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通用28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03W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一個世紀前,在華盛頓廣場西邊的小區的一面牆上,有一片不隨風擺動的長春藤葉子,“綠葉之神”——歐·亨利賦予了它永不飄零的權力。可我卻分明看到它落下的瞬間,就是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但我始終沒有聽到它落地的聲音。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通用28篇)

在那個蕭索的年代裡,物質蕭索、經濟蕭索,就連人心都是蕭索的。可生命總是放出光輝的,不會讓這種冷漠在人們心中蔓延。有兩個年輕的畫家,都懷著各自的理想,機緣的巧合、興趣的相投兩人成了摯友,於是兩人順理成章地攜手為夢想而努力。悲涼的年代,造就悲涼的命運。他們中的一個卻被病魔扼住了咽喉,幸運的是一個與那個年代極為相稱的老畫家出現了,他嗜酒且毫無成就,也許他就該只是一個埋沒在那個時代中的人,可就是他用一片葉子創造了一個嶄新的生命,一個傳奇。

你大可將這個故事只當一個故事,當一個平凡的生活。可你不可能不注意到這人性中耀眼的光輝。蘇和瓊西只不過是一對才認識不久的朋友,而蘇卻可以冒著被傳染的風險盡力保住瓊西。老貝爾門則與這兩個年輕人更沒有關聯了,而他卻可以用他的畫筆,他最完美的傑作以及他最高貴的生命去拯救她。

一片葉子在風中起伏著,它只是飄著飄著,這一飄掠過重洋,拂過百年,你可知道這葉承載著多少生命的重量。當它飄進我的心中,聆聽到它撞擊我心靈的聲音時,我便得到了答案。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短篇小說中的名篇之一。文中描述了三個失意的畫家――脆弱的瓊斯、堅強的蘇和古怪善良的老貝爾曼先生之間感人肺腑的真摯友情。

遠離他鄉的瓊斯是一個對未來滿懷美好憧憬的姑娘,可是無情的肺炎卻擊碎了她心中美好的願望和活下去的希望。脆弱面又敏感的她非常絕望,竟將窗外不斷被風吹落的常春滕葉子比做自己生命即將結束的記時,甚至還認為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生命就都結束了,我也就去了。儘管她的好友蘇不斷地鼓勵、安慰她,但病中的瓊斯卻固執見。無奈之下,蘇只好請求一心想畫一幅傳世之作的老貝爾曼來幫忙。善良的老貝爾曼為了讓染上肺炎的瓊斯重新振作起來,不顧年老體弱,頂著狂風暴雨在瓊斯房間窗外的牆上畫了那最後一片葉子。而他自己卻不幸染上了肺炎,在那個冷風瑟瑟、秋雨綿綿的夜晚悄然逝去。毫不知情的瓊斯受到那片葉子的鼓舞,活了下來,充滿信心地去實現她的人生夢想。

在這篇小說中,我彷彿能看到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當長春藤上那最後一片葉掉下來時,老貝爾曼先生急匆匆端著調色盤、拿著畫筆,顫顫巍巍地站在梯子上,背對著瓊斯的窗戶,精心地畫著那片葉子。

那片葉子不僅鼓勵了瓊斯,還告訴我們珍視生命,不要被因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生活、面對挑戰。充滿信心地走下去,直至理想的彼岸。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因這我想看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飄下去,飄下去,像一片可憐的,疲倦了的葉子那樣。

其實,我想對你們說,別再這樣無聊下去了,學點吧,至少讓你們覺得並非無事可做。我想對你們說,抓住青春吧,別讓它從你身邊飄走。

國中三年,應該是殘酷的三年,因為它只來一次,而它來的時候,我們還不懂得人生,還沒有做好迎接它的準備。我不想你們在走出這個大門後,回首的瞬間,有著太多的失落、後悔與心酸。

或許因為一次次地失敗,你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你們認為這一切太難太難。但即使如此,我們就可以放棄嗎?

不,為什麼要放棄!一直以來,我就以為自己的命運就得自己來主宰;一直以來,我就認為這世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一直以來,我就把自己當作一個勇士,任何的驚險,我都要去嘗試;一直以來,在每一次失落、失敗後,我命令自己勇敢地站起來!

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你們想過嗎?不需要別人來畫上那一片葉子,讓我們自己對自己說:永遠都不放棄,在任何時刻!

貝爾門,一個偉大的畫家。雖然他的大半生都窮困潦倒,走得是一條失敗之路。但他始終有個響亮的目標——畫一幅“偉大的傑作”。四十年,他都沒有因自己的失敗而放棄作畫,他一直等待著時機。

與把自己的生命寄託於一片飄搖的葉子瓊西相比,貝爾門更像一個失敗的英雄。面對他,和他用生命畫成的“傑作”,我們任何人都不得不肅然起敬。

然而,如果冷靜地思考一下,像貝爾門這樣幾乎盲目的執著卻並非可取。若沒有最後的偶然,他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可憐蟲。在這個世界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既然他在畫畫方面沒有什麼天賦,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那就應該明智些,在活下來的前提下,更換一種新的生存方式

,努力使自己活得更出色,而不必拘泥於那沒有發展的繪畫。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讀書心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片文章,刊載在《山東青年》上,作者是美國的海倫·凱勒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氣讀完之後,細細咀嚼,不由得感嘆起來。

海倫·凱勒出生自由十九個月時,就因病雙目失明。重此,她就一直在黑暗的漫漫長夜中摸索著生活,長久的盲人生活使她倍感眼睛明亮的寶貴。她熱愛我們這個美麗.新鮮.充滿生機的世界,卻為不能用眼睛觀察,而只能用手觸控感到遺憾。於是,她非常羨慕那些有一雙明亮眼睛的朋友們,羨慕他們能夠輕鬆方便觀賞大自然美景,能夠用眼睛去洞察別人的內心世界,而那些朋友對於這些總是視而不見。

我們這樣做,實際等於看輕了自己的生命價值,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待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才猛然醒悟,發出悲哀的嘆息,豈不是晚了嗎?失明瞭才知道眼睛的寶貴,就應該在眼睛亮時好好利用它,垂老了才懂得生命的可愛,就應該在年青時珍惜它。像我們班的王明亮一樣整天心不在焉地,好像在這個課堂中他沒有事似的,而且他也非常淘氣,上課不願意聽講,這樣不珍惜自己的時光。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一開始,看到文章的標題叫作“超人”,感覺非常得匪夷所思。很好奇善良又充滿愛心的冰心奶奶怎麼會寫這一類的文章。

小說在開篇就寫到“何彬是一個冷心腸的青年”,這一句話,就斷然地對何彬的性格下了一個簡單明瞭的定義。然後大肆渲染了何彬的“冷心腸”,介紹了何彬的生活環境與特點:他住在一座很多人同居的大樓裡,這一特寫放大了何彬與眾不同的一面,即他冷漠孤獨、不近人情、不輕易與人打交道、從來不會寄出和收到一封信、不愛任何有生氣的東西,屋裡如同山洞一般陰冷。何彬甚至還認為“世界是虛空的,認識是無意識的,人和人、人和宇宙、人和萬物都不過如同演劇一般,上了臺是父子母女,親密的不得了,下了臺,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場也是這麼回事,笑一場也是這麼回事,與其互相關聯,不如互相遺棄,愛和憐憫都是惡。”看到這裡,我開始有點納悶,這就是“超人”?在我們腦海裡,超人不就是那種可以拯救世界,幫助人類的那種人嗎?

看完全文後,讓我明白,文中“超人”其實是當時社會下的一些典型青年知識分子。因為五四運動,並沒有給人真正的精神寄託,使得他們沒有了意識,沒有了目標,沒有理想,開始對人生產生消極的一面。

文章的最後,何彬被感化了。“世界上的母親和母親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牽連,不是互相遺棄的”。這使我懂得,無論時代的現實多麼的黑暗,多麼的殘酷,無論人偽裝的多麼的無情,最終都敵不過愛的力量。母愛,人與人之間的大愛,都會帶著這樣悲觀的超人走過荒蕪的沙丘,來到愛的天堂。

原來,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超人”存在,人都是需要愛的。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巨著,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裡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師推薦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她是在搪塞我,因為我讀完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這裡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然而,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開始沸騰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裡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們考到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歷了三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在和紳臨終前對他說:“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當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

“……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演繹著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那一位是孫少平呢?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山海經》約成書於4020xx年前,作者原為夏禹、伯益。全書分為《山經》、《海經》兩大類,共18卷,3.1萬字。書中寫了各種奇形怪狀、擁有超人神通的奇靈異獸450多個,內容有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礦物、醫藥、鬼神、祭神祭祀、氏族部落等很多方面。我之所以這麼喜歡《山海經》這本書,是因為裡的怪物很奇怪,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現會發生天災,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聲。最奇怪的是在我心中印象比較好的西王母竟然是長相像人,卻長有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善於長嘯,篷頭亂髮,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其中還有2種奇異的動物讓我難忘:何羅魚——它住在一座譙明山上。譙水就是從這座山裡發源。它長著十個身子,卻只有一個腦袋,它發出的聲音就像狗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可以治好癰腫病。

化蛇——陽水發源於中部的陽山。陽水中有很多化蛇,它長著人一樣的面孔,豺一樣的身子,還有一對鳥一樣的翅膀,並且能像蛇一樣爬行。它發出的聲音如同人的呵斥聲。少開口發音,這種動物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縱然你的想象力在豐富,你看到《山海經》中描述的景象、動物你還是會大吃一驚。展現於你面前的,是一個奇異花草、猛獸妖物遍佈的神奇地方:招搖山上有多姿的桂樹與美麗的玉石;吃上一口祝餘,帶上一株迷谷,你可以踏上不迷路、不飢餓得旅途;小心即翼山上那些蝮蟲和怪蛇,還有什麼狸力,可不是你家的小豬,叫聲像狗,不要惹他。許多聽也沒聽過的山名、水名、樹名,尤其是那些名字奇特的妖怪,都讓人驚奇。說來是神化,但先人怎能將其記錄的如此生動形象,不免讓人產生對於另一個世界的聯想。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了中華悠久的歷史。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寒假時間又一次拿起這本著作《夏山學校》,夏山學校的理念與其他的學校是完全不一樣的,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因材施教的典範”,學校充滿了無窮的活力。在這所學生不多、規模不大的學校裡,學生們無拘無束地體驗著童年的快樂,品嚐著成長過程中應有的酸甜苦辣,也在積極主動中去學習並掌握走入社會後所應擁有的基本技能和相互素質。我在閱讀時越是回味與思考,尋找自己所教育的孩子與夏山學校的孩子的差距,再次細讀之後,新的學期將以“尊重、愛和自由”為主線來教育孩子。

尊重二字不是簡簡單單一個行為,它可以讓孩子天性大膽釋放,在火炬學校尊重孩子是常被我們掛在嘴邊的教育字眼,也回想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真正體現出了尊重,而在夏山學校,老師們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放縱。書中更是提出了一條創新的教育理念“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也引起我的深思。自己所帶的學生不可能每個孩子都很嚴格的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硬是逼著學生去遵守,反而起到反效果,得不償失,自己也受累。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個體的發展來適應著學校,尊重生命意味著帶著生命個體快樂!夏山學校限度地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快樂成長、他們讓孩子們快樂遊戲、他們對孩子充滿真愛,這裡的孩子都很真誠地待人從不虛偽,在他們的校園裡我們可以聽到爽朗的笑聲,他們的音樂、舞蹈、美術、陶藝方面都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做到了想孩子們所想,他們不去壓抑孩子,而是讓他們開心地活著並且樂觀地過好每一天。“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早早就被人們認同的一句話,可是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都過多地關注了成績,過多地關注學生智力的發展而忽略了學生情商的發展,把最重要的東西忽略了。我們沒有去深入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能夠以一顆愛心去回報社會,多感恩他人,這些才是更重要。

給予孩子們自由,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給予孩子們權利,讓他們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給予孩子們時間,讓他們能夠自然的'成長;給予孩子們快樂的童年,保證他們不會感受到成人制造的壓力和恐懼。這是夏山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裡沒有考試,上課完全自由。孩子們可以上課,也可以不上課,只要他們喜歡,他們可以一年到頭不上課”真有這樣的學校嗎?不管你信不信,夏山學校確實就是這樣的,對孩子們而言,它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學校。

我感覺現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學校那樣自由。比如他提到學校中的孩子不願學習可以整日遊蕩,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遊蕩了三年,直到他恢復學習的渴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說髒話的孩子老師會放任。有去偷東西的孩子老師和他一起去偷。不願意整潔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飯前不想洗手就隨他去,用手吃飯也是他的自由。在課程學習上,夏山學校的孩子只需挑選自己喜歡的課程上,雖然我們現在不可能做到讓孩子們這麼自由,但學習要建立在有興趣的基礎上,有興趣的課程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一點是肯定的。所以教師要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重點,並且要正視個性差異。這個觀點我非常贊同,我的學生中,有的特別會學習,輕輕鬆鬆學得比別人好,有的孩子很認真,學習成績就是不理想,但每次體育比賽中,他卻能成為手捧這本書,感受著夏山學校博大的愛與自由,感受著教育內容之大,想起孔子先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想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合上書本才覺得理想和現實差距有多大。有一種“此曲只應天上有的感覺”,但我又想到了一句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們應該立足現實,積極地借鑑它山之石,在教育地比較中不斷冠軍,這樣的孩子有他的專長,如果讓他們在夏山學校,相信他們一個個都會是人生的成功者。

完善自我。讓我們的教育充滿自由和愛,讓校園充滿和諧,讓孩子們真正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夏山學校的學生是幸福的。“讓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學校。”尼爾先生本著這種愛的理念,鼓舞學生熱愛自己的生命,也熱愛別人的生命;他對小孩深具愛心與信心,“孩子們的幸福與快樂的程度全靠我們給他的愛和讚許而定。小孩對愛和讚許的需要遠超過對知識的需要。”夏山學校主張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邊。跟孩子們站在一邊,就是給孩子愛,那並不是一種佔有的愛,也不是一種不講理智的愛,而是一種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也贊同他一切行為的愛。我還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夏山學校式的教育也會遍地開花。

用王校長的話說,就是靜靜等待花開的日子。有時我願意開心地帶著學生們一起玩,晨練時上我也會和他們一起跳繩、做遊戲,課堂上上我會帶著孩子們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領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我再也不會佔用孩子們玩的時間,讓他們盡情地玩,玩的時候盡情地玩,學習的時候他們才會更專心致志。對於犯錯誤的學生我也有了更多的寬容,有時我會去分析他們犯錯誤的原因,我相信他們都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也願意看著他們一點點的改變,也相信夏山學校的教育理念會給我們有所啟迪的。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我是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這篇文章的:幾年前,張石牙的母親因為一場罕見的暴雨,不幸在小黑河淹死。父親張木頭執意認為妻子的死是因為鄉親們的見死不救。於是,他斷絕了與人們的來往,守著自己唯一的“三獨”:獨屋、獨船、獨生兒子——石牙。石牙因為父親的緣故,被同學們冷落與侮辱,他開始怨自己的父親了。後來,又是一場罕見的暴雨,石牙的死對頭——王猛為了給生病的媽媽捕魚被急流捲走了。石牙用父親的獨船救了王猛,自己卻像母親一樣溺水死了,張木頭知道後悲痛不已,而他也備受人們的尊敬。

讀完後,淚水已情不自禁流了下來。我仰面嘆息:若不是因為張木頭的頑固,石牙又怎會無辜犧牲,上一代的恩怨又為何要牽扯到下一代呢?

這篇文章中,三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捨己救人、勇敢善良的石頭;頑固愛子的張木頭;不可一世又心地善良的王猛。

而文章的故事情節也牽動著大家的內心。在石頭的母親溺水而死,張木頭決心斷絕與人們的來往時,我們可以體會到張木頭對妻子的愛;張木頭打傷兒子後又心急為他包紮傷口時,我們可以感受到張木頭的愛子情深;在王猛為給母親捕魚溺水,而石牙奮不顧身救他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石牙捨己救人的精神。由此,我不得不佩服常新港的寫作水平。

張木頭的固執造成了這樣的悲劇,也因此註定要孤獨一生,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轍啊!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孤獨之旅》,雖然看起來是個平淡無奇的文章,但是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感觸。

書中的主人公杜小康小時候因為家庭變故不得不放棄學業,放鴨來維持生計,艱苦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從而使他走向成熟。我認為,現在的我們很難有那樣的遭遇,更不會那麼小就面對生存問題,小時候,我們都是不諳世事的“小破孩”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擔心吃不上飯,也不用擔心自己的住所,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文中的杜小康正是應了那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是啊,多少名人都是經歷過重重磨難才得到最後的成功的,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艱難的繼續創作,許多的人都是在狂風暴雨的洗禮中成長,命運只能改變你未來的一小部分,只有用自己的力量才能換來明天的彩虹。

我們要學會坦然地面對風雨,坦然地接受風雨的洗禮吧!讓狂風吹去我們的幼稚,吹出我們的成熟;讓暴雨滌去我們的混沌,滌出我們的清澈;讓暴風雨洗涮我們脆弱的枝葉,湧出一顆堅強勇敢的花蕊,綻放一片絢麗與芬芳。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在飄著雪花,吹著寒風的冬日裡,一個滿頭金髮的女孩,蜷縮著身子,穿一身薄薄的滿是補丁的的衣服蹲在牆角里。她是誰?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女孩。

她,僅有的財富就是一盒火柴,那又有什麼用,沒有人去買。她只有在劃出火柴的一瞬間感受到幸福,只有在美好的幻象中寄予希望。填飽肚子,擁有一棵聖誕樹,有人關心自己,如此簡單的事,在女孩看來卻是那樣遙不可及。

有一刻,我甚至覺得女孩死去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只有離開了這個世界,女孩才能徹底的擺脫貧窮,飢餓與世界上的種種殘忍。

在我看來,”沒有親人的孩子像根草“,但女孩還有爸爸,她的爸爸卻不愛護自己的女兒,讓她頂著嚴寒外出賣火柴,賣不出去還要打她。多麼狠心的父親,多麼可憐的女兒!

我多麼希望她能來到我身邊,我們一起玩耍,一起上學,得到好的教育,長大後能用自己的本領養家餬口。但是,我這天真爛漫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在那時,她們的國家只會一味的剝削人民,窮人是沒法獲得自由的。當我讀到“她死了,在大年夜凍死了”這撕心的話語,我不禁我緊了拳頭。我恨資本主義社會的壓迫,很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

這時,窗外響起了猛烈的聲音,天空中煙花正在閃耀,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與她的奶奶,手挽著手,在紅紅綠綠的煙花中站著,幸福的微笑著……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很久沒有如此暢快的看一本書,只花了兩天的碎片時間,我讀完了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其中收錄了他的兩部中篇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終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我絕望的愛慕之情。”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白髮蒼蒼,舉止高雅的老婦人,她在四十歲的時候,出於一種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個素昧平生的賭徒,卻由於瞬間活力的驅使而失身於這個她連姓名也不明白的男人…”

兩個故事中都以死亡告終的男女主角有一個共性,也是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偏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陌生女人,偏執的愛一個總也認不出自我的男人,即便她曾為他付出了自我,為他生過一個孩子,為他傾注了自我認識他之後的餘生,直至他們的兒子和她自我皆以病亡悄無聲息的消失於無形……《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的賭徒,偏執的沉迷於賭博,作者對他在賭桌上形象的描述可謂淋漓盡致,他原本有顯赫的家世與大好的前程,卻在賭桌上輸掉了自我的人生。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海蒂被姨媽送到了山上,和爺爺一起生活,她還愛上了大山和山上的羊。她每天吃的只是乳酪羊奶和麵包,我不知道彼得跑到羊的身上喝羊奶。一個小孩和一位爺爺幫助克蕾拉恢復了健康。她一個小女孩還會當老師教彼得識字,真是想不到,一個小小年紀的女孩會教別人識字。最讓我驚訝的是,海蒂用她的愛心溶解了爺爺的冷酷,真是不可思議呀。海蒂在阿魯姆峰上認識了牧羊童彼得,在謝思大宅裡認識了克蕾拉。海蒂教會了彼得識字,她和爺爺一起幫助克蕾拉恢復了健康。我想,這就竟是什麼力量?居然有如此的強大!我心頭怦然一震,是真善美的力量!

《海蒂》這本書,然我知道了真善美的力量,並知道了助人為樂的道理。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大衛·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這部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的小說裡,狄更斯借用“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不少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坎坷的生活道路,深刻的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思想,也細緻的描摹了當時社會的現狀,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大衛·科波菲爾》一書通過描寫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一生的悲歡離合與離奇經歷,多方位、多角度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體現出當時社會的腐朽的拜金主義思潮。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因為貪戀金錢。摩德斯通先生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覬覦她的財產;愛彌麗的私奔也是因為禁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哈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尤利亞·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墮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可恥下場。這些故事暴露出金錢的罪惡,也是狄更斯對當時社會那種腐敗現象的不滿和憎惡。但值得欣慰的是米考伯先生對於金錢的態度,他雖然負債累累,卻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世間的種種磨難。這個人物形象寄託了狄更斯對當時社會的美好向往與追求。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大衛·科波菲爾無疑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論是他孤兒時代所遭遇的種種磨難和辛酸,還是他成年後不屈不撓的奮鬥史,都表現了一個小人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求出路的痛苦歷程。經歷了大苦大難後嚐到人間幸福和溫暖的大衛,靠的是他真誠、直率的品性、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對人的純潔友愛之心。阿格妮斯也是作者著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內在的美德,既堅韌不拔地保護著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援著飽受挫折之苦的大衛。最後她與大衛的結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這樁完美的婚姻使小說的結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氣氛。他們都是狄更斯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想的化身。這種思想的形成與狄更斯個人的經歷和好惡是分不開的。他始終認為,處於受壓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遠勝於那些統治者、壓迫者。狄更斯希望以這樣的道德觀來改造社會,消除人間罪惡,但在當時的社會來看,狄更斯的這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觀是不可能實現的,從現在看來,這種唯心的思想也是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的。

《大衛·科波菲爾》在藝術上的魅力,不在於它有曲折生動的結構,或者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它有一種現實的生活氣息和抒情的敘事風格。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的世態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

通過閱讀本書,我不僅在文學創作方面得到了良多啟示,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再度認識到了人性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明白了自己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閱讀了《綠山牆的安妮》,深深喜歡上了安妮,喜歡她的可愛,喜歡她的妙語連珠,喜歡她的堅忍不拔,喜歡的奮發上進,喜歡她的豐富想像力。當我再瀏覽第二遍時,發現安妮的這些特點主要通過她的語言表現出來。

在書中的第二章節中,我跟故事裡的安妮見面了,馬上被她的富於想像力的話語所打動。我開始覺得是否外國的孩子都這樣能說會道,不怕陌生人,大膽又敢於表現呢。把故事看進去後,才發覺安妮的確是與眾不同的。給“難以言喻的美麗之物”取名字,讓我覺得有趣之極,她把“林蔭大道”叫做“歡欣的白蒙路”;把一條美麗的小路,叫做“戀人小徑”;還給窗前的櫻花也取了了個童話般的名字“冰雪女王”。她還想像著森林裡有魔鬼,以至於不敢獨自行走,而這些都是在與瑪麗娜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獲得的。安妮以尖銳的聲音迴應雷潔夫人,以決絕的語氣對待吉魯伯特,表現了她發自內心的對她進行攻擊的反抗。她不會任人欺侮,她有絕對強烈的自尊。這種自尊與她的奮發上進息息相關。她在學習上努力認真,總是與同學爭第一,並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皇后學院。

安妮的堅忍不拔,可以從她對待兩次“災難”的態度中看出。第一次,她從樓上掉到地上,折斷了腳脖子的骨頭,但她沒有頹廢。之後仍然愛冒險,在一次表演中,躺在船中當公主,結果小船漏水,被湍急的河流沖走,幸好安妮抱住了橋下的古老的樹幹,而倖免遇難。安妮還是能幹的,她會照顧小孩,根據以前的生活經驗救了發高燒的戴安娜的妹妹。她會把房間整理得整潔得當,會烤麵包,會做一切大人能做的家務。她的能幹在最後章節“放棄就讀皇后學院”中得到了昇華,不僅是能幹得到昇華,她的善良、知恩圖報,她的人格都得到了昇華,而使得安妮散發出耀眼的光輝。安妮的表現,不得不使人喜愛上她。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我在生活作文的《欣賞讀本》中,讀到一篇文章——《訪紹興魯迅故居》。裡面提到閏土。當時,我對閏土很好奇,他長什麼樣?是個怎樣的人?當在語文課上學了《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後,我終於認識了閏土。

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少年便是閏土。從這段文字中,我瞭解到 閏土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少年。

閏土是捉鳥的能手:他在雪地裡掃出一塊空地,用短棍支起一個大竹篩,撒下秕穀,看見鳥在吃了就一拉,那鳥就被罩在大竹篩裡了。用這種方法能捉到各種各樣的鳥。讀到這裡,我想:如果我也能用著種方法捉到多多的鳥就好了。

閏土也喜歡在潮汛時看魚:在潮汛時,有很多魚跳出來,有長著兩條腿的飛魚。看到這裡,我想我只聽說過蝌蚪會長出兩條腿,並沒有聽說過其他長兩條腿的魚。

夏天,閏土和他的小夥伴門可以在沙灘上拾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貝殼。在魯迅的心目中,閏土知識豐富,活潑可愛,聰明能幹,他的生活充滿樂趣,豐富多彩令人嚮往。而魯迅和他往常的朋友卻生活在有高高圍牆的院子裡。每天只能望著高牆上四腳的天空。他們的生活天地很狹窄。

我和那時候的魯迅一樣。生活天地也很狹窄,每天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裡沒有小夥伴和我玩,就只能玩玩具、看電視、玩電腦遊戲。我真想像閏土一樣擁有多姿多彩的童年。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近日讀一本好書——《中國觸動全球》,作者張維為是鄧小平的資深翻譯。作者對小平同志的思想精髓把握深刻,通過走訪百國,用比較思維的方法談中國與世界。說一句實在話,以前對於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之類的話總認為是一句口號,而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理解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刻內涵。在七一前讀這樣一本書,無疑讓我增強了對黨和祖國的熱愛。感慨萬千之後,整理幾點心得與博友共享。

一、在當今這樣的世界,做一箇中國人是幸福的。

新中國成立結束了中國社會近百年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蹂躪的歷史,但從此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仍在與貧困與飢餓作鬥爭。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連續20多年GDP的平均增幅超過9%,這不能不說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蹟!

如果說GDP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的話,那麼,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完全可以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來感受這30年的經濟鉅變。市場上的商品琳琅滿目,每次去超市、百貨店甚至農貿市場,都會讓人質疑:這麼多商品都能賣得出去嗎?是啊,只要自己口袋裡有足夠的錢,什麼商品都能買到。倒是賣家在愁,內需不足,老想著怎樣把產品賣給外國人。當世界仍有10億人常年處於忍飢挨餓、食不果腹的煎熬中時,中國用最短的時間基本解決了13億人的溫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不錯,中國的一線、二線城市房價確實貴得驚人,但中國老百姓擁有自己的住房比例在全世界範圍中還算是很高的。在居者有其屋的問題上,各級政府動了很多腦筋。雖然在廉租房和經濟設用房的建設、分配上還存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至少已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至於“行”,近幾年,中國的高速公路發展速度真為世界驚歎。現在中國高速公路的總里程數已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如果僅從縱向對比今昔還不能讓我們有足夠的幸福感的話,作者更側重從當今世界各發展中國家的現狀這樣的橫向角度帶著我們去觀察、去思考。

社會主義的朝鮮在當今世界上經濟落後的程度,相必大家不會懷疑什麼。只是我最近看到有關資料說平壤人的月薪只夠勉強買1-2公斤大米,怪不得,有媒體說從98年到20xx年,朝鮮餓死了幾百萬人口。

人口才1100萬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敢於向美國人叫板的勇氣固然令人佩服,但作者實地考察後得出的結論是:古巴的經濟太困難,人民的生活太艱苦。古巴雖然在教育、醫療方面比較成功,但主要生活用品都實行配給供應,牛肉只供給涉外的飯店賓館,私人是無法買到的。街上的汽車都是50年代的汙染耗油的舊車。在老卡斯特羅年代,手機甚至遭嚴格管制,鮮有人用。物質產品的匱乏是不言而喻的。

在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孟買城市人口的60%至今仍生活在貧民窟。以作者的觀察,孟買、加爾各答兩個城市所看到的貧困現象比在中國過去20xx年走過的十來個城市所看到的貧困現象加在一起還要多!

菲律賓政局動盪,反反覆覆的政治謀殺和政治鬥爭使經濟停滯不前。全國30%的人仍處於貧困線以下。現在每10個菲律賓人中就有1個離鄉背井,800萬菲傭在海外打工的收入是菲律賓外匯的主要來源。

再看非洲,無休無止的種族屠殺和空前絕後的艾滋病蔓延,使得非洲一些國家死氣沉沉,以至於棺材業成為了有些國家發展最快的產業。盧安達今天的人均壽命才50歲。肯亞、烏干達分別為47、45歲。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和發達國家比?是呀,我們今後確實要把這些發達國家作為經濟發展的標杆並急起直追。但,我們畢竟要看到我們原有的基礎,我們13億眾多人口的國情,我們對於這30年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要有一個客觀和實事求是的看待。應該說,這30年來我們黨的偉大英明之處就在於把注意力放到了改善民生上。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有了今天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中國必須走自己的道路。

在經濟發展的問題上,中國用事實證明了自己道路的正確性,用生動的實踐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於今天這個世界的價值意義。

同樣,在民主政治的程序中,中國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民主”是個好東西,但西方所謂的有普世價值的民主不一定適合中國。蘇聯、東歐的教訓是慘重而深刻的,曾被西方視為亞洲“民主櫥窗”的菲律賓的民主政治實在讓人感受不出好處。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除了需要民主的形式和程式,作者的觀點是,更需要內容和程式並重。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需要民主,更需要發展和穩定!在中國學習借鑑西方民主自由的問題上,作者的觀點是應採取“拿來主義”而不是“送來主義”。所言甚是!在西方民主輸出這個問題上,作為讀者,我的想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己所欲”,不一定要“施於人”。所以,也請西方國家充分尊重中國人民自身的選擇!

三、中國在崛起的程序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近年來有許多學者專家談了很多關於中國崛起的話題,但對照中國人民的偉大理想和抱負,我們在崛起的程序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我比較贊同作者的觀點:中國已經觸動了全球,觸動了整個世界!

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在當今這樣的社會大轉型時期,許多問題指導思考並期待解決。對此,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3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貧富分化問題,官員腐敗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

相信我們的黨有決心、有能力、有辦法解決好這些問題。

總之,《中國觸動全球》讓你瞭解中國,瞭解世界,瞭解未來!是一本好書,值得一讀,更值得收藏。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作為單位的職工,在日常工作中就應具有什麼樣的工作態度?運用什麼樣的工作方法?怎樣看待工作結果?剛到所裡的那會,因為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新人,所以對未知的工作與前景相當迷茫,對自己該做什麼該怎樣做會不知所措,總是在反覆的疑問。直到前段時間所裡開展雙擁雙促活動號召我們看一本好書,我在所裡借了一本《工作重在到位》,大略翻了幾頁發現正好能解決我的困惑,就一頭扎進書裡細細品讀起來。

大學生衛哲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祕書,給老總添茶倒水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件再簡單但是的事情。但是衛哲在這件小事上動了心思。老總最愛喝什麼,什麼時間喝,杯子怎樣放,他都有講究。添茶几乎人人都會,但是添出學問添出講究的人可不多。俗話說“一滴水能夠見太陽”,這樣一件小事情都做得這麼好,其他事情自然更不必提了。於是,年輕的衛哲得到了上司的賞識,24歲就出任了上海萬國證券公司資產管理總部的副總經理。

這是《工作重在到位》書中的一個真實的案例。書中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鮮活的向我展示了工作到位的重要性,吸引著我一口氣想把它讀完。不僅僅如此,讀時還有一種身臨其境、事在身邊的緊迫感,讓人沉思。此刻有很多身在職場的人,總是抱怨自己時運不濟,每次評優評先都輪不到自己,把一切都歸結為懷才不遇,沒有慧眼識珠的伯樂。很少有人想到,我的工作是不是到位了?我做事情是不是精益求精呢?我的方案是不是能夠更完美?我的計劃是不是萬無一失了?如果經常思考或者多讀像《工作重在到位》這樣的書,就會少一分抱怨,多一份耕耘。努力付出了,工作到位了,自己的上升空間自然就大了,好的機會也會接踵而至。不是上天不眷顧你,只是你自己丟失了機會而已。

對待工作,也要象對待朋友一樣,真誠,踏實,認真。而工作也會給人帶來樂趣與回報。擁有一分正確、良好的工作態度,是每一個工作者就應具有的最基本的條件。在實際中,工作者往往會因為周圍的環境,公司的薪金,個人的喜好等因素的影響,加上不同工作者不相同的學歷、經歷、性格,每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都不相同。我要說的是,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首先就要有一個端正的工作態度,放好自己的心態,不要認為工作是負擔,是謀生手段那麼簡單,要把他當成職責與消遣,用心去工作,這樣才能具有成為一個合格工作員工的基本條件。

有了端正、良好的工作態度,對於順利實現工作計劃與目標就需要有一個合理、科學的工作方法,而科學、對路的工作方法也是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學習、總結中,逐漸積累,領會的。如何能掌握更多先進、科學的工作方法呢?這就需要我們有敏銳的洞察力;忍辱負重的承受力;腳踏實地的執行力,在不斷工作,學習中,善於不斷總結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缺點,盡力吸取好的經驗與方法,才能在自己的日後工作中,針對不同的工作計劃與目標,制定合理、科學的工作方法。而工作過程,更是自己鍛鍊、成長的磨刀石,是個人在快速成長過程的載體與路徑。

我們經常把一句話掛到嘴邊:態度決定一切。什麼是用心主動?什麼是事求完美?什麼叫做稱職?我們通常所持的態度是“要我到位”還是“我要到位”?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我們的態度是什麼樣的,通常會直接產生一個後果。“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得下下。”我們只有用到位的最高標準,主動要求自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書中還告訴我們,要想把工作做到位,就要遠離“差不多”。這三個字幾乎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要想把工作做到位,表現出來自己的專業,就要做到“零缺陷”,隨時想想“萬一”,萬一出現意外和變化,怎樣辦?教師上課,要想到課堂上每一個細節,要有到位的完美的設計;工人做工,要思考到每個零件的精確度,要有到位的創造;就連農民種田也要憂慮天不下雨禾苗怎樣辦,要有到位的與天抗衡的第二手準備。做事情的時候必須要多動腦,向“差不多”說拜拜。要有結果意識。做一件事情,最終還是要看結果,這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一項,結果導向能讓我們清楚的看到自己要達成的目的和效果,制定有效的工作計劃,選取最優的方案方法。檢驗工作是否到位的標準,無疑就是完成工作的好壞。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偉大來自細節對細節的注意。”如何做一件事,我們需要多費些精力來仔細思考,把自己放到“歸零”“清空”的狀態,謙虛理解別人的批評和指正,不斷充實和超越自己。只有一流的備戰,才能得到一流的成果。

在工作時需要,換位思考,統籌兼顧,有壓力和緊迫感,遵守制度,按照既定的流程辦事情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工作到位的法寶,這無疑會將我的工作歸攏到一個可行的範圍內,不會因為大大小小的疏漏影響工作的到位。同時我也要養成諸如“今日事今日畢”、“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習慣,拒絕浮躁,學會“深耕”,把“蜻蜓點水”的輕掠式做法,轉成“蚌病成珠”而放出璀璨光芒。要實際貫徹這些習慣,最為重要的是工作與生活方式的改變:首先是對自身要求的改變,其次是在團隊配合方式的改變。

這些改變會直接影響到工作計劃的制定,工作目標的實施與工作資料的實現。相關工作過程的好與壞更是直接關係到工作結果的落實,而工作結果的產生更是企業日常運營所務必的節點因素。也就是說,每個員工日常所做的每件工作,其工作結果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正常運做。所以,對於每個企業員工,都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在工作與學習中,不斷總結、完善、創新自己的工作方法,透過強有力的工作手段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以期到達最好的工作把工作做到位。我覺得要多讀像《工作重在到位》這樣的好書,用心揣摩,悉心領悟,就必須能夠將自己的工作深耕到底,做到無可挑剔的“到位”狀態;多讀像《工作重在到位》這樣的好書,不僅僅能從中學到工作的方法,更能悟到用心上進的人生態度;認真參透《工作重在到位》這本書的內涵,透徹理解工作重在到位的重要好處,其實就是拿到了一把開啟事業成功之門的鑰匙,這對於初入職場的我們至關重要。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說來慚愧,長到20來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時是看到網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雲》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

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麼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十年前讀到哪裡,現在還是讀到哪裡。

說的是北京城裡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盪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讚歎,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裡,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並沒有研究,不過藉著字裡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雲》裡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現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復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麼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閒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現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里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味在。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0

《查理九世》系列,一直以恐怖的劇情和曲折的內容聞名與我們討論的話題中,別具一格的恐怖故事發展取向,博得人們的厚愛,而且男女老少通吃。今天我就要帶大家來了解或重溫一下這部雷歐幻象的巔峰之作。

《查理九世》現有二十六冊,主要講的是由探索者查理、破謎者墨多多(墨小俠)、堯婷婷、虎鯊、扶幽組成的DODO冒險隊為登上浮空城,對世界各地的未__迷境進行探索,收集“黃金地圖”和“祕境珍寶”的故事。

26本本本我都認真的看了兩三遍,每一本故事都內容極富想象力和吸睛性,主角人設跟現實生活接近,而且還有不少用不同的筆墨刻畫的“配角”。還放上了一些我們現在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說多多冒險隊真正的老大:查理。

擁有純種的貴族血統,被墨爺爺注射了提高智商的藥劑,還可以通過發生器講話。所謂的智勇雙全,說的就是這條小狗了,再比如未完全滅絕的生物、不死的人魚族、被科學家們重新培育出來的高智商恐龍…

我最喜歡的一本是:不死國的生命樹,他講了伊森公爵為了活下去利用尤加特拉希生命樹,吞噬別人的生命,把它們變成半死不活的骷髏人,與多多冒險隊進行了一場鬥智鬥勇的鬥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結尾處的一段話:一個人活了多少歲不算什麼,重要的是是他是如何度過這些歲月的。

這本書並沒有多麼震撼的場景,沒有多麼厲害的主角,但它確用一個個故事講出了許多人生真理,不像有一些書,一看就忘了,這幾本小小的書,卻可以讓你翻個手麻。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1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程序。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讀詩令人高雅,讀史令人明智。讀每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懸樑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個人的終生尋求。讀書是一種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的財富。*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了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佈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令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魯迅的文章令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令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往看待人生。瀏覽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步。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2

我愛讀書,我享受於讀書,因為讀書是快樂的!讀書是美麗的!它給我們帶來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讓我們增長知識、豐富見聞、明白事理、開闊眼界,陶冶性情。

我讀書,我快樂。

讀魯迅的《阿Q正傳》,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愛心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係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係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鬱積的怨憤之氣。

人人都應該有一顆愛心,關愛弱小的人,社會的最底層的人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不應該給予他們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如果每一個人都獻出一點愛嗎,世界就會更加美好。那些社會的最底層的人,也應該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擁有做人的原則。

我讀書,我快樂。

讀《最後一次演講》,我深深的體會到聞一多的愛國情懷。抗戰八年,他留了一把子發誓不取得抗戰勝利不剃去,表示抗戰到底的決心。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及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最後被特務暗殺明知演講的後果,但任然冒這生命危險宣佈:前腳踏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踏入大門,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巨人聞一多,是一個偉人聞一多,是一個大寫的聞一多!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聞一多先生雖然早以逝去,但他的精神與靈魂卻在每一個人心中,如鳳凰涅盤般獲得了永生。

一詩一文一菸斗,一個脊樑一聲吼。

一畫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紅燭。

我深知:在千千萬萬個聞一多的帶領下,中華民族正以讓世界驚歎的速度,騰飛著,我們的民族將在無數偉人志士努力下,將光環繼續傳揚下去,讓所有的人仰視我們,仰視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中華這頭沉睡的獅子已經醒來,他在像世界怒吼。東亞病夫華人如狗不的入內不會在出現,它將永遠是歷史的昨天。讓我們努力起來,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中華!

我讀書,我快樂。

讀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保爾勇於獻身,拼命工作;他酷愛學習,如飢似渴;他嫉惡如仇,愛憎分明;他不畏艱難,挑戰病魔。他永不言敗,頑強生活這一切都可歌可泣。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深刻自我反省、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精神風貌和特徵:為共產主義理想獻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質;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艱難困苦一往永前的革命氣概。

他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它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合群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是他對生命價值的理解,說明了他驚人的革命毅力,他勇敢的投入生活和鬥爭,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只活了32歲,他的一生很短暫,但他的生命真正充實和極大的幸福。

他是我的偶像,也是我們每一個青少年的楷模。我從他的身上得到了極大的教育和鼓舞。他讓我從一個遇事只會哇哇大哭,只會逃避的我,變成一個堅強,勇敢,敢於承擔的女孩。每當我遇到困難想要逃避的時候,我的腦海裡就會出現他的身影,似乎在告訴我,要有鐵一班的意志,做一個戰士,這時我就會勇敢的站出來,與之戰鬥。頑強、執著、刻苦、奉獻、勇敢、奮進的人格操守應成為青少年永恆的人生精神座標。這種精神也將永留在我心中。

我熱愛於讀書,享受於讀書。讀魯迅的《阿Q正傳》,我明白;要有一顆愛心,平等對待幫助每一個人;讀《最後一次演講》我明白;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為國家做出貢獻;讀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我明白;做人要頑強,勇敢,執著、刻苦,勇敢的面對困難。我讀書,我快樂。書給予了我很多的啟迪,不同的書給予了我不同的教育。在書的世界裡,我知道了太多太多。花季的我,漫步於花之園圃,徜徉於書之殿閣,發現了讀書也是一種別樣的別樣的生活。體味生活,品讀好書,箇中滋味,怎一個樂字了得!讀書,真是一種幸福!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3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由於讀書,人生才更出色!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讚。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心,便悵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4

魯迅筆下的阿Q,是一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靠給別人打工來維持生活的人,他身上最大的優點就是“精神勝利法”,他善於自嘲,精神是他最大的財富。

小說中,阿Q沒錢沒地位,被趙太爺欺負,被他們剝奪了自己的自由權,稱阿Q為“老Q”他是一個很可憐的人,連說話都要時刻小心,因為,趙太爺就想找他麻煩,使阿Q經常捱揍。有一次,阿Q被別人打了,但是他並不難過,自慰說這是“兒子打老子”,很有勝利感。

小說到了後來,阿Q進了城,還憑自己賺了錢,別人對他也是恭恭敬敬的,連趙太爺對他的態度也有所改變。窮人永遠受別人欺負,富人永遠受人尊重,在阿Q那個年代,就是這樣的一種觀念,阿Q是可悲的,他生活在那樣的舊社會裡,受盡了屈辱,但是,他會自慰,他懂得如果自己不這樣想,會被他們折磨死的。

我們也要學習阿Q那種精神,當別人欺負自己時,不要生氣,要往好的地方想。不然,你再怎麼生氣,別人也不知道,他們不能替你承受,要學會自慰,學會安慰自己,讓自己變得樂觀,收穫精神財富。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5

這兩天看的 也是我看的第一本東野圭吾的書,很久很久以前意外看到過書名和開篇簡介,就開始保持持續的好奇心,在圖書館看到馬上就借了出來。斷斷續續看完,內心感受到的是一種莫大的感動,每一個單獨的故事,很多線同時進行,最後都可以隱約歸結在一起,時間和空間上,相互關聯,每一件事最後也能看到因果關係。交換信件在浪矢雜貨店,而他們多少都去過丸光圓。

故事情節非常精妙不容贅述,每個讀者自己體會能更深刻,事情的奇特來源於浪矢雜貨店自身在九月十三號這天對過去和現在的時空進行了連結,過去浪矢老爺爺一直以真誠的態度去面對每一份來信,這天給兒子遺囑以後,最後一次跟著莫名的指引,來到了店裡,收取來自未來的感謝信,而三個“小偷”翔太,敦也,幸平,在三十三年後同時誤入了這裡,面對莫名奇妙的煩惱信,由好奇的回覆,到認真對待,文章對他們描寫既體現了以他們不高的文化面對這樣的事的真實反應,簡單直接,又體現了他們內心最真善美的一面,尤其是到最後,他們感受到自己被人需要,自己做出的回覆被感謝,感受到自己做了好事情的快樂後,他們決定了自首,此時又收到了,他們僅是為了嘗試證明投遞出的白紙投到了過去,老爺爺給出的認真的回覆:“…正是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面前是無限的可能…我衷心的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的燃燒自己的人生。浪矢雜貨店”至少當我看到這裡,被感動,總是以善意去推測每個人的老爺爺,又遺憾他的離去。而書也就意猶未盡的結束了。

人與人間信任與真誠,可能是解憂這件事能進行下去的原因吧,哪怕因為開始瞭解不完全,過程中就會產生矛盾,但最後都耐心的說明,也就有了好好的結果,有一點點理想化情節是,後來三人給出的回覆對於寄信人來說都是未卜先知的,選擇相信信裡的內容的晴美改變了人生軌跡,成功後好像差一點就要過於功利,又被他們三人打劫後(所以說這個因果關係寫得很好很神奇),開始考慮去幫助那家瀕危的小店。追求音樂夢想的克朗,最後也有了流傳的音樂,雖然方式在於自己解救了有天賦的小女孩的弟弟。

書裡對父母這個形象的描寫,也很暖,藤川博的父母破產帶著兒子潛逃,一部分是為了保護,可是最後兒子獨自逃走,他們選擇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方式去成全孩子(個人覺得看書裡這一段的時候感覺有點奇怪但是他表達的應該是這個意思吧);克朗的父母,供養他上了大學最後也預設支援了他追求音樂的夢想;浪矢老爺爺也是一位父親,他開始沒有和兒子去住的原因,不僅是覺得解決大家的問題的過程找到了自己老年存在的意義,也是不讓去擾亂兒子的生活。

總之是一本很溫暖的書。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6

我們要從小培養讀書的好習慣,讀書作為一種培養孩子性情的方式是很好的選擇,讀書能培養一個人的內在氣質與外在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道理,下面是一篇國小生《十歲那年》讀後感,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希望大家有所體會。

我今年十二歲,我健康、我聰明,我無憂無慮,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 媽非常愛我。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就叫作《十歲那年》,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書名肯定會有很多疑惑:十歲那年怎麼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當然我也不例外,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閱讀這本書。

《十歲那年》,它出自於美國的賴清河。《十歲那年》的特殊旅行,是一場美麗而堅強的成長蛻變。金河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她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她和英俊、溫柔卻永遠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堅強勇敢美麗的媽 媽,還有三個性格各異的哥哥住在一起,家鄉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種傳統,她的熱情的朋友,還有那些木瓜樹。但是這一年,一場意料之外的戰爭卻讓她的人生從此天翻地覆。

金河和家人被迫離開了美麗的家園,搬往美國南部。然而,適應新環境是那麼難,新的語言、新的同學、新的老師,一個全新的城市……最終,金河會融入這個新的世界,重新變得聰明和自信。從生活在家鄉的幸福日子,到適應美國社會的艱辛經歷,金河依然沒有放棄。最後終於在親朋好友的幫助和鼓勵下變得自強、聰明有自信。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分、浮想聯翩。戰爭太殘忍了,一場戰爭的發生會奪去無數鮮活的生命,會摧毀美麗的家園,更加會破壞幸福的生活。金河十歲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感到心酸。

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經歷了戰亂、漂流、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城市,新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和諧,那麼美好。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信仰,遭到鄰居的排斥和攻擊。語言不通,在學校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欺負,連吃飯都躲在廁所裡。金河是懂事的,學校裡經歷的挫折,回家隻字不提,不讓家人為她傷心。金河是勇敢的,面對困難她沒有退縮,她努力學習英語,對嘲笑她的同學做出了反擊。金河是又可愛又陽光的,她的可愛使她得到華盛頓小姐無償的幫助。她的陽光使她交到了新朋友。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面對困難的生活要樂觀勇敢地去面對,讓苦難變成人生中的祝福。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7

我有幸拜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撰寫的《王崧舟詩意語文教育》,如縷縷春風拂面,又似涓涓細流澆灌我那乾涸的心田,給我送來了夏日裡的絲絲清涼。

在這部《詩意語文教育》中,集中了王老師近幾年對詩意語文的一個不斷理解和生成的文字軌跡,是他參與各種大型的、專題的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培訓活動的講座和報告.雖未親臨現場,但我能夠深切地感悟從王老師內心深處流淌出來的對於詩意語文的解讀和修行,令我對詩意語文有了滋心的感受,對我平常那近乎麻木的課堂教學有了更大的觸動。

書中王老師精闢而形象地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詩意語文,那是對語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種追尋,是對語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種深刻自覺和迴歸。一切優秀的語文教學,是詩意的語文;一切風格鮮明的語文教學,無論樸素還是絢爛、無論激情澎湃還是理趣盎然、無論散發著平民氣息還是充滿了貴族氣質,只要它是自由對話的、喚醒意會的、精神契合的、追尋幸福的、實現自我的、充滿智慧的,那就是詩意語文。

回想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真是愧對學生,愧對自己。上課時,即興發揮,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課後的反思策略也只做表面功夫。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其實我也挺討厭這樣的自己,曾經的雄心壯志,曾經的理想抱負,都已不在。而這次讀了《王崧舟詩意語文教育》,又激發了我靈魂深處的那份感動,那份純真。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上好語文課,是自己的本職工作。王老師告訴我們,一堂好的語文課,在課堂上教師要徹底放鬆,全然進入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和學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要徹底開啟自己的生命,讓生命中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寸肌膚去感受、去觸控、去體認課堂中的每一個當下,他會不時地產生高峰體驗,他會在課堂上率性而為,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

在書中我學到好多王老師的“獨門祕訣”,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平時要修煉絕招。比如第一招叫“實錄還原法”。把課堂教學實錄還原成教學設計,然後再還原成教學理論;把理論再還原成設計,把設計再還原成實錄,這樣一個來回還原的過程,可以很好地修煉自己的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第二招叫“情境填空法”。在聽課或看人家的優秀實錄時,看到關鍵時刻,要定格打住,進行情境填空,看看自己會有什麼反應,如果自己處理會有什麼“課像”生成,然後通過比較,這樣你的機智、通變與智慧就煉出來了。第三招叫“微格解剖法”。在教學中要研究候課,研究匯入,研究提問,研究範讀,研究導讀,研究討論對話傾聽訓練結課拓展,研究很多微格,這裡面大有學問。如針對學生的朗讀,可以選擇許多角度研究,如朗讀狀態、朗讀方法、朗讀質量、朗讀內容、思維方式、情感體驗、現場氛圍、思想認知、文化背景、學習要求、動態變化等等。在書中這樣的“獨門祕訣”還有很多,有機會大家都可以去好好欣賞學習。

最後一片葉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8

這個故事是從德國著名的地質學家黎登布洛克教授解讀一張寫在羊皮紙上的密碼開始的。

從這個密碼中教授獲悉在冰島的一個火山噴口處的洞穴裡,有一條通往地心的神祕通道,於是協同侄子子阿克塞和嚮導漢恩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

他們從冰島的火山口下降,在地心經過三個月的艱辛跋涉,一路克服缺水、迷路、暴風雨、與上海怪等艱難險阻,最後從西西里島的火山口返回地面。

這部書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科幻小說。雖然小說中的情節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但有正確的科學知識做基礎,情節合乎情理,彷彿真得看到了地底神祕世界中的不同風景。

小說作者凡爾納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黎登布洛克教授,雖然性格有點怪異,但是他那種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令我對他刮目相看。阿塞克,也就是小說中的“我”,雖然有些怕死,但他那聰明伶俐的頭腦,和遇事時的機敏反應令我歎服。

漢恩斯,他是這次探險的嚮導,雖然他是為了賺錢才和教授一起探險的,但他聰明能幹,努力保護主人,盡職盡責,是一個責任感非常強的人,這是我對他產生了一種敬意。

真是一部好書,不可不讀。從書中我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也感受到了人類探索自然堅定信心和堅強意志。希望更多的朋友讀到它收到它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