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精選14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01W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1

常有幸到成都市國小美術骨幹教師研修班這個優秀的團隊中學習。在一週的研修培訓中,我感觸良多!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精選14篇)

一、通過培訓,反思自我。

作為一線教師,能靜下心來深入思考、研究自身與學生發展的機會不多。通過這次的專家講座、優秀老師做課、參觀博物館等培訓活動,我更加認識到自身在教育理論、專業素質等方面的欠缺,對發展缺乏長期、科學的規劃。

二、通過培訓,明確了方向。

在培訓之初,郭小平老師就給我們明確提出了三年培訓規劃:第一年理論提升;第二年專家跟崗督導;第三年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拓展活動展示學習的悟與得。有了這樣的安排,我們更體會到了“骨幹”二字的含義和份量,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三、通過培訓,思想上得到了提升,開闊了眼界。

通過馮恩旭、辜敏、郭小平、匡敏、陳興中等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引發了我們對於新課標和文化藝術深層次的關注和思考,而這種思考又將引領我們的教育教學。另外,通過參觀博物館讓我們走進了各種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也為教育教學收集到了珍貴的資料!

四、這次培訓體現了老師們的主體性。

這次培訓最大的特點就是互動性強。專家會不時圍繞主題丟擲一個個話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百家爭鳴!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的資訊在碰撞、在反饋!老師們學得主動、熱情!

總之,這次研修讓我更清楚地意識到該站在什麼樣的高度、角度去看待、規劃自己,使我更有信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去不斷追求、完善自我!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2

通過網上研修學習,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感謝上級部門給我們搭建的這一學習的平臺,讓我有機會再次來充實和完善自己。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有機會聆聽了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而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通過培訓我將專家的精彩講座學以致用,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

在我從教時間裡,最經常聽到的贊聲就是:“作為一名美術老師真好!上課不用從頭講到尾,輕鬆又愉快,輕鬆的收穫教學成果,還可以得到全校學生的愛戴……”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由原來過於強調學科本位轉為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目前,“為畫而學”的教育觀已經越來越受到美術教育者的非議。因為我們的教育物件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美術學習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我們對學生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我們尋找的途徑,必須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現代兒童教育基質中,無不體現著“寓教於樂,寓教於玩”的基本特點。經過新課標的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覺得美術教材的內容廣博,課程其有綜合性、多樣性的特點,美術教育教學側重的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特別是低年級強調遊戲性、體驗性的活動。然而,兒童的美術教學中,並不是以通常意義上的“輕鬆遊戲、淺嘗輒止”,它的“遊戲”內容更為豐富,規劃更為寬鬆,過程更為複雜,結局更多變化。它要求學生真正做到一個親身體驗的參與者,眼、腦、手並用,充分運用各種知識,充分展示各種能力,充分挖掘各種潛能。而我們教師就是這項“遊戲”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應該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以充分啟迪學生的心智,發散學生的思維。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引入遊戲性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最自主的美術活動。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說過:“孩子們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各具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而美術教學是最具有創造性的活動,最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多種方法中,遊戲性教學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一個方法得體會讓人終身受用,一個方法的失敗會讓人遺憾一輩子。

新課程的實施不得不改變一些已有的教學方法,不是說這些方法不好,只不過適應不了這個前進的社會。於是把原先的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保留下來,但必須補充新鮮的“血液”。

1、注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的世紀,需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節奏。鑑於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的侷限性,教學手段需要更新,現代媒體教學融入課堂已成為必然。一方面,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學生練習、鞏固為主。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時代在發展,需要有“發展的眼光”。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多媒體教育已越發顯得重要。它通過利用現代媒體的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於變化的優越性,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多媒體教育中,運用課件教學不失為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前運用計算機把課件做好,上課時只須將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電腦展示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使美術課堂真正做到寓教於美,美中育人。於是我就自學了幾個製作課件的軟體,實現自己能親自制作。而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形象直觀性,聲像同步性,畫面的動態選擇性和時空的可變性等優勢,使學生對於學習美術的資訊來自各方面,呈現出令人難以想象的效果。

2、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

示範____模仿教學模式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師首先通過示範提供給學生該繪畫過程的感情認識,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思考和分析,領會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試)的幾種方法,讓學生邊思考、邊選擇、邊模仿、邊體驗。如在講授《水墨畫的筆墨技法》時,對於課中涉及到的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內容,單單通過口頭表述恐怕學生難以領會,只有通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同時伴以適當練習,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避免簡單的缺少學生參與的師講生聽和機械模仿,儘量彌補該模式可能造成的認識活動的不完整性。

嘗試____指導教學模式。嘗試有的教師認為這是數學課中最常用的,美術課不需要這種方法,其實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自主嘗試來學習繪畫方法,教師的指導分析貫穿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學習教材、邊嘗試繪畫、邊商討、邊探尋方法。在學生嘗試繪畫和教師針對性的指導(有時包含部分的示範)的基礎上,再經過進一步的實踐活動來完善並獲得技能和得到體驗。在《美麗的熱帶魚》、《樹葉貼畫》的課中,讓學生根據製作圖自己動手操作,教師的指導貫穿在學生動手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嘗試,可培養其獨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嘗試繪畫的興趣,使其具有挑戰性;並不斷鼓勵學生持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3、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

適應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要儘量考慮學生的差異,分別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各自特長的方面表現其領先的優勢,讓他們有機會“露一手”,並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學漫畫中讓學生有4個作業選擇,分別是:

(1)根據生活中的趣事畫一張漫畫;

(2)為理想中的自己畫一張漫畫;

(3)為喜愛的卡通動物或者人物設計一個完整的故事。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卡通畫並且臨摹一張。學生不用再為一道不願做的作業煩心,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難度大還是難度小的作業,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輕鬆。

4、由傳統美術技能教學,傾向美術技能與審美教學的和諧統一。

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結合。怎樣結合呢?A,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瞭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傳統的美術教育對此還重視的不夠。B,要引起學生的重視。美術課雖非主科,但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的眼光,良好的行為,對生活的熱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甚至對學生未來的生活都有著深遠意義的影響。我覺得運用遊戲性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師設計的遊戲內容和形式要緊密配合,課堂上組織好遊戲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強抓課堂常規,不能讓混亂的課堂紀律,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要提前準備好遊戲中所用的教具和實物;教師在遊戲中語言要突出重點;運用兒童語言把講、聽、看、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和美感。

總之,以遊戲匯入課堂教學,使嚴肅、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他們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樂、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培養心智。同時在遊戲性教學方式中,尊重了學生的願望、樂趣、情感、選擇等“學”的權利,學習熱情將會有增無減,教師也實現了教的義務。我想國小的美術教學是一門研究性的學科,有待我們美術教育者不斷的探索與追求,將美術課程真正成為其他學科心目中的輕鬆、愉悅的學科。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3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聽了專家的點評與講座,讓我收穫頗豐。隨著課改的深入,國小美術研修文化的構建,以及專業美術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我越來越覺得自己難以勝任國小美術教學工作。在聽過國小美術老師的經驗介紹後,感觸特別大: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傳統的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你講我聽的“灌輸式”和“培訓式”的活動。一味的讓兒童進行臨摹寫生,兒童只能被動機械的再現,很少有自由發揮的餘地。課堂教學大多簡單的只剩下教師講解作業要求學生作業這兩個環節而已。學生在課堂上是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任務,但沒有任何的情感體驗,沒有任何的創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業而已。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廣,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需要嘗試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遊戲中學習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遊戲”是兒童喜歡的活動,能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需求。遊戲能激發學生大腦最積極最有創意性區域,把美術活動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在比較中發現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運用比較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從多角度地對不同作品做比較分析,便於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並能產生深刻印象。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這種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應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

三、在分步中簡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都是不管任務的難易前半節課教師講後半節課學生做,這樣很不利於學生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在整堂課中教師應始終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舉一反三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發展、得到昇華。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美術教學環境。

四、在討論中感受

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斷。當然,討論也不是一種形式隨便的讓幾個學生聚在一堆說幾句,而是應該像節目主持人一樣,分好小組,提出具體的問題,然後進行引導、調控。老師應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指導、昇華。討論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評價中體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我們可以採用採用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我們尤其應該注意到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活動,引導學生通過一堂課的活動後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出發,自己主動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

總之,這次“國培”學習是一次徹底大洗腦,讓我明白美術課是怎樣上的,明白美術老師是怎樣做的,明白和學生是怎樣互動的。這真的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最真實、最純樸的美術交流。在以後的教學中,讓我對美術課有了全新的目標,全新的方向,開發自己的美術校本課程,讓學生接受最生動的美術課。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4

通過網上研修學習,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感謝上級部門給我們搭建的這一學習機會,讓我有機會再次來充實和完善自己。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有機會聆聽了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而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通過培訓我將專家的精彩講座學以致用,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

在我從教時間裡,最經常聽到的贊聲就是:“作為一名美術老師真好!上課不用從頭講到尾,輕鬆又愉快,輕鬆的收穫教學成果,還可以得到全校學生的愛戴……”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由原來過於強調學科本位轉為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目前,“為畫而學”的教育觀已經越來越受到美術教育者的非議。因為我們的教育物件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美術學習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我們對學生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我們尋找的途徑,必須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現代兒童教育基質中,無不體現著“寓教於樂,寓教於玩”的基本特點。經過新課標的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覺得美術教材的內容廣博,課程其有綜合性、多樣性的特點,美術教育教學側重的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特別是低年級強調遊戲性、體驗性的活動。然而,兒童的美術教學中,並不是以通常意義上的“輕鬆遊戲、淺嘗輒止”,它的“遊戲”內容更為豐富,規劃更為寬鬆,過程更為複雜,結局更多變化。它要求學生真正做到一個親身體驗的參與者,眼、腦、手並用,充分運用各種知識,充分展示各種能力,充分挖掘各種潛能。而我們教師就是這項“遊戲”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應該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以充分啟迪學生的心智,發散學生的思維。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引入遊戲性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最自主的美術活動。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說過:“孩子們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各具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而美術教學是最具有創造性的活動,最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多種方法中,遊戲性教學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一個方法得體會讓人終身受用,一個方法的失敗會讓人遺憾一輩子。

新課程的實施不得不改變一些已有的教學方法,不是說這些方法不好,只不過適應不了這個前進的社會。於是把原先的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保留下來,但必須補充新鮮的“血液”。

1、注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的世紀,需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節奏。鑑於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的侷限性,教學手段需要更新,現代媒體教學融入課堂已成為必然。一方面,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學生練習、鞏固為主。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時代在發展,需要有“發展的眼光”。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多媒體教育已越發顯得重要。它通過利用現代媒體的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於變化的優越性,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多媒體教育中,運用課件教學不失為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前運用計算機把課件做好,上課時只須將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電腦展示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使美術課堂真正做到寓教於美,美中育人。於是我就自學了幾個製作課件的軟體,實現自己能親自制作。而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形象直觀性,聲像同步性,畫面的動態選擇性和時空的可變性等優勢,使學生對於學習美術的資訊來自各方面,呈現出令人難以想象的效果。

2、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

示範____模仿教學模式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師首先通過示範提供給學生該繪畫過程的感情認識,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思考和分析,領會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試)的幾種方法,讓學生邊思考、邊選擇、邊模仿、邊體驗。如在講授《水墨畫的筆墨技法》時,對於課中涉及到的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內容,單單通過口頭表述恐怕學生難以領會,只有通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同時伴以適當練習,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避免簡單的缺少學生參與的師講生聽和機械模仿,儘量彌補該模式可能造成的認識活動的不完整性。

嘗試____指導教學模式。嘗試有的教師認為這是數學課中最常用的,美術課不需要這種方法,其實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自主嘗試來學習繪畫方法,教師的指導分析貫穿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學習教材、邊嘗試繪畫、邊商討、邊探尋方法。在學生嘗試繪畫和教師針對性的指導(有時包含部分的示範)的基礎上,再經過進一步的實踐活動來完善並獲得技能和得到體驗。在《美麗的熱帶魚》、《樹葉貼畫》的課中,讓學生根據製作圖自己動手操作,教師的指導貫穿在學生動手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嘗試,可培養其獨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嘗試繪畫的興趣,使其具有挑戰性;並不斷鼓勵學生持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3、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

適應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要儘量考慮學生的差異,分別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各自特長的方面表現其領先的優勢,讓他們有機會“露一手”,並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學漫畫中讓學生有4個作業選擇,分別是:

(1)根據生活中的趣事畫一張漫畫;

(2)為理想中的自己畫一張漫畫;

(3)為喜愛的卡通動物或者人物設計一個完整的故事。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卡通畫並且臨摹一張。學生不用再為一道不願做的作業煩心,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難度大還是難度小的作業,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輕鬆。

4、由傳統美術技能教學,傾向美術技能與審美教學的和諧統一。

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結合。怎樣結合呢?A,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瞭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傳統的美術教育對此還重視的不夠。B,要引起學生的重視。美術課雖非主科,但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的眼光,良好的行為,對生活的熱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甚至對學生未來的生活都有著深遠意義的影響。我覺得運用遊戲性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師設計的遊戲內容和形式要緊密配合,課堂上組織好遊戲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強抓課堂常規,不能讓混亂的課堂紀律,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要提前準備好遊戲中所用的教具和實物;教師在遊戲中語言要突出重點;運用兒童語言把講、聽、看、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和美感。

總之,以遊戲匯入課堂教學,使嚴肅、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他們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樂、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培養心智。同時在遊戲性教學方式中,尊重了學生的願望、樂趣、情感、選擇等“學”的權利,學習熱情將會有增無減,教師也實現了教的義務。我想國小的美術教學是一門研究性的學科,有待我們美術教育者不斷的探索與追求,將美術課程真正成為其他學科心目中的輕鬆、愉悅的學科。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5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下面簡單地回顧一下我入伍以來所做的一些英語教學工作。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6

1、本節課的教案設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突出了三個特點:

(1) 本課能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利用教具創設情景,運用唱遊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充分感受自主與合作的樂趣。

(2)本課所設立的教學步驟,思路清晰,引導學生“看一看,試一試,練一練,幫一幫,評一評”。因為成功與失敗都是收穫,酸甜苦辣都有營養,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親自體驗各種活動的感受。

(3)創設情景方法新,心理滿足興趣濃。把故事和體育教材有機結合,構成了新的教學情景,有利於調動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中去體驗的積極性,體現了“快樂體育”的思想。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鍛鍊和創新意識。在學習方法上,運用了自主學習方式,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把教材和遊戲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提高,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

3、本著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從發展學生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角度出發,挖掘兒童日常娛樂活動的內容,並將其融入體育教學中,力求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玩中體驗體育課的情趣所在,所確立的以“小刺蝟學本領”為主題的體育主題式情境故事教學實踐課。本課運用情境的形式進行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體育課“主動參與,積極創造”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遊戲中掌握知識和發展體能。

4、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友情天地,共創佳績。

(1)為了突破學生被動接受較具常規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巧妙地採用小遊戲+兒歌+故事的形式,使學生更早地進入角色,然後,教師再根據教學效果進行適當的點綴(提示),使動與靜、張與馳、快與慢有機的結合。小遊戲的設計更是體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教師始終處在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分享快樂。

(2)在實施《前滾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目標分層化、組織遊戲化、學生個性化,給學生創設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盡情玩耍,享受其中的樂趣。教師儘量激發學生學習的靈感,讓學生有選擇的練習,自我風采展示,學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有了求知、求學的慾望,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今後的體育教育教學中,將有著更多、更好的教學新理念、新方法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讓學生們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健康地成長。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7

一 、反思學生

在村小,教師面對的都是一些沒有英語P基礎的十來歲的孩子,要讓他們聽懂、會說、會認、會寫詞句,難度是很大的。要做好工作,只有永不言棄。

二、 反思教材

目前用的馬承英語教材,內容太多,次序不科學、缺少趣味性。內容多造成單詞量大,每節課學生要接觸十到二十個單詞,學習量大; 編排時課文在前,學習時卻放在後,單詞教學卻恰恰相反。有點譁眾取寵的感覺。應本著教學規律編排;課本雖介紹了一些遊戲,但操作起來不是很理想;就內容本身而言,缺少童趣。如chant中能儘量不出現新詞,而以課文中出現的單詞為主;Practise中的問答也如此,也許會好些。

三、反思課程設定

現在,村小的英語老師至少要跨兩個學校,課程設定很不合理。有的學校一週只有一天課,學生要認讀二 、三十個單詞,要達到預期目標談何容易!每天至少應有一節課。英語老師儘量不跨校。課程的設定應科學化,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四、反思考核方式

還是簡單的答卷形式。只考了聽、寫,沒檢查說、用,學以致用不過是一句空話。

五、反思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太少,除了課堂幾乎找不到。如果年青的父母們能懂一點英語,在孩子呀呀學語的時侯,就能教孩子說一些常見的事物的英文,能在孩子學齡前解決說的問題,那麼英語教學就不會這麼被動了;如果學校能創設英語角,將校本課的時間交給英語老師,讓她們帶領學生說 、玩 、 唱、跳、演、 畫、一定能提高孩子學英語的興趣。須知興趣時最好的老師。

綜上所訴,搞好英語教學應校內、家庭、社會三者互相配合,目標一致。讓我們的孩子學的快樂,學的紮實善用。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8

期會考試以來,一直有一些課堂教育的困惑。專職英語教師如何實現課堂的高效,如何提大學聯考試成績?經過反思和學習,我得到以下結論。

一、努力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而目前在國小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國小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國小生學英語的困難。

三、注重培養同學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堅持早讀的習慣

早上是記憶力的時間。因此早上起床後,應大聲地朗讀半小時左右的英語。有條件的,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上課前把課堂上要用的東西如教科書、練習本、筆、紙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預備鈴響就恬靜下來,收心唱唱英文歌,營造學習英文的氛圍。同學在課堂上怎樣站,怎樣坐,怎樣回答問題等都應作具體的要求,尤其對於初學英語的同學。

3、認真聽錄音的習慣

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幹說得準,說得好。聽錄音時要堅持恬靜、集中精力,認真聽示範發音,聽清後再開口模仿。跟讀時要注意模仿其語音語調和語氣。

4、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學習英語的習慣

為了激發興趣,培養習慣,應鼓勵同學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學習英語。如看英語動畫片,收看兒童英語節目,蒐集生活中和媒體上使用的英語,嘗試看英語課外讀物,積極參與英語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在課內外活動中儘量用英語來交流(必要時還可藉助手勢、表情等體態語來進行交流),等等。

5、與家長談論自身學習的習慣

經常與家長談論自身的英語學習,一方面可以進行情感交流,加強溝通。另一方面也可隨時讓他們瞭解自身的英語學習狀況,達到檢查和監督自身學習的目的,迫使自身認真學好英語,從而增強自身的成績感,進一步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9

上課前我有些猶豫,上第二課時吧,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學習幾對反義詞,也許課堂氣氛會好一些。但是,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我就選擇了上第一課時。

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點是自己比較滿意的:一是為上好課我做了精心的準備,針對我的教學設計,親自動手製作了幻燈片,既美觀,又實用,效果不錯。二是本著“大家都會的不教”的原則,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找出生字中大家都已經學會了的 “人”字,只稍加複習,把“人”與“入”進行比較,並順勢進行“人”字的書寫指導。省去了學生字的“三環節”,即:拼讀、組詞、識記。三是把遊戲寓於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開課時的猜謎語匯入,識字過程中的開火車等。摘蘋果的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我把它作為獎勵,使學生興趣更濃,注意力更集中。

遺憾的是教學預設沒有很好的實現,有這樣幾點問題:一是小組建設不到位。雖然之前也進行過多次培訓和訓練,但仍不成形,加上前幾天在上語文園地,學生對於如何展示又有些迷糊,這節課上的小組展示讓人大跌眼鏡。二是預習不到位。在前一天的家庭作業中佈置學生“在文中畫出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並把它們多讀幾遍。”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落實,為了照顧他們,只能放慢教學節奏。三是時間把握不夠好。交流識字用時太多,影響到後面的課文朗讀時間不夠,讀得不夠深入。四是預設時備學生不夠充分。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10

國小三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體育教學,我想國小低年級隊形佇列一直是讓體育教師頗感頭痛的教學任務,可又不得不完成,因為只有完成佇列隊形的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

隊形佇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不好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老師若要活躍課堂氣氛,刺激學生潛在的天分用來提高練習效果,達到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的目的。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進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學中。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不是練習次數多了,學生厭煩。就是方法不適合學生,總感覺教學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針對學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狀況,引導學生從左右腳的交替時開始數數。此方法引起學生較大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踏步走、立定的動作方法。我又通過捲起褲腳的形式(一隻腳捲起褲腳),來檢查學生的整齊性,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動作質量。

通過以上實踐,我體會到: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樂學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自信心。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11

高效課堂上教師應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即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達到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變會學、願學到樂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目標。每個教師上了無數節課,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上的每節課都有效嗎?有沒有低效無效的時候?低效無效的原因是什麼?應如何改進?怎樣才能提高教學的高效性?

通過對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主體學習意識的有效探究,結合教學中的實踐,其實,課堂教學不是學生配合老師,而是老師配合學生;其次不是學生不肯說,更多的時候是學生不知說什麼、怎麼說,這問題就出在老師的引導如何有效啟用在學生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學習意識。六年級學生一方面抽象思維、動手操作、自學能力等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面臨畢業,學習壓力大,情緒易波動,自我控制能力變得不如以前。因此,在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把握六年級學生心理、生理、思維變化以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因勢利導,努力提高六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啟用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下面,結合教學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對六年級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有高效意識的反思:

一、掌控課堂教學時間。

正所謂向40分鐘要質量,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定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二、創設巧妙的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慾,思維能力,有利於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係,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悅的氛圍,創設活潑、輕鬆、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主動參與學習。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教師應要儘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後狀況,多利用現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多媒體等,這樣既可節約板書,有關內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資訊,利於學生立體思維。其中教材上圖文並茂的插圖常是教師教學疏忽的一個地方,需要我們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見重視教具及課本插圖的作用,也不失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更能體現學生主體學習的意識。

四、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在一般的教學中,教師就問題提問題,較直觀,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分析、綜合等能力。而應該將問題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分解成若干小問題,使每個問題既緊扣大題,又有一層的價值,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回答中得到分析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越來越靈活,更富有創意,培養出時代的新人。

總之,有效啟用六年級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主體學習意識應是:有效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有效的創設問題情境,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實際生活,學生有效的獲得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信心。對於六年級數學有效教學研究之路還很漫長,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尋找最有效的教學,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12

“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說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教學中,我扣住 “思親”引導學生讀文,扣住“思親”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使他們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抓住“15歲”和“已經兩年了” 引導學生感受王維年幼離家身為異鄉客的那種孤獨;抓“倍”這個字,引導學生從“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重陽節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句話,扣住“更加”一詞,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維無法和家長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通過“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和文中那個省略號,去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昇華內心的情感。精美的語言和古人質樸的情懷在孩子們的心中積澱起來,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養。中國的文化是非常豐厚的,要讓我們的孩子覺得語文有吸引力的,那首先應該設計好教學語言。

整堂課,我的語言也儘可能體現語文味,以此來吸引學生。通過詩文結合,並充分、熟練地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平臺,引領學生出入於古詩詞與現代文兩個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時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誦讀,如:播放一首《思鄉曲》,我進行示範讀,感染學生,誘發學生的情感,引生入境。再引導學生把自己假想成某一興趣的角色,“現在,你就是王維,又會怎樣吟誦這首詩呢?”這樣,伴著《思鄉曲》,學生有著很強的角色表演熱情,加上有學文時豐富的情感積澱,學生的動情誦讀水到渠成,朗讀成了他們表達情感的內心需要,從而使學生一步步品出了詩韻。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13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刷子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9個小組,每個小組6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刷子李的絕活是什麼?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刷子李的絕活?3、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態度變化?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二、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裡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

三、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國小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篇14

新課程實施改革的出發點是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目的在於倡導“以人為本,德育第一”的素質教育。國小語文實施課改十年來,廣大教師投身課改,融入課改,傳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學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個性得到張揚,能力有了發展。課改使國小語文出現了許多新氣象,可謂好評如潮,褒揚眾多。但如果我們冷靜面對,認真思考,還有些值得好好反思的問題。

首先,課堂教學與考試內容的問題。課堂是課改的主戰場。國小語文課改的目的之一是讓國小生“減負”,擺脫“題海戰術”。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今天,考試排名壓力是教師一塊很大的心病,要命的是:考試往往不是考學生的能力,而是考學生的熟練程度。在此情況下,為避免學生考不好引起家長埋怨、學校領導不滿和社會誤解,不少教師在“課改”的背後,仍偷偷地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快教完書上的內容,然後大量做練習題,陷入“題海戰術”裡。一方面,教師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學校裡,幾乎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學生機械、重複的訓練,變成了學習機器。說實話,這的確對考試很有用。但對學生,不僅增加了學業負擔,而且不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教師,也是一種折磨。

其次,教學方式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給課改提供了科學、有效的解決之道。可是,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在“自主”方面犯了“隨意性”的毛病。上課時讓學生自己看書,一看到底,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沒有要求,沒有指導;表面上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實際上並沒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是傳統教學“放羊式”的翻板。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異常“活躍”。我們不禁要問,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究嗎?如果個人效率比集體學習還高,為什麼非要合作不可?我還看到一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合作,把一句完整優美的語句拆開讓三個學生合作讀,這樣怎麼能培養出學生的語感呢?還有,國小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邊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想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六年級學生管用嗎?

也許有人會說,課改是一個創新的活動與過程,是教育領域中一場深刻的變革,出現一些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何必去吹毛求疵、以偏概全呢!需要說明的是,對於課改,特別是國小語文課改,我並非否定,也絕無貶低的意思。但如果一味籠統地拍手稱快,未免就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