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5.32K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寒假讀了《教育在十字路口》一書,作者對於教育的目的作出了獨到的見解“教育的目的應在於:藉助知識、智慧和愛,使個體獲得精神解放,並以此喚醒和釋放學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學生的心靈層次。因為唯有當教育成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離技術至上的奴隸時,其才能正真地擺脫徘徊,走出十字路口。”作為教師的我們,特別是一個班級的班主任來說,用我們的愛來教育孩子,能夠使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更加地愉快,身心能夠健康地發展。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

一、愛就在學生的身邊

從學生出生到成長的每一天,都受到自己家長的愛與關心,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平時沒有感受到這一份就在身邊的愛,班主任平時可以利用晨會和班會通過講故事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故事感受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愛,這一點尤為重要。

因為有愛,有時會得到父母的讚美,在讚美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好;因為有愛,有時會受到父母的責備,但是責備的同時幫助孩子學會了分辨對錯;因為有愛,有時會得到老師的表揚,這表揚讓學生看到了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因為有愛,有時老師會批評學生的錯誤,這批評讓學生學會了知錯就改;因為有愛,有時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而讓學生感受到助人之後的快樂……愛就在學生的身邊

二、愛我們身邊的人

注重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培養教育學生具有有責任感、文明禮貌、寬容和尊重他人,我們要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他人可以從關心自己的父母開始,關心身邊的人,關心集體,關心學校,關心班級。

在冬季三項比賽前的準備階段中,解萌二年級了還不會跳繩,班級裡的其他小朋友沒有嘲笑她,而是每次大課間活動的時候在邊上幫助她練習跳繩,把自己在學跳繩時的經驗和她分享。當解萌學會了跳繩後,其他的同學大聲地告訴我“陶老師,解萌會跳繩啦,她能連起來跳二十多個了!”看到一群孩子在那裡為她感到高興,讓我也十分地感動。解萌在在練習跳繩的過程中體會到從不會到會再到熟練,這樣的過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是自己的努力是一定會有收穫的,其他的孩子也在幫助解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同伴之間的互助和分享是多麼地快樂,發自內心的關心幫助身邊的人。把我們的下一代真正培養成有開放頭腦、寬闊的視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態、高遠的志向,能適應現代社會挑戰的新一代。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寒假裡我讀了《王爾德童話》。《王爾德童話》裡有許多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快樂王子》。

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某城市的中心有一座快樂王子的雕像,它的身體都是用金子做的,它的眼睛都是用綠寶石做的,它的寶劍上還鑲嵌著一塊碩大的紅寶石。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快樂王子讓一隻小鳥把它的寶劍上的紅寶石送給一個窮人。第二天、第三天,快樂王子讓小鳥把他眼睛上的綠寶石送給了兩家窮苦的農民。最後,他把身體上貼的金條、銀條全部無私奉獻出來,讓小鳥帶給全市的窮人。做完這些,小鳥凍僵了,快樂王子也被人們覺得沒有價值而扔掉了。

在生活中,像快樂王子這樣的好人有很多,他們無私奉獻,給人們帶來了幸福。比如說,大雪天清掃馬路的清潔工人,用他們的勞動給我們出行帶來了方便,還有每次在需要捐助的時候,無私捐助的人等等。

我相信,在我們的世界,快樂王子的結局肯定是美好的。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看了365夜故事書,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有感人的,有搞笑的,還有好看的。我看了一篇;誰有本事,上面主要的內容;說了一個小男孩在冰上玩。不小心一下滑倒了,小男孩問冰誰有本事,冰說我有本事,小男孩說你有本事為啥被太陽晒化,冰說太陽有本事,小男孩又問太陽,,誰有本事。太陽說我有本事。小男孩說你有為什麼被雲遮住,太陽又說雲有本事,就這樣一個一個的問下去,最後還是人最有本事。我從這個故事裡面學了很多知識。我以後要看更多的書。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4

閱讀本書我採用了兩種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讀。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讀,其它章節略看。

全書圍繞一個關鍵詞“觀察”來講述,主要表達這樣兩點內容:一是作為兒童教育工作者為什麼要觀察兒童,二是如何去觀察。

首先,對兒童的觀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備觀察能力,不能以有意義的方式“看”和“聽”,我們就不能與我們正在照看的兒童有效互動,無法理解並促進他們的生長和發展,也不能保護他們免遭危害。

其次,觀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觀察是瞭解兒童、瞭解他們知道什麼以及他們能夠做什麼的最真實的評價方式之一。

一線教師每天和孩子們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為參與式觀察者,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更能保證觀察的隱蔽性,保證獲取觀察資料的真實性。

那麼,如何觀察呢?

為此要增強觀察技能

觀察的有效性(正確性)和完整性取決於你觀察時所依據的理論觀點以及你的觀察技能。

增加你觀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三個方面:客觀描述、解釋或說明、評價為了保證觀察的有效性,觀察不是偶然的隨機的,在觀察之前要知道觀察什麼,到哪裡觀察,以及怎樣觀察。在觀察過程中,切記“行為是觀察和記錄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詳細闡述八種觀察和記錄方法:

(1)敘述性描述

(2)時間取樣

(3)事件抽樣

(4)軼事記錄

(5)日記記錄

(6)頻次統計

(7)檢核表

(8)等級評定量表。

對於每種觀察和記錄方法都有很詳盡的講解,並以舉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闡明瞭各類觀察和記錄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們的優缺點,其中提供的一些觀察記錄表,我們在設計自主性遊戲觀察表中,可以借鑑和使用。

在介紹完觀察方法後,又以新生兒(0—1個月)、嬰兒(1—24個月)、幼兒(2—5歲)、學齡階段(6、7—8歲)三個階段孩子的身體、動作、感知覺、情緒、社會行為、語言發展、認知與智力發展、遊戲、情感行為等方面,進行觀察練習的具體講述。這部分內容具有可操作性,試用價值較大。

總之,讀完《觀察兒童》這本書,從理論上更清晰地認識了為什麼要觀察兒童,觀察兒童行為後該如何評價這一行為。從實踐上,為觀察記錄表的設計提供指導,為更有針對性地觀察提供範本和依據。對於幼兒遊戲中的一些行為,並具備觀察能力的人,沒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完此書,猶如被特訓一番,嘗試著在幼兒遊戲中學著去“看”,去“聽”,從孩子的觀察中會收穫很多,學會觀察的同時,不僅更加了解幼兒,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實性觀察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日積月累中專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懂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學會觀察”,從觀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5

開學初,因課題研究和理論學習的需要,到徐主任處借了一本幼兒園教師必讀叢書——《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幾個月來,因瑣事繁忙,一直沒有機會閱讀,直至前幾天得空,才隨手翻閱起來。

本書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譯是單敏月、王曉平。本書共有7個章節。

第一章裡,主要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要觀察”,並介紹了幾種記錄觀察的方法;

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觀察”,同時也給讀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實踐的機會;

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紹各種觀察法,並給出許多例項,羅列了一些目的、目標,以便於讀者決定採取最恰當的模式來記錄觀察;

第四章是更詳盡地回顧了記錄觀察的益處,以及觀察對於兒童的重要意義;

第五章是“將觀察和評價與基礎階段的早期學習目標聯絡起來”;

第六章是對各個發展性領域分別作了介紹,並列舉了一些與早期學習目標的標準有關的活動,對我們想拓展兒童經驗有所幫助。

第七章是“發展的里程碑:從出生到8歲”,可供我們參考查閱,但它只是一個指導方針,因為每個兒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經驗。

作者創作本書的初衷是鼓勵照料嬰幼兒的工作者樂於觀察兒童,通過觀察和記錄兒童的成長情況進而滿足兒童的需要,同時也使自己在規劃未來的專業發展時,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學習和完善的方面。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或許你已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只要我們按順序通讀本書的章節,一定會讓你獲益匪淺。這些章節在內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帶你逐漸掌握觀察記錄的全過程,而且其中觀察記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會讓你查詢起來更加方便,書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完成它們會讓你更好地建構起你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雖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還是被它的實用性給吸引了。它真可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觀察記錄工具書。它讓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觀察的價值所在,讓我熟知了觀察兒童的全過程,讓我瞭解了觀察兒童的方法,習得了許多觀察的技能,更讓我有信心成為一個觀察兒童的技能嫻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動時,我把它介紹給了我的姐妹們。

一改往常理論學習的形式,我先根據第一章的學習內容出了3個簡答題,讓姐妹們即興作答,並把答案寫在白紙上。

問題1、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

問題2、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看到什麼,瞭解什麼?

問題3、通過觀察兒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

答題完畢,我們當場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如為了瞭解孩子現在的發展水平,獨特的個性特點,更加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促進孩子的有效發展等……然後我再組織大家一起學習,找出正確的答案,並將自己剛才的回答與書中給出的答案相互比較。附書中的答案:

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為了發現他們獨特的特點。

我們能看到什麼?——兒童能夠做些什麼;他們怎樣接近問題,以及嘗試怎樣解決問題;兒童自得其樂。

我們能瞭解什麼?——他們已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做某事;強化我們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

我們怎樣幫助他們?——通過提供活動、資源或支援,促進這些發展性技能。

通過觀察兒童:

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

拓展他們的經驗,

促進他們的學習。

可見,我們老師對“為什麼要觀察兒童”的目的是比較明確的,其理念和價值觀也是比較正確的,只是在“我們能看到什麼、瞭解什麼以及怎樣去幫助他們”這些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通過學習、比較,會讓我們的觀察記錄更加客觀、科學、有效,也能更好地促進我們孩子的發展。《觀察兒童》我們還在學習中……。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非常的精彩,這裡面令我最深刻的是“狐假虎威”這個小故事。

它主要講述了:有一隻老虎早上起來,看見一隻狐狸,抓住狐狸說:“ 讓我吃掉你吧”狐狸說“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來的百獸之王,不信,你就跟我來上山走一走。”狐狸領著老虎上山了。到了山上,刺蝟看見了百獸之王的老虎,嚇得直跑。老虎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話。老虎就走了。其實,刺蝟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來。

現在人們用“狐假虎威”來比喻那些小人藉助他人的力量來作威。

看了這篇文章,我們不能學習狐狸的狡猾不能總是吹牛說謊話。但是我們要學習狐狸的聰明才智,在危機的時刻領用自己的才智,用聰明保護自己。

段落我看完了<成語故事365>頁.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鑿壁偷光>和<懸樑刺股>.

<鑿壁偷光>是講以前有一個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學,很愛讀書,但他家裡很窮買不起書,於是他只好去別人家裡借書,但那個

有書的大戶要匡衡幫他幹活才肯借書給他,還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書.於是夜晚,匡衡就拿著書在黑暗的房裡看起書來,但沒

光怎麼看呢?他想出個點子在別人家的牆壁上鑿一個小小的洞,這樣光就可以照進來了就能看書了.從此每天晚上他就這樣看書.匡

衡發奮讀書勇於進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現在擁有那麼好的學習環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

<懸樑刺股>這個故事訴說了戰國時的蘇秦目不識丁,無所作為,受到別人的嘲笑,他為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每當困了就用錐

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讀書.讀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很敬佩他堅強的毅力.想想我平時做事總是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今後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

最近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很有意思,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拔苗助長這個故事。

以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希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他幾次去田裡看秧苗,都沒看出秧苗長高,心裡很著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長高了嗎?想到這裡,他快步跑到田裡,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這樣整整幹了一天,他才把田裡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裡高興地對家人說:“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總算是幫田裡的秧苗長高了!”

第二天,他的兒子跑到田裡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秧苗,現在全都枯黃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著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做好。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從寶寶出生幾個月開始,我們就為他買書籍了,當然是沒有經驗,開始購買的基本是售書人員推薦的讀物。隨著寶寶的長大,近期我們為他購買的書籍都是比較有針對性的,適合兩到三歲或再大齡孩子的讀物。在這些書籍中,佔很大比例的是故事書,今天我要寫《365夜故事》的讀書心得。

這是一本很適合孩子們讀的故事書,寶寶每次都要參與閱讀,他是個小積極分子呢!主動翻書、跟著複述、不厭其煩地提問,媽媽自認是一個脾氣還算好,耐心也夠強的人,可是啊!面對寶寶的不斷髮問,有時候媽媽都覺得難以應對。這樣的習慣證明了他在思考,雖然有的問題幼稚得不能再幼稚,有的問題重複問了一次又一次,但是,我們還是要配合孩子,這應該是讀書讓他在積極思維,在發展,讀書的作用真的很大很大!

例如《365夜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則故事是〈象鼻子橋〉,講的是森林有有一條小河,有的小動物過不去,大象就來幫忙了,用它的大鼻子捲起小動物,幫它們過橋。有的小動物調皮,把大象累倒了,後來,小動物們想辦法自己建了一座象鼻子形狀的橋。於是,再也不用麻煩大象了,大象回來以後,它們告訴大象,你不用再勞累了,但我們還是喜歡和你在一起,你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我跟孩子讀了《365夜故事》以後感觸很深,這是一本中國孩子最喜歡的書,讓孩子學到了以前不知道的事,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有一篇《杜鵑學搭窩》,講的是杜鵑先跟燕子學搭窩,它看到燕子搭的是一塊泥巴,就說:“我最怕幹髒活,誰願意搭這樣的髒窩!”於是,它又去跟斑鳩學搭窩,可當它看到斑鳩的窩又簡單又背陽的時候,就又飛走了。然後它又跟喜鵲學搭窩,喜鵲搭的窩又漂亮又暖和,可當它聽說要銜一根根的樹枝來搭成架,在一根根的叼來茅草鋪好的時候,就搖搖頭說:“那麼費事,哪有時間玩嗎?不學,不學,花那麼大的功夫我可受不了。”直到今天,杜鵑還不會搭窩,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家。

孩子讀完了以後對我說:“這個杜鵑可真懶,不跟它們學,到現在也不會搭窩。”我說:“對啊!我們不要跟杜鵑學,自己不會寫的字,不會的題,要請教老師、同學,勤奮學習,不怕困難,這樣自己才會進步,學得好!”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9

要讓驕傲成為過去式。

寶寶快滿22個月了,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總會發現寶寶像在春雨滋潤下的小樹苗,每天都在進步。萬物都有它的生長規律,不能操之過急。

在生活中,我讓寶寶幫我做許多事。比如幫爸爸找一下手機,幫爸爸遞一下遙控器,幫爸爸拿一件衣服……每到這個時候,寶寶總是異常地高興,看著她那麼認真的表情,我亦如此。我想她該是為自己能做很多事而高興。我呢,更為她是個小助手而高興。

但是,有時寶寶讓我既為她的能力驚喜又為她的安全擔憂。每當在公園玩時,她總學著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做一些對她來說比較危險的動作,完全忘記自己有多大,我們勸阻,她卻拒絕。她這種“不服輸的意識”也讓我不忍心去抹殺,我不想認為那是錯的。

我希望寶寶在玩中用她那稚嫩的童心悟出一些東西。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或悟出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也是一種“創造力”。

我喜歡問問寶寶的感受,寶寶也總是用她那簡短的語言回答著我。從她回答我一個字到一句話,從一句話到主動和我說,我們總是聊得很開心。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是對方的驕傲。所以請尊重孩子的成長時間表,不要讓驕傲成為過去式。

孩子其實懂得很多

我是一名老師,一名很“固執”的老師。我總是相信每個學生,我不喜歡強加給學生什麼。

因為我給學生的“提高”的定義是:品德提高,個性提高,習慣提高。有了這些,難道還不夠嗎?學習成績?哦,也就是某些人認為的分數,難道有了前者還沒有分數?

我的孩子還小,由於各種原因,她一歲半時我就把她送進了早教託班。如今三個月過去了,她令我很驕傲,聽老師說,她是最小的,卻是最能幹的,我相信老師說的,更相信寶寶,其實每個寶寶都懂得很多,我們要相信他們。

每天早上我送她去園裡,在門口我就把她放下讓她自己走進去,一次,看著她的背影我流淚了——寶寶真棒,她和老師同學打完招呼,自己把鞋脫下並且放在規定的位置,轉過頭說了聲“爸爸再見”。我還能說什麼呢?我讓老師把她在學校的情況拍一些照片給我,看過之後,我更發現孩子的世界是最精彩的,比童話裡還美好。現在她懂得的一天比一天多,每天總會說出讓我感到無比幸福的話,這些話語也許我6歲的時候還不會說的。才22個月,她懂得了表達自己的意願,懂得了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了禮貌待人,懂得了將好吃的好玩的與別人分享,懂得了不隨便丟垃圾,懂得了將飲料瓶丟進可回收垃圾箱裡,懂得了上課認真聽講,懂得了回家畫畫、聽音樂、講故事……

不要要求孩子太多,因為孩子懂得的已經很多;不要給孩子強加目標,孩子心裡早有方向;不要總說孩子不對,孩子總是在錯中找出對的。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家》是中秋假期裡“拾”的十二本書裡的其中一本。斷斷續續終於把它讀完了,現在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讀完之後作何感想。

家是什麼,是“來日雨窗前,寒梅著花未”;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也許家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歸心似箭;還是“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悠悠鐘聲;還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縷縷鄉愁;也是“人言落日即天涯,望盡天涯不見家”的深情厚誼。

家給予我們溫暖,平撫我們的心靈,是我們安全的港灣,累了倦了歇息碼頭。如果家變成了這樣——家裡人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哪一點利益互相反目成仇。面上對家人笑臉相迎,背地裡不知插了家人幾刀。那麼這樣的家你會選擇留下來嗎?這樣的家還叫做家嗎?

在那個家裡,你可曾見過鳴鳳的.烈性?為了堅守自己心中那團熾熱的火焰,不惜將生命奉獻給了它;你可曾見過,梅表姐獨自佇立窗前,在清冷的月光下思念自己心愛的人;你可曾見過覺新思想上的兩難?他不想服從平庸下去但卻無力反抗;你可曾見過,覺慧立在船頭,向朋友和家告別,同時告別了過去,走向未來。你又可曾見過,這封建的深淵吞噬了多少可愛的生命,讓多少人的理想斷送於此?

我見過,《家》中強烈的感情,在向我們傳遞出一種吶喊,一種在逆境中生長覺醒的力量,一種反抗封建接受新文話的堅決。這本書彷彿將我帶到了過去,帶到了一個濃縮了整個封建體系的家庭中。這些可愛又可憎的人們一次次叩擊著心靈深處。這些高尚生命的消逝,讓我深切感受到封建道德禮教的黑暗,讓我深切感受到現在社會的美好。

在巴金先生眼裡,《家》並不是一個很完美的作品。它缺乏冷靜的思考和縝密的思維,但他始終相信,“青春是美麗的東西”,沒錯,青春是美麗的東西,所以我們應該是緊握住她的美麗,不要將它亂入深淵。不要讓它輕易溜走,讓它在我們人生曲譜中譜寫最華麗的樂章。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這本書是以一匹馬為主角的。它的名字有很多,每換一個主人就變一個名字,乾脆就叫它“黑駿馬”吧。

黑駿馬長的很帥氣,皮毛細密而柔軟,黑得閃閃發亮,蹄子一白一黑,前額還長了一塊白斑,就像黑色的天幕上鑲著一顆亮閃閃的星星。它溫順聽話,主人讓它幹什麼它就幹什麼,從來不反抗。它也很聰明,能領會主人的意思。它很有耐力,能一停不停地拉上幾頓貨物行走幾十英里。

黑駿馬出生在一個風景迷人的大草原,它的主人非常喜歡和疼愛它,可在它四歲半時,黑駿馬被主人賣到波特葳克莊園,在那裡他認識許多朋友,馬伕約翰對他也很溫和,可是有一天,魯本騎著黑駿馬出去時,它的馬蹄鐵脫落了,走在一片尖銳的石子路時,把蹄子割爛了,一不小心,魯本被甩出去摔死了,自己的膝蓋也磕破了,養好傷後,黑駿馬又被賣給一個拉出租車的人,它自然就成了拉車馬,黑駿馬溫柔,馬伕也溫柔,他們倆相處的很好,可是馬車伕因身體不好,不能再拉車了,黑駿馬又被賣回自己兒時的家園。

讀完這本書,就像看了一場電影,很值得回味。主人公黑駿馬是幸運的,它的朋友有的累死,有的被打死,還有的出事故死亡,可它還鍵在,它雖嚐到人間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感受到人性的善惡美醜。

這本書呼籲人們要熱愛動物,保護動物,讓動物成為我們真正的朋友。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這部詩確立了郭沫若作為中華新文學浪漫主義詩人的崇高地位。它的橫空出世地震撼了當時的文壇和許多青年人的心靈,成為五四運動時代精神的集中代表和象徵。

當我讀完郭沫若的這一部詩集之後,被其中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深深震撼了,當我又聯想到如今社會中一些人的行為,又感觸到了很多。

《女神》對當時的舊時代大加詛咒,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祖國熱情地歌頌,對正在崛起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給予厚望。郭沫若曾說過:“五四以後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蔥俊的有進取氣象的姑娘,她簡直就和我的愛人一樣……《爐中煤》便是我對於她的戀歌。”在《爐中煤》中以煤自喻,表示甘願為祖國獻出全部的光和熱,而古老的中華民族則變成了一個“年輕的女郎”,作者以真摯、熾熱的愛情主義精神,把祖國比喻成了心中的戀人,甘願為她燃燒。

是呀!當祖國面臨危難,我們就應該不顧一切地獻出自己所有的力量,承擔起我們應有的責任。同時,我還要提醒大家,愛國還要有理智。

前不久,中國和日本因為事件弄得劍拔弩張的時候,一些人的愛國行為做的卻很不理智。

在南京,一輛本田車停在路口,一個男子將其砸得面目全非,然後丟下一百萬轉身離去;還有一些人號召人們應抵制日貨,把所有日本的東西銷燬,並襲擊一些在中國居住的日本人和日本人在中國開的商店……

看到這些行為我們不應該反思嗎?在《女神》中,作者以浪漫主義風格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那是詩歌,那是藝術;他用他熱情的詩歌表達對祖國的無限愛戀。在現實生活中,作者自己,並不是瘋狂地燃燒自己,去打去殺日本人或者其他東洋人西洋人,作者的戰鬥是非常理智的,一介書生,用的是手中的筆,而不是棍棒或炸彈,燃燒的是熱情,但不是毀滅。我們現在的一些人,想用手中的木棒來證明自己是愛國的。這樣真的好嗎?

愛國,並沒有錯,但你用錯誤的方式來證明你真的愛國,這就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從《女神》中學到點什麼,要做到正確的愛國!理性的愛國!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昨晚看完了張嘉佳的這本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是一本讓人哭笑不得的書。

很多小故事,關於初戀、執著,每次翻開一個故事的開始,都會笑的合不攏嘴,然後慢慢就笑不出來,慢慢就哭了,剛哭得酣暢淋漓,翻開第二個故事,又破涕為笑……周而復始,直到結尾。

這種能輕易操控讀者感官的書,總是讓我很無奈,自己買來的,總要承受得住它的無理取鬧,就像每一次戀愛,總有幸福和淚水,無法抗拒。

我記得以前上過一堂課,是一個大學教授講的關於文學在現在這個社會還存不存在的論題,那時候我很納悶,文學怎麼會不存在呢?那麼多人寫書,再不濟還有幾百K的言情小說也算啊。後來我開始從言情小說界莫名被一個姑娘帶進了廖一梅的話劇本,才覺得自己以前看的書,不算書。你以為我會說我終於知道啥是文學了?我其實還是不知道,它現在在我心裡就像一個輪廓,摸不到看不清,但是我知道它存在,它跟別的不同,可要說不同在哪裡,我也說不上來。

早前看過餘華的《兄弟》,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看過言情小說沒有幾百也有幾十了,沒一本想得起來給了我什麼感觸,最多哪個主角長得帥罷了。我想這就是不同吧。好的故事發人深省,痛苦之中還能看見希望,遭遇的波折越多,越讓人堅強。

我喜歡這樣的故事,逆境中求生。讓痛苦中的人看見希望,讓幸福中的人珍惜眼前。

裡面有一則小故事,是關於一個七十歲的老母親在酒吧裡的宣言,真真是戳中要害,我們這一輩人沒有經歷過知青下鄉,沒有經歷過饑荒,卻總是怨天尤人,總是輕言放棄,總是哀嘆時運不濟,沒有耐心沒有信心沒有勇氣……她說得真好。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美籍教授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通過紀傳體的方式,生動展示了一幅明王代萬曆年間的王朝畫卷。黃仁宇教授著重寫了萬曆皇帝、改革家張居正、調和者申時行、清流海瑞、武將戚繼光、哲學家李贄等六人的事蹟和思想,從正面或側面描繪了該王朝的面貌,讓今人讀來,能夠感知那個年代;也對明代的制度、文化、經濟、政治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從其他歷史書籍我們可知,明王朝從張居正時期(萬曆初期)的中興,逐漸淪落,最後受迫於外交內困,轟然倒塌。這其中,外因通過內因發揮作用,而內因組織的落後、制度的不切實際和僵化,以及由此演化出的嚴重腐敗都是內因的方方面面。由於這些弊端環環相扣,頑疾深遠,以張居正為代表的改革派的所作所為也只是逞一時之強,不可能從根本上撼動帝國建立時的錯誤,而另立新的帝國制度。

我就簡單談談對明王朝的道德、文化、經濟、政治下的制度的認識。

明王朝沒有西方一樣強大的宗教力量,如果說有,也只能是漢朝以來就被歷朝推上神壇的儒家文化。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規範著帝國的道德,儒家文化時明王朝的根本,成為指導人們的唯一的道德標準,進而成為治國標準。道德倫常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約束著社會的各個方面,它們已經取代了“公正性”的法律,自身就是“道德性”的法律,規定著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的行為和思想。地方鄉紳自治用傳統道德為標準;官員判案以“四書”為準繩;皇帝欲廢長立幼也要受到倫常的制約。道德倫常為國之根本,它不僅可以指導判案,而且可以替代法律。

用傳統的儒家道德文化文化治國,缺乏“公正性”,而且等級制度森嚴,社會“公正”成為維護固有制度下的犧牲品。“治理國家的官員(以下統稱為文官)大多科舉出身,依靠一群熟讀經史的人治理國家、把控政治的可行性,是由於帝國在體制上實行中央集權制,其精神上的支柱為道德,管理的方法則依靠文牘。”道德至高無上,它不僅可以指導行政,而且可以替代行政。沒有了“公正”的法律,用人治的方式,社會的腐敗容易滋生,因為腐敗者本人,多數為人治的執行者。

制度的設定必須具有切實的可行性和應有的彈性。明代官員的俸祿極低,這是緣於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本朝時典型的“小農意識”,他的王朝能夠迴歸到樸素的農業社會,除了不遺餘力的打擊大地主和國家工商業外,他希望官員成為人民的僕人,只發卑微的薪水。如:一個正二品尚書一年的俸祿才120兩,實在少得可憐。在建朝200多年的萬曆年間,這一僵化的制度並沒有太多的變化,但現實已經讓他名存實亡。沒有合理薪水收入的文官,通過各種變相的手段獲得處於合法和非法之間的收入,甚至腐敗叢生,以過上驕奢的生活,這成為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而這些收入則壓迫在農民的身上,過度繁重的壓力,推動農民不斷走向貧窮的深淵,成為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該制度的設計也就如果一紙空文。

財政稅收制度的效率低下成為政治和軍事的累贅。稅制同樣發源於太祖,他規定,“人民納稅的實物不入府庫,直接供應軍士的家庭,軍士則不再發餉。”這樣的做法除了低效率外,極大的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黃教授指出:“如果軍需稅收總髮總收,國內交通通訊必然相應而有較大進步,次之則保險業、銀行業就會應客觀的需要而產生,商業組織和法律也會有所發展。”財政稅收以“樸素農業”的方式設定,讓明王朝的經濟發展被禁錮,而施政的方針和目的,也不是提倡發展先進經濟,而是維持穩定和平均的狀態。而軍事方面,財稅制度的落後,成為限制區域軍事指揮的一大因素,也讓明王朝縱有當時世界上為數最多的陸軍,軍事效率卻不高。這從江浙、福建沿海地區受到日本倭寇常年攻擊就可以看出。另外,文官集團對武官權利的限制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還有可行性,但當發展壯大的滿族成為強大的外患時,就讓帝國變得沒有戰鬥力。

缺乏民間金融系統,導致高利貸橫行,大量民間土地被權貴兼併,農民流離失所,這成為明王朝滅亡的經濟根源。及至萬曆一朝,太祖朱元璋時期設立的“土地均分”已經不復存在,大量土地為少數權貴階層所有,農民中的自耕農數量不斷銳減,喪失土地的農民成為佃農,因而備受盤剝,變得愈加貧困,這一經濟隱患就會演化成政治問題,無數農民就會揭竿而起。

一般在王朝建立之初,大地主、官僚階級在農民運動中受到極大打擊,而實行的恢復生產的政策,為了鼓勵生產,也會讓農民佔有相當的土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農民會因各種原因變得手頭資金緊張,在沒有其他金融系統的時候,只能通過典當、高利貸等方式籌集零時短缺資金,但是這些籌資方式的成本奇高,無法還債的農家就只得將土地抵押還債,由此走向了貧困的深淵。再加上權貴階層的侵佔,大量農民相繼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而此時的官僚機構也變得異常腐敗。少數獲得土地的農民和權利相結合,形成壓在農民身上的食利集團。如果食利集團擴大,帝國總體人口增加再加上天災人禍,要麼餓死要麼戰死的農民會紛紛選擇起義,這成為歷朝歷代滅亡的重要原因。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就是這一過程的不斷輪迴。

這其中,文官集團的腐敗和民間高利貸二者是重要的原因。我個人認為,腐敗乃是根本原因,因為腐敗榨乾了農民的剩餘,而高利貸則為推動農民走向貧困的加速器,它讓農民更加迅速的失去土地。在中央集權的社會,權利來自於上方,民眾自身又沒有權利;在資訊落後和等級森嚴的社會,地方權利受到的約束和監督少得可憐,嚴重腐敗變得不可避免。即使有張居正之類的改革家,或有皇帝整肅吏治的決心,都只是以一己之力對抗制度的徒勞。

進一步的說,王朝建立在禁錮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又受到權貴階層的奢侈巨耗,加上新增人口的巨大需求,才使得王朝覆滅不可避免。經濟學說推動經濟發展,民主學派的權利制衡,以及人口控制的實施可以讓社會長治久安。若再有“兩個公平”(生存公平、機會公平)和軍事保障,則可謂一個理想型的社會,但是人類至今能夠獲得這種制度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政治方面,儘管明王朝的皇權在歷朝中已經非常強大,但是黃仁宇教授則反覆強調文官集團和皇權的博弈,甚至文官集團擁有相當大的權力。萬曆皇帝坐姿不雅,他們會立馬批評;萬曆皇帝喜愛書法,它們會加以限制;萬曆皇帝欲立三皇子為太子,他們則堅決反對。以至後來萬曆僅為皇權的象徵,其權力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官的制約。萬曆本人可以免去或者誅殺冒犯他的文官的職務,但卻對整個文官集團無能為力。

首輔張居正執政時期,萬曆正處少年,為了進行執政和推動改革,張居正以皇帝和太后給予的信任,直接或間接培養出很大的勢力集團,其中,擔任京城要職的官員大都為他一手提拔,但縱使如此,文官中也有不少倒張勢力,不斷對其進行彈劾,而且好幾次都嚴重危及他的地位,必須得皇帝嚴厲懲罰相關官員,才能遏制進一步的彈劾。首輔申時行時期,他的作用更像是皇帝與文官之間的調和者,他會用委婉的手段讓萬曆皇帝順從文官的主張,同時又幫助萬曆皇帝實行皇權,但終於得罪了文官集團,被彈劾。在他被迫下臺之後,萬曆皇帝和文官集團因缺乏調和者而導致萬曆長達二十年的消極怠工。

皇權方面,萬曆相信自己的權利是受命於天,天意能否持久則在於人和,否則他就會被推翻。在明王朝初期,皇權有很大的權力,及至萬曆的叔祖正德皇帝,他可以為所欲為,不上早朝,在皇宮外居住並煉丹求仙,將文官集團的請求置之不理。萬曆當朝時年齡尚小,許多事情必須依賴老師張居正,大伴馮保以及太后的主持才能進行,他成為了皇權的象徵(像皇帝出席各種儀式),而非皇權本身(自己施政很少)。萬曆作為皇帝是有其行為準則的少年時期,他成長極哭,學習、出席儀式、早朝、批閱奏摺等等,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皇帝的身份也讓他的情感無法交流,對待文官必須莊重,甚至對母后也只能通過信函以文字的方式交流。萬曆更加受到以“四書”為代表的傳統道德文化的規範,這個規範也是文官集團對他的規範,文官集團希望萬曆皇帝成為嚴格按照傳統道德倫理行事的皇帝,否則,他們則會不斷批評皇帝的行為。

雖然共同約束著萬曆皇帝,文官集團內部卻不是一團和氣,他們之間自然形成各種小利益團體。同一個地方的文官成為“鄉誼”,同年考取進士的為“年誼”,還有師生關係,受同一人提拔的關係以及姻親而形成的裙帶關係等等各種利益團體。這些團體會相互競爭,已獲得更大的權力和地位。

另外一方面,他們又共同構成了文官整體,具有很大的共同性,一起制約著皇權。文官中大多數都是科舉出身,共同受到“四書”教導,而科舉制度則是按照朱熹註釋的“四書”機械的思考和回答。“四書”中的傳統和道德成為文官中共同認可的,是帝國的基石;文官以“四書”為準則,來要求萬曆皇帝。如果萬曆皇帝不符合他們的期望,對其責備就相當嚴厲,海瑞上書說萬曆皇帝虛榮、殘忍、自私;御史上書說萬曆皇帝收受賄賂,更有一批文官抱著必死的決心,指責萬曆皇帝,希望能夠受刑,成就他們揚名史冊的願望。在萬曆年間,由於皇權變弱,文官集團成為了帝國的實際所有者。對上,政令的執行又必須依靠文官集團,他們可以制約皇權;對下,他們又佔有大部分的土地和財富,控制著地方鄉紳。

地方鄉紳也有較大的力量。明朝最低階政府為縣制,而知縣(縣長)一人統管民、政、軍,由於官僚機構的範圍有限,地方官員不得不依賴地方鄉紳治理鄉一級別的地區。鄉紳多為宗祠的族長、退位的文官都是讀過書的知識分子,他們的話就相當於法律,而他們斷定是非的標準就是“四書”,鄉紳自治保證了明王朝的穩定,也使得傳統道德的規範灌輸到帝國的最下層人民中。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己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程序。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讀詩令人高雅,讀史令人明智。讀每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懸樑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己是每個人的終生尋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了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佈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令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令人領悟官場的洶湧,讀魯迅的文章令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令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往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作業,瀏覽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步。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由於讀書,人生才更出色!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讚。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心,便悵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

一名叫亞克敦的英國人,他的書齋裡雜亂的堆滿了各科各類的圖書,而且每本書上都有著手跡。讀到這裡是否是有一種敬佩之意油然而升。由於有了書,就象鳥兒有了翅膀嗎!

然而,我們很輕易疏忽的是:有好書其實不一定能讀好書。正如這位亞克敦,固然他零零碎碎地記住了很多知識,可當人家問他時,他總是七拉八扯說不清楚。這裡的緣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善擅長讀書,而只會依葫蘆畫瓢。

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按部就班,熟讀而精思。

所謂按部就班,就是學習、工作等依照一定的步驟諑漸深進或進步。也就是說我們其實不要求書有幾千乃至幾萬,根本的目的在於對自己的書要層層深進,點點把握,關鍵還在於掌控自己的讀書速度。至於熟讀,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看過的書在看,在看,看的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而精思則是按部就班,熟讀的必定結果,也必定是讀書的要決。有了細緻、精練的思考才能更高一層的理解書所要講的.道理。

因而可知,讀書不在於多而在因而否讀的精。象亞克敦,他徒有萬卷圖書,而不會讀,我們可以絕不猶豫地說:實在他一本書也沒有讀完。

現在的我們,這類有書即是沒書的現象是記憶猶心,也就是不會讀書。就說語文課本,大家都以為沒甚麼看頭;這樣一來,把握的知識也相對較為浮淺。因此更何況是其他書呢?我們讀書提倡: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面對現在劇烈競爭的社會,更需要我們的善讀。

兒童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我喜歡的書有很多,其中《柳林風聲》就是一本。它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展現了友誼的奇蹟。

這本書主要講了河鼠、鼴鼠還有獾,它們幫蛤蟆改過自新,奪回被佔領的蛤蟆府,最後成為森林裡的四位紳士的故事。蛤蟆開始是很自負的,而且不安於現狀,渴望冒險。於是它偷竊、飆車、出車禍、入獄又越獄,給它和別人還有朋友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最後連自己的家也被佔領了。還好它有好朋友獾、河鼠和鼴鼠,它們一起幫蛤蟆奪回了家。蛤蟆也改正了壞毛病,在森林裡快快樂樂地生活著。

這本書看完以後,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真正的友誼永不磨滅,即使受到多大的阻礙,友誼永遠是最堅固的。這個世界上,沒有比真正的友誼更珍貴的了。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是嫉妒;在你遇到不幸的時候,會給你鼓勵和支援;在你有缺點的時候,會及時給你指出來,而不是故意貶低你,嘲笑你。

這本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鼴鼠和河鼠了。鼴鼠善於包容,蛤蟆在外面做了那麼多的壞事,鼴鼠還一天想著蛤蟆,想讓它早點回來;河鼠善於指出朋友不好的習慣,是它讓蛤蟆改正了自己以前的錯誤觀點;而蛤蟆,它善於聽別人的建議,及時改正自己錯誤。這些我都要好好地學習,特別是要學會包容,因為朋友也有缺點,一味的指出朋友的缺點,甚至讓朋友經常感到難堪,最後終將會失去友誼的。

“知音難遇,知己難求”。一個人要學會交朋友,要善於交朋友,要珍惜朋友間的友誼。否則,你就沒有知己和知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