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精選16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3.01W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

看完古典老師的作品——《拆掉思維裡的牆》,我很受感觸。我認為古典老師正是這個時代中為數不多的獨立思考者。任何困於現狀無法突破或者試圖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應該讀一下這本書,它將有助你改變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式。推倒束縛自我的思維之牆,就會發現改變命運的鑰匙。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精選16篇)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知一種好的思維方式是如此的重要。記得小時候,因為父母為我提供上學的機會,我才能夠有機會學習知識。然後進入國中,但我不知道這樣一直學習意味著什麼。後來,我又進入高中,因為只有通過高中三年以後的大學聯考,才可以進入大學,所以我拼命地學習。可是即使進入大學,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也許以前是父母在引導我前行,所以我的思維處於被動狀態。但現在,作為成年人,我必須要鍛鍊自己,讓自己拆掉思維裡的牆,從而不斷超越自己!

古典老師在這本書裡談到很多方面的問題。譬如:買房、愛情、工作、如何提升安全感以及如何才能成功等等。通過閱讀,我產生好多對自身現狀及未來的思考。或許會有一些擔憂——對未來的擔憂,但我也會克服它們,自信、快樂地生活下去。

正如俞敏洪對此書的評價:讓我們的生命有自己的價值。誠然,既然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我們為何不珍惜?我們應當珍惜每一秒鐘,換一種思考方式,努力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樣你才會對生活充滿無限的渴望與期待……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2

最近在開始看一本書,書名是《拆掉思維裡的牆》,一個只有幾面之緣的朋友推薦的。目前我剛好看完整個書籍的第一章: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隸,就忍不住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

其中列舉的故事:巴菲特結婚前,讓蘇珊自己決定怎麼支配他們的積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購房,另一個是創業。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買房子,這樣做顯得更穩妥。因為創業的風險很高,有太多的不可預見性。而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了前者,所以現在的生活和大多數房奴一樣悲慘。當我們在面臨培訓學習、人際交流、跳槽等機遇的問題往往力不從心。導致我們的個人能力、關係圈、升遷機會等遠不及他人。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創業者都像股神巴菲特一樣是成功的。但是購房作為一種穩妥了方式,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

一個安定的居所,一個溫馨的家。但是有沒有想過就是這樣一個安定的居所,把我們侷限在了這個狹小的地方,失去了與整個世界的親密;就是這樣一個家,沒有親密愛人,關心你的家人能溫馨嘛?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只是在尋求一個依靠,得到我們想要的安全感。特別是很多女性朋友,也有類似的行為舉止值得我們深思。諸如裡以第一次加強戀愛的安全感、結婚來獲取男人的安全感,以生孩子來鞏固家庭的安全感......,最終的結果是怎樣呢,大家可想而知。女人更不自信更依賴男人,而男人就像手中緊握的沙子......。

所以從中我深刻的體會到,安全感不是別人能給與的,而是自己給與自己的。不要被面紗矇住了我們的眼睛,任何事物多角度全析。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3

看完古典老師的作品——《拆掉思維裡的牆》,我很受感觸。我認為古典老師正是這個時代中為數不多的獨立思考者。任何困於現狀無法突破或者試圖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應該讀一下這本書,它將有助你改變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式。推倒束縛自我的思維之牆,就會發現改變命運的鑰匙。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深知一種好的思維方式是如此的重要。記得小時候,因為父母為我提供上學的機會,我才能夠有機會學習知識。然後進入國中,但我不知道這樣一直學習意味著什麼。後來,我又進入高中,因為只有通過高中三年以後的大學聯考,才可以進入大學,所以我拼命地學習。可是即使進入大學,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也許以前是父母在引導我前行,所以我的思維處於被動狀態。但現在,作為成年人,我必須要鍛鍊自己,讓自己拆掉思維裡的牆,從而不斷超越自己!

古典老師在這本書裡談到很多方面的問題。譬如:買房、愛情、工作、如何提升安全感以及如何才能成功等等。通過閱讀,我產生好多對自身現狀及未來的思考。或許會有一些擔憂——對未來的擔憂,但我也會克服它們,自信、快樂地生活下去。

正如俞敏洪對此書的評價:讓我們的生命有自己的價值。誠然,既然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我們為何不珍惜?我們應當珍惜每一秒鐘,換一種思考方式,努力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樣你才會對生活充滿無限的渴望與期待……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4

歲月匆匆,日月如梭,今天上語文課時,我們學習了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一文,學完之後,我深受感觸。之前我並不拿時間當回事,但學完這篇課文之後,我開始珍惜時間。

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失去容易得,光陰失去不再來。“最珍貴的不是多少錢,不是家裡買一輛小轎車,也不是一個多大多麼漂亮的房子。我認為:最珍貴的,是時間才對。我永遠記得一句名言,時間是最不值錢的,但它是最珍貴的。如果一個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去世之後,哪怕是億萬富翁也帶不走他的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走完了這條路,就沒有再生的機會了。

雖然我們只是國小生,離人生的盡頭還有很遠,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人等時間,但時間不等人,不會多給某個人一分鐘,或者少給一分鐘。一個人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了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如果不懂得抓住時間,那這些美好的時光就會從你身邊悄悄流逝,永遠不會回來。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學生時代努力學習,長大後就會輕鬆很多;如果現在不努力,長大挨累的日子有的是。明年這時候,我就上國中了,現在努力十幾年,長大就可以輕鬆幾十年。但是想學得更多,學得更好,必須學會節省時間。

正好學校現在正在準備校慶活動,每天下午都有參加各種樂隊的同學,班級就剩幾個同學了,課也不能上了,如果能用這些時間去寫作業,看看書,複習功課,回家後將會輕鬆很多。

我們的任務實際並不多,只是看我們會不會節省時間,會節省時間的同學,他的時間會很充裕;相反,不會節省時間的同學,會覺得任務很多,每天晚上光忙活作業就忙活到了九點多,那他寫完作業後還有時間幹什麼?連複習的時間都沒有了,這樣下去,他的學習成績就不會提高。

時間總是那麼重要,會不會節省時間會關係到一個人的成績和成果,更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

節省時間是小事,但他要從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5

提到《荷塘月色》,每個80後應該都不會陌生,因為這是我們高中重點學習的一篇語文課文。不過那時為學習而閱讀,關注點基本都在分段解析上,內心並無什麼觸動。

上個月去高老師那裡借了幾本散文集,忙於工作,偶爾才翻一翻,無意間又讀到了朱自清先生的這篇《荷塘月色》。

這篇散文寫的是朱自清先生夜晚出來散步,走到了荷塘邊,欣賞荷花、葉子和月色。之後,又想到了寫荷詩。“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著讀著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著波動起來。朱自清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描寫了一個寧靜,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人靜時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他覺得自己是個完全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裡要做的事,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走著走著,我彷彿看見了荷塘,“那田田的葉子,白裡透紅的荷花上閃著亮光,零星地點綴些白花……”風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深深陶醉……這篇文章寫得很美,尤其是對荷花、葉子以及月色的描寫,以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掉。

安安靜靜讀下來,只覺得那麼愛不釋手,彷彿手裡捧著金子似的。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卻抱怨連連,真是不應該。自己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和工作,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6

今天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濫竽充數,是講在古代,一個國王特別喜歡聽吹竽,特別偏愛竽合奏,那聲音既悅耳動聽,又雄渾壯麗。樂手們也享受很高的待遇。有一天,國王感覺樂隊還不夠大,想組織一支三百人的大樂隊,加上原來的,還差一名。這時有一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他想混有人群裡,應該沒什麼事。所以他跑到國王面前吹噓自己吹得怎麼好,國王信以為真,讓他參加了樂隊。

國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也喜歡聽竽,不過,他偏愛聽竽獨奏,這可嚇壞了南郭先生,他趁人不注意時,偷偷地逃跑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象南郭先生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不能混在人群裡濫竽充數,就象我們學英語,全班一起讀時要會,一個人單獨讀時也要會,我們要學會每一課,知識只有學牢固了,考試時才會考一個好成績。你們說我說得對嗎?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7

雖然目前僅讀了他的幾篇文章,但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敬佩之情!這是一個怎樣天才的人物啊,只活了39歲,但卻是集物理學家、哲學家、數學家這些頭銜於一身的偉大人物!

我現在17歲,他的文章似乎已將我的整個人生看透。他的觀點都是我所經歷的生活的一個總結。一個又一個的相同點,一次又一次的共鳴,讓我突然懷疑,我的生活是這麼的普通,以至於連他——一個生活在不同年代,有著不同經歷的人都如此瞭解!在他的眼前,我是一個透明的人。

其中的一段很好的表達了此刻我激動的心情:“當一篇很自然的文章描寫出一種情感或作用的時候,我們便在自己的身上發現了我們所讀到的那個真理。我們往往因此而感動得要去熱愛那個使我們感受到它的人,因為他顯示給我們的並不是他自己的東西,而是我們自身的東西。”是的,我現在非常感動,也非常熱愛這位令我感受到自身東西的人——帕斯卡爾。

他的思想是如此的銳利,深刻。

在第一篇《人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種品質可以在沒有另一種品質的情況下存在,智力可能是強大而狹隘的,也可能是全面而脆弱的。”或許我的理解不夠深,但由此我想到了兩種人——專才和全才,相信大家聽到這裡也會發現這兩種人和所形容的智力有著很大的相似點。“習慣於憑感覺下判斷的人不理解推理的過程,因為他們往往看一眼就理解,並不習慣於追求原理,反之,習慣於根據原理推斷的人不明白感覺上的事情,因為他們尋求原理,卻沒有一眼看透的能力。”的確,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憑藉主觀認識去判斷身邊的事物,而不會用追求原理這種需要拐彎思考的“麻煩”方式去看待問題。這就是數理思維和直觀思維——數學家和思維直觀的人的區別。

他在談論雄辯時,形容得也讓人感嘆其準確。“真正的雄辯輕視修辭。”這句話應該就是想體現雄辯所用的理由真實得不需要修辭來證明其正確性。然而當我看到這句話是,我再次疑惑什麼是雄辯:“雄辯是以甜言蜜語說服人,而不是以權思想錄讀後感1000字威;它是暴君,而不是國王。”據布倫士維格的解釋說,國王是合法的,而暴君是非法的;說服力的權威是合法的,但雄辯的甜言蜜語卻足以敗壞人的意志。雖然他的解釋說明了帕斯卡爾是在強調雄辯的強大力量,但我開始懷疑,雄辯所用的理論其真實性。是人們用花言巧語將自己的思維“強加”於別人的心中嗎?“我們必須把自己放在聽者的位置上,在自己內心中檢驗講話的委婉,以檢查兩者之間是否相符合,以及我們是否有把握使得聽眾完全信服於我們的講話。”這樣看來我的理解似乎是對的又似乎是錯的。錯在不是“花言巧語”,也不是“強加”。只能說帕斯卡爾對雄辯的理解太過深刻,以至於我無法根本理解其真正含義。

在心理學的領域裡,他也有獨到的見解。《說服的理由》講訴的就是如何去說服別人是最有效的,他總結到:“當我們想要有效地糾正別人並指明他犯了錯誤時,我們必須注意他是從哪方面觀察事物的,因為在那方面他可能就是正確的;我們必須承認他那方面的正確,然而,也要向他指出他在另一方面所犯的錯誤。他會滿足於這樣的做法,因為他看到自己並沒有錯,只是沒能全面地看問題而已。”這裡體現的就是對個人虛榮心的滿足。每個人都不會喜歡承認自己犯了錯誤,也正是這一點,人們更不喜歡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那樣,自己的錯誤不在是個“祕密”,而是公開的“情報”。就像帕斯卡爾說的“人們往往更容易被自己發現的理由說服,而不太容易被別人腦袋裡想出來的理由說服。”因此,說服別人發現、承認自己的錯誤,特別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說,那是難上加難。而帕斯卡爾提出的方法,可以說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承認對方只正確的,只是在某一小方面沒有思考嚴密罷了。等於說告訴對方,你本質是聰明的,只是犯了個小小的錯誤。相信任誰聽了都會很高興,那麼接受錯誤也變得簡單了。當然,我覺得若要實現這一點,對那位提出對方錯誤的人要求也十分的高,首先就要“注意對方思考問題的角度”,並有心情去慢慢地開導對方,相信一般人是無法做到的。也正是如此,這樣成功的情況很少出現。

從這些看來,其實哲學不是人們所想的那麼深奧,它僅僅是對一個人一生經驗的總結,對一個社會常態的客觀認識罷了。是其在原有的基礎上,用更準確的語言去形容它,用更深層次的理解去看待它,僅此而已。當然,我的理解可能有些片面,但哲學就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逐步逐步地去認識。相信在有了更多人生經驗後,我對帕斯卡爾文章的理解會有全新的改變。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8

初讀中國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最新散文精選《你心柔軟,卻有力量--林清玄最新散文精選》一書,該書收錄《生命的化妝》《迷路的雲》《溫一壺月光下酒》《黃昏菩提》《正向時刻》《求好》《有情十二貼》《不是茶》《柔軟心》等48篇不同時期經典作品。書中優美的辭藻,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勝。書中深厚的含義深深地吸引了我,或許是志趣投合吧,喜歡淡雅散文的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本書。

翻開眼前這本書,和著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三言兩語,智慧的光芒閃爍其中,洗淨鉛華,拋開那些看起來很虛無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會展示在面前。稱其為散文精神的至高,我想也不足為過。

喜歡林清玄敘述自己兒時的故事。雖然表面說著自己兒時的事,但總表達著一種情感。讀著、讀著就會情不自禁融入其中,看到了林清玄與“棋子”下棋,看到了林清玄和小松鼠嬉戲,也看到了林清玄過火時的恐懼、害怕。欣賞林清玄撰寫自己現在的生活。每篇文章都表達了自己對鄉村的懷念,或是一則意味深長的道理。每則故事都寫得十分真實,不僅讓我想起林清玄思念番薯之情,林清玄城市種菜記……

沒有多餘的文字,一切彷彿是那麼自然,卻又充滿了奇妙的聯想,空靈流動。轉換了時空,彷彿置身於那書中的情景,心靈卻澄澈洞明。

這篇《溫一壺月光下酒》確實是達到一定的高度。它妙在一種風神,這種風神是從莊子到李白到東坡到張岱到林語堂再到林清玄,當然還有古龍。不過,索性除了這種蕭散風神之外,還有一種更強勁的力量,就是一種厚重,這種厚重從孔子到司馬遷到韓愈到朱熹到王陽明到曾國藩,風神與厚重並存。

佛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包羅永珍,應作如是觀”。即便是遵從了“如是觀”的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在講述真理的同時,又顯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筆下,就可以發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苦與樂,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禪、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諦。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煙波浩渺的佛教藝術和佛教哲學的海洋裡潛游泅渡,將之化為氣息,化為血脈。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冷峻中保持著溫煦,流動中體現著凝注。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於是,我們得以看到東方美學理念和佛教哲學情懷融為一體、禪的機鋒和日常生命體悟為一體的傑作。正如《黃昏菩提》中寫到:“凡是樹,就會努力生長;凡是人,就不會無端墮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溫暖,凡是樹,就會有樹的風姿。”“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醒不至於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汙染,使我們有追求明淨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地認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藉情的溫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亂或骯髒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還記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著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著生意的訊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溫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讀林清玄的書,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那些或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盞清茶細細品味的。 林清玄是中國臺灣當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顯現出博大的悲憫情懷,其散文也呈現出質樸、清新、真純的特點。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核心,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其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受禪宗思想的影響,林清玄的散文創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往往包含了深遠的禪意,林清玄的散文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其散文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他的散文風格簡樸、清新、智慧、幽遠,能做到虛實生輝,空靈流動,具有詩性之美。

讀畢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文學如月光,無用卻讓內心柔軟。內心柔軟才有心思和敏感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和感動,用一種柔和的方式去化解浮躁和焦慮,撫平流年的傷痕,讓內心不再孤單慌張。既不顯露,也不隱藏。柔軟的心最有力量。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緻;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

末了,似乎還沉浸在林清玄淡雅的散文中。不由得也吟誦出一句話:活在苦中,活在樂裡;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煩惱,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我想,這是面對苦難生命最好的方法吧。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9

合上這本書,兩行熱淚禁不住順著我的面頰潸然而下,書中那一幕幕感人的情節,六個幾乎互不相聯的少年在突然降臨的災難面前所做的一切還在我腦海中久久迴盪。

這是一篇關於災難題材的小說,裡面沒有什麼時尚的色彩,也沒有流行的淘氣包、假小子,但它卻感動了我!

這本書主要講了隔壁班的留守少年黃春榮和優秀學生、英俊少年鍾雷都對宋佳玲有好感,兩人因互為情敵而結仇。送機另請另外一位叫元帥的男生去修理黃春榮,但是元帥卻要求黃春榮和鍾雷到郊外去決鬥,而他自己卻和俞前進當裁判。宋佳玲為了阻止二人決鬥,和顧芳芳感到郊外去制止他們。

這時候,那場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發生了,幾個性格各異的少年被困郊外,種種困難擋住了他們回鎮上的希望。偏僻的郊外沒人注意,他們遺憾地錯過了一次又一次可以逃生的機會。在缺水缺糧又有兩人受重傷的情況下,從未有過的絕境把他們平時偽裝氣的外表徹底地撕裂了。在生死的巨大考驗面前,他們擯棄矛盾,收起小“我”,組成一個整體,爆發出生命的潛能使他們共同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讚歌,一曲愛的歌唱。

災難沒有把他們摧毀,卻成了饋贈他們的禮物。那些在災難中經過靈魂吸力的少年,當他們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他們已不是過去的他們,他們一個個展現出來的是陌生而嶄新的“我”。

我喜歡這本書,它使我懂得了在災難面前,個人恩怨原來是如此渺小,它使我懂得了如何更加深切地體會生命,珍惜生命,學會感動,最大限度地釋放生命的絢麗。這本書還涉及到了更為巨集大的社會場景,使人性善的光芒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下熠熠生輝,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感謝愛,如何用更為深遠的眼光去認識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0

《瘋娘》是一篇短篇小說,雖然字數不多,卻深深打動人的心。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球球的孩子有一個“瘋子媽媽”,球球的媽媽生完球球后便被球球個奶奶趕了出來。後來奶奶一直很後悔,球球開始很想媽媽,但媽媽回來後又覺得媽媽很令自己沒面子,於是對媽媽很冷漠。球球的瘋母親對球球一直好,當球球被人欺負時,她去保護球球……

正當風平浪靜的過了一陣子,不幸發生了,球球的媽媽為了讓球球吃上桃子,在危險的懸崖上摘,一不小心摔下懸崖,手中還緊握著一個桃子……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熱淚盈眶,回想著那位“瘋了”的母親。這位母親雖然不懂世間的冷漠,但那麼偉大無私,有著每一位母親的深切的母愛。

這時,我想到了我的媽媽。

那天,我看見我們班同學周知昊有一件很輕很軟的衣服,我回去後便吵著鬧著要媽媽給我為我織一件,並再三叮囑要漂亮一點,生怕自己的比同學的不好看。

媽媽滿口答應,在緊張的時間裡為我織毛衣。入夜了,大家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我從夢中醒來,看見媽媽臥室的燈還亮著,我以為媽媽忘關燈了,便走了進去,只見媽媽凍得紅紅的手為我織毛衣,雙眼緊盯著棒針絲毫沒有發現我。這時,我心酸滋滋的。

後來,當我和媽媽看電視時時,我沉浸在有趣的電視情中,媽媽卻沉浸在無味的織毛衣中。當我美滋滋地在喝牛奶時,媽媽總是匆匆向嘴中塞一粒酸滋滋的話梅糖,手總不離織毛衣的兩根編織棒針。不論天是寒是暖,媽媽做完家務活總是坐在沙發上,在幹什麼?當然是在為我織毛衣。

天氣冷極了,我穿上了媽媽的“母愛”牌毛衣。

是呀!每個母親都是偉大的,讓我們珍惜母愛的一點一滴吧!

不要讓媽媽傷心,做一個孝順的好兒女吧!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在家裡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好書,這本書是著名兒童作家羅爾德·達爾的作品《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查理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在查裡生活的小鎮上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廠。工廠的主人是威利·旺卡先生,他喜歡發明非常奇怪的糖果。但由於工廠裡有間諜,他把所有的工人都辭退了。工廠變得非常神祕,大門緊鎖,從來沒有人進去或出來過。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髮出告示,他將邀請五位幸運的孩子參觀巧克力工廠,全世界購買旺卡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機會,前提是得到藏在包裝紙裡的金獎券。查理成為了一個幸運兒,他得到了參觀工廠的機會。他們五個人蔘觀工廠的過程是一次奇特的經歷,每位參觀者都感到了無限著迷、狂喜、好奇、驚訝和謎惑不解。最不可思議的意外留到了最後……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本書告訴我們要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要異想天開……在購買巧克力贏金獎券的過程中,一個叫維魯卡·索爾特的小女孩為了得到金獎券,讓他爸爸買了二十萬塊巧克力。因為小女孩的爸爸是花生米工廠的廠長,所以讓花生米工廠的工人幫忙剝巧克力皮,最後維魯卡·索爾特得到了一張金獎券。由此看來,現在很多人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放棄了公正,成了賴皮的人。主人公查理是一個心態非常好的孩子。

因為書中寫到查理開啟巧克力糖紙後沒有發現金獎券,但是查理

還是讓他的親人來嚐嚐這塊巧克力糖。說明查理是一個心胸寬廣、心地善良的孩子。書裡還寫了其他四位幸運兒: 貪吃肥大的奧古斯塔斯、驕傲的維魯卡、傲慢的維奧莉特與傲視一切的麥克。可是,他們四個卻在“糖衣炮彈”面前失去了理智。從而一個掉進了河,一個進了焚化爐, 一個變成了大藍莓,另一個則變成了訊號微粒。而在最後,最大的驚喜則是威利·旺卡先生,他是想通過這次參觀,選一個接班人,最後因為查理表現最好,成了工廠的廠長!

讀著,讀著,我慢慢體會到了這本書的意義,查理之所以沒像夥伴們一樣受到傷害,是因為巧克力工廠有很多誘惑,而查理忍住了這些誘惑。我聽說一個心理學家給一些孩子每人一塊糖,並說等他一會兒回來時誰的糖沒吃掉,就再給誰一塊糖。結果,回來時只有幾個孩子的糖沒吃掉。這說明了有些孩子的忍耐力不是很強。

我們要學會忍,因為忍是對付誘惑的唯一方法。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2

一提起貝多芬,大家都會想到美妙音樂。通過閱讀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我瞭解了貝多芬幸福又悲慘的命運,感受到了他堅強的意志。

他為何悲慘?貝多芬的童年沒有溫暖,成年後失去了音樂家最重要的東西——聽覺,一次次在情感上跌倒,受盡了命運的捉弄,無比辛酸。所以他悲慘。

他為何幸福?因為貝多芬有很多關心他的朋友,韋格勒、埃萊奧諾雷、阿曼達、勃羅寧等,這些都是他的至交好友。雖說他命運悲慘,但有朋友的幫助、陪伴,他也很幸福。

他又為何堅強?因為貝多芬即使一次次受到命運的捉弄,卻堅持這樣一個信念“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能讓困難把我壓倒!”貝多芬雙耳失聰,但他依然熱愛音樂,堅持創作,寫下了許多的樂曲。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還創作了輝煌的《第九交響樂》。貝多芬在情感上也屢屢受挫,但依然渴望愛情。所以他是堅強的。

貝多芬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正是因為他有一顆熱愛音樂的心和一份執著的信念。他的執著改變了命運,在與命運的戰爭中,他越挫越勇,最終取得了勝利!

我們應該學習貝多芬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執著追求的精神。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3

假期期間,我從圖書館借到了夏洛蒂的代表作《簡愛》,一回到家,我便如飢似渴地讀起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簡愛由醜小鴨逐漸蛻變成白天鵝的過程。簡愛從小就是一名孤兒,被舅舅收養。舅舅很疼愛她,可惜早早去世了。舅母卻認為她是個累贅,動不動對她打罵不休,表哥表姐也對她冷眼相待,在這座房子裡,她受盡了侮辱與折磨。

後來她到一所慈善學校學習,這所學校要受到捱打,罰站,剪頭髮等凌辱,伙食十分惡劣,生活環境及其不衛生。感冒不能及時治療,註定了一大半會受訓傳染,斑疹奪取了許多孩子的命,簡在這樣一所學校裡,親眼目睹了一切,她仇恨這個學校,尤其仇恨這個學校的創始人布洛赫斯特先生,他是一個偽君子,這所學校根本是人間地獄,可簡愛並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在這樣的學校裡成績拔尖,成為了一名家庭教師。

在第一份工作的過程中,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簡遇到了羅切斯特先生,雖然羅切斯特比簡年紀大,人長得也不漂亮,但他們的思想卻有許多共鳴之處,簡自然地愛上了他。簡併不在意羅切斯特的萬貫家財和名利地位,她要的只是一份真實情感,一份友好坦率。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汙染,使她得到了期盼已久的愛情,如願以償地擺脫了以前黑暗的生活。

簡愛傳奇般的一生深深震撼了我,面對殘酷的生活環境,她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堅定不移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面對不公平的待遇,她沒有逆來順受,而是不屈不撓地去爭取尊嚴……當遭受表哥莫名地打罵時,她作出了反抗,堅定扞衛自己的尊嚴。在那個年代,家庭教師因為薪水微薄而被普遍認為是低賤的工作,可簡愛並沒有感到自卑,認為自己與他人是平等的,仍充滿自信地對待世界的一切。

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讚美。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並最終也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

簡愛的一生,雖然平凡但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是充滿智慧、自信與不屈精神的象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4

《誰動了我的乳酪》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兩隻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乳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夠儘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我們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須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

從另一方面來說,“乳酪”是一種通過艱辛努力而獲得的優越狀態。“乳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為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對於常常向往著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的輕狂和喜悅,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趁著寒假的空閒,我一口氣看完了這本《誰動了我的乳酪》。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始終有一個疑問: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居然是全球第一暢銷書?但隨著漸漸的深入,我終於明白了……

書中有4個主人公———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裡,乳酪是他們要尋找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乳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乳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理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多的乳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始終還停留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回憶中。他們抱怨著,無法接受乳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想明白了,穿上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乳酪,而哼哼卻仍留在原地,一無所獲。

“乳酪”是個比喻,代表著我們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乳酪”在變化。各種強烈變化和心理衝突,使我們常常在各種各樣的變化中不知所措,追問著誰動了“我的乳酪”,抱怨著上帝的不公平,面對不了新的生活,陷入煩惱之中難以自拔。生活的迷宮是多麼的大啊!當遇到突如其來的變化後,為什麼一定要沉浸在失去的痛苦、失望的無奈、決定的兩難中呢?趕快找到自己的“鞋”,隨著“乳酪”而變化,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這樣才會發現更多的“乳酪”。

從這本書中我還認識到變化是一種必然,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是在最大變化發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古人所說的“居安思危”就是這個意思吧?

以後的我,一定要擁有嗅嗅的靈敏嗅覺和匆匆的敏捷行動,並學會像“唧唧”一樣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獲得最好的心境去奮鬥。   “乳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

變化是永恆的。儘管還有如同嗅嗅一般因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乳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該如何面對?卡奈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乳酪”而嚮往,那隻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 的無奈和一廂情願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脫安逸,超越恐懼,恃機而動,尋找新的“乳酪”。生活並不會遵從某個人的願望,改變隨時會降臨,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現更好的乳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乳酪”總是存在於某個地方。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5

有這麼一本偉大的名著,沒有一絲古板嚴肅,而像自己的一個家裡人,向你娓娓道來他的成長經歷,有這麼一個平凡的老師,沒有一點自私狹隘,而是一位聖人似的,不分國界的將知識傳播。這就是《朝花夕拾》與其中的藤野先生。

俗話說,醫者人心,在魯迅的淡淡記憶中,藤野先生身為解剖醫學教授,儼然也是一位醫者,有著非凡的嚴謹與認真,同時他也是一位老師,有著悔人不倦的精神與思想,但更像一位父親,滿懷著對學生子女般的愛與關懷,在他們迷失道路與方向時,為他們點亮前方,指明道路。他,藤野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

藤野先生在魯迅心中如此,任何一位老師亦是如此。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父母無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仔細想想,到底是誰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們相處的時間更長,對我們給予了更多的愛呢?無疑,是老師。

老師,他們不僅是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同時也是一位位孩子的父母。父母將愛傳播最多的人無疑是子女,可是老師則例外。他們將師愛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對自己的孩子往往疏於照顧,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愛與責任心有著無邊無際的廣闊。

心有界,愛無疆。當老師夾著書本走向講臺時,一個個毫無關聯的孩子已經與他結下了深深的感情,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已經足以圍繞著他一生。於是,老師情不自禁地奉獻他們一生的青春,夢想與愛,給這些來自不同家庭,毫無關係的學生。

師愛跨越的,不僅是家與家的隔膜,也是國與國之間的邊界。如藤野先生,一個來自日本的大學教授,毫不吝嗇的將自己的關愛傳播給來自中國的魯迅,沒有自私,沒有狹隘的民族精神,這種無疆廣闊的愛終化為魯迅字裡行間對藤野先生深深地懷念與感恩。

大愛無疆,師愛無疆,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對國家作出的偉大貢獻,終將載入史冊,成為永恆!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篇16

《戰爭與和平》給了我許多東西,包括宇宙萬物執行的道理、人生的啟發以及心靈上的慰籍。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皮埃爾這個人物,並在精神上把他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來對待。他隨和、善良、落拓不羈、貪享受卻又沒有貴族老爺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裡以至於顯得魂不守舍,這些特點都讓我感到親切。娜塔莎很可愛,不過略顯輕浮了些,所以一經阿納托裡誘惑便放棄了對安德烈的愛情。經歷了戰火洗禮後的娜塔莎沉穩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時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潑與快樂。安德烈則是另一種性格,他冷峻、聰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爾的那種寬容氣度,所以常常後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結局來安排他,畢竟在臨死時他徹悟了。

《戰爭與和平》裡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們咀嚼回味,如羅斯托夫一家因戰亂遷出莫斯科時娜塔莎與皮埃爾告別的場景。娜塔莎從車窗裡探出頭來,看到穿著邋遢匆匆走過的皮埃爾,就向他打招呼。他們簡單聊了幾句,皮埃爾因為痴戀娜塔莎又考慮到自身的處境而顯得漫不經心,最後他向娜塔莎揮手道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隨即停下腳步落在了馬車後面。娜塔莎則好一陣子還把頭伸出窗外,對漸漸遠去的皮埃爾露出親切、快樂的微笑。

這一段特別使我感動,雖然他們之間的談話非常平淡,幾乎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覺到戰爭陰影下人與人之間的依依真情。尤其是皮埃爾那句:“明天,不!再見,再見了。”更加可貴。他似乎覺得這一分別,與娜塔莎將永無再見之日,戰爭逐漸臨近,明天風雨不定,所以說出這麼看似不經意卻沉痛之極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