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校本教研工作彙報

欄目: 工作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6.83K

我們茶店鄉一中現有18個教學班,學生992人,教職工總數68人,任課教師56人,其中本科學歷26人,專科學歷29人,合格率達98%,2010年,在市教體局教研室和鄉中心學校的直接指導下,學校教研教改工作堅持以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出發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科學創新,立足校本教研,優化課堂教學,不斷探索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校本教研工作彙報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是搞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因此,我們在校本培訓中,努力創新校本培訓機制,積極拓展校本培訓方式,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本,滿足教師專業需要為目標,努力提升教師的政治和業務素質。

1.強化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業務理論水平。

本學年,我校充分利用培訓資源,多渠道進行教師培訓。除教師進修學校的新教材崗位培訓外,我們對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業務理論學習。堅持定時以校組織,教研組間周組織和教師業餘自學相結合形式進行業務學習。學習內容有《新課程標準》及其解讀、《現代教育思想》、《基礎課程改革發展綱要》、《說課的藝術與實踐》、《教師應記好聽課筆記》、魏書生的《建設民主科學的班集體》、洋思和杜郎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模式等,一本本教育書籍,充實了教師們的教學理念,擦亮了教師的眼晴。要求教師邊讀書邊把個人的閱讀感悟和教學心得及時整理下來,形成讀書筆記。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的讀書筆記不少於5,000字。並充分利用校本教研進行多媒體課件製作培訓,課堂教學培訓,新課改經驗交流等,學校每學期為各科教師徵訂1—2份所教學科的報刊雜誌,要求教師加強自學和研究,增大對新課改的研究力度,拓寬任課教師的知識面,學校加強檢查和督促,每學期進行一次教師業務水平測試,考試結果記入教師新課改及業務能力檔案,並納入教師全期考評。

2.走出去,請進來。

學校廣開渠道,充分發揮現代遠端教育和電化教學的作用,將名師請進來,組織聽課、評課,並走出去到各校參觀考察學習,求經索寶,今年春天,學校先後派出14名教師到鄭州聽課學習。同時,還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各項聽課和比賽。9月29—10月1日又組織21名骨幹教師和班主任到鄭州參加了第七屆全國著名班主任工作報告會,聽課學習。10月26日徐現青、郭拴林、劉相吉、張志倉、任愛紅、朱巨集傑六位同志,參加了河南省中基教育教學研討活動,聆聽了鄭州八中、實驗中學和鄭州外國語學校教授的講座,每次學習回來後,或以校,或以教研組,組織教師交流研討,通過成果移植實踐,教師們均感悟很深,受益匪淺,為我校教師隊伍的成長和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培養骨幹、名師,鼓勵教師進修和繼續教育。

我校組織啟動“名師培養工程”,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在校本培訓中的示範輻射作用,促使學校優秀教師在教育理論,學科專業、文化修養、課堂教學等方面打下深厚的功底,並能帶動和指導其他教師進行專項課題研究,在本校教師群體中起到有效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張志華老師今年參加了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在學歷進修、繼續教育方面,學校對教師鼓勵和支援,只要持有效學習證明,視為正常出勤,像陳海青、嶽豔紅、王鬆強等一批青年教師,正在進行高學歷進修。近幾年來,我校青年教師已有20餘名取得了本科學歷,佔任課教師的46%,今年春季我校31名教師參加了安陽市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秋季又有19名教師報名學習, 8月24—27日我校全體教職工參加了市人事局組織的電子政務資訊科技培訓,全部合格,近年來,我校全體教師接受了教師進修學校新課改下的培訓工作,學校為參加學習的教師全部報銷車費和培訓費,這些措施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

二、校本教研中的管理措施和具體做法

以校為本,是新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是促進教育教學提高的有效形式。

本年度,我校堅持“以校為本”的教研形式,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和教研專業人員的作用,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在重視教師個人學習和反思的同時,特別強調教師集體教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分離經驗,在多媒體教學上,學校更是大力推廣,做課件、用課件,用好課件的思路在教學中廣泛使用,效果顯著。學校為教師之間進行資訊交流,經驗分享和專題討論提供平臺,倡導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營造求真、務實、嚴謹的教研氛圍,在學校領導的大力督促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取得顯著的效果。

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全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及教育觀念的轉變,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研究的興趣,增強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和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的意識,使教師能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和課堂教學的優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計劃方案,並由專人負責,加強對教師的教研指導和管理監督。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成立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加強教研隊伍建設。

學校校本教研領導小組:組長李有福,副組長侯春生、秦富林,成員有李來福、徐憲青、朱巨集傑、張建喜、郭長喜、趙柏江、任國海、李學太、王江付、張成瑞。學校按不同學科,組建了六個教研組,分別是: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理化生組,政史地組和音體美組。通過認真篩選,確定了郭長喜、趙柏江、任國海、李學太、王江付、張成瑞6位有專業特長的學科骨幹教師任組長,分別主持本教研組的教研教改工作。

2.建立健全教研管理制度和督導評估機制。

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如《學習制度》、《教研製度》、《課堂教學評估制度》、《教學質量檢測制度》、《備課、作業展評制度》等,健全了教師業務檔案,加強了過程性管理。過程性管理中,一個是課外管理。即教師的備課、輔導、作業的管理,實行雙週由包組領導、教研組長為主的督查評估體系,督查結果公示,以便促進教師功夫要用在課外,效果落實在課內。二是課內管理。主要是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好45分鐘,在課內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做到向課堂要質量,努力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讓學生有充分自由的時間來發揮自己的特長。三是效果管理。在效果管理中,一是當堂教學效果的檢測,二是階段性的教學效果檢測。通過檢測,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減少問題的堆積,防止兩極分化。四是教師教學行為管理。實行的是學生評教的制度,教師是否關愛學生,與學生關係是否融洽,在工作上是否盡心盡責,有沒有違犯教育法規的行為。每期由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有突出問題的由學校領導面談指正。以上這些過程管理中的評價結果都與業務考核掛鉤,與教師的評模評先掛鉤,與教師的績效工資掛鉤。通過管理規範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融洽了師生關係,形成了和諧的教育教學局面,為校本教研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管理,確保了教育教學短過程、小環節的步步優化,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確定教研專題,制定實施方案。

要求各教研組分學期或學年各自確定本組的教研專題,如本學期的各組的教研專題分別是:

語文組:《新教材實施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數學組:《國中數學教學構建師生互動機制的探索》;英語組:《國中英語開放性教學的研究》;理花生組:《“科學探究教學法”的探討》;政史地組:《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音體美組:《自主探討式教學》。

教研專題的確定以各科教學實際,以培養全體學生能力為宗旨。其實施方案要做到六有:有專人負責,有計劃,有目標,有措施,有記錄,有總結。(分階段性和終結性總結)。各教研組,教研專題的實施方案是,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對教研專題再研討,確定實驗班級,負責人和實驗教師,制定計劃和實施細則;第二,階段性驗收;第三,總結實驗成果,掃清實驗誤區。

我校本期的校本教研採取教師自主學習,課題研究,集中探討,教學反思,教學觀摩,案例分析,技能訓練等多種形式進行。

4.領導垂範,骨幹帶頭。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得以順利進行,一是得益於有會號召又會指導的領導班子群體,二是得益於有肯幹又能幹的骨幹教師隊伍。我校實行的是領導包年級、包組制。包組領導都是從一線把關教師到教研組長一步步走上來的,都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的指導能力。他們與教師一同聽課,一齊教研,能撲下身子搞調查研究、問題分析。平均每週要聽2節課以上,兩週至少搞一次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分析,他們能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很具有發言權。有這些領導的直接參與和具體指導,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就能順利解決。

為了起到帶動、示範作用,我們在全校確定了包括領導在內的一批名骨幹教師。為了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我校每期都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由骨幹教師主講的課堂教學新教法展示推廣活動,讓骨幹教師在全校起到帶動輻射作用。同時實行了“一幫一”工程。每個骨幹教師帶一名年輕教師,每一對幫扶物件都能做到虛心好學,精誠合作。從備課、上課、教學研究上都能進行具體的幫助和指導。在骨幹教師的示範指導帶動下,年輕教師成長很快,像年輕教師張國增、王鬆強、秦海增、朱長衛、李青雲、李江梅、張林雲、張芳雲等一大批年輕教師都成了新的教學骨幹,為我校深入進行新課改增添了新的活力。

5.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深入教學研究。

怎樣開展有效的教研,我們認為,脫離課堂實際的教研,都是空洞無效的。我們主要立足於課堂教學,本著教研圍繞教學,教研服務與教學的原則。在教研中有針對性地重點解決一些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如怎樣編寫自學提綱,怎樣引導學生自學,怎樣指導學生去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怎樣進行學法指導,怎樣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怎樣有效使用教學輔助手段等一系列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我們主要採取兩種方式:一是集體備課;二是教研。我們要求間周以組、以年級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和一次教研,備課採用“二度”備課的方式,即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共享資源資訊。調研實行“聽—評—研—改”一體化。先聽課,再評課,評課時自評、互評相結合,最後研討。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有優缺點的存在,只有互聽互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現;只有暢所欲言,互相評價,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只有研討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聽—評—研”形成了共識。第四個字就是“改”,改是目的。

6.抓好文風建設

為形成優良的文風,我校提出了“教師帶動,語文英語牽頭,各科聯動,評賽促進”的文風建設18字方針。要求教師們在工作中能規範書寫,正確用字,特別是語文英語老師要率先起到帶頭作用。為了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我校開設了寫字課,並把每天晚自習預備後的十分鐘作為練字時間。要求學生每天寫小楷字半頁和一頁英語單詞,語文英語教師按時檢查指導。同時舉辦教師書法展覽,給學生提供學習榜樣,提高學生練字的興趣。工作中我們還要求各科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嚴格把關,書寫不規範的作業堅決重做。與此相結合,學校在作業檢查時,把文風作為重要一環,從嚴要求。數年來,我們每學期都要舉辦學生書法競賽、作文展評,並將其中優秀的作品、作業張貼到櫥窗中進行展覽,這些措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練習書法的興趣,大幅度地提高了文風整體水平。

7.充分發揮電教裝置和教材以及多媒體在教研教學中的作用。

遠端教育、電教教材是我們學校寶貴的優質教育資源,內容豐富多彩,形象生動,正確利用無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有效正確地使用可以說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首先教師要會用,二是教師要樂於用,三是教師要用得恰當,用的精彩,絕不能濫用、亂用。為了解決這些用的問題,我們的電教教師常海珍、朱巨集傑等不分晝夜、不怕吃苦把電教資源進行了分類整合,把有用的電教資源,如圖片、音樂、影視片段、題例等分類下載和裝入計算機,並把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房全部聯網,以便呼叫。其二是加強了教師的培訓工作。今年春天我們利用兩週晚上時間進行了全員培訓。三是為了有效利用電教裝置,我們排了電教課程表,保證科科能用,人人能用。四是我們加強了對電教課的應用評價和優質課展示。到現在為止,70%以上的教師基本能熟練地正確使用電教資源,像朱長衛、李建明、張國增、王鬆強、任國海、李用江、秦海芳等相當一部分教師都會製作精彩的課件,電教進課堂,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了師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電教手段成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

8.重視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師的自我反思與行動研究的重要性。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教師整理教學效果與反饋資訊,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敗與不足的重要過程,常寫教學反思,對教師提高自身水平、優化教學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日常的教學中我校非常重視這一環節,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記錄。(1)記自己一節課的成敗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加以實踐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2)記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從主觀上找原因,使之成為以後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鑑。(3)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這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4)記教學中學生的獨到見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者,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悟,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見解,將這些獨具一格的見解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5)記教學再設計,每節課後,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回顧總結,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資訊,及時修訂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要求每節課後要有反思,期會考試後,有階段性反思,期末有全期反思,學校適時進行經驗交流,真正使教學反思成為提高教師業務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徑,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並將反思列入教師考評。

9.保證教研教改投入

學校領導不僅要指導好教育教學工作,更要服務好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服務好新課改。新課改需要資金,學校作為課改的堅強後盾,在資金上給予無條件的支援。為了教師的學習,每年我們都要投入近萬元,訂閱教育類報刊和其它學習資料。為了開闊教師的視野,學校教研組統一配備了電視機和微機,並開通了寬頻,便於教師查閱資料。只要有學習的機會,我們都要派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學習費用全部由學校支出。每年每位教師聽課學習費用不下於近千元。為鼓勵教師成長,積極地為教師創造條件,如教師進修,參加優質課評選,不僅在時間上給以支援,在資金上也給予了大力支援。學校定期召開教學工作總結表彰會,對教學成績突出,教研教改作出貢獻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並在展窗裡進行風采展示。學校的支援、教師的努力,使得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三、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一年來,通過全體領導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教研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圓滿完成了普九工作的各項指標。中招考試,普通高中錄取122人,其中林州市一中報考51人,上線46人,錄取31人,普高公費79人;職業高中錄取70人;職教中心錄取57人;普通中專、職業中專錄取53人,錄取率達到86%。圓滿完成了林州市教育局下達的各專案標,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青年教師王鬆強、張國增、張志鬆、王江付、秦海增、常海珍參加了林州市教研室組織的協作區優質課大賽,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王鬆強、常海珍參加了林州市教研室組織的市級優質課大賽,11月12日常海珍又參加了安陽市教研室組織的青年教師資訊科技技能大賽。在春季大練兵活動中,一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25名教師被評為骨幹教師。10名教師成為學科帶頭人。青年教師秦海增、張國增、張林雲在全市組織的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中榮獲“崗位大練兵技術標兵”稱號,受到了教體局的表彰。

教師共寫教學反思400餘篇,論文和心得體會100餘篇,其中 13篇獲得國家、省級優秀論文獎。青年教師朱巨集傑的《化學實驗在國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張林雲的《英語發現式教學法初探》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一等獎,郭長喜的《讓愛充滿人間》、秦海增的《新課程下多媒體在化學課堂上的應用》、徐憲青的《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體》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二等獎,侯春生的《淺談國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三等獎,侯鬆芳的《新課程教學:如何讓預設與生成共精彩》榮獲國家級論文三等獎。張成瑞的《提高學生數學基礎能力的教學嘗試》、趙柏江的《新課程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張林元的《新課程數學開放性教學初探》和《國中數學新課程教學反思》、王鬆強《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榮獲河南省數學會第九屆中學數學優秀論文一等獎,元林生的《論數學學法指導》榮獲河南省數學會第九屆中學數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除此以外整個校園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氛圍形成,各年級各班的學習風氣很濃厚。今後,我們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咬定教研不放鬆,努力在新課改的程序中做出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