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青年在當代社會環境中成長問題的思考》演講稿

欄目: 徵文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05W

各位老師、同學上午好,很榮幸能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些盤亙在我腦中的思考。

《青年在當代社會環境中成長問題的思考》演講稿

我很願意認真地去做一件事情,因為在太多的學生,無論是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在抱怨自己不知所措迷惘浮躁的時刻,我同樣不知道怎樣的事才是正確的、應該做的,能讓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能夠收穫最大回報以充實和鋪墊自己的現在以及將來,但是我相信,無論什麼事,只要你認真去做,你就能有收穫。

當你需要認真地去做一件事,你就必須思考,思考你就能有收穫。

所以在接到這個作業的時候我開始思考,我應該講什麼,在半個月的時間裡準備一個題目,不能夠太大,也不能太空洞,最好也不是我在網上東拼西湊一個一百度就能翻出好幾百頁的問題,雖然這樣做出來可能會很漂亮,講起來很方便。但是,這不是我想要的,或許,也不是你們想聽的。

那麼,我接觸最多的人是我,除我以外是我的同輩人,我所有的觀點和想法,無論是閱歷帶來的,老師傳授的,書本剽竊的,只要是我認同的,不過是我眼中的世界,我眼中的自己。

所以我要講演的內容是《我的同輩人與我》。

是否與陸老師的作業要求相偏離呢?實質上從社會學的角度,我在講當今社會體制下的青年,是在分析一個社會群體,一個社會人的存在形態。從社會工作的角度來說,我在講如何去幫助一個青年案主,如何進行一個青年的個案工作。案主就是我。

希望命題不會定得太大太空洞太無趣。

以上就是這個題目產生的真實背景。

我與我自己接觸的時間最多,這恰好是我無法給自己明確剖析定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眼中的同輩人也就是你們,無論接觸得多還是少,都有與我相似重疊的地方,那麼我眼中的同輩人是怎樣的呢?

無論是我還是你們,都充滿了矛盾的傾向,活力、熱情與冷漠、無聊,歡樂、笑聲與憂鬱、悲觀,虛榮、自尊與謙卑、羞恥,利他與自私,敏銳與冷淡,溫柔與野蠻。

成長的經歷像是博弈像是挑戰也像一場未知的機遇。

青年與現在社會而言,相互進行著侵、噬。於社會而言,現在的青年群體給社會帶來問題,帶來改變。於青年而言,被迫的接受著現行的無論是否代表普遍公正的執行規則,捨棄從小帶來的部分理念,為了這個社會做出改變。作為社會問題而表徵出來就是:吸毒、酗酒、學業不良、犯罪等;作為青年問題而表徵出來就是:我們的就業問題,我們的教育問題,我們的保護問題。

在我的思考中,以上所有問題的產生都是價值觀缺失或者扭曲所帶來的。所有的問題出現或者行為偏差都是因為價值觀的缺失或者扭曲。換一個小的說法,你是否知道並遵循你做每一件事的目的與意義,上學?大學聯考?衣?食?住?行…的目的與意義,換一個大的說法,你為了什麼而生,又可以為什麼去死?你現在追尋的,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你真正想要的,你為什麼沒有去追尋?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錯的你為什麼不去制止與批評,對的你為什麼既不去堅持也不去褒揚?

有這樣一個案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我換一種表述,從社會工作角度來說,有這樣一個案主,在社會工作者詢問,“你為什麼要放羊啊?”案主說“攢錢娶媳婦。”“娶媳婦做啥啊?”案主說“生娃。”“生娃幹什麼嘛?”社會工作者再問,案主幹脆地回答:“放羊!”

請講以上各名詞自行替換並對號入座。你到底在一年中活了365天,還是活了365次重複的一天。解決這個問題的意義在哪裡呢?於大,將因為每個個體改變產生的叢集效應推動社會的良性正向發展。於小,能決定你、我每天是否過得無聊。

以上就是在以上以上背景下產生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對價值的判斷,來自於外部世界對人性的猜測,很少顧及到人們的內心真實的選擇。

對外部世界的堅信,以及自我認定的放棄,是青年焦慮的根本。個性與尊嚴都已經被邊緣化,不能被媒體化,就等於不存在,不能被傳播的價值,就不被承認,欲說還羞的潛規則,被暴力強加的價值,成為消化不良的精神正餐,我們不能批評,只能歡呼雀躍。

所以,這樣的問題在我心裡開始萌芽的時候讓我歎為觀止,也讓我異常苦惱,我該怎樣去想?我該怎樣去做?

在社會工作中有這樣一個原則:助人自助。怎麼理解呢?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我為你提供我能提供的你能依靠的力量。

於小是解決問題,於大是關乎成長。

我這樣一個在成長的關口迷惘著的案主,需要你:必要的引導,適時的放手。

任何人都要靠自己的心境改變去成長。不能改變心境就無法獲得成長。如何面對自己的煩惱,雖然有時候需要別人點撥下,但更關鍵的是自己的答案。

舉例說明:在你失戀的時候,別人再多的勸解起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最終讓你走出失戀的沮喪陰影的,是被時間滌盪過後的你自己,你自己給自己千百個藉口和答案,作為你自己的支撐,支撐起你自己。請對號入座。

那麼自助,做自我牽引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這裡又出現一個悖論,很多東西的結果,並不是不同人的改變,而只是同類人的聚集。比如在你的微博裡,你覺得整個government糟透了,時日不多。在別人的微博裡,你覺得生活挺安逸的,一切都好。所以,你所關注的一切,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你得視角是什麼,你的答案就是什麼。而這個世界更新越來越快,視角越來越多,你都來不及下載,所以,不要讓別人替你思考,你得學會自己思考。

那麼,在我混沌無知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在思考什麼?我不知道對錯,因為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價值觀,或者我的價值觀是怎樣的,但我知道,如果我想成長得足夠熟稔,[蓮山 課件]那麼我要有責任感與擔當,要敢於改變自己的心境,要敢於做自己沒做過的事,聽自己不喜歡的除了謾罵以外的所有聲音,我不能有別人死決不吭聲,只有吃虧到自己頭上才嗷嗷叫的習性,這樣所有的人都不能真正的團結起來。誰弱小,我就在那裡,它若強大了,我就到它對手那裡。

作為一個社會工作者,或者說一個能夠立德立志立功立言的人,你要有良好的品德,你要有遠大的志向,你要能有所作為,你還要能影響到別人,讓自己,讓別人,讓社會往好的方向一點一點的去改變與前進。

以上我所想的一切,我沒法做到。

我需要教育。

教育,無論是社會的前進,還是社會工作者進行案主的修正工作,都是重要的基石和手段。我一直在思考教育給我帶來最重要的改變是什麼,紮實的基礎教育,勞命傷財、嘔心瀝血的教育,到底提供了多大的價值。首先,我沒有成為文盲,可喜可賀。第二,我在以更高更新的角度認識自己和認識所有面臨的問題,並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這是教育給我的最大的收穫。我覺得現目前的教育就處於一種欲迎還拒,欲說還羞的狀態,他真正帶給你的,他從不會親口告訴你。 但是千萬不要把教育的作用扭曲了,大學教育的核心問題不能理解為“幫學生找份工作”,輪迴著放羊也不能成為生活的常態,那我假設我認同這樣的觀點:學習教育讓學生滿足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要求。那案主在教育中,有沒有找著北?

以上就是對問題產生的思考及解決方法的探索。

作為一個深處問題中的案主以及要解決他人問題的社會工作者,我該如何給自己角色進行定位,怎樣判斷我所做的是否盡職,我說不出所以然來。我想無論學習社會學還是社會工作,如果你真正熱愛著這個學科,希望有所作為,那麼你總有著自己最本質的初衷,我這樣去思考,為了這個初衷,不是我能做些什麼,而是我能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們正處於這樣的當口,在長輩父輩的教育和培養下處在正要成熟的關口,也在快要成熟教育與培養我們晚輩的關口。

怎樣去做?

我想在我父母面前是一個怎樣的年輕人?我希望若干年以後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個怎樣的年輕人?

有著碩士學位或者博士學位,還在問哪裡有合適的工作?

還是有著自己熱愛的事情可做,精力充沛,視野開闊,言談舉止都帶有自信,自發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哪種更好呢?

好了,讓我重新梳理一下今天我講演的內容:

關鍵詞:社會青年群體 青年社會工作 價值觀 教育 成長

採用人際關係理論,心理社會理論,操作學習理論,發展階段與任務理論,認知發展理論通過個案介入的手法闡述了題目產生的背景,問題的成因與思考,問題解決方法的探索,以及未來工作的展望,通過微觀介入做巨集觀陳述,通過巨集觀審視做微觀思考。

以上就是我今天講演的《社會工作視角下青年在當代社會環境中在成長問題上的一點思考》的所有內容,感謝大家的聆聽,請大家批評指正。

在這裡祝各位老師、同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