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5.22K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1

單元導讀課這一課型,對我校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第一次的嘗試。第一單元導讀課的目標一是對這一單元“大自然的美好”的主題有一個整體的感知,二是對整個單元的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我把本課的教學環節設定為四個:一、談話交流,激發興趣;二、揭示主題,明確任務;三、初次默讀,完成導讀卡;四、全班交流,昇華情感;五、總結方法。五個教學環節,不多也不少,在整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完成導學卡時,我發現由於四年級學生寫字比較慢,理解能力也稍差,再加上第一次接觸單元導讀卡,全班三十八名學生,居然有十四名學生沒有讀懂導讀卡,填寫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所以我就想,在課上應該在在讀課文完成導讀卡的同時,加強指導對使用導讀卡的指導。另外,在小組合作方面,也缺乏點撥、指導。教學課堂師生的互動性也缺少一定的體現,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突出亮點,教學的一些過程缺少課堂的體現,如,學生的讀書方法,(雖然在教學中時常提醒學生,但作為中年級的學生也應有適當的教學提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課堂更有利於今後的精讀課、略讀課、和單元整理課及單元作文指導課的教學,應加大力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上好單元導讀課,使單元教學各種課型合理有機的成為一體,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

通過這一節課,我對第一單元導讀課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有了第一次的嘗試更讓我堅定開這種課的必要性,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在思考、討論和交流中得到鍛鍊、提高,同時也在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特別是在第四環節全班交流,昇華情感中,更讓我明白到教無定法的意義所在。其實教學課堂不是一成不變的模式,在今後的單元課堂教學課型的教學中我一定在市教研室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下,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力爭使單元整體教學更加有利於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2

“單元導讀課”實際上就是每一組課文學習之前的“入門課”或“起始課”。教學一個單元的課文之前,教師先拿出一節課的時間,用“導遊”的身份帶孩子們到“單元”裡走上一遭,大概瀏覽一下本單元內所有的課文內容。

“單元導讀課”有三大好處:

第一,幫助學生建立單元學習的整體意識,把握單元文化主題。

第二,滿足孩子們先睹為快的心理,對課文先整體把握,引發閱讀期待,為單課學習做準備。

第三,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本單元的學習資料。

圍繞“整體感知,培養興趣,啟用閱讀”的教學目標,為“單元導讀課”設計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板塊,即“解讀導語,通覽課文,尋找相關連結”三大教學環節。教師應根據教材主題、內容的不同,力爭做到組組課文導讀的形式和內容都各有不同。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3

我認為所謂的“單元導讀課”實際上就是每一組課文學習之前的“入門課”或者“鋪墊課”。用電影中的行話說: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我們騰出一節課的時間,老師以引領的方式帶領孩子到“本單元”裡走一趟。大致瀏覽一下本單元的所有內容,明確其單元的重點與難點,培養學生建立單元整組的學習意識。帶著這種意識學習,對於學生更好的把握本單元大有好處,還可以滿足孩子們先睹為快的心理,引發閱讀期待,為課文學習做好準備。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本單元的學習資料,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單元導讀課對我及學校的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新的嘗試。這課到底具體怎麼實施,環節如何設定,教材處理到什麼地步,都是單元導讀課所要關注的問題。本單元的主題是 “以誠待人”。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是教他們以誠待人,並對孩子們的成長有所啟示,所以這單元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充滿期待的、是非常有趣的。那麼“導學、激趣”就是本單元導讀課的重中之重。其次,單元導讀課要注重整合性。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著“以誠待人”進行的:由講導讀引入本單元;讓學生統攬教材看一看本單元都有哪些好故事;找到一篇最喜歡的故事讀一讀,對故事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哪些語句讓你感受最深?這些都是圍繞著本單元的專題來進行的。所以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環節還是有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無完美,所以這節導讀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商榷。首先在單元導讀中明確提到“ 閱讀本組課文,理解重點詞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可是我在引領學生完成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的時候,卻忽略了“重點詞句”這一重要的目標,只提到了“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 ”。

通過這節課,我對單元導讀課有以下幾點認識:1、單元導讀課要區別於講課,單元導讀課要在於導,讓學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組課文,對單元主題和課文內容有初步的瞭解,淺嘗輒止,區別於講課。2、單元導讀課和單獨課文一樣,不能拘泥於一種形式,每組課文都各有特點,單元導讀課就要根據課文特點來進行設計,匯出特點,匯出味道,這樣才能達到導讀課應有的效果。

“單元導讀課”,是閱讀教學的前奏,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也是我們必須一直探討下去的。“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反覆做;反覆的事情創造性地去做。”也許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和幫助。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4

我認為所謂的“單元導讀課”實際上就是每一組課文學習之前的“入門課”或者“鋪墊課”。用電影中的行話說: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我們騰出一節課的時間,老師以引領的方式帶領孩子到“本單元”裡走一趟。大致瀏覽一下本單元的所有內容,明確其單元的重點與難點,培養學生建立單元整組的學習意識。帶著這種意識學習,對於學生更好的把握本單元大有好處,還可以滿足孩子們先睹為快的心理,引發閱讀期待,為課文學習做好準備。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本單元的學習資料,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單元導讀課對我及學校的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新的嘗試。這課到底具體怎麼實施,環節如何設定,教材處理到什麼地步,都是單元導讀課所要關注的問題。本單元的主題是 “以誠待人”。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是教他們以誠待人,並對孩子們的成長有所啟示,所以這單元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充滿期待的、是非常有趣的。那麼“導學、激趣”就是本單元導讀課的重中之重。其次,單元導讀課要注重整合性。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著“以誠待人”進行的:由講導讀引入本單元;讓學生統攬教材看一看本單元都有哪些好故事;找到一篇最喜歡的故事讀一讀,對故事中的哪個人物印象最深?哪些語句讓你感受最深?這些都是圍繞著本單元的專題來進行的。所以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環節還是有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無完美,所以這節導讀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商榷。首先在單元導讀中明確提到“ 閱讀本組課文,理解重點詞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可是我在引領學生完成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的時候,卻忽略了“重點詞句”這一重要的目標,只提到了“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 ”。

通過這節課,我對單元導讀課有以下幾點認識:1、單元導讀課要區別於講課,單元導讀課要在於導,讓學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組課文,對單元主題和課文內容有初步的瞭解,淺嘗輒止,區別於講課。2、單元導讀課和單獨課文一樣,不能拘泥於一種形式,每組課文都各有特點,單元導讀課就要根據課文特點來進行設計,匯出特點,匯出味道,這樣才能達到導讀課應有的效果。

“單元導讀課”,是閱讀教學的前奏,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也是我們必須一直探討下去的。“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反覆做;反覆的事情創造性地去做。”也許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和幫助。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5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領域的教學內容分散於各個年級,從最初的畫圖、列表到一一列舉、倒推,到現在的替換,“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版塊的教學整 體呈現了由直觀到抽象、有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綜合的漸變趨勢。如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領會替換的策略,初步學會運用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確 定接替思路,並有效地解決問題,這都是我們要從認識與實踐層面予以思考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 感受策略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

課前我通過播放《曹衝稱象》的動畫故事讓學生說說曹衝是用什麼辦法稱出大象?然後指出:曹衝用相同重量的石頭代替大象的重量,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替換,今天我們就利用這種辦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引出新課。生動有趣的動畫場景加上耳熟能詳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進一步探索新 知的慾望。並且通過故事讓學生初步感知替換策略的必要性,以及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例1情境的出示,學生感受到新問題的複雜性,自 覺產生了產生新的解題策略的意識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數學課程標準》注重解決現實性問題,把數的運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這與傳統應用題教學相比, 有了根本的改變。學生的應用意識表現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在教學《解 決問題的策略——替換》時,首先要明確一個認識問題是: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為主,而不是以引導學生掌握“策略”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 在培養學生“策略意識”方面,而“策略”及其學習過程應成為發展學生“策略意識”的途徑和載體,所以,只有在具體的認識和使用“策略”的過程中,學生的 “策略意識”才能得到培養和強化。

2、引導學生經歷策略形成的完整過程。

《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這一課,主要是讓學 生經歷3個層次:體會 “為什麼要替換?”掌握“怎樣替換?” 理解“換了之後怎麼樣?”。例1主要讓學生產生替換的需求,並探索替換的方法;通過“倍數關係”的練習讓學生掌握替換的方法,並通過曹衝稱象進一步理解替 換的相等關係,“差數關係”的練習使學生再次積累用相等關係進行替換的經驗,以及理解替換後數量關係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整節 課,並不在乎學生能否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多少個實際問題,而是要學生體驗每一策略的形成過程。所以,在這節課上我注重讓學生說想法,說替換的過程。

3、巧創練習,優化策略。

本節課教材只安排三道題,例1替換的兩個量是倍數關係,練一練替換的兩個量是相差關係,練習17第一題。為了體現練習的強度與坡度,我將例1進行了改動,這 道題旨是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現選擇把大杯替換成小杯解題會更容易,從而讓學生明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一般要靈活的選擇簡潔、容易的方法,以達到 策略的優化。

4、多種策略,綜合運用。

課標指出:努力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畫圖把替換的過程表示出來。並且在檢驗後我提出“回顧一下,剛才這個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 個問題的呢你覺得哪些步驟是解題關鍵?”引導學生既感受到用替換的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面對一個問題有時會有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

通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了 “數學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數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說,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6

在《第一朵杏花》的教學過程中,我體會最深的是:聯絡上下文是理解詞句意思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書瞻前顧後。

國小生理解課文中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課文所描述的形象為手段的,進行抽象的定義解釋和邏輯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點是以句解詞,以句解句,即讀書時要瞻前顧後,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來理解要解釋的詞語或句子。其主要做法就是前後聯絡。

例如教學“‘是啊,杏花開了。’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這個句子時,課後練習要求“體會帶點詞語‘彎下腰來’、‘習慣地’的作用”。沒想到學生在理解“彎下腰來”這個詞語時發生了歧義,一個學生回答說:“從‘彎下腰來’我體會到竺爺爺是個非常認真觀察的人,他彎下腰來是為了能夠更清楚地觀察杏花。”這個答案看似不錯,由一個動作看出竺爺爺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也符合全文的主旋律。所以全班沒有人提出明顯的反對意見,只有幾個孩子表示有補充。我請了其中一位,他說:“我覺得還可以看出竺爺爺平等地對待小孩,很尊重孩子。”我沒有馬上肯定這個孩子的答案,而是讓同學們再讀讀書,特別注意聯絡前後文來讀,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這一次,很多小手舉起來了,他們發現:竺爺爺彎下腰來並沒有再觀察杏花,而是為了詢問孩子,因此體會到“竺爺爺平易近人”才是對的。

在教學最後一段時也是這樣。這段話是竺爺爺不止一次說過的話:“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學生不大容易理解,特別是對“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感到費解。我沒有讓學生去查詞典理解“估計”和“推斷”的意思,也沒有作任何解釋,而是讓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第一段:當竺爺爺看到“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放了花瓣兒”,能不能估計出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大概時間?他可以作怎樣的推斷?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他可以根據四朵花開放的程度不同,來猜測哪一朵是今天開的,哪一朵是昨天開的,從而估計出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大概時間,比如“兩天前”,或是“三天前”。這樣的話,他就不用叫小孩子幫他留心觀察,自己也不用再等一年才記錄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了。可是,這樣做雖然省事,卻不一定準確。所以竺爺爺說“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這樣把句子含義與具體行為做法聯絡起來,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難度,又使這個句子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7

這堂課可取之處有:為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本課講述首先採用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然後就重點難點問題具體分析探究。在進行知識競賽時,學生每回答完一題,教師給予評價,回答正確的予以鼓勵和表揚。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有:(1)由於處於新課改的探索階段,新舊模式轉變上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雖有合作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展示的環節,但氣氛不夠活躍,有待想辦法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2)本課沒有用多媒體,課不夠新穎。(3)上課過程中有些趕時間,在討論探究題時,不夠透徹,老師當堂點撥欠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充實自己,改正不足。以上是我對這一課的教學反思,希望各位同仁指正。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8

昨天,我備這一課時,看教參上的教案很空洞,看我收藏的課件傳達不出重要的內容,倍速還可以。

在8.2班上課時,我就領著大家看倍速中的名家批註(我一向認為看名家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寫作文和批改作文),然後課文結構、寫作特點、如何評價魯莊公這個人物、魯國以少勝多功在於誰?課後,我想學生是把知識掌握住了,但總有點“填鴨”的感覺。一套新的方案在我的大腦裡逐漸明晰起來。

在8.1班上課時,我就給學生時間自己看倍速,並把自己認為精彩的批註勾畫出來。學生看完倍速後,我問:“這篇文章裡的人物都有誰?”學生說:“有曹劌、魯莊公和鄉人。”我又問:“用一個字概括魯莊公這個人物形象,你會用那個字?”學生說:“鄙。”我追問:“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鄙,並簡析一下。”文中寫魯莊公鄙的地方很多,學生這個說了,那個說,課堂氣氛高漲起來。我的第二個大問題是:“用兩個字概括曹劌這個人物形象,你會用哪兩個字?”學生搶著說:“遠謀。”我又問:“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曹劌有遠謀?”學生這個說了,那個補充。但學生唯獨沒有提到曹劌和鄉人的對話。我說:“文中還有一個人物——鄉人,從他們的對話可以看出曹劌是怎樣一個人?”學生說:“由鄉人的不愛國反襯了曹劌的愛國。”還有的學生說:“也能看出曹劌有遠謀,因為曹劌知道決定戰爭勝負的條件是民心、勇氣和準確判斷敵情。”至此,人物形象就再現出來了:魯莊公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曹劌是一個愛國、愛民,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我問:“作者為了塑造曹劌這個人物用了什麼手法?”同學們說:“用了對比,用魯莊公和鄉人反襯曹劌。”我又問:“作者為了塑造曹劌這個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同學很快答:“語言。”我問第二段中的“下、視、登、望”的詞性是什麼?同學們說:“是動詞。”這兒運用的描寫方法是什麼呢?“動作描寫。”同學們脫口而出。

我說:“同學們,課文的題目是《曹劌論戰》,曹劌都論了戰爭的哪些方面?”同學們說:“戰前準備、戰爭經過和勝利原因。”我問:“戰爭雙方投入了多少兵力?”同學們搖頭。“齊國的元帥是誰?”同學們又搖頭。“雙方兵力損失多少?”同學們仍搖頭。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哦,原來是為了再現曹劌這個人物形象。

最後,我做了個小結:“《左傳》既善於運用對話描寫塑造人物,又善於描寫複雜的戰爭。至此,文章主要的知識架構就顯露出來了。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9

這是一首讚美農村風光的兒歌,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第一課時:一、遊一遊,誇一誇;二、讀通課文,讀對生字;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四、編一編;五、背誦全文。第二課時:一、齊讀課文;二、識記字形;三、擴充套件活動;四、書寫生字。

下面是我對這堂課的自我反思:

一、抓重點字詞,感悟朗讀。

在引導學生朗讀第一句時,先請學生自己讀一讀,想想第一句寫了農村房子的什麼?

引導說出青青的瓦、白白的牆是寫農村房子的顏色。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說明農村房子很大,很寬敞。接著老師讀這一句,讀的時候改成青的瓦,白的牆,寬的門,大的窗。讓學生對比聽一聽,感受疊詞的重要作用。並舉例說說其它疊詞。最後以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讀一讀。我想這樣讓學生在感悟詞語,既培養聽的能力,比較的能力,更重要使一年學生體會到字詞表達的重要。

二、從讀到認學習生字

在學習生字時讓學生先讀會本課生字,接著認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在交流識字方法後在新的語境中認識生字。從易而難讓學生自主識字。

三、不足與缺陷

在指導識字時,沒有組織好課堂紀律,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寫字沒有興趣。寫字速度慢而且不夠端正,清楚。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以及通過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進一步體會20以內數的順序和數位意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通過擺積木熟悉20以內數的組成;再接著是通過積木的增減,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第三是每次增減積木時寫出相應的算式,並問是怎樣算出得數的(用什麼方法算);最後是鞏固練習和總結。在整個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並且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理解了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算理,在練習中注重聯絡日常生活。但本節課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幾點:1、給學生準備的積木做的不夠細緻。一條是十,另外的是兩個一條的,在讓學生擺之前對學生解釋的不夠詳細,從而導致學生在擺積木的過程中,把兩個一組的也作為一個來算。所以在另一個班上課時,在學生擺之前,先向學生說清楚這個問題,結果出現的問題較少;2、學生在擺積木,寫出算式後,我沒有讓學生到黑板前來再展示擺積木的過程,這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理解算理。如果再上這課的話,這一步是不能少的。3、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放不開手腳,有牽著學生走的感覺。( 勵志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11

《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了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裡湧出了一股清新的水流,並從水罐裡跳出了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短短的童話故事,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本課的重點是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愛心對別人乃至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通過閱讀,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文中水罐發生的幾次變化,於是我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尋求“這些神奇的變化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這個問題。在學生的閱讀探究之後,一條清晰、分明的線索便出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後引導學生挖掘埋藏在課文中的本質,獲得感悟。從小女孩為生病的母親找水到回家途中把水分給小狗,再到自己嚥了嚥唾沫把水給了過路人這一系列舉動中,體會到小姑娘孝敬母親、愛護小動物、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以及母親讓水給女兒,也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最終使學生髮現母女倆這一切行為的根源就是“愛心”,至此,主題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

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愛的教育。在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透露出的那份廣博的愛心後,我進行了拓展延伸這一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感受到了哪些愛?一開始,學生的回答只停留在表面,說的都是同學之間借筆、借橡皮之類的事。於是我加以引導:“想想你身邊,還有哪些人在默默地奉獻愛?”這時,就有學生提到了:“下雨了,媽媽給我送傘。”“媽媽每天起得很早給我做早飯。”“有一次半夜裡我發燒,爸爸媽媽馬上送我到醫院,給我拿藥、倒水,整晚都陪在我身邊。”…….孩子們已感受到父母的愛了。

然而,只激發他們說父母之愛,我覺得還不夠。課文中的小女孩無論是對小狗,還是對媽媽,甚至是對陌生人都能夠獻上自己的一片愛心,這份愛是多麼的廣博。為了讓學生們在學會感受愛之後,能自主地把愛延伸下去, 我出示了最後一個問題:平時你們付出過哪些愛?有的談到為父母分做家務,有的講述曾經幫助陌生人的經歷,有的神氣十足地講述著愛護小動物的故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張張純淨的笑臉,一份份樸實的愛心,比鑽石更加光彩奪目,珍貴無比。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12

為期兩週的教學賽講活動結束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考與回味。本次賽講活動中我們四年級語文講的是17《長城》。我的這節課不管在他人眼中是否成功,在我自己看來我收穫了,從去年的《孔子拜師》到今年的《長城》,我首先知道了如何備一節閱讀教學課,知道了教學要抓中心句,中心詞,要抓重點詞語,《長城》一文中我抓住中心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進而抓住中心詞“奇蹟”,長城本身就是一個奇蹟,課文從三方面寫長城的奇蹟,第一自然段我抓住長城的長,長城像一條長龍,他不僅長,而且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體現長城的奇蹟。第二自然段作者寫了長城的堅固,長城屹立在中華大地20__多年,體現了他是奇蹟,第三自然段通過寫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艱難突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是偉大的勞動任命創造了這偉大的奇蹟。段段抓中心,圍繞中心句展開教學是我本節課的整體思路,通過這次活動,我認為課堂上必要的補充資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涵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每一課課文的高度都是螺旋上升的,這個高度必須要求我們老師先上來然後就是必要時的點撥,總結。在一個課堂上我們不僅要抓住關鍵詞語,而且關鍵詞語找出來就是為了體會感情,最終達到將感情讀出來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朗讀要分層次,每一個關鍵詞,重點詞找出來都要通過朗讀的指導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長城》這課就是要通過朗讀讀出長城的氣勢,讀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艱難,讚頌他們的偉大。

所以每個關鍵詞語背後的感情一定要一個一個讓學讀出來,通過朗讀體會感情。上課時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課,老師的情感也會帶動教學氣氛,使學生深受感染,也會很好的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情感,這些也是通過這次活動總結到的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落實到實處。增強自己的語言魅力,重點詞句找出來要落實到實處,不能水過地皮溼,找出來就完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起到它真正的作用。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13

《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先描寫日落時的各種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學解釋,使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要善於觀察大自然並對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啟發。在講授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不足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說明文的語言一般都較平實,所以學生在閱讀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這也是老師認為說明文不好講的原因。我在備課之初就設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我首先考慮的問題。讓學生能投入的學習必先讓他們想學,能對文章產生興趣。既然文字本身並不能吸引學生那麼只能從別的方面入手。所以在匯入部分,我是抓住“幻覺”一詞作為切入點,用一些在視覺上容易產生幻覺的圖片給學生看,讓他們首先感受一下“幻覺”是怎麼樣的。進而說出這種有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就如我們每天所見落日。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

二、明確說明文共性,尋找這篇說明文的個性

想學好一篇說明文,就必須有方法。閱讀說明文應從何入手,先要給學生明確:說明物件,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的語言。這五點是學習說明文必須掌握的,貫穿了一篇說明文的始終。這些說明文的共性問題,在上一個單元中就已經講得足夠詳細了,而這篇文章在這方面的教學則是作為回顧複習、查缺補漏來處理。

在整個教學中,我反而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讓學生感受、尋找這篇文章與一般說明文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篇說明文的個性——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性語言,展現落日的美。在處理這段描寫時,我首先發問:“說明文語言一般較平實,修飾性的成分比較少,但說明文中可不可以有描寫語言呢?”“說明文中新增描寫成分作用是什麼?”在一問一答中能使學生明白描寫能是說明文語言更生動形象,具有可讀性。

三、拓展遷移內容必不可少

說明文教學很容易就會上成一堂物理課或者是生物課,而我認為語文課既然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那麼,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以文悟道,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能一課一得,則是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在講授課文的最後,我預設了一個課堂練筆環節。首先,結合著課文中優美的景物描寫和學生日常生活中對日出相對比較熟悉的情況,利用多媒體播放日出過程的視訊片段,接著讓學生做了一個寫作練習,並做了適當點評。

當然,在各位有經驗的老師們的點撥之下,我發現我的課還是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不足之處。

一、因為緊張關係,導致講解某些問題時語速稍微過快

因為是臨時將這一堂課提前了幾週上,準備比較倉促,也沒時間試教,因此站到講臺上還是會有一點兒的緊張,擔心我所設定的環節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整堂課的缺失。所以在講到一些回顧、再現知識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加快了語速。這樣雖然可以爭取到時間把後面的問題講完,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是必須要謹記改正的。在課堂上,應該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接受狀況,寧可慢一分把知識點講透,也不可爭一秒力求完美地完成預設的課堂。

二、對說明方法的講解時,沒有詳細地對個別學生回答時存在的問題作清晰的再講解

在講到這篇文章的說明方法時,我要求學生在文中尋找例子。當有個學生在回答時混淆了說明方法中的“舉例子”和“引用”,當時我只是很簡單地一句帶過就算了,沒有對這兩種說明方法作一個詳盡的區分,讓具有同樣疑惑的學生得到清晰的解答。事後想起來,當時應該抓住這個問題,做一個順帶的講解,對說明方法中的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區分,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說明方法的區分了。

三、在學生的語言訓練中,朗讀的訓練還要加強

四、有些預先準備的環節沒有完成,留下了一些遺憾

本來打算讓學生觀看一段日出的視訊後參考課文第二段的描寫寫一段關於日出的文字,但因為在授課過程中,個別環節因為學生的準備不充分,沒有在預計的時間內完成,導致影響了整堂課的程序,這也是因為我之前沒有試教的緣故。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改進,儘量讓自己的課堂更具實效性!

單元導讀課教學反思 篇14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這是我們做教師工作的亙古不變的探究話題。在課改教學過程中,我校建立的“三高”課堂分步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它減負增效充滿生機、充滿和諧的課堂氛圍的藝術魅力,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下面結合自己在“三高”課堂彙報課的活動中做的《傷仲永》第一課時的教學,談“三高”課堂分步教學法的幾大特點。

第一,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三高”課堂首要環節就是要公佈教學目標,體現課堂的重難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朗讀和翻譯。朗讀的重點是讀準字音和掌握句中停頓,其中掌握句中停頓又是難點。翻譯的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見的文言現象,其中掌握常見的文言現象又是翻譯的難點。這樣做能很好地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

第二,實施分步教學,有序地完成教學目標。每節課教學目標不是單一的,如何有序地完成教學目標,分步教學法是切實可行的好方法。我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設定了以下幾個環節:步驟一,檢查預習環節,首先掃除同學們認讀方面的字詞障礙。步驟二,讓同學們試讀課文,尋找句中停頓的規律。步驟三,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彙和常見的一些文言現象,總結翻譯文言文的規律。步驟四,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知識反饋。步驟五,留體驗、創新式作業。這樣把教學內容科學地劃分幾部分,分散了重難點,學生化整為零地學習,即減少了學習的難度,又循序漸進地掌握了知識點。

第三,自學與討論相結合,高效率地梳理知識點。“三高”課堂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每個環節都重視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特別是在自學環節中,學生人人蔘與;在討論環節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營造了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高效率地梳理了知識點,並在反饋環節中,很快地鞏固了知識點,達到了高參與率、高效率和高達標率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