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安靜的位置讀書心得(精選5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8.42K

安靜的位置讀書心得 篇1

因為一個朋友的推薦,我拜讀了周國平的一部作品,想在他的哲學裡尋找徘徊在頭頂那模糊的聲音。似乎找到了,又好像不夠,但還是驚喜的發現了許多本質東西,像陽光、水、土地、生命一樣在心裡喚起親切的迴響。

安靜的位置讀書心得(精選5篇)

我本是個讀書很少又不求甚解之人,在談論一個大家時,特別還是深究哲學的大家,心中不免發虛。幸好愛默生的超驗主義給我信心,他說“人心與宇宙間有著對應關係,所以每個人憑內心體驗就可以認識自然和歷史的真理”,我想只要保持最大限度的超然之我,是可以用直觀察覺某些核心。

我個人認為,哲學是人精神領域或左或右而產生的學科,順其自然是不偏不倚,中庸裡無的狀態。記得李繼偉老師說過,深刻就是走極端。哲學的深刻是否也是在走極端呢?即使如周國平先生這樣研究哲學的大師,文章中也發現了他對哲學的困惑。“在《超驗的死和經驗的死》中,周也自稱‘我的困惑也許來自我的過於清醒,太看清了一切哲學和宗教的勸慰所包含的自欺。至於佛教,我是把它看作在死亡問題上唯一不自欺的最清醒也最深刻的哲學的。那麼,看來我還是不夠清醒,到我清醒到了極點時,也就是到我有朝一日浸潤在佛教之中時,我的困惑也許就消解了罷。不過,我並不想刻意去追求這個境界。’”周老應該是個以虛無主義的悲觀為底色,相信某種不朽而自我活著的人。他的思想更接近透徹的悲觀,本源更像佛教思想,但由於學哲學的緣故,骨子裡透著某種超脫(在《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中雖明知永生信念的破滅仍嚮往著某種不朽),因而他少了佛徹悟的悲觀。

周老某些極端的思想在他的文字中隱隱可現,不過懂哲學的人總是能用複雜的深刻模糊這樣的偏見。他恥笑現代人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小到個人的追名逐利,大到懷疑模糊個體價值的集體終極價值,勸慰人們記住回家的路,又有點哲學家的清高,要如他般活出真性情,去省察自己的人生否則毫無價值,他的理由是人生只有一次,唯一把握的是今天我活著,為了進一步顯示自我生活的優越性,用永恆的話題,尤其如死亡這樣生命本質意義的話題證實自我是如此清醒的活著。他的自我正是我懷疑的地方,他用他特殊的獨處方式來批評他人的熙熙攘攘和集體的英雄主義,其實有點自欺的嫌疑。他太在乎自我,因而用迴避更多的社會關係和適度的社會責任來建構可控的關係,如讀書、寫作、回憶、遐想、沉思來代替現世社會的不可控。也許是不善社交,也許是太在乎自然的我。自然的我多時,容易太自我,但能更好激發創造的熱情,往往成就天才,如尼采、拜倫;社會的我多時,容易成全大我,雖無法徹底深刻和純粹,但往往成就偉人。

在這裡我重申下,我並不是要評論誰,也沒能力資格,只是包容和懷疑是我的思考方式,雖然很多人都說,在你不包容前你是無權評判的,所以就有不少人相信厚積薄發。我倒是喜歡邊包容邊懷疑,因為這樣不易抹殺自我天然的創造性,這也給直覺某些發揮的餘地。基於此,我對周老既敬佩又對他個人的思考產生了懷疑,但敬佩佔主要發麵,特別是他對死亡的思考。

正如他所說思考死是有意義的徒勞,思考本身是段有意義的歷程。因為作者發現尋找願意死的理由仍讓自我走向虛無,但在尋找中也收穫不少。既已知徒勞,“不如積極進取,不過同時不妨給自己保留一種死者的眼光,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甘於退讓和獲得平靜。”我想與大家重溫他的那段探索,也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份收穫,我寫此文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理由一:“我們死後不復存在,不能感覺到痛苦,所以死不可怕。這條理由是伊壁鳩魯首先明確提出來的。”

周懷疑的理由是“無感覺也無幸福”,他舉例說酣睡只為醒來時精神飽滿,可見周先生是戀生的,他的戀生是深刻的戀生。

理由二:“順從自然,服從命運,心甘情願地接受死亡,這是斯多噶派的典型主張。”

周反駁理由是不願意願意死。

理由三:死亡的普遍性

周反駁死總是自己的事,不存在一個一切人共有的死。他指責上帝把人的渴望靈魂不朽和終有一死的肉體結合在人身上,簡直一種惡作劇。我個人認為,由此可見周宣揚的自我和渴望不朽靈魂因而不肯接受第三點理由。

理由四:死後與生前不是都有段永恆的歲月。

周懷疑,生前雖沒我,但死後有我,因我的存在,我才知生前的那段歲月,而我死後所有的歲月都與我無關,永遠不可能知道。我自己反而覺得,周是不是否定人的預見性,和現世的人對未來世界有限的擔當。也難怪他在《人不只屬於歷史》一文中擁護加繆對歷史使命感進行清算的哲學著作中的觀點,只是加繆的觀點並未否定歷史擔當的人而是為反對迷醉形式道德原則的人生,提倡另一種在歷史之外有著人生簡樸的幸福人生。若把死看得如生前生後永恆的歲月那般平靜,上帝豈非與人在與人開玩笑,就像海上的泡沫,破滅與它是否存在沒任何關係。

理由五:永生是否值得嚮往

周駁斥“承認永生和寂滅皆荒謬,前者不合生活現實的邏輯,後者不合生活本能的邏輯”在哲學的理解中周老無法找到接受死的理由,但他由此獲得的對死的態度,是我很贊同的。你的存在本是若干的偶然,也有可能不存在,你就不必把死當回事。正如作者所說“我不再勸說自己接受死,而是努力使自己相信某種不朽”

在哲學理解中找不到答案,作者又走向宗教和藝術中接受死亡的靈魂,只是作者最後醒悟,“宗教與藝術只能為自己編織一個靈魂不死的夢幻,這個夢幻叫信仰。”而這樣的夢會使真正為死震撼的人要相信不死,但人首先“牲畜化”(那些從未思考死亡盲信者和沒有信仰的人一樣)。

作者終於明白,死是真正的終結,是一切價值的毀滅。作者探索中收穫什麼呢?我認為是一種態度,一種超脫的態度,這種態度應該兼佛教哲學和藝術於一體的超然,佛的虛無做底色,在哲學中相信某種不朽,而在當清醒思考不朽仍是虛無時用藝術相信的活著。

安靜的位置讀書心得 篇2

周國平-安靜的位置的讀後感:周國平是一個低產的作家。一般喜歡思考的作家,都寫得很慢,這一點周國平和史鐵生很像。我家裡有一套周國平文集,後來陸續出版的書,幾乎都收集了他很多以前的作品。這本書也一樣,雖然我知道里面有很多篇文章我都讀過,可是還是買了下來,就當為了重新讀一遍找一個最好的理由。書中最喜歡的那段文字,還是我曾經讀過很多遍的關於成功的論述,成功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內在的豐富,有真性情,有真情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只要有,你就會獲得充實,活得踏實。是啊,有人說人生可以分為三個三十年,第一個三十年用來學習,第二個三十年用來工作,第三個三十年用來享受人生。也就是說在你退休以後,就應該不再為錢而工作,而是去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由尋找金錢權力地位這些外在成功,轉為尋找自己內心真正向往的東西,去尋找內在的成功

《周國平-安靜的位置》有感:我聽說過周國平,在印象中就像餘秋雨一樣,是一位博學,深邃,戴眼鏡的中年男人…… 果不其然,在噹噹看到他的書之後,毫不猶豫的買了幾本。我的初衷很簡單,看周國平的書,一定是長見識,擴思想的。我剛開始的規劃是一天讀兩個小時,但是當我扯下這本書的包裝塑料袋,隨意的翻開第一頁之後,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注入我的血液,流遍了我的全身。 他不是宗教徒,但是他的話語比相當一部分宗教家更深刻,更純粹,更發人深剩他也不是演說家,演說家喜愛用華麗的辭職,誇張的表情和言不符實的承諾來吸引眾人的眼球。在他的文本里,我看見的只有一個相貌敦厚、平易近人的老師在那裡向你娓娓道來——是生活的真諦,是宇宙的廣袤,是人性的光輝,還是社會的無奈……看他的書,很平靜,沒有鼓動,只有撫慰。去看看這幾本書吧!把你的靈魂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他面前,他會耐著性子慢慢的、細細的給你雕琢。和他對話,我想,將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嘗試著讓你的靈魂和外界搭建一座橋,時不時的與之溝通和分享,那麼你就在真正意思上看懂了這本書……

看完大家的讀後感,再來回顧一下《周國平-安靜的位置》的主要內容: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但屬於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老子說:“不失其所者久。”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

安靜的位置讀書心得 篇3

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後的無限廣袤的世界,這也許是最適合我的性情的一種活法吧

我也想要有這樣的活法,但是似乎沒有什麼資格,也沒有那份心境。

安靜的位置——是把屬於自己的氣球充滿氣之後上升到一定高度的位置,腦子裡空無一物,肚子裡沒有一點東西,只能一邊仰望那個安靜的位置一邊腳踏實地粗俗的過平常人的生活——什麼時候喝足了墨水再去掂量自己是否有資格擁有那個安靜的位置吧。

至於那份擁有安靜位置的心境——更別提了。現在,坐在電腦前,同事們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安靜的沒有一點聲響,內心一陣恐慌,把音樂的聲音開的大大的,但是耳機裡的熱鬧卻不能填滿內心的——空虛,我想跟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玩鬧鬧,跟他們一起說說笑笑,不想這樣安靜,我想遠離此刻的安靜,我想要熱鬧。呵呵,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太久了吧?我是個俗人,根本不能承受生命之靜,我想走進屬於我的群體中去。

呵呵,還是那麼安靜,開始聽孫燕姿的逃亡吧!

安靜的位置讀書心得 篇4

近日閱讀了京華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做的黨員》一書。該書摒棄了以前黨建讀物枯燥、平淡的理論說教形式,將黨的理論修養知識寓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中,讓廣大的黨員、甚至是普通的群眾都能看得進、讀得懂、學得會,真正教會黨員“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說、怎麼學”。

本書中的黨員典型,都是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做法,來讓其先進性得以充分展現。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並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大、全”人物,而是有著普通人同樣情感的人,只是他們在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時,能積極想方法去解決問題,能不斷超越自我去服務人民。這種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活靈活現的故事,可以讓我們覺得他們更加親近,也讓我們更容易仿效和學習。

“的黨員怎樣想”,講的是其思想境界;“的黨員怎樣做”,講的是工作能力;“的黨員怎樣說”,講的是說話技巧;“的黨員怎樣學”,講的是學習藝術。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循序漸進,照此來學習,可以學得更有效率。

《做的黨員》一書,摒棄“假大空”說教模式,立足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等各條戰線的崗位實際,告訴我們的黨員應該“怎麼想”(思想培養)、“怎麼做”(工作能力)、“怎麼說”(說話技巧)、“怎麼學”(學習提高的藝術),以典型案例和精彩點評,通過平白的語言,詮釋一個困惑了幾十年的大難題:在和平年代和市場經濟環境下,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崗位上,優秀的黨員是如何做出來的。

特別能貢獻:不只“為人民服務”,還要“全心全意”

每個中國共產黨員,在入黨的第一天就該明白:我們入黨,並不是為了當官發財,而是為人民奉獻一生。

可以說,奉獻就是共產黨員的“代名詞”。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懂得:“為人民服務”,這只是對每個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要求。要成為一個的黨員,還得提一個更高的標準,那就是“全心全意”。

“越能體會奉獻的意義,越能讀懂黨員的含義”

毫無疑問,優秀黨員是一面旗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但是,一提起“優秀黨員”,不少人又往往將他們與“高、大、全”聯絡起來。這一來,不僅與真實情況脫離,又使人覺得可望不可及,難以學習。

實際上,哪怕秀的共產黨員,也生活在我們身邊,既食人間煙火,也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他們之所以能做得更好,就在於他們在處理問題、面臨選擇時,自覺超越個人情感,將對人民群眾的服務與奉獻,落實到自己日常的工作與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去。這樣一來,就給我們提供了可以直接學習的標杆,既讓我們受榜樣的激勵而努力向他們看齊,同時只要我們借鑑他們的做法去做,同樣也可以變得優秀。

安靜的位置讀書心得 篇5

有些人認為:人活著不為什麼,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不無道理,一個人的生命是屬於自己的,為了自己就得好好活下去。可很多時候,我們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關心的人。他們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如果從這方面來講,人活著還僅僅是為了自己嗎?還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嗎?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我很佩服福貴,我佩服他的堅忍,因為他還活著,他的一生是不幸的,活著就是一種苦難,人生大抵如此,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痛苦悲傷卻是漫長的,很少有人因為一件開心的事快樂一個月,而很多人會因為一件事傷悲一年甚至一生。

人的一生不是很漫長,也許幾十年,長一些的百十年,只要活著,就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也許失去後,對許多人來說就等於失去了生命。但只要還活著,還沒有失去,一切都有可能。不管發生什麼,也不為什麼,好好活著!

Tags:讀書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