我心生敬意。崇禎登基時,留給他的是一個衰敗不堪的爛攤子,他多次談到命數、氣數,經常對人哀嘆:大明天下,奈何亡於朕手。他知道他的努力無法換來幸福的結局,但他依然全力以赴、夜以繼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到長城心不死,撞了南牆不回頭,直到最後結局到來,依然沒有放棄,直到兵臨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沒有放棄,從這個角度看,崇禎也是個了不起的人。

《明朝那些事兒》心得體會2000字 篇3

一提到歷史,似乎在人們的印象當中都是一個枯燥乏味的東西。要將原本一眼一板、循規蹈矩,而且語言深刻難以體會的歷史用生動有趣的白話文來體現,《明朝那些事兒》正是讓我們學習歷史的一條捷徑。

《明朝那些事兒》共著七本,雖然只拜讀了前兩本,卻已經讓我受益無窮、愛不釋手。

第一部可分為三部分:明朝的誕生,開國治國,叔侄反目。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第一部,那就是“奮鬥”。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都是經過許多生生死死,在冒死的拼搏奮鬥下打下的江山,是用無數條生命鋪出走向皇位的路。那麼就先從朱元璋的一生說起吧。

朱元璋從苦難的童年——從一個放牛娃開始。長大後在饑荒之下家破人亡,之得入寺為僧,維持生計,卻被人指謀反,無奈之下“逼上梁山”,加入了起義軍對抗元朝。朱元璋在起義軍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先後擊敗強大的對手——陳友諒、張士誠和元朝。在鄱陽湖與陳友諒的“無敵軍艦”殊死一搏,在易守難攻的“第一堅城”平江與張士誠鬥智鬥勇,最終將自己最大的敵人——元朝擊敗,北伐肅清北元獲得全盤勝利。

朱元璋用他的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將天下征服。他一直盡心盡力,想要管理好國家,打擊、杜絕貪汙腐敗,用殘酷的刑罰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他死後明朝卻成為歷史上貪汙最嚴重的朝代之一。為了保證天下永遠在他的手中,同時也為自己的下一代鋪路,勞心勞力,將後代所有的事都先做好,以防不測——奪去兵權、斬殺許多開國功臣。但歷史這個不被人力左右的編導,卻讓朱元璋嘔心瀝血鋪好的路在百年內盡殆。終究,皇位還是被自己的兒子——朱棣從孫子朱允?傻氖稚隙嶙吡恕?

如此,即使你機關算盡,但還是不能改變未來這個不可抗拒的結果,未來是不能被人所操控的,總會有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卻無法避免,命運之神總是出人意料。接下來的這個人,他在父親朱元璋的基礎上,雖然謀權篡位奪了侄子朱允?傻幕飾唬?但還是將大明發揚光大,成為萬國朝拜的“帝國”,對明朝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他就是雙面人——朱棣。

他有著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仁慈和善——與老百姓在一起時,為他們主持正義,愛民如子;殘暴嗜殺——殘忍荼毒一切不服從他的人。他野心勃勃,戰功顯赫,長期在名將常遇春、徐達、傅友德等名將中長大,對戰爭和死亡早就司空見慣,自然而然成為了一個驍勇善戰的軍事家。因為自己是並非是朱元璋的將來接班人的培養物件,對於朱元璋對太子朱標及其兒子朱允?傻鈉?愛而變得冷酷,對死後朱元璋傳位給侄子朱允?扇疵揮寫?給他而心存憤恨,在明朝第一陰謀家——一個名叫道衍的和尚的引誘下,終於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上。朱棣固然殘暴,但也是在他的統治之下,將明朝的發展推向了巔峰。鄭和七下西洋,用友好和強盛將大明帝國的名字傳遍世界。

朱棣後的兩任繼承人也選的不錯,可惜統治的時間都很短,朱高熾和其子朱瞻基一共只統治了十一載,雖然沒有朱棣和朱元璋的驚天動地,但在這十一載中,卻是明朝的黃金時期,兩人合稱“仁宣”。書中有令後人敬佩的、寧死不屈的錚錚傲骨,如鐵鉉、方孝孺,雖然都只是一介書生,一個文臣,但在朱棣的暴行之下,仍不屈服,心中懷中對正義的信念,無所畏懼。這不禁震撼了我: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決心是無可戰勝的,執著的信念與不滅的正義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書中除了正經的歷史,但幽默是在每一行中都能體會到的。其中令我覺得最經典的黑色幽默:“……如果你有幸拿到兩張鐵?唬?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別是第一版‘開國輔運’,因為據有關部門統計,拿到這張鐵?壞娜?80%以上都會有朱元璋同志額外附送一張陰曹地府的觀光遊覽?弧4送饊乇鶿得鰨旱コ唐保?適用於全家老小,可反覆使用多次,不限人數。”除了幽默的調侃,還凸顯出朱元璋當時滅臣人數之多。這就是《明朝那些事兒》,能將歷史如此簡潔明瞭,幽默生動的娓娓道來,一篇偉大的著作。能將歷史寫成如此,已是一種創世之舉。

《明朝那些事兒》心得體會2000字 篇4

作為一介文盲,我是名副其實,上不通天文,下不懂地理,古不懂歷史,今不懂科技。當年高中分文理科時,所有學科中就數學最好,就果斷從理。學了理才知道,其實自己物理又很吃力。

上大學之後,視野陡然增大,深刻認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開始大量讀書。但這時候已經面臨生存問題,看書就很功利了,都是為了某個目的,例如:學學禮儀,學學修養,更多的是看勵志書籍和教育類的專業書籍。工作之後還是以教育類為主,偶爾看些“閒”書,添點佐料。

但這次看得閒書,看得很過癮,愛恨糾結,幾次看不下起,又幾次拿起來,儘管還沒看完。這本書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

記得在好幾年前,這本書上出版的時候,我翻著看過,但印象不是很深刻。這次只所以再一次認真看,還要歸因於前一段時間去北京。難怪人們常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事實證明,它們兩個是通著的。

其實,我對北京是沒有太多瞭解的。只知道,這個地方很繁華,很先進,而又很古老,是一個古都,又是現在的首都。想去北京,純粹是覺得去大城市看看。去了之後才發現,北京成遠比我想的厚重,悠遠。腳下的每寸土地都有著它的故事,或唯美,或悽慘。

這時候,更加認識到自己的膚淺,就決定補一下自己缺失的文化。現在的北京建築與文化主要是傳承明清時期,那就從明朝開始看吧。文言文是看不下去的,這時候,恰到好處的一本書就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

先說說作者當年明月,這個把《上下五千年》讀了12遍的人。飽讀史書,很有自己的思想與風格,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將大明正史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直以為他是一個食遍人間煙火,歷盡滄桑的老者,沒想到一百度才知道:他竟然是1979 年的,而第一部《明朝那些事兒》面世是20xx年,從時間上來看,能在這個年齡完成這麼一本恢弘的鉅著,他絕對是一個天才。

接著說說讀書的感受。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歷史上絕對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幼年時,家裡一貧如洗,又趕上瘟疫,家破人亡,顛沛流離。要過飯,出過家,但這些都埋藏不住這個政治家的才華,他需要一個機會,亂世出英雄,在那個民不聊生的年代,到處都是起義軍,只要你有頭腦,只要你勇敢,只要你有原則,你就能成為英雄。朱元璋就是這個一個個性鮮明的人:要麼不做,要麼做絕。也是這種有力的手段讓他踩著同伴的屍體,克服恐懼,不斷總結戰術,最終成為皇帝。

如果單單描寫每位皇帝的豐功偉績,這本書完全可以壓縮,因為都如此類似。而歷史從不乏味,他有太多的跌宕和沉浮。這也是我看這看不下去的原因,實在不忍心看不同立場的人為了權力而進行的各種殺害,又想看下去,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成王敗寇的年代,很多人無法評判好壞,只是一個立場的問題,跟不同的主,做不同的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流芳千古,於是,歷史不斷地被成功者改寫。朱棣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了,身為皇家貴族,依然造反奪權,留下一個歷史謎團:他的侄子也就是當時被他逼下臺的朱允文到底去哪了?或不見人,死不見屍。儘管朱棣的心裡也是恐慌的,但是還是想美化自己。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改寫史書。從出身到掌權,到治國,必須要美化自己的。

歷史可以改寫,公道自在人心。除了皇家的官書外,朝中甚至民間的文人墨客有著真誠的追求,他們會記錄真實的歷史,供後人考究。他們對於忠孝仁義的詮釋比皇家貴族要更加的淋漓盡致。皇室裡只有權利,有幫派,你死我活,即便我不想或者不捨殺你,有一天你就會回來殺我。如朱允文對朱棣,朱祁鈺對朱祁鎮,這裡原諒我直呼其名,因為我總是記不知他們是什麼宗。正所謂大自然的能量是守恆的,因他們有這樣的狠心與決心,也有著對百姓的博愛之心。

每一個朝代的沒落或每一個幫派的倒下,都要上演人性大戲。忠貞耿直派要麼戰死,要麼自殺謝忠,貪生怕死派要麼投降要麼逃跑,最無恥的取巧派,溜鬚拍馬,落井下石,想在新王朝那裡苟且偷生,當然,這樣或許還可以有一天重整旗鼓,天下歸我。那些大義凜然的戰士,無視生死,肝膽相照,著實令後人敬佩,讀起來蕩氣迴腸。那些奸佞小人,讀的想摔書,更為氣憤的是那些昏庸的皇帝,每次讀到這裡就不敢往下讀,因為知道悲劇要來了。

讀史可以明鑑。歷史已經過去,但是我們不能忘。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必然的規律,我們要做敬畏規律,尊重歷史,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