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精選15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7.9K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1

也不能說:魯迅是偉大的,然而談者太眾,以至失了新鮮感;又不能說:我這篇是不同的,我是想要說些不一樣的。所以,確乎是個困難的話題。然而,一本《吶喊》,薄而沉重,中國的學生們,無論如何算是讀了大半的,年來歲去,誰人讀起開篇自序裡的字句能不唏噓自嘆的?有多少人到中年,累了歇了,坐椅子上一聲嘆息,連吐落的第一口氣裡都有著疲憊的痕跡,於是他們能夠想到的,有時候惟有魯迅。一個民族文化的著落點,有失便就有重構,倘若說舊文化隳於五四,則新文化的構建,有一大部分乃可以說是從《吶喊》而起,這之間,有著總體與個人差異的說法,所公認的,是魯迅作為旗手,舉的標誌物明白而輝煌。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精選15篇)

在自序中,魯迅寫道:"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這是作者最初的`困惑和最審慎的態度,得來的回答不夠令人滿意,卻現實功利且無可奈何。

一個問題浮現:究竟是誰人的吶喊聲?——關於吶喊者,關於吶喊本身。困惑首先在於魯迅的身份定位:知識分子否?還是作家?抑或學界同聲呼喚的啟蒙者?最切實際、最大的可能是三者兼具。我們意願讀懂《吶喊》,嚮往理解作者,因而這是困境,也是高潮。

竹內好眼中的魯迅,是個孤獨的知識分子,之所以說"作為啟蒙者的魯迅和近似於兒童的、相信純粹的文學的魯迅這種二律背反同時存在的矛盾同一",恐怕也是由於看出了魯迅形象註定無法單一的歷史文化定位。

郜元寶有言,"在現代中國,純粹觀念形態的思想很難生根,能在現代中國生根的思想必須像魯迅的文學那樣,帶有個體生命的氣息,就是說,必須具有文學的形態。文學之外無思想"——能不能這樣說呢?正是由於魯迅身上既承傳了古士大夫們的風騷之骨,又顯露出新的社會階層敏銳的洞察和感悟力,且兼具之前所未有的時代啟蒙者的特殊方法論意義,其難得的完整性和客觀性決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首先,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建國前大部分的知識分子歸類於資產階級,然而作家不是,甚而有眾多作家誓言與知識分子的固有身份定位決裂,如沈從文所宣稱的那樣。我們會發現,一旦歷史政治形勢與時代命運非正常的密切起來,此一現象便絕不單一。這種令人尷尬的情形似乎反映出特定歷史階段作家層與知識分子階層的剝離,縱然作為時代豐富性的標誌之一,但卻造就了同時代文學最大的暗傷:鬥爭無所不在,且都侷限於當下和表層,無法深化作品主題,亦不能超脫自身於時代之外。

就知識分子、作家以及啟蒙者三個身份所涉及的範圍來說,知識分子最具私人性;作家由於其作品的公眾性,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大眾和普世原則;而啟蒙者這一身份,則反映出整個時代乃至超越時代的需要和寬泛,正如T.S.艾略特在其《傳統與個人才能》中所指出的,任何一個詩人或作家必然與其整個民族的歷史發生某種聯絡,他們一面創出新的歷史份額,一面將自己新增進歷史,成為整體的一環——這是作為詩人或作家的必然和超然。

作為啟蒙者的作家或者說知識分子,他本身可能並不能非常清楚的反映出這一點,但他的身上定然有著集結整個時代最典型、最清晰且最能與歷史相協調的樣貌特質。而之於近現代的中國無可置辯的是,能夠超越時代,將進步的作家身份與知識分子的傳統近乎完美的結合,並創造性的賦予其難能的啟蒙者角色定位的,現代作家中,只有魯迅一人。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2

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哲學的深刻意義。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說,"哲學脫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脫離哲學是盲目的。"看此書與其說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說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並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裡,我們不但會看到歷史哲學大師的思想,而且會感悟到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相信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看淡人生許多哲學課。在這裡,我們得到的不僅是哲學的全部精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和名利和挫折。

"人類的典範,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著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心,因為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為何而死。"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於許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並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為擁有越多,越沒有時間做自己。"在介紹道家時又說,"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為慾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後,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物質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裡,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慾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裡輪迴。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憂,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極為匱乏的社會裡,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沒有關係。經濟和科學屬於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對於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許我不盡贊同,但由於此書談論的是人生,對於人生,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說,"一個人對於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為其中充滿了許多奧祕,而這些奧祕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既然是奧祕,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動,更何況傅先生說的許多東西又是那麼正確呢?

書中有一段話我是我最喜歡的,也在此摘錄下來,做為對自己的勉勵,也作為文章的結尾吧!"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後,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古典詩文《大學》裡的句子。所謂"大學",實質為大學問,人世間最重要的學問。

原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曾子作,近代許多學者認為是秦漢之際儒家作品。全面總結了先秦儒家關於道德修養、道德作用及其與治國平天下的關係。南宋朱熹把它與《論語》、《孟子》、《中庸》合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大學》的版本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經朱熹編排整理,劃分為經、傳的《大學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禮記》中的《大學》原文。以朱熹《大學章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本篇就是採用的《大學章句》本。  "大學"是對"國小"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國小",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大學"是大人之學。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十章分別解釋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見賢能舉,舉而能先。

《大學》的的宗旨,在於彰明人類天賦的光明純瑩的心靈,光明正大的德行;在於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再通過禮樂教化,以啟迪人們的自覺,去除物慾,不斷更新自己的德行,而達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對大學的綱領有所體會,自然便會立定人生志向,以此為生命的理想方向。確定了心中志向,便不會輕易為外物所幹擾,就會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論面對何事何物,都能認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親民的關係如同根本和末梢的關係。"知止"是開端,"能得"是結果,對大學綱領有深切的認識和體會,自然距離大學之道的實現不遠。

人們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者一樣,都被人用來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這種君子之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大學》中"修齊治平"的順序與此並不相同。文章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順序不一樣,境界也就迥異:"修齊治平"是"四有"新人們的個人修行之道,"平治齊修"則是"古之聖王"的基本國策了。這種國策,用一句歌詞說,就是:"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可是很遺憾,偏偏有些人吝嗇於一點愛,有些人等著別人獻出愛,還有人名為愛人,實為害人。總之,不"誠其意"、"致其知"者,鑽營計較於片瓦只草、蠅頭小利者,眾矣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4

關於孝,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百善孝為先”,在生活、工作中,我也一直推行孝道。除了身體力行,盡己所能;在工作中,也通過各種感恩活動,引力推推孝行孝道。但對於《孝經》一書,曾有耳聞,卻不曾細讀。最近工作清閒,選讀幾本經書,《孝經》便是其一。粗粗通讀兩遍,卻是心愧顏紅汗涔涔。

一為如此經典,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而我今日才讀,枉為我大學本科文科專業畢業生的稱謂。特別是耳熟能詳的這些話語:“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竟然不知道是出自此書。汗顏!

二為自己孤陋寡聞,讀之前片面而主觀地以為此書只講孝道,卻不知從孝出發,書中更多講述了立身理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孝”是貫穿始終的主線。“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延續。當然,對於“孝”的要求和方法,書裡也有詳盡論述,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書中分別提出各階層人士“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而今,雖然時代變化,社會大環境與當時有了很大差別,但這些訟述仍是值得深思,值得修為……

三為自己行為差距之大。書中講”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比照自己,實在無語汗顏。

讀《孝經》,才知古人早把道德規範與法律聯絡起來,”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古人已知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道德秩序和宗法關係,而今我們常回家看看卻也需立法規定,實不知是法治進步還是悲哀?昨夜聽新聞一男子將其母殺死並分屍三段,真可謂窮凶極惡良知點無;再想到現如今社會上眾多拋父棄母、悖行逆德之徒,心生寒意和憤慨!或許我們真的該更多地學習一些古人之言之行了!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5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題記

只要看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本記錄昆蟲的書,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此書的作者熱愛昆蟲,熱愛大自然。與作者相同的是,我也喜歡昆蟲,於是,我翻開了書的扉頁。

映入眼簾的是關於作者法布林的介紹,他那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精神使我蕭然起敬。一個人,可以這麼有毅力,真的很不容易。看著如此厚的書,我不禁感嘆道。

法布林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研究昆蟲,留下了這本曠世鉅作《昆蟲記》。書中運用大量筆墨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描寫十分細膩,語言生動形象,充滿了詩意和情趣。其中我特別喜歡描寫蟬的那幾章。法布林先用寓言《螞蟻和蟬》引出下文,再寫蟬的地洞以及蟬是如何挖地洞的,後來又寫蟬如何蛻變,再後來寫了蟬的歌唱,我最喜歡這節,因為法布林開始研究實驗了,他先找來五中蟬,再逐一分析、實驗,語言充滿了科學性,段與段之間十分鮮明,沒有一點斷開,連線十分緊密,令人回味無窮。

《昆蟲記》裡還有其他的昆蟲,如螳螂、螞蟻、蝴蝶……法布林對它們一視同仁,都很喜歡,並沒有一絲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他真的十分愛昆蟲,也特別愛大自然,如果一個特別討厭昆蟲的人,還會寫下這麼富有哲理的書嗎?還能有這麼堅持不懈的精神嗎?不會了,所以法布林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熱愛生靈、熱愛大自然的榜樣!

看完這本書,我感悟萬千:天吶,法布林堅持了那麼多年,寫出這麼一本著作,真的很不容易!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寶貝,你在驚歎他的毅力對不對?其實呀,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你有志趣,再多、再大的困難你都可以克服,就像法布林,他愛昆蟲,有愛昆蟲的志趣,所以他就有了毅力寫下《昆蟲記》,可見,他的勇氣與決心相當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媽媽看著我,笑了:“那你有沒有志趣?”我說:“當然,我的志趣是看書,看好書!”

《昆蟲記》語言十分幽默,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法布林所敘述的昆蟲習性來源於他的仔細觀察,他用心去觀察,用他那細膩的心去觀察,將昆蟲的習性完完本本地描寫了下來,讓人們知道昆蟲。

哦,我懂了,法布林的《昆蟲記》之所以那麼精彩,語言那麼詼諧、生動,形象那麼鮮明,是因為他有一顆平易近人的心以及愛昆蟲的志趣。

人們都說:“多讀書,讀好書。”像《昆蟲記》這樣的書就是好書,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看看。把讀書的精神發揚光大,使人們愛上讀書,就可以為國家獻上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

不知不覺,已經翻到了書的末頁,我不由得感慨:這本書實在太好了!我們大家都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6

最近零敲碎打地終於看完了韓寒寫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相比於十一年前的《三重門》,文筆確實成熟了很多,更主要的是多了很多對於世事的認識和感悟,也許有些東西有些負面,乍聽起來讓人難以接受,但卻很真實。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充滿了夢想、希望、偶然、欺騙、無奈、善良、感動、痛苦、失落,等等。裡面的“娜娜”雖然是個“雞”,但是卻異常的可愛、善良、真實、並充滿偉大母性的光輝。不得不說,其實,有些“雞”活得更像一個“人”,而有些“人”卻活得更像是“雞”。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跟這個世界談談,每個人都有一種跟這個世界談談的衝動,不論是否能夠得到迴應……,只是一種最原始的表達的衝動。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觀感摘錄一些精彩片段如下:

“我說,從她的那句話起,我談戀愛的時候就一直在演戲,但我發現每次和我配戲的人都不對,我演哥哥的時候,對方說,你知道麼,你太成熟了,我喜歡像我弟弟那樣的,在一起輕鬆。然後遇上下一個,我就演弟弟,結果一演,演過了,演成了兒子,她又說,你知道麼,你就像我兒子,你別裝可愛,快把你的舌頭收回去,我沒有安全感,我需要人照顧,我要一個像我爸爸那樣的,然後遇上下一個,我就演爸爸,結果人家說,你知道麼,我不喜歡中年男人那種性格的人,但我不也不喜歡幼稚的,我要像哥哥那樣的。我操,我就崩潰了,你說這些人,一會兒要我裝哥哥,一會兒要我裝弟弟,一會兒要我裝老爹,而我其實就一直在裝孫子,他們這麼喜歡爸爸哥哥弟弟,近親結婚了得了。

娜娜說,這個你也有問題,你不能都這麼想。你可以做你自己。

終於論到我冷笑,我說,做自己,多土的詞,想生存下來,誰不都得察言觀色,然後表演一番。

娜娜說,那你就是一個失敗的演員。你都不瞭解要和你演對手戲那人什麼樣,這方面我經驗豐富,等以後我慢慢地一個一個教你,可管用了,保證你不會裝錯角色。

我說,後來,我就不裝了,但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就開始有防備,從我和孟孟在一起開始。老子再也不率先掏心挖肺了,每次都發現自己都醉了,人家瓶都還沒開啟呢。”——第175頁

“對於當時的我這樣從來沒有弄明白自己有什麼追求的人來說,姑娘就是唯一的追求。這種追求是多麼的煎熬,這讓我懂得了人生必須確定一個目標的重要性,無論車子、房子、遊艇、飛機,都比把一切押在姑娘身上要好很多,因為這些目標從來不會在幾個客戶之中做出選擇,只要你達到了購買標準,你就可以完全的得到他們,並在產權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有人來和你搶,你可以大方地將他們送進監獄。但是姑娘不一樣,把一個姑娘當成人生的追求,就好比你的私處永遠被人捏在手裡一樣,無論這個姑娘的手勁多小,她總能捏得你求死不能,當她放開一些,你也不敢亂動,當你亂動一下,她就會捏的更緊一些,最殘忍的是,當她想去向其他的懷抱的時候,總是先捏爆你的私處再說。這種比緊箍咒更殘忍的緊什麼咒,使你永遠無法淡定神閒。我知道生命裡的各種疼痛,我發現這種疼是最接近心疼的一種疼痛,讓你胸悶、無語、蜷縮、哭泣。這便是不平等愛情,當你把手輕撫在她們的私處上,總想讓他們更快樂一些的時候,她們卻讓你這樣的痛苦。我常常看見那些為愛情痛苦的同學們,但我無法告訴他們,人生愛情是什麼,我也正沉淪在裡面,自閉和防備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第179頁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7

假若我們不死,我們不用一直奔跑,急衝衝的學走路,急衝衝的學跑步,急匆匆的學長大,然後急匆匆的去往另一世界;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可以手牽手慢悠悠的一起看遍細水長流,看春花爛漫,看夏雨迷濛,看秋風颯爽,看冬雪消融;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可以從這裡慢慢的走到那裡,從現在走到未來;可是啊,假若我們不死,還會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年輕、活力、激情嗎?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又該去哪裡學習什麼叫”珍惜“,什麼叫”告別“什麼叫”追求“,什麼叫”意義“更現實的是,人不死,卻源源不斷的出生,我們的家園容得下我們嗎?看起來,不死永生,似乎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般美好,至少我所知道的不死身像吸血鬼們是要永遠活在陰暗中的,莫非,你願意?

正如小說中所說的,你喝了泉水,你將永生不老,然後你會發現你連照鏡子的慾望都不在有,反正你不會多張一條皺紋;然後你發現你的妻子、孩子、朋友都正常的在衰老,你太過不同,他們把你當怪物,害怕你,厭惡你,最終離開你。而你還要為保守這個祕密而四處躲躲藏藏的,遊離在人世之外。難道你不覺得這樣的活在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死亡嗎?

像塔克對溫妮說的:像他們這種不在長大的人,不能稱之為人,只能算是路邊的石頭。可在我看來,他們連石頭都不是,因為前一分鐘的石頭與後一分鐘的石頭也在變化,不管多麼細微的變化,可是塔克一家永遠不再變化,可能就算20__真的世界末日,他們也將活著。

故事的高潮就在這:永生的人們說生命是個輪子,轉啊轉啊,死亡也是這個輪子的一部分。可是當死亡從輪子上掉下來的時候,我們就不在輪子上了。如果我知道怎麼能攀上去,我立刻去做;而追求永生人們花費一生,不折手段,像故事中的穿黃色西裝的男人,最後卻因此喪命。而溫妮,她有機會永生,但故事結尾的墓碑告訴我們溫妮選擇經歷一段完整的生命。美麗的愛情消逝,多少會有些感傷,尤其是另一主角永遠停留在17歲的時候。

我們抗拒成長,像彼得?潘希望永遠長不大,那麼就永遠不會死,可是《不老泉》告訴我們,一生的意思是一個個真實的時間,完整的生命才是神聖。我很贊同,想想看,年輕的時候,別人叫你小姑娘,老了會叫你奶奶。我們會變老,可是我們可以每天走在熟悉的街頭,跟熟悉的每一人打招呼;可以在冬日的午後陽光下的藤椅上追憶似水流年的一生;我們還會有繞膝的孫子孫女,共享天倫,那麼這一生是多麼有意思啊。我們貪戀生,可我們也準備好笑著迎接死亡。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8

近二日挑燈夜讀,把張小嫻的《我這輩子有過你》一書看完,才恍然發現,自己看小說的速度遠比心靈雞湯類的書看得快的多,可能是有故事情節,看起來便會有吸引力讓你一直看下去,想知道結局會是如何,這樣想來,李姐推薦的《基督山伯爵》肯定會更加好看。

買這本書的時候是在閒逛亞馬遜時,買了一堆暢銷書,便在白落梅書籍湊單時,買了幾本張小嫻的,我喜歡書名,所以便買下來了,一直擱淺未讀,只因我覺得文字寫得有些太露骨,有些東西我可能無法那麼直白的去接受,顯然我骨子裡是比較傳統的女子。

這兩日熱播劇《羋月傳》在晚9點十分時二集便播完,閒來無聊,便駐立在書櫃前,看了數秒隨手拿了這一本,再次讀時,我竟開始接受張小嫻的文字,雖然有些露骨且坦白,但這不就是現代人的一些真實現象。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女生愛上一個已婚男人,便與他共同生活了五年,男人給不了她要的婚姻,而她卻放不下對他的愛,終在一次次懷疑和不能全部擁有時,下決心在三十歲生日那天離開了他,但當她在離開後,才知道自己更加愛,只是想全部擁有他,沒想到男人與她分手後重逢的那天晚上,辭世,原因是突發心臟病。這是一個女生心甘情願當了五年小三的愛情故事,然而我願意相信他們之間是有真正的愛情,奈何男人是有家室的。我是不喜歡悲劇的,我希望結局是,男人離婚與女人幸福快樂的生活一輩子,因為我信奉,如果不再愛了,那便各自放手成全,與其囚禁肉身,不如放飛靈魂。對他人的放手也是對自己的成全。

下一本書,是李姐推薦給我的,也是她借我看的。呵呵。聽說很有情節性 ……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9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裡一個人力車伕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他懷著買車的信念,拼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終於,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說,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的熄滅。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的振作起來,再度奮鬥。在此,我不由地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為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面對困難,失敗了靠自己站起。

之後在從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的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簡直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麼都做得出。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得發酸、失望,還帶著絲絲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老實憨厚的祥子如今卻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卻還是毫無悔意。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打敗命運,可是最後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的確,祥子為了“生命”來爭取錢,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選擇了“生命”,因為只有“生命”才是窮人唯一可以選擇的東西。那時窮人的命也許就像是棗核兒兩尖頭——幼小的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的命運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可最終,命運仍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10

高爾基是蘇聯著名作家,社會主義學的奠基人,被譽為“大文豪”。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經典作品,有:《母親》、《童年》、《我的大學》、《在人間》……

《蘇聯大文豪—高爾基》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高爾基在小時候一邊打工一邊想方設法讀書,後來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聞名於世的偉大作家的故事。其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寫作就要肯吃苦,勤練習。”這是我從文章中學到的。是啊,從古到今,哪一位偉人不是經過刻苦的努力,“苦讀十年寒窗”,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哪一次又是屬於那些懶惰的人?馬克思的生活條件很差,還要躲避沙皇的追殺,可他仍然日以繼夜的反抗沙皇資產階級的迫害;居里夫人的生活條件也很差,可她依然在艱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最終在渣裡提煉出了鐳元素;女作家張海迪,雖然身體殘疾,但依然刻苦學習,為我們創作、翻譯出很多好的作品。又正如---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你只有肯勤奮,肯思考,肯多寫多練,就一定能寫好作文。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若平時不肯下功夫學習,到考試時才抓起課本“突擊”。這樣做既對大腦有害,在考試時也不能很好地發揮。相反,你如果平時刻苦學習,將課文學的紮紮實實,到考試時就自然考出好成績!

再看看我,學習成績一直七上八下的,寫作更是馬虎,經常是錯字連篇;字寫得像被狗糟蹋過一樣;不是語句不通順,就是上語不對下文。作文寫好後讀都不讀,就認為寫好了就完事了。還經常把吳老師說過的話當作“耳邊風”。我自己做事常常都是三分鐘熱度,本來立下雄心壯志,每天看課外書一個小時。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沒了耐性,看課外書的時間日益減少,變成了四十分鐘一看,二十分鐘一看……最後連看都不想看了。讀了這片文章,我知道了好作文是要靠一遍一遍讀出來的,一遍一遍地改出來的。高爾基也說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決定向高爾基學習,堅持把課外書看下去。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11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長篇小說,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裡,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八十年代還被搬上銀幕,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中國臺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裡。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這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悽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

50多年過去,如今遠離北京的遊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裡,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著我。看《城南英子在她的心中默唸著,在她得到自己父親離去的時候。驪歌的樂音在耳畔縈迴著,一縷哀愁淡淡,一抹相思沉沉……去了,"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太年輕的時候,為何卻早已體驗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惠安會館的瘋女秀貞,飽受養父虐待的夥伴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偷竊的無名青年,從小在悽風苦雨中生長的蘭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孃宋媽和沉痾染身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緒,久久縈繞在時光與命運的變遷之中。夾竹桃零落滿地,她在懵懂與靜默之中送別了自己的童年……讀《城南舊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雜念,因為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所以心緒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動著我的,只是這文字之間盪漾的一種淡泊與純淨。海音先生以兒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訴說她對城南舊事的情意繾綣。半個世紀的別離,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零落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林先生寫道。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從容淡定之間,多少悲歡離合,掠過生命的軌跡。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愁苦又有何用?"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童年去了,留下無窮思戀與懷想……驀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著盛夏的情懷……落寞之後,驪歌那清越悠揚、古樸深婉的樂音仍在耳畔縈迴著,淡淡的愁緒,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多了一點緬懷。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落花下,一個女孩,在夕陽的餘輝裡靜默著,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夾竹桃。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12

掩卷沉思,《紀念劉和珍君》留給我的印象十分的深刻,她的微笑,她的舉手投足,這半行簡潔的文字,這一流暢的表述,使人難以忘懷。

劉和珍,多麼溫柔的名字,正如她本人一樣,但就是這樣一個態度很溫和的人,只不過參加了一件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會做的事,卻落得一個橫屍街頭的下場,怎能不叫人痛心?

我忍不住想像一個少女在陽光伴著花香走來,春風緩緩吹起他的衣角,溫柔的笑容在她的臉上盪漾開來,在同樣的青春年華里,不敢想象那鮮花一樣的美麗的生命在風雪中速然凋零,那輕盈的深思和掛在臉上溫和的微笑在一瞬間化作了塵埃。

她正值春青春年華,還有許多未知的事情等著她去發現,還有許多美好的事情她還沒有享受,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青春的美麗源不該如此脆弱,青春是人世間最美好的詞彙之一,它被所有的人留戀和珍惜。青春應該遠離煩惱和憂愁,擁有的是快樂,美麗和希望。但是世界畢竟是真實的,也是殘酷的。

劉和珍以及她的溫柔的同學們的純潔善良和美麗,卻被罪惡淹沒了,卻被虛偽欺凌了,被醜陋掩蓋了,當執政府壓迫人民的時候,她並沒有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保持著沉默,而是勇敢地站了出來,在衛隊鎮壓時被殘忍的殺害了,但她的死,也激勵了更多人加入了革命的潮流,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真正美麗的花朵應該生長於自然的曠野裡。經過了長期的雪峰的堅強折服,在春天的精靈下綻放出用生命凝結成的炫目光華。只有經歷風風雨雨,青春和青春的形象才會永不凋零。合上書卷,劉和真君的微笑悄悄走入我的思想。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13

在沒有接觸李希貴這個人之前,我就已經聽過他的“語錄”,比如“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沒有倉庫的學校是一種理想,它其實是想告訴人們,學校裡不應該有庫存起來的資源”、“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們的第三隻眼睛”等等。這個暑假裡,我從《面向個體的教育》裡真真切切地領略了李希貴博大的教育思想,並從中得到了不少的震撼和啟發。

李希貴是現任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歷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評估中心主任,同時也兼任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理事等等。他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其中《語文實驗室計劃》被列為國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級教師計劃”,並獲山東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但縱使頭頂著這麼多閃光的頭銜,卻反而使得他的師生觀和教育觀更加矚目。

一、師生觀

北京十一學校裡,李校長高舉“學生第一”的大旗。為了建立孩子們嚮往的理想學校,他們讓選擇成為學校的主題詞,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己的CEO。班主任成為了主任導師,和其他幾位擔任導師的相關老師組成一個教育團隊,分別負責學生的人生導航、心理輔導和學業指導。而教師在學校的辦學目標實現過程中處於第一位,才會協助校長落實他心中教育理想。“我認為關注學生應該先從關注教師開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塑造學生美好的人生。這個目標,只能通過教師來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關愛,只能通過人的傳遞,才顯得真切、動人,誰都沒有辦法改變。一位教師,在校園、在課堂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他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讓學生‘近墨者黑’。”

二、教育觀

一次,在高一新生的錄取中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一位在馬術方面已經很有造詣但會考成績差距很大的學生報考了十一學校。是錄取還是放棄?學校校務會經過討論,打破常規錄取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他們的想法就是寧肯放棄百分之百的重點率,也要為各類不同個性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要為老師們的教學創造更加寬鬆、和諧的氛圍,將學校真正建設成一所屬於孩子們的學校。“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應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應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裡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也是讓李希貴至今感到震撼的話。

身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也應該從關注孩子本身開始。我們要用一雙慧眼發現那棵樹,那棵樹一定與這棵樹不太一樣,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則需要在河邊茁壯,有的習慣於雲山霧罩,有的卻渴望陽光普照……發現那顆樹,需要我們提供適宜的土壤、水份、氣候、養料,需要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需要我們的教育情懷。“我深切地感受到,當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煥發自我潛能,發揮自我價值、成為最好的自我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真的贏了”。這是李希貴校長的切身體會,我想,《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定會讓我們換一種理念、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視角來看我們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以塑造孩子美好的人生為方向而奮鬥!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14

在一次陪兒子買課外書的時候,我看見了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好奇的翻了幾頁,裡面的內容讓我越來越想看。說來慚愧,平時總是以工作或家務繁忙的理由,一次一次拒絕給兒子講一些他這年齡段的書,家裡也是沒有那種氛圍。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地讀書習慣,正確吸收書中的營養,對我們做父母的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凡是都需要引導。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買下這本書,先自學,然後和兒子一同分享。

這本書是一個教育家尹建莉以她16年的教子方式寫的,從孩子的出生,到幼兒園、上學,這期間,每一個生活細節中都有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在平時看來,小孩子還在蹣跚走路的時候,他所犯的一些小事,其實已經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在書中,寫到一個二歲的`孩子從打針到他的一系列的發生和變化這個過程中似乎是很平常的,但能站在一個二歲孩子心理角度去想問題,尹老師把他寫的面面俱到。

我兒子今年五年級,在班上的成績是屬於中等的,做為家長我們給他創造了許多硬體上的條件,給他請家教,要什麼買什麼,同時只要能把分數提高,我們就給他物質上的滿足。但看了這本書以後,我很後悔,物質獎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卻會產生不少的副作用,家長的一些疏忽,無意之中培養了孩子的壞習慣,正確的方法遠比錯誤的方法簡單易做。

這段時間,邊看邊學,時常被書中篇篇短文中所打動,也常常看到我對兒子的教育方式的錯誤,值得深思和反省。我想,每個女人生下來都可以做“媽媽”,但能否做一個好媽媽是需要學習的,這本書不但告訴你怎麼能提高孩子成績,而且告訴你怎麼教孩子做人、教你怎麼培養一個自覺、自強、自立的孩子,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

讀課外書有感高中1000字 篇15

人一直都有一個心願那就是長生不老,秦始皇嬴政為了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惜三次長途跋涉地東巡,最後死在途中。唐太宗為了尋求長生不老,天天吃貢含量超標的仙丹,致使英年早逝。明世宗為了煉丹,二十年不上朝,致使貪贓枉法的首輔嚴嵩橫行亂政20年。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願望,可是當這個願望擺在面前,只要喝上一口有些髒汙的泉水便能實現時,你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是不顧一切地飲下泉水,還是極力地破壞那口泉,甚或是告訴眾人來一起分享?

11歲的小女孩子溫妮天真可愛,她不相信奶奶口中的精靈,也不相信童話世界,直到遇見了傑西一家,讓她不得不在生命面前做出選擇。那個身材瘦削,有著古銅膚色,長著一頭濃密的褐色捲髮的男孩——傑西,溫妮本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俊秀的年輕人,連愛慕之情還沒來得及萌發,便捲入了一個祕密之中。

偶然中,傑西一家喝了那個泉水,童話中的結局應該是過上了快樂的生活,因為容顏不變,身體無論遇到什麼外力的破壞都不會死去,這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然而,對於傑西一家來說,這卻像是一場災難。為了不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他們常常要換地方去購買東西,而在一個地方從來不過多停留。一生中,他們需要不停地換地方來居住,而又不能與他人有過密的來往,因為擔心被人發現這個祕密。

可以說傑西一家是明智的,若是將這個祕密公之於眾,那麼大批的民眾將會不遠萬里地尋找不老泉,為了爭奪泉水又會發生令人難以想象的流血,而得到泉水的人,擁有不老的容顏,不死的身體。這個世界是在不停地運轉,而人類卻這樣長生下去,這對於世界來說也是一場災難。

11歲本是無憂無慮的時候,卻要面對這麼艱難的選擇,這對溫妮來說,可謂難比登天。

若干年後,當傑西一家懷著忐忑的心情再次回到那片樹林時,發現一切都變了,而在尋找到溫妮的墓地後,他們終於可以安心地繼續下一個旅程了。

娜塔莉 ·巴位元是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和插圖畫家,《紐約時報》評價她”毫無疑問是我們一位最有天賦和抱負的兒童文學作家。“《不老泉》獲獎無數,並且在1981年和20__年兩度被改編成電影。

《不老泉》文字流暢,語言通俗,故事精彩,非常適合孩子閱讀。100多頁的篇幅既不會讓閱讀成為負擔,又能在故事中體會作者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