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新時期應樹立的教育觀念

欄目: 會議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2.57W

新時期應樹立的教育觀念

新時期應樹立的教育觀念

甘肅省鎮原縣三岔中學 王*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特別是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新教材的實施為目前進行教學改革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以及其他條件的制約,目前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及個性受壓抑的現狀並未從根本上醫治。在教學實踐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機械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教育教學改革難以形成一次大的突破。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如何面對新形勢的要求和目前教育現狀?筆者認為,要擺脫困境,走出低谷,關鍵是更新觀念問題,只有把觀念統一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上來,統一到新課程的方向上來,才能真正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因此只有樹立新觀念,才能走進新課堂。

一、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

二十世紀中期興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西方國家在造成經濟增長的因素中科技進步在70年代佔50—70%,80年代達80%,90年代更高,當今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其實質又是科技知識的競爭,歸根到底又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清楚什麼是人才,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有用人才”?是按照我們統一的模式培養出來的任意擺佈毫無生機的機器,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能夠不斷充實、不斷髮展、不斷創新的生命體?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這就要求使我們的教育物件變成有個性、有創造性的“自己”。教育家泰勒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科專家們,不要把學生變成‘你’”。如果變成‘你’就談不上發展,談不上創新。任何學科都是人類認識的結果,是隨著人類的進步而進步的。但是,目前的教育現狀是片面強調高分、高升學率,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綜合素質的提高,用這樣的教育觀念培養的學生成為“人才”的很少,而成為“有用人才的”更是廖廖無幾,更談不上國際競爭,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我們把教育的目標不放在培養優秀人才,提高人口素質方向上來,後果不堪設想。

翻開現代史我們不難發現,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展速度快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普遍重視提高勞動者素質。

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1979年印度的科技人員己達230萬,比50年代增加了十培,而且還是世界上擁有電子計算機程式設計人員較多的國家之一。別國成功的經驗提醒我們,本國嚴峻的現實警示我們必須重新定位教育觀念,從根本上解放思想,打破束縛,把教育觀念從應試教育轉化到素質教育上來,改變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把個性教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放在首位,與時俱進,真正使我們的教育物件成為高素質的“有用人才”。

二、開拓創新的教學觀

確立了教育觀,如何去實施,就離不開教學,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入手:

1、適應新課程,重視創新與開發。

傳統課程倡導的教學觀是課程與教學相分離,課程規定“教什麼”,教學規定“怎麼教”,課程是教學的目標,教學過程就是忠實地傳遞課程的過程,教材是聖經,教師不能有自己的見解,學生沒有創新思維,教師越教越死板、機械,學生越學越厭煩、枯燥,這種現象正是俄國教育學家kg烏姆勃什科批評的那樣:“教科書是知識的載體,教師是權威的論述者,學生是努力的聽眾”。假如學生沒有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壓力,沒有將來考學、就業利益的驅動,這樣的課堂誰樂意進、樂意學呢?而新課程正是拋棄了“文字課程”而走向“體驗課程”,拋棄了“封閉”走向“開放”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拋棄“本本主義”,積極參與課程的創新與開發,把給定的內容變成“自己的課程”,用活教材、啟用學生、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要引導學生向教材挑戰、向權威挑戰,向教師挑戰,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為核心,以提高素質為目標。

2、改變教學過程,注重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提到教學,我們就想到教師教,學生學,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講臺是“神壇”,從學習內容到學習方法都以教師為“主宰”,整個課堂突出教師權力至高無上,學生變成被動接受,複製教師知識的容器,教支配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於教,不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及創新的空間,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泯滅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多少尖子生在這種教學過程下變得沒有梭角,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創新的閃光點。

我們應該清楚,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其實質是交往和互動,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之間沒有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主體作用沒有發揮,就沒有達到教學的目標。如果教師在講臺上津津樂道,而學生卻無所事事,甚至於矇頭睡覺,這就根本沒有發生教學關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創設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一種教學過程,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3、注重教學過程,教給學習方法。

傳統教學是一種重結論,輕過程的走捷經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現成的結論,現成的論證,名詞解釋、歷史評價、公式定理……只要求學生記下來,從源頭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絡,排斥了學生的思想個性,其實質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高分低能現象就是這種教學現狀導致的悲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重由教會、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給學生“授之一漁”注重學生思考,提高學生智力,鼓勵學生創新,注重將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一個既有結論,又有過程的學科認識結構,使學生的理性世界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

三、研究促進的教師觀。

樹立怎樣的教師觀其實質是教師角色的定位問題。研究就是要求我們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傳統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分離,教師的任務就是教,研究只是專家的問題,這就導致專家的研究成果不一定為教學所需,而在一線的教師缺乏理論指導,而新課程所蘊含的新理念,新方法都是過去的經驗和理念難以解釋的。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之中,以研究的眼光去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反思和總結,從而形成規律性的東西,真正把教學與研究溶為一體,這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

促進,就是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即促進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和諧、健康發展。現代科技知識數量之多,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教師要將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不可能的,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把傳授知識再不能作為唯一的目標和任務,“講臺”不能是“神壇”,而要變成師生討論問題的平臺,教師本身要變成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

總之,隨著時代的推進和教育需要的變化,要求我們只有樹立新觀念才能走進新課程,才能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Tags:樹立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