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論弘揚優秀傳統道德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大綱

欄目: 會議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2.68K

論弘揚優秀傳統道德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論弘揚優秀傳統道德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大綱

南安市延平中學 黃長順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育成熟,大力弘揚優秀傳統道德,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是我們唯一可走之路。本文想就弘揚優秀傳統道德與當前學校德育的關係談幾點粗淺的理解,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中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道德,培養民族文化認同感、民族精神,對於全面提高民族素質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優秀傳統道德 德育工作 文化認同感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中華民族素以崇尚道德著稱的禮儀之邦,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精神是中國文化傳統的核心,也是中國道德教育深刻蘊含的精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的內涵應該是優秀的民族品質,民族精神、民族氣節、民族情感和民族禮儀的總和,這五個方面的文化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關係的基本價值,反映著自我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中華傳統美德是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至今仍有積極作用的一些“行為原則的總和”[1]。它是中華民族創造出來的人類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道德對於培養青少年基本人格和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當前學校德育的發展,仍然應以積極的態度弘揚優秀傳統道德精神。

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造就適應時代需要的一代新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新階段對教育工作,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作出的新的重要部署。中央明確指出,要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要對年輕一代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教育。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市場經濟的不斷髮育成熟,使年輕一代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常常感到失落和迷茫。這就給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一個新的課題: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正確處理好優秀傳統道德與當前學校德育的關係?面對新形勢與新任務,我們必須去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本文想就弘揚優秀傳統道德與當前學校德育的關係談幾點粗淺的理解,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中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道德,培養民族文化認同感、民族精神,對於全面提高民族素質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弘揚優秀傳統道德是豐富德育內容,增強德育效果,提高德育實效性、針對性的一項重要任務

構建新時期學校德育目標體系,離不開對優秀傳統道德的繼承和發揚。當前學校德育必須承擔起積極地引導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逐步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在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生活中,人們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甚至相反的人生觀,為了有效地糾正目前我國社會中青少年存在人生價值取向上從實踐到理論上的危害,除了堅持社會主義價值導向的原則外,還必須發掘民族優秀傳統道德中人生價值方向富有生命力的因素,並使兩者融會結合。在我們優秀傳統道德中人生價值觀的積極因素十分豐富,諸如積極入世,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民族自尊、自信的愛國主義深厚情懷和為此不惜獻身的無畏精神,勤勞樸素的品格,重倫理、講道德的自覺精神和見利思義、崇德尚義的價值取向。而激發道德責任感是當前優化人生觀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只有有了良好的道德責任感,才能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堅持民族氣節,強化民族自尊,激發民族情感,振奮民族精神,就必須加強道德責任感的德育機制。作為德育的重要內容,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計劃而有系統地大力宣傳從古到今的中華兒女堅持民族氣節和民族自尊的感人事蹟,引導青少年一代學習他們的高尚品質,昇華民族情感,自覺地以實際行動振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對塑造青少年的民族性格,提高人生觀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民族傳統人生觀的精華,在於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在於心繫國家命運,盡力為民族和他人造福,即儒家所稱的“仁義”。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就是指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道德風尚正是這一人生價值觀在今天的繼續和發揚。在人生態度上力求積極進取,不屈從命運擺佈,一向是我們民族傳統的主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都體現了我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今天的新形勢下,許多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道德觀念的侵害和影響,錯誤地形成了個人主義至上的道德觀。因此,我們要很好的挖掘傳統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教育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擺正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二、弘揚優秀傳統道德,在學生中開展優秀傳統道德教育是加強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人認為中國傳統道德只是農業社會的產物,今天時代變化了,沒有必要重視傳統道德教育,只要加強人格意識培養就可以了。毫無疑問的是培養現代人格,現代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必須清楚一個現實事實,它並不是當今時代條件下道德教育的全部與根本。事實上沒有一個民族可以徹底地脫離自己的文化傳統而實現現代化。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澱,被歷代所推崇的美好倫理道德。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社會風尚,伸張了社會之正義、公正,標榜了美好的品德,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傳統美德對於現代社會顯然有著重要的積極的人生意義,將它運用於當今社會,有利於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培養,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亦是非常重要的。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教育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因此,弘揚繼承優秀的傳統道德思想,必須加強各種途徑的道德修養,就學校德育教育來說,主要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1、倡導勤儉的美德。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不乏勤儉的格言和例子,如諸葛亮說:“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時期,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勤儉不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中華民族素以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以吃苦耐勞著稱於世。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有人人就認為勤儉美德教育過時了,因此也不必要要求青少年節儉了。實際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節儉精神並不矛盾。社會主義市場機制要求對資源實行最有效、最優化的配置,這就是這樣要求提倡節儉精神。勤就是要求從小樹立起只有勤勞工作,才有權利享受的思想品德。

2、培養公德心。在中國傳統道德中,有“義以上為”、“先義後利”,強調為社會、為民族、為人民的思想,不乏為社會的公正而不懈奮鬥的英雄業績,有許多為國為民犧牲自己的仁人志士,這些都值得人們認真地加以學習。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應怎樣?做怎樣的人?是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必須解決的問題,也就是一個根本的做人準則問題。一個人如果不能自覺地去面對這個問題,也必然會不自覺地以自己的行為去回答這個問題。我國是一個崇尚教育的民族歷來主張正確處理公私關係,無數民族脊樑無一不都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人民的利益連結在一起,憂國憂民敢為天下先。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範圍越來越大,交往也是越來越複雜,如何處理好人際之間的道德關係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涉及到公德心的問題,而公德心需要從小抓起。培養這些公德心對青少年成長具有特別重大意義。

3、培養愛與榮的意識。中國傳統社會一直推薦“仁者愛人”、“和為貴”,強調互相尊重、以誠待人。正如孟子所說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敬之。”設想,一個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愛與尊重別人,就不會真正懂得被人愛、受人尊重的意義和價值,決不會真正得到別人的尊重與愛。因此,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培養學生愛人與尊重別人的意識。另一方面,社會、家庭、學校要尊重愛護學生,只有受到真正的關懷,人格受到尊重,學生才能“以禮存心”,當他們長大進入社會後,才會真正懂得愛人與敬人。

4、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古往今來,在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無數仁人志士所向無敵、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以身報國。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諸如屈原自沉汩羅,以身“死國”,岳飛“仰天長嘯”,屈死風波亭,“開眼看世界”的林則徐,圖維新成仁的譚嗣同,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無不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中華民族之魂。所以在中學德育教育中要突出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才能使學生認識到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作為一名中國人始終要與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尤其要從小立志,使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與祖國利益緊密相連。

三、新時期學校德育必須體現民族傳統道德精神並使之成為學校德育的執著目標

當前,我國處在一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時期,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就適應時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必須對年輕一代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這就要求新時期學校德育必須體現民族傳統道德精神,並使之成為學校德育的執著目標。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實踐中積累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根基。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傳統美德教育日益成為德育的重要內容。中央領導多次強調在中國小生中廣泛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反覆強調對中國小生進行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教育,進行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十六大的召開為學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併為學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因此當前學校德育工作要進一步深化傳統美德教育,使民族精神融於德育教育,把優良傳統傳承給學生,實現“培養學生高尚人格,修煉學生健康性格”的德育培養目標。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就是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一個對國家、集體、家庭和自己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在責任面前立得正,挺得住,擔得起,有“樑骨”的人,堂堂正正地做人。修煉學生健康的性格,就是做一個在群體中可近、可親、可信、富有性格的人。要實現這一德育目標就必須處理好傳統美德和現代意識的關係,使兩者有機結合。現代意識是提倡符合於時代的新觀念,新思想和新方法,集中體現於現代社會意識中的那些代表時代發展潮流、標誌一個時代的精神文明、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思想之中。如何使學生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同時,養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品質,是新形勢下學校德育面臨的最嚴峻的課題。道德與德育問題呼喚中國傳統道德精神。中國特色的學校德育必須體現中國傳統道德精神。當今時代、年輕一代對中國傳統精神資源的認識理解、價值判斷不容樂觀,不僅僅是“倒髒水連孩子一起倒”的問題,而是“以傳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反傳統”的問題。當前中國人最大的危險是自卑和崇洋媚外的心理,這種危險導致中國人不是中國人。21世紀的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還是發展中國家,它與發達的國家之間的物質文明落差還將必然存在,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及其優秀道德精神卻是完全可以自豪地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放眼看世界,在越來越小的地球村裡,日本人已經敏感地把教育目標確定為培養世界中的日本人,中國的新一代學生也應成長為世界中的中國人。21世紀的中國的學校德育雖然必須借鑑與的德育精華,卻絕不能捨棄中國物色,中國優秀道德精神應成為學校德育的執著目標。

四、發揮學校教育優勢,把傳統道德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起來,採取多種靈活方式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德育功能的內在要求

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主要應把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傳統美德教育結合起來。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只有對學生進行知識和道德教育的場所,才能夠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獲得完整的道德觀念,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德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工程。文以載道、教書育人是有機聯絡不可分割的,寓中華傳統美德於各學科教育中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條重要途徑。必須抓住課堂的主渠道在學科教育中滲透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努力研究德育目標與中華傳統美德條目的結合點,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傳統美德揉和在學校的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春風化雨般地把美德的甘露浸潤到學生的心田,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每個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逐漸內化為學生品質,提高學生道德水準。同時,結合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寓美德教育於活動之中,引導學生髮揮專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生動地開展德育工作,讓教育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似水到渠成。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國小生的思想道德現狀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對中國小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龍其是要“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著力點”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對於構建新時期社會主義青少年思想道德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強和改進新時期中國小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需要從教育觀念、內容、途徑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從而不斷增強工作的時代感,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教育觀念上要體現時代性,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大化。要樹立效益意識,發揚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及時把握青少年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對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斷提高工作實效。在教育內容上要體現層次性。要根據年齡層次,開展分層教育,要把握好先進性與廣泛性的關係,立足於“先做人、後成長”的德育觀點,強調“三觀”,強調共產主義道德的同時,注重中國小生的基本道德觀教育。要分階段,當前要著眼於我國國情來明確現階段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目標,讓大多數的普通中國小生具有愛國、正義、自立、創新的價值觀念,有進取和責任心,促進社會穩定有序地發展。在教育途徑上要體現整體性,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主體教育網路,力求取得結合整體效應。一要發揮學校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以各學科的滲透為主,以深入活動為輔,相互促進。二要發揮家庭教育的輔助功能,加強學校聯絡與溝通,形成教育合力。三要發揮社群的綜合依託功能,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充分結合、利用社群的各種資源,為中國小生接受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提供陣地資源、智力資源,為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總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當今推行素質教育,加強學校德育工作中如何吸收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更科學、合理、有效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是學校道德教育中一項重要的事情。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不少的薄弱環節。其中之一就是未能正確梳理傳統道德教育與學校德育的關係,對此需要我們進行深刻反思,只有這樣我們今天的學校德育工作才能溫故知新,獲得新的更強的生命力。

【注 釋】:[1]參見《哲學大字典·馬克思主義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版,第916頁。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年2月26日)。

2、《中華美德書》,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5年版。

3、《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