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精選12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98W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1

今日,我向大家介紹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這本書。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精選12篇)

這本書的主要情節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生動地描述了1805年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列寧曾說:“《戰爭與和平》當之無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鉅著!”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戰爭多好呀!戰爭既能夠掠奪國土,又能夠增加威名,真是一舉兩得!《戰爭與和平》使我明白了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完美,和平是最可貴的,當和平的土地上硝煙嫋嫋升起時,也就意味著戰爭的開始——人們紛紛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驚恐的神色,人們斷水斷糧,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麼的觸目驚心,慘不忍睹,和平,多麼神聖的名詞!

我願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國都建立起友誼和信任;我願是一隻潔白無暇的和平鴿,帶著和平的使命飛向四面八方!讀罷《戰爭與和平》後,……

利用寒假這一段寶貴的時間,我最終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長達一百二十萬字的著作《戰爭與和平》,不禁鬆了口氣。這部帶有濃郁的俄羅斯民族風格的恢巨集鉅製的主要情節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並以一八一二年的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當時一系列的大事件。不僅僅如此,我們還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

看完整本書,我習慣性地閉上眼睛,腦海裡卻僅有那麼少數的幾位如此真實和鮮活主角讓我無法忘懷。這幾個人物貫穿整本書的情節,他們各自擁有不一樣的思想和性格,在他們各自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中,都經歷了一場身心戰爭與和平的洗禮。

我忍不住想說說皮埃爾這個人,他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在上流社會過著衣食無憂卻混沌不堪生活的皮埃爾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實再扮演著太多太多的主角:貴族、私生子、超級富翁,官場可憐的政治工具,公益者,戰爭俘虜,侵略者的朋友,好丈夫……

讀完了這本書,我接二連三地冒出了很多感觸,就如:小時候的我,總覺得戰爭這件事其實一點也不算是壞事,因為戰爭既能夠掠奪他國的國土,又能夠增加威名,真是一舉兩得!當讀了《戰爭與和平》後,每當翻閱到那些描述殘酷戰爭的篇章時,……

讀罷《戰爭與和平》,你真得會了解、聯想到很多很多……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2

讀了一遍又一遍,最終才發現,這本書是我永遠也讀不完的。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為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於片面。我認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當是包羅永珍的,而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爭與和平》裡面,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說它主觀,是因為他來源於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很多地方都打上了“託氏烙印”;說它客觀,則是因為他並不強加於人,而是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託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出自我的個性來。

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裡。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心的,應當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恆。《戰爭與和平》裡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期望我們去獨立思考,並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裡構造了一部屬於自我的《戰爭與和平》。

應當說,《戰爭與和平》這部書最大的成就在於其思想性,那是無與倫比的。可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樣不凡。

結構安排方面,要處理好這樣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十分困難的,托爾斯泰卻能夠憑藉自我的藝術天才,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穿來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亂。並且,托爾斯泰似乎異常擅長描繪那種高難度的大場面,戰爭、舞會、宴席,他能夠用極簡短的話把每個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盤托出,卻從無顧此失彼雜亂無章的感覺,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塵莫及的。

語言方面,《戰爭與和平》始終堅持一種質樸大氣且與眾不一樣的風格,它並不旗幟鮮明,但內蘊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託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亞的雕章琢句來,要強出許多。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3

歷史對《陳情表》有這樣的評價: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剛上完陳情表,問我的學生:“你們感動了嗎?你們流淚了嗎?”學生們很熱鬧地回答“沒有”。他們反問我,我也是否定的回答。

下課後我就想,我們的學生,甚至是我自己和我的同事,讀《陳情表》這樣一篇文章,都沒有了下淚的感覺,一篇感動了一代帝王,感動了一批學士的《陳情表》卻感動不了現在的我們,這是為什麼?這是我們現在人的情感比古代人要淡薄些麼?還是我們根本就已經喪失了“孝”這樣一種情感?還是有更多的原因呢?

每天坐單位的車子上班都會收聽有線廣播,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關愛家人,關注社會。我們教我們的孩子去關愛家人了嗎?我們給他們關愛家人的機會了嗎?

這個雙休我們放假,我們就把女兒帶回家自己帶,早上起來她爸爸帶她出去吃早餐,她跟她爸爸說:“爸爸,我喉嚨痛,我感冒了,你爸爸要批評你的,會說你的。”星期一我去幼兒園接她,發現她真的感冒了,就問:“你感冒了呀?”她馬上回答:“我沒有說你,我奶奶說你了。”我們聽一個五歲多的孩子說這樣的話只會覺得好笑、好玩,可好笑、好玩的背後是否有一些思考呢?為什麼孩子感冒父母就要受批評了?他感冒他就認為是父母沒有照顧好,他摔跤是照看的人沒有看好,那以後不讀書是不是就是老師不好,工作不認真就是領導不好,生活不幸福就是社會不好-------那小孩自己該承擔什麼呢?她自己有什麼不好呢?我們從小就幫孩子把他們自身的問題轉嫁給別人,一個從小就習慣了把自身問題都推給父母的人,那他長大後還會自覺地承擔自己的責任、承擔家庭的責任、承擔民族的責任嗎?我們還能想著“養兒防老”嗎?他會去品味父母對他的用心嗎?他會去感激父母對他的養育嗎?他會去關心父母的需求嗎?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培養他們也去學會關心父母和家人。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讓他們明白,爸爸媽媽也是需要關心的。

我們不空談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可他是我們父母的希望,他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人,我們希望他的一生都是平安幸福的,而這樣一個樸素的願望卻依賴於我們現在的教育。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關心父母,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4

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文藝復興時代一個巨人的形象,他厭惡宗教和傳統加於他身上的束縛,渴求生活,不斷進取,為實現人的價值、生活的真諦而不停地追求。在浮士德身上有著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和純潔,這種活力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意義進行鍥而不捨的探求,就是在不斷克服錯誤和過失中去追求真理,最後走上正途。就在對“最高存在”的意義的探索中,他要把全人類的苦樂集於一身,要在個人的內心中領略人類的全部感情。他衝破了知識的牢籠,擺脫了官能的享受和此文來源於情的羈絆,走出了“小世界”,而進入了“大世界”。在這個“大世界”中,他曾為帝王服務,曾同古代的美結合,但這給他留下的是一片空虛和一場幻景。最後他在為人類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巨集偉鬥爭中,感到了最大的滿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後答案,讀後感《《浮士德》讀後感》。浮士德所得出的最後答案無疑是積極的,但有著空想的性質。離開改造社會單純地改造自然,到頭來也只能是一個幻想。失明的浮士德把魔鬼為他挖掘墳墓的場面當作是他的人民與大海搏鬥的壯麗景象,為這種幻想提供了一個例證。這也正是浮士德悲劇意義之所在。

我特別欣賞書中浮士德所說的一句話:“我要縱身跳進時代的奔波,我要縱身跳進時代的車輪;苦痛、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原本要晝夜不停。”雖然浮士德是一個悲劇人物,但是從他身上體現出來的這種面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和積極的進取、追求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5

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書名叫《金銀島》。

這本書講的是:吉姆家的酒店裡來了一位奇怪的客人——“老船長”。這位“老船長”喜歡喝酒,不料竟因喝酒過量而死在酒店裡。吉姆從“老船長”身上發現了藏寶圖,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尋寶開始了。可是,在尋寶的過程中,正直的吉姆、醫生這群人,碰到了一幫無法無天的海盜。這些海盜讓本來就困難重重的尋寶,又似雪上加霜。最終,正直的人們得到了許許多多的寶藏,而那些海盜,則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一袋金幣。

讀完這本書,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發現有一些人被財寶衝昏了頭腦。比如書中的賽爾威,他帶領著一幫海盜假意跟著吉姆、醫生這些正直的人,而等到有了財寶,他就沒有再等吉姆,而是自己去掠奪這些財寶。不過心術不正的人總不會有好下場的,當賽爾威和那些海盜來到埋著寶藏的地方是,才發現寶藏已經被醫生這一幫正直的人挖走了。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吉姆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沉著冷靜。比如說當吉姆鑽進蘋果桶的時候,聽到了賽爾威和那幫海盜的對話時。我想,如果換了我,先不說聽到了那麼恐怖的對話,就是讓我一個人在黑乎乎的蘋果桶裡待上那麼一小會兒,我都會害怕,更別說聽到那段對話了。所以我非常的佩服吉姆的勇氣。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頗多,不過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努力去克服它。曾經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能光想著怎樣去躲避它,應該想怎樣去戰勝它。以後,我遇到困難時,我會勇敢的去面對!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6

戰爭還在繼續,北佬也快打到亞特蘭大的西北方向。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我知道亞特蘭大人現在還沒有太多的緊張。

皮特姑媽把家裡的所有母雞吃光了,只剩下了一隻公雞。這隻公雞不知怎的早上也不啼叫了,有可能是老的原因吧!想著等它老死之前把它吃掉吧,還想著把她的朋友們叫過來一起吃,好幾天沒有聚聚了。而媚蘭卻不大願意了,因為,她已經好久沒出門了。見人也就很陌生了。況且她的肚子已經很大了。在相聚時,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白瑞德腋下夾著一盒夾心糖,推開大門走了進來。可是皮特姑媽也不能把他趕走吧!見他態度挺好,就讓他坐下了。不過,還是惹出了爭端。思佳對他的印象很不好,所以現在對他本人的做法也沒有很好的評價。不過媚蘭對他的感覺就不同了,因為白瑞德曾經幫過媚蘭的忙,還打聽過她的丈夫——艾希禮的下落。

隨著戰爭的到來,殘酷的現象也相繼出現。不僅兵力不足,而且傷員還在不斷的增加。在醫院做義工的思嘉也就更不耐煩了。不僅那些傷員很沒有吸引力,而且對那些傷員不感興趣。不僅如此,那些傷員身上的傷痕,血肉模糊的傷疤很讓她感到噁心。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這些傷員整天張口閉口滿腦子想的都是戰爭。當然,思嘉對戰爭並不感興趣。也因為種種令思嘉煩惱的原因,讓她偷摸的跑出醫院,碰巧看到了白瑞德。並以命令的口氣讓他帶著她去兜風。白瑞德攙扶著思嘉上車時,白瑞德的肉體攻擊到了思嘉的心靈。白瑞德不像醫院裡的那些骯髒的傷員一樣,她穿的好,吃的好,也沒有缺胳膊少腿,因此思嘉被他深深的迷醉,迷醉在他的身體,他的內心,他的靈魂。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7

我是一個很少接觸散文的人,當我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時,在心裡已經不知不覺的有了文章的梗概,《秋天的讀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感懷念》在我看來是一個很膚淺的題目,無疑是講一個秋景秋色。很多散文家會選擇秋天作為題目,因為這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

當我翻開它閱讀的時候才發現這是多麼與眾不同的一篇文章,再看開頭的時候我就想滅香菸一樣把心裡的想法泯滅了:‘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喜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的把手邊的東西甩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聽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的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開了,我推你出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癱瘓,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著這兩條可憐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著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文章的後面有一題:‘我’雙腿癱瘓後為什麼母親侍弄的花為什麼都死了?因為我有進一步瞭解這篇文章,所以我的回答是:母親一直默默的守候著我,照顧著我,她沒有心思和時間料理這些花花草草。我覺得我的理解並不是很深入,並且很膚淺,但是我已經想不到母親的花為什麼死了。

這篇散文真的很有聶攝力,我本就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她出去了,再也沒有回來。鄰居們把他抬上車的時,她還在大口大口的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的遠去,也絕沒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在這一段的上面一段,母親還在央求著‘我’去北海看花,段落的反差這麼大,讓我的反映竟慢了下來,我經常看小說,內容都不曾讓我有很大的感慨,這一篇散文讓我打開了久違的心靈。

母親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燦爛。我懂母親還沒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要好好活……這是最後一段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段,用秋景結尾,妹妹替母親完成了她沒有完成的任務。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8

看著遠處綻放的月季,我想起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秋天的懷念》。

文章寫了著名作家史鐵生雙腿癱瘓後,對生活失去信心,每天自暴自棄。而生命垂危的母親卻隱瞞著病情,強忍著內心的悲傷,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鼓勵他,想方設法地讓他開心。她一直想要帶兒子去北海看菊花,鼓勵兒子一定要像菊花那樣不畏艱難,好好地活下去。可就在母親要陪兒子看菊花的那一天,她突然去世了,只給兒子留下了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看到這裡,我落淚了,寥寥幾百字,作者就把他對母親的愛與自己少不懂事的追悔和母親無私、偉大的愛揮撒得淋漓盡致。我們都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但同時,秋天也代表了一種惋惜。作者在秋天失去了母親,卻收穫了母愛,收穫了勇氣,收穫了生存的信念,也收穫了一份難忘的懷念……

生活中,母親對兒女的愛總是隻顯露三分。因為,她們怕太過寵愛孩子,反爾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太過嚴格的要求,又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愛他。在孩子成功的時候,母親在高興的同時,總是警告孩子不能太驕傲,要再接再厲;在孩子失敗的時候,母親卻是在孩子背後默默地支援著,默默地鼓勵著;在危機出現的時候,母親更是奮不顧身地挺身而出,用生命保護著孩子……一切的一切都體現著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只是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細節,我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文中,母親無時無刻不惦記著自己的兒女,甚至在臨死前仍掛記著自己有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這,就是深沉、無私又偉大的母愛吧!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9

合上書,起身,站在窗前,生命與追求——讀《浮士德》有感。一直覺得有一種思緒纏繞在心。我們的生命到底在追求什麼?我不知道。 以前總覺得讀書、看書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兒。現在才發現,原來看書也很累,它觸動我們去思考,思考我們的人生,思考它的意義、它的價值以及我們的追求。

《浮土德》觸動了我。 《浮士德》被稱為歐洲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詩劇,分上下兩部,共一萬二千餘行。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紀德國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在傳說中,浮士德是一個追求世俗享受而把靈魂賣給魔鬼的術士。歌德借用這一題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個德國先進知識分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的形象。作品寫浮士德一生從書齋、市民社會小世界走向政治、歷史大舞臺的過程,其中經歷了求知生活、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情生活、政治生活、藝術生活、改造大自然這五個階段,從而總結了詩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經驗,也概括了文藝復興以來資產階級知識分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精神探索的歷史。 浮士德是一個虛構的象徵性形象。但是他有鮮明的個性,那就是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的精神。他的內心充滿矛盾:一方面滿足現狀,享受現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斷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一生中有過迷惘,有過錯誤,但是由於他的自強不息,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最後能夠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個“每天爭取自由和生存的人”,並被天使接到天堂,會見了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人,見到了聖母。魔鬼在詩劇中作惡造孽,引誘浮士德墮落,但實際上卻促進了浮士德的前進與成長,套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馬,那麼魔鬼被派遣到這個世上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隻牛虻,職責就是刺激它趕快前進。正是他幫助浮士德走出書齋,投身於實際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錯誤的同時摸索前進,魔鬼其實成為了浮士德在前進道路上不可分離的伴侶。

歌德的創作過程長達六十年。他從青年時代起即構思此詩,直到臨死前不久才告完成。可以說,這本身即是一種追求,對文學的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正是這種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斷地學習新事物,探索新問題。而《浮士德》正是這種追求所帶來結果的最好驗證,可以說,是這種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幾百年來的經久不衰。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得到提升。但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浮土德知道他追求的是自由與生存,他在不斷爭取,“當我看到在危險中有為的人群與自由土地上的自由的人民結鄰時,我才會開口,停一停吧,你真美麗。”;歌德知道他所追求的是文學領域中更高的造詣,所以他不斷地學習吸收,積極從事文學創作。有了追求,人生才變得充實豐富,生命才有意義。

而我們呢?我們明白我們追求的是什麼嗎?追逐此文來源於文祕寫作網情?追求名利?追求享受?但這有很多都是過眼雲煙呀。有的人追求了一生所謂的名呀得呀友呀,最後得到了什麼呢?又充實了生命嗎?有的人一生都在追逐金錢,最後在錢堆裡他幸福嗎?我並不是在否定這種追求,只是我覺得,是的,我們都在追求幸福,那我們是否應該不斷追求更高的理想、信念呢? 我想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紅軍戰士、共產黨員。他們追求的是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是這種追求支援著他們排除萬難,不怕犧牲,始終胸懷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換來了四萬萬中國人民的新生。我想到了雷鋒、焦裕祿、孔繁森、蔣築英,他們追求的是無私。是這種追求支援著他們始終心存他人,就算最終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 當然,你一定會遇到困難、荊棘,追求的路不會永遠開滿鮮花。“在前進的路上會碰到困苦和幸福,但任何瞬間我都不會退卻。”追求是需要勇氣的,追求路上的任何困苦和幸福都是阻礙你繼續追求的絆腳石。

然而,只要你跨過去了,那麼你離你的追求就近了一步。當然,你退卻了,那麼你便放棄了走繼續追求的路。你被困苦打敗了,你被幸福矇蔽了雙眼,你停滯不前了,也可以說你放棄了追求。 生命中因為有了追求,所以精采,生命中因為有了追求,所以絢爛。有時候,追求甚至是支援你生命的支柱,你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沒有了追求,你的人生形如枯槁。無論你是怎樣地活著,轟轟烈烈也好,默默無聞也罷,你的生命都會因為你的追求而變得崇高。 瞭解你的追求,堅持你的追求,為你的生命多添一份色彩。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10

我最喜歡讀《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因為課文中的每一句都能體現出偉大的母愛,讀來感人肺腑。

這篇課文記敘生命垂危的母親為了改變癱瘓多年的兒子暴怒無常的性格,決定推他到北海去看菊花,但還沒等到第二天自己卻離開了人間的動人故事。讀完這篇課文,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媽媽對我的愛!

記得五年級的時候,我因為英語考得不好而垂頭喪氣。坐在一旁的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想第二天帶我去散心。

第二天,我和媽媽出去散心,路上靜悄悄的,誰也沒說話。走到林蔭小路時,媽媽突然停子啊了腳步,撿起一片葉子,轉身對我說:“到了秋天,葉子自然而然地掉落下來,因為它沒有白白度過自己的一生。春天,它生長過,夏天,它為人遮蔭過,秋天,它無聲無息地掉落下來,因為它完成自己來到這世界上的使命。每個人生來都是有使命的,難道你來到這世界就是被挫折打敗的嗎?”說完,媽媽把葉子放在我手上,轉身走了。我望著這片葉子沉思著。是啊!我不能因為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我要堅強起來,不能被挫折打敗。媽媽的話使我恍然大悟,雖說是短短的幾句話,但它讓我找回了信心。

這篇課文讓我明白母愛是偉大的,沒有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子女,當然兒女們也要孝順自己的父母,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愛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啊!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11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學寶庫中有這樣一本書,它記載著偉大祖國的復興,記載著中華民族艱辛的歷程,記載著從征討蚩尤到舜傳曉位,記載著本紀、世家、列傳。這本永不腐朽的經典就是《史記》。

作者司馬遷用卓越的手法,獨具匠心的技巧,鍛造出了這本文學史的鉅作。

在千百精彩絕倫、扣人心絃的列傳、世家與本紀中,涿鹿之戰是最令我記憶深刻的。

相傳,在一個戰火紛飛、各路諸侯相互討伐、民不聊生的年代,黃帝出生了,他生來奇異,在襁褓中便會說話。那時神農氏敗落,早已力不從心,於是,黃帝操練士兵,平息了各路諸侯。後來,蚩尤發起戰亂,黃帝訓練出一批如狼似虎的士兵來到涿鹿和蚩尤展開大戰,眼看蚩尤就要戰敗,他便請來法師,生起大霧,擾亂軍心,黃帝並不緊張,憑藉著才能與智慧,打造出了指南車,大敗蚩尤。

漢代學者稱讚《史記》:“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捨其書。”我認為,史記是人人必讀的。

戰爭與和平讀書收穫 篇12

1942年—1944年,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雲佈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裡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麼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寧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

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