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寫作指導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精選7篇)

欄目: 寫作指導 / 釋出於: / 人氣:9.78K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篇1

第一章 緒論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精選7篇)

在實施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體育教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在於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相對於理論教育中的“靜”,體育教育中的“動”似乎更接近孩子的天性,正確把握幼兒體育教育的方法尺度,對於幼兒在生長髮育初期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通過彈性的教學模式,引導孩子們在一個彈性的範圍內,塑造自己的個性。

第二章 幼兒期身心特徵

那麼,如何把握彈性的尺度呢?這要從幼兒的身心特徵說起。

2.1 幼兒的生理特徵

幼兒期骨骼的骨化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但仍比較軟弱,容易彎曲變形。肌肉系統正在增強,大肌肉群的力量還非常軟弱。幼兒期身體迅速生長髮育,新陳代謝作用進行得非常強烈,因而對營養的需要量也特別大。三歲兒童神經系統結構的發展開始完成,但是大腦皮質上的抑制作用還很薄弱,對於動作的有意識地控制的能力還很差。

2.2 幼兒的心理特徵

幼兒期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特徵,但幼兒思維能力較差,發育不成熟,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言語能力都相對較低,社會性較差,興趣愛好、特長表現不明顯,意志不堅定,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差,應變能力弱,情緒、個性、性格都有待於後天的培養,但喜歡玩耍、遊戲、好動。

由此可見,在組織學習各種動作時,各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對幼兒的身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所謂的彈性教學,正式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下面,我們分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第三章 彈性教學的各個環節

3.1 環境方面

根據有關規定,幼兒園應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戶外活動場地,而事實上,在一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園,以上關於場地的規定幾乎是一個奢望。另外建園較早的幼兒園有相當的一部分已被禁固在有限的空間內了。這些幼兒園地處橫街窄巷,無論是向空間發展,還是向周圍發展,都是非常困難的。隨著各類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的大量興起,事實上能享受充分的戶外活動空間的孩子並不佔多數。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們的活動大部分是室內環境下進行的,這就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們與大自然的接觸。

為了讓孩子們能充分享受戶外活動的樂趣,我們必須採取一些相關的措施,例如,合理分配現有的戶外空間,將各個班級活動時間分開,輪流進行活動,同時相同年齡段班級可以使用同一塊場地進行活動,通過多次少量的方法使孩子們儘可能多地接觸自然;如果遇到有些教室採光、通風效果較好,窗外環境宜人,可以試著把自然搬到教室來,通過在室內佈置一些無副作用的動、植物,營造一個貼近自然的環境,這樣即使是在室內進行體育活動,孩子們一樣能感受自然;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組織園外的體育活動,這樣能夠大大地增加體育活動所需要的場地,豐富體育活動內容,提高體育活動的質量。當然,這個做法從安全性上講存在著很大的隱患,這就要求園方在組織活動之前,必須統籌周密地考慮到一切可能發生的問題,同時投入儘可能多的人力來進行現場安全的維護。

通過這樣的調節,孩子們感覺到戶外活動的空間不再那麼緊張和狹窄,心情上得到釋放,教師們更容易調動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讓體育過程與自然環境充分結合,同時也能更有效地結合其他教育內容,產生多方效益。

3.2 生理方面

前面提到過,幼兒因為其生理方面的原因,進行體育活動時運動量應當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幼兒所能承受的限度,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十分不利。

通常說來設計教學內容時對運動負荷總的要求是從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對平穩,然後再逐步下降到相對安靜。 例如,我們在平衡能力鍛鍊如走平衡木、滑旱冰等內容時,由於內容本身對於幼兒身體素質的要求較高,負荷也比較大,所以在進行正式練習之前和之後,都需要一些簡單的輔助活動來調節幼兒身體的承受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先進行拍球的練習,讓孩子們的身體慢慢活動開,此時孩子們的身體處於放鬆狀態;然後再進行滑旱冰的專案,此時孩子們身體緊張程度慢慢達到最高值,當孩子們適應了練習的難度之後,身體狀態趨於穩定;最後再進行蹦床練習,讓孩子們的身體狀態逐漸放鬆,趨於平靜。通過這樣的聯絡,孩子們的身體狀態經歷鬆到緊、再由緊到鬆的過程,能夠取得較好的鍛鍊效果。

因此,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充分考慮運動強度與密度相結合的問題。一方面為了使全體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達到預定強度,又不會因負苛過大,超過幼兒的承受能力,教師既要作為作為一個遊戲夥伴參與活動過程,又要觀察幼兒活動的具體情況及時靈活地調節、控制活動強度,讓幼兒的生理負荷高低結合。另一方面幼兒活動的總體特點是低強度的,如不提高活動密度很難達到鍛鍊的效果。教師要儘量做到減少幼兒的閒置時間,讓他們一直處於快與慢的節奏中,通過運用多種方法適當增加每個幼兒的練習次數和活動密度。

3.3 心理方面

幼兒期孩子的思維基本以感性為主,受周圍事物的影響較大,很容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但也很快會感到厭倦。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觀察觀察孩子們的情緒波動,適時作出調整。

一般來說,體育活動中,應選擇一些容易學習的教學內容,讓幼兒通過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且需有積極愉快的情緒伴隨幼兒,讓幼兒在快樂中動腦筋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教師要善於調控幼兒的學習情緒,並能參與到活動中去,用自己的積極情緒來感染幼兒。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幼兒才不會感到沉悶、呆板和壓抑,才能夠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感染和激發幼兒學習和克服困難參加鍛鍊的信心。此外,還應該注意幾點:

1. 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內容飽滿、幽默而不俗套。呆板的語言會讓幼兒覺得昏昏欲睡而生動形象的語言,可以發展幼兒的聯想與想象力,使幼兒的思維很快進入一個快樂、美妙遐想境界,能夠提高其興奮性。

2. 合理搭配場地、器材,要儘量做到新穎,不重複搭配。天天對著同樣的一塊場地或者一套器材,幼兒很快就會覺得乏味;而每天接觸不一樣的場地或器材,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產生參與練習的需要和興趣。快樂是愉快情緒的體驗,而愉快情緒的建立是以幼兒產生需要和興趣為前提的。

3. 教材的選用和搭配。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材枯燥乏味,試想如果幼兒每天進行的都是一些跑、跳的練習,那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喜愛也會一點一點消失。一方面在教學的前半部分應抓住幼兒頭腦較清醒的時機安排新的較難的教材,讓幼兒學到新的知識,後半部分則宜安排認識負荷較小的帶複習性質的教材,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另一方面,要將教材內容遊戲化,結合音樂、故事、道具等因素,將枯燥、單調的練習融入知識性、趣味性,這樣便顯得教材的新穎。

總之,對心理負荷的調節,教師應處理好幼兒認識負荷的緊張與鬆馳,情緒活動的興奮、歡快和平靜,意志努力程度的變化,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4 個性培養方面

幼兒期也是培養個性的關鍵時期,正因為幼兒的思維以感性為主,他們更容易受一些表面的現象所影響,小則產生情緒的波動,大則形成負面的個性,對於幼兒今後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3.4.1 前提條件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可能存在著一些危險因素,因此有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可能會不同意園方的某些做法,甚至有抵制行為,在孩子面前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時教師就應該保持與家長溝通,促使家長認同幼兒園的培養要求和教育策略,儘可能地吸引家長共同參與班級的教育,做到家園合作,為園方合理開展幼兒個性培養創造條件,能使也能讓幼兒更加輕鬆自然地投入到體育鍛煉過程中。

3.4.2 過程事例

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對處理方式的不同,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會不同,個性的形成其實是由點滴的影響積累起來的。下面,我們舉例說明。

事例1:剛開始,幼兒都能積極的遵守基本安全行為規則,經過一段時間後,某些調皮的孩子按耐不住了,時不時喜歡嘗試一些新的東西。這時候,是阻止麼?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幼兒期同樣也需要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儘管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進行嘗試增加了活動的危險性,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能夠培養幼兒應付各種危險情況的能力。例如,我們選擇一些幼兒較有興趣,但又帶有一點危險性的活動內容,在活動中結合理論和實際生活經驗,教育幼兒如果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幼兒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但總有一天他們也要到室外去經歷風雨,在成長的初期,多一些允許範圍內的歷練,對於他們培養堅韌的個性,非常重要。

事例2:在教學中幼兒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或是自己的觀點,這是其投入了自主性學習的標誌。事實上畢竟幼兒的思維能力有限,他們的觀點不一定符合老師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師應當讓他們真實地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基礎上的答案,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都應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錯誤的回答也可能蘊含著創新的火花。這樣,每個幼兒都能自始至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試想幼兒如果直接從老師那兒得到了否定的答案,那麼當其再次產生新觀點的時候,他還敢向老師表達麼?如果幼兒因此產生了心理陰影,聯絡到其他事情,也都不敢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那麼,很可能導致其消極的個性,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 事例3:教學過程中,個別孩子因為某些方面的原因,活動熱情不是很高,甚至給人一種遊離於群裡之外的感覺,這樣的孩子特別值得重視。如果說這種個體的差異是先天性的,無法避免的,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後天的努力讓孩子重新回到快樂中。例如,在遊戲的過程中,安排一些比較活躍的孩子跟起其分為一組,讓團隊的親和力使其不再孤獨;或者對其委以重任,讓孩子有一種被大家重視的感覺,增強其自信心。幼兒園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家,只有感覺到家的溫暖,孩子們才能更好地學習、成長。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影響,有些是負面的,有些是正面的,通過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採取科學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有利於幫孩子培養陽光的個性,達到我們教育的初衷。

第四章 結論

所謂彈性教學,其實就是採取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在一個彈性的範圍內讓孩子嘗試不同的感覺,當然,是正面的感覺。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著,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創設多種條件,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不僅是體育課,其他課程中也要把握彈性的尺度,讓孩子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斷完善自己,培養自己的個性。我們相信,通過彈性模式下的培養,孩子們的身心定能健康發展,祖國的花朵將更加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論幼兒體育課運動負荷與心理負荷的調節策略

[2] 合理利用狹小空間開展體育活動

[3] 幼兒體育遊戲化

[4] 關於幼兒體育啟蒙教育的思考

[5]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篇2

激發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內容摘要:興趣日益成為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發展智力的動力。因此,早期教育一個重要的著眼點,就是培養幼兒的興趣。幼兒一旦對某一活動感興趣,他們就會把注意力與智力傾注於所從事的活動上,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激發興趣,便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關鍵詞:興趣 激發 引導 鼓勵 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生中是否能有傑出的成就,除去遺傳因素,那興趣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們知道,興趣能促使人自主增加從事某一活動的時間。因為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主觀認識傾向,表現為一種好學精神。從而促使人去擠出時間來從事這一活動,滿足自身的需要。興趣能夠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效率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一個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時候,就會投入全部的精力,不會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使效率大大提高。另外,興趣還能提高人的耐挫折能力。當今的世界是競爭的社會,無論你有多高的學歷、多強的能力,在一生中遇到幾次乃至幾十次挫折是很正常的事。強烈的興趣更能讓人獲得成功。而興趣的培養是需要從小開始的,同樣,興趣在幼時就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舉個例子,讓我們看看興趣的重要。比如,一個對學習感興趣的人,他在做作業時,就算有人看電視、甚至吵鬧,他都可以不受干擾;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人在做作業時往往容易把注意力分散到周圍的事物上,總是東看看西看看, 這裡動動,那裡摸摸。結果顯而易見,不受影響而專注的人所取得的效率肯定是比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取得的效率要高的。

幼兒無論就生理心理而言都還處於初級階段,他們對世界對生活都知之甚少,更別說理解什麼責任、理想、抱負。那麼,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就要依靠興趣來激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激發興趣,尊重幼兒的興趣,並充分挖掘幼兒興趣點上所具有的教育價值,使幼兒得到主動發展。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我根據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實踐時積累的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探討:

1、通過遊戲活動,激發興趣。

遊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認識活動變成遊戲活動,大大增強了幼兒學知識的興趣,刺激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興趣。在遊戲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並及時瞭解和發現幼兒的興趣及學習需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幫助者、諮詢者。幼兒園《綱要》指出:在體育遊戲活動中,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而幼兒最感興趣的便是可以操作擺弄的玩具,它能最大限度的激發並維持幼兒對體育遊戲活動的興趣。因此,體育玩具的選擇較為重要,教師應由單純的策劃、準備大量的材料,變為孩子需要什麼,教師就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機會應該留給孩子,讓他們在反覆操作中獲得發展。在活動中保護好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自己去觀察去觸控,去操作,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2、擴充套件視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如果沒有機會接觸世界上各種奇妙的事物,他們很難對外界產生興趣,教師也就可能很難找出孩子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創造機會擴充套件孩子的視野。當發現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雙眼發光的事物時,這便是一種興趣。這種興趣就值得培養,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去探索,而不是因為某些原因去迴避這些問題,或者轉移話題,這樣剝奪了幼兒好奇的權利,扼殺了興趣的苗頭。當他們感興趣、好奇的時候權利受到了限制,便會使他們失去興趣。擴充套件視野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接觸大自然、讀書、聽故事等等,在活動過程中還要善於引導,比如問一些類似“為什麼會這樣”等等的問題,以引發他們思考。

3、做孩子的夥伴,用心觀察、傾聽,孩子的看法,正確把握教育契機,激發他們的興趣。

目前,我們對幼兒學習方式的認識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育由關注教師教什麼,轉向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不僅關注幼兒的接受學習,更注重幼兒的發現學習。所以我們在設計活動方案時,能夠主動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需要,把它作為設計主題活動的重要依據。事實證明:幼兒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傾聽就會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從而正確把握教育契機,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願望。

比如在組織活動中,教師應善於傾聽孩子們對某事的不同看法。從中發現他們的興趣點,同時應隨著孩子的這一興趣引導孩子們進一步探索。我想起了實習中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天有一個小孩帶了一個彩色的網兜,裡面裝著紅蛋,於是幾個孩子都圍上去,討論著“這網兜裡的蛋是生的,還是熟的?為什麼要吃紅蛋呢?我媽媽都沒有給我煮紅蛋,我家的蛋不是紅色的?”孩子們討論著,老師說什麼也不聽,於是老師十分著急,就嚷嚷著說:“快點到別處去玩,別擠在一塊了。”可沒有幾個孩子聽見老師說的。如果這時能夠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傾聽孩子們的談話,很快會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從中引導許多有意義的探究課題。當孩子討論蛋是生的還是熟的時,教師可用簡單的小實驗如旋轉紅蛋看蛋的轉速與生蛋的轉速有什麼不同?教孩子比較鑑別,並啟發孩子們說一說還可以用什麼辦法知道蛋的生熟呢?這樣既有利於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集中幼兒注意力,還可以生成新的教學主題。如“蛋是從哪來的?蛋有什麼作用?雞媽媽怎樣孵小雞?”等教育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會表現出異常激動和專注的神色,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活動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積極關注孩子們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動機,引領他們去尋找活動的興趣。如開展體育活動時,老師發現孩子們對玩紙飛機沒有剛開始時那麼興趣,有的還把這撕了扔了,缺少點什麼呢?這時教師可結合飛機特技表演設定穿越障礙,提出飛機著落的遠近距離為勝負時,並給予獎勵,那一定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幼兒的主動學習離不開觀察。觀察是獲取周圍世界資訊的源泉,是兒童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開端。但觀察並不是漫不經心地四下看看,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旨在通過這樣一種智力活動去揭示觀察物件的內在規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幼兒觀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讓幼兒學會有目的、自主全面、細緻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法。

4、及時的表揚,積極的引導,以穩定孩子的學習興趣。

為了使幼兒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對孩子表現出的學習興趣及時表揚,積極引導,以穩定、鞏固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有的幼兒對一些動植物感興趣,時而跑來告訴他的新發現,如:“小草發芽了”、“蝌蚪變青蛙了”等等,便應該表揚他們觀察細心,並鼓勵他們看得更仔細些。以後,一些幼兒不僅能發現動植物的某些細小的變化,而且還有可能把自己家裡養的金魚、種的花草等拿到幼兒園來讓大家飼養、種植、觀察,使幼兒的學習興趣更濃了。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會遇到很多問題,我覺得對孩子們及時的表揚肯定,積極地引導會起很大的作用,幼兒時期孩子的自信心往往都不足,做起事情來往往都不會達到標準,但在這樣的孩子面前我們經常對她們進行關心、鼓勵、表揚,在幼兒活動中,一個細節,一個微笑,一個眼神,我們都能對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鼓勵孩子多說些自信心的話,有利於促進她們自我意識的發展,使她們表現自我和敢於嘗試能力。對於她們的敢於嘗試多講些讚美和誇獎的話,以表揚優點來促進她們成長,這樣潛移默化的也能從心理的角度來影響她們的意志品質,並使她們個性健康的成長。

5、有意識地創設環境,引發和支援孩子的學習興趣。

蒙臺梭利認為:新的教育應包括教育、環境、幼兒三個因素。這個教育環境指的是能滿足、適應幼兒發展需要的“有準備“的環境。蒙臺梭利之所以強調環境的教育作用,是因為幼兒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幫助下發起的,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幼兒與環境的互動過程是我們瞭解幼兒的主要途徑。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應該有意識地創設環境,引發和支援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幫助,引導幼兒與環境積極互動。

比如在為幼兒創設趣味的活動情境時,要創造逼真的環境,使他們“身臨其境”,在活動氣氛中產生興趣。因為在活動中大量具有生動、直觀、形象,可感觸,

富於變化的情境會更易吸引幼兒的注意,例如如何開展“尋寶”探險活動,讓幼兒像一位探索家那樣,爬過“山地”,越過“小河”,走過“森林”,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步解開圖中之迷,最後尋得“寶貝”,這比一般的看圖講解要好多了。

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不斷地發展,當代幼兒思維方式有很大不同,他們不再滿足於做假戲,他們更喜歡體驗“假戲真做”的真實效果,如自制水果醬、自制豆漿等真實的實踐活動。又如與部隊解放軍聯歡,帶他們去體驗軍營生活。在設計活動,教師一定要注重環境的真實性,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們更好地體驗真實的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總而言之,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明確指出:“兒童是主動學習的。”主動學習才能使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活動體現的是一種自由想象和創新精神,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裴亞光幼兒的學習興趣。在一些遊戲教學過程中,有時幼兒表現得並不快樂,甚至感到痛苦,原因就是幼兒對這個遊戲不感興趣,是老師硬讓他們玩這個遊戲的。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儘量把選擇權交給幼兒,這樣,才能使幼兒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其實在生活中,老師應該對孩子多進行鼓勵,在他們對一件事物很認真時,在他們取得了一點點兒的小進步時,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認可。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是調動幼兒思維、探究、認識的內動力。幼兒年齡小,有意控制力差,一切從興趣出發,興趣在幼兒的學習中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有了興趣,幼兒就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併產生欣慰、快樂的情緒,能抑制疲勞,克服困難。興趣是學習知識,開發智力的動力,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凡是幼兒感興趣的東西,他學習時就注意力集中,積極性高。興趣還能激發、維持、促進幼兒的探索慾望,並能使之形成積極、主動、富有堅持性的性格特點。興趣是一種內驅力,它能使幼兒主動探究,並使活動得以深入持續。

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因勢利導,注重孩子興趣培養,用孩子好奇、積極探究的精神去開啟智慧之廳的鑰匙。這樣才能讓幼兒中興趣中樂於學習,在興趣中樂於探究,進而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習的內在潛能。從而使他們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篇3

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況及解決對策

摘要: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而臨困境,主要表現 為:教師身份不明,流動性人;學歷層次低,專業發展困 難;工資待遇差,缺乏社會保障;環境艱苦,工作負擔重, 等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木文提供一些可參考的對策,以 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關注,幫助幼兒教師逐步走出困境.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況解決對策

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幼兒教育迅速發展.然而, 在發展的過程出現了一些問題,師資問題是其中較為突 出的方而.幼教師資水平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當前, 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況欠佳,不僅制約著幼兒教師隊伍 的發展,而且嚴重地影響了農村幼兒教育的質量.農村幼 兒教師生存所而臨的困境必須我們的關注和解決。

一、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況

1.教師身份不明,流動性人.

由於幼兒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的範疇,因此農村幼 兒教師的身份被承認,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她們 既不是公辦教師,又不是民辦教師,也不能算作代課教 師.農村幼兒教師正處於被邊緣化的尷尬地位.這嚴重地傷害了她們的自尊心,也影響了她們的工作熱情,讓她們 失去了為幼教事業不懈奮鬥的決心和信心.各級教育行 政部門雖然對農村幼兒教師作了相應的管理與引導,但 力度不夠,以致這支隊伍比較混亂.’當地教育局沒有對 她們進行註冊登記.農村幼兒教師也沒有職稱評定、評先 選優的機會.幼兒教師與園主實際是一種僱傭關係,園主 可以決定教師的去留.由於缺乏相關的管理規範,幼兒教 師如果對工資不滿,也可以隨時離崗.這就造成了幼兒教 師流動性較人,師資隊伍不穩。

2.學歷層次低,專業發展困難.

農村幼兒教師的學歷層次不高,以中師、職高、職業 中專為主,有部分教師僅有國中學歷.她們中的人多數沒 有學過幼兒教育的相關知識,沒有進行過幼兒教育的專 業培訓,因此缺少幼兒教育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她們不 瞭解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國小化”傾 向嚴重.此外,農村幼兒教師缺乏培訓及繼續教育的機 會,幼教觀念得不到更新.長此以往,將制約幼兒教育質 量的提高.目前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沒有納入當地教育 部門的師資培養計劃,所以農村幼兒教師不僅沒有外出 學習的機會,而且在當地幼兒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學習的 機會也很少.農村通訊不發達,文化落後,資訊閉塞,網 絡資源與圖書資料缺乏,這些條件也限制了教師的學習與提升.缺乏觀念的更新,她們只能憑藉以往的經驗來從 事木職工作.

3.工資待遇差,缺乏社會保障.

農村幼兒園以民辦為主.民辦幼兒園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教師的工資主要靠學費來支付.一些民辦園木身 經費就不足,維持幼兒園的正常經營都存在困難,導致 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資僅300-400元. 這樣的條件導致幼兒園招聘不到專業的從事學前教育 的教師,而在園的教師都是出於謀生的需要.農村幼兒 教師不屬於國家的正式編制,只是臨時聘任的教師,她 們既沒有醫療保險,又沒有養老保險,更別提住房公積 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無法與公辦教師相提並論.這樣 一來,她們而臨很多後顧之憂:生病不能報銷醫療費,退 休後沒有保障.這也嚴重地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影響了工作的穩定性。

4.環境艱苦,工作負擔重.

農村幼兒教師工作的環境比較艱苦.尤其是偏僻的 農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單獨設一個班,就要容納 附近所有的幼兒.幼兒園設施十分簡陋,沒有活動場地, 也沒有玩教具.一個教師往往身兼數職,既是園長,又是 老師,還是保育員.由於幼兒年齡還小,缺乏生活自理能 力,教師既要開展教育活動,又要照顧好幼兒的生活.農村幼兒園容納的幼兒較多,幼兒教師又少,導致師生比過 高,有的高達1:50,甚至是1:60.幼兒教師的口常工作比較 瑣碎繁雜,整天與幼兒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時間較長,工 作負擔很重。

二、解決對策

農村幼兒教師是必須我們關注的一個弱勢群體.了 解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況,幫助她們走出困境,是發展 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她們的生存狀況直接關係著 幼兒的全而和諧發展及農村幼兒園辦園質量的提高.幫 助農村幼兒教師走出困境可從以卜幾方而進行。

1.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幼教機構的管理。

政府是發展幼教事業的關鍵因素.各級政府要明確 各自在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中所應承擔的職責垢地位,將 農村幼兒教育納入到政府規劃和管理的範圍中,以確立 農村幼兒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地位.各市、縣、鄉鎮 應設相應的機構和人員專門監管農村幼兒教育,加人對 農村幼兒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時,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 流與合作,著力解決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教 育部門要與財政、衛生、婦聯、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合作. 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幼兒教師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 確她們的身份,確立她們應有的地位,使他們所而臨的困 境從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的管理得到規範,幼兒教師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證農村幼兒教育 保教質量的提高。

2.拓寬師資來源,加強教師培訓.

目前農村幼教師資主要來源於當地幼兒師範學校的 畢業生.但在數量上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這些教師相對集中在鄉鎮幼兒園,而在較為偏僻的農村,師資十分有

限,教師素質不高.所以,各級教育部門要積極拓寬師資 來源,鼓勵人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幼兒園支教,為農村幼教 事業補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門要重視幼兒教師的職前職 後培訓,要把在職培訓納入當地教育部門的師資培訓計 劃,建立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體系,讓她們能夠有機會參與 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教育部門還可 通過組織教研活動,幫助幼兒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自 身素質.同時,還可以當地公立幼兒園為主導,對農村幼 兒園的教育教學給予必要指導,增強園與園之間的交流 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3.保障教師工資,完善社會保障體制.

政府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待 遇、福利及社會保障做出硬性規定,如限定農村幼兒教 師的最低工資,保障她們的基木生活.同時,政府要對幼 兒園實行規範管理,規定必須按時發放教師的工資,從 制度上給予農村幼兒教師穩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門要人力扶持農村幼兒園的發展,適當考慮增加財政投入, 拓寬資金渠道.政府要讓農村幼兒教師參加社會養老保 險、醫療保險,保險的費用可由政府、幼兒園與個人共同 承擔.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督促各幼兒園業主履行支付 教師工資與保險費的義務,對拒不履行相關義務者,要 給予一定的行政處罰.3幼兒教師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工作才無後顧之憂。

4.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嚴把准入關.

師資隊伍的素質決定著幼教的質量、為防止素質較差的人員混進農村幼教隊伍,要嚴把幼兒教師准入

關.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 只有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的人才有資格從事學前教育 工作.由於農村的實際情況不能與城市相比,在選拔教 師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農村幼兒教師資格證制度 和相應的考核辦法,通過這個途徑,選擇真正有教學能 力,並熱愛農村幼教工作的幼兒教師.對於在職的幼兒 教師,可通過學習和培訓,鼓勵她們申請幼兒教師資格 證.提高自身素質。

5.實行教師聘任制與合同制.維護雙方合法權益、

在農村,教育部門可對幼兒教師實行聘任制,明確規 定幼兒園對教師的聘任期限,確保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連 續性.被聘任的教師應得到與國小教師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資及福利待遇,並給予她們根據工作業績評定 等級的機會.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兒園不得隨意解僱教 師,教師也不能中途離職.幼兒園園主要定期與幼兒教師 簽訂勞動合同,依法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該勞動合同 必須公證,才能具備法律效力.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 監督雙方切實履行合同內容,對不履行義務的一方追究 其責仟.依法維護雙方的合法權利。

參考文獻:

[1][3]朱揚壽,曾福生,陳蜀江.農村幼兒教師隊伍 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xx(12)

[2]陳琴.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環境及相關建議[J]. 當代教育論壇,20xx,(4).

20xx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篇五:引導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

學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時期也是兒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 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古人說 的好:“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幫助引導幼兒形成有益於其終身發展的習慣,是我們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 幼兒;行為習慣;方法 ;策略

作者簡介

王洪新、女、1963年3月9日出生,1978年在辛店中學畢業,1986年3月在辛店擔任民辦教師,結婚後繼續在皁戶李鎮任教,1999年上級安排回家,於20xx年7月在十五里堂幼兒園任幼兒教師至今,在工作期間於20xx年取得進修學校中等專業證書。

每個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習慣,如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工作習慣、交往習慣等等。習慣有良好習慣與不良習慣之分,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心理素質良好的重要表現,是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基礎。

習慣,就是在某種時間、某個地方、某種條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定型的動作和行為。人的各種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學習、實踐和環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改變對事物的認識比較容易,而要改變多年形成的習慣卻比較困難。青少年教育家孫雲曉曾總結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不少家長為孩子種種不良習慣十分煩惱,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家長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習慣的培養與訓練,良好的習慣必須自小開始培養。

然而今天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習慣。我們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麼是好習慣,我們是帶著很多獸性長大的。我們本身就有可能帶著很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學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時期也是兒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古人說的好:“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幫助引導幼兒形成有益於其終身發展的習慣,是我們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何正確的對幼兒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在關鍵期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遵循科學的原則

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中,不是任意進行的。在教育過程中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按照規律和特點,具體的家長可以遵循以下6個基本原則:

1.1、鼓勵和表揚應該適時適度

目前廣大教師都認識到賞識教育對孩子發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過賞識教育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來源於成人不斷的激勵和表揚。當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為方式時,作為家長應適時、適當地給予表揚鼓勵,使孩子獲得一種被賞識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悅感,從而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反之,如果發現不良的行為習慣時,家長可以適當採取一點兒懲罰措施,讓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觸動,明確不良習慣的危害,從而改掉不良習慣。

另外鼓勵和表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種精神營養,更是一種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方法。孩子愛聽好話,喜歡被人稱讚,而且在人們對他的評價中認識自己。教育家陳鶴琴教授曾說過:“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責罰而改過是比較難的。”凡是幼兒行為習慣好的,有進步的,改正缺點快的給貼上小貼紙以示鼓勵,促進其互相模仿行為。最重要的是老師必須事事處處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鼓勵和表揚應該適時適度,這樣才能達到鼓勵和表揚的預期目的。我們要在幼兒出現良好行為的時候及時表揚幼兒,使幼兒能夠及時地明確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行為是不正確的,及時強化,不日後的大量說教效果要好得多。而過多的表揚和鼓勵有時也會給幼兒造成一種誤解:表揚來得太容易,行為好壞的區分不是很明確,不一定達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以及幼兒的發展狀況適時適度的加以運用,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賞識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勵,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評,沒有了規則,就沒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現在很多家長喜歡用物質、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導,孩子不知道被賞識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該賞識的地方被賞識,就會導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當,從而引發逆反心理。教育如同栽花,沒有規律地澆水、鬆土只能讓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長、有規律的撫育則會鮮花茂盛。因此,家長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長的架子,拋棄家長式作風,成為孩子的朋友,讓溝通成為一種習慣。

1.2、重視孩子的“第一次”

歐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認為: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

什麼樣的教育觀塑造出什麼樣的孩子,作為家長,一定要“該出手時就出手”, 重視孩子的“第一次”,因為這是良好習慣的開端。許多家長正是在教育中沒有抓住“一”字關,不但沒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反而給以後的教育帶來了後患。

1.3、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樣則來自於成人,尤其是家長。蒙臺梭利說:“在孩子的周圍,成人儘量以優美的語言,用豐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說話。”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在成人的影響和幫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從中得到薰陶,受到啟發,從而形成好的習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比如孩子禮貌的行為、早睡早起的行為、整齊清潔的習慣、喜歡讀書的習慣等,都跟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成人不知不覺間做成的不良示範,同樣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父母喜歡亂髮脾氣,孩子的脾氣一定也不會好;父母喜歡常常罵人,孩子自然也會常常罵人,父母愛好穿著打扮,孩子就喜歡穿著打扮,甚至父母愛吃什麼食物,孩子也愛吃什麼食物。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兒童時代是模仿力最強的時期,他們的學習從模仿開始,由於他們的認識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兒園,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正面誘導是十分重要。比如:教師自覺拾起一片廢紙、上樓梯時左上右下、說話時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答應幼兒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都會自覺堅持學習。長期堅持,孩子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榜樣對孩子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堅決的態度

在孩子面前,家長和老師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度堅決。家長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會受到影響。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前後一致,如果小寶今天在桌子旁吃飯,明天坐在臺階上吃飯,後天坐在沙發上一面看電視一面吃飯,我們怎能幫助小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1.5、要有默契的合作 ,要統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畫畫。邊畫邊說:“爸爸坐的飛機來了。”他奶奶對我說:“他爸爸今晚回來,看把他高興的。”這時,門外傳來小孩子的喊聲“元元,我去騎車,你去不去?”元元對奶奶說“我和牛牛在院裡騎會兒車行嗎?”奶奶說:“行,但是你要把畫筆和紙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應著,開始收拾桌上的文具。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媽媽對孩子的要求卻是一致的。這就意味著相同的資訊重複地轉入孩子的大腦,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經聯絡,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而爺爺奶奶放縱,或者施教者今天嚴格,明天放鬆。幼兒園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父母不堅持,都是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的。

成人之間態度的不一致極大地阻礙著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見,也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討論,大家在商談中尋求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在很多家庭中存在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溺愛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從而給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帶來了很多障礙。

另外還應該注意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默契合作。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家長的密切配合,如果教師不和家長團結協作,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積極與幼兒家長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雙方密切合作和共同的努力,以幫助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的成長,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6、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諮詢會上,一位父母指著站在遠處的孩子對我說:“這孩子要把我氣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狀。”接著這位父母向我講述了孩子怎麼和小朋友打架,用積木把別人砍傷,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這位父母苦惱地說:“我都怕去幼兒園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來找我,打他,罵他,可怎麼他就不改呀?”這位父母的苦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糾正不良行為習慣要比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難得多。父母應從改變對孩子的態度開始。對幼兒來說,情緒是行動的動力。孩子喜歡受人鼓勵、誇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他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厭惡、甚至是打罵會更加激起不良情緒,產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為。但這樣的孩子有時受了環境的影響也有想改正的願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但做起來要費很大的力氣。因為不良的行為往往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而好的行為則要十分自覺,必須剋制自己的需求,這種抑制力要經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這時孩子往往表現的不會那麼自然、輕鬆。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以鼓勵、支援再加以耐心的誘導和啟發並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成。

除了以上6個基本原則,家長還應注意創造機會,讓孩子重複實踐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貫徹始終才有成效,決不能一曝十寒。

2、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強家園溝通,堅持上述基本原則外,還應該有比家庭更為系統的、專業的方法和策略,保證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2.1、明確規範,進行系列化教育。

幼兒園要建立一日常規,進行系列化教育。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覆,所以教育內容應該做到系列化。根據幼兒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制定了幼兒一日活動常規,常規規定了孩子們在一日生活、學習中應做到的,應遵守的一些規則,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準,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後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時間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園時的愛集體教育;“三·八”婦女節的愛媽媽教育;“六一”兒童節的好兒童教育;“七一”的愛黨教育等。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淨”:碗裡乾淨、桌上乾淨、地上乾淨,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午睡時要求幼兒自己穿脫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我們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 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佔他人物品的幼兒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對待逆反個性較強的幼兒,採取綜合訓練方式,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為主等等。由於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瞭解幼兒的不同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2、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養孩子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習慣。我們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麼是好習慣,我們是帶著很多獸性長大的。我們本身就有可能帶著很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如用眼睛挑東西,不要用手挑東西的習慣。我們買東西誰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後可能不買了,最後別人怎麼買?我們可沒想這些問題。這是條件反射,挑選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捏一捏。這一陋習也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們,班裡吃水果時讓孩子們自己拿,誰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總是挑了這個還是覺得那個好“這山還望那山高”。

又如保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我們有很多的成年人對自己小家庭的衛生搞的“一塵不染”,可是對社會大家庭的環境衛生卻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高聲喧譁等,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不良行為會對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 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兒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讓家長進行系統的幼兒德育理論學習;家教專刊、家教小園地時刻發揮著它們的宣傳和交流作用;通過家園聯絡手冊,以書面形式每月聯絡,有什麼事隨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和教師都能隨時瞭解幼兒在園和在家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通過家長開放日、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瞭解、參與幼兒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

2.3、要尊重兒童的權利和參與,讓孩子充分地參與。

在兒童的習慣養成過程當中,有一個危險存在,那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兒童的過程。大家千萬千萬注意這一條。什麼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習慣,大人在定規範,強迫孩子去做、去執行,這就很可怕。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兒童是主人,我們就是要發揮他們的主人作用。養成一個好習慣,應該是要讓孩子們覺得:這是我盼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這對我的幫助很大,對我的發展很有用,好習慣多了,我才是一個好孩子學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這才是積極的,而不是強迫。

兒童參與有一個階梯,階梯有五層:第一層是操縱,成年人操縱兒童;第二層是裝飾,找幾個孩子來表演一下,來裝飾;第三層是象徵性的參與;第四層是成人指派;第五層是與兒童商量;我們的習慣培養,起點就是第五層,與兒童商量,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要和孩子商量:你們需不需要培養這個習慣?你願不願意培養這習慣?因為孩子有選擇權:我願意養成什麼習慣,比如愛運動的習慣,有禮貌的習慣„„內向的孩子你不能培養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養成急性的,習慣養成要講究規則,要尊重差異。

2.4、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兒童當作天津鴨兒填入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由的去開啟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我們引導幼兒學會學習,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培養友愛、勇敢、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品德行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為,卻忽視了能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自信心。自信心是兒童個性心理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條件。自信心的培養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所謂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傾向。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評價。自信心強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能積極地與他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能勇敢地面對困難,大膽嘗試。在幼兒園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幼兒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別的幼兒,往往表現在活動中不敢主動地要求參加集體遊戲活動,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敢在眾人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面對新事物、新活動常常害怕、退縮等。所以老師要重視幼兒自信心的培養,從而保證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如很多孩子在動手能力、行為習慣等方面離集體生活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來到幼兒園,這些孩子無論在行動,還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實現願望和理想的動力。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往往離不開成人對幼兒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滋補品”。信任既來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又取決於教師對孩子行為的認可。對幼兒來說,只有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才能獲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滿信心,他們才會信心百倍地面對人生中的機遇與挑戰。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一點一滴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進步,為幼兒今後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2.5、在生活中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的過程中,父母的責任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給予引導,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耐心地培養,使他的一舉一動逐漸向良好的行為發展。父母良好的行為可以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孩子自覺地接受。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細觀察,對他的良好行為及時表示讚許,強化鼓勵他繼續發展,形成習慣,鞏固下來;對不良行為要表示不滿,幫助他學會識別的能力,而不是指責他,更不能因為他的不良行為而取消他與小朋友交往的機會和權利。

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了成功感,自然就會重複這種行為,從而變成他的習慣。習慣決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而且要從家庭開始。

3、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步驟

3.1、要認識習慣的重要性。

根據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特徵來認識行為的好壞,瞭解成人的態度,多以正面的形象來使幼兒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是他們切身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

3.2、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範。

定家規,定班規,制定習慣培養目標,一定要發動大家以及父母、老師都參與。要讓孩子自己說:習慣這麼重要,我特別需要形成一個什麼什麼習慣。要一個一個地定培養目標,甚至兩個月培養一個習慣,一個新習慣,這都很好。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幼兒自覺主動地去遵守家規、班規,並且去追求這些目標。

3.3、進行榜樣教育。

用各種教育行動進行榜樣教育,各種各樣的傑出人物都有好習慣。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很守時,他怎麼守時?他的表都是撥快十分鐘的。身邊的成人是幼兒的榜樣,包括家長,包括老師,也包括小朋友。教師在工作中應該注意以身作則,同時要約束周圍的人,以正確的形象展示給幼兒,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3.4、需要持久的訓練,一定要訓練。

習慣培養有很多技術手段,你們可以嘗試,但是有一條,一個行為的出現一定要訓練一個月以上。但是這訓練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進行分析、評估、引導、訓練等等,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一個複雜工作,長期的工作。

3.5、要及時評估,要表揚,用各種方式表揚、引導。

及時的評價是能夠強化教育效果。如果沒有及時的評估和表揚,行為規範的指定就有可能成為一種擺設。只有及時的評價,才能夠使幼兒將行為逐漸地形成習慣,達到預期制定規則的目的。

3.6、要形成良好的集體風氣

良好的風氣的形成往往能給工作帶來好的效果,並且給工作帶來很多方便。誰出現了好的行為,就會在班裡得到鼓勵、支援、欣賞;誰有不良的行為出現了,大家會一致反對,這對一個人好的習慣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循序漸進的、耐心細緻的教育工作,有許多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幼兒,一定要把培養好習慣放在重要位置,再監督孩子堅持進行行為訓練,家長和教師更要以身作則,以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使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人,實現與社會的良好互動。可以相信,在幼兒時期養成了好習慣,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一定會很輕鬆。

20xx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篇六: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及其應用策略

【摘要】 幼兒園組織遊戲活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其原因在於對幼兒遊戲特性的模糊認識和指導方法的不足。通過研究提出自發自主、自由自在、自娛自樂、自覺自願、自信自豪是幼兒成長程序中顯現出的特有的遊戲的自主性質。基於這一認識,幼兒園遊戲活動應為幼兒遊戲提供更有效的指導策略,促進教師、幼兒、遊戲內容、遊戲環境材料等要素之間互動作用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過程,真正實現遊戲的自然發展價值和教育引導遊戲發展的價值。

【關鍵詞】 遊戲活動 產生 主體性本質 自主性培養 應用策略 引言

遊戲普遍存在於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國外有研究者認為遊戲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 cultural universal)。這意味著,無論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的發展如何,自然條件如何,社會制度如何,經濟生產狀況如何,幼兒都會發現時間和材料,生髮和開展自己的遊戲。當然,他們的遊戲方式和內容會有所不同。由此看來,遊戲的發生必然有其內源性。這種內源性不外乎是幼兒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為具體和準確的說,是受幼兒生理和心理本質規定的。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遊戲活動應該為幼兒遊戲提供有效的指導策略,促進教師、幼兒、遊戲環境、遊戲材料等素質之間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真正實現遊戲的自然發展價值和教育引導遊戲發展的價值。探究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自主性及其應用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幼兒的遊戲中,一定的意義上,並沒有成年人的指導或幫助,就自然存在於他們的世界當中了。在這種自發性和原發性的遊戲活動中,幼兒自發而自然地對自身進行著探索和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同時也加深了幼兒的認識和發展了自身的心理機能。

本論文主要從根據遊戲主體性本質觀的演變,培養幼兒的自主性方面進行展開論述的。

一、遊戲的產生與其主體性本質觀的演變

(一) 遊戲的產生

1. 兒童遊戲的自發性和原發性 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 必須存在著兩個前提, 一是對自身的認識和鍛鍊, 二是對外界的認識和改造。唯有如此, 才能適應外界的生存和發展的規律, 從而達到自身與外界的和諧。要實現這兩個前提, 在最初, 也就是在個體幼小的時候, 是通過遊戲來進行的。有很多兒童遊戲, 並沒有教師的指導或成人的幫助, 就自然存在於兒童社會中。這種自發性和原發性的兒童遊戲表現出更多的遊戲本質特點, 它們實質上是兒童自發而自然地對自身的探討和認識, 具體地說就是對全身各器官各系統的生理性探索和鍛鍊, 同時, 也認識和發展了自身的心理機能。

2、人是遊戲的主體和客體

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社會的整個發展歷程中,人自身的機能與遊戲的發展始終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從本質上說,人的身體就是人最早和最自然的玩具。在人對自身的觸控上, 可以說, 人既是遊戲的主體, 也是遊戲的客體。人體所有的器官和系統都可以作為參與遊戲或者作為遊戲的物件, 由此發揮著認識、發展和鍛鍊自身機體的作用。 3、感官系統在兒童遊戲自發和原發性的體現

在幼兒自發和原發的遊戲中,涉及到聽覺的比如說“摔泥凹凹”( 把潮溼的泥塊揉捏成凹形, 如手掌大小, 摔在地上, 泥塊爆裂有聲的遊戲);關於視覺方面的遊戲就更是常見了, 也可以說各種遊戲都離不開視覺的參與。比如小時候經常玩的打彈弓, 彈石子等;至於在觸覺、動覺、機體覺、平衡覺的體驗, 在那些捉人遊戲、泥塑遊戲、倒立、踩高蹺、爬樹等等遊戲活動中都要運用到;味覺和嗅覺的參與在兒童過家家時燒火做“飯”時可以得到實時的體驗,這些遊戲的出現也都起到了利用和鍛鍊嗅覺的作用。

4、身體機能方面在兒童遊戲自發和原發性的體現 從頭到頸, 兒童可以玩頂牛或頂羊;利用臉上的器官, 兒童可以玩“做鬼臉”或者“打鼻子打眼”的遊戲; 從肩膀到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 兒童可以玩抬花轎、扳手腕、碰豆豆、撿石子等遊戲;從胸腹到後背和腰部, 兒童可以玩翻扁擔、背口袋、拔蘿蔔等遊戲;從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腳趾, 兒童可以玩梭坡坡( 類似於滑滑梯的遊戲)、鬥雞、滾疙瘩( 雙臂交叉用雙手扣住雙腳大拇趾, 身體縮成團, 從鬆軟斜坡上滾下來的遊戲)等。因為兒童需要表現出對生殖器官的認識和潛在鍛鍊。此外, 只要條件允許, 兒童甚至會發現用頭髮做遊戲的樂趣。泰勒·何德蘭曾記載了發生於1909 年的“甩辮子游戲”( 時當清末, 男孩子要留一條長辮子。兒童將辮子旋轉起來, 互相抽打取樂的遊戲)。

時間的推移,並沒有讓我們忘卻這些原始、原發、自發的遊戲,而是在此基礎上,注重結合現代因素,組合利用,推動新時代遊戲在幼兒感官系統和身體機能等各個方面的發展。

(二)遊戲主體性的本質觀演變

1、遊戲概念的非自覺化理解 “遊戲”一詞在最初只是作為一種觀念的表達,在遊戲被納入理論研究領域之前,主要是單純地不自覺地接受這種社會文化的影響。人們對遊戲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層面,還不能達到自覺地把握遊戲的本質,因為沒有人去有意識地理性地思考遊戲的概念,更多層面上的意義是基於遊戲活動與其他活動(主要是工作)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不同作用的同樣社會客觀現實問題。它所積澱的這種社會文化內涵,一直影響著人們對遊戲概念的理解,自始至終都是人們對遊戲進行本質把握的思想背景。

2、遊戲的生物性本質觀:遊戲是幼兒的本能活動 自19世紀中期開始,開始了對遊戲本質進行自覺的、理性的嘗試探索,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遊戲理論。但人們對遊戲本質的理解還只是建立在了本能論的基礎上,即初步建立起了遊戲的生物性本質觀。代表人物及其觀點如下: 德國福祿貝爾。是教育史上第一個系統研究並且嘗試創立遊戲實踐體系的教育家。他將遊戲的本質歸結為生物性。他認為:遊戲是一種本能性的活動,是幼兒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是幼兒內心世界的反映。但是他被唯心主義的哲學觀所侷限,否認了遊戲來源的客觀現實性;美國心理學家霍爾的遊戲復演論的觀點和德國心理學家格羅斯的遊戲準備觀點,對當時的遊戲本質觀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忽略了遊戲的社會性和幼兒對於遊戲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夠走出遊戲本能論的窠臼;20世紀初期,荷蘭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博伊幹介克提出遊戲成熟說,成熟說是當時遊戲理論發展的最高水平。他指出,遊戲不是本能,而是個體適應環境,尋求自由和主動的表現,開始逐漸擺脫機體本能活動的傳統觀點。

遊戲的本能論及其生物性的遊戲本質觀,第一次充分肯定了幼兒的生理性機制及功能在遊戲中的作用,把遊戲的人和遊戲的動物從根本上予以區別,建構和界定作為人的兒童遊戲的概念。

3、遊戲的社會性本質觀:遊戲是兒童的社會性活動

遊戲社會性的本質觀,是前蘇聯遊戲理論研究的典型特徵。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遊戲是在真實的實踐之外,在行動上再造某種生活現象,突出強調了遊戲是對現實社會關係的反映,概括出遊戲的結構組成、活動特徵及價值等;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幼兒階段,“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的遊戲本質觀,蘊含了遊戲的社會性本質的意識傾向;我國的遊戲理論研究堅持遊戲是兒童的社會性活動,認為遊戲不是幼兒的本能活動,遊戲是反映真實生活的活動,有其必然的社會性;黃人頌主編的《學前教育學》中,將幼兒遊戲解釋為是“幼兒喜愛的、主動的活動,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

遊戲的社會性本質觀,是比以往都要科學的遊戲研究與實踐的思想指導,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理論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人們對遊戲本質的認識必將更加向真理靠近,遊戲本質觀必將向著更加高階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

二、遊戲與自主性的培養的關係定位

(一)幼兒遊戲活動的自主性基本表現

1、自主性的含義

自主有兩個尺度:一是相對於客現狀況、生活環境等外部強迫和外部控制的獨立、 自由、自決和自主支配活動的權利與可能;二是相對於客觀現實的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選擇權利,有明確目標、堅韌不拔和有進取心。自主的人能夠成功地控制外部環境,而且能夠成功地控制自己的衝動。對於個人來說,必須依賴於生活的環境,才能使生存和發展得以保證,但人又不是消極地依賴他所生活的環境,而是表現出以自己的行動和方式來改變世界,在人與環境的相互聯絡中處於主體地位。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個人對於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

2、自主性遊戲與幼兒、教師之間的關係: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A 幼兒對遊戲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其中包含幼兒對遊戲活動的決定權和參與權;

B 自主性遊戲可以促進兒童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

C教師在瞭解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共同參與遊戲環境的創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遊戲環境及均等的遊戲機會,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遊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遊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遊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素質的發展。

3、自主性與創造性的區別

A有人把自主性遊戲簡單理解為創造性遊戲。其實,自主性遊戲並不是從遊戲分類的角度提出的,它是從遊戲的性質這個角度提出來的。它不是把遊戲簡單地分為有無自主性,而是強調所有的遊戲都應該有自主性,自主性遊戲包含所有的遊戲;

B 自主性是創造性的一個方面。幼兒遊戲的實質在於自主性。幼兒之所以喜歡遊戲,是因為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在遊戲中充分的發揮、體現,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自由的創造,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時的掌握遊戲的進度,把握遊戲的環節。在此,教師應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幼兒,不能因為某個環節不符合教師預備的軌道而加以干涉,這樣的做法既不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也會使遊戲失去本質而不能稱作自主性遊戲。

(二)幼兒遊戲活動的自主性特徵表現

1、遊戲計劃的生成性 遊戲的發起是自發自主的。遊戲的發起是幼兒自發的行為,是幼兒的天性使然,沒有任何外力的強加。強調自主性的遊戲中,幼兒有自己支配和選擇遊戲的權利,遊戲計劃不再是教師事先憑想象制訂的,而是根據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根據幼兒的需要及存在的問題來制訂下一次的遊戲計劃,在幼兒的遊戲活動中不斷生成新的計劃,可以使遊戲的開展更加能滿足幼兒的願望和需要。這樣,避免了遊戲指導的盲目性和導演性。

2、遊戲環境的多樣性

由於遊戲的主人是幼兒,要玩什麼遊戲是幼兒自己的權利,每個幼兒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遊戲環境的創設上就需體現開放性和多樣性,才能滿足不同幼兒的各種需要,使幼兒能夠逐漸學會控制外部環境。

3、教師角色的多重性 教師以多重身份指導遊戲,有利於對遊戲的有效指導。當幼兒需要遊戲材料時,教師是遊戲材料的提供者;當幼兒需要幫助時,教師是遊戲的支持者和援助者;當幼兒需要教師一同遊戲時,教師是幼兒遊戲的夥伴和參與者;當幼兒不需要教師介入時,教師是遊戲的觀察者;當幼兒在分享遊戲經驗時,教師是傾聽者和發問者。因此,教師在遊戲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變了過去教師在指導遊戲中對指導的片面理解。

4、遊戲機會的均等性

要使幼兒對遊戲活動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可能,就必須給幼兒提供相應的機會。均等的遊戲機會,能保證每個幼兒在此時此地去自由選擇自己想玩的遊戲。這便抑制了由於教師的指定和安排而人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遊戲”或“老師讓我玩的”等現象的發生,給幼兒自主性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三、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及其應用策略

(一)正確處理自由與規則、自主與指導、愉悅與教育的關係、材料提供與兒童需要滿足的關係

1、自由和規則本身就是相對立而存在的。讓幼兒在遊戲中發展自主性,關鍵要看規則的提出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和接受能力,遊戲中的自由必須是建立在一定規則約束之上的,自主與規則是同步的。教師根據不同年齡班逐步在遊戲活動中對待幼兒“收”、“放”自如;

2、在遊戲中,幼兒是遊戲的主人,教師是指導遊戲的主人。有教師指導的遊戲更能促進幼兒遊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

3、遊戲的愉悅和教育,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遊戲就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在遊戲中既體驗快樂,又獲得發展;

4、適時地提供材料有助於滿足幼兒繼續遊戲的願望,促進遊戲主題的深入。適當減少材料,能促使學會社會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衝動。因此,可以將教師的教育意圖滲透在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上,讓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會發現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二)教師要平衡各環節,適時計劃遊戲、觀察遊戲、參與遊戲、講評遊戲 1、準備遊戲的經驗。遊戲經驗的準備包括已有的經驗和預先的經驗兩個部分。教師在計劃組織遊戲時,必須為幼兒做好相應的材料、時間、空間、經驗等條件準備,通過遊戲將已獲得的生活經驗及簡單的知識經驗進行實踐、嘗試,更好地滿足幼兒遊戲的願望,提供鍛鍊幼兒能力的機會,還可將教育意圖及教師期望幼兒達到的行為滲入到遊戲中;

2、瞭解遊戲進展情況。觀察幼兒的遊戲,發現幼兒遊戲的興趣和需要、瞭解幼兒遊戲的現狀、及時調整遊戲的材料、確定何時參與幼兒的遊戲,。針對不同的情況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觀察,才能作出有效的指導。有利於幫助幼兒形成系統的、豐富的經驗體系,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3、適時參與,促進遊戲發展。教師參與介入遊戲的三種方式: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參與介入到幼兒的遊戲活動中;

4、分享遊戲體驗。遊戲講評是對幼兒已有經驗的提升,也是下一次遊戲計劃的依據。遊戲結束時教師引導幼兒就開展遊戲情況進行討論,有助於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要利用遊戲豐富幼兒的審美的認知,促進幼兒的語言美遊戲,培養幼兒的情感美

1、利用豐富色彩的玩具啟發幼兒對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刺激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觀察和感受力,注意幼兒對於形體和質感的認識;

2、將設計好的語言遊戲運用到一日生活中。描繪一次出遊,複述一個童話,按一定的角色說話,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語言問候,友好的語言和準確的表達都能培養幼兒口語的語言美,都能鍛鍊他們利用美的語言的能力;

3、遊戲必須符合幼兒的興趣。遊戲中的幼兒所表現的情感是最真摯的,情緒是愉快、穩定和積極的。因此,適當的遊戲對幼兒情感美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幼兒在一種自由、愉快、積極的情感世界中健康成長。

結論 遊戲概念的變化演繹出遊戲本質觀的發展程序。在歷史上,人類的兒童遊戲本質觀經歷了在態度上由不自覺到自覺,在內涵上從生物性到社會性的演變。兒童遊戲的主體性本質觀是當代人們嘗試確立的新的遊戲本質觀,它對於我們重新認識兒童遊戲的特徵、價值以及在教育實踐的運用等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的遊戲活動主要指他們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幼兒是在自由活動中自我實現、自我創造的。開展自主性遊戲就是讓兒童擁有自由選擇遊戲的權利和可能,允許兒童在此時此刻選擇自己想玩的遊戲內容,而不是由教師安排或指定內容。我們要深入地瞭解兒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發展潛能,為兒童自主性的發揮創設條件和機會,從而達到促使兒童主動學習、主動內化、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的目的。

因此尊重幼兒自主的活動權是發展幼兒自主性的基本,遊戲原有的自然屬性和自己的特色。假使“順然”被改造了,“契機”被忽略了,幼兒對遊戲失去了興致,教師對遊戲的指導也感到茫然,遊戲本身具有的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功能價值也就被異化了。因此,之所以特別強調並提倡開展“自主性”的遊戲,是要將遊戲中蘊含的順然與契機交還給遊戲,讓遊戲發揮其應有的功用,清楚認識幼兒遊戲的自主性特徵,以及在此基礎上探索引導幼兒自主發展策略,是本文所要解決和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楠楠.淺談遊戲對幼兒心理髮展的重要作用.才智,20xx(03):105.

[2]張潔清.利用遊戲培養幼兒的良好情感.教育探索,20xx(10):108.

[3]楊靜.遊戲的自主性特徵與指導策略研究.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1).

[4]葉青.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人——淺談大班幼兒在結構遊戲中的自主性.青春歲月.20xx(4).

[5]張靜.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學週刊:B.20xx(11).

[6]肖玉.幼兒獨立效能力培養初探.青年與社會.20xx(8).

[5]夏加強,劉顏.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芻議.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xx(09):33.

[6] 王弟惠 淺談教師對遊戲的指導[期刊論文]-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xx,17(2).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篇4

摘要:

幼兒時期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對於人的一生是致關重要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的形成就像播種應該及時一樣,也有一個最佳期,幼兒教育時期就是人生中的這個最佳時期。注意孩子智力開發多元性,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從心靈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過進行實踐教學,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過對幼兒教育進行區域性的教學,打破傳統幼兒教學的思維。進行反思性教學,通過創造性的思維,提高幼兒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學前教育者所必須擁有的素質。

關鍵字: 教學改革,智力開發多元化,自主能力培養,心理教學,反思性教學,幼兒教師專業素質 , 專業化, 科學化

正文: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就開始睜眼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經過2-3年的家庭教育,就開始融入屬於自己的群體,所以說了解社會,走向社會,學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滅,而幼兒教育正是這個教育系統的開端,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尤其對於現在‘全託’現象越來越多,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人生影響在不斷的減少。由此可見,幼兒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並不是無理可據,幼兒教師的社會責任大大增加。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以及科學化已經成為教育者熱烈探討的問題。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幼兒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不斷成長和追求成熟的過程,是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不斷進步、專業技能不斷成熟、專業思想不斷完善的過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對幼教質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順利推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和教學行為的改進,提高幼兒教師科學教學素質以及培育創新性思維能力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新時期下的教學改革

從春秋時期,人們都開始注重幼兒教育,私塾的設立使人們的知識水平得到了提高,使人們對禮法有了很多的瞭解,產生了更多的有名的詩人等,豐富了中國璀璨的文化。例如唐朝是我們詩歌最繁榮的時期,幾乎人人都能做上幾首詩。

雖然在19世紀末,我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不難發現知識分子是這場變化的骨幹分子。然而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而我們卻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方式,繼承了科舉制所帶來的弊端,學習具有了很大的功利性,一味的向孩子灌輸那麼多的科學知識,孰不知孩子認識世界的主觀能動性,作為主體的獨立性在一點點消失。所以對於幼兒教育當務之急即是教育改革,打破傳統的幼兒教育,建立具有強開放性,思維創造性強,科學水平高的與國際接軌卻又不失辦學特色的具有以關注幼兒發展為核心的整合性教育觀的幼兒教育系統。

1:幼兒教育新師資力量

根據國家教育部統計公佈的資料,我國目前現有幼兒園教師94.64萬人。其中,中師及其以上學歷者有53.79萬人佔總人數的56.83%;加上職業高中幼教專業畢業的師資,其總人數為69.08萬人,佔總人數的72.99%。很明顯,我國的幼教師資隊伍現狀堪憂。尤其與中國小教師學歷層次在近些年得到迅速提升的良好發展勢頭相比,幼教師資隊伍的發展明顯處於落伍的狀態。

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教育的需求與水準的不斷提升,尤其是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對幼兒早期教育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後,現有幼教師資以及遠遠不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幼教師資的重組,加強幼教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幼教師資的學歷層次已勢在必行。

自《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國的教師培訓事業已實現了全新的發展,中國小教師的培訓工作出現了方興未艾的良好勢頭。相比之下,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則相對滯後,並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幼兒園私營化越來越嚴重,由於利潤的考慮,人員精簡,而且由於幼兒教育被認為是非義務教育,所以幼兒教師不能得到很多的外出交流與進修的機會。幼兒老師自身的素質,自身的思想得不到提高,孩子的教育自然得不到保證。

2:早期教育理念的打破以及創新

雖然從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兒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斷的得到發展。然而在某些方面還是存在一些誤區,尤其是在這個功利主義,學習已經被罩上一層功利光環,浮躁的經濟社會下,幼兒教育也不能倖免。這種主要表現為:一是認為早期教育就是識字教育。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許多地區的幼兒園把本該在國小階段學習的內容過早地搬到了幼兒園裡來,諸如識字、心算、外語、繪畫、舞蹈、樂器演奏等等都成為幼兒的必修課,過早地把幼兒拉到了應試教育的苦海之中,揠苗助長、好高騖遠,嚴重違背了幼兒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長的規律,甚至給許多孩童帶來了過重的身心摧殘。二是盲目認為幼兒教育就是神童教育。許多幼兒園十分注重“培養”這種小“神童”,不少家長十分虔誠地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小“神童”。在媒體的報道下不難發現這樣一群能夠在5、6歲背誦很多的唐詩等的“神通”。

然而功利主義帶來的教育成就的只是一時,得到的只是一時的榮譽,而真正的思想教育卻冷落在一旁,這樣不利於小孩子人生觀,世界觀的發展。然而卻失去了真正的教育的意義。教育究竟是什麼?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言簡意賅地向我們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據此,我們的智育就應該是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我們的德育就應該是鼓勵孩子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我們的美育就應該是培育孩子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現代教育理念應以孩子為核心,以促進孩子的正常發展做為教育指導思想,通過結合實踐去引領孩子們認識世界,改變以往以應試教育為主的發展思想,激起孩子們對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積極的發動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既愛上學習,又追尋身體與思想的自由,提高他們的創造性。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們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當然這些只是教學改革的一部分,除了這兩個方面外,幼兒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等也是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此篇論文主要研究幼師教育的教學管理方法,通過改革這兩個方面,提高幼師的科學素質以及改進他們的創新理念,為創造出更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幼師主觀能動性提供必要的條件。新時期下,教育改革不可或缺,它為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以及建立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提供了基礎,提供了一個更高的平臺。

二:專業化、科學化的教學管理

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對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兒園和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以及時代的要求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切以孩子為前提,通過心與心之間的交流,瞭解兒童的心理世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對於新時期的一名幼兒教師,只擁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想法和能力,需要用科學的手段去認識孩子,與孩子進行交流,使幼兒教育時代化,科學化。

1:遵循科學的原則,使幼兒教育科學化

1967年由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學家和美學家納爾遜•古德曼教授創立的“零點專案”,經過研究人工智慧的大衛•帕金斯教授以及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多元智力理論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尤其在1983年,加德納教授在《心智的結構》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多元智力”這一概念,標誌著多元智力理論的正式誕生。然而歷時20 多年的這一不為心理學家所關注,甚至受到一些心理學家的批評的理論成果卻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所以深入研究多元智力理論的科學與實踐價值及其內蘊的教育意義是幼兒教師進行科學化教學、創新性教育所必須的理論基礎,能夠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

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傳統認知發展理論認為:智力是指以思維為核心的幾種能力的組合。然而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多元的,一組能力,而且不像傳統認知理論所陳述的,加德納認為人的這些種能力不是一個整合,而是一個個相互獨立的個體,指向於不同的特定認知區域和知識範疇,而且有相互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絡。基於多元化智慧理論,加德納提出了智力不再是某一種能力或圍繞某一種能力的幾種能力的整合,而是“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八種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際交往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

基於這個多元智力理論基礎,我們曾經傳統的單一、平面的智力觀以及教學觀變得多元化、立體化;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管理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科學化。回首我們曾經對幼兒的教育只限於識字,認字;對幼兒智力開發的理解僅僅侷限於開發幼兒的觀察、記憶、思維等幾種能力是比較片面的。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環境以及創設多彩的環境,從不同的角度去啟發,開發學生的各種智慧。 例如:在自然環境中開展科學活動,讓幼兒學會觀察和比較;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有利地形,豐富幼兒戶外的體育活動等。這樣我們就能更科學的進行教學管理,是孩子能夠更科學的發展。

2:智力開發背後不可或缺的心靈教育

擁有這樣的多元智力理論,我們能夠科學化的開發學生的智慧,然而擁有高智力,高才能只是促進孩子人生道路發展的一種力量,然而至於好與壞,卻決定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幼兒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在孩子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使他們能夠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遠更好。現時代,擁有高知識水平的時代,大學生投毒害死室友,大學生殺害室友的事件層出不窮,這充分表明了現時代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而這些教育在孩子認知世界的時候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正確認識世界,為以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提供優良的基礎。所以除了科學化,我們也應該在幼兒教學管理中加入人文化,思想化的要素是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全的發展。

“人之初,性本善”作為孩子來說,他們是以一種善心來觀察世界,做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讓孩子看到美好的一面,至於有人說這樣將會導致孩子不能全面的認識世界,而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全面認識世界應該是一個人生道路上循序漸進,不斷學習的過程。而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應該多讓他們認識到,接觸到美好的事物,形成自己對社會的最基本的美好的認識。而對於剛開始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能力去分辨善惡,所以作為幼教老師,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以正確的引導。對於幼教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以及與孩子的交流、生活中,應該給與孩子正確的引導。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孩子做錯的事情,我們應該通過孩子的角度去告訴他們是非善惡,通過笑聲,通過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去引領他們。所以對於幼兒教師專業素質以及人文情懷要求更加的高。如今。很多家長都將孩子進行全託,這樣孩子一天中的時間除了睡覺就是和小夥伴,和老師在一起。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適應這個社會,是從模仿開始的,所以幼教老師應該具有很高的道德素養。例如:在孩子面前許的願就一定要達到,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多微笑,因為笑聲能夠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

3:獨立自主能力的教學培養

在孩子熱愛生活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更加多的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鍛鍊孩子堅強的心理。現在提倡國際化,教育也應緊跟時代潮流,引進先進的幼兒教學管理經驗,因地制宜,將其本土化。相信大家都知道,和美國的孩子比起來,中國孩子缺乏的最重要的就是獨立自主的能力。在美國,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自主能力,這樣他們在成長後適應社會的能力很強。所以我們也要開始著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切從頭開始,從最基礎的做起。

現時代,每年有很多的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自殺,而且資料嚇人,很多教育者分析這個原因。有些人說,這是中國教育的失敗。然而我認為中國教育總體上是成功的,只是一方面:基於傳統原因,導致知識分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這是中國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士大夫情節;另一方面由於現在孩子多是獨生子,家長給與很多的溺愛,再加上有一部分幼教著重發展孩子的跳,拉,彈,背卻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孩子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應該從幼兒時期做起,從第一次摔倒做起,讓孩子學會自己爬起來。幼兒教師應該以身作則,應該明白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具有怎麼樣的心理,應該針對不同的人,耐心的給與他們指導。而且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發展觀。將生活自理能力及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讓幼兒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也可開設專門的生活練習角,有計劃的提供練習材料,如;給孩子穿脫衣服,疊衣服,整理小床等,讓幼兒在遊戲中也能得到練習。

幼兒在3-4歲時候,幼兒的自我意識逐漸出現,孩子們迫切的想向這個新世界表現自己,但是他們的自主能力還比較弱,需要幼兒教師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慢慢的培養自理能力。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對幼兒教師的耐性的考驗比較大,幼教應該耐心的給予他們不同層次的指導。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鍊的機會,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緻,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所以應該在進行前面兩個教學的同時進行自主能力的培養。

4:幼兒教師-----教育實踐的反思者

波斯納曾經提出來一個教師成長的一個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而經驗與時間有關係,而經驗正是在實踐中慢慢總結出來的,是在反思中取得經驗,所以反思對於一個老師來說非常重要。反思是幼兒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對自己所依據的教育理論、選擇的教學內容、實施的教育方案、採取的教學方法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也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在反思中,幼兒教師能夠通過對不同孩子的智力,採用不同區域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通過對教學質量以及教學經驗進行客觀性的批判分析,探討各種與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審視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觀念,並積極尋找新的教學策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幼兒教師時常進行教育反思對於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關理念,實施更有質量更有效果的教學方法,促進幼師自身的專業性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為幼兒教育的主體,幼兒教師應該具有反思的自覺性。幼兒教師應該以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者加德納教授為榜樣,具備探究的熱情和質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觀意識,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並它作為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安排以及課程設計,與孩子的每一次交流,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等進行客觀性的批判,努力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反思只是一種行為,重要的是在反思之後,我們的創造性思維應該得到發揮,總結出適應自己的教學理念,尋找到每個學生所需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幼兒教師才能真正成為教育的反思者,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由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可知,我們每個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擁有獨具於別人的自身的智力分配結構,他們擁有自身獨特智力作用的特殊領域。所以作為幼師,我們應該積極發揮孩子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每一個事物都是在運動的,所以作為幼教,我們應該以運動的眼光去看事物。我們經過十幾年的總結得到的經驗並不是適合於所有的孩子。所以幼教應該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不斷地變換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教育內容以及學生智慧結構、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的不同特點,選擇和創設多種多樣適宜的、能夠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充分發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利用適合他的智力傾向的方法來學習,才能在他所傾向的區域有更好的學習能力與效果。

為了更好地進行教育反思,我們應該經常進行幼教自身的教育評估。幼教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多種形式,在各種生活不同的情境下結合實踐活動進行的,確實考察孩子自身的自主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多方面對學生和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啊,全民觀察、分析各個學生的優點和弱勢,以及自身教學方法和專業素質的不足;並把這些觀察作為自己創造更好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出發點,使教育評價成為自己反思、進步的有力工具。促進自身的專業素質的發展以及學生的科學成長。

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教育也應跟隨時代的腳步。幼教進行日常的生活反思,不應只停在原來的腳步,應該進行創新性的教育反思。這就需要幼教能夠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地進修,這樣才能保持幼教專業素質的先進性。通過上面中美幼兒教育的對比,我們應該發現,幼兒教育方面我們還落後許多,這就要求我們幼教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多出去和別人進行交流,尋找差距,不斷進行反思和創新,保持幼兒教育的先進性以及時代性、國際性。

三:結束語

在新時期下,教育改革應該與時俱進,通過對幼兒師資力量的改變及培訓、幼兒教師的教學理念的更新和創新以及教育課程設計和管理體制的改革,是我們幼兒教育更加科學化、專業化、時代化以及國際化。然而這麼多的改革只能在巨集觀上對幼兒教育進行改革,如果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幼教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改變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用科學知識,科學理論來武裝我們幼教的專業素質,使我們的教學管理更加科學化。在科學化的教育同時,我們應該多加重視細節化的教育以及長遠性的教育。打破只注重發揮孩子邏輯上的才能的傳統,運用智力多元化的理論指導我們從各個方面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智力結構以及智力傾向區域,從而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在學習方面更加自由,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自主能力以及心理素質,在思想,心理,科學方面給予他們適合於他們自己的專業化、科學化的指導。幼兒教育的發展和幼兒老師的反思有著緊密的聯絡,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時間的反思者,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夠發現自己專業方面的不足,才能通過交流引進先進教學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管理方法。

更加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 智力的結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xx,32-35.

[2]: 中國學前教育協會 編: 《為了每個幼兒的健康成長——紀念中國幼兒教育百年學術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20xx (10).

[3]:陳杰琦,瑪拉•克瑞克維斯基,朱莉•維恩斯編,方均君譯,多元智力的理論與實踐讓每個兒童在自己強項的基礎上發展[M]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11-16.

[4]:蔣俊華、袁愛玲,芻議當前我國幼教課程研究的國際化與本土化[J].幼兒教育出版社,20xx,32—34.

[5]:《幼兒教育心理學》,潘日文、侯桂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xx年.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篇5

摘 要 學前期是人生髮展中的重要時期,學前期幼兒的品行問題會對幼兒的學習生活、同伴關係、師幼關係帶來不良影響,如果處理不當會給幼兒身心發展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影響幼兒的成年期生活。本文針對幼兒說謊的問題展開思考,在界定了說謊的概念和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幼兒說謊的行為現狀,並且在對幼兒進行實地觀察瞭解的基礎上,對幼兒說謊的原因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最後,針對幼兒說謊的原因特別提出關於對家長與教師的建議

關鍵詞 幼兒;說謊行為;教養方式

一、應關注幼兒說謊問題

(一)幼兒說謊行為問題的提出

人們都願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兒誠實、不撒謊,可是我們都無奈的發現,即使在很嚴格的教育條件下,幼兒說謊仍然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成人意識到,如果幼兒養成習慣性說謊會對他的身心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可是面對幼兒的說謊行為,成人有時候卻會無所適從,不瞭解幼兒為什麼說謊,不知道如何去應對,以至於漠視、粗暴解決,而這樣往往會給幼兒帶來更不利的影響。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幼兒說謊,怎麼應對幼兒的說謊行為呢?本文運用已有的心理學研究成果結合幼兒園真實案例來討論分析幼兒說謊行為問題。

(二)幼兒說謊概念的相關說明

人們的生活中離不開謊言,沒有人真正能做到事事講真話,每天每人至少要說一次話。心理學關於說謊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1877年Charles Darwin對他的2歲兒子說謊所做的觀察報告。從1920xx年,皮亞傑第一次明確界定了說謊的概念,他將說謊定義為兩個階段,意圖(欺騙)說謊和行為(錯誤行為)說謊①。有關說謊概念,心理學研究者一直沒有達成統一。基於三種不同的理論基礎,心理學者提出了關於說謊不同的概念界定,如Stem等人(1909)將謊言定義為為了欺騙他人而有意識的傳遞錯誤資訊的行為;Sweetser E.(1957)強調說謊是一種文化結構,而不僅僅是有意識欺騙他人的行為③。

根據對以往發展心理學家對說謊概念的定義梳理,說謊需要以下兩個因素同時具備:首先它確實是假話;其次,說的人知道它確實不真實但是希望聽的人能夠認為它是真的。只有在這兩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我們才能認為他人說謊成立。

(三)研究方法

1.文獻法

通過圖書館和相關網站,利用手工和計算機兩種檢索途徑,對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進行查閱和蒐集,並對材料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和分析,旨在對目前有關對幼兒教師流動的現狀有較為清楚的瞭解。

2.談話法 ①讓.皮亞傑.兒童的道德判斷[M].傅統先,陸有銓,譯.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針對個別有說謊行為的幼兒進行單獨談話,瞭解幼兒真實的心理狀態,瞭解說謊的原因,收集真實的個案資料。同時,通過提綱式的訪談對幼兒家長進行談話,收集被調查者相關的更具生動性的、典型的、全面的幼兒資料。

3. 案例分析法

通過收集與問題相關的資料,對一個幼兒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分析、研究,然後通過對所收集記錄的整理,獲取有價值的案例,以更加生動形象地分析研究物件的內心世界。

二、幼兒說謊行為問題相關研究綜述

當前,伴隨著學前教育的飛速發展,幼兒的說謊行為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專家的關注。國內出現了許多對幼兒說謊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對改進幼兒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理論依據。

很多研究者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探討幼兒的說謊行為,如運用類似“抵制誘惑情境”的實驗研究方法,這些研究表明,無論幼兒說謊成功與否, 2-3歲的幼兒已經出現說謊行為,並且在學齡前期得到迅速發展,成為一種較普遍和頻繁的現象①。

一些學者對幼兒說謊的研究則採用自然觀察記錄法,研究結果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說謊的行為也隨之增加,幼兒說謊的技能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發展,3歲幼兒說謊時是以事實為基礎,缺乏策略性,4歲幼兒開始就會出於某種意圖而說謊了。

研究者的多維度分析和研究豐富了對幼兒說謊行為的定義和解釋,為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分析過往研究的基礎上,發現過往研究的領域大都集中在心理學領域,與幼兒園教育實踐很少有交叉,並且缺乏例項分析,偏重於理論探究,在幼兒說謊解釋和具體案例上缺乏實證探究,且未涉及家庭在幼兒園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重要程度。

本文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在以往研究者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從微觀角度,通過對不同個體的說謊行為進行個案調查,揭示成人的教育方式、外界環境等因素與幼兒說謊行為之間的關係。在綜合現有現就成果基礎上,以案例分析方式呈現幼兒說謊行為的影響因素,探究幼兒說謊行為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從而促進幼兒更好成長。

三、幼兒謊言的分類

王先達將幼兒的謊言分為4種類型: ①傅根躍,王 麗.幼兒說謊行為的研究述評[N].浙江師範大學田家炳教育學院學報,20xx(4)

(一)想象性謊言

這種謊言可以說是幼兒說謊的萌芽。它多是由於幼兒年齡太小,認知水平低,經驗不足,因而常把想像的事當成事實而造成的。皮亞傑認為2-7歲的幼兒的思維還處於前運算期,具有自我中心、範靈論、缺乏邏輯思維等缺陷。由於自我中心的影響,學齡前幼兒無法對錶象和現實做出正確的判斷,往往會根據自己直覺的判斷去認識事物,甚至他會把她想象的事情當成是真實的,把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得到或即將得到。

一天早上,3歲的文文興奮地跑進教室說:“李老師,今天我過生日。”我特別高興,立即組織全班幼兒向她表示祝賀和她一起分享喜悅,並帶領全班小朋友共同唱起了<生日歌>,這時,然然走過來說:“李老師,今天我也過生日”,雖然有點詫異,但是在幼兒園,同一天生日並不奇怪,所以,我們又唱了生日歌,並且對小壽星表達了祝福,文文、然然還有小朋友們都很開心。下午放學時,然然的奶奶來接他,從她奶奶的口中得知:然然的生日早就過了。

由於年齡太小,記憶不準確,然然還不能區分想像與事實,把想象當成了事實,而說出了與事實不相符的話,也就不存在歪曲與欺騙之意。

(二)虛榮性謊言

皮亞傑認為學齡前幼兒處於前運算階段,這一時期的幼兒思維的特點是自我中心,即幼兒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觀點,不能接受他人的觀點,認為並且要求他人的觀點都和自己一樣,具有期望得到別人注意的心理歸屬需要。這時期的幼兒為了得到大家的關注會不自覺的說謊。這類謊言又可分為兩類:一是誇張型,在幼兒園每天值日的時候,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小紅花,總是會有小朋友興沖沖的告訴老師“今天的地板都是我掃的!”而事實是不止他一個人在掃地板。二是虛構型。在幼兒園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事。一個幼兒指著自己的新裙子說:“我媽給我買了新衣服!”另一個幼兒連忙說:“我媽媽昨天也給我買了新衣服,在家放著呢,過幾天再穿!”但這往往不是事實,她只是在看到別人有新衣服時,圖一時嘴上的得意,炫耀自己而說的謊言。

(三)創造型謊言

學齡前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能力與記憶策略得到發展,他會對自己的之前的記憶進行組織,回憶和重組,而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會匯入自己的想象,並結合當時情景對各種素材進行隨意加工,而這其中不免有不真實的成分,譬如:妞妞爸爸開了一間旅行社,經常帶她去各地旅遊,妞妞見識比較廣,在幼兒園就成了大家的焦點,她給大家講她的見聞,有時候是真實的,有時候由於記憶不準確等原因會說出一些“謊言”,比如她說她去了海邊,海里有大鯊魚,和書上的一模一樣,她都看見了,很恐怖。大人們一聽就知道這是謊言,可是在其他小朋友眼裡或許是真的,他們討論的很開心。這類謊言並不一定是幼兒的虛榮心所致,而是好奇心和求知慾的直接外露,也體現了幼兒發散的思維,想象力的豐富。

(四)為了推卸責任、逃避懲罰和逃避任務而說的謊

幼兒有時會編造一些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如“不,這不是我弄得。”“我沒有打他”“是小明打碎的,不是我!”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承認錯誤就要承擔責任,受到懲罰。有一天戶外自由活動時,突然樂樂大哭起來,聞訊趕來的李老師發現樂樂坐在地上哭,周圍的小朋友都說是浩浩把樂樂推倒的,問浩浩“是不是你把樂樂推倒的?”“不是,他自己摔倒的!”“周圍小朋友都說是你把樂樂推倒的。”“他„他擋住我的路了我不小心把他碰倒的。”這時周圍的小朋友還有樂樂都說浩浩是故意把樂樂推倒的,因為他想先上滑梯,樂樂沒讓,聽到這些,浩浩低下了頭。

四、成人對幼兒說謊行為的態度

俗話說,茄子不開謊花,小孩不說假話。但是,許多家長和教師會發現很多幼兒都有“說謊”的現象,而面對幼兒的說謊現象,成人的態度卻不一樣。

(一)重視不夠

面對幼兒開始偶爾的說謊行為,家長和教師認為這沒有什麼,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認為這是幼兒“聰明”的表現。成人無所謂的態度就無形中助長了幼兒說謊行為,讓他們認為說謊沒有錯,不會帶來懲罰,甚至會討得成人的歡心,結果幼兒養成了說謊的習慣,說謊行為是越來越多, 等到成人發現事情的嚴重性時,幼兒甚至已經很難改正,而最後不得不認為他是個“壞孩子”,而放棄教育。

(二)方法不正確

幼兒的說謊行為引起了家長與老師的重視,著急的家長、教師要求幼兒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不能說謊,急於糾正幼兒的說謊行為,但是幼兒的說謊行為卻越來越多,這使得家長老師們很是苦惱,於是在糾正幼兒說謊行為的過程中,家長與教師在對待幼兒說謊的問題上有時候會出現操之過急,方法簡單粗暴,出現許多不理智的行為,沒有顧及幼兒的身心發展,給幼兒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傷害。

(三)講究方法、積極引導

有一部分家長,對幼兒的說謊行為給與足夠的重視,並積極地去了解幼兒的身心的發展規律,主動地去了解幼兒說謊的原因,針對幼兒的個性與具體事件進行教育,從而使幼兒改正錯誤,得到健康發展。

五、影響幼兒說謊行為的因素分析

幼兒說謊的原因有很多,特定的年齡特點存在特定的心理特點。幼兒說謊的行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受主觀、客觀方面的影響。

(一)主觀因素

1.幼兒認知不成熟

幼兒由於年齡小,認知不成熟,記憶不準確,語言表達不準確; 思維發展不完善,容易把想象與現實相混淆,以假當真而無意中說了謊。

2.逃避懲罰的恐懼心理

學齡前幼兒對事物的事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知覺到的事物與事件的顯著特徵所左右,而不是經過邏輯或推理的思維過程。他們認為成人喜歡聽話不說謊的“好孩子”,所以不能說謊。反過來,要是說了謊,會被批評為是“壞孩子”,家長老師會不喜歡“壞孩子”,他們很矛盾。在這種思維的左右下,部分幼兒會去承認錯誤,結果確實受到了懲罰。他們對懲罰的恐懼導致他們在下次犯錯誤的時候,選擇說謊來掩蓋事實,或用假話來迎合家長。採取這種辦法的幼兒甚至有時候會僥倖的避免懲罰,這種僥倖助長了幼兒說謊行為的發生。

3.取悅他人的虛榮心理

幼兒通常非常注重老師的表揚和讚許,總想在別人面前充分顯示自己,譬如在幼兒園,當老師提問問題的時候,幾乎全班的小朋友都會舉手,當然,舉手的孩子也未必都會做,看到別的小朋友舉手受到老師的表揚,他也會“從眾”而舉手。雖然因為幼兒很強的好勝心和競爭心理很寶貴,可以推動幼兒的身心發展,但如果缺乏及時教育和指導,往往就會導致幼兒說謊,成人必須適時加以指導。

(二)客觀因素

1.模仿

觀察模仿是幼兒進行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學齡前幼兒有許多的模仿行為。在幼兒園裡,如果有一個小朋友買了一個玩具,過幾天會有許多小朋友擁有同一款玩具。與此類似,幼兒的說謊行為也會被模仿。當他看到一個小朋友說了謊,但是沒有受到懲罰甚至是被無視的時候,很有可能下次他也會說謊。

2.父母或教師的教育方式不當

有些幼兒說謊很大程度上受到成人的影響,特別是幼兒家長或老師的說謊行為。在幼兒的思維裡,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兌現,否則幼兒會認為承諾只是謊言。成人是幼兒心目中的權威,如果在幼兒面前說了謊,就會使幼兒產生“說謊不為錯”的錯覺,逐漸也會學會說謊,並且他們並不認為這是說謊!

有時幼兒說謊,很大程度上是平時父母的教育不當而導致的。例如:一天,媽媽在路上拾到10元錢,立即裝到自己包裡,並且說:大街上撿的,也不知道是誰的,媽媽給你買好吃的!要是別人問起,就說是媽媽給你的錢買的。幼兒模仿性很強,父母的不當行為,會很快地被幼兒模仿學習。顯而易見,受這位媽媽的言行影響,這位幼兒很可能會說謊。這位家長的行為會在幼兒的心理造成困惑,甚至會在幼兒心裡留下自私自利的種子。

3.外界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現在的幼兒獲取資訊的渠道十分的廣範,接觸的資訊越來越多,但是與此同時,幼兒也會接觸到一些不良資訊,這些從電視劇、動畫片、廣告等獲取的虛假資訊,不僅具有欺騙性,還帶有誤導性,但是幼兒由於年齡小,認知不成熟,缺乏經驗,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 ,從而會盲從謊言,甚至學會說謊。

六、應對幼兒說謊行為的建議

面對幼兒的說謊行為,家長與教師都頭疼不已,急於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然而往往沒有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徵,不瞭解幼兒說謊的具體原因,從而採取了不恰當的方式,結果不但沒有引導幼兒走向正確的道路,反而給幼兒的幼小心靈造成了傷害。究竟怎麼應對幼兒的說謊行為呢?下面我提出幾點建議。

(一)保護幼兒的自尊心、不要輕易斥幼兒為“壞孩子”

幼兒說謊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夠運用對待成人的思維和方法對待幼兒,所以在處理幼兒的說謊問題時一定要冷靜、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如果幼兒說了謊,既不要著急訓斥懲罰,也不能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小孩子嘛,不算撒謊!”更不能鼓勵慫恿!即使幼兒有說謊的不良習慣,我們也不能輕易下斷言,說幼兒天生愛說謊沒得救,給以冠上‘品德不好’‘壞孩子’的標籤。如果幼兒揹負這樣的標籤生活,他的自尊心會受到極大的損害,說謊行為不但不會改正,甚至會變本加厲!

(二)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進行糾正

針對不同的個體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由於幼兒的氣質型別不同,性格不同,對待幼兒說謊行為必須根據不同的幼兒的特點進行糾正。有些幼兒性格內向,語言發展能力不太好,成人糾正其說謊行為時要耐住性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可以操之過急,並且這種型別的孩子容易矯正。但是對那些性格外向,膽汁質幼兒來講,在處理他們說謊的事件時就需要父母時常提醒。

(三)找出幼兒撒謊的根源,耐心疏導及時獎懲,促使幼兒改正不良習慣

當幼兒出現說謊的現象的時候,我們最應該關心的不是謊言本身,而是謊言背後的含義,找出幼兒說謊的動機。幼兒都有較強的自尊心,發現幼兒說謊時,成人要有耐心,先不要責備幼兒,而是要冷靜、客觀地分析他們說謊的原因,尋找說服教育的方法。屬於無意說謊行為的,要給幼兒以正確的觀念,不要過分強化;屬於有意識說謊的,要幫他分析說謊的危害,可以運用具體的、真實的、身邊的事例來幫助幼兒認識到說謊是一種不良行為。譬如:多給幼兒講‘狼來了’等故事,讓幼兒認識到說謊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會失去朋友,大家會不喜歡他。另外,要正確運用獎懲手段。正確運用恰當的獎懲手段,幫助幼兒認識到說謊會遭到懲罰,即使有時候沒有被發現,也是暫時的,使幼兒認識到謊言終究會被揭穿的。但是,如果選擇說真話,勇於承認錯誤會減輕對他過失的懲罰,企圖撒謊掩蓋錯誤則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另外,當幼兒有了誠實的行為,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應及時給予鼓勵和獎勵。同時還要注意與幼兒建立和諧的關係,讓幼兒信任父母、老師,打消疑慮,幼兒說謊的壞毛病會逐漸的改掉。

(四)成人以身作則,營造誠實氛圍

成人不能忽視幼兒說謊的嚴重性,特別是最初幼兒偶爾在一些小事上說謊時,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能一笑了之,事實上成人的這種不在意恰恰強化了幼兒說謊的行為。父母老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使幼兒認識到,任何形式的不誠實都是不正確的。成人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幼兒,要求幼兒做到的成人自己要先做到,成人與成人之間、成人與幼兒之間要以誠相待,言而有信。另外,為幼兒營造一個誠實的氛圍也十分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幼兒講關於‘狼來了’等關於誠實的故事,讓幼兒在成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形成誠實的優良品質。在班級裡多組織一些有關誠實的遊戲,給幼兒樹立一些誠實守信的榜樣,營造誠實為榮,說謊為恥的氛圍。

(五)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絡

幼兒說謊的案例在幼兒教育實踐工作中是較為常見的,表現形式多樣,給幼兒自身成長和幼兒園正常教學秩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許多幼兒教師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之餘單方面對該類幼兒的關注和干預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這就需要家庭的參與和合作。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絡,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配合,是引導和糾正幼兒說謊行為的必要的途徑。家庭環境對幼兒性格和行為方式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瞭解家庭教育對幼兒性格、情感和行為方式的影響對探索和解決幼兒說謊問題起關鍵性作用,以更好的解決幼兒說謊的問題提供建議和對策。面對幼兒說謊的問題,父母與教師要多交流、溝通,商定出一致的教育方案,否則會事倍功半,造成“5+2=0”的後果,也就是說家庭與幼兒園不配合,在幼兒園裡幼兒表現很好,到了家裡卻繼續說謊,事實上幼兒並沒有真正的改正,只是忌憚學校老師的權威不敢說謊而已。

為了糾正幼兒的說謊行為,家長要多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對待幼兒說謊的態度與教師保持一致,並及時的向老師彙報幼兒在家裡的狀態;而老師要多觀察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雙方及時溝通,形成合力,採取一致的教育態度,適時地進行獎懲,從而真正的引導並糾正幼兒的說謊行為,促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學齡前時期是幼兒個體社會化的初始階段,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傳統道德理念的影響下,人與人交往的前提是誠信,人無信不立,而誠實品質的養成要從小開始學習。因此,我們成人應承擔起這個責任,以身作則給幼兒樹立誠實守信的榜樣。當然,幼兒總會出現說謊的行為,面對幼兒的說謊現象,我們要冷靜客觀的觀察思考,針對具體的事件尋找原因,講究方法,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育。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純真的、可以教育的,只要我們正確對待他們的說謊行為,適時適當的進行教育,相信孩子在我們的關懷下都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致 謝

本文是在陳榮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陳老師嚴謹的態度、廣博的知識使我受益匪淺,在此向她表示我最真摯的謝意,由衷感謝老師對我的培養和教導。論文的寫作是一個逐漸成長和蛻變的過程,從最初的問題模糊到逐漸的具體、清晰,從選題、定題到論文設計的各個部分,每一個部分的寫作都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檢驗與昇華,在經過陳老師數次悉心的指導而做過修改之後,深切的感受到研究所需要的認真和謹慎,認識到學術的魅力,同時也深切的認識到自己知識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也給了自己前行的動力。

感謝實習單位為我提供了研究幼兒的環境,增強了文章討論的根據性;特別的感謝實習幼兒園的老師、家長與小朋友們,是他們的配合與幫助讓我收集到了真實的案例。本課題的探究正是建立在他們關心幫助的基礎之上,所以再次衷心的感謝他們。

在河南師範大學的四年,在‘學前班’的四年,無論在學業上還是生活上都有我親愛的老師們的關心,是她們讓我在大學四年裡不斷地調整、充實、提高,由衷的感謝我的老師。感恩之餘,也誠懇地請各位老師對論文多加批評指正,使自己能夠及時完善論文的不足之處。

四年轉瞬即逝,有同學的陪伴使我感到青春無悔。一起單純、一起犯錯、一起迷茫、一起思考、一起努力、一起成長,最後也會一起微笑著面對離別,一起信心滿滿的迎接明天的太陽!因為有你們,我的大學,很美好!

最後,我要感謝四年前的自己,是她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成為‘學前人’,讓我遇到了我親愛的老師和同學,讓我認識了自己、認識了學前,讓我確定了自己的前進方向,併為之努力。我相信,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稱為一名優秀的‘學前人’!

參考文獻

[1]劉偉,張振.幼兒說謊行為及其干預方法的研究綜述[N].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xx

[2]王平.學前幼兒對說謊的理解與評價及與實際行為的相關研究[D].曲阜:曲阜師範大學, 20xx.

[3]劉秀麗.幼兒學習心理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4]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60)

[5]徐芬,王衛星,張文靜.幼兒說謊行為的特點及其與心理理論水平的關係[J].心理學報,20xx(8)

[6]王先達.幼兒說謊心理及矯正.[J]中華家教,1996(5)

[7]蔡玉榮.5-6歲幼兒說謊行為分析及其對家庭教育的啟示[J].教育理論研究, 20xx(8)

[8]祁冰.淺析幼兒的說謊心理[J].黑龍江教育,20xx(4)

[9]仲少華.幼兒為什麼會說謊[J].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6(5)

[10]周長秋.如何看待幼兒的說謊現象[J].幼兒教育,20xx(6)

[11]張瓊.家長行為與幼兒心理問題[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版,1998(3)

[12]呂豔春,張俏.不可小視『狼來了』——論國小生常見的說謊行為[J].中國小教育研究,20xx(5)

[13]徐芬,劉英,荊春燕.意圖理解對5-11歲幼兒理解說謊概念及道德評價的影響[J].心理髮展與教育,20xx(4)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篇6

摘要: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愛是一種情感交流,愛是一種行動體驗,愛更是一種理解和尊重。

關鍵詞:幼兒 愛 交流 體驗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人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因為這種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它是無比神聖的,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薰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幼兒教育的物件都是3-7歲的孩子,他們幼小,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培養,這時就需要教師用似春雨般的愛去滋潤,似春陽般的愛去薰陶,這對正處於個性和道德品質形成的萌芽時期的幼兒來說,是進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徑。由此看來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應該讓幼兒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時時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因此,我認為幼兒的品德教育。愛,是永恆的主題。

一、 愛是一種情感的交流。

用語言來播種、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孩子充滿愛的教育活動,都彷彿在為孩子開啟一扇扇窗戶,讓孩子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並且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熱愛幼教這個崗位,我捧出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孩子,熟悉他們,瞭解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使他們感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教育才會成功。

記得孩子們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戶外活動時,小蓉蓉跑來問我:“柴老師,你有沒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誰啊?”我笑著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們啊!”忽然驍驍大聲說道:“老師是老師,老師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為什麼不和我們盪鞦韆玩攀巖啊?”“對啊,為什麼呢?”孩子們開始議論起來,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張銘哲跑來拉我手,說道:“老師,咱們一起去玩攀巖吧!”說完,不由分說的拉我來到攀巖前,看著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牆壁,雖然看起來我的身體和幼稚的攀巖牆是多麼的不合適宜,但是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樣子,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在他們心中不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老師,我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我是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那次後我和孩子們的心走的更近了,他們和我的感情更深了,於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交流,引導他們正確的和朋友相處,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發他們愛的情感,認識朋友間的友愛。同時也讓我感受到愛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愛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孩子們的驕橫、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現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好氣象。孩子們互相幫助,師生們談笑風生,在師生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班成了一個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樂園。讓我驚訝的是在讓他們感受愛時,他們也回贈給我真誠的愛。記得那次我感冒了,很嚴重。我嘶啞著嗓子去給小朋友上課,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剛走進教室,孩子們就圍了上來大呼小叫地說:“老師好!”我剛張開嘴讓他們安靜下來,突然有個聲音大聲地說:“不要吵了!老師的嗓子啞了!老師的嗓子都啞了!”頓時整個教室安靜了下來,孩子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靜地看著我。當我張開嘴讓他們跟著我念兒歌時又有小朋友舉手提議:“老師,我們今天學唱歌吧!我們能自己跟著磁帶學,那樣你的嗓子會好得快些,媽媽說嗓子啞了要少說話!”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們平時愛惹我生氣,不知他們竟也知道關心我!下課了,孩子們硬要把剝好的橘子塞進我的嘴裡,說:“老師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會好了!”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們已經學會愛別人了,面對這金子般的愛,我頓時熱淚盈眶了。這不就是高爾基說的: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你的點滴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

二、 愛是一種行動體驗。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當孩子拖著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將他擦拭乾淨;當孩子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他,給他溫暖給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動表達著我的愛意,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哭鬧是常有的事情,看著他們哭著找媽媽的時候,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每每這時我便走過去把他們抱起來,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溫暖……午睡對於有的幼兒來說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們班的潘憶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時,孩子們都躺下了,只有潘憶眼裡含著淚的默默坐在床邊,我走過去問道:“寶貝,你怎麼了,不舒服嗎?”,她沒有說話,眼淚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頭,沒事啊。於是我有耐心的對她說道:“寶貝,是不是想媽媽了?在幼兒園,老師就是媽媽。讓我當你的媽媽,看著你睡覺,好嗎?” 潘憶抬頭看看我,用小小的聲音說道:“我想媽媽,睡覺的時候我都摟著媽媽的胳膊,我要媽媽……。”為潘憶擦乾眼淚,哄她躺下後,我從她耳邊說:“老師就是憶憶的媽媽,你摟著我的胳膊睡好嗎?”看著潘憶摟著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時,我感到了做老師的幸福……以後的日子,每到午睡時,潘憶總是摟著我的胳膊緩緩睡去。一天,潘憶高興的跑到我跟前大聲說:“老師像媽媽,老師就是媽媽。”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興奮了,媽媽,媽媽的叫個不停,聽到孩子們甜甜的叫聲,我的眼角泛出了淚花,心裡感到無比的欣慰。

這時教師不僅要用行動愛孩子感染孩子,同時更應用行動榜樣影響孩子。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在通過模仿來認識感知世界,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認識世界。教師正是孩子們的榜樣,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們模仿的物件。正像有人說的“幼兒是一面鏡子,是誰的鏡子呢?是我們每位老師的鏡子。”其實,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所以當你生氣想發火時,當你的言行沒有為人師表時,請想一想,一面面小鏡子正照射著你!”於是,我在孩子們面前非常重視榜樣作用。例如早上幼兒來園時我都會站在班門口迎接,主動說“小朋友早上好”,當他們離開時我也總會說一聲“小朋友再見”;每次在教室裡,我要坐下我都會輕輕的移動板凳,輕輕的坐下,這時我也會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當小朋友幫我拿東西時,我也總會說聲“謝謝!”我自己這樣做,我也要求孩子們這樣做。長期以往,孩子們受教師長期行為影響,他們逐漸也養成了良好的品行。

除了自己做榜樣,在教育過程中,我還在孩子們中間找榜樣,誰愛勞動?講衛生?誰守紀律?誰講文明?誰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時時關注,時時表揚給予肯定,在每週一次的評選會上,引導幼兒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和進步,並做出評議,由教師執筆整理,最後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陳列在榮譽欄中,比如:被子疊的好、吃飯不挑食、有禮貌、對小朋友友好……同時,也會對榜上有名的幼兒提出新的要求。幼兒在這種環境中都願意積極展現自己的優點,主動改正自己的不足,自然而然的孩子們的習慣好了。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我也不忘時時把愛融進學習裡。我把煩瑣的管變為對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過分的控制變為更多的交流和對話。把過於集中的教育教學全分散給孩子們,用他們的感官去感知這個世界的一切。記得,在一次“動物過冬”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它們會冷嗎?小動物吃什麼呀?帶著疑問我們分頭去收集資料,豐富知識、去感知這個神祕的世界,也使孩子們多了一份對動物的愛。

三、 愛更是一種理解和尊重。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愛,這種愛要能夠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裡,愛的是那麼溫暖那麼無私;孩子犯錯時,能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遊戲時最好的夥伴最真誠的朋友;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讚美、一個友善的態度,一顆充滿的愛心……教師要用這份真誠的愛深深地去感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出於“為孩子好”的目的,為孩子做好了他們認為應該的一切,但是由於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結果事與願違,遭到孩子的反對,造成關係緊張。我們應該信任幼兒、鼓勵幼兒,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時也讓他們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針對此而設的,即每天安排兩個幼兒維持班級紀律、負責班級的簡單事務,如:分發碗勺……每個幼兒都有機會,每個幼兒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得到了不同的鍛鍊和發展,不僅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事務,變的熱愛集體、熱愛勞動了,而且增強了幼兒的管理能力和獨立性。因而成人應該看到,幼兒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強加和包辦代替就會使幼兒失去選擇的主動權,使幼兒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出現事事處處依賴成人或者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幼兒健康心理和思維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應該重視孩子的想法,不應用成人的看法去評價孩子。

相應地,幼兒的生活世界也是一個與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裡幼兒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謂科學、客觀的標準看待事物,不是按習慣性的常規或理論來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達可不可愛、自己喜不喜歡。他們往往憑藉這種臆想或即興、奇異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們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賦予變化的。這讓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為人師時,那時的我沒有太多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的只是一顆熱愛這份事業,熱愛孩子們的心。當時在大班實習,心裡有一絲緊張,有一絲好奇,在面對那些調皮、上課不愛聽講的,中午不愛睡覺的孩子起初顯得束手無策。為這些,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向老教師取經,慢慢地我發掘了孩子們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才是師生間溝通的前提。

有一次,孩子們在繪畫時,我發現我們班的晨晨畫了一幅很美的圖畫,可是他畫的海水卻是紅通通的,雖然以前在書本上我也看到過類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問他:“晨晨,你的圖畫好漂亮,可是,為什麼你的海水是紅通通的呢?”晨晨見我沒有責備他的意思,便大膽地說:“柴老師,傍晚了,太陽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紅紅的呀。”噢,原來是這樣……我微笑地點點頭。事後我想,如果當時我沒有問清楚事情原由,採取訓斥的態度,強令他馬上改正,那麼我就無法找到與他溝通的機會,也無法知道他的真實想法了。所以,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孩子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每個幼兒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可能和潛力,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在與孩子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的交流。

正如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應該是我們所有教師的共識。願所有的教師心中都充滿真愛,把不同的愛獻給不同的孩子,讓我們把真愛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裡,相信它能生根、發芽,並結出喜人的碩果。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篇7

在遊戲中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在未來社會中,只有能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只有 善於合作的人,才能贏得發展。一個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後會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集體操作併發揮積極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麻煩,產生更多困難並且無所適從。幼兒期正是人各種合作素質形成的關鍵期。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有專家指出: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共處的人。而在當今社會,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來愈成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陽”“小皇帝”,這使孩子形成唯我獨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孩子不會合作,不善於合作,所以常會因爭搶玩具而爭得面紅耳赤,然後就賭氣獨自一個人玩遊戲,不願再與同伴交流。為了讓幼兒體驗成功與喜悅,獲得合作的快樂,我們藉助遊戲這一幼兒活動的主要方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幫助幼兒學會合作,主動合作,使身心健康發展,真正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積極創設交往環境,激發幼兒合作意識。

幼兒只有在交往過程中,才能體驗到合作的樂趣。而當前大部分幼兒還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很少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獨生子女及日趨單元化的住宅,減少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機會。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為幼兒創設交往環境、提供交往機會就顯得非常重要。那如何在遊戲中積極創設交往環境呢?

1、豐富的物質環境

豐富、優美的環境能美化、裝飾幼兒的生活空間,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幼兒的性情,使其身心愉悅。遊戲中豐富的物質環境是幼兒進行交往的橋樑:不同內容的區角,如娃娃家、理髮店、醫院、商場、表演區、益智區等,能讓幼兒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活動和交往;區角中琳琅滿目的材料,如各種商品、形象的理髮用具、娃娃家的炊具、醫生的聽疹器、表演區中的頭飾等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交往機會。

2、和諧的人際環境

(1)教師的榜樣作用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要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教師應處處為幼兒做榜樣。如:引導幼兒學習“裙子”的製作方法,要將裙布釘在拉直的鬆緊帶上,一個人是很難辦到的。正當教師想辦法時,另一教師走上前給予了幫助。教師相互協作很快完成了作品。教師的合作精神深深地影響了孩子,他們也相互合作辦起了“服裝加工廠”:有兩人一組的,有三人一組的;

有的釘釦子,有的裝飾。大家一起合作,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這樣的活動中,幼兒也充分體會到了合作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2)同伴的交往氛圍

同伴之間和睦相處的關係及團結協作的交往氛圍能進一步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比如:在表演區,可選擇熱鬧的“音樂伴舞”場面:有的小朋友敲鑼打鼓,有的小朋友則在有節奏的音樂聲中唱歌跳舞,還有的小朋友幫助小演員精心打扮。這些小樂手、小演員、小化妝師們相互協商,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一臺熱鬧而出色的節目,真是快哉快哉!這樣和諧、輕鬆、愉快的環境使幼兒受到了耳濡目染的影響,增強相互合作的意識,也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能力。

可見,環境對幼兒形成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作用。因此,教師應有目的地營造遊戲中的合作環境,使幼兒身處其中,受其薰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種愉快的享受過程,合作是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合作是一種交往的有力武器,從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

二、充分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合作行為。

規則不僅是幼兒的活動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遊戲開展的一種暗示。合適、明確的遊戲規則,能成為幼兒自覺遵守、友好交往的工具。

1、制訂遊戲規則

以往,都是老師規定遊戲的要求,幼兒只是機械的接受者和執行者。在遊戲中出現交往上的障礙時,常會聽到幼兒說:“老師說的!”為了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交往的主動性,我們讓幼兒自行制訂遊戲規則:先讓幼兒集體或分組協商、討論出每個遊戲區的一些交往規則,然後讓他們用別人能看懂的示意圖畫下來,再貼到相應的遊戲區裡。如,在娃娃家,幼兒設定了標誌圖“一家人”----爸爸、媽媽和娃娃手拉手、頭靠頭,臉上笑眯眯的;爸爸拎著菜籃子、媽媽在做飯、孩子在給客人拿吃的東西。幼兒解釋為:爸爸、媽媽和孩子是一家人,要商量好每個人應該做的事情;大家要相親相愛,共同關心家裡的事情,關心家裡的每個人;有什麼問題大家一起商量解決。他們用“一家人”將彼此之間的關係明確,暗示了他們在行為上要合作。幼兒用自己設計製作的規則標誌來提醒自己和別人遵守規則,使相互間的合作行為變得更自覺、更主動、更規範。

2、執行遊戲規則

規則制訂出來了,就應該認真地貫徹和堅持。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執行規則,教師可以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來提醒、暗示幼兒的合作行為。如在理髮店裡,兩位理髮師都要搶著幫客人洗頭,於是就發生了爭執。這時教師就可以以顧客的身份參與進去,用語言來指導:“聽說你們理髮店為了使生意更好,為了讓顧客更加滿意,採取了新的規定。”接著,教師可以假裝很認真、細緻地看貼在區域中的標誌圖,還可以讓幼兒講一講,提醒他們要分工合作。教師還可以請幼兒來扮演角色,監督大家的合作行為。如讓幼兒扮演城管、檢查員等,去每個區觀察,把合作行為和不良行為都記錄下來,還可以當場給予獎勵,以此來提醒和誘發幼兒的合作行為。

3、強化遊戲規則

經常反覆、始終如一地執行規則,能使規則得到強化,使幼兒的合作行為提升為良好習慣。在這裡,教師要做到的就是認真地開展每一次遊戲,嚴格地執行每一條規則,反覆地進行提醒和督促,以自身的嚴謹和踏實來影響幼兒的遊戲行為和合作態度。教師還要善於運用各種手段來強化已經形成的遊戲規則,如在遊戲評價的時候表揚和獎勵合作好的幼兒、用良好的合作榜樣來激勵幼兒、用情境表演再現各種合作行為、用攝像機現場拍攝幼兒的遊戲交往情況、用評選“文明顧客”和“服務明星”等方式來進一步強化幼兒的合作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

三、合理運用遊戲評價,提高幼兒合作能力。

遊戲評價包括遊戲中的指導和遊戲結束後的評價。教師合理、及時的指導和公正的評價能引導遊戲順利開展,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在幼兒遊戲時,教師應細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以尊重幼兒的活動意圖為前提來指導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幼兒的遊戲積極性,充分激發幼兒的合作慾望,並通過活動後的肯定性評價,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行為。

1、認真觀察,靈活引導。

教師加入幼兒正在進行的遊戲,以角色身份指導幼兒遊戲,是一種最有效、最自然、最受幼兒歡迎的指導方法。如在建構區,聽到一幼兒對另一幼兒說,“你幫我搭個弓形門吧!”教師仔細一看,該幼兒面前擺著“轉盤”“攀登架”“木馬”……全是幼兒園的大型玩具,這時就可以以幼兒園教師的身份參與,很高興地說:“呀,這麼多好玩的玩具,孩子們肯定很喜歡,我想把它們全部買下來,好嗎?……怎麼運到我們幼兒園呢?”教師積極投入指導,激發了孩子搭建的興趣。於是一幼兒拿起了積木插起了汽車,有的幼兒搭起了公路,有的搭起了交

通崗,有的繼續當玩具製造商……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順利完成了合作,而且合作得很愉快,效果也非常好。

2、善於發現,及時指導。

幼兒在活動中常有需要合作的時候,但他們卻往往意識不到。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及時介入,有目的地進行指導,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保證遊戲順利進行。如大班幼兒開展了剪染紙活動,五彩繽紛的染紙作品吸引著幼兒,他們玩的很投入。但老師在指導時發現,幼兒在剪紙後要收拾好紙屑,放下剪刀,還要去拿筆來蘸色,再染紙,所以就會出現一系列小問題:筆滾下桌、拿剪刀時碰翻碟子、染料灑了一桌子;染紙時把未折的正方形紙片全都滲透……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地介入,對一剛剪完紙的幼兒說:“你剪的真棒,我幫你染吧!我倆合夥辦個剪染紙廠,怎樣?你是剪紙師,我是染紙師,好嗎?”教師的介入一下子就解決了幼兒遇到的實際問題,並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剪染紙的興趣,他們紛紛學樣,有的專剪,有的傳染,忙得不易樂乎!

3、公正評價,鞏固行為。

遊戲後的評價能鞏固和強化幼兒的合作行為,為下一次遊戲打下良好的基礎。如結束時開展“分享活動”,請大家把遊戲中開心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你和誰一起玩了?玩得高興嗎?”“你和好朋友玩了什麼?”“你到哪些地方去玩的?他們怎麼招待你的?”“你們那裡來了哪些客人?”等等,給幼兒更多的機會把自己在分享活動中的合作行為和合作後產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達出來。對於一些好的做法,教師及時給予肯定,這樣就進一步鞏固了幼兒的合作行為。對於幼兒在活動中的一些不合作行為,教師應及時地組織幼兒討論來強化合作意識。如在表演區中,教師發現幾個幼兒都爭著當貓和畫眉鳥,誰都不想當狐狸和公雞。在整段晨間活動時間裡,他們始終在爭角色,而沒能去表演。於是教師就利用晨間談話時間,與幼兒展開了討論:“玩表演遊戲時,怎樣選角色,大家才會玩的高興?”有的幼兒說:“剪子、包袱、錘,誰贏了誰當!”有的說:“每個小朋友都演一演,誰表演的好誰演!”有的說:“輪著演”……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出了不少好主意。通過這次評議活動,孩子們意識到要想玩的好,玩的高興,就必須相互協商、友好合作。果然,在以後的表演遊戲中,他們能通過相互協商來解決問題,合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面對21世紀的競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及社會交往能力,才能適應這個社會,才能使自己獲得成功。因此我們要從幼兒抓起,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抓起,從他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抓起,並依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為今後踏上社會做好準備,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聯合國教科文 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3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 4 《學前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