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民族政策暖人心 勵精圖治謀發展

欄目: 工作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2.31W

民族政策暖人心 勵精圖治謀發展

民族政策暖人心  勵精圖治謀發展

--崇儒鄉貫徹《福建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彙報提綱

(~年9月 日)

今天,省領導風塵僕僕深入我鄉調研、檢查工作,這是對我鄉進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鼓勵和鞭策。在此,我代表鄉黨委、政府對省調研組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我簡要彙報近年來我鄉貫徹落實《福建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的工作情況。

一、基本鄉情

崇儒畲族鄉地處霞浦縣西北部山區,既是省定的少數民族特困鄉,又是老區重點鄉。全鄉下轄27個行政村、171個自然村,總戶數6287戶,人口25003人,其中畲族行政村7個,畲族群眾1087戶、4830人,佔總人口的19.3%,為閩東畲族人口較聚居的鄉鎮之一。鄉域面積1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204畝,其中水田18685畝,農地5519畝,人均佔有耕地0.97畝,有林地面積15萬畝,草地2.5萬畝,茶園8600畝,果園6500畝.主要的種植業是水稻、甘薯、馬鈴薯、豆類、蔬菜、水果、茶葉、藥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養殖業是豬、羊、牛、雞、鴨等畜禽,並有少量的茶、果、糧及木竹等農產品加工業,是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98元。

二、貫徹落實《福建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情況

XX年以來,我鄉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認真貫徹落實《福建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用黨的民族政策激勵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經濟,全鄉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文化、教育、衛生、交通、通訊事業等都有很大進步。農村經濟日趨繁榮,已初步形成以茶葉、畜牧、蔬菜、水電等產業為重點的經濟格局。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1、產業結構得到新調整。以農業產業為立鄉之本,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穩糧的基礎上,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念,以市場為導向,高優為重點,發揮地域優勢,突出資源特色,重點扶持發展“種、養、加”農業產業化體系,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穩步發展。根據不同的地理、氣候等條件,進行區域化佈局,初步形成了環溪邊洋的茶、菜、畜禽片區,霞柘公路沿線的菌、藥、果片區,霞柘線腹地的林、竹片區,建成了三個示範基地。一是綠竹基地:大力實施以種植綠竹為主的“興竹富民”工程,以霞浦縣東孚農莊有限公司為依託,在鞏固和發展崇儒綠竹豐產示範基地的基礎上,完成了霞柘公路沿線的低丘和沿溪地帶的千畝綠竹長廊續建工程,在溪坪村邊片種植綠竹1026畝,全鄉綠竹種植面積達3106畝。二是速生豐產林基地:現已在溪西、蘭下、亭頭等村發展速生豐產林350畝。在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三是菌草香菇生產示範基地:在溪西嵐下等村通過辦班培訓現場指導示範扶持的方式發展了200萬筒。

2、專案經濟有了新局面。黨的民族政策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外地客商看好民族鄉的政策和環境,在我鄉形成了一股投資熱潮。幾年來,相繼引進了霞浦縣東孚農莊有限公司、800萬副眼鏡生產線、溪邊木板材廠、下村水電站、九龍坑水電站等專案,有力推動了我鄉經濟的發展。霞浦縣東孚農莊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從事綠筍系列產品的開發。該公司所開發的“從綠”牌綠筍系列產品獲國家綠標,暢銷國內外大中城市。

3、扶貧政策的落實有了新格局。~年全鄉發放小額農貸資金864萬元,解決了部分群眾生產資金短缺等問題,扶持發展香菇20萬筒,蘑菇60萬平方尺,種植中草藥2畝,改造茶園80畝。全鄉812個貧困人口落實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基本解決了部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認真實施老少邊區群眾“造福工程”搬遷,4年來共有223戶830人實現了 “造福工程”搬遷,改善了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4、扶貧掛鉤工作有了新發展。省委、省政府安排了省財政廳掛鉤我鄉的扶貧工作。省財政廳自掛鉤幫扶我鄉以來,廳領導帶領有關處、室負責人多次到我鄉開展調研活動,幫助制定經濟發展規劃,確定年度專案建設重點,指導開展專案建設前期工作,瞭解檢查援建專案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建立定期聯絡制度,同時,從資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援我鄉經濟建設。五年來總共投入扶貧資金362萬元,有力推動了我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5、農民增收有了新渠道。在開展勞動力摸底調查的基礎上,依託縣勞動力派遣中心和聯動中心,實施“農村就業青年培訓工程”。幾年來,我鄉共舉辦了中草藥培訓班、菌草香菇栽培技術培訓班、綠竹栽培技術培訓班等各類培訓班,群眾參訓人數累計達2367人次。同時,還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富餘勞動力轉移1309人,~年群眾非農收入達900萬元。

(二)、社會事業紮實推進

一是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自《福建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實施以來,我鄉在上級的關心支援下,用活用足各項民族政策和扶貧政策,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突出抓好交通、供水、通訊等重點工程專案,加快少數民族村和老區村“五通”建設。投資264萬元,實施了洋尾蘭至溪邊、亭頭至洋沙溪至長坑等2條村級道路硬化工程,共計12公里;實施崇儒舊街拓改一期工作,強化集鎮功能;修復了溪邊洋官壩渠和溪邊、路口人飲灌溉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了兩坪、霞坪小型水電站。 二是有力推動了科教衛生事業。深入實施科教興鄉戰略,堅持開發、引進先進實用技術,不斷推動科技進步。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抓好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穩步推進薄弱國小撤點並校,辦好寄宿制國小。完成中學寄宿生宿舍樓與明才希望國小的建設。通過開展扶貧助學活動,解決部分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農村初級醫療保健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三是精神文明建設上新臺階。認真貫徹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以德治國”教育、建設“誠信崇儒”活動和建立平安崇儒工作,紮實推進四五普法工作,強化矛盾糾紛的

排查,社會安定穩定得到有力維護。重視民間文化的保護和整理工作,畲族文化遺產的保障,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特色。

(三)、少數民族政治權利保障有力。

我鄉現有在職幹部71名,其中少數民族幹部11名,佔15.5%;全鄉現有鄉人大代表55名,其中少數民族代表13名,佔23.6%; 全鄉有縣人大代表11名,其中少數民族代表1名,佔9%;全鄉54名村主幹中有少數民族幹部9個。這些幹部的任用,有力地推動了全鄉少數民族的參政議政能力和參與地方性事務建設的能力。我們通過繼續深造、掛職鍛鍊、崗位培訓等形式,培養造就了一大批能吃苦、能幹事的少數民族幹部,成為發展民族經濟的中堅力量。同時,為了加強民族鄉村黨組織建設和以農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及配套組織建設,市、縣、鄉還下派了27位能力強、業務精、經驗豐富的幹部到貧困落後村任第一支部書記、副書記、主任助理、科技特派員等職。從組織上和幹部力量上,加強村級組織建設。通過幹部下派掛職活動提高了村黨支部、村委會的戰鬥力和凝聚力,發揮了先鋒和堡壘作用,成為了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村級集體經濟有所發展,基礎設施有所改善,群眾生活有所提高。

三、下階段工作思路

近年來,我鄉民族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受地理區位、經濟基礎、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與全縣發展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後,我鄉將以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為重點,立足區域優勢,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促進民族團結,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突出特色,優化結構,努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一是促進農業增效。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茶、果、菌、菜、畜禽,加快建設綠、雷竹基地和速生豐產林基地,繼續抓好特色農產品生產。重點實施綠竹工程、速生豐產林工程、 茶園生態工程、畜禽規模化飼養工程、綠色食品工程、青草藥栽培基地等六大工程,著力培育龍頭產業。二是發展工業企業,鼓勵興辦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業。爭取在芙蓉李、茶葉、菌草開發專案的加工環節上有所突破,推動生產與加工的一體化,使我鄉山地農業資源開發形成新熱點。不斷壯大以竹木工藝加工為主的竹木加工業。大力培植以水電開發為主的電力工業,開工建設裝機1600千瓦的下村水電站;投資總裝機達3600千瓦的九龍坑梯級水電站的規劃設計,並進行招投標運作。加大工業專案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落實“異地”投資政策,加快鄉村工業企業發展。

2、拓寬渠道,融聚資金,不斷加大專案建設力度。一是推進重點建設。要突出道路交通、集鎮設施、水利水電等方面的重點,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立項支援,建好洋尾蘭至溪邊、崇儒至上水、鄭洋等道路硬化工程,提高村級公路等級。完成崇儒舊街拓改一期工程,實施自來水改造工程,抓好崇儒畲族文化中心等一批社會事業專案的建設。繼續搞好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土地整理與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完成溪邊洋1400畝土地整理專案的實施。二是做好財稅金融工作。拓寬財源建設思路,逐步建立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嚴格稅收徵管,做好應收盡收。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實行財政預算內外資金統管,努力保穩定、保運轉、保改革、保重點。嚴肅財經紀律,做好鄉村債務清理工作,奮力消除財政赤字。密切銀農,大力開展信用村戶建設,增強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援。廣泛吸引民間資金參與基礎產業等領域投資建設,鼓勵在外鄉賢回鄉創業。

3、深化改革,銳意創新,為加快發展提供新動力。一是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來區域化佈局和適度規模經營。完善林權制度改革的措施和辦法,力爭今年完成全面集體林改任務。全面完成集體土地權屬登記發證工作。認真搞好減人、減事、減支等配套改革,確保農民負擔減輕後不反彈。二是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加強政府信用建設,提高企業和農戶信用水平,增強全社會信用意識,營造誠信的社會氛圍。

4、擴大就業,加強保障,切實關心農民群眾生活。一是認真抓好就業工作。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切實做好農民外出務工的組織、指導、培訓和服務工作。同時加強職業教育培訓、依法維權知識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二是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做好農村低保工作的銜接,將收入低於保障線的所有貧困農民全面納入低保範圍,幫助困難群體提高生活水平。繼續抓好一個市定和三個縣定扶貧開發重點村的定點扶貧工作。加快滑坡險情村搬遷和村級道路改造升級,完成120人“造福工程”搬遷任務。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進一步健全農村衛生網路。

5、以人為本,注重協調,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一是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深入實施科教興鄉戰略,堅持開發、引進先進實用技術,不斷推動科技進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抓好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穩步推進薄弱國小撤點並校,辦好寄宿制國小。完成中學寄宿生宿舍樓建設,通過開展扶貧助學活動,解決部分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認真實行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對土地開發利用的管理,保持耕地佔補平衡。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以德治國”教育和建設“誠信崇儒”活動。重視民間文化的保護和整理工作,畲族文化遺產的保障,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特色。二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規範政府行為。健全村民自治,進一步推行和規範政務、村務等公開。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以“治安模範村”建立活動為載體,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有組織犯罪、暴力犯罪和搶劫、盜竊等多發性侵財犯罪,全力維護社會安定穩定。

四、建議和要求

1、各級財政要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的力度,以彌補民族鄉因稅改而減少的財力。同時,要求確立更為有利於民族鄉發展的財政體系,在每年的財政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扶持民族鄉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

2、要加大對民族鄉農業開發專案的扶持力度,做強作大農業開發的龍頭

專案,引導農民走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道路。

3、要求及時落實各項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加大對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傾斜力度。要求及時兌現省民宗廳確定的給與民族鄉、村道路硬化工程5萬元/公里的工程補助款。

4、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支援力度,特別是對少數民族貧困生、特困生需要有完善的助學體制。

5、上級組織部門應加大對少數民族幹部培養選拔力度,制定具體的政策,為少數民族人才創造更加寬鬆的成長空間和參政議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