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寫作指導

給領導寫信的格式

欄目: 寫作指導 / 釋出於: / 人氣:1.2W

我不知道這封信你是否能看到,但是我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希望你在百忙之中,為我家碰到的煩心事解決一下,萬分感謝。

給領導寫信的格式

我住在光復路148號503室。XX年9月我們這裡進行危舊房改善,包括平改坡、外牆整修、改建廁所,這讓共用廁所30多年的住戶們開心起來,終於在政府的關心下,可以每家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廁所。

但不幸的事被我家碰到了。我們這個樓共5層,每層6戶,共30戶,原來每層兩個廁所,現在每層新增四個廁所,也就是每戶擁有一個。改建中我們5樓,501住戶、502住戶發生了矛盾,我是503住戶……社群危舊房改善辦公室給我們三家開協調會已經兩次了,我們家已經明確表態由他們先挑,剩下歸我家,現在用抽籤等辦法502住戶都不同意。他認為那間(指1號衛生間)是他的,501住戶也認定是自己的。501住戶提出,他的房子特別大,用住房大小決定誰先挑,住房大的,因為共用(指公攤)面積大,廁所是建在共用(公攤)面積上的,我家認為也合理的,就讓501住戶先挑,但是502住戶又不答應……就這樣第二次調解失敗了。我家提出他們兩家之爭與我們無關,讓我們先分掉,但是危舊房改善辦公室不同意,他們說(按照規定),三家(要)一起分,如果要先分,要與其餘兩家商量,經得他們兩家簽字認同,我家才可以退出這場角逐。501住戶已經簽名同意,502住戶又不同意,他一定要三戶一起分,我們好話說盡,並願意貼他兩千元,讓我家先抽(籤),但502住戶就是不簽字。現在,已封掉兩個廁所,我們三家仍共用一間(廁所)。慘的是原先公(共)用每家都接好的水電,現在連水電都沒有了。看到其他27戶早已用上改善後的廁所,非常幸福,而我們家受牽連,仍要過著比過去都不如的生活,晚上摸黑,便後還要到外面去拿水來衝,領導您說這日子怎麼過?更讓我們想不通的是,廁所是政府出錢出力為我們建造的,為啥要(使用)我們家的廁所要得到他們兩家的同意?這間廁所是政府給的,為這事我們找過市信訪辦、區信訪辦,電視臺“範大姐幫忙”熱線,都說要協商解決,不能強制,要人性化,(其餘)兩家抓著這點不放,互不相讓,難道就這樣拖著,就永遠不解決了嗎?現在我們兩(二)老都已經退休,快70歲了,想到這件事每天都不開心,找過社群、房改辦多次,說一定要三戶協商……我們實在是無路可走,才來懇求上級領導來幫幫我們小老百姓,想想辦法,早點為我們解決這一難事,讓我的晚年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5月30日至6月1日,袁純清到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住村蹲點後,給山西省領導幹部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按照省委統一部署,5月30日至6月1日,我到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住村蹲點。這次下鄉我只帶了祕書,加上新華社山西分社一名同志,並只讓鎮黨委書記做嚮導隨同工作。隨著調研深入,後請了省農業廳有關同志參與,5月31日下午請省旅遊局負責人到村就該村的紅色旅遊一同調研。31日晚請武鄉縣縣委書記、縣長等幾位同志到村一同召開座談會,商討有關武鄉發展紅色旅遊問題。6月1日上午請長治市主要領導同志與縣鄉村幹部一同座談,確定該村下一步如何發展等重要事項。算下來,在村不到整三天時間,先後走訪了10餘個農戶,分別召開了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包村幹部等五個座談會,從村前到村後,從農家到村活動室、便民店、衛生所,都實地進行了考察,還和群眾一道下地栽紅薯苗近兩個小時,特別是參觀了八路軍總部舊址,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磚壁村離武鄉縣城40多公里,地處太行山腹地,據說,因為該村被三條大溝所阻斷,背靠大山,這種易守難攻的獨特地形,才被選定作為八路軍總部。朱德、彭德懷等八路軍領導人曾在此生活戰鬥達14個月之久,這裡還是百團大戰指揮部。這些革命舊址,從整體上看,儲存完好,成為珍貴革命遺存。我想,從主觀的角度講,這裡的老百姓對八路軍這段歷史引以為自豪,大家自覺地給予了保護;從客觀上講,地處偏遠,山溝阻隔,加之乾旱少雨,也減少了人為和自然損害。我瞭解到,這個128戶、430口人的山村,儘管土地面積1.2萬餘畝,但耕地不到1000畝,多在狹窄的臺塬山坡上,多種玉米、小米、小麥,基本上是靠天收,好的年景,玉米一畝也不會超過800斤。有的農戶也種了一點蘋果,全村加起來,不足100畝,管理粗放,我看到不少果園雜草叢生,有的根本無人管理,枯枝敗葉不少(據說主人外出打工了),談不上有可觀的收益,近幾年因紅色旅遊,村裡陸續辦起了30來戶農家樂,有幾戶年收入達到兩三萬元,但多數還處在起步階段,年收入幾千元。全村一百二三十個勞動力,有60餘人斷斷續續在外打工,多是做粗活,收入水平不高,問起家裡的父母或妻室,都講,外面花銷高,能養活自己就不易了,拿回家的錢一年難有上萬元的。鑑於以上情況,我相信了村裡給我介紹的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600元,是一個比較真實可靠的數字。

讓我感到振奮的是,村支部書記李同書是一位80年代入黨的老基層幹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村民中有很高威信。全村30名黨員都很純樸,凡事都能為群眾做出個好樣子,在村裡的口碑好,黨支部一直是一個先進支部。村主任李躍軍則是一個不到40歲的年輕人,毅然放棄了在太原開出租的賺錢活,回到村上當主任,儘管帶頭搞過規模養殖虧掉了自己積蓄的幾萬元,但仍然勁頭十足,要帶領群眾富起來。更讓我欣喜的是,這裡的群眾儘管收入水平不高,但在言談話語中,對糧食直補、上學免費、村上通上了公路、家家戶戶用上自來水等,都滿懷感激之情,有一種幸福感。對省上提出轉型跨越的方略,表示極大的擁護,給你的感覺是言必稱轉型,從住村幹部到黨員群眾都在思考如何制定好村上“十二五”收入翻番的規劃,比如近兩年來開始栽種核桃,並規劃種到300畝,把農家樂發展到70戶,並謀劃如何抓住縣裡在該村後山上建八路軍游擊戰體驗園的機遇,改造舊村民居,增加紅色旅遊景點,等等。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熱情勃發的感覺,我也因此被感動和激勵。

當然,我也瞭解到,該村收入水平比較低的一些主客觀原因。從客觀上講,自然條件較差,主要是缺水,全村沒有一畝水澆地,加之無霜期才131天,農作物的品種受到限制,交通不便利,沒有礦產資源,資金缺乏,難以發展產業經濟,致使該村長期處於自然經濟狀態。從主觀上講,無論是村幹部、黨員還是群眾,資訊較為閉塞,對外面的世界瞭解少,眼界不開闊,思想不開放,小富即樂,不富也安,對新事物不敏感,寧肯慢半拍,也不敢往前闖一步,從思想上制約了快發展、奔富裕。

正是基於以上的認識和分析,通過多次座談,尤其是與村裡的幹部和群眾代表面對面做工作和討論,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圍繞八路軍總部舊址這個紅色旅遊的獨特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一個大的跨越,力爭到“十二五”末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具體有幾個抓手:

1.立足本地資源抓特色農業。重點發展“三大產業”,即立足本村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以農家樂為主體發展餐飲住宿業、以展現八路軍文化為主題發展文化產業。我們算了一筆賬:種植500畝核桃 (利用300畝耕地,改造200畝荒山荒坡),5年後進入盛果期,每個村民可增收4000元。發展農業觀光采摘園300畝,其中杏50畝、桃50畝、大棗50畝、葡萄50畝、梨50畝、大棚蔬菜50畝,延伸搞一個農產品銷售中心,人均收入可達5000元。同時,還可發展養雞等“林下經濟”。

2.完善紅色旅遊景區建設。依託磚壁村的歷史文化資源,恢復老村面貌,再現“家家住過八路軍,戶戶都有子弟兵”的歷史場景。同時,把總部舊址前的巨型溝壑(內有八路軍電臺、地道等遺址)作為一個稀缺資源來整體打造,豐富遊客體驗內容,加上正在建設的游擊戰體驗園 (稱為一山),形成“一村一山一溝”的紅色旅遊格局,把整個磚壁村建造成一個融紅色場景、標準服務、農家生活於一體的旅遊產品。現在每年來旅遊的有一兩萬人,預計5年後可達80—100萬人,旅遊收入會有一個大的提高,僅農家樂一項可增加收入200萬元,人均4000元。

3.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一是從縣城到村的公路實施改造,擴大交通運力;二是建設發展觀光農業的水利工程;三是推進便於適度規模經營的土地流轉,建立相關的農業專業合作社。

為實現上述設想,確定了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市場運作的基本思路,並要求在省農業廳、省旅遊局的指導下,與縣一同作好農業產業、紅色旅遊發展兩個規劃,一個月後,我再同他們一道確定這些規劃。

應該說,這幾天是吃在農家、住在農家,朝夕相處的是農民和農村幹部,所以問的也是農事,腦子裡思考的是農事。不僅對磚壁村的發展、對村裡農民如何致富問計於這裡的群眾和幹部,也由此產生了一些想法,而且更對全省農民如何實現收入翻番,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第一,實現農民收入翻番是“十二五”縣鄉工作的重中之重。說到底,再造一個新山西最關鍵的是農民收入翻番,農民收入不翻番,談不上整個經濟翻番,更不可能實現轉型跨越發展。

第二,山西是欠發達省份,但更大的差距在農村。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目前只佔到全國的80.02%,還有相當數量的村人均純收入在3000元以下。按全省28055個行政村統計,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6063個,佔21.6%;3500元以下的村10768個,佔38.4%,增收任務何其繁重!

第三,做不好“三農”的文章,農民增收的問題解決不好,即使工業化、城市化上去了,最終也難以做到強省、強市、強縣和富民的統一,難以做到城鄉統籌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因此,我想,我們應全面紮實搞好這次下鄉住村活動,並且把住村變為包村,作為領導幹部的一項經常性的聯絡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更加鮮明地突出幫助農民收入翻番這個農村工作主題。我找省委組織部瞭解了一下,全省鄉鎮書記1190餘人,鄉鎮長1060餘人,縣級黨政班子成員1700餘人,市級黨政班子近200人,市縣正縣級領導幹部1800餘人,加上省級黨政班子成員、省直廳局長,總共6000餘人。如果這6000多名領導幹部每個人包一個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左右的村子,實地指導幫助那裡的農民開闢新的生產門路,紮紮實實幹上幾年,實現收入翻番,加快整個農村農民致富步伐,這也稱得上一項造福於民的大事業、大功德。

感於斯,念於斯。以信的形式寫給大家,以期形成共識,進而成為我們共同的行動、共同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