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3W

人們常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人生。”接下來就跟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經典名著讀書心得吧!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 篇【1】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對於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於我們的教育事業。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絡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援的火炬,後者性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以便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 篇【2】

我按照計劃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同學·在人間》、魯迅的《吶喊》、謝婉瑩的《冰心兒童文學全集》、劉洋的《綠野仙蹤》、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卡洛爾的《愛麗斯漫遊奇境記》等幾本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

這些書基本上都是我從各個書店中淘回來的。自己的積蓄不算太多,但又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開始的時候,只能硬著頭皮攢錢去買那些昂貴的書籍,後來便有了經驗,從那些被人遺忘的書堆中找到許多好的書籍。其中有名著、有童話、有詩歌、有小說、有散文……無論中外,寫的都是那麼引人入勝,使我得到了許多課本上得不到的知識,也有了許多感想和心得,筆尖流露出一時的感受。

在我讀過的這些書籍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魯迅的《吶喊》了。《吶喊》深刻地揭露了舊時封建社會的殘忍,從中我也讀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殘忍景象。從《狂人日記》到《孔乙己》再到《啊Q正傳》,從《風波》到《故鄉》再到《社戲》,沒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筆鋒與封建社會的欺壓百姓的人們手中的尖刀、火槍做鬥爭,他犀利的筆鋒令國民黨反動派聞風喪膽,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他的愛國之心,都是那麼地令人肅然起敬。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新社會,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溫飽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啊。

在我認為,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的樂趣並且培養人為人處事的的能力。

在人們孤獨的時候,讀書變成了最大的樂趣。這時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娛樂品,當人們在這時看它時,會感到快樂、輕鬆;而在人們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從讀書中獲得的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是無窮盡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讀一些好書,對自己是有利無害的,如果能夠在實踐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運用書本中的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運用,才是讀好書的最高境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爺爺的一句名言,也同樣是對書籍讚美的一句名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書在世界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它的價值有多麼珍貴。正如高爾基爺爺所說的,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個一個的階梯,使人爬上高峰。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險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讀一些不同的書籍就像是在爬階梯,對自己也是很有幫助的,但也要會選擇書籍。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鑽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所蘊含著的知識與智慧是那樣的珍貴,書籍真可謂是人類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啊!相反,如果我們去讀那些幾乎彙集了天下所有骯髒之物的不利於健康的書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識、尋找樂趣,而是在使自己墮落,會使自己變得庸俗、無知。

在一本書中,又使它會讓你傷心、同情的落淚;有時它會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自己身臨其境;有時它會讓你自己覺得離它根本就在兩個世界。

我想,書籍是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經典名著讀書心得 篇【3】

作為傳統文化的先祖,孟子於中國的影響是達數千年之長遠,我輩中人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攬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管錐之見,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如穿透萬里晴空的紅日,我即使侷限於視野和眼識,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覺得孟子的厲害處正在於,所提倡的“仁義”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對事物利益關係的短視,而仁、義卻能長遠影響到未來,故有“捨生取義”、“舍利取義”之說。狹義的“仁義”是指封建時代人倫的忠義孝悌,實則是千百年來對孟子的誤解,因為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三綱五倫已革了命;《中庸》講:“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那末,此“仁義”還有永恆的意義可言嗎?所以我們今天理解孟子的“仁義”,實應站在高處,從廣義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對客觀普遍規律的認識,孟子的“仁義”也不二致。而這種認識,可讓孟子如一熟練漁夫的手鉗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縱有大腿大腳亦是擺脫不了。無論事物表象出現多麼錯綜複雜的問題或困難,孟子皆顯得不昏沉也不散亂,經常化險為夷、轉難為易,而綽綽有餘。

當今著名於世界的“系統論”、“系統思考”,雖口口聲聲反對捨本逐末,而要動態、長遠地看事情,說透了:皆可從孟子的仁義思想找到雛形。用毛澤東的話“幹振而枝披,將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義之道最為恰當不過了。而抓不到仁義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終生疲命於隨時浮現的海市蜃樓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點,我覺得孟子最值得後人效仿的是他獨行特立,不同流合汙的氣概。這點即註定了他若有機會作為,給予一發揮才幹的舞臺,則必能成一王業的大人物也!獨行特立者,立場堅定,意識獨立;不同流合汙者,則能做到不見異思遷、不心隨物轉。有此二者,則造就了孟子之大氣魄,表現在文風上則氣勢雄奇而磅礴,用來創業則整個世界都向他一人傾倒,孫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於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體現。當今社會形勢風起雲湧,常常人置於其中而莫辯方向,倘學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驚天地而泣鬼神呢?

雖然研習《孟子》的時間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義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終生了,最後,再對孟子的仁義之道作一總結: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獨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駕馭形勢的氣魄。

Tags:名著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