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實踐論心得體會範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5.88K

《實踐論》對於指導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實踐論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讀實踐論心得體會範文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直屬團委組織公司團員舉辦讀書活動,推薦《實踐論》與《矛盾論》兩本書,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對於青年朋友提高思想認識有重要作用。《實踐論》是毛澤東在1937年7月寫就的,這一時期在中國共產黨記憶體在著兩種錯誤的思想,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都是片面的強調其中一個方面,錯誤的思想使中國革命受了極大的損失。為了揭露兩種思想的危害性,特別是教條主義,毛澤東以重要的《實踐論》做出了正確的思想批判,最終指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可以說,如果沒有毛澤東的《實踐論》,中國革命要走很多彎路,甚至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部著作《實踐論》不論是在中國革命時期指引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還是在當下為社會各個方面提供思想指導,都是極其正確和重要的。《實踐論》是毛澤東對於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對認識的深化運動的深刻理解,即認識和實踐的關係。它包括人們通過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人類的生產活動等)獲得一定的認識,實踐活動的不斷髮展又推動人們認識的不斷髮展,最終通過實踐才能對人們的認識的真理性進行判斷。通過對兩者相互關係的分析,強調了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將兩者統一起來,才能正確地對待某一問題。

《實踐論》對於人們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在各種社會活動中,要正確對待某一事物、某一問題,就必須按照《實踐論》的方法,不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以至無窮。在人們實際的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發現問題後,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問題可能產生的原因,然後就應該再回到現場根據初步原因再推理後果,分析能夠產生哪種結果,論證之前得出的原因。如果不符合情況,就應該繼續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後才能依據原因解決問題。而如果只是得到一個原因就去解決問題,不去實踐中論證,那可能得出錯誤的原因,根據錯誤的原因去解決問題,非但不能得到解決,反而會產生新的問題。所以,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應該根據《實踐論》中認識和實踐的相互關係,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從實踐中不斷驗證認識的真理性。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才能不斷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通過學習《實踐論》,能夠深刻認識到認識與實踐的重要關係,而且更要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在工作生活中踐行,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從而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讓我們年輕朋友都能學習到《實踐論》的精髓,真正的在實踐中來完善自己吧。

我所看過的為數不多的毛澤東的作品中《實踐論》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大概是因為我覺得這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絡最為密切的一篇吧。

毛澤東在《實踐論》一文中,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為基礎,聯絡我國的具體社會實踐,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關係。在讀完《實踐論》以後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這將指導我在以後的生活中的行為。

毛澤東在文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儘管就我們個人而言,我想我們距那些能夠變革現實的鬥爭還是比較遙遠的——我們更多的是要去辨別某種或者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本質,對於我們來說的意義,以及我們該怎麼去對待,但是這段話告訴我們如果想要獲得對某種或者某些事物的正確的認識就必須得自己去親身接觸,親自經歷,這樣才有可能瞭解到他們的本質,才能夠獲得最接近事實的認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人們談論某某人、某某產品據說怎麼樣怎麼樣的,有時甚至已經與最初發表評論的人的說法完全相反了,可是卻沒有人想到要去驗證,只是人云亦云,而這有時甚至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就拿我們交友來說吧,不可能有哪個人能夠取得所有人的好感,喜歡他的人會對他評價很高,不喜歡他的人就對他沒有什麼好感,有時甚至會出言詆譭,如果你只是通過某個人的評價就構成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許你運氣很好的交到了一個合你胃口的好朋友,或許,你就交到了一個品格很差勁兒的損友。人們常說要知道一個人怎麼樣就看他周圍的朋友,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但是反映出了朋友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之深刻。因此,也許由於你的錯誤認知而交的這個損友就會影響到你的一生。所以,我覺得我們要了解一個人你必須去與他接觸,在與他的交往中積累自己的認知,最後對其作出一個較為客觀全面的評價,從而決定他在你心目中的定位。對於其他事物也是一樣的,只有自己親自去嘗試,去體驗,才能夠得到最準確的認識。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我們得以自己的主觀思想為準,忽視其他人的一切想法,只是提醒我們別人說的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必須得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檢驗,從而得到事實的真相。

我們在實踐中得到了理論的認知,我們還得把它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才能夠發揮它的指導作用,使其具有現實意義。正如毛澤東所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學說源於西方,可是西方社會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並未把其運用到制度建設中去,所以對其而言,科學社會主義頂多就是個出色的理論,而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對於我們這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來說,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的指導思想,指導著我們的社會建設,對於我們的社會進步有著無法忽視的重大意義。而我們在運用科學社會主義指導我們的社會建設的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地為其補充著新鮮的血液,使其散發著活力。可見,一個理論只有把它運用於實踐中去才能夠使其不只是一個空架子,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使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實踐論》一文讓我更加深刻地瞭解到了實踐對於得到正確認識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讓我意識到了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的必要性。就我來說,我總是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卻往往只是知道而已,而沒有付諸行動,因而沒有得到自己理想的結果。今後,我將把自己的想法切實地落實到行動中去,讓自己做到最好。

毛澤東同志的這篇實踐論主要論述的是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知和行的關係。這篇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開創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實踐觀念和理論,是指導現當代中國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偉大成就的科學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是科學的知行統一觀。毛澤東同志的實踐思想是我們黨執政的指導思想,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在今天,對於指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堅持科學發展觀仍然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特別是要求入黨的大學生就更應該研讀這篇文章,從中學習辯證唯物的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這就告訴我們人類的一切認識都是從生產活動中得到的,然後再用這些認識來解決人類生活問題。這就是人類的認識發展的基本來源。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所以比其他理論先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毛澤東同志正是學習了馬克思的這一基本原則,把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理論相結合,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論述到“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人們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外界的規律,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要想知道自己的認識或理論是否正確,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就好比如我們做應用題一樣,要想知道我們做的是否正確,就必須把我們的結果代到實際問題中去檢驗。這也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觀點——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所以,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還論述到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於該覺階段。第二部,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這告訴我們,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實踐。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質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離的,它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了。感性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是認識的深入階段。“認識有待於深化,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於發展到理性階段——這就是認識論的辯證法”。這就教導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從感性的認識經過深入的思考,然後躍進到理性認識。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的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認識是從實踐開始的,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必須再回到實踐中去檢驗。列寧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於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於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這就告訴我們,要完全的解決問題,只有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於實踐,看它是否能達到預想的目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成為真理,就是在於它們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更重要的是它們在被後來的革命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實踐中所證實,然後又在實踐中被豐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之所以能夠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首先,真理的本性在於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其次,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真理一定是符合邏輯的,但符合邏輯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只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得到最終的證明。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這就是真理的發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以至無窮,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這就是認識發展的總過程。

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就是我讀毛澤東同志《實踐論》的心得,也是我所領悟到《實踐論》的精華內容。

在高中的政治課本中就學過與實踐有關的一些理論,通過閱讀毛主席的《實踐論》,我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毛主席的《實踐論》是其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是在1937年7月,在中國革命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兩種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妨害著革命的發展的情況下,毛主席為了揭露這種不好的現象,從而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毛主席在《實踐論》中闡述了四個基本問題。第一,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第二,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第三,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第四,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我認真閱讀了毛主席的《實踐論》,深受啟發,以下是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感悟。

實踐是認識的前提和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對於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和評價,如果我們想知道正確的答案最好自己去實踐一下。就如我們想知道葡萄是酸是甜,就可以去品嚐然後得出答案,而不是光聽被人講。毛主席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生產實踐活動是人首要的基本的實踐活動。人類為了生存,就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人類也在這種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獲得自身的發展。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社會形態下生存,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活動,都離不開人。因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只有從實踐中得出的認識才是有根據的認識。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人的知識、才能歸根到底來自實踐。這並不排除接受間接經驗和學習書本知識,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無必要事事直接經驗。就每個個人的知識而言,大量是從間接經驗、書本中學來的。但一切知識就其最初來源而言,仍然是實踐。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新的認識,豐富自己,不斷增加自己的頭腦儲備。

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人的認識是從實踐中產生,又服務於實踐的。這種能夠服務於實踐的認識是一種理性認識,是人們在頭腦中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從而得出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理論是源於實踐的,只有親身投入實踐,才能獲得對事物的理性認識。無論任何人要認識任何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否則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然而,人的生命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件事都親自去實踐,但我們可以藉助前人的優秀理論成果來指導自己的實踐。但我們必須選擇正確的理論,因為只有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我們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否則,我們就會被引向歧途。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感性認識達到的理性認識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能成為真理,判定認識或理論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需要把它放回到實踐中去檢驗,看是否符合預定的目的。如果預定的理論在同一實踐過程中變為事實,這種理論就會成為客觀真理,這個認識的過程也就隨之完成了;如果這種理論經過實踐檢驗與客觀現實不符合,則還需要繼續認識,不斷糾正錯誤認識,最終獲得真理性認識。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如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就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

毛主席有句名言:“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重視實踐,動手實幹,因為許多事情看明白了,行動計劃制定出來了,但是不幹就不能落實,更不能實現目標。 就好像我自己經常會為學習制定計劃,但是我並沒有毅力去實踐,所以我一直都不能享受到計劃實現的成果。於是我深深明白要勇於實踐,這就要克服畏懼情緒。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你接受一項任務時,剛開始時可能是困難重重,就退縮。但是,如果你埋下頭,不氣餒、不抱怨、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到底,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情,這樣,我們就會有成就感了。

其實,我覺得我們的學習也是缺少實踐的,從國小到高中,我們都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考上一所好的學校,為了取得好的成績,我們拼命學習,學習那一大堆的教科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但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在當時是記得很牢,但是沒有實踐,我們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我們沒有親身實踐。現在到了大學還好,在學校的提倡下,我們很多學生都會在假期去進行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實踐,儘管有一些是與自己專業無關,但是我們也還是可以從中獲得認識。通過社會實踐,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開闊視野,瞭解社會,體驗了生活,更使我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要改進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更加明確了自己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

很多東西並沒有說出來的那麼簡單,只有自己去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真諦。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再好的認識,看似再完美的理論,不經歷實踐的洗禮,就不可能開出美麗的花朵。我們要敢於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主觀認識,在實踐中得到教訓,從而在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中,改造世界,提升自己。《實踐論》在當時就起了重大的作用,現在它仍有積極的價值,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成功,在實踐中得到經驗,享受成功的快樂。

說句心裡話,毛主席的文章,我讀過的並不多。除了那幾首膾炙人口的詩詞以外,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應當算是《實踐論》了。

《實踐論》是一篇討論的是認識與實踐的關係的文章。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它引人深思,雖然時光流逝,可這個話題卻依然是如此新鮮,值得我們討論。

《實踐論》曾這樣總結認識與實踐的關係:

“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於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

“社會實踐的繼續,使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覆了多次,於是在人們的腦子裡生起了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即飛躍),產生了概念。

“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

“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於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在毛澤東看來,認識開始於實踐,認識又有待於深化,從感性認識達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實現質的飛躍。堅持從實際出發,是毛澤東極為突出的特點。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所闡述的觀點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完全統一的。

首先,讓我們看看《實踐論》的產生:

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開始傳播和發展。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的威力,在“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得到了迅速傳播。

1937年7月,正是中國革命的生死關頭,黨內卻出現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誤導了黨和軍隊的革命決策,嚴重妨害著革命的發展。毛澤東就是為了揭示這種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危害,糾正當時黨和軍隊的錯誤指導思想,突出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中實踐的重要意義,而寫出《實踐論》。

《實踐論》開篇就批判了馬克思以前的唯物論:“離開人的社會性,離開人的歷史發展,去觀察認識問題,因此不能瞭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係,即認識對生產和階級鬥爭的依賴關係。”這是毛澤東結合中國的客觀實際和中國革命的特殊情況而得出的評價。同時,《矛盾論》又講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闢認識真理的道理。”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仍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領導,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全軍;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內的部分先進的思想分子和革命戰士根據馬克思思想在中國的傳播運用以及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說明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教條化和經驗主義。

在闡述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時,毛澤東首先說明了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毛澤東承認生產活動活動是社會實踐的一種形式,同時又提出了“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這樣的一種觀點糾正了一些人狹隘的實踐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也為迷惑中的人們指明瞭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向。

有人說毛澤東的《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確實如此。毛澤東在“哲學就是認識論”(1964年)就說過,“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絡,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關於從實踐到感性認識,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的道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沒有講清楚。列寧也沒有講清楚。列寧寫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只講清楚了唯物論,沒有完全講清楚認識論。”在整個《實踐論》中,毛澤東都沒有脫離認識而獨寫實踐。

認識與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絡。我們講知行一致同樣需要建立在認識的基礎上,而實踐在認識的整個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認識來源於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絡,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後,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絡,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再而, “認識有待於深化,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於發展到理性階段 ”,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於實踐這一基礎。無產階級對於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的認識,以及戰爭的領導者對於戰爭的認識等等皆是如此。

“認識——實踐——再認識”是《實踐論》的實踐路線。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於實踐、改造世界。因而,就認識而言,它是為實踐做準備的,它是為實踐服務的。實踐的成功與否既知行能否一致很重要的就是在於是不是很好的運用了認識的成果。古語云,“吃一鑑,長一智”若長一智的是別人,就有必要聽聽老人的意見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早在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對於這句話給了一個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此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失敗者成功之母”。 鄧小平上臺後的一系列實踐也證明了毛澤東當時的詮釋是正確的,知行一致也在此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實踐出真知。《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生活也是實踐。人們是在學車的一次次跌倒和爬起中體會到如何掌握方向、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將自己推向前方的;人們是在一次次演算、一次次試驗後將衛星送上太空,把民族力量推向高峰的。

《實踐論》是毛澤東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實踐論可以給青年尤其是“80後”或成為“泛90”的當代大學生以重要啟示和指導。在學習上,要多動腦勤動手,比如我們學英語,因為說得差而不說,總是把話放在心裡念,一個個“啞巴英語”我們就不可能說好英語。在與人交往中,要真心誠意,客觀的對待他人。以後參加工作,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積極參與。許多事物,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才能得到真實的、正確的感知,才會知道葡萄不僅有酸的還有甜的,才能經得住實踐的考驗,做到知行一致,。以旁觀者的心態,是不能學到東西的;以紙上談兵的方法開展工作,只能造成揮淚的結局。知行一致,需要實踐先行。

《實踐論》一文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1937年7月的論文著作。現收集於《毛澤東選集》中,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章。

時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革命戰爭即將到來。在中國共產黨內,曾經有一部分教條主義的人長期拒絕中國革命的經驗,否認“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真理,而只生吞活剝馬克思主義書籍中的隻言片語,去嚇唬人們;還有另一部分經驗主義的人長期拘守於自身的片斷經驗,不瞭解理論對於革命實踐的重要性,看不見革命的全域性,雖然也是辛苦地—但卻是盲目地在工作。這兩類人的錯誤思想,特別是教條主義思想,曾經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國革命受了極大的損失,而教條主義者卻是披著馬克思主義的外衣迷惑了廣大的同志。為了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去揭露黨內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這些主觀主義的錯誤,於1937年7月毛澤東寫了《實踐論》這篇文章。毛澤東曾以這篇文章的觀點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過演講,目的在於揭露輕視實踐的教條主義觀點,教育披著馬克思主義迷惑廣大群眾的同志,使他們理論聯絡到具體的革命實踐中來。

《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即“知”與“行”的辯證關係為中心全面系統地闡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具體地論述了實踐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首先,文章闡明瞭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和認識的關係及實踐在認識地位中的地位。指出“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形式,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藝術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人所參與的。所以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位,認為人的實踐一點也離不開、排斥一切否認實踐的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並且,“無論從認識的源泉,認識的發展動力,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來看,都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總之,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其次,文章闡述了認識的發展過程,指出認識過程要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和由理論到實踐兩次飛躍。實現兩次飛躍之後,認識運動“既完成了,又沒有完成”,因為認識的發展過程是無限的,是階段性和無限性的統一。

再次,闡述了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強調絕對真理是有的,但它存在於相對真理之中,離開相對真理的絕對真理是不存在的。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並著重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闢和認識真理的道路。”提出了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任務,指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了實現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的任務”。

此外,文章還對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作了高度概括。指出通過實踐來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行了高一級的程度。

《實踐論》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要不急不躁,由表及裡,全面觀察,有感性到理性,理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迴圈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具體地說就是在對任何事情沒有做出深入瞭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於作出任何結論。

在應對、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先要觀察事物的外在屬性,儘可能多地從不同側面觀察事物的特性,詳細的描述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從感性上對其進行整體感知。其次更重要的是,觀察事物的內在屬性,探尋事物的內在屬性,儘可能地多舉事物內在特性之間的各個要素。任何一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外因相結合作用的,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內因是其根本性的東西。我們在認識事物發展的時候,不僅要分清事物發展所處的階段、地位,運用普遍的、聯絡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之。對事物的外在形式,表象的東西進行觀察、分析進而上升到事物內部特性的認識,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認識論實踐的第一次飛躍。

在實現實踐論第一次飛躍之後,我們應該將實踐認識理論返回的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考驗,進一步去指導實踐。我們學習、認識、觀察事物過程就是理論聯絡指導實踐的過程。我們學習別人的正確的東西,用之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反之,我們在實踐的同時也檢驗了別人理論的正確與否?重複往返,不斷深入。正確的理論不斷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的認識和發展。

在認識的過程中,理性認識還依賴於感性認識,我們必需堅持反對“唯理論”即只承認理性的實在性,不承認經驗的實在性,以為只有理性靠得住,經驗是靠不住的。“經驗論”錯誤在於不知感性才材料固然是客觀外界的真實反映,這兩種認識錯誤多我們都是不利的。而認識有待於深化認識事物要完全地反映整體,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規律性,這就需要我們用腦子思考,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正如《實踐論》所述的,認識與實踐是相互統一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規定。我們在生活、學習實踐中要用到這一原理,必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言之有物,不說空話。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全面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自我。只有“認識你自己”才能改造你自己,進而認識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是上帝安排給我們的任務,這過程中我們要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因為此兩者是相互依賴,彼此制約的。我們認識世界就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需正確地認識世界。這需要我們提高自己觀察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勿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能人云亦云。

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造自己進而認識和改造世界,包括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要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當然真理是相對的。這需要我們努力做到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對待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必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做到堅持和發展的統一。只有創新,才能不斷髮展,創新又是堅持和繼承為前提的。把繼承和創新統一起來,理論才能真正順應時代和實踐的呼喚,體現於時俱進的要求。

《實踐論》是一篇傑出的具有創造性的貢獻的馬克思主義著作,既豐富和發展了《反對本本主義》關於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思想。深刻地闡明瞭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中實事求是的基本觀點,科學地解決了幾千年來中國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行、知問題,為中國哲學的發展增添了極其光輝的一頁。它與《矛盾論》等為我們黨確立了科學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為延安整風作了理論準備,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我們必需應該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並不斷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堅持理論聯絡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面落實行動,用知識武裝自己,在實踐中檢驗自己。注重理論實踐創新,激發自己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實踐的激情,不斷拓展自己的新視野。不斷探索科學真理,弘揚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做到看清物件,有的放矢,對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理想付諸行動。不斷提高認識和實踐的素質的能力,爭取做有為的青年,成為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