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通用28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88K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

動物也有感情,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兒女,它們懂得喜,懂得悲。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通用28篇)

一隻藏羚羊落入虎穴,似乎知道逃不掉,可憐巴巴的望著老獵人,“撲通”一聲跪下,心早已變得冷冰冰的老獵人始終還是扣動了扳機,鹿倒下時仍保持著跪姿。這是老獵人捕獵幾十年來未見的現象。第二天,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剝開藏羚羊的腹腔,裡頭竟躺著已成型的小藏羚羊。老獵人懊悔不已,從此消失在草原上了......

這是一隻羊母親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讀起來令人心酸,都是飽含動物情感。將心比心,我猜想,老獵人發覺自己的過錯,便離開了草原,這件事也一定在老獵人腦海中留下不滅的印象,是什麼使藏羚羊這麼大的動力呢?毫無疑問是它對孩子無私的愛啊!動物除了不會說話,他也有人一般的感情,他是我們的朋友,只有保護好動物,才能與動物共享一片藍天。

動物對我們有極大幫助,保護好動物,善待動物,也免遭多種生態不平衡的現象,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我只能說,造化弄人。項羽只應該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有超群的軍事統帥才能,戰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雲。他能夠以自我為中心,出奇制勝,一生經歷大戰十餘次。然而,他在軍事上取得成功的優點恰恰是使他在政治上一敗塗地的制約。

太史公在《史記·項羽本紀》並沒有過多的否定項羽,但我們要了解項羽不能僅僅依靠《史記·項羽本紀》,在《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等文章中都有對項羽的記敘。

項羽是一個有著堅定的信念的人,在他的手下數以萬計的生命逝去,只要是阻礙他滅秦興楚的復仇事業和雄霸天下的壯志的人,無論貴賤,無論強弱,無論老少,他都毫不心慈手軟,徹底予以毀滅。但是這一點就恰恰說明了他為什麼不能夠成為一名政治家。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政治家,除了過人的膽識和謀略以外還必須有超出常人的遠見卓識。

項羽是不善於用人的,這一點是作為政治人物的一大忌諱。比如說韓信,項羽不能重用他,韓信就投靠到劉邦麾下來,後來成為劉邦開國的三大功臣之一。而且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出項羽所重用的人,不是項家的人,就是他的親戚、同鄉,所以項羽的幹部團隊沒有很傑出的人才。項羽還不重視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就是說,項羽的胸襟度量是不夠寬大的。韓信曾批評項羽的缺點說:項羽遇到步將們打勝仗該封爵了,便刻了一個爵印,卻捨不得把這印信交給步將。也就是說,項羽捨不得把這爵位封給有功的步將,項羽將爵印拿在手裡一直把玩,最後把新刻印信的四個角尖都磨圓了,變成了舊印,才將這印信依依不捨地賜給立功的步將。這個步將拿到這爵印,等的時間已經太長,而且一看已經是個舊印了,也就不感激項羽,自然不會對項羽產生感恩之心,反而會有不滿情緒,這就顯示項羽的胸襟不夠寬大。

孔子提倡行仁政,而項羽在這個方面也是十分欠缺的,項羽在這一方面的作為可以用“大仁小愛”來概括。大仁,是指對全國老百姓的一種摯愛;小愛,是對身邊的人之一種關愛。作為一個政治領袖,需要大仁,也需要小愛。項羽對於身邊的人,真是關愛倍至,韓信曾經敘述項羽的故事說:項羽對於身邊的士兵非常的好,遇到士兵們受傷、生病,項羽會親自去探望他們,甚至會在他們病床旁哭泣,把自己的食物送給受傷生病的士兵吃。所以他對於身邊這些士兵們非常關愛,但這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些只是小愛,至於項羽對於全國那些沒有跟他關係的老百姓,則似乎沒有愛心。我們可以看到項羽便曾坑殺20餘萬秦的降卒,他們是投降的秦兵,既然已經投降為自己降卒,也就算是自己的百姓,但是項羽卻把他們都坑殺了,這手段實在是很殘忍,表示項羽對那些不認識的降卒是沒有愛心的。此外,項羽率軍進入咸陽時,放火燒了咸陽的秦皇宮,傳說大火連燒三個月不止,這當然也會波及到咸陽老百姓,因為這些火不可能一下撲滅,所以許多咸陽百姓也被燒得無家可歸,這也是因為項羽不認識咸陽老百姓所以一點都不疼惜他們,可見項羽在大仁方面是欠缺的。

最後說,項羽最缺少的是還是謀略,項羽本身是位非常勇猛的武將,他自己說:「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這只是戰場上每一次戰役的勝利,實際當上一個大戰爭時,大方向的戰略遠比每場戰役的戰術來得重要,若只是在小的戰役因為戰術成功而勝利,但最後大的戰略卻失敗,那最後仍是會失敗。我們只要看看日本在二次大戰時候,日本侵略中國在每場小戰役上,幾乎百分之九十幾都是勝利的,很少在小戰役會失敗,而日本向東南亞與美國的攻擊,這些戰役都是成功的,但是他大方向的戰略卻是失敗的,最後導致結果便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所以戰略是非常重要的,項羽似乎沒有戰略,我們從史料中似乎看不出項羽有什麼戰略,他給人的印象是東打一拳,西踢一腿,他的出拳踢腿似乎都很有力量,可把一個敵人打倒,但最後項羽自己也會力竭而死,所以戰略是非常重要,這是一個政治領袖必須要知道的。所以政治領袖一個重要要做的事情,是要有一個成功的策略,這樣才能造成最後的勝利。

以上就是我對項羽的一些初步的認識。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3

葛薇龍這一名詞,可以作為為了物慾而放棄平凡樸素生活的代表。她是一個令人悲哀的女子,因為她犧牲掉了她的快樂,去典當了一些拜金的物質生活。“薇龍在衣櫥裡一混就混了兩三個月,她得了許多穿衣服的機會:晚宴、茶會、音樂會、牌局,對於她,不過是炫弄衣服的機會罷了。”物質生活的浮華如此快速的墮入空虛和麻木,這是而那個純潔而富有個性的女學生時的葛薇龍所沒有預想到的。當初的那些“柔滑的軟緞”似蛇一般縈繞在心頭,令她心中微微一顫,虛榮心和物質欲就這樣被啟用,當司徒協將那隻三寸來闊的金剛石手鐲重重如套上手銬般戴上她的手腕上時,她心中的天平已經無可挽救的一頭向虛華的交際世界重重栽了下去,等到這個浮華的世界露出吞噬人靈魂的邪惡面貌時,原先的那個薇龍是連掙扎出來的機會也沒有了。

這同時是一個沉淪的故事。葛薇龍,在姑媽家中入住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讀書,但當她第一眼見到香港山頭奢華而高貴的住宅區:齊整的長青樹、豔麗的英國玫瑰、流線型類似最摩登的影院般的白房子、仿古的碧色琉璃瓦、塢的兩三丈高一排的白石圓柱,她有了做古代的皇陵裡的妃子的衝動。就這樣,一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子捲進了物慾橫飛,利慾薰心的交際圈,被世風的濃黑所汙濁。她開始向生活腐落的富孀姑媽學習,並聽從她的調遣,努力扮成樑家所需要她扮成的那個角兒。在與浪子喬琪喬的愛情失敗之後,心中所想的全部竟然是:只能找一個闊人,嫁了他。一個單純美麗的女子,因為物慾和虛榮,最後選擇了吧自己囚囿在奢華的墮落圈子裡生活,這的確令人悲哀。

張愛玲女士筆下的女子許多都是寡婦出身,她們成為寡婦有這樣或者那樣不可知的願因,而維持寡婦的身份只是因為得到了可觀的財產。葛薇龍為了財產,也準備選擇做寡婦——嫁一個有錢的闊人,管他年齡大還是身體差,她甚至恨不得一嫁過去那闊男人就死掉,這樣錢財就歸為己有。她感覺自己和那些寡婦唯一的不同是“她們是不得已,我是自願的!”。她的言語中透著犀利的赤裸裸物慾的快樂。但這又是怎樣的自欺欺人啊,她和那些寡婦有什麼不同呢,她們嫁出去就是為了等著守寡的那一時刻,她們都是標準的物質主義者,為了物質利益,什麼都可以,愛情可以出賣,肉體可以交易。

婚姻更是攫取財富的最佳渠道。等到買賣成功,日盼夜,盼著丈夫早死也實現了。她會突然發現,人生一片空虛和蒼涼。因為錢財填補不了她們內心缺失的真愛,她們只能帶著滿心的創傷和曾經的貪婪留下的毒瘤,無奈而痛苦的渴求著,如同在美麗的罌粟花下徘徊一樣,有毒,卻不能放棄;美麗,卻不能擁有。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4

太史公作《貨殖列傳》,不拘泥於時,駁斥儒道兩大家有關經濟問題的觀點,大膽提出人類追求財富的合理性,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無論多美好的志向都得有實現的基礎,財富,在很多時候就是我們人生的資本。

自從商業產生以後,貧富差距漸漸出現,同時因為有了差距,便生出許許多多的社會矛盾與衝突。作為以農為本的國家,古代中國一直到了清朝還在壓制商業活動,商人們承受著來自朝廷和社會各個方面的阻撓與壓力,可以說,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創業歷程真的是步履維艱。士農工商中,商為最下等,其實各個階級都要養家餬口掙取銀錢,只是收穫渠道不同,收穫數量也不等。皇家貴族子弟生下來過的就是錦衣玉食的生活,雙手不沾一點腥土,整天跟著先生唸叨仁義禮智信,之乎者也,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每每這些“貴人”不開心的時候,一個巴掌掄過去,捱打的小奴僕低頭含淚,以頭搶地,可憐兮兮地捂著一邊打紅的臉:“奴才該死!”同是人,貴賤就這麼給劃分明瞭,你,窮人家的孩子,就是受欺負被奴役的命。富人家是有自己的煩惱,他們擔心的也許是明天去哪裡遊玩,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而眾多吃穿無著落的窮人們還在忍受著飢餓侍弄那幾畝租田,用一句俗語來形容就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財大氣粗”也就是這個樣子了,“富相什則卑下之,伯則畏憚之,千則役,萬則僕,物之理也。”

錢,本身是的確沒有什麼價值的,如果,我們的祖先把土塊當做“錢”來換吃換喝的,那麼現在的土塊就不是被小孩子和泥巴的玩意兒了,當然,我只是打比方而已。況且為富不一定就是不講仁義的人,正所謂國富民強,同樣的道理,家富了親人也不用受人冷眼,遭人欺負。骨氣不是窮人的專屬名詞,富可敵國是一種本事,家徒四壁就算清高嗎?可知道“貧賤夫妻百事哀”?兩袖清風,只是說明你不願陷於泥淖之中,換一種說法,就是保身之法,避免以後因此落個罵名。在生財之道這個方面,到底是差那麼一些。現在的我們一無所有,靠的是父母資助,上大學最直接的目的便是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過上一份富足的生活,而不是整天煩惱於明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許又會有人批評我們現在的大學生也鑽到錢眼裡了,試問,沒有這樣的物質基礎,我們要抱著書本去呼喊越窮越光榮嗎?

我不是一個拜金主義者,不會忘記自己的責任,只是,我們應該正視金錢這個問題,追求財富並不是可恥的事情,付出勞動就應該得到回報。贍養父母,撫養子女,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而盡責的基礎是你有這個經濟實力,如果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你憑什麼來讓自己的親人在最起碼的日常生活中過得無憂無慮?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5

一棵櫻桃樹,一隻鵝,一個外公,一個孩子,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裡充滿了愛……

託尼諾是一個普通的小男孩,他天真愛玩。他非常喜歡外公外婆,外婆去世後,他把阿鳳那隻鵝看做外婆的化身。託尼諾到外公家住了幾個月,他在那兒吃到了可口美味的“查巴歐”,和外公一起爬“菲麗絲”,聽“菲麗絲”在呼吸,還有一次外公帶他去河裡捉魚,被人家誤以為是淹到水裡了,人家喊了救援人員,救援人員對他們喊:“我們來幫忙了!”外公還以為是幫他捉魚,就說:“不用了!謝謝!”他邊說,邊把魚舉到頭頂上,旁邊人看到都笑了。不久外公去世了,他把櫻桃樹當做外公的化身,還常常會想起和外公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最後,政府要把櫻桃樹給砍掉,因為政府要修路,這時,託尼諾奮不顧身,爬到了櫻桃樹的最頂端,等了差不多一天,非常的飢餓,他要捍衛這棵櫻桃樹,因為他覺得櫻桃樹是外公的化身,它有一種象徵,也因為他非常喜歡“菲麗絲”。市長來了,只好安慰他,讓大家全都走了,託尼諾才下來,他成了保護櫻桃樹的小英雄。

愛,其實很簡單。沒有人能陪判你一生,有些人,有些事卻值得我們一生去守護。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6

真的很羨慕《華南虎》中的那隻老虎,最終能衝破鐵籠子,找到屬於它的自由。其實我們和老虎一樣,也需要自由的。

“你看某某多乖啊!作業認真做,上課認真聽,哪像你,一點也不聽話……”這恐怕是所有孩子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吧!

什麼樣的孩子在家長眼中是乖孩子?在父母的叨唸中,我聽出了大概:家長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每天只知道看書學習,下課做作業,也不出去玩,放假則是不斷地溫習功課,熱愛學習到廢寢忘食,電視、電腦從不碰等等。

聽完這些要求,你第一反應是什麼?機器人!對,只有機器人才能做到,只有機器人才能按指定的程式走完自己的一生,學習、工作、退休——那作為有靈性的人和機器人又有什麼分別?難道乖孩子就要這樣乖嘛?那我寧願自己不乖,我不甘心我的靈性泯滅於這樣的程式之中。

如果,乖孩子的生活是一快快黑白方格,排列整齊,那我寧願我的生活如一個個多彩的肥皂泡泡,有大有小,或高或低,或圓或扁,自由飛翔。

如果,乖孩子的畫是三原色的佈局,那我寧願我的畫是各種顏色的融合,因為多樣才是自由的靈魂,才是生命的真諦!

如果,乖孩子的課餘生活只有作業的比拼,那我寧願參加好玩的課外活動,讓身體慢慢輕盈,放飛自己的心情。

乖孩子的一切是鎖定的程式,我不願做大人理想中的乖孩子,我希望自己更多一些真實,更多一些自由,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多姿多彩的天空。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7

因為眾說紛紜我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最初是在網上看到它時,那一刻帶給我的感觸無法言語,時至今日,我的訴說也不能將我心之感受訴及一二。

我無法體味作者在寫它的時候是懷著怎樣的一種心傷抑或是怎樣的一份執著的無奈。

的確,在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時間上的分離,也並非生離死別空間上的離別,而是,我在你面前,你無法感覺到我對你的仰慕與愛,那是我心裡最堅定的情懷,那是我心靈最脆弱的佇地。那其中有著說不出的無奈看不見的傷痛,那種觸之不到看之不見的距離橫在你我之間。若是要問那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實在無法用尺度將它來丈量。

而當愛到極至的兩個人,卻因了世上客觀存在的種種因素而不能在一起,那種明明深愛卻還要用冷漠作裝飾,嗅著彼此熟悉的氣息捧著兩顆跳動不已的心,嘴上卻還在說著不愛你,情是熱的、心是沸騰的,而說出的話語卻是冰徹肌骨,那又是怎樣的一種背後淚落的距離?

當孤獨的你和我,於風雨飄搖中需要用彼此的體溫來喚醒生命之時,卻只可遙望不可相依,那種瞬間便逝的幸福成為此生永恆的記憶。飛鳥與魚兒,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的無助,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無奈,便成了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看得見他(她),伸出的雙手卻拉不著他(她)。這有多遠?

拉著了他(她),卻轉瞬即失無法相依。愛人就在這裡,卻有如隔紗。這又有多遠?

兩顆相互瞭望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一米之距成了永遠不能逾越的距離。

愛的進口在哪裡?靈魂的出口在又在哪裡?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8

讀完了《傷仲永》這一篇文章,我的心裡感觸很深,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反覆讀完這篇文章之後的感受。

《傷仲永》的主要敘述了:方仲永從小天資聰穎,受到同縣人們的讚賞,被人邀請前去做客題詩。他的父親見有利可圖,便不再讓仲永讀書學習,帶著仲永四處做客,謀取小利。因為仲永每天跟著父親四處拜訪客人,他父親不讓仲永學習,所以後來,仲永就慢慢變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差別了。

一個具有神童般智慧的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矣”,成為了一個平凡的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父親、眾人等只顧眼前利益。假如父親不是為“利其然也”所困,不牽著仲永“環謁於邑人”,假如眾人不追星捧月般地花錢求仲永題詩,假如秀才們能將自己讀書的辛苦與讀書的樂趣講述給仲永聽,鼓勵仲永讀書學習…那麼仲永完全有可能“如虎添翼”,成為國家之棟樑。”仲永父親目光短淺,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不考慮仲永長遠的發展,導致了仲永由一個天資聰明的神童卻“泯然眾人矣”!

由方仲永的事例也讓我想到了,現在的父母們應該吸取方仲永這個事例,對於自己的子女應該嚴格要求和教育,要重視教育,不要認為書沒有用。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才可能進步,才可能有成就。連方仲永那樣的神童不學習都成了平凡人,何況本來就是平凡人的我們呢?孩子的學習與大人的期望目的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只是朝著利益方面想的話,那麼孩子的觀念也會隨著大人們變動,必須要為他們帶來一個好的開始,指引他們正確的學習目標。

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懂得只有讀書才能為我們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不能輕言的放棄。想一想我們學過的一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方塘”由於源頭的活水,源源不斷輸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遠清澈。同樣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夠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汲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那麼就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極強的創造力。

我沒有像方仲永那樣的天賦,我只是受到他的啟發,覺得我應該要更加努力學習才行。我不想成為一個平庸的人,我不是天才,所以我要靠後天的彌補。也奉勸各位同學們,不管你們是普通人還是天才,都不要再重複仲永的悲劇了!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9

這是一個血淋林的復仇故事。故事源於《列異傳》與《搜神記》,魯迅先生以白話寫文言,在簡短的篇幅中加入自己深沉的思考和強烈飽滿的反抗力量,使簡單的復仇原型表現出人物的個性以及事件本身的張力。

故事一開始還原了一個十六歲男孩應有的狀態:天真、單純,對這個世界談不上熱愛也說不上厭惡。他會害怕老鼠,他會貪玩地捉弄老鼠,看到老鼠在水中痛苦的樣子,他會去拯救,更會在老鼠死後產生罪惡感。“他又覺得很可憐,彷彿自己作了大惡似的,非常難受。他蹲著,呆看著,站不起來。”這是眉間尺最真實的本性,但這是他的可貴之處亦是他的致命之傷,“你就是十六歲了,性情還是那樣,不冷不熱地,一點都不變。看來,你的父親的仇是沒人報的了。”是的,因為他是一個有殺父之仇的少年,所以天性再怎麼可貴被視為不能行大事的優柔寡斷。少年的成長曆程,在和老鼠的鬥爭中得到體驗,這無疑是《鑄劍》中最精彩的篇章,是作者刻畫人物的神來之筆。小說在這裡揭示了主人公最典型的性格,產生了第一個人物與社會環境的矛盾併為下文眉間尺不能完成殺父之仇埋下了伏筆。

原本的故事,父子兩代的篇幅是大體均等的。而在《鑄劍》中,真正的鑄劍者在故事開始的時候已死去,他的事蹟是通過主人公母親之口交代的。“大歡喜的光彩,便從你父親的眼睛裡四射出來;他取起劍,拂拭著,拂拭著。然而悲慘的皺紋,卻也從他的眉頭和嘴角出現了。他將那兩把劍分裝在兩個匣子裡。”“‘你不要悲哀。這是無法逃避的。眼淚絕不能洗掉運命。我可是早有準備在這裡了!’他眼裡忽然發出電火似的光芒,將一個劍匣放在我膝上。‘這是雄劍’他說。‘你收著。明天,我只將這雌劍獻給大王。倘若我一去竟不回來了呢,那是我一定不在人間了。你不是懷孕已經五六個月了麼?不要悲哀,待生了孩子,好好撫養。一到成人之後,你便交給他這雄劍,教他砍在大王的脖頸上,給我報仇。’”

這莊嚴的筆調,是魁梧的人格,是反抗者的頌歌。眉間尺的父親是真正的英雄,是作為其子的“史前史”而出現的,故事這樣安排,作者的匠心在於拉開英雄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樹立一個理想寄寓之所,告訴我們真正的安身立命所在。小說中還有一個值得品味的細節:雄劍溶在青光中看似全無,正隱約象徵魯迅心底深處對文化,對國家命運虛無主義的態度,渴望英雄的出現。

在復仇的道路上,優柔寡斷這個骨子裡的性情仍是存在於眉間尺身上。“他徑直向前走,一個孩子突然跑過來,幾乎碰著他背上的劍尖,使他嚇出一身汗。”或許可以這樣認為,如果沒有遇到黑色人,殺父之仇根本無法報成。他的生活環境是一個無聊落寞的反英雄的環境,一個消解重大行動意義的環境,一個人心失衡遠重於腥風血雨的環境,儘管腥風血雨在但是並不缺乏,可是卻再也不能造就英雄了。然而,黑色人的出現,卻打破了眉間尺所處環境的平衡,讓他有勇氣毫不猶豫地砍下自己的頭,拋棄了自己的未來去成全一個仇恨,也就完成自己與生俱來的使命。

高潮是三個人頭在金鼎中互斗的事。“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眉間尺的頭死死地咬住楚王的頭不放,楚王也不示弱“王又狡猾,總是設法繞到敵人的後面去。”寥寥幾筆就將王的狡詐聲動展現出來了。接下來王公大臣的描寫更為微妙,詭異的神情令人哭笑不得,麻木了的動作使人啼笑皆非。黑色人的頭的參與使這個高潮又一次昇華。黑色讓你和眉間尺的頭對楚王的一個頭“於是他們就如餓雞啄米一般,一頓亂咬,咬得王頭眼歪比塌,滿臉鱗傷。”在這金鼎沸水之中如此場景正是神奇呀!之後的事就是王公大臣們的了,他們蠢笨的舉動和黑色人和眉間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黑色人和眉間尺是沾了“楚王的光”,才得以隆重的安葬,和楚王埋在一起。這時,老百姓們的舉動更具有諷刺性,“大出喪” 變成了全民“瞻仰”的“狂歡節”。全文就在這樣一個“似悲實喜”的諷刺結局中結束了。

《鑄劍》與《藥》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各種大膽誇張的寫法,表現了無比深沉的思想。這是魯迅革命的復仇主義的藝術結晶。正如他所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黑色人是一個反抗階級的代表,而王則是可惡可恨的封建官僚,百姓則是麻木不仁的過客。魯迅先生以筆為槍,進行他的復仇,也試圖喚醒沉睡的國人,這才是小說意義所在。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0

一個閒暇的週末,偶然翻開《喬布斯傳》,細細看完這位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傳記,受益匪淺。

我一向對傳播正能量的傳記書籍不太感興趣,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所不同,就算看了那麼多正能量,到頭來還是得自己去生活中領悟。但是這本《喬布斯傳》讓我感受到這位IT界巨人的偉大和神奇。他為世界帶來了那顆缺口的蘋果,讓iPhone引領了手機行業的發展,也讓ipad、MacBook引領了平板以及膝上型電腦行業的發展。他用自己的人生為我們驗證了一個人可以把生命活成一個傳奇,他的精神和行動力也讓後人備受鼓舞。

喬布斯的生命頗有傳奇色彩,他青年時期初創蘋果,當時蘋果未能被世界公認,後來他中斷了創業之旅,歷經漂泊後再次重返蘋果並研製出ipod、iphone和ipad等產品。簡潔的外觀、人性化的系統功能等優點,讓蘋果企業下的產品快速俘獲了消費者的心。

喬布斯56歲便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是他倏忽消逝的肉體並不能摧毀他的靈魂和品質。他的成功與財富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喬布斯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為產品賦予理想色彩,永遠追求並享受著探索的快樂。他把意念轉為行動,把行動化為產品。在蘋果手機上,我們足以看出喬布斯對極致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喬布斯敢於創新,在諾基亞盛行的年代,他推出一款如此簡約的產品,捨棄手機鍵盤造型、捨棄手機複雜的外觀元素,讓每個人一目傾心。

喬布斯不懼怕失敗,在他30歲的時候,他因與管理層產生分歧而被迫離開親手創辦的蘋果企業,這無疑給他帶去了毀滅性的打擊。可是,喬布斯並沒有讓不良情緒停留太久,他振作起來,創辦了NEXT公司,還收購了皮克斯。最後,讓蘋果公司走上世界前沿,獲得全世界的認可和稱讚!

後來,我繼續讀完《喬布斯傳》,對喬布斯的成長經歷感慨萬千。

喬布斯的親生父母都是大學生,當初拋棄喬布斯是迫不得已。他們故意拖延領養時間,希望雙方的父母能夠同意兩人在一起。最終,喬布斯被保羅和克拉克領養,合同上規定:他們必須能夠喬布斯上大學。

保羅是海軍退役的機械師,經常在家裡面的車庫裡製作傢俱、維修機械,小喬布斯對父親精湛的手藝非常佩服,經常和父親混在一起。有一天,保羅製作籬笆時,對喬布斯說:“籬笆的背面雖然別人看不到,但是同樣要做的非常認真。”

這句話對喬布斯影響非常深刻,在蘋果公司創立之後,他經常和別人談到。

在喬布斯很小的時候,他就聽別人說自己是被領養的,親生父母把他拋棄了,特別傷心。但是,養父母並沒有對他做絲毫隱瞞,而是耐心的向他解釋,希望他能理解。之後,每當有人嘲笑他的身世時,他就會很憤怒地說:“他們(養父母)百分之一千是我的父母。”另一方面,當談及親生父母時,他顯得很草率:“他們就是我的精子庫和卵子庫。”

喬布斯國小時特別調皮,學校就把情況通知了家長。當他父母來到學校時,並沒有怪喬布斯,而是對校長說:“錯並不在喬布斯,是因為你們沒有激發他的興趣。”之後,學校專門針對這件事進行了討論,決定換一名老師來教導喬布斯。新來的老師對喬布斯關愛有加,經常用獎品吸引喬布斯超額完成作業。以至於,喬布斯回憶時說:“後來我寫作業就是為了哄老師開心。”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肯定會先被爸媽臭罵一頓,再被領到辦公室和老師道歉,接著寫自我檢討和保證書。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到中美在教育理念上的差異,或者是差距,引人深思。

保羅在修理汽車時,讓喬布斯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子裝置,極大地激發了他的興趣。喬布斯家的鄰居就有西屋電氣和惠普公司的高階工程師,喬布斯經常跑到他們家裡面玩,那些工程師也很願意給他介紹一些電子知識。有一次,喬布斯想製作一個頻率計,缺少器件,就在電話簿上找到惠普CEO休利特家裡的電話。休利特接了他的電話,並和他聊了20分鐘,之後把器件寄到了喬布斯家,並給了喬布斯一個製造頻率計的臨時工作。不管是大公司的高階工程師還是CEO,都會這樣耐心認真的對待一個孩子。在中國,有幾個大公司的CEO會接一個孩子的電話?

喬布斯年輕時是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並且不注意個人衛生,很少洗澡,身上總是帶有怪味。他去找工作時,直接被拒之門外,但是經理欣賞他的個性,於是決定把它留下來。但是為了不影響他人工作,公司規定喬布斯只能上夜班,避開其他職員。喬布斯高中時經常服用迷幻藥,也曾經遠足去過印度尋找精神導師。這些都很讓我吃驚,但是這也許和喬布斯的獨特的思維方式、迥異的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關係。

喬布斯高中畢業後,父母決定送他到州立大學,比如:伯克利大學和就在他家旁邊的斯坦福大學,並且可能會得到獎學金。但是喬布斯拒絕了,他說:“別人去斯坦福,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好什麼,一點藝術性都沒有,我想要的是富有藝術性的大學。”於是,喬布斯堅決要求到全美學費最貴的裡德學院,父母沒有辦法,只好答應喬布斯。

到了裡德學院,他從來不上必修課,只是上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他曾經選過一門書法課,他說:“這其中蘊含的美、歷史意味和藝術精妙之處是科學無法捕捉的,這讓我陶醉。”這也給之後蘋果電腦創新性的創立多樣的字型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一年之後,他感到給父母的經濟負擔太大,決定退學。他並不是真的想離開裡德學院,只是不想交學費,也不想上那些提不起他興趣的必修課,驚人的是:校方容忍了這一切,允許他繼續留在學校,不用交學費。“他有一顆渴求知識的心,這很讓人感興趣,”教導主任說。

喬布斯的好朋友沃茨尼亞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電子天才,是很多電子迷的偶像。有一天,沃茨把最新設計的計算機拿給喬布斯看,喬布斯被絕妙的設計震撼了,喬布斯敏銳的覺察到這個可以賣很多錢,極力的勸說想把它的免費公開的沃茨。最終,APPLE——1誕生了!

後來,喬布斯和沃茨成立了APPLE公司,並且逐漸壯大。APPLE的成功,我感覺和喬布斯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喬布斯是一個徹底的完美主義者。他把每一件產品都當作藝術品,而不僅僅是賺錢的載體。他絕對不允許一切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阻礙了蘋果電腦的發展,他要求硬體和軟體要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所以,大家可能會發現比蘋果配置高很多的電腦執行起來還不如蘋果)。

蘋果公司壯大之後,有很多人加入進來,但是每當有人企圖把蘋果公司一般化的時候,喬布斯總是堅定的站出來阻止他,儘管可能不被人理解,但喬布斯卻拯救了蘋果很多次。其次,在蘋果公司工作過的人都曾被喬布斯強烈的“現實扭曲力場”感染過,他們本來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事,在喬布斯的一番鼓舞之後,就會全身心投入其中。三、善於吸引和聚集人才:他有著超凡的說服力和領導力,吸引和聚集大批優秀的人才,一起為改變世界的理想而努力。在最初創辦蘋果時,有技術天才沃茲;在開發麥金塔計算機時,有全能的電腦科學家傑夫·拉斯金和電腦奇才伯勒爾;吸引百事可樂的市場專家約翰·斯卡利出任蘋果公司總裁時,他說的那句話“你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讓人震撼也讓人激情澎湃;離開蘋果,創辦NEXT公司時,有管理專家特里布林和頂級電腦專家佩奇和克勞;在他的皮克斯電影公司,有動畫天才約翰·拉塞特和埃德·卡特穆爾,正因為這些天才的存在才推出了《玩具總動員》、《蟲蟲特工隊》、《怪物公司》、《海底總動員》等一系列經典的數字動畫電影,成就了喬布斯在電影界的輝煌成功。喬布斯改變世界的堅定信念和勇往無前的決心以及成熟的個人魅力讓無數優秀的人才聚集在他的周圍,一起努力和奮鬥最終成就了蘋果和動畫電影的傳奇和輝煌成功。

通過喬布斯,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陷所在。作為一名普通的電氣檢修工,以前,我總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者,這一生只能跟工具和裝置度過。但是,從今日起,我要像喬布斯那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勇於創新,堅持不懈,永葆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在工作上不斷提高效率,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

與美國人相比,我還是覺得咱們中國缺了點什麼。細細想來,我感到最缺的可能就是為內心的理想敢於放棄一切的破釜沉舟的膽略。很多有才華的人,總是患得患失,不敢邁出關鍵一步;很多敢於創新的人,又急功近利,逃不脫小打小鬧的狹隘。這也許就是美國為什麼以區區幾百年的歷史能遙遙領先於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我們的原因吧。也許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我們誰也無法左右,但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具有創新能力,並且擁有面對困難永不放棄的決心,這是一名教師能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理想有多遠,你的路才能走多遠!美國人說,我們需要一萬個喬布斯。我們說,中國同樣需要一萬個喬布斯。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強大,我們的人民才能真正富裕。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1

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一篇汪曾祺老先生的著作《大淖記事》。

這篇小說的“序曲”很長,前面三章或描寫或敘述當地的風土人情,到第四章主角才出場,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了。漂亮的農家女孩巧雲和一個年輕錫匠十一子好上了。之間雖然沒有什麼山盟海誓,卻是最淳樸的心心相印。但軍隊的劉團長看上了巧雲,巧雲不幸被玷汙。但巧雲和十一子感情反而更進一步。團長看嫉妒不已,派人打死了小錫匠。巧雲端來尿鹼水,救活了小錫匠。劉團長則被大夥趕出了當地。

這個故事雖短,但是十分感人。文章前面鋪墊了很長的一段大淖風土人情,大淖的美麗,南岸的錫匠們,東頭的女人們,來來往往、家家戶戶的人們簡單的生活,細節刻畫得非常生動,有無比的韻味,就好像輕輕投入池塘的小石子,餘波盪漾。那時的生活場景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安寧和諧,平靜淳樸。

不僅自然美,生活美,還有最令人震撼的人性美。十一子在被毆打時,其實只需要說一句他不會再進巧雲作文家門就可以不用被打了,只要鬆鬆口,就不至於後來那樣被打得垂死。但他沒有。因為對巧雲的愛,同時也是一個硬朗、勇敢的男子漢。從中我感受到了,這些淳樸的人們也有為之奮不顧身的東西——愛。同樣為愛,在男人重傷、父親殘疾的情況下,巧雲也能夠像其他東頭的女人一樣挑擔幹活,在面對困難時,不怕苦,真正挑起了重擔,變得更深沉、更堅定。“她從一個姑娘變成了一個很能幹的小媳婦”。這也是他們堅貞的愛情。還有在十一子被打後,村民們熱情、好心,積極幫助他們,就像書中所說“這樣一對年輕人,使他們覺得驕傲”。他們還堅持請願趕走劉團長,人們的心團聚在了一起,我也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心也暖暖的。

讀完我仍然意猶未盡。結尾處的獨特設問“十一子的傷會好麼?會。當然會!”兩個非常肯定的句子,不由得讓我聯想起了他們雖然辛苦但美好的未來,這是他們,也是其他萬千樸實善良的男女。

這樣的書會流傳下去嗎?

會。

肯定會!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2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寒冷的冬天從北方來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天氣很冷小狐狸玩雪把手凍僵了,狐狸媽媽非常心疼。晚上狐狸媽媽就帶小狐狸到鎮上去買手套。可是走了一會,狐狸媽媽卻怎麼也邁不動步子了,因為他覺得人是非常可怕的。沒辦法就只得讓小狐狸自己去買手套,為了不讓人類傷害小狐狸,狐狸媽媽把小狐狸的一隻手變成了小孩的手。狐狸媽媽告訴小狐狸要伸人的手。可是小狐狸伸錯了手。但是,善良的老闆沒有害小狐狸,而是照樣把手套賣給了小狐狸。在回來的路上小狐狸看到了人類媽媽很慈祥,也很愛自己的寶寶。這讓小狐狸覺得人類也並不是很可怕。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還感受到了狐狸媽媽對小狐狸的愛。我覺得小狐狸是個勇敢的孩子,面對媽媽的考驗沒有退縮,靠自己的勇氣去認識外面的世界,讓它知道人類和小動物是可以友好相處的。我要向小狐狸學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孩子。要關愛媽媽,老師和同學,還要愛護小動物。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3

“艾青是一個有自由感的詩人。他不像一些現代詩人標榜的那樣唯在紙上自由地棲居,作為一個歌手,他要和大堰河的兒女們一道擺脫枷鎖,爭取地面的自由和幸福,即使在大眾中間,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他的個體性,保持屬於個人的尊嚴與自由。”這是林賢治對於作者艾青的詩的評價。有幸暑假讀了《艾青詩選》,讓我在艾青詩風沉重,情調憂鬱的筆下,體現出他在抗戰期間的愛國主義的思想和感情。

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艾青將自己比喻為一隻鳥。鳥兒,我們對它的理解是:自由的飛翔。可它們的壽命限制了這種自由的飛翔,作者的筆下:“打擊”“悲憤”“激怒”,這是一隻倍受折磨的鳥啊!但它還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是為祖國而歌唱,它無時不刻的牽掛著祖國,祖國已命懸一線,在空中飛翔的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面對這樣的情景,自己無能為力,只能為祖國而歌唱著。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鳥兒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體被埋在了土地裡,就連羽毛也在土地裡腐爛了,可見,它一生為祖國服務,為祖國犧牲,對祖國的愛。“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省略號的帶動,使著我們的情感不斷“深沉”,不斷地從我們心底湧出一股一股對祖國的深沉的愛!

礁石兩節,八句,構成了一個篇章。“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的撲過來,”處在大海中的礁石,怎會不面對海浪的襲擊,海浪“撲”在了它的身上,而且是“無休止”的“撲”。它象徵了不向命運低頭的詩人自己,也象徵了我們民族不可或缺的不畏艱苦、不屈不撓的頑強的鬥爭精神。“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這樣的挫折,是誰都會想過退縮,想過向挫折低頭,可它呢,卻是“依然站在那裡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微笑”在艱難困苦面前是一種自信,在敵人面前是一種堅定,在歡樂與勝利面前是一種坦蕩。就這樣一塊普通無比的礁石,讓我懂得了無論身處怎樣的處境,都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堅定樂觀的精神,勇於面對一切艱難困苦,並且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永不服輸的精神!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4

我每次乘飛機習慣帶本書以便無聊時打發時間,一天出差前向同事借書,他隨手拿起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感覺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倒方便攜帶。閱讀本書如身邊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對我講解人生的真諦。曾經我也為哲學老師講人生觀價值觀如何重要而覺得可笑,可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遇到一些人遇到一些事,愈發覺得自己年幼的無知和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而本書每一標題的內容都值得我們深思,反省。

稻盛和夫的哲學就是要我們懂得,人類活著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磨練靈魂,要課以自己比他人更為艱苦的人生,並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努力、誠實、認真、正直的道德觀和倫理觀,學會“知足”,以利他之心生活,不斷積累善行,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並貫徹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成功和輝煌,同時也是人類走向和平幸福的王道。

追求正確人生態度和人類應有的狀態已經不是我們個人問題了,稻盛和夫的哲學為了把人類引向正確的方向,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們有義務認識自己的責任,終其一生去努力磨練靈魂,使靈魂更高尚,一點點反覆精進。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練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才是稻盛和夫哲學闡述的真實的“活法”

稻盛和夫提出“以原則思考,化繁就簡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則”,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認為作為個體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有一把尺子,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度”,就要明確告訴自己不能做。

真理是一根線織成的布。所以,所有事情越單純越接近它本來的狀態,也就是說越接近真理。於是用簡單的方法去對待複雜的事情,這種思維方式很重要。其實用最樸素的原理卻能解決大問題,很多問題是我們想複雜了。人生的原則如此,工作的原則亦相通,很多看似複雜的問題認真分解,然後找到相互之間的聯絡,從整體—區域性—整體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往往遇到的難題也能解決。

該書以稻盛和夫本人的成長曆程來給予勸告,當我們用他的哲學觀來看待事情時,所有的困難都會突然出現簡單有效的解決之道。他認為:工作現場有“神靈之聲”。當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無論怎麼想辦法、反覆試驗不斷摸索、處處碰壁,無計可施,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時,此時事情才剛剛開始,此時,應該恢復冷靜,然後面對現實對產品和現場,重新審視、體察、傾聽,才能聽到“產品對我們的私語”,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其實我工作亦經常遇到困難,面對困難百思不得其解,而此時我一貫的做法也是不“作為”,認真反省自己,把思路方法過濾一遍,如有可能儘量去現場,在現場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以現場發生的現象及收集的資料來分析問題,難題往往也能解決。當我們遇到困難僅憑想象和經驗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尤其當我們面對的“產品”有其獨特性時,這種面對 “產品”,親臨現場掌握該“產品”的特性變得尤為重要。08年,我負責太倉電廠600MW超臨界機組鍋爐燃燒調整試驗,在提供試驗大綱時心理很害怕,因為以前沒有做過類似的試驗且對該型別超臨界機組不瞭解,但專案立了總要做吧,多方查資料並向前輩學習還是心理沒底。在做試驗前一個禮拜我去電廠熟悉情況,每天對著IP系統看,與執行人員交流機組執行情況,慢慢的瞭解了該機組的特性,到做試驗時也就有信心了,專案可以順利進展。

通過本書的閱讀,感覺與智者進行了一番長談,對此受益頗多。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5

上個星期,我讀了莎士比亞寫的名著《威尼斯商人》,我覺得這個劇本的情節曲折有趣,洋溢著十分濃厚的喜劇色彩,也體現了莎士比亞本人在生活中開朗樂觀的性格,讓我感覺到友情的珍貴。主人公安東尼奧和貴族青年巴薩尼奧之間的真摯友誼,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們的友誼更顯得無私。劇中有個既可恨,又使人同情的人物,他叫夏洛克,是個猶太人,放高利貸的。他唯利是圖,貪得無厭,但是他也是一個受歧視的猶太人。劇中他代表受壓迫的猶太人說的一段話一直令我難忘:“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性?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能受同樣的武器傷害,同樣需要醫藥治療,冬天會覺得冷,夏天會覺得熱,跟一樣嗎?”他為一個受苦受難的民族發出了不平的呼聲。

我比較喜歡那個鮑西亞。她優雅高貴、溫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於機智果斷地投身於行動,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婦女不比男子差。

這本書寫出了當時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兒的真實故事,人間的親情和友情比什麼都重要,這本書寫出了我們對待朋友應有的態度。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6

閱讀弗洛姆《愛的藝術》能夠使讀者對於愛的理解有一個質的飛躍。甚至說,完全顛覆對於“愛”的既有的認識,都是不為過的。《愛的藝術》的思考方式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的,具體說,是法蘭克福學派的。而《愛的藝術》這本書能夠很生動的向我們展現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們如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為人類的生活尋求人道主義的關懷。弗洛姆對與愛的最終認識可以借用馬克思的話語歸納為:當個人的全面的發展成為所有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條件時,愛情才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態度。

在《愛是一門藝術嗎》一章中,弗洛姆認為,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需要學習、訓練的藝術。我們往往會被一些假愛情迷惑了眼睛:我們可能關注自己能否被人愛,而忽視自己是否具有愛的能力;我們可能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物件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我們更可能誤將一種“情緒”看作是真正的“愛情”……以上種種,在弗洛姆看來,都不是愛情真正的認識。正因為愛是一門藝術,所以是能夠通過學習、訓練掌握的,只要有強烈的願望和足夠的毅力。

在《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一章中,弗洛姆認為,人的所有心理和行為背後的根源都指向對於孤獨感的恐懼,而只有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在對他人的愛之中,人們才能夠真正克服這種恐懼。而其他克服恐懼的方法,往往產生一種病態的結果,如對權利、對物質的極度痴迷等等,而這也是人們生活在痛苦中的原因。因此,尋找愛情,掌握愛的藝術,培養人類對全體生命的愛,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終極回答。

此外,作者還分別討論了博愛、母愛、性愛、自愛、神愛等愛的不同物件。而作者對於父愛、母愛的不同特點以及兩者的此消彼長對於孩子可能造成的不同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一部分對於家庭教育將會有很現實的指導意義。

概括的說,弗洛姆認為,愛情是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的關心。在作者看來,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愛情的基礎是具有獨立性的個體積極關心另一個個體,並尊重對方的獨立性。而愛情的方式是給予,是付出,是不求回報的,哪怕是心理上的回報。這與看似追求自由平等,實則以“市場”和“交換”調節一切社會關係,包括愛情關係,的當代西方社會邏輯是截然不同的。

《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一章盡顯法蘭克福學派本色。在這一章節中,作者分析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於人們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人的異化,人的獨立性的喪失。“你給我多少,我就給你多少”的資本主義原則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並使得現代社會中的所謂愛情在作者看來,更像是一種交易。總而言之,人們獲得真正的愛情越來越困難,人離人之所以為人,越來越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掌握“愛的藝術”彷彿成為了人性自救的諾亞方舟。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7

《微觀世界》講的就是那些小昆蟲,生活中我們人類不太不太低頭去注意到的小動物們的世界。影片開頭卻不是小的世界,人們看到的是猶如一枚搖曳在天際的蒲公英籽的視角,法語童聲班合唱清澈聖潔,伴隨人們穿行雲端。字幕過去,鏡頭突降,撥開雲霧是生意盎然的原始草原,再快,再快,嗖忽間我們的世界降臨地面,抬頭再看時,原本高亢遼遠的天空已經被草莖四分五裂,童聲嘎然而止——我們終於來到了微觀世界。

接著是迅速切換的短鏡頭,半靜態的,物件是各個小世界的臣民,透明的,辛勞的,給人最為生意盎然的一瞥。鏡頭再次拉開,如同故意吊觀眾胃口似的,男子的短暫獨白——事實上這部影片我沒聽懂一句臺詞或是歌詞——只是過場,無關緊要,讓人在小景深、虛影像間找尋剛才豐滿的鏡頭、小世界的存在。實際上,鏡頭再次降低到草間,雨後初霽的勃發的草地,透射著陽光反射著草莖的串串水珠,音符般排列,被刻意快放了蒸乾的過程,不過沉浸在其中的人們的眼球定是毫無察覺,模擬水珠的背景樂太輕佻愉快,初出地穴的螞蟻太慵懶貪婪——小世界果然無處不在。導演慣用的手段,一是在每一組鏡頭切換的時候都拍攝一組遠景,緩慢的旋轉鏡頭,從遠處的山水掃過,搜尋的意思,看了幾遍就知道,他這種貌似眾裡尋他千百度的行為,最終導致的還不是落在腳下的覺察,繞是有趣。

本片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無數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竟成為壯麗的奇觀。本片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的某一處隱藏著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變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像過了一生。想要探究這個世界。我們須先保持靜默。傾聽和觀賞這奇蹟。

《微觀世界》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審美上的意義,還有更多的是教育意義。它敦促人們:在不斷變換的社會環境下,永遠不要迷失了最初的美好,而要保持一顆質樸純淨向上的心。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8

暑假裡,我看了《藍色的海豚島》,剛拿到這本書。看到書名時,我心裡就很好奇,藍色的海豚島究竟是什麼樣子呢?為什麼是藍色的呢?原來,它是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形狀像一條側躺的海豚,島的周圍有海豚在遊戲,有海獺在嬉戲,也有海象在爭雄……

以前,在這個島上住著印第安人,他們受到了捕獵海獺的阿留申人的殺害。無奈之下,白人接他們離開了這個小島到東方去居住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竟然落下了小女孩卡拉娜和她弟弟拉莫,還有一根棍子和一些鮑魚。海豚島到處是野獸,島上險象環生,看到這裡,我真為卡拉娜兩兄妹捏一把汗!

果不其然,可憐的拉莫被野狗咬死了!卡拉娜害怕極了,但是堅強的她最終克服了恐懼,併發誓要殺死那些野狗。

她開始修建自己的起居室,開始製造武器和捕魚用具。她把武器製造好後,帶著武器去野狗住的山洞附近的小山丘上……

等野狗們進了洞。她帶著一張大弓、五支弓箭和兩支標槍,悄悄地繞過洞口爬到頂上,把武器放在那兒,只帶上了一支標槍。

然後,她點燃一大把的柴火,把野狗引出來,一隻、兩隻、三隻……一隻接著一隻出來了!此時卡拉娜的眼中沒有害怕,有的只是憤怒。直到帶頭的狗出來了,卡拉娜才發起進攻!不好,狗頭髮現她了!

它惡狠狠地朝卡拉娜怒視著,正當它準備撲向卡拉娜的時候,卡拉娜的箭射中了它的胸膛!鮮血慢慢地在它前胸流淌,彷彿一朵綻開的復仇之花,鮮紅、刺眼!

這時,又有三條狗跑出山洞來。卡拉娜用剩下的幾支箭射死了其中的兩條。有一隻大灰狗落荒而逃,卡拉娜沒有窮追不捨。在回去的路上,她看見一根斷箭桿和一串腳印,因為天太黑,卡拉娜最終在黑暗中失去了方向。第三天時,她又沿著那條路尋找著那條大灰狗,最終卡拉娜在岩石的盡頭找到了它,卡拉娜把那條大灰狗救回了家,幫它把箭頭拔出來,再用珊瑚木給它消毒,並給它取名為——朗圖。卡拉娜最終馴服了郎圖,跟它成了好朋友。

自從看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卡拉娜活下來的原因,靠的不是運氣,而是不放棄的信念和不服輸的勇敢。這深深地觸動了我,以前的我很任性,也很懦弱,因為我的任性和懦弱而犯了許多錯。在以後的生活中我也要像卡拉娜那樣勇敢,在困難面前不再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明天。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19

書好比大浪,我們只是一艘艘帆船,它們鼓動著我走向無知的遠方。書彷彿是我的知心好友,讓我從書中體會到真實的生活。其中,我最喜歡沈石溪叔叔寫的一本動物小說,名叫《再被狐狸騙一次》。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感動著我,教育著我。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令我感受最深刻的故事:

去年,我在家門口寫作業,題目上有一題不會寫:有一群雞,4只1組少了1只,6只1組也少了1只,這雞為什麼少了1只?正當我百思不得其解時,突然我家的雞圈裡“熱鬧”了起來,原來是一隻狐狸在偷雞。對了,一定是因為被狐狸偷走了,所以會少了一隻!我興沖沖地寫下了答案。突然回過神來,才發現狐狸早已拿著雞逃之夭夭了!我一定要抓住那隻該死的狐狸!幾日後,我上山發現了一個狐狸窩,正想一斧頭劈下去,突然衝出了一隻狐狸,呀,那不是上次那隻偷雞的狐狸嗎?這時從洞中傳來了幾聲狐狸的叫聲,看來,這裡面還有一隻母狐狸與幾隻小狐狸,這時,那隻公狐狸好像發瘋一樣,在一旁亂蹦亂跳,我知道,它是想轉移我的注意力,讓母狐與小狐狸有時間逃出來,可我偏不往那邊看。公狐狸知道我不上當,便把指甲在樹上磨,手指磨破了,鮮血流了下來,看我不上當,便瘋狂地撕扯著狐皮與耳朵。不一會兒,一隻耳朵被撕了下來,鮮血不停地流。肚子、腳、尾巴上的皮被撕得傷痕累累,褐色的毛被鮮血染成了紅色。我動搖了,剛想離開,只聽“嗖”的一聲,母狐帶著小狐快速的離開了洞口,公狐一聲嚎叫,便一頭倒在了地上,它再也沒有站起來,它流血過多,它死了。

讀到這裡,我熱淚盈眶,我覺得這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不僅只有人才懂得愛,動物也懂得愛。在動物界中,這個奇蹟可以稱為“動物奇蹟”,但在人世間,這個奇蹟只能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父愛”。每個父親對自己的子女都如是珍寶一樣對待。父親,是家中的頂樑柱,他的背上承擔著比山還要重的責任。他每天日夜操勞,為的是讓我們衣食無憂。他每天省吃儉用,為的是讓我們吃飽喝足。他總把好的留給我們,壞的卻留給自己,為的只是讓我們健康成長。他們沒有過一點自私,為的全都是我們。可我們卻未曾替父母考慮過,只知道自己吃飽喝足,卻不想想,父母過得好嗎?

“父親”,是一個神聖的稱號,也許在他們心裡,我們是他們的一切財富。可我們是否想過,自己的一切,都來自哪裡?是否想過,我們是他的財富,是他們永遠的依靠?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0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吹牛大王歷險記》,讀了以後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和教育,它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在這本書裡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明希毫森,他的家就住在一個森林,以前他曾去過黃山探過險。他每天早上都要去打獵,等到晚上回來時都要到酒店喝酒,他一邊喝酒一邊給大家吹牛以炫耀自己,想以此贏得大家對他的好感。有一天,明希毫森再次去了大酒店,等他一進去,酒店裡立刻就響起了歡呼聲:“吆!明希毫森大英雄來了,歡迎歡迎。”其中一個人就問明希毫森:“大英雄,今天又有什麼奇遇?說一說讓大家都樂一樂。”明希毫森洋洋得意,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大英雄,所以就毫不猶豫的炫耀起來:“今天我去打獵的時候,我被一群猛獸圍住並遭到它們的襲擊,它們把我逼到一個懸崖邊上,我的左邊是一條鱷魚,右邊是一條毒蛇,後邊是一隻獅子,可是我的子彈已經用光了,怎麼辦呢?在這危急關頭,我就拉著我的頭髮跳過了懸崖,那些猛獸看著我嗷嗷亂叫,可是卻毫無辦法,就這樣我終於脫險了。”當明希毫森說的正起勁的時候,忽然一個叫阿巴羅斯的人問他:“哎!明希毫森,自己抓住自己的頭髮怎麼跳懸崖呢?具體說說看。”這一問使明希毫森呆住了,他不知道怎麼說才好。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明希毫森是在吹牛,是在撒謊,以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欺騙他們。當大夥知道真相後就把明希毫森趕出了酒店,以後就再也不理明希毫森了,明希毫森也非常後悔,從此他再也不敢吹牛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吹牛、撒謊的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我們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誠實的好孩子。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1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啟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眾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為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著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眾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為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為“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2

讀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書是人的精神食糧,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培根隨筆》,使我收益匪淺。

佛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的小掌璽大臣。“

《論復仇》中培根說:”只有為國家公益而行的復仇才是正義的。“《論逆境》中培根說:”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的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式在逆境中釋放光輝的。“《論善良》中培根說:”善良是人類的一切精神的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論友誼》中培根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的摯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因為他將承擔你未完成的事情。《論讀書》中培根說:“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在這本《隨筆》中,培根談論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培根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對所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在他的談論中,透露出培根不同的個性側面——熱衷於政治的培根,自強不息的培根,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這本書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佔據了重要地位,讀之猶如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甚至改變一生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而且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1620xx年4月9日,本書的作者培根逝世了,但他的精神仍會永垂不朽。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3

學校開展了讀書活動,給我們推薦了一些書來讀,其實,我是個愛讀書的人。我愛讀的書也很多。只是一向對專業類的的書籍不大感興趣,因為說教味太濃,讀起來總覺得有些累。當我看到《不跪著教書》這本書時,它的題目吸引了我,這“跪著”的含義是什麼?誰在跪著教書?為什麼跪著?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中有沒有“跪著”?拿起書來仔細打量,原來書名旁邊還有用小字寫的一段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反覆將這段話讀了幾遍,每讀一遍,心情就覺得愈沉重。懷著複雜的心情,我翻開了這本書。

原來,作者吳非是一位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階教師,任教於南京師大附中。本書收錄的是他近年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有教學隨想,有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沒想到,開篇第一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動了我。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裡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裡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裡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裡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著小女孩,在花房裡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著我,並深深地啟迪了我。假如是我,會怎麼做呢?我想,我肯定會對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憂心忡忡,首先可能會沒收了她的花,當然更不會再去摘花給她;然後就會苦口婆心地對小女孩進行一番傳統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從小要愛護花草,因為它們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不要損害公物云云。可這不是對美好性靈的戕害嗎?我為自己有這些所謂高尚的正義的想法感到羞恥!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難道就沒有真的這樣去做過嗎?難道只有那麼一兩次嗎?這是不是下跪了,是向誰下跪了?一個個小故事慢慢讀下去,可以說每一個故事都能打動我,都能觸動我心中某一個柔軟的地方,讓我或感動,或同情,或憤怒……特別是作者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腐敗、墮落以及種種不人道所表達出的那種憤怒,讓我感同身受。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祖國教育現狀的擔憂、以及對理想教育的嚮往和追求,不能不使我對他產生深深的敬意。

懷著對吳老師的敬意,我認真讀完了這本書。對於本書封面上的那段話,我不敢說完全理解了,但可以說有點理解了。我覺得用“語重心長”、“發自肺腑”或者說別的什麼詞都不能表達出作者在寫這段話時的心情。回過頭來再讀這段話,我讀到了一個字——愛。

吳非 老師提出的兩個主要觀點是:多讀書,多思考。“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是針對學生,更是針對教師自身。吳老師說,“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老師。”

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算沒有跪著教書。我的體會是:首先,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比如,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立刻匍匐在地,這樣怎麼能去“立人”呢?如果教師是跪著的,那他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其次,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風格延續著教師的教學生命,因為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吳老師認為,一個老師如果能通過課堂讓學生喜歡我們的學科,那他就是成功者。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第三,教師要有人格。特別是在平常與學生家長接觸時,應該理智地保持適當的距離,也不要討好權貴的子女,媚態百出,更不要在學生和家長面前隨意釋放你的粗鄙。第四,教師要有愛與敬重的閱讀。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還有責任和義務引導你的學生熱愛閱讀。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像一個人一樣的活著……

我不得不承認,吳老師所追求和嚮往的“不跪著教書”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教育,也是我們的民族和時代需要的教育。而現實卻往往令人失望。懸在每個教師頭頂那許多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指揮棒,豈能容你做得了半點主,你能不下跪嗎?反思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很慚愧,我不敢說我沒有過跪著教書的歷史。我也不知道有幾位同仁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我從未有過跪著的歷史!”

《不跪著教書》對廣大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劑補鈣的良藥。我以為這本書也很適合關心教育事業的人士閱讀。老實說,吳非老師的想法有太多不合時宜的地方,跟蘇東坡一樣,這個優秀教師也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比如絕不接受學生家長請吃飯,在今天,99%的老師做不到。但我還是要說,我敬佩吳非老師,這樣的人在教育界立住了,是一個奇蹟。有這樣的人,中國的教育才讓我看到了希望。

我想我能夠這樣來理解這些話的涵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責任提高自己的修養,傳授知識,促進學生的思想交流,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堅韌他們的骨氣,提高大家的民族氣概。

吳非 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說得多麼樸實、多麼中肯呀。他是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中國人曾經有著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從骨子裡向外透著奴性。封建主義早已滅亡,可它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毒害還不可能說消失就消失。還有人可能還在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跪著生活。為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舉行“書香飄滿校園”讀書活動,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大大激發了廣大師生的讀書熱情。每年推薦的“教師必讀書目”,對教師的讀書是一種很具體、很有效的指導。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麼,我們的教師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淨化了,教育就有智慧了,生命就有價值了,人生就有意義了。

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4

“千呼萬喚始出來”到底是什麼一種狀況?幾近“難產”的獨唱團的誕生過程給了我們最生動的解釋……幾百上千萬中國人一年以來的期待和等待,終於見證了雜誌的誕生,並且據說破了網路書店的“最速訂購完畢”記錄及“最快翻印”記錄!中國新一代的理想主義分子們,GO GO GO!

我於雜誌正式釋出的第一天在書店訂購,正好趕上,隔了一天想再多買一本送人就已經斷貨。本以為能以極速讀完,但雜誌的內容很多(用的都是小小號字型印刷),而且關鍵的是,正如韓寒說的那樣,雜誌承載不起理想主義者們的期待,雜誌不是我們期待中的新時代下的新青年,而只是帶點理想主義氣息的文藝雜誌,文藝味如此之重,寫實如此之淡,以致幾度令我興致大掃,不得不放下雜誌,而繼續我最近的近代史研習。

本來以為兩三個晚上可以讀完,卻斷斷續續用了3周才勉強把雜誌看完,實際上所有文章都值得一讀,只是我不大喜歡太文藝的型別,因此這麼多篇文當中,說得上喜歡的只有韓寒和老羅那兩篇寫實一點的文章(藉此機會還把新的和5、6年前舊的老羅語錄重溫了一遍,還是既睿智又幽默的),此外,“所有人問所有人”這個欄目也十分有創意,很喜歡。

獨唱團成不了新青年,不是雜誌或雜誌團隊的問題,籠統地說是“時代的問題”,具體地說,原因大家都明白。宣傳部也十分的聰明,知名度如此高的雜誌終於誕生而沒有被扼殺難產,既能大刀闊斧地刪減控制內容,重要的是又避免了“限制言-論。自-由”的惡名,我們甚至可以看出韓寒那篇文章裡被刪減的痕跡(比如主角如何保釋出警局,我估計應該又有一番有趣的描寫)。

現在這個“和平”、拘束的年代畢竟不是90年前的那個動盪、散漫的年代,雜誌目前能做到的或許已經是這個時代“被允許”的最大限度的了,還是韓寒那句話,“只能在這個又痛又癢的年代,寫一些不痛不癢的文章”。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5

平時耳聞目濡,經常聽到各種公司大談特談“定位”,但常常聽不出所以然。最近看了艾·里斯(Al Ries)和傑克·特勞特(Jack Trout)著的《定位》(Positioning)一書,該書是一本改變了傳播——營銷的書。它講述了什麼是定位,並提出定位是廣義的成功戰略,定位技巧可應用於包括“政治、戰爭和商業,甚至追求異性”;

時代可以分為:產品至上時代、形象至上時代和定位時代。在產品時代只需拿出“更好的捕鼠器”並且有錢去推銷它就行了,但仿效產品毀掉了產品時代。在形象時代,聲譽或者形象比任何一個具體的產品更加重要。但拾人牙慧的公式同樣毀掉了形象時代。在定位時代,創新不再是通向成功的關鍵。要想取得成功,企業必須在預期的客戶頭腦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個一席之地不僅包括企業的長處和短處,還包括其競爭對手的優點和弱點。在定位時代,光靠發明或發現新東西是不夠的,甚至沒它也行,但你必須是第一個打入客戶的大腦才行。

人腦有一個針對現有資訊量的防禦機制,它能拒絕無法“計算”的資訊,只接受與其內部現狀相稱的新資訊,其他東西則一概過濾掉。政府、企業或產品都需要有正確的定位。定位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在預期客戶頭腦裡佔有一個適當的位置。

“缺乏適當定位”至今是許多本土企業及非贏利組織在競爭中的瓶頸,是營銷中的突出問題點。對於個人來說何嘗不是一個重要問題呢?

做事沒有重點,希望人人滿意,得到所有人的滿意,結果是沒有人滿意。值得做的事情非要等到盡善盡美才去做,結果很可能永遠做不成。如果你試過多次,並且偶爾取的成功,你在公司裡的名聲可能會很好。我們經常會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想法,卻沒想到不管是雞頭還是雞尾他終究是雞,成不了鳳凰。泰坦尼克號上最好的船員到頭來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救生艇,而且他還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我們還經常會試圖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所謂好高騖遠。這特勞特定位讀後感都可謂是定位不當。

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正確的、遠大可行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給自己進行正確定位,並努力達到你的目標。首先,得給自己下個定義。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得對自己有充分的瞭解,至少要對自己能幹些什麼事要了解,不要以為自己能為所有的人幹所有的事。人人滿意等於沒人滿意。當然,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能力有限,這要求我們不停的審視自己,經常給自己下定義。其次,要不停觀察我們所處的環境,思考他的特點和利弊,看他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是否有利。一個環境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能對你有利,但過一段時間又可能會抑制你的發展。環境包括社會、公司、你的上司,也包括你的朋友。對社會,我們必須努力去了解他,適應他。公司和上司是可以選擇的,要選擇真正對你有利的。如果你上了失敗者的船,無任你多麼出色都無濟於事。不要只問你能為公司和上司做些什麼,要問他們能為你做些什麼。朋友要多交,但光交朋友還不夠,你還要牽出友誼這匹馬,間或操練他一番,否則的話,你需要的時候,反而用不上。總之,你必須不停的去適應環境,使之為你服務。最後,要敢幹,要有信心。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都值得去亂做一氣,要敢於犯錯誤,並勇於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不打算冒風險,不打算受到紛至沓來的非議,就不會第一個提出新點子或新概念,就很難取得成功。

個人定位和產品一樣,就是要在預定客戶的腦子裡佔有一席之地。不要在產品裡,甚至不要在你自己的腦子裡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裡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你的想法用合適的方法表達出來,傳達給你的“客戶”,讓他們知道你的追求是什麼。在他們的頭腦裡給你自己定了位,就有可能把你往你希望的方向推動。

總之,你所做的一切必須為你的目標服務,小不忍則亂大謀。Hitch your wagon to a star!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必然會取得成功!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6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看到一個令自己心動的人,偶爾的接觸,就興奮不已,那種若即若離的神祕感使人不自覺地嚮往和喜愛;若是常常接觸了,美感消失了,他的醜他的缺憾你也能常常見到,那麼相處在一起還能撞出什麼火花呢?反倒是疏遠的人更使自己牽掛。

得不到的總是的。在享受紅玫瑰熱烈的同時,心裡卻想著白玫瑰那聖潔的芳香;在與白玫瑰過著輕寡無慾的生活時,又期盼著紅玫瑰的激情。這正印證了一句俗話:吃著碗裡的,瞧著鍋裡的。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那段對男人內心的剖析被人們認為是張愛玲創作風格最淋漓盡致地體現。她曾親口對胡蘭成說過“沒有我形容不出的事物,任何事再難描繪,想一想之後也就可以描述出來”。

讀了《紅玫瑰與白玫瑰》後你確實會贊同她的說法。再隱祕的人類心理與情結甚至一個時代的特性,她都能用寥寥數筆,準確地描繪帶你看到實質。這就是我喜愛張愛玲的原因——文字言簡意賅,字裡行間透露出淡淡的幽怨,讓人無比愛憐,又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張愛玲是一個不會再現的神話。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7

對於張愛玲老師,我是久聞大名的,但一直沒有讀過她的東西。讀《金鎖記》也是因為瘋狂的愛上了電視劇《金鎖記》。

起初讀覺得有點空洞,應該是受了電視劇的影響。而且,語言上有點《紅樓夢》的味道,顯的與當時的背景格格不入。好在大致的情節還是和電視劇一樣的。

細讀下來才發現,張愛玲老師的文筆是真的好。開場就用兩個丫頭的偷偷對話,把該交代的都交代了。不費筆墨,不重濃彩,更懶得絮煩。而七巧的一出場就把她的性格和家庭的矛盾,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大方向來說,《金鎖記》的電視劇和書,所表現的中心不同。雖然都是通過一個封建家庭的興衰寫了一個愛情故事,除了七巧的人物性格沒變,其它的人物都變了。

電視劇中,我看到的,是封建社會對愛情的摧殘,是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抹殺,是對封建社會的抨擊。而書中的《金鎖記》,我看到的,是人性最本來的面目,他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表現出來的卻是人性最原始的一面。那麼,之所以要把它改成電視劇那樣,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個齷齪的姜季澤讓我覺得七巧可憐、可悲、可嘆;而一個痴情的姜季澤讓我覺得可惜、可感、可痛。書中的《金鎖記》,找不到一個正面角色,所有的人,都以反面的表現為主。連主人公七巧也是從弱點出發去描寫的。給全書增加了悲劇色彩。

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上來看,《金鎖記》書版有更高的藝術價值,有推陳出新的另類味道。從感情的角度上來看,《金鎖記》電視劇版有更高的論說性,反映了大方向的社會問題。各中滋味,就只有自己細細品味了。

人畢竟是感情動物,我個人比較偏愛電視劇版,不是說書版不好。只是我覺得,人性的優點比人性的弱點更值得宣揚。

正如易中天老師所說:“人文學科的東西,它沒有一個終極真理,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看法,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方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法,結論不重要。”

同樣都是很好的愛情故事,都樣都是很不幸的結局,給我帶來的震撼卻截然不同。也許,這正是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原來文學藝術也可以這樣的。”要看你怎麼去塑造。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冷靜的締結人生,客觀寫實的描寫著灰色卑瑣世界。”

我所能學到的,是張愛玲老師想表現的東西,和她的寫作手法。

藏羚羊的跪拜讀後感 篇28

今天看了一部小說,名叫《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這就是文章的開頭部分。

通過一個叫振保的男人,反映出現實社會的一種現象,一種人性的特點——每個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同期的,相間的,點綴他荒蕪的命運。這就是現實社會中的男人

其實現實社會中每個女人也希望他生命中有兩個男人,李碧華在《青蛇》中就有寫道。許仙和法海,是的,法海是用盡千方百計博她偶一笑的金漆神像,許仙是依依挽手,細細畫眉的美少男。兩個都有各自的優點。

現實的醜陋與不堪總是讓人脊背發冷,無法直面我希望對於這世上的某個人,我既是他心中的白玫瑰,又是他心中的紅玫瑰,他也填滿了我心中許仙和法海的位置。開始幻想我以後擁有這般完美的婚姻,如果做不到,那麼我也寧願選擇做一顆硃砂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