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精選24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53W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精選24篇)

1: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誦讀。

2:發揮想象力,感受兒歌意境美。

活動準備:

啞劇表演、輕音樂、與兒歌相關圖片若干及完整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以觀看啞劇表演"月亮下來吧"引入,調動幼兒學習熱情。

二: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共同猜猜啞劇表演中的動作,並根據幼兒講述內容出示圖片。

三:在輕音樂的伴奏下欣賞兒歌,感受兒歌意境美,初步瞭解兒歌內容,。

1:提問:你們聽完這首兒歌有什麼感受?

兒歌中還有什麼是我們剛看完啞劇表演沒有猜到的呢?

2:添補幼兒未猜到的圖片。

四:結合圖片,再次欣賞兒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

1:提問:兒歌中月亮都被變成了什麼?(球、鏡子、小船)2: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把月亮變成形狀不一的球、鏡子、小船呢?並出示月相變化圖。

師小結:月亮有時是彎的,有時是圓的。它在每個月月初時是又彎又小,隨時間一天天過去,它漸漸變圓,當它再變到又彎又小時,一個月就過去了,所以我們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狀其實是不一樣的。

3:提問:當它變成球、鏡子、小船時,誰都把它怎樣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4:出示與兒歌相關的完整圖譜。

五:通過完整的圖譜,學習誦讀兒歌。

1:根據圖譜,師幼共同誦讀兒歌。

2:請個別幼兒自由選擇圖片讀。

3: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配樂讀。

4:請幼兒為兒歌配上動作完整誦讀。

六:活動結束:請幼兒來當魔術師,發揮想象,看看月亮還能變成什麼,把它畫下來,比比誰變得多,畫得美。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2

語言活動的目的是要創設適宜的語言環境,提供機會讓幼兒多想,多看,多說等。根據我們教參的安排,我選擇了《癢癢樹》這節語言活動。剛開始看到中個題目,我自己也搞不太懂,我真的也沒有聽說過真的有癢癢樹,為了讓自己有個知識方面的準備,我就上網查資料,瞭解到底有沒有癢癢樹。查資料得知:癢癢樹是一種很漂亮的花樹,它的名字叫"紫薇樹",它的葉子是橢圓形的,它開出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紅色的,粉色的,還是紫色的。你只要輕輕地碰碰它的樹皮,它的枝葉就會搖動起來,可有趣了。

成功之處:

1、課前的知識準備充分,為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

2、目標定位明確。這個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能夠在故事中從內心深處感受"癢癢樹從快樂到傷心再恢復快樂"整個過程的情緒變化,積極幫助癢癢樹治療。

3、教學方式多樣性。採用了分步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猜測癢癢樹為什麼要哭,並大膽想象.有的說"他開始落葉了,"有的說"小朋友都不找他玩了"......這樣有利與幼兒的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想說。

4、注重讓孩子多說,多想。在活動中並不是只注重說,與其他領域的相互聯絡。如:讓小朋友在討論幫助癢癢樹的方法的時候,知道了要愛護樹木的意識。讓小朋友討論霞霞很癢想笑,而看見癢癢樹流淚沒有笑的原因時,讓小朋友懂得"別人傷心時,笑是不禮貌的"的道理。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有小朋友遇到事情哭了,我們不能笑,而要想辦法去幫助他.

5、注重對孩子的環保教育。從癢癢樹的變化過程中,讓幼兒更加深刻愛護花草樹木,不是從保護環境的大道理上,而是從我們與樹木之間的感情,我想幼兒故事的美就在他可以將任何事物擬人化的描寫了,讓幼兒從情感上接受.

不足之處:

1、對孩子的關注不太夠。

2、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不均衡,差距較大。

3、我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缺乏了科學邏輯性,感受是因人而異的,有寫幼兒感受較淺,不能體會出來,或者表達出來,那麼我也應該讓他們有個說的機會,複述別的幼兒的感受,但是我忽略了。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我希望我能儘量讓每個孩子都能"說"到。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3

詩歌《我喜歡》是我園胡玲教師的獲獎作品,詩歌雖短,但溫暖美好、意蘊深刻,是非常好的情感教育素材。當我們瞭解到胡玲老師的創作過程時,更覺得源於生活的作品真的是具有生命力的。詩歌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胡玲老師和他們班保育員女兒貝貝的一段對話。孩子說::"我最喜歡媽媽了。"胡老師追問:"你喜歡媽媽哪裡呢?""我喜歡媽媽的手"胡老師又問:"為什麼喜歡媽媽的手呢?" "媽媽抱著我。"胡老師又問:"那你還喜歡媽媽哪裡呢?"孩子天真無邪的具有童真童趣的回答,經過整理加工就成了今天朗朗上口的兒歌。

"我喜歡媽媽的____,因為____"是個倒裝因果句。這個兒歌如果單純朗誦學習,小班幼兒也是可以掌握的。如果要安排仿編句子,在小班就有難度了,於是經過研修團隊的分析,我們決定在中班試教。目標定位在:幫助幼兒理解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能夠仿編其中的句式。經過幾個班的試講,總結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證明我們的選題方向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們最熟悉的是媽媽,最喜歡的是媽媽,所以他們也最愛談論媽媽。但是幼兒對媽媽愛的表達是漫無天際的,中班幼兒也很難表達的很完整,為了讓孩子在本次活動中能夠把愛媽媽的原因進行聯想並表述清楚,我們藉助這首詩歌的句式給孩子提供了表達愛的支架--我喜歡媽媽的____、因為媽媽的____可以……。

一、身體部位與幼兒經驗的連結是這節活動的難點。

如果你問孩子:"你喜歡媽媽嗎?"相信回答是一致的。如果你再問:"你喜歡媽媽的什麼地方呢?"相信回答是五花八門的。這樣就會給活動的展開帶來困難。

策略:

1.首先執教老師以貝貝小木偶與孩子們玩的語言遊戲開始,把身體各部位的名稱自然引出,幫助幼兒鞏固了對身體各個部位的瞭解,增加了知識的儲備,為孩子們的"敢說"提供幫助,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樂趣。

2.下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傾聽兒歌,在聽之前老師把一個問題拋給幼兒:"你在詩歌裡聽到了什麼?"一方面從遊戲轉為傾聽,加上一個任務意識會讓幼兒更專注。另外讓幼兒談論詩歌中的內容說出身體的各個部位做了很好的鋪墊。

3.緊接著,在教師溫柔優美的完整朗誦中,表達愛的"支架"出現在孩子面前:"喜歡媽媽的____,因為媽媽的____可以……。"讓幼兒理解,媽媽的每個部位都能給我們溫暖和愛護,進而詩歌所要抒發的情感也滲透給孩子,讓孩子想要表達的對媽媽的愛不再漫無天際、摸不著頭腦。然而我們在試教過程中,孩子們很難把已有經驗與媽媽愛自己的方式用語言完整的表達出來。於是我們採取的解決策略是讓幼兒先學習理解,再進行模仿改編。在感受詩歌情感時,通過老師問、孩子答;男孩問,女孩答;在音樂伴奏下齊誦的形式,反覆練習句式"我喜歡媽媽的____,因為媽媽的____可以……",形式多樣的朗誦形式突出了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4.在分析詩歌時,我們選擇了"媽媽的額頭和我玩頂牛牛"的遊戲,通過讓幼兒重溫這個遊戲,喚起幼兒聯想與媽媽互動的經驗,為幼兒改編句子做了鋪墊。

有了對身體部位的瞭解加上對詩歌的模仿學習,孩子們知道可以仿照詩歌中的句式,並結合身體部位與媽媽的互動的經驗可以表達出喜歡媽媽的原因了,這個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讓每個幼兒都能在一節活動中有機會表達是所有語言教學活動的難點。

策略:

1.選圖講述,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老師提供給孩子一些媽媽身體部位的卡片,讓幼兒自由選擇,自由講述。採取自己練習、同伴講述的講述讓每個孩子得到練習的機會。

2.我們運用了第二個遊戲"開火車",讓自由講述好的幼兒和老師的火車頭連線,組成一列完整的小火車進行集體講述,展開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陣勢,這樣幼兒就有了參與完整仿編詩歌的機會,我們的目標也就達成了。

三、研修磨課,在反思中提高認識,效果顯著。

這次教學展評活動給了我們學習、提高的契機,通過團隊研修,集體的智慧加上執教老師的創意,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各樣的思維進行碰撞,所提出的策略我們都在試教中看成效。結果發現,我們的有些策略既繁瑣又偏離了語言活動的主線。

1.由繁到簡:比如我們剛開始的火車遊戲是讓幼兒自己選擇貼上好幾個身體部位,結果發現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在貼上這個活動上,而用詩歌的句式進行表達就被沖淡甚至給沖走了,無論老師怎麼引導,幼兒還是沉浸在黏貼的過程中很難自拔。也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於是我們就換了幾次學具,終於可以把幼兒的選擇和自由表達給連線上了。

2.由次到主:教師有趣的引導更能試幼兒把自己創編的句子與詩歌連起來:"小朋友我們編的這首我喜歡的詩歌可真長呀,就像一列火車,你們願意上火車嗎,那就選一選,編一編吧"但是每次老師在把握這個環節時都怕時間拉長而草草收場,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也進行了反覆討論,這個環節是幼兒主動學習的主體部分,不能簡單的當成一個結束環節。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4

隨著社會生活現代化程序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著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兒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在圍繞著幼兒園課題"充分挖掘幼兒、家庭、社群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一主線,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神奇的電話號碼》,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己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寓教於生活和遊戲之中。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群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是社群的一分子,在社群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孩子起著無聲的教育作用。我發現在生活中,幼兒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為此,我利用經常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專門組織了本次專門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們都知道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幼兒將日常社會生活常發生的具體事件進行分類,知道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會迅速求助相關部門。再而,利用遊戲、情景表演等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學習撥打110、120、119電話進行求救的正確方法。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初步的報警知識的,便設定了遊戲活動-- "打電話"是小朋友常見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遊戲活動,樂意的表現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學具的提供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從而,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

其次、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引導幼兒與別人討論,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說、動腦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究問題。當老師提問:"該怎麼辦,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我們應該怎樣正確撥打電話呢?"……讓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連平時膽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討論,幼兒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另外,中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通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因此,在延伸活動中,我在活動室擺放許多電話玩具,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援。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5

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反思性評價,是指與教師日常教育工作同時進行的,運用幼兒發展知識、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知識於教育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針對教育活動過程的評價具有明顯的獨特性,既有目的性又有隨機性,既要追求科學性又要體現靈活性。既要關注之前的計劃又要重視之後的反思,既是為達到既定目標又是為改進具體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瞭解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這種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同時進行的評價主要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對教育活動的計劃、內容、實施和效果的評價.二是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狀況的觀察與評估。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改進教育和課程,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和優化幼兒的發展和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在日常教育中觀察幼兒,還要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反思和調整。只有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的實質意義。

教師的反思性自我評價,即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計劃和教育行為的價值判斷和分析。這種價值判斷應根據教育目標和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知識和原則標準,以及通過對幼兒反應的觀察,在瞭解教育活動效果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只有在日常教育實踐中通過評價和分析,不斷地反思和調整,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實踐中不斷出現的實際問題,更好地積累成功經驗和吸取教訓,使教育活動更具教育性、適宜性和有效性。除了教師的自我評價之外,幼兒園組織的教師的相互評價和集體討論,也有助於達到調整和改進教育活動的目的。

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持續性地進行調整和改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斷地納入自我反思過程,及時發現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方面,是不斷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並對後繼教學行為產生影響。”因此,現代幼兒教師學會反思性自我評價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習慣,是其專業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

教師的反思性自我評價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自由度。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動機才可能堅持實施反思性自我評價,幼兒園也可以用各種形式鼓勵和考察這種反思性評價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以下例舉一些與教師自我反思有關的思路或問題提示,以供參考。利用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對照自己的工作實踐,啟發自己的思考和反省,以便改進工作。經過反思性評價發現問題之後,可以通過自我調整,集體討論,相互交流啟發,尋求改進措施,提高教育質量。

一、教師反思性自我評價的一般思路或問題

1.對《規程》和《綱要》的理解程度如何?對主要的原則性觀點是否已心中有數?還有哪些難以理解之處?(及時提出作為教師討論會的話題,或尋求其他幫助)

2.對所執行的課程的理論基礎.要達到的目標,教育活動的內容、要求與方法的熟悉程度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我是否能既準確又靈活地貫徹課程的要求?感覺哪些地方做得比以前好些,哪些方面還是不能得心應手?哪些方面有困難需要尋求幫助?

3.在制定教育活動計劃時,是否既考慮到本班幼兒的一般能力和興趣,又考慮到個體幼兒的特別需要?

4.對班上的每個幼兒的瞭解程度如何?是否有意識、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學習和進步?

5.最近的教育活動中,哪些最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為什麼?如何進一步去做?

6.最近的教育活動中,哪些活動幼兒似乎不太感興趣?為什麼?如何改進?

7.在對幼兒的發展狀況作出結論之前,我是否全面系統地收集該幼兒的情況(如向家長、同事、幼兒瞭解情況,作必要的檢測或診斷等)?

8.是否與家長經常交流孩子的情況和聽取家長的意見,注意與家長配合進行教育?

9.最近哪幾個孩子在某方面進步較大,如何進一步鼓勵發揚?

10.最近哪幾個孩子在某方面顯現問題,如何進一步幫助引導?

二、對幼兒園教育活動各個方面的反思問題

1.環境和材料的提供

1)各種活動角安排是否特點明顯,動靜交替,既利於教師觀察,又便於幼兒活動?

2)是否有幼兒僅僅反覆重複單一的活動,或者無所事事?

3)是否有幼兒特別抵制與其他幼兒分享玩具,或破壞性使用玩具?

4)是否有幼兒特別依賴成人的幫助,或不肯參與收拾?

5)玩教具是否放在幼兒可及的高度和位置,便於幼兒自己取放?

6)各種常用的物品是否放在規定的、便於取放的地方,並有圖片標示?

7)是否有專門的展示幼兒作品的地方?幼兒是否容易看到並經常鑑賞?

8)教室佈置是否與當前教育主題相聯絡?環境佈置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

9)是否提供具有各種難度、各種質地的材料,供有不同需求的幼兒使用?

10)能否保證所有玩具物品清潔無毒?

11)是否對教育活動所需使用的科技產品(如電腦軟體,學習機等)進行適宜性評估,並指導家長和幼兒正確使用之?

2.教育活動的計劃和實施

1)是否提供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從事探究活動?

2)新的學習經驗是否建立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水平和經驗的基礎上?

3)活動的難度安排是否循序漸進?

4)活動中是否根據幼兒的反應和其他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

5)是否讓幼兒充分利用感官和全身各部位的活動來獲取知識經驗?

6)是否為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計劃和改變計劃,觀察和探索事物?

7)是否允許幼兒犯錯誤和提供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機會?

8)是否瞭解班上的每一位幼兒,尊重個體幼兒的需要和選擇?

9)是否允許有足夠的小組活動和自選活動時間?

10)幼兒是否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如美工、表演、講故事、建構等)表達自己的想法?

11)是否通過觀察瞭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

12)是否提出與教育活動有關的問題,鼓勵幼兒思考和表達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並接受各種不同的答案,從而激勵創造性思維?

13)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是否佔有合適的比例?

14)我怎樣評價幼兒的學習和進步?

15)是否僅採用書面測驗來確定幼兒的認知水平?

16)是否通過重複練習來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

17)是否要求全班幼兒達到同一

個標準?

18)是否不僅評價幼兒的學習結果,而且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

19)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還是相互競爭?

20)對幼兒行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正面引導,轉變注意力,提供其他的選擇和行為正規化,還是單純地否定或批評?

21)是否制定明確的易於幼兒理解的行為規範並在必要時向幼兒解釋,幫助他們做到自覺執行和自我控制?

3.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反應

1)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是否感到安全、自信、有興趣,對活動保持熱情?

2)幼兒能不能專注於所從事的活動,並持續一定的時間?

3)幼兒是否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

4)幼兒是否樂意嘗試新的活動?

5)幼兒能不能遵循必要的規則?

6)幼兒能不能自己產生規則?

7)幼兒是否對別的幼兒或老師提出建議和意見?

8)幼兒是否樂意從事日常性活動?

9)幼兒是否願意接受並執行維護環境的任務(如收拾、喂小動物、給花澆水等)?

4.師幼互動

1)是否每天主動跟每一位幼兒有言語性交往,並鼓勵幼兒跟老師說話?

2)跟幼兒談話時,我是否蹲下,與孩子視線等高?

3)是否及時對幼兒的問題作出正面的回答?

4)是否尊重每個幼兒的情感和意見,以鼓勵和表揚為主?

5)是否堅持一貫的行為規則.讓幼兒清楚所允許的行為規範?

6)是否鼓勵幼兒合作友愛,互交朋友,相互關心和幫助,並接受不同意見?

7)是否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和衝突,鼓勵他們完成挑戰性任務?

8)是否儘量找機會與幼兒個別談話,或在小組裡和他們交往?

9)是否能公平地、有策略地解決幼兒的糾紛?

10)是否注意到有些孩子不愛說話,所以有意識地給他們發言的機會?

11)如何對待有缺陷、有疾病,或不利家庭的幼兒?

12)能否建立相互信任的師幼關係,提供機會讓幼兒發洩情緒和焦慮,對老師表達個人的需求與情感。

5.與家長合作

1)是否熱情地與家長打招呼?

2)是否定期向家長報告幼兒的發展情況?

3)是否鼓勵家長在家裡觀察孩子的情況,並與家長交流?

4)在學年期末,我根據什麼對幼兒的發展做出結論?

5)是否向家長解釋各種測驗結果和分數的正確含義?

6)是否定期讓家長了解教育計劃並尋求配合?

7)是否經常徵求並尊重家長的需求、意見與建議?

8)是否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他們發揮經驗和專長,豐富教育活動內容?

9)家長是否願意並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活動?

10)家長是否主動與教師聯絡,反映孩子的情況和需要?

11)有時是否抱怨家長干擾了幼兒園的正常教育活動?

12)是否有家長提出不合理要求,我是如何解決的?

13)家長是否把教師視為專家,完全依賴教師教育孩子?

14)家長是否對家長會沒有興趣,所以出席率不高?

6.健康與安全

1)是否幫助幼兒和家長克服分離時的情緒問題?

2)是否經常和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出示孩子在園參與活動的照片等,讓家長放心?

3)是否提供機會鼓勵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和發展自我意識,鼓勵表達情緒情感?

4)是否對幼兒進行健康安全衛生教育,如身體各部分功能,衛生、營養、鍛鍊、生病和吃藥,緊急時撥打110,等等?

5)是否以身作則,在健康衛生方面做幼兒的榜樣?

6)是否向家長了解幼兒的健康衛生、生活習慣等資訊?

7)是否向家長提供必要的健康衛生知識,以便配合對幼兒的教育?

8)安全起見,是否在某些活動之前先徵求家長同意?

9)如何處理家長的抱怨、批評或建議?

10)是否充分利用當地社群的健康衛生設施?

7.遊戲

1)幼兒每天是否有充足的自由遊戲時間?

2)每天是否安排各種型別的遊戲並提供豐富的材料?

3)是否指派幼兒的遊戲內容?幼兒能否自由地選擇遊戲?

4)幼兒是否願意並能夠輪流玩喜歡的遊戲?

5)有些幼兒是否總是遊離於遊戲,需要老師將之拉回到遊戲中去?

6)幼兒遊戲時,我是否僅僅旁觀或看管而已?

7)幼兒遊戲時,我是否積極參與或幫助,或對幼兒進行觀察?

8)是否每天記錄每個幼兒參加了哪些遊戲?

9)幼兒遊戲時,是否表現出自發的快樂和好奇?

10)幼兒遊戲時,是否表現出友好合作?

8.建構活動

1)如何利用積木等建構材料在大小、形狀、質地等方面的特徵啟發幼兒的學習?

2)在幼兒使用積木建構時,是否鼓勵他們說說有沒有計劃,想建構什麼東西?

3)是否採用問題的方式,激發幼兒動腦筋思考,產生新的玩法?

4)是否鼓勵和啟發幼兒用語言討論他們的作品?

5)是否鼓勵和引導幼兒互相合作?

6)是否利用積木學習判斷和比較距離、空間及大小,練習手眼協調?

7)是否在建構活動中激發幼兒角色遊戲的慾望和主題?

9.語言和閱讀準備活動

1)是否在教室裡精心佈置圖書角,並設法定期更換圖書?

2)幼兒是否喜歡經常到班上的圖書角去?

3)是否利用兒歌、故事等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是否教給幼兒如何看書,讀書上的故事給他們聽,把他們說的話寫下來?

5)是否跟幼兒討論他們看過的書或聽過的故事,並提出各種問題激發討論?

6)是否讓幼兒在猜謎、填詞、完成句子等遊戲形式中學習閱讀準備技能?

7)是否在幼兒感興趣的時候,讓他們自己“讀書”和“寫字”?

8)是否總是對孩子們發明的故事和文字表示讚賞?

9)是否採取各種方式鼓勵幼兒的語言發展,如商量鼓勵,以身作則使用正確語法、句型、禮貌用語等。

10.主題活動

1)是否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幼兒所熟悉的生活內容選擇活動主題?

2)在計劃主題活動之前,是否廣泛研究和收集有關的資料?

3)在計劃主題活動時,是否鼓勵幼兒和家長的參與?

4)在計劃主題活動時,是否考慮如何評價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過程與效果?

5)主題活動中是否納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個方面發展的活動內容?

6)主題活動所需的材料是否適宜充分?

7)教室環境和活動角的創設是否與主題密切聯絡?

8)是否在主題活動中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參與情況和有關的反應?

9)主題活動期間是否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及時調整計劃?

10)是否評價主題活動的效果以便今後的改進?

11)最近結束的主題活動中,哪些效果較好?哪些效果不好?為什麼?

12)作為教師,我感覺這次的主題教育中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

13)對同一個主題,下次再開展時我將作何改進?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6

我園為了更好的讓社會對我們工作放心,讓家長對孩子放心,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從上學期始,就實行了兩教一保的工作機制。 踏著時代的步伐,社會發展更快,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教育開端的幼兒教育業相應的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作為幼兒教育機構的幼兒園工作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通過近一年的工作摸索和經驗的積累,我越來越感覺幼兒園保教工作相結合之優勢,我也更進一步認識到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一樣不容任何忽視。

在以前的工作中,大家往往會這樣認為:在幼兒園工作中,保育工作遠不如教育工作重要。人們將教師的各種觀摩課、公開課、各種業務能力水平比賽活動等教學工作,看得至關重要;而對孩子的生活,吃喝、拉撒、冷熱、飢飽、精神狀況等保育工作則看得相應的要淡了一些。這致使我們的工作在保育工作方面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失誤,也甚至讓家長提出了不滿。

比如:今天有家長說:老師,怎麼我孩子今天又尿褲子了;明天又有家長說,老師,孩子昨天回家發燒了;老師,孩子今天的藥忘記喝了嗎,等等,話音語氣裡帶著對老師工作的不滿,這些都是我們工作中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當今社會,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小皇帝。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六個大人,特別孩子的奶奶、爺爺、外公、外婆,對孩子更是百依百順,總認為孩子太小,要他們自己穿脫衣服、吃喝、拉、撒,要他們自己做,既浪費時間又做不好,還不如大人替他做,這樣更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性,不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等習慣,有的個別孩子初入園會更難。這會令家長和老師用盡招數也無。

於事,而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保育老師每天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更有機會接觸孩子,瞭解孩子,照顧孩子。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又是那樣的迫切想知道的,很想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能夠受到老師親人一般的關注,母親般的疼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幼兒園照料孩子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得到悉心照料,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所以保育老師的工作在幼兒園中更會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關注,作為保育老師就要努力認真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了每一個孩子的開心、為了每一位家長的放心,將愛心真正沁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保育老師是第一線的幼教工作者,直接服務於孩子;從幼兒園的性質、特點來看,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是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它將共同擔負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任務。因此,也更加體現了保育工作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至關重要性。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7

小班的孩子們對老師的依賴性強,諸如拉拉鍊、扣鈕釦等小事,也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來後,總有一大群孩子圍在身邊,讓我幫他們做這、做那。說實話,有的時候真的感覺有點煩,但當我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充滿懇求的小臉,聽到孩子們稚氣十足的話語:“老師,我脫不下來”,“老師,我不會繫鞋帶”,“老師,請幫幫我……”我還真不忍心不去幫忙。但是往深處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來就很差,如果一味這樣遷就照顧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怎麼能提高呢?於是我和班內的另一位老師及阿姨商量,從下週起,不再單純地幫助他們,而是教他們掌握穿衣、穿鞋、拉拉鍊等的方法。

週一午睡起床後,能力強的孩子們仍像往常自己穿鞋、入廁、洗手、喝水,但有幾個孩子始終坐在床上不穿鞋,阿姨沉不住氣,又要過去幫他們穿,我制止了,並過去再次一一講解了穿鞋的方法後,就去活動室組織其他孩子活動。過了一會兒,有幾個孩子自己穿好出來了,但還有個別孩子依然不動。我依然不動聲色,裝作沒看見。孩子們準備要吃點心了,沒想到他們竟然也穿“好”了。雖然,有的穿反了,但畢竟是他們自己穿的。我及時表揚了他們,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繼續努力。而對於一些能力特別差的孩子,我們與家長聯絡,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誤區。並請家長協助,回家後多教教他們,多給他們練習的機會,同時我們也教育孩子,自己也多練習練習,爭取早日掌握穿衣服,繫鞋帶的方法,孩子們滿懷信心地點了點頭。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絕大多數孩子都能自己做了。不過也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有幾個孩子前段時間在幼兒園已經做得很好了,因為生病在家長時間不來幼兒園,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包辦了所有的事情,來園後又退步了,不願自己吃飯了,我們細心引導,及時鼓勵,兩三天後又做得很好了。

對於如何提高孩子們的自理能力長時間困擾著我,經過這些小事,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見解。有的時候,我想我們,尤其是小班的老師不妨做一個“懶老師”逼孩子們自己動手,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因為他們不是不會做,而是不肯動手,不想做。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8

前不久,在《都市報》和《商報》上刊登了一則另我們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新聞_孩子由於在幼兒園午睡的時間哭鬧不肯入睡,班級老師怕影響其他小朋友午睡,不僅用巴掌打孩子,還用“膠帶紙”封住孩子的嘴巴。

當時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在深思,這位老師她有資格當老師嗎?她配當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麼?難道她不知道這樣做是在摧殘一個健康孩子的心靈嗎?她難道不知道這是在侮辱一個孩子的尊嚴嗎?

以上這位老師,對幼兒採取的教育方法,構成了體罰和變相體罰,損害了幼兒的人格尊嚴,但她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

《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提出要尊重、愛護幼兒,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侮辱幼兒人格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如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由此可見,幼兒園應大力學習宣傳法律知識,指導規範教師的行為,單憑工作經驗是不夠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淘氣、調皮”是成人對孩子的一種看法,不是孩子的錯。

我個人覺的我們身為幼兒園的老師是培養新一帶的接班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幼兒教師是孩子啟蒙的老師,更應該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每個孩子。雖然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身子女,又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所以,有個別孩子的脾氣性格可能是比較古怪、倔強、偏激。但我相信聰明的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體罰出來,所以我相信如果只要老師有耐心、有責任心,相信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 的老師。能否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全都掌握在老師的手中,好的老師能教育出好的孩子,當然要教育別人,首先要樹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多為別人著想,大膽無私的奉獻你的愛。只要堅持積極鼓勵孩子、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我希望正在工作一線的幼兒園教師以及所有的老師們,努力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盡力做一個合格優秀,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吧!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9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教學內容是“找相同物體的匹配”,屬傳統的教學內容,但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體現出課標的精神,還是值得探索的。於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覆推敲每個環節,改變了一些教學結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為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製作方面,用了小雞、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歡的動物,在講述中也用了動物的語言來吸引孩子。開始以春天談話匯入,一些小動物秋遊了,引出教學第一目標:手口一致的數出各種動物的數量。用“幾隻老鼠和我們做遊戲”“三隻小雞叫幾聲呢?一起學學看”“哪個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來告訴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幹,還有一些小動物也來了,他們都是誰呀?都多少呢?大家幫他們數數,可以在心裡數,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小聲的說說,數完後,請舉手告訴大家。”等不同形式的遊戲玩法,積極的啟發幼兒主動的去學習,掌握目測兩隻、數出三隻,點數出四--6只的物體數量。遊戲結束了小動物也累了,它們要我們會動腦子有愛心的小朋友送它們去休息,請把我們數量一樣多的動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輕鬆的完成了第二教學目標:相同數量的實物圖片進行歸類。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樓上的小動物和樓下的小動物的數量有沒有一樣多的?請小朋友找出來,用連線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做對了,請獎勵一個紅蘋果。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豔、誇張的小動物作為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本活動以小動物找春天和小朋友遊戲——休息——回家的故事情節串聯起了三個學習目標。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0

半年一次的幼兒園見習活動已經結束了,本次我帶的幼兒園是長安區第四幼兒園。這是一所由長安區教育局管理的公辦幼兒園,是一所美麗的幼兒園,園中裝置完善,環境優美,教具、玩具一應俱全。其中設有11個教學班,每班配有1名主班教師,兩名保育員,並採用保教結合的方式進行班級管理。

本次實習學生一共有21名,其中10名學生實習教養員,11名學生實習保育員。幼兒園範主任按照每個教學班配備一名教養員、一名保育員的方式將學生分到了11個教學班中。

由於對實習學生不是很熟悉,為了管理得更加規範,我將見習學生按照年級、班級製作了聯絡方式表格與考勤表,這樣能夠將學生的情況如實記錄,也避免了學生給幼兒園請假不給帶班教師請假的情況。

在帶園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下面我將針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闡述。

1、實習學生對幼兒園活動的瞭解不足。

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剛到幼兒園的時候。剛到幼兒園的時候,因為學生的經驗不足,到了幼兒園以後不知道該幹什麼,沒有頭緒。而幼兒園的主班教師也因為抹不開面子,不好意思去指使我們的學生。這就造成了幼兒園教師都在忙自己的工作而我們的學生無事可做的一個尷尬局面。所以我希望我們學校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抽出一兩天到幼兒園去參觀,將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

2、實習生的能力不足。

“都是一些孩子們,他們在家裡都不幹活,來到這能讓他們乾點啥啊,以後慢慢就好了。”確實,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在家都沒有幹過活,所以很多的事情都不會做。但是,我想,既然我們學校是以學前教育為龍頭專業的學校,為了我們的學生畢業後就能夠直接走向幼兒園的崗位,那麼我們可否減少學生到幼兒園工作時的適應時間,增強我們學生的競爭力?我們學校能否加強一下學生自理、自立的能力,真正能使我們的學生有獨擋一面的能力與勇氣?

3、學生與幼兒的親和力不足。

不止一次幼兒園跟我反映,說我們的學生與幼兒的親和力不夠,不能真正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中一點是學生跟幼兒相處的時間短,學生對幼兒、幼兒對學生的瞭解還不夠多。另外一點就是我們有些學生性格不夠開朗,不能夠討幼兒開心,每天干完活以後就休息,不交流、不學習,成為了一個機器人。希望我們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能夠提高一些。

4、我們的學生相當害怕講課。

首先,我們的學生不會寫教案,不知道上課前要將教案准備好。教案是我們課堂的預設。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我們思維發散的過程,再經過我們不斷地修改與完善,能夠增強我們的信心。隨著教案的完成,對於教材和知識點的把握更加有力度,更有利於我們的講課。所以,教案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次,我們的學生教學能力、班級管理、課堂管理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有時準備的內容很好,但是課堂的效果不好,課堂很亂,而我們的學生卻不知道如何處理。而幼兒也不知道如何去接受實習生所教授的知識。

這兩點原因造成了我們的學生害怕講課,所以我們能不能在學校多多訓練一下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比如增加試講的機會,或是有講課的比賽?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我還沒有解決,例如:有的學生向家長撒謊,向幼兒園的帶班教師請假,向學校的指導教師與班主任請假,私自出去玩耍。

總之,這次帶園還是比較順利的,幼兒園總體評價好於往年,但也有個別學生表現不是很好。在此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發揮優勢,能夠再接再厲,以更加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同時也祝願我們的學校越辦越好。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1

《美麗的春天》活動反思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但是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直是以晴好的天為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抬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裡哪裡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著我們彎彎腰”。

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

接著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老師把剛才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裡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著老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起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後我就請配班老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著孩子們一邊圍著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通過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來歌曲中的內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而且活動積極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達到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可以放鬆。老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著老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達到教學目的了。

(3)選擇合適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老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2

這個活動是讓幼兒從動畫片《西遊記》中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狀、顏色、圖案,並學會製作芭蕉扇和緊箍咒,初步感受印第安風格,以此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體驗製作的快樂。

在課前通過觀看《西遊記》視訊動畫,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的外形特點和花紋圖案。運用油畫棒結合多種圖案裝飾芭蕉扇,幼兒園用毛根製作緊箍咒,感受輕鬆愉快的製作氣氛,體驗"三借芭蕉扇"的遊戲樂趣。整個活動以遊戲情境貫穿始末,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狀、顏色、圖案,並學會製作芭蕉扇和緊箍咒,以此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體驗製作的快樂。整節課幼兒玩的很開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匯入部分過長

匯入部分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緊箍咒和芭蕉扇,並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想起緊箍咒和芭蕉扇的樣子和特徵,同時做了小結。緊箍咒的形狀像個圓圈,是金色的;芭蕉扇的形狀像一個葫蘆,上面有非常漂亮的花紋圖案。

二、本節課安排的內容過多

由於要製作緊箍咒和芭蕉扇兩個內容整合放到一節課裡,首先孩子操作時不夠,在介紹示範的時間也縮短了,沒能夠很詳細的給幼兒做講解示範。在出示芭蕉扇的紙模和毛根時,同時提問了兩個問題,這個提問方式是不對的,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應該一次提一個問題,給孩子更加清晰的方向。其次,在介紹材料時,沒有很重視先後順序。在引導幼兒如何在紙模上塗色、畫花紋時,自己示範的順序也是不夠合理,應該先畫扇面再畫扇柄。

三、評價和交流的方式不夠多樣化

在最後一個環節,展示欣賞作品幼兒相互交流,這個環節的評價很單一,沒有請幼兒互評,自評,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重視這一點,美術課的評價更加重要,要做到讓幼兒欣賞美的同時,又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吸收其他幼兒的優點,同時也能在此環節給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也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榮譽感。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3

一、角色定位: 保育員就是教師

很長一段時間裡, 幼兒園的保育員就意味著打掃衛生、負責幼兒安全、管理幼兒衣物和本班裝置, 似乎保育員只負責“保”, 至於“育”則是教師的事, “保教合一”事實上難以實行。我國的幼兒教育法規明確規定了保育員的職責。如在新頒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 對保育員的要求除了上述一些外, 還有一條很重要卻往往容易被廣大幼教工作者忽視的是: “保育員要在教師指導下, 管理幼兒生活, 並配合本班教師組織教育活動。”這一方面是國家對保育員作為幼兒保育和教育的專業性的認可, 另一方面也暗含著保育員作為教育者的角色要求。上述 1 案例中的 C 老師, 在帶班老師無暇兼顧所有幼兒的情況下, 沒有“我只是保育員, 教學的事不歸我管”的工作態度, 而是主動融入教師角色, 通過讓兒童跟唱昨天學的歌曲, 避免了活動秩序混亂的局面, 既減少了過渡環節時間的隱性浪費, 又很好地配合了帶班教師的工作。其實, 在這個事件當中, 她已經發揮了教師的作用, 並以教師的角色來應對特定的教育情境。如果沒有一定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機智, 是很難做到的。此外, 從上述案例中, 我們不難看出, C 老師沒有像其他保育員那樣對班上教學活動不聞不問, 而是對班上的教學活動和教育內容十分熟悉, 否則她很難把昨天孩子學會的歌曲遷移到當前的情境之中。

二、角色轉換: 實現保教一體

在 2 案例中, C 老師在孩子們戶外活動完回到教室後, 安排孩子們洗手、喝水, 履行的是傳統教育觀念中保育員的角色; 但是就在 A 老師讓她“說說彤彤的表現”時, 其實 C 老師的角色已經超越了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班級衛生的傳統角色期待, 而是根據情境需要, 在彤彤要貼幾個小紅旗這個問題上, 轉變為評價者。在這個案例中, 三位教師很自如地轉換著彼此的角色: 當 B 老師對兒童進行評價時, 並沒有一言堂, 而是將其他兩位老師也納入評價主體; A 老師則將評價權力交給 C 老師, 給了她走到臺前的機會。正是由於平日裡帶班教師給了保育員很多機會, 才能使得保育員在鍛鍊中逐步轉換身份、轉換角色。

三、角色期待: 保育員是課程的實施者、審議者

(一) 保育員是課程實施者

1. 保育員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 ( 試行) 》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足見健康教育在幼兒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涉及幼兒生活的全部範疇。因此, 幼兒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 應當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鍛鍊、遊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理念, 實施健康教育策略。而保育員可以說和幼兒一日生活聯絡最為密切, 如果保育員能夠在以上幾個生活環節中適時融入健康教育的要素, 滲透健康教育的理念, 其作用要比教師專門組織的健康課大得多。具體而言, 在盥洗、清潔時, 保育員不僅起到督促、

監督、幫助的作用, 而且還應當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進餐時, 如果保育員能夠超越以往為了儘快收拾餐桌、餐具, 只關注孩子是否定時定量吃完的情況,更多地和教師一同關注幼兒的進餐自理能力、進餐量變化的原因、進餐情緒等等, 保育工作的教育價值就凸現出來了……可見, 對於保育員來說, “處處是教育, 時時是教育”。關鍵看保育員能否抓住一日生活中的保育契機, 從中發揮教育作用, 做到“以保促教”。可以說, 保育員在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 滿足幼兒生理的需要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他們承擔著幼兒發展中最基礎性的任務。

2. 保育員在課程具體實施中起到輔助作用。在課程物質材料準備上, 保育員的職責不應僅侷限在分發教具、材料上, 而應根據自己平日對兒童的瞭解和關注, 就材料製作提出自己的意見, 進而幫助教師改進玩教具的製作和擺放。在具體活動程序中, 以往保育員只是簡單配合教師維持秩序, 在必要的時候參與並幫助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其實, 保育員還應當在活動中細心留意孩子們的狀況, 尤其是個別能力較弱的孩子, 並及時調整他們的狀態,引導和幫助他們參與到教師的活動之中。在活動結束後, 保育員除了負責收拾物質材料之外, 也應及時向教師反映在活動中發現的問題, 包括自己的困惑, 這樣才能在不斷的總結和反思中得到成長。事實上, 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保育員都是必不可少的, 幼兒園課程作為與兒童生活緊密相聯的課程, 更是少不了保育員的參與, 如此, 才能更好地發揮保教人員的教育協調作用。

(二) 保育員是課程審議者

審議是指通過對特定物件、現象的深入考察、討論及權衡以做出一定選擇的活動。課程審議是課程開發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幼兒園課程審議特指以幼兒園課程開發為目的的課程審議。而課程開發不是單憑個別教師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要藉助幼兒園團隊的力量, 團隊組織方式可以是多層次、多樣化的。班級作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重要基地, 為以班級為核心的課程開發提供了可能, 保育員作為班級中重要的一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對課程實施提出建議, 從而催生出一些新的策略。以下是一位保育員寫的工作感想: “以往在活動結束時, 我主要負責收拾整理各種材料。現在, 我除了做好這些工作以外, 還及時和教師交流我在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如個別兒童的特殊興趣點和需要等等。主班老師發現問題後, 我們又一起想了許多辦法來解決問題。沒想到, 我也可以做得這麼好! ”事實上,這個保育員已經參與了本班的課程審議, 只不過這種審議相對於有組織的正規審議, 在形式上更為自由。所以, 在幼兒園, 每個參與者都有權力對課程進行審議和開發, 不同的是每個人的側重點和角度。因此, 參與者可以對同一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討, 課程在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開發得更好。

在家園共育方面, 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 “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 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 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幼兒園可採取多種形式, 指導家長正確瞭解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內容、方法, 定期召開家長會議, 並接待家長的來訪和諮詢。”不難看出, 規程中所指的共育, 既包含教育, 也包括保育。而一直以來家長開放日變成了幼

第2 / 3頁

兒園教育展示日, 保育這一十分重要的因素常常被忽視。其實, 幼兒園完全可以在家長開放日給保育員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 讓他們結合自己的保育經驗和實踐, 為家長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保育策略, 這樣既調動了保育員的積極性, 同時也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當然, “保教合一”並不只是要求保育員要做到“保中有教”、“以保促教”。作為教師同樣也要轉變自身固有認識, 放下架子, 從小事做起, 珍惜保育員的勞動成果, 積極參與保育員的工作, 幫助保育員提高教育水平, 優化班級氛圍, 使得保、教兩方面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4

本次課總的來說,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很好。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有很多的不足,現小結如下:

第一、整個活動下來基本還很順利,大致的環節都交代清楚,但是在示範講解的時候,教師超之過急,點畫示範的時候,請孩子將手指跟著老師伸出來點畫的時候,沒有交代清楚是右手的食指,而且在請幼兒嘗試點畫的時候,才想起來用抹布擦乾淨,各個活動的環節教師沒有一步步的示範好,可是孩子的操作的時候還是比較好的,大多數孩子能按點畫的步驟一步步做下來非常好。

第二、課前考慮不周到。不應一直平放著示範,很多幼兒都不能看清楚老師的示範過程,只有個別的孩子看到,多數的孩子還看不到。在今後類似的教學活動中,應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看到教師的示範講解。

總之,這次活動讓我感想頗深,更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準備和經驗都不足。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多閱讀這方面的書籍,積累更多的美術教學知識,讓自己更加快速的成長,在各個方面有所提高。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5

算算時間我來到谷城縣幼兒園快兩個月了,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學會了不少的東西。對於教育的專業知識也進步了不少。但是同樣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看見了很多好的一面,同樣我也看見了我個人覺得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帶的班是大班,從這個學期開學開始我就在帶著個班了,對這個班上的孩子我已經比較的熟悉了。通過這近兩個月的帶班時間,讓我對我們這群還是有了一定的認識。我覺得其實孩子雖然很小,有些事情說不清楚也表達不清楚,但是孩子的心裡卻很敏感,你說的話,語氣,態度,表情,這些很微妙的東西小孩子雖然表達不清楚,但是他們是可以感覺的到的,比如說,小朋友都喜歡動,在上課的時候特別容易調皮搗亂。有時候老師就會批評他們,這時候孩子們是可以很明顯的感覺的出來的。而且孩子們的世界很單純,你如果批評他的話,他就會感覺到很沮喪,很難過,如果你連續幾次批評他的話,他就會認為你不喜歡他。這些都是孩子們特有的心理特徵,我個人覺得,我們在批評小朋友的時候,應該多注意和小朋友的溝通,注意他們是怎麼想的。我記得有一次在上課寫字的時候我突然問到一個小朋友,外婆喜歡你嗎?她哭著眼淚跟我說,不喜歡。我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外婆打我。

小孩子很多事情的理解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都不是很完善,他們的世界裡面,批評,捱打,罵,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不好的。而我們小朋友在教室裡面上課或者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很容易調皮搗蛋,或者產生摩擦等問題。當我們一般情況下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通常採取的方式就是批評。所以當我們去批評他們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小孩子一些表情和動作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其實就是小孩覺得又不好的東西加到了自己的身上,他們會難過,會傷心。

我覺得真正的教育是應該順應孩子們的心裡發展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長史息息相關的,而孩子們的成長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成長。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小孩子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我們可以和他們聊一聊,想討論問題一樣,讓小朋友們和我們一起思考,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而這樣的後果好不好,教給孩子們去思考,去理解,自己去判斷一件事情對不對,我就得這樣的行為要比批評他們要來的更有意義和價值。他們自己思考的東西就會印象特別的深刻,這樣的話他們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注意,去改正。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6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節生成的美術活動。緣於孩子們對彎彎繞繞物體的認識和感受。語言《什麼東西彎又彎》、科學《植物的彎曲運動》等活動的開展為這個活動做了一個前期鋪墊,所以基於幼兒的認知能力,生成了這個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我把活動目標定位在:

1、積極主動參加繪畫活動,體驗表現圓形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快樂情緒。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自主創作圖形的變化。

3、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在圈圈上添畫,使其變成不同的物體。

中班的孩子對於想象畫還接觸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有就是繪畫技能的缺乏。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展開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語言風格定位在簡潔、直接。其次在教師出示的範例上進行分析、考量,爭取盡多的吸引幼兒。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美術活動先出示一幅成品範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畫紙貼上成一本畫冊,每頁畫紙上按圈數的數量遞增畫好。開始出示時,幼兒看見的是白紙上只有一個圈,這個圈對於幼兒的概念來說只是一個單一的圓,幼兒的興趣並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給了他們一個經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來,我給了幼兒一個變式,在幼兒閉眼數到三的時候一個圈圈變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於是在幼兒的驚奇和感嘆中,又翻出了第二頁。第二頁上,還是一個圈,由於第一個圈圈的直觀引導,所以幼兒的興趣大增,一下子想出來好多可以變化的圈圈圖案,如太陽、手鐲、棒棒糖----有了這個想象的基礎,在出示兩個圈、三個圈、四個圈時幼兒的想象較快,幼兒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把這些圈圈融入自己認識的物體中。

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想象思路打開了,在觀看老師添畫的過程中感知了添畫的技巧,為親身操作提供了基礎。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能力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隻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後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後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後,出示了兩幅老師的範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範例中,老師把不同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佈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通過這兩幅作品不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佈局和建構能力的提升。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7

一、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與經驗的重要途徑。

在科學教育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我注意到幾點:

①活動來源於孩子們的生活,用他們的生活經驗來促進目標的實施。並以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內容要為實現目標服務;

②內容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新穎有趣,有利於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

③各階段內容循序漸進,呈層次性,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為幼兒提供足夠的豐富的操作材料,創設一種寬鬆融洽的氛圍,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直接操作、反覆體驗,主動探索,通過玩一玩、說一說、記一記、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等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探究的樂趣。

三、科學活動組織要求教師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對活動過程有足夠預測。

一點對我來是個很大的挑戰,儘管在組織活動前我準備了多種應變方案和策略,但在實際活動由於過度追求活動效果,當孩子在探索中出現了教師預測之外的新疑問時,我只給予了簡單的迴應,錯失了一些教育的契機,因此覺得有不少的遺憾。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8

工作已經一週了,但是一直沒有坐下來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情況。作為一名新教師,一定要不斷反思才能讓自己更加進步吧。

這麼久了,從學生的身份轉變為一名老師,是需要心理過程的調整和適應。真正的幼兒園工作不是學校里老師傳授的那個樣子。真正的幼兒園工作也不是實習的時候看到的那個樣子。現在的我才慢慢的體會到“耐心”“愛心”“責任心”在工作中的分量和應該為這些漂亮的詞語在實際中所要付出的行為是多少。

一、適應與迷茫

頭一週工作有點迷茫,雖然在學校裡和書本上學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是真正到了工作中卻是經常想不起來,也運用不起來。除了準備好教學活動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空白,上完課要去做什麼事情,要帶孩子幹什麼,怎樣組織孩子活動都不是很有經驗。怎樣培養孩子的常規也很是迷茫,再加上從來沒有帶過小班孩子,對於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經驗。除此以外,還要寫教育日誌,教學反思,區域活動記錄,主題生成活動,區角材料的投放等一些工作。創設環境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再加上幼兒園裡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任務,比如要佈置教室以外的空間,要參與一些教學案例的寫作活動,還要建構自己班級論壇等。讓人有點眼花繚亂。跟有經驗的老師搭班,只能是看一點做一點,跟著老師一起做。做什麼事情也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總是要問過老師後才能放心的去做,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點讓自己也很懊惱,老師與我商量什麼事情也總覺得自己的大腦是那麼的空洞,怎麼大腦裡的東西一個個都那麼不爭氣,都用不起來,很煩惱。

二、遊戲

這一週的工作中有一點是很缺乏的,那就是“遊戲”,幼兒園裡每天都要帶孩子做遊戲,可是自己知道的遊戲又是那麼的少,經常處於枯竭的狀態,每次回家都上網惡補這方面的不足但是還是滿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其實現在想想自己有點走入這遊戲的誤區了,幼兒園的活動應該是多樣化的,而不是說遊戲僅僅是遊戲而已,應該吧自己的思維拓開來,如一些民間遊戲,多樣化的繪畫活動,手工活動等都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這個月在這方面的開展有點忽略了,只是單一的想著做遊戲而已。這方面需要好好改善。

三、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方面的備課也有點偷懶,總是很依賴參考書的活動設計,雖然書上的設計都是精品,但是作為一名新教師還是應該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能老是照搬照抄,這樣遲早是要陷入盲目和思維僵化的程度。沒有自己的東西和思考,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這樣也枉為“新老師”這個稱號,終將陷入循規蹈矩的輪迴之中。

四、與孩子的相處

我很喜歡孩子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幼兒園裡,一個班級30個學生,各種調皮、個性突出的孩子都有,有的時候看到有小朋友抓傷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打架,搶玩具就覺得很懊惱,到底怎麼處理才好呢?雖然在讀書的時候看過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但是真正到了自己要親自處理的時候還是有點不知所措,心理清楚地明白孩子之間有點小擦和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跟孩子發脾氣,而且發脾氣問題還是不能得到改善。可是跟孩子說道理他們也不能理解,批評過後還是這樣,經常會有無能為力的感覺出現。我知道,沒有壞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現在肯定也存在很多方法的不正確,或也有處理不當的時候。這些都需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可是無奈的是在當時要照看30個孩子的時候是沒有時間去靜下心來去處理一兩個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都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或者處理的不夠恰當。這些都是讓我感覺到現實與理論的差距,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書中真理的差距是這麼的大,有的時候知道這樣做不夠正確但是也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比如:我們都說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批評孩子,但是又說教育孩子一定要及時才能有效果,可是當孩子吃飯的時候發生事情了,如果

不及時提醒他就會錯過教育的時機,可是這時候是吃飯的時間,批評他又會影響他們的食慾亦或是消化,這時候真是很矛盾啊。其實在工作中還有很多的事實與理論的衝突,但是沒有好好的及時記錄和反思,很多第一手的資料沒有及時處理覺得很可惜。現在對工作環境已經漸漸熟悉,接下來一定要專注於工作,好好把握每一個環節。讓問題及時處理。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多看多學多做,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每一個環節。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19

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在獨自遊戲時,常常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還常常自言自語,時而與這個角色對話,時而又與另一個角色對話,好像他正在和一些“夥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會擔心起來,懷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種心理疾病。其實,這是兒童正常的行為表現,這裡的“不同角色”是幼兒假想的遊戲夥伴,“自言自語”是幼兒的遊戲言語。

一、幼兒的遊戲言語

三口之家的現代家庭結構,決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時期往往有較多時間是獨自在家裡遊戲,這時就常常會出現年輕父母擔心的幼兒遊戲言語。皮亞傑認為,這是幼兒的一種自我中心言語。正確地理解幼兒的遊戲言語,能幫助家長更直接更清晰地瞭解到幼兒的內心需要。在結構遊戲和繪畫活動中,經常可以聽到幼兒邊玩邊說:“這是把大手槍,‘叭叭叭’……”“哎呀,壞蛋被我打死啦!”“小朋友在過生日呢,祝你生日快樂……”兒童常常用這種言語來表達他難以用動作表達的內容,這種言語往往比較完整,富有情感和表現力。皮亞傑指出:“幼兒遊戲言語是內部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式,有外部語言的特點,又有內部語言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幼兒的遊戲言語是其思維的有聲表現,它伴隨著遊戲進行,反映行為過程中的問題和行動結果。家長由此可以進一步理解幼兒的外部行為。

二、幼兒假想的遊戲夥伴

假想的遊戲夥伴是兒童遊戲的精神伴侶,無形的朋友。據研究,約有15%~3O%的兒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般在2.5~6歲之間發生。一般地說,這個現象到了入學年齡,隨著幼兒社會交往的增多會漸漸消失,個別也可能延續至10歲左右。按皮亞傑的理論,這時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前運算階段”。其特點是幼兒的思維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慢慢地過渡到開始利用表象進行思維。幼兒與假想夥伴的遊戲,正是頭腦中夥伴表象的再現。

正因為如此,不少兒童都有假想夥伴、無形朋友。這些假想夥伴、無形朋友也許是以前和他一起玩耍過的,但眼前不在身邊的朋友;也許是記憶深刻的畫報雜誌中的偶像;也許是某個動物或某個卡通人物形象。當孩子獨處時,為了解除孤獨感,頭腦中就會產生這些夥伴形象,並且把想像中的人或動物當作真實存在,與“他”說話,和“他”一起玩,還會在談話中提及“他們”。有假想夥伴的兒童,通常也能和其他兒童玩得很好,他們在和其他兒童玩耍時,就不再帶上他們的假想夥伴了。

在這裡,我們自然會想到,獨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夥伴。這表明他們找到了排除孤獨和寂寞的巧妙方法。與缺乏創見的兒童相比,富有創造性的兒童更可能有假想夥伴。

幼兒的遊戲體驗是愉快的。雖然幼兒渴望與人交往,但不能簡單地認為孩子一個人玩是可憐的。幼兒獨自遊戲也可以是愉快的。那些具有假想能力的幼兒正體味著獨自玩的快樂。隨著意志能力的悄悄萌發,你會驚喜地發現他正集中注意力獨自思考或是和他的假想夥伴開心地交流呢。此時,家長直在一旁暗中保護和觀察,給幼兒一個獨立遊戲思考的空間,在他出色地完成遊戲後再加以表揚鼓勵。

當然,家長應儘可能為幼兒提供條件,促使其與同伴之間的正常交往。事實證明,現實中“受歡迎的兒童”,多是在交往中主動、獨立的幼兒,他們往往表現出較強的能動性和適應能力。當然,有獨自遊戲經驗,並在遊戲中有假想能力的孩子,在集體活動中也往往表現得更主動、更積極。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20

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是開展教育教學的前提,更是每一位教師的立身之本。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裡的“榜樣”和“陽光”一樣。教師不僅要教好書,育好人,而且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通過這次師德師風的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十六年,自查自己在師德師風方面的收穫和不足與老師們共勉。

一、收穫成長

1.愛崗敬業。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為教育事業努力奮鬥,才能盡職盡責,教書育人。從教多年來我也是這樣做的,教育不只是給幼兒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怎樣做人。

2.為人師表。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對幼兒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關愛幼兒。教學生活中我能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幼兒,當她們有進步時我給予表揚,當他們犯錯時我及時指出並批評教育。對幼兒我總是努力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尊重她們的個體差異,讓孩子感受老師的關愛與溫暖。

二、不足之處

1.理論學習不夠透徹,只停留在表面現象,沒有從實質上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對教材深挖的力度還不夠,還有待改進。

2.工作作風不夠紮實,遇到困難不能知難而進,有時有任其自然的鬆懈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有時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

3.終身學習理念不強。對於終身學習理解不夠深刻,在平時的教學中,滿足於自己的現狀,缺乏強烈的求知慾望。從教十多年,不善於鑽研業務,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的創新理念不能很好的運用於實踐中。

三、努力方向

通過深刻查詢剖析,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將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業務知識學習,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不遇難而退,要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做到思想業務兩過硬。

2.堅持踏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

3.及時與家長溝通,認真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援和配合,不指責、責備家長。並且在語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誠、用誠意得到家長信任,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4.注重細節。教育無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關注的方面,往往對其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實現的,時刻銘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

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要深刻的認識自己的重要位置,隨時注意自己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情況,努力以飽滿的精神開拓進取,為教育教學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而努力。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21

學生見習是學校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在於運用學習成果,檢驗學習效果。為了完成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實踐能力,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以便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主動適應現代幼兒園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通過在幼兒園觀摩老師和幼兒的接觸,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對專業知識的興趣,並能夠結合實際,在專業領域內進行深入的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遊戲活動與延伸活動中,也讓見習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與幼兒的接觸交流,瞭解幼兒的需要。也將所學理論知識實際運用,找出存在的差距。

1、保育方面

在學生見習期間我告訴他們,不可以幫小朋友處理他們生活中的瑣事,如果有小朋友遇到什麼不會的,做不了的,只可以耐心引導他們去完成。如果幫他們做了,後果就是他們永遠都不能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應當堅守的原則,這些原則的出發點和終點都應是發展和提高幼兒的能力。

2、教學工作中

在學生見習期間,我很努力的去完成我的工作,認真寫好教案,教具都一一準備好;認真的上好每一節課,還經常讓見習的學生參與其中,感受整節課的過程。課後還耐心的為他們講解,讓他們多與孩子接觸,多與孩子們交談,教他們怎樣輔導孩子們進行課後的練習。讓他們在與孩子們的接觸當中去了解孩子。

學生見習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發展

培養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而這種實際能力的培養單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學前教育這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從課堂走向幼兒園。目的就在於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瞭解實際的幼兒園教學過程,熟悉幼兒園管理的基本環節,實際體會一個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以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當中,除了正常的教學活動外,遊戲活動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幼兒園遊戲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分為活動性與寧靜性遊戲,智力遊戲與體育遊戲,集體遊戲與個人遊戲,有的遊戲還需要準備豐富的遊戲道具,有的遊戲則需要老師用豐富且帶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幼兒組織幼兒。在遊戲活動中,我也讓學生和幼兒一起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瞭解幼兒的需要。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增加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環節,讓學生多練,多反思;多帶領學生去正規的幼兒園見習,學習成功幼兒教師的先進經驗:多讓學生去接觸幼兒,瞭解幼兒發展的水平和需要。。我相信經過不斷的實踐和學習會使我們取得新的成績,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22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自由的玩著跳繩,有的孩子還沒學會怎樣去跳,正仔細的琢磨著方法;有的孩子剛學會了一點點,正反覆地練習,爭取趕快熟練;有的孩子似乎對跳繩已經很熟悉,開始一個一個的去尋找挑戰對手……大班的戶外活動就是這樣,一個比較簡單、自由、放鬆的活動,他們不再需要太多的引導,只要是能自主,能玩的開心、有趣,那就是孩子們心裡所期望的。活動一直正常的順利進行著,可是慢慢地我發現,斷斷續續,孩子們都紛紛散開,有的孩子已經被一旁中班小朋友的跑步比賽給吸引住了,有的孩子聚在一起聊聊天,還有的孩子則選擇坐在旁邊的臺階上雙手託著下巴靜靜地看著什麼……此時,練習跳繩的孩子越來越少,到最後已是寥寥無幾……孩子們的思路早已經“各奔東西”了。

面對這樣的場景,有時候真會給人一個措手不及。說實話,在戶外活動上,其實不管是安排什麼樣的活動器械,這樣的現象還是時不時的發生。每次活動孩子們都能夠快速的適應並使用活動器械,他們對器械的瞭解並不是只停留在於表面,而是一再研究各種玩法後所積累的經驗,對器械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久而久之,大班的戶外活動就經常會出現一些類似的“閒雜人等”,他們會表現得很無聊,難道是真的不想玩嗎?還是對戶外活動不再感興趣。

新《綱要》中提出了“身心並重”的幼兒健康觀,並將幼兒健康放在了五大領域的首位。結合我園的生活課程我們認為一日之計在於晨,合理地安排戶外活動,可以使幼兒肢體得到舒展,促使幼兒心情愉快,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幼兒園一日活動是由鍛鍊拉開帷幕的,因此鍛鍊開展是否順利對一天的活動也起著一定的影響作用。為了更好的讓那些無聊的孩子重新回到快樂的遊戲中,我認為我們應該學習以下幾點:

1.教師要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有效地開展戶外活動會使幼兒有個好的精神狀態。如果教師沒有高度重視,同時也沒有意識到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即將丟失的就不僅僅是孩子的快樂了。

2.教師要設計有趣的遊戲,以遊戲帶動活動,也帶動幼兒積極性。孩子是最喜歡遊戲的,利用遊戲來引起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體育鍛煉專案融入到好玩、有趣的遊戲當中,設計一定的遊戲情境,再加上配套的遊戲器械和各種小道具等等,既能玩又能鍛鍊身體。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遊戲,快快樂樂地成長。

3.器械的“一物多玩”能激發幼兒主體積極性,遊戲活動是孩子創造愛好與享受快樂的活動,同時,活動器材是激發幼兒積極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使用活動材料,才能維持幼兒的興趣;只有幼兒對活動器材感興趣,才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與運動。

4.一個戶外活動僅僅圍繞著一個遊戲進行,那也會導致孩子失去興趣,如果有意識的多準備一個活動,兩者交替進行,那孩子體驗的就是不一樣的樂趣。根據大班的年齡特徵需求,合作競賽的形式比較適合大班的幼兒,他們喜歡挑戰性的遊戲,設計一些比賽性質的遊戲,幼兒可以自行結伴遊戲,也可小組之間進行遊戲,比比看哪一組最厲害。既培養了夥伴間的合作能力,也激發了自己的興趣和競爭意識。

5.我們要學會分享快樂,不管是因為什麼事,成功都是值得讓人高興的事情,有時候孩子的一個小小成功,他最想得到的是老師的肯定和欣賞,如果我們用“不屑一顧”來回應孩子的成功,那麼孩子會多掃興呢,如果是簡單的一句“你真棒!”,也許換回來的不僅有孩子的笑容,還會有他的自信。相信,學會了分享和肯定也能挽回活動的生機。

最後,教師要善於總結,孩子在活動中探索了很多豐富的經驗,但單憑幼兒自身發展還是不能夠在活動中得到提升,這時需要教師將幼兒的經驗加以整理,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和鞏固。教師要記住孩子始終是遊戲的主人,他們是快樂的傳遞者,而教師只要做好了適當的引導,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興趣基礎,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輕輕鬆鬆地遊戲。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23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每日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於兩小時。”因此,積極地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是每個幼兒園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組織好幼兒的戶外活動就成了我們每個幼兒老師的主要工作,對於如何開展戶外活動我總結了幾點心得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

一、確保幼兒的活動時間,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

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晨間、午餐後、下午戶外活動時間,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遊戲材料,組織幼兒開展戶外活動。在晨間活動中我們除了為幼兒準備自制的體育玩具外還開放體育器材室,他們自由選擇玩具,自由結伴,按自己的喜愛和意願進行遊戲;午餐後,我們給孩子們準備比較安靜的遊戲,如餐後散步、走迷宮、走小路等;在下午的遊戲活動我們會為孩子們準備有趣、好玩的體育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得到相應的鍛鍊,培養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每一次活動,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確保幼兒的活動時間,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

觀察孩子的玩耍,瞭解他們的活動和興趣,從中知道通過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來進一步開發新的玩法。就這點我觀察到我班幼兒在晨間鍛鍊玩跳圈的時候,大部分幼兒對此已不感興趣了,我就把本來是擺成直線的圈擺成弧形或蛇形等,通過不斷的變換圈的擺放形式並且適當的增加圈的數量,這時我發現幼兒對跳圈又感興趣了,又喜歡玩了而且玩的很投入。變換遊戲的方法可以增加兒對遊戲的興趣可以慢慢的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創造新的玩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的自我創新能力是不容忽視的。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用創造性的教育思想武裝自己,才能更好的來實施教育活動。

三、讓幼兒帶著愉快情緒參加體育活動。

在體育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由選擇同伴,讓幼兒教幼兒,使他們在活動中能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評價,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有了良好的情緒體驗,幼兒活動的時間就會自然延長,從而提高了幼兒活動的永續性。

在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活動時,我們會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制定分層次目標,設計和安排難度不一的活動,提供不同指導和幫助,使能力強的孩子得到進一步提高,使能力弱的孩子能在其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活動中,我們應做到在言語和行為上處處照顧每一個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對於那些活動能力差的幼兒,我們應在言語上和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援。如在“摘果子”的遊戲中,我們根據孩子們的身高、彈跳力的不同,設定了不同的高度,使每一個幼兒在遊戲中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以往開展的戶外活動常常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製作、提供活動材料;設定、安排活動場地;示範、指導某一基本動作並評價總結活動情況,致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未能得到充分得發揮。我認為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應當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玩具和玩法的權利。所以在每次準備活動材料時,我們都會請孩子們和我們一起準備、一起收集、共同製作,讓他們體會其中的喜悅,增加他們對體育器材的興趣,學會珍惜體育器材。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發揮幼兒創造性,鼓勵幼兒一物多玩。一個藤圈不僅是用來跳的,可以連環套著當車跑,可以立著當圈滾。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並不意味著教師成為旁觀者或提醒者,作為教師自身的積極參與更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興趣和質量。

五、根據幼兒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研究表明,幼兒在活動中堅持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幼兒對該活動的興趣的強弱。因此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安排幼兒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以培養幼兒的堅持性。

幼兒園中班教學工作反思 篇24

孩子進入大班有一個多月了,為了讓家長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升入大班後的表現,在大班年齡段所要學習的教育教學內容,以便更好的達到家園共育,因此,我們上週對家長開展了半日開放活動早上,大多數家長都早早的來到了幼兒園,很細心的觀察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一、在早操時,全班幼兒積極性較高,這離不開領操老師的熱情,更少不了其他老師在幼兒行為方面的配合。在吃水果的過程中,孩子的常規不太好,很多小朋友覺得棗子圓圓的很好玩兒,老是掉到地面上,吃水果速度極慢。這需要平常我們老師多督促,並養成良好的吃東西的習慣。

二、在家長看完孩子們做操、喝水、吃水果之後,緊接著就是我們的一個教育活動。今天的教育活動是上的邏輯思維課程,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都比較陌生,所以我想通過這次活動,讓他們瞭解這門課程,從而知道讓幼兒學習這門課程是對的選擇。

三、全體幼兒入廁之後,上課了。首先和孩子們集體玩兒了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匯入活動很好的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跟著音樂,孩子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緊接著,教師出示了本節課所要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的藍邊卡,大半部分幼兒都能說出圖片上的內容以及所存在的關係,表現非常積極。開始給大卡片找朋友了,部分小朋友思維很活躍,想象力很豐富,能夠觀察出兩張卡片所存在的共同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理由。平常一向很內向的一名幼兒當天也大膽的回答問題了。最後是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操作的遊戲環節了。老師進行巡迴指導,儘量顧及到每位幼兒,讓家長也參與其中,看得出大人小孩都很有興趣,整堂課程在歡快的氛圍下進入尾聲。

四、活動結束後家長們看到孩子的表現很高興,對於孩子在遊戲中的樂趣以及掌握的知識,紛紛表示欣慰。個別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表現不好,而且不大但,非常生氣,並且斥責幼兒,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只會更傷孩子的自尊心。在老師的鼓勵下該孩子才化哭泣為笑容。

在本次家長活動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1、必須時常訓練幼兒的常規。訓練好常規是進行一切教育教學的前提。

2、教師應更多的給幼兒發言的空間,並儘量保證所有幼兒都能得到老師的鼓勵。使家長感受到老師對每個孩子的關心與尊重。

3、在活動中,家長能夠和孩子一同參與遊戲,是個很好的互動方式,讓孩子體驗家園互動的樂趣。

4、在教學時,應適當的提一下家長的存在,感覺有點忽視了他們。並趁此機會介紹一下思維課程家長在家的引導方法。

通過這次活動,自身認為還存在著許多經驗上的不足,理論上的欠缺,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會做的更好。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尊重幼兒、理解幼兒。讓 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既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又要鼓勵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學習。使其身心獲得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