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精選17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55W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

讀《有效教學》一書,最初的時候,讀這本書,感覺是索然無味,因為書的趣味性比較差,理論性比較強。不象許多的名師傳記一樣,有曲折的成長經歷,感人的教育故事。但是,耐著性子讀下去,慢慢的發現了書的魅力。此書,尊重事實,睿智理性,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深刻而理性的思考,揭示的道理有充足的科學性,對我們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很有幫助。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精選17篇)

雖然教育界實施素質教育提了好多年,可是教育界的競爭和壓力還是相當的大。作為教師,我們無力改變整個教育的現狀,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來減輕學生的負擔。書中到處可見的有效二字,就是在教我們如何 高效的利用教育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任務,每一分鐘。所謂“有效”就是不浪費自身及學生的每一點資源,真正能發揮自身的價值。以下就自己讀書過程中感觸最深刻的幾點的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認為自己的課堂可以算是有效課堂,高效課堂了。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有效課堂自己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麼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而且對於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沒有很好地運用比如舉例、圖解、示範等方法;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使得所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規律性的檢查作業在弄清學生是否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方面做的都不夠好。

關於多樣化教學的理解和運用還存在偏差,雖然有時候在課堂教學中試圖利用各種手段去活躍課堂氣氛,可是發現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也就是說,要解決多樣化教學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矛盾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揣摩和探索。

教學生的注意力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係非常密切,即使教師講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學生沒有集中注意力去認真學的話,教師做的也是無用功。對照書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踐,我覺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講解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反應,恰當的時候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並對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評價。二是要在平時要有對課堂紀律的一個嚴格要求,禁止出現那些講話、睡覺等影響課堂教學的行為出現。當然在運用教師的強制力的同時,不能忽視跟學生的感性交流,為教學贏得一個相互尊重的的環境與氛圍。

我們常常說:三分教學,七分管理。在一線教學活動中,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一提到課堂管理,作為一線的老師,往往變理解為對課堂紀律的管理與對學生行為的控制。殊不知課堂紀律的控制與管理僅是課堂管理中的一部分而已。有效管理應該包括三個層面的管理:課堂管理、教學時間管理、課內外作業的管理。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該書中談到教室有效教學的八項修煉。其中一種方法是教學日記—留下教師成長的足跡。

撰寫教育日記是教師教育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在點點滴滴的字裡行間,把平時自己的一些感受記下,經常拿出來看看,對提高工作是大有益處的。

教育日記的撰寫需要我們思考,要思考就必須要靜心,這對平時工作繁忙的我們無疑是一種考驗。

在這本書中,讓人受益的地方還有很多,讓我覺得教師工作是我一生的努力,教學工作是我一生的修煉。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2

《有效教學》極好地體現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實踐取向”。她高度關注實踐,但又不陷於實踐——她在引導我們對實踐的反思。

教得有效,進而高效,是一名教師的職業理想。然後,教學是什麼?怎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如何做到高效?卻是大多數一線教師窮盡一生也未必能破解的命題。所幸《有效教學》對這些困擾廣大教師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有效的探討。在她散發出來的油墨清香裡,感覺她就像是一名導師,引領著我一起思考,讓我時時能在實踐與理論間穿梭;還像是一名導遊,引導我一起探索,讓我能在反思與批判中行進。我只想說,在浩如煙海的書的世界裡,發現了你,真好!在我職業生涯的高原期,理解了你,真棒!

這本書一反過去教學論課程以概論的方式介紹教學規律、教學原則或教學方法等所謂的諸多定論,不需要去背去記條條框框的內容,但卻能引發我們對很多教學問題的思考,同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怎麼教得有效、教得更好的思考框架。

如何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這是貫穿古今的教學問題。學校、教師昨天在追問,今天在追問,明天還要追問。《有效教學》提供了追問的框架,尋索的地圖,它對於教師的價值就在於此。

有效教學,是教學的“天問”。問天,需要天文技術和工具,問教學是否有效,需要《有效教學》這樣的書。

《有效教學》一書為教學提供了“星空圖”。它用望遠鏡為我們清晰地勾勒了教學的星座,又用顯微鏡放大習以為常的課堂事件,為我們提供思考的方向、改進的路徑。《有效教學》,使混沌的教學,有了清晰的面貌。

比起傳統的教學論著作,《有效教學》具有操作性,它可使你明白哪些“應知”,哪些“能會”。又具有開放性,你可以用自己的經歷經驗、思維思想去豐富它。

親切又平和,而不居高臨下;深入又淺出,而不故作高深。《有效教學》的對話姿態,讓它成為既是專家的書,也是普遍中國小教師的書。

成為專家型教師,是中國小教師的最高追求。《有效教學》是一本師範生讀本,同時又適合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其關鍵在於能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

讀者對書的最高禮遇是放在案頭,常常翻翻。《有效教學》能享受到這樣的禮遇。

身為一名師範生,我卻對將來如何站上講臺始終惴惴不安。如何教,如何幫助學生學,如何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這些問題都是我將來職業生涯中關乎“立身之本”的問題。我試圖在課堂、書本、實踐中試圖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卻收穫零星。《有效教學》一書從理論與實踐回答瞭如何教、如何教得有效,不僅激起了我身為一名準教師的勇氣與熱情,也傳授了我成為一名教師的技能與知識,更賦予了我成為一名好教師的智慧與信念。

《有效教學》正如其所倡導的有效教學理念那樣,改變了傳統的教材編排方式,不再是簡單地梳理知識要點,冗長地說教,而是恰如其分地安排了教師教育者如何教的許多教學資訊,令人耳目一新。

《有效教學》不像其他教材那樣居高臨下地告訴我們許多知識,讓我們記住,而是充滿感情地與我們對話,激勵我們去探究教學的奧祕,學會教學。

閱讀《有效教學》,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講述著我們身邊的教學故事,引領我們去反思自己的實踐。

對於我這個從教多年的教師來說,這本書所論述的教學問題,正是我每天必須面對的,其中很多甚至是長時間“懸而未決”的,例如怎樣基於國家的課程標準分解和撰寫課堂教學目標?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和評價等。針對這些真實的教學問題,本書做了新穎深刻的思考和具體的案例解析,給出了一個個問題解決的路線圖,表述生動親切,內容新穎實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書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3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自參加工作擔任語文教師以來,回想起來發現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語文學習背誦的東西較多,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背誦;幾乎每班都有幾個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語文的興趣和願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麼累,學生學得這麼苦,為什麼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並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說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校給我們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臺,就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集眾人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每次集體備課之前我都認真準備,不僅備課本,也備學生,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明確,把難懂難講的問題和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時拿出來向同事請教,跟同事討論,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這裡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論辯,在論辯中我們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讓自身不斷進步。所以每節課的上課內容我們都是把眾多老師的意見和觀點糅合後,作進一步的知識整合,把內容精益求精,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集體備課,我們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臺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因為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成績上不來,以至於在月考中成績不理想。此刻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主要原因在學生。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複習,短短的40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每節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經過我們長期的溝通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對課堂重視了,開小差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後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佈置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儘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剛開始,我每個週末都會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做,因為我總希望學生能夠每天拿筆寫寫作業,回憶一下所學的內容,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學生不僅不接受,還對週末作業很排斥,自然作業質量不高,這樣經過幾周後,我決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校或者在課堂把該做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裡我所說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帶著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裝置,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說過一句話,他說:“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麼我一定學不好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我總是努力去喜歡每一個老師。”既然學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與學生交朋友,與他們親近,努力讓他們都喜歡我。課堂上我是嚴師,儘量運用恰當有趣輕鬆適宜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課下我又是他們值得信任的朋友,師生關係相處融洽,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4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2)查詢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詢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卻還有無數個“結”等待著我們去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持之以恆地貫穿於課堂內外。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後勁。 目前我們的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其原因是我們的教學效率存在問題,存有一些低效、無效的教學活動。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5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堂上靈活的應變能力,熟練的駕馭能力,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都有賴於教師的各方面的持之以恆的鍛鍊。骨幹教師的培訓使我收益非淺。

每一次在聽了名師名家的輔導以後,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他們在對教材的把握上,在教學理念上往往站在一個全新的比較高的層面,讓我聽後,內心震動很久。於是,我就想名師的教學設計我能不能拿來用呢?大的板塊、大的思路不變,根據自己的學生的特點,根據我的風格在細微處適當變化。試過幾次後,我發現學生有時對新的思路是很感興趣,可是由於每次模仿的名師設計理念各不相同,在課堂上我反到沒了自我。所以我意識到在引用借鑑別人成果的同時,還應有自己,切不可完全依賴他人,使自己喪失創造力和獨立意識。

課堂是一篇動聽而豐富的樂章,教師課前與文字的對話、理解是這篇樂章的序曲,課堂上學生與文字以及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主旋律,而在對話中的一個個生成則是一個個美妙的小插曲。我所接的班級差生較多,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我真是煞費苦心。“百學趣當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約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有強烈的學習動力,於是我決定從興趣入手。學生天性好奇、好動、好勝,那麼我的課堂無論從內容、形式上都會體現一個“趣”字,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增長知識,又發展智慧。這樣一學期下來,我的幾名學生由不及格到及格,看著他們的進步我的內心充滿喜悅。

我不是名師,但我朝名師的方向去努力。我的課堂未必精彩,但我會極力作到有效。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6

這段時間我通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匯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著網路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著網路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7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使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煥然一新,也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關注課堂實效,關注動態生成,關注過程體驗,關注學生髮展,讓課堂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然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一連串的問題接踵而至:什麼樣的課堂是有效課堂,隨著課程改革的開展,人們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以簡潔的語言說清了教育的目標。同時,我國相關部門也明確了基礎教育的目標。而在目標實現過程中,教師肩負著學生成長重要、直接的教育作用。

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精神領袖,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導師,成為學生每天生活和學習的幫助者,成為學生最初信念的喚醒者,成為學生潛能的發掘者,成為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引導者,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設計者,成為學校德育的具體實施者,成為學生人生健康發展的奠基人。所以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言行舉止,甚至一個極其微小的動作、一點點教育智慧都可能使學生的心靈產生觸動,進而影響其一生,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通過反思總結,我要把自己原來沒有關注的課堂教學環節重新重視起來,一定會提高課堂效率的。

1.除精心備課外,激情上課。試想當教師滿懷激情去上課時,給學生帶來的一定是積極向上的影響。這一方面我有較多欠缺。也許是工作時間長了,有惰性了,也對學生和工作缺乏一種耐心。

2.課前組織相當重要,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把學生的思緒拉到課堂上來,這是有效課堂的前提。

3.巧妙創設情境,設定疑問。最好結合生活實際,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一開始就有興趣想要跟你學,但要注意簡要,不能繞太遠,否則會適得其反。

4.上課不是自己講的很累,而是盯學生很累。我們現在上課知識講解不是問題,關鍵是學生接沒接受。學生接受了課堂效率就高。首先營造低壓力、高挑戰的課堂氛圍,建立融洽師生關係(特別是課堂上對違紀學生處理不當,會影響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緒)。其次,與學生保持目光、語言甚至是肢體上的交流,對易走神的學生,提出問題後用眼光掃視一眼,如果他在聽,及時給予讚許的眼光,或是在講課期間走到教室中間或後面,及時提醒沒認真學習的學生。我們可以想一想:老師講的再怎麼天花亂墜,學生走神了,哪有什麼效率,簡直就是白搭,也就是幫學生克服分心因素。通過反覆實踐,我發現講課過程中突然沉默或變換語調,也能提醒學生提高注意力。這個方法簡單易行,千萬不要為了講完課就忽視這個問題,這對提高課堂效率很重要。

5.不放過任何一個後進生,後進生懶散的學習態度會影響別人。不放過他們,並可以用後進生都學會了來激發其他人的學習。我記得魏書生說過:“教室”應取為“學室”。怎麼能讓學生願意學,怎麼監督他們學好,這是有效課堂的核心。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我們更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們也將努力思考,努力踐行,嘗試著改變自己的課堂。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8

有效教學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說它不是問題,是因為教師的教學除了教給學生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一直以來,我們所重視的都是知識的教育,對知識的教育可以通過大大小小的考試體現出來,好的成績是衡量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指標,更是衡量學生優差的標準。所以就知識教學來說我們都教學是有效的,但這個有效時狹義的甚至是片面的有效。因為我們忽視對學生做事做人的教育,這才是真正的有效無效的標準,所以說有效教學又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我們鹽城更是把今年作為有效教學年來抓,結合省廳“五嚴”的背景,解決有效教學的問題被大家提上了日程,各個學校、教師也逐漸形成了有效教學的理念。

我們學校更是抓住有效教學年的機遇,結合自身實際,以導學案為抓手來促進有效教學。我們每一位教師更是悉心研究,大膽實踐。我本人也閱讀了一些相關的理論,並結和自己的實際和學生情況進行試驗,在試驗中遇到了些新情況,靠自己的學習暫時無法解決,剛好,市教科院顧院長來我校作了一次關於《準確把握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的講座,讓我如沐春風,真是醍醐灌頂解決了我最近一直困惑的問題。顧院長的講座拋開了一些空而大的理論,是從一線教學的角度來談有效教學問題的,這很接近我們教學的實際,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可操作性也很強。

一、對顧院長所說的要把簡單的知識教的有厚度,我有不同的看法,因為這往往使人誤以為是故弄玄虛,而等同於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實際上有效教學就是以學生是否接受、是積極主動的樂於接受還是被動的死記硬背。顯然前者是有效的,如果一定非把簡單的問題講的有厚度,我想可能會增加學生額外的負擔。當然後來顧院長講教學要深入淺出、注重知識間的異同、加強學法的指導、放時間給學生獨立探究、體驗交流反思、構建的觀點我是深表贊同的,而且我覺得要做到這幾點教師必須練好基本功,熟知教材、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根據實際認真編寫導學案,並做好一次備課、再備課和課後反思。平時多閱讀專業書籍和最新最實用的教育理念,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師。

二、把握好課堂是有效教學的關鍵。顧院長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把複雜的內容教的通俗化,對此我深表贊同,其實這也是我們新課程改革教學生活化的要求。要把我好課堂教學除了顧院長講的要做到 把知識生活化;講課要精要、精當、精彩、貼近學生實際;科學藉助現代媒體外,我覺得更應該做的是讓學生自己根據生活實際結合教學要求來設計情境,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感悟,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探究,教師做好引導 ,適時點撥,這才是最有效的。正如顧院長引用的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所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

三、學生會學習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顧院長認為把激發學生思考成為習慣,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會學習,教學生養成好的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樂趣,學生的學習就會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主動地學習肯定是有效的學習。當然,學習方法是因人而已的,不能籠統的將什麼、什麼方法,關鍵是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去分析、去感悟適合自己的方法。教師可以再巨集觀上指導,正如顧院長所講,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要注意技巧,讓學生從提問開始,會問問題的學生必定是有思想的學生,有思想的是學生必然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所做的就是把她或他的這種不自覺的思考學習方法變成一種習慣。這才是確保有效學習的長效機制。

四、做人的態度是有效教學的動力。顧院長認為把學生的精神愉悅當成自己的追求,我深以為然,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的愉悅必然是建立在對老師的喜愛之上的。其實這也是培養學生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學要有效,做人是根本,這裡所說的做人就是為人處事的態度,做事的能力,不僅是指學生,更是指教師,所謂教學相長,用心去關注學生,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加有效。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9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該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國小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國小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

二、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現場錄音、多媒體課件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採用自制課件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三、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物件,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國小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於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麼權威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最為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無疑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與稟賦。

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援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0

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物件,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二、有效指導。

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三、靈活運用教法。

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係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脫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並非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儘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五、注重教後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後,把課堂上的反饋資訊、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

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著。也就是說從實際出發,在教學例項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於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1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自參加工作擔任語文教師以來,回想起來發現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語文學習背誦的東西較多,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背誦;幾乎每班都有幾個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語文的興趣和願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麼累,學生學得這麼苦,為什麼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並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說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校給我們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臺,就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集眾人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每次集體備課之前我都認真準備,不僅備課本,也備學生,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明確,把難懂難講的問題和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時拿出來向同事請教,跟同事討論,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這裡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論辯,在論辯中我們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讓自身不斷進步。所以每節課的上課內容我們都是把眾多老師的意見和觀點糅合後,作進一步的知識整合,把內容精益求精,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集體備課,我們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臺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因為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成績上不來,以至於在月考中成績不理想。此刻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主要原因在學生。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複習,短短的40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每節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經過我們長期的溝通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對課堂重視了,開小差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後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佈置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儘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剛開始,我每個週末都會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做,因為我總希望學生能夠每天拿筆寫寫作業,回憶一下所學的內容,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學生不僅不接受,還對週末作業很排斥,自然作業質量不高,這樣經過幾周後,我決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校或者在課堂把該做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裡我所說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帶著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裝置,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說過一句話,他說:“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麼我一定學不好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我總是努力去喜歡每一個老師。”既然學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與學生交朋友,與他們親近,努力讓他們都喜歡我。課堂上我是嚴師,儘量運用恰當有趣輕鬆適宜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課下我又是他們值得信任的朋友,師生關係相處融洽,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2

讀崔允漷教授主編的《有效教學》後,對於如何如何開展教學,怎樣教的有效到怎樣教得好,都給了本人很大的啟發和指導。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等,這些都是消極的、無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性是一種壓抑,一種挫傷。現在,很多老師都知道這樣不好,所以學校又針對此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包括“高效課堂”和“翻轉課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善教學環境,我們開始和老師一起學習《有效教學》一書。《有效教學》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像一般理論書籍那樣深不可測,而是植根於現實教育,用質樸生動的語言從理論的角度探討了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有效教學。

在本書前言中,作者詳細的解說了本書編制的初衷,以及知道教師應該如何使用好這本書。什麼是有效教學呢?書中介紹道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應該是學校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要想做到“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在聽課中我發現老師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人,孩子們和老師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其次要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的還比較少。作為學校的管理者,首先要要求自己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然後以此影響教師效仿,從而鼓勵教師不斷地終身地學習。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們清楚的看到,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在“有效指導”中的主要教學行為一節中提到:“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西方學者德加默也曾說過:“提問得好即教得好。”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可以說提問貫穿在每天的教學中,貫穿在整個課堂中,可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提問。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迴應或回答,且這種迴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書中對“什麼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佈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儘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關於有效講授,書中提到了一條就是要幽默風趣,令學生保持輕鬆活潑的心情。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一定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旦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究其原因是教師的任務導向不明確。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學習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要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書中還提到“無效教學”這一概念。所謂無效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脫鉤,從而導致效率極低甚至是零的教學。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沒有這樣的現像?如果有,這種無效教學現像又體現在哪些方面?佔了多大的比重呢?有專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目前中國小教師的無效勞動大約佔50%。這一調查結果雖然有一點誇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無效教學的現像普遍存在。無效教學往往是課堂死氣沉沉,課後大練“題海”,機械重複被改稱作“鞏固”,死記硬背被狡辯為“強化”。其結果是學生苦學、厭學,甚至輟學;教師苦教、厭教,甚至棄教。無效教學嚴重影響了師生雙方的動機水平和身心健康。像音樂課,強調多實踐,於是就無休止的唱。為什麼唱不好?老師沒有指導。像美術課,沒有技法指導的“創作”,得益的學生始終是少數。像語文課,泛泛閱讀仍然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缺乏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我們要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並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3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

這次我學了《有效課堂教學與實踐》。對於我們一線的老師有了好的很大的幫助和指明瞭我們以後工作的方向,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的程序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說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

第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後勁。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4

學習了劉永勝的有效教學講座,感受頗深。

一、作為一位一線教師,應該積極積累,沉澱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有效備課作充分的準備。

二、正確理解有效二字。學生的知識積累是教學有沒有效的標準。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積累,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三、一個教師絕不能憑感覺、憑經驗、憑苦幹去搞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性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要鑽研高效課堂理論及高效教學的實踐,積極研究高效教學,借鑑經驗,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充分實現自己課堂上所有時間的有效性。

四、善於發現研究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教學問題

我們應當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我們應當加強集體教研,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為和“正確的廢話”,不亂搶佔本該屬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最佳的呈現互動、互助、互進的效果。

五、及時多總結

一個教師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努力實踐總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集體教研提問題,個體備課找差距,要學會反思自己和別人開展有效教學的經驗交流,經常反思自己課堂的優勢和問題的存在,不斷改進,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高效的最終目標。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5

有幸,參加了今年12月8—11日在玉林市人民會堂舉行的為期4天的廣西中學物理優質課評選的聽課,的確是大開眼界!使人於教學之中增加了幾許借鑑之處。現總結於下,與大家共勉:在本屆優質課大賽上,各位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翔實的課內外資料,充分發掘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在講授中充分利用動態語言和身體語言,使學生在課堂中生動而活潑,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充分挖掘出了學生的潛力。十五位教師表現出的新思路、新設計、新觀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師們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做到了新課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點撥規律條理化、練習形式多樣化、選題難度層次化、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技巧藝術化。真正體現出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導演”、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

每聽完一位老師的課,我就期盼下一位,到底這一節課,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呢?事實上,真是萬紫千紅,而妙在各有奇趣,都有不同的閃光點,可以在我以後的教學中借鑑。

回來深思細緻歸納,心有感觸得出省級優質課教師的十條共同特點:

1.精彩的匯入設計,緊扣課題,激情引趣。

2.精練、優美、悅耳動聽的教學語言。

3.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

4.都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重點突出—實,難點突破—巧,教學效果—優。

5.課堂教學生成三種聲音------學生的質疑聲、驚奇聲、歡笑聲6.合理、科學的分配教學時間。

7.課件的製作精美、實用、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8.教案設計實用、詳略得當,留有彈性餘地和發揮空間。9.都體現了“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10.好課都體現了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的作用是巧妙的“引導、點撥”的新課標思想。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學改革就要創新,觀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鑽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備課,研究教學方法,課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案。

3.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6

如何正確理解有效教學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麼是有效教學呢?我個人以為,有效教學是指師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遵循一定教學活動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或物力投入,實現了儘可能多的預期教學目標,從而促進教學主體的主動發展。它包含有三個含義:

有效果:是有效教學的直接體現,是教學活動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制訂的教學目標的程度體現。因而在課前,我們應當充分鑽研教材,對照課程標準,瞭解我們的學生,從而依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麼內容,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技能,教給什麼學習方式,滲透什麼思想教育,用什麼方法來教……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當然課堂中的生成性環節,也不能忽視,我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挖掘,有時,可以在課堂上煥發出亮麗的光彩,會有意外的收穫。

有效用: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的。“學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讓學生學好知識後會靈活運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導他們會“舉一反三”, 要引導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熱情,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它是趨向於教給方法、點燃熱情,引導自主學習,為學生今後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打基礎,具有延續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衡量指標。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最佳教學目標。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這樣的普遍理解,它還蘊含了在單位時間內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習狀態等的綜合衡量,它也是一種教學機智的體現。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的學生在理解某個問題時卡殼了,我們應當怎樣來引導他們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答案。

有效教學並非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出類拔萃,而是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自身現有的水平基礎上有所發展,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換句話說,我們教師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讓他們對學習過程感到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他們今後的學習,乃致將來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這基礎上,我們如果也能經過反思,探索,提高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那麼這種有效教學更具有意義。

如何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現代的教育教學思想是“教學要從學生的已知出發”“教學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這種思想的提出和改變,使教育教學從教師的權威說教向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轉變,認同學生肯定有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覺得可以採取以下的做法: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內部動因。它與學習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絡。一般來說,學習動機正確、強烈,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則學習效果好、成績佳。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們明確學習數學目的意義,旨在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同時,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對於學生的比較新穎、簡捷的回答,加一兩句評語;對於有一定進步的中下學生,進行表揚;對發言較好的學生一個會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

2.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法激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恰當的“情境”,激發豐富的想像,欣賞語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低起點、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饋、及時補”的原則,設定有梯度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由易到難的過關體驗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施分層次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在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已經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下,仍然採用傳統的“大統一”要求的教學方法,會保全一部分學生而犧牲另一部分學生。因此,要採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因材施教,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專長,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讀《有效教學》心得感悟 篇17

關於有效教學我想我是沒有什麼資格來談的,一是因為從教時間不長,二是我沒有什麼出色的成績。我只能說把我對有效教學的一點認識跟大家交流一下。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自20xx年參加工作擔任國中語文教師以來已經過去了近四年,回想起來發現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語文學習背誦的東西較多,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背誦;幾乎每班都有幾個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語文的興趣和願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麼累,學生學得這麼苦,為什麼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並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說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校給我們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臺,就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集眾人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每次集體備課之前我都認真準備,不僅備課本,也備學生,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明確,把難懂難講的問題和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時拿出來向同事請教,跟同事討論,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這裡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論辯,在論辯中我們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讓自身不斷進步。所以每節課的上課內容我們都是把眾多老師的意見和觀點糅合後,作進一步的知識整合,把內容精益求精,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集體備課,我們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臺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

因為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成績上不來,以至於在月考中成績不理想。此刻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主要原因在學生。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複習,短短的40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每節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經過我們長期的溝通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對課堂重視了,開小差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在20xx年會考中,我們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後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佈置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儘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每個週末都會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做,因為我總希望學生能夠每天拿筆寫寫作業,回憶一下所學的內容,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學生不僅不接受,還對週末作業很排斥,自然作業質量不高,這樣經過幾周後,我決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校或者在課堂把該做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裡我所說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帶著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裝置,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記得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說過一句話,他說:“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麼我一定學不好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我總是努力去喜歡每一個老師。”既然學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與學生交朋友,與他們親近,努力讓他們都喜歡我。課堂上我是嚴師,儘量運用恰當有趣輕鬆適宜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課下我又是他們值得信任的朋友,師生關係相處融洽,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