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通用27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47W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

一、政治老師要具備新穎的觀念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通用27篇)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錯的都是對的;學生是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反駁老師、不能質疑老師。這樣的師生關係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師生關係就是簡單的授受關係,沒有情感的交流。 時代在發展,師生關係也要與時俱進。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並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才會因為受到老師平等、民主對待,得到老師信任和尊重而很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並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二、政治老師要具備教學的藝術

思想品德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怎樣組織教學,取得什麼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藝術有直接的關係。在教學中,雜亂無章不是藝術,目標不明不是藝術,方法單一不是藝術,主次不分不是藝術。

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課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備課中必須吃透教材,教學中脫離教材,頭腦清晰,條理清楚,注重邏輯,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圓其說的雜亂無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確目標。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始末,讓學生知道“是

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記什麼”“做什麼”“懂什麼”,防止出現教學完後學生還在“霧裡看花”的敗筆。再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堅持啟發性原則,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匯入方法,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發

現、新感覺。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奏,防止老師在臺上“云云”而學生在臺下“呼呼”的尷尬情景。最後,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難點,為什麼是重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詳講;“次”就是淺顯易懂,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講。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會努力按自己說的去做,爭取做得更好。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

一、試題中出現新教材中的觀點

1.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綜政治部分注重了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主觀題中:38題,針對的是今年抗旱保糧的重大時事背景,考查水資源的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一些基本經濟知識和經濟規律,如價格與價值,價值規律與市場競爭,國家職能和哲學上的有關觀點等等,這不僅實現了政治學科內綜合,而且我覺得今年在試題答案的設定上更加註重體現文科綜合。如在38題(1)(2)問的答案中,體現了政治和地理綜合;而39題是從歷史上的國際貿易切入引出了貿易全球化,其中,(5)和(6)問無論是試題的設問還是答案的設定都體現了政史綜合,(6)問還在一道題裡實現了學科內哲學和經濟學的綜合。

2.大學聯考試題貼近新課程

今年全國卷(一)雖不是舊教材的最後一年,但高一已使用了新課程。如38題(3)問政治常識題採用了高一政治生活新教材的觀點作答,如"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這些觀點在舊教材裡沒有原話,但新教材裡都有。還有39題(7)問也是高一經濟生活新教材專門講的內容,還有39題(6)問的也是新教材中增設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的觀點。

3.試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試題幫助學生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理論,實踐科學發展觀,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素質性的要求。如38題(2)問水資源的利用和三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39題(7)問分別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務是發展"和"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如24,27題注重了對經濟知識應用,25題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

4.注重主幹知識聯絡重點時政

和往年一樣,試題仍注重落實教材的主幹知識並聯系重點時政知識。

全國卷的大學聯考題選擇題基本上我們看到12道選擇題覆蓋了12個重點和熱點。其中:經濟常識五道題:包括24題、25題是經濟知識應用和計算,26題是個體經濟發展的意義和作用,27題是經濟知識應用計算,考查對價值規律的理解和運用,35題通過中國與東盟貿易的發展,考查我們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哲學常識是四道題:從28題開始,通過金融危機考查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相關知識,29題用矛盾的觀點分析災難和進步的關係。30題就小崗村致富路的探索考查體現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31題是就三農問題的解決來考查歷史唯物主義;政治常識三道題:分別是32題通過金融危機考查了對人大代表權利和義務的應用;33題通過抗震救災考查國家的立法工作,對地位和職位的理解;34題考查多黨合作制度主幹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時應重視基礎知識的全面、準確掌握,抓住學科內最基本、最常見的主幹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複習中應有意識地將教材中瑣碎的知識點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路化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站在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從多個方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從而大大提高複習效率。

二、學生在答題中出現的失誤:

失誤一:知識準備不足

表現在一是知識的全面把握不夠,二是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因此,答題時只能就是論事,就題目所給的材料“論”材料,缺少理論分析,缺少知識理解。如,選擇題第11題,問“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考生的失誤率在60%以上。第39題(2)“試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氣象經濟迅速發展這一現象”,得分率不足1/3,失誤也在60%以上。究其原因,概因考生大部分根本不理解“市場經濟”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起作用的。此題即使用反向思維來解答,也能夠很快排除其他選項,因為題目所給的其他選項不具有很強的干擾性。這隻能說明考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還有第38題,以“兩個務必”為背景,辨析對“艱苦奮鬥精神”的兩種不同認識。此題的得分率也只在40%左右。失誤在於,或者觀點就是錯誤的,認為“在現代,艱苦奮鬥精神已經過時,是落後的”等等,或者將哲學觀點列上一些,毫無針對性。凡此種種答案,都說明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第41題(4),問題非常直接、直白:“我國如何堅持依法治國”,甚至許多教師都認為此問不像大學聯考試題,認為難以考查出考生的水平等等。但評卷結果出乎意料,考生得分率僅有不足1/3。許多考生離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大抄試題材料。這隻能說明考生不知道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或者是知道但不理解,因此,難以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失誤二:思維能力不強

表現在一是審題不清,抓不住問題的中心和要點;二是答題思維混亂,層次不清。審題能力是指考生在解答問題之前認真、仔細、準確、完整地把握題目要求的能力。而答非所問現象的大量存在,首先說明對題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夠。第38題要求考生“分析目前應如何加強黨的建設”,但許多考生離開了“黨”的建設這一主題,大談“政務”建設,“人大”加強立法建設,等等;在第(2)問,則有許多考生離開了對“艱苦奮鬥精神”這一觀點的分析,答共產黨如何艱苦奮鬥取得了勝利。答第41題(3)“城市化的意義”時,只將“xx大報告”的有關內容答上,顯然不符合題目要求。說明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能力都不強。另外,答題時無層次、缺乏條理也是常見現象。大學聯考閱卷固然是“踩點”給分,但如果層次不好,條理不清楚,“點”何以能答上?能答全?

失誤三:理論不會聯絡實際

理論聯絡實際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缺少對實際生活的理解,理論既學不好,也沒有價值。但考生卻不這樣理解。從答題情況可以看出,答案或者抄題目材料,或者空話連篇、口號連篇。許多考生對此都很委屈,認為自己花費了很多功夫來學習政治課,而且對於理論知識都能“倒背如流”,為什麼答題時卻答不好呢?關鍵還在於對理論不理解,即平時學習時就沒有理論聯絡實際(只會背概念、記憶原理是不夠的),平時對理論的內涵就沒有深刻理解,只當作“口號”來記憶,答題時空話連篇就是必然的了。

三今後教學的新措施

從教學看,仍然需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訓練思維能力,強調理論聯絡實際:

1.政治學科的基本知識主要是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因此,不能夠背誦記憶,必須理解記憶,是教學中特別需要強調的。從能力和基礎知識的關係看,能力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基礎之上,即首先必須有學科知識做支撐。因為基礎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並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試題的基本保證。能力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是一個雙向促進的互動過程。教學中對基本知識的內涵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深層分析、比較分析。須明確,教材只是從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對某一具體知識進行分析和說明的,換了背景和角度該如何把握?在教學中不妨多做一些嘗試。從知識內容看,除了把握教材的顯性知識外(大多數考生只能停留在這個層次),對教材知識延伸的隱性知識,即所謂教材文字背後的東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要重點把握;還有,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的知識需要重視。幾年來文科綜合試題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已經遠遠不侷限於政治教材中所規定的知識了,也涉及到文學、美學、甚至藝術等多個領域。詩詞歌賦皆可入題的設計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領域,也使學科廣度加寬。當然,這些知識的選取都是與政治學科知識相關聯的,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另外,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學術領域的新認識、新見解(基於中學學科內容的拓展或延伸)等都要有所注意。上述分析旨在說明:不能狹義地理解學科基礎知識。

2.通過適當的解題訓練,增強思維能力。從大學聯考要求看,學會知識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對新問題、新情境的認識和解決過程的要求。試題看起來不難,答案也是簡練的,但其背後的思維過程卻是複雜的,思維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須通過解答試題的訓練,增強思維能力。當然不能搞題海戰術,而是要選擇一些好題,放大考生思維的空間和時間。要研究這些題目的命題思路、思維價值、知識要求等等。這樣,一方面在解題過程中深化理解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3.重視理論聯絡實際。如果說第一階段的複習是“理論聯絡實際”,那麼第二階段的複習可以理解為是“實際聯絡理論”。其不同在於:“理論聯絡實際”主要強調在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要注意聯絡實際問題來加深理解;而“實際聯絡理論”則主要強調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在實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過程中運用理論。從具體操作看,在“理論聯絡實際”過程中,由於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掌握還不能作到全面、透徹,因此,理論所聯絡的實際問題應該是被拆解開、被分解了的實際的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片段;而在“實際聯絡理論”的過程中,實際就應該是比較完整的、全面的。此時學生必須將學科理論體系打破,根據問題情境的展開情況,根據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重新篩選、整合理論知識,建構一個新的理論知識框架。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問題的發生有大有小,但都是具體的。因此,大學聯考試題的設計也一定是從微觀切入題目。即使同樣的問題,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題的思路和答案的設定也就不會相同。因此,不能停留在僅僅知道了理論,知道了實際,還要通過具體問題的設計和解答,來鍛鍊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3

一、政治老師要具備新穎的觀念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錯的都是對的;學生是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反駁老師、不能質疑老師。這樣的師生關係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師生關係就是簡單的授受關係,沒有情感的交流。 時代在發展,師生關係也要與時俱進。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並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才會因為受到老師平等、民主對待,得到老師信任和尊重而很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並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二、政治老師要具備教學的藝術

思想品德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怎樣組織教學,取得什麼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藝術有直接的關係。在教學中,雜亂無章不是藝術,目標不明不是藝術,方法單一不是藝術,主次不分不是藝術。

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課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備課中必須吃透教材,教學中脫離教材,頭腦清晰,條理清楚,注重邏輯,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圓其說的雜亂無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確目標。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始末,讓學生知道“是

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記什麼”“做什麼”“懂什麼”,防止出現教學完後學生還在“霧裡看花”的敗筆。再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堅持啟發性原則,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匯入方法,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發

現、新感覺。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奏,防止老師在臺上“云云”而學生在臺下“呼呼”的尷尬情景。最後,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難點,為什麼是重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詳講;“次”就是淺顯易懂,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講。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會努力按自己說的去做,爭取做得更好。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4

一、試題中出現新教材中的觀點

1.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綜政治部分注重了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主觀題中:38題,針對的是今年抗旱保糧的重大時事背景,考查水資源的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一些基本經濟知識和經濟規律,如價格與價值,價值規律與市場競爭,國家職能和哲學上的有關觀點等等,這不僅實現了政治學科內綜合,而且我覺得今年在試題答案的設定上更加註重體現文科綜合。如在38題(1)(2)問的答案中,體現了政治和地理綜合;而39題是從歷史上的國際貿易切入引出了貿易全球化,其中,(5)和(6)問無論是試題的設問還是答案的設定都體現了政史綜合,(6)問還在一道題裡實現了學科內哲學和經濟學的綜合。

2.大學聯考試題貼近新課程

今年全國卷(一)雖不是舊教材的最後一年,但高一已使用了新課程。如38題(3)問政治常識題採用了高一政治生活新教材的觀點作答,如"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這些觀點在舊教材裡沒有原話,但新教材裡都有。還有39題(7)問也是高一經濟生活新教材專門講的內容,還有39題(6)問的也是新教材中增設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的觀點。

3.試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試題幫助學生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理論,實踐科學發展觀,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素質性的要求。如38題(2)問水資源的利用和三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39題(7)問分別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務是發展"和"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如24,27題注重了對經濟知識應用,25題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

4.注重主幹知識聯絡重點時政

和往年一樣,試題仍注重落實教材的主幹知識並聯系重點時政知識。

全國卷的大學聯考題選擇題基本上我們看到12道選擇題覆蓋了12個重點和熱點。其中:經濟常識五道題:包括24題、25題是經濟知識應用和計算,26題是個體經濟發展的意義和作用,27題是經濟知識應用計算,考查對價值規律的理解和運用,35題通過中國與東盟貿易的發展,考查我們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哲學常識是四道題:從28題開始,通過金融危機考查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相關知識,29題用矛盾的觀點分析災難和進步的關係。30題就小崗村致富路的探索考查體現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31題是就三農問題的解決來考查歷史唯物主義;政治常識三道題:分別是32題通過金融危機考查了對人大代表權利和義務的應用;34題考查多黨合作制度主幹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時應重視基礎知識的全面、準確掌握,抓住學科內最基本、最常見的主幹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複習中應有意識地將教材中瑣碎的知識點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路化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站在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從多個方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從而大大提高複習效率。

二、學生在答題中出現的失誤:

失誤一:知識準備不足

表現在一是知識的全面把握不夠,二是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因此,答題時只能就是論事,就題目所給的材料“論”材料,缺少理論分析,缺少知識理解。如,選擇題第11題,問“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考生的失誤率在60%以上。第39題(2)“試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氣象經濟迅速發展這一現象”,得分率不足1/3,失誤也在60%以上。究其原因,概因考生大部分根本不理解“市場經濟”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起作用的。此題即使用反向思維來解答,也能夠很快排除其他選項,因為題目所給的其他選項不具有很強的干擾性。這隻能說明考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還有第38題,以“兩個務必”為背景,辨析對“艱苦奮鬥精神”的兩種不同認識。此題的得分率也只在40%左右。失誤在於,或者觀點就是錯誤的,認為“在現代,艱苦奮鬥精神已經過時,是落後的”等等,或者將哲學觀點列上一些,毫無針對性。凡此種.種答案,都說明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第41題(4),問題非常直接、直白:“我國如何堅持依法治國”,甚至許多教師都認為此問不像大學聯考試題,認為難以考查出考生的水平等等。但評卷結果出乎意料,考生得分率僅有不足1/3。許多考生離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大抄試題材料。這隻能說明考生不知道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或者是知道但不理解,因此,難以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失誤二:思維能力不強

表現在一是審題不清,抓不住問題的中心和要點;二是答題思維混亂,層次不清。審題能力是指考生在解答問題之前認真、仔細、準確、完整地把握題目要求的能力。而答非所問現象的大量存在,首先說明對題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夠。第38題要求考生“分析目前應如何加強黨的建設”,但許多考生離開了“黨”的建設這一主題,大談“政務”建設,“人大”加強立法建設,等等;在第(2)問,則有許多考生離開了對“艱苦奮鬥精神”這一觀點的分析,答共產黨如何艱苦奮鬥取得了勝利。答第41題(3)“城市化的意義”時,只將“xx大報告”的有關內容答上,顯然不符合題目要求。說明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能力都不強。另外,答題時無層次、缺乏條理也是常見現象。大學聯考閱卷固然是“踩點”給分,但如果層次不好,條理不清楚,“點”何以能答上?能答全?

失誤三:理論不會聯絡實際

理論聯絡實際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缺少對實際生活的理解,理論既學不好,也沒有價值。但考生卻不這樣理解。從答題情況可以看出,答案或者抄題目材料,或者空話連篇、口號連篇。許多考生對此都很委屈,認為自己花費了很多功夫來學習政治課,而且對於理論知識都能“倒背如流”,為什麼答題時卻答不好呢?關鍵還在於對理論不理解,即平時學習時就沒有理論聯絡實際(只會背概念、記憶原理是不夠的),平時對理論的內涵就沒有深刻理解,只當作“口號”來記憶,答題時空話連篇就是必然的了。

三今後教學的新措施

從教學看,仍然需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訓練思維能力,強調理論聯絡實際:

1.政治學科的基本知識主要是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因此,不能夠背誦記憶,必須理解記憶,是教學中特別需要強調的。從能力和基礎知識的關係看,能力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基礎之上,即首先必須有學科知識做支撐。因為基礎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並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試題的基本保證。能力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是一個雙向促進的互動過程。教學中對基本知識的內涵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深層分析、比較分析。須明確,教材只是從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對某一具體知識進行分析和說明的,換了背景和角度該如何把握?在教學中不妨多做一些嘗試。從知識內容看,除了把握教材的顯性知識外(大多數考生只能停留在這個層次),對教材知識延伸的隱性知識,即所謂教材文字背後的東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要重點把握;還有,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的知識需要重視。幾年來文科綜合試題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已經遠遠不侷限於政治教材中所規定的知識了,也涉及到文學、美學、甚至藝術等多個領域。詩詞歌賦皆可入題的設計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領域,也使學科廣度加寬。當然,這些知識的選取都是與政治學科知識相關聯的,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另外,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學術領域的新認識、新見解(基於中學學科內容的拓展或延伸)等都要有所注意。上述分析旨在說明:不能狹義地理解學科基礎知識。

2.通過適當的解題訓練,增強思維能力。從大學聯考要求看,學會知識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對新問題、新情境的認識和解決過程的要求。試題看起來不難,答案也是簡練的,但其背後的思維過程卻是複雜的,思維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須通過解答試題的訓練,增強思維能力。當然不能搞題海戰術,而是要選擇一些好題,放大考生思維的空間和時間。要研究這些題目的命題思路、思維價值、知識要求等等。這樣,一方面在解題過程中深化理解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3.重視理論聯絡實際。如果說第一階段的複習是“理論聯絡實際”,那麼第二階段的複習可以理解為是“實際聯絡理論”。其不同在於:“理論聯絡實際”主要強調在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要注意聯絡實際問題來加深理解;而“實際聯絡理論”則主要強調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在實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過程中運用理論。從具體操作看,在“理論聯絡實際”過程中,由於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掌握還不能作到全面、透徹,因此,理論所聯絡的實際問題應該是被拆解開、被分解了的實際的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片段;而在“實際聯絡理論”的過程中,實際就應該是比較完整的、全面的。此時學生必須將學科理論體系打破,根據問題情境的展開情況,根據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重新篩選、整合理論知識,建構一個新的理論知識框架。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問題的發生有大有小,但都是具體的。因此,大學聯考試題的設計也一定是從微觀切入題目。即使同樣的問題,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題的思路和答案的設定也就不會相同。因此,不能停留在僅僅知道了理論,知道了實際,還要通過具體問題的設計和解答,來鍛鍊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5

在這個學期,我校教學教研模式發生巨大改變。一個大的背景是,我校展開全面的教學改革。教改是個摸索和探索的過程,因此,八年級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也在探索中前進。具體的收穫暫不評論。對於課改,我們有許多的感想和反思。

一、課改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課改要求以導學稿為主要載體。教師課堂教學一定要求使用導學稿。所以,備課環節,除了以前備教案學案之外,還要設計導學稿。因為設計所有年級所有班級,所以,導學稿設計要求所有政治課老師參與設計,提倡集體備課。每週所有政治教師要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討,共同分析,所以,工作量明顯加大。同時,課改要求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以學生“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的作用是引導。這對教師的傳統教學習慣和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挑戰。所以,教師要不斷調整自我,提高自我。

二、小組合作學習和課堂教學秩序的和諧

小組合作學習實施以來,馬上產生了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迅速提高。課堂裡,大家踴躍回答問題。課堂競爭激烈。小組之間競爭也非常激烈。但是,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傳統的課堂教學秩序遭到顛覆。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需要一個制度來調整。實際教學中,我利用班主任的權威,建立了小組合作競爭的制度。防止課堂教學秩序過於隨意。從而避免出現“看起來熱熱鬧鬧,應用起來死翹翹”的尷尬局面。

三、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小組合作並不是總很和諧的。問題不斷出現。問題一:每個小組都是按成績的好、中、差搭配的。成績最好的同學擔任組長。負責小組的合作學習。但是,問題在於,使用導學稿的過程,實際上,許多差生並不積極去思考去合作交流,而是過度依賴好生去解決問題。最多就充當一個發言的傳聲筒而已。小組長也搞的好疲憊,不願意再擔任組長。問題二:雖然提倡小組合作和小組間競爭,但是,不是每個人競爭意識都很強,集體榮譽感也不強。固然小組內部有成員有榮譽感,但往往因為某個人導致小組失利,小組內部矛盾出現,時間長了矛盾加劇,出現分裂。這個問題,又如何解決?

四、導學稿的使用和多媒體教學結合存在的問題

課堂教學使用導學稿,比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材的主要教學點都在導學稿中體現,學生是先解答再回答。但是,使用多媒體教學,主要是圖文音並茂,以吸引和促進教學。這就產生一個矛盾。多媒體教學怎麼和導學稿實現有效結合?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6

年全國國中美術教師遠端研修開始了,教師遠端研修平臺可以說像一扇視窗,讓我眼界更加寬廣,教學思路更加清晰。通過觀看專家講座、答疑,大家一起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的學習,我真是受益匪淺,對以往一些困惑的問題,在這次學習中都找到了答案。

一、更新理念

開闊眼界

通過這次研修學習,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術新課標和新課改理念,更好的、準確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幫助,感受很多。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努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二、深刻感悟

實踐運用

通過研修教師對情境教育特質及其獨特優勢的講解,我深深的認識到一堂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多麼重要啊!當我再次設計課堂情境時因課而定、因人而設、因情而導。例如引導學生以“我為校園添色彩”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佈置同學們到校園裡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校園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體育場能體現校園的生龍活虎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花園美;有的說幽靜的晚自習夜景美……

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校園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三、轉變較色

與時俱進

在這次學習中,網上遠端培訓也為我們美術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們之間相互討論、交流、互相學習,對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研修活動已經結束,通過活動我的新課程理念得到了提升、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新一輪課改實施中,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抓住時代的脈搏,爭當課改的排頭兵,做人民滿意的教師。遵循“平等交流、和諧共進、優勢互補、全面提高”的理念,勇敢的走在教育的前沿,用過硬的教育教學本領回報我們的家鄉父老和渴望求知追求真善美的孩子們。通過這次研修,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教育也是一項技術活,不僅需要豐厚的教學技能,還需要出奇制勝的教學設想和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當你把握住被教育者的興趣點時,說明你已經叩開了教育之門,但要獲得最終的成功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探索。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螢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那麼四邊形的內角和,你知道嗎? 活動一:探究四邊形內角和。

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分組交流與研討,並彙總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個角的度數,然後把四個角加起來,發現內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兩個三角形紙板拼在一起構成四邊形,發現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來,教師在方法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作輔助線的方法,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把一個四邊形轉化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知道五邊形的內角和嗎?六邊形呢?十邊形呢?你是怎樣得到的?

活動二: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

學生先獨立思考每個問題再分組討論。

關注:(1)學生能否類比四邊形的方式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生能否採用不同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後進行交流(五邊形的內角和)

方法1: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3個180?的和是540?。

方法2:從五邊形內部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然後用5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周角360?。結果得540?。

方法3:從五邊形一邊上任意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然後用4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平角180?,結果得540?。

方法4:把五邊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然後用180?加上360?,結果得540?。

師:你真聰明!做到了學以致用。

交流後,學生運用幾何畫板演示並驗證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邊形的內角和之後,同學們又認真地討論起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類比四邊形、五邊形的討論方法最終得出,六邊形內角和是720?,十邊形內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師:通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知道多邊形內角和嗎?

活動三: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思考:(1)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的關係?

(2)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的關係?

(3)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多邊形邊數的關係?

學生結合思考題進行討論,並把討論後的結果進行交流。

發現1:四邊形內角和是2個180?的和,五邊形內角和是3個180?的和,六邊形內角和是4個180?的和,十邊形內角和是8個180?的和。

發現2:多邊形的邊數增加1,內角和增加180?。

發現3:一個n邊形從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邊數n存在(n-2)的關係。

得出結論: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

(三)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口答:(1)七邊形內角和( )

(2)九邊形內角和( )

(3)十邊形內角和( )

2、搶答:(1)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於1260?,它是幾邊形?

(2)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是1440? ,且每個內角都相等,則每個內角的度數是( )。

3、討論回答: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比四邊形的內角和多540?,並且這個多邊形的各個內角都相等,這個多邊形每個內角等於多少度?

(四)概括儲存

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1、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

(五)作業:練習冊第93頁1、2、3

八、教學反思:

1、教的轉變

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後,利用幾何畫

板直觀地展示,激發學生自覺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的轉變

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層 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課堂氛圍的轉變

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徵,教師對學生的 思維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徵。整節課學生與學生, 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 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 判斷髮現的價值。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8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字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在上課中講得井井有條,知識條分縷析十分透徹,演算透徹清晰,但結果是有不少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數學學習困難重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數教師都歸因於學生素質差、家庭教育環境不良等教師以外的因素,很少發現是自己教學能力和素養導致而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師生雙方的資訊交流,共同學校的過程。教師得知學生在數學學習很困難時,是否想到了可能教師自己對教材理解不夠,沒有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內容層次沒有理清和教學方法不適呢?《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的數學教學目的是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聽”到“懂”,再到“會”,最後到“通”。為此,教師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批判性地考察自我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到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現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反思教育觀念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科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數學非常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有不少教師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這樣使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上失去了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順利地建立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定義、定理和規律。

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以讓三個同學合作分別去畫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這是學生會發現三條線為什麼會是一條線?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種,為什麼“角邊邊”不能判定兩三角形全等?在學習鑲嵌時,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可以,而正五邊形不可以?等等。

這樣教師不斷地設問,不斷地質疑,就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歸納各種各樣的數學規律,為下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的教師必須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緊緊抓住主導和主體的關係,解決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0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科學是新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對此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科學學科是進入科學殿堂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要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

二、充分發揮科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在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學生對科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中對課題的引導,重點的突出都是一個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還有就是對實驗的全程設計與把握,這需要教師把實驗課備透,在實驗課堂上能真正做到運籌帷幄,掌控大局。

在演示實驗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應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藉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要在在學生實驗中讓學生相對獨立思考,操作,而不是簡單的老師說,學生做,變成另一種填鴨式教學,如,可以先讓學生做好探究的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這幾項,在師生共同探討可行性,最後讓可行性高的實驗設計付諸行動,在個過程中老師只是個參謀,而當學生這個主導者獲得較大成功後,會得到很強的成就感,也就是他後期學習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知識系統化,並做到循序漸進。

曾今有一位老科學教師告訴我科學中的化學部分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初聽不以為然,細想有一定的道理,是啊,化學的元素知識,物質性質、變化等等,細分下來量大的驚人,這時候作為老師就應把總結歸納時時記心頭,不僅自己總結,還要讓學生也學會總結,簡單的是遇到相似相聯絡的知識會聯想,深入點的就是會歸結出知識樹,知識網。這些不管是在記牢化學知識,還是作為學習化學的工具都十分有用。

科學是開設時間相對較短的一門學科,因此有許多知識需要掌握,但如果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如何讓學生在保持興趣的同時記住科學知識,這是問題的關鍵。而循序漸進就是一個好方法,如在還沒有學到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時候就對一些常見的物質的相關知識進行一定的滲透;或在學完一段後對某一方面集中訓練,再進行知識競賽什麼的。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在教學後的一些不成熟反思與總結,學無止境,教亦如此,所以還應該多注重資訊交流,主動與外界進行交流與學習,擴大資料來源,充分發揮資訊互動,取其之長補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1

這學期來,我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七年級學生基本上沒有英語基礎,面對新教材感到很不適應,難以進入學習角色,覺得學習任務重、負擔重。這就是說七年級年級教師面對的基本上是“零基礎英語”的學生,因而,學生感到不適應、負擔就是很正常的。

2、使用的新教材雖然說是國中起點(零起點)教材,但顯然教材的預備篇內容少,所用課時少,不能彌補學生國小未學英語之不足。

3、全套新教材剛開始使用,教師尚處在初始的實踐探索之中;教師接觸的新教材也只是第一冊,對國中教材的全貌沒有整體上的感性認識;新課標、新教材所要求的觀念、方法和教師頭腦中原有的觀念、方法尚處在初步磨合階段。

4、由於以上方面的原因導致全學期課時偏緊,教師感到教學任務重,教學課時少,教學進度很難完成,並擔心兩極分化現象會提前出現。

學生學習上出現的困難是客觀存在,教師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其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積極主動的應對新課程、新教材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問題。

二、對存在問題的思考和認識

1、教師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對新課標提出的各級目標的認識尚不足。七年級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知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進行培養。這裡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怎樣利用學生已有的語言技能?怎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應用技巧?應該採取怎樣的英語學習策略;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等。以文化意識為例,新教材要求通過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以便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要求注重啟用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並由淺入深地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和融合的認識和理解的敏感性,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鑑別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在實際情景中恰當而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

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與認識是實現新的教學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標的基礎。

2、教師對教材的彈性認識不足。教師應該明確,以前的教學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現在新課標的要求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前者是我把知識給你,你來學,來接受,後者是教師想出一些儘可能適合學生的辦法讓學生掌握認識,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反映在教材的處理上,前者給了你綱,給了你教學全部內容,你可以將教材用夠,剝爛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後者給你的教材僅是一個適應於教學的一般性材料,教師需要精細加工。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在諸如教育資源,學生生源、師資水平,英語教育現狀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教材不強求一律,各校可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根據各自的條件選用教材或者在教材選定後根據各種因素增添和刪減某些材料。一句話,彈性的使用教材,這樣就使教材具有了開放性,而不是原來的封閉形式了。

新教材給教師和不同層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十分廣闊的活動空間,它給了我們一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因地制宜”的自由度。但目前我們尚未體會到這一點,因而遇到一個知識點,就生怕學生漏掉,就要擠出時間來講清楚、講透,這樣自然的就會感到教學任務重,教學課時少,教學進度難以完成。

3、教師缺乏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關係。教學過程中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學生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標目標要求的最重要的主體。二是教師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標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外在因素。

4、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活動二者有機統一問題的處理尚嫌不當。現在有的課堂活動看起來花樣形式較多,但是與教學內容的關聯處理顯得很生硬,有串聯活動之嫌,使用的結果可能沖淡主題,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會使課堂管理失控,給一些頑皮學生提供“玩”的機會。

教學內容與活動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更好的實現課程目標,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動”來達到“學”,是“動”中“學”(learningbydoing),而不是為了“動”而“動”,為“學”而“學”,所以課堂不應是活動串聯起來的遊戲。

三、關於七年級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師要自覺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

2、教師要自覺培養跨學科的整合能力。不斷拓寬知識面,新課標倡導課程的綜合、開放,淡化學科界限。在實施新課程時,教師必須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備廣博的知識背景。這就需要教師自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補充必要的學科知識,努力在多學科的視野之中豐富跨學科的意識和學生經驗。此外,充分教師群體力量組織教學,開放教學資源,打破原有的獨立封閉的教學形態,培養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以促成適應新教材彈性化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3、建議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對課改,特別是英語課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4、建議七年級起始英語教學能適當增加課時,以便在短期內彌補國小1—2級教學的空缺。目前,大部分國小英語課時安排不足,或者乾脆沒有安排;英語教師師資薄弱,教學經驗偏少,教學裝置落後,缺乏有效的評價手段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國小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國小英語教學造成的不良後果將會給國中英語教學帶來更大的困難和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到課標的實施和教改的順利進行,乃至最終給整個英語教育事業帶來難以癒合的創傷。政府要始終盯著教育的長遠發展、持續發展。各學段要順利銜接、和諧發展。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2

學教學反思的十個“著力點”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狹隘經驗,極大地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理論視野,使教學成為開始時承襲他人、後來重複自己的一種機械運動。如何走出這一怪圈?教學反思猶如一位嚮導,引領教師走出機械運動,走向專業發展。而找準教學反思的十個“著力點”,是教學反思成敗的關鍵。

1、反思成功預設

課前教師精心預設,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資料、備練習、備可能出現的意外等為課中有效生成。反思成功預設就是將達到預設目的、引起教學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課匯入、形象貼切的比喻、合理的時間分配、機智靈活的回答、典型新穎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闢的歸納概括、完美的課堂小結等精彩片斷回放、記錄,以備後用、改進提高。

2、反思失敗之處

課堂教學複雜多變,難以準確無誤地預設,教師也不是聖人,不可能保證每堂課不出一點失誤:預設目標脫離學生實際,不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講到某問題時被卡住,教具準備不充分,表達不清、令人費解,舉例不當等。而我們就要反思這樣的失誤,引以為戒。

3、反思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探究、體驗、討論交流等教學方法客觀上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教師選用是否恰當之別。選用什麼樣的教法、怎樣指導學法,取決於教師的理解、領悟、駕馭、實施能力,因師、因生、因時、因教學內容有很大的不同。教師可以不斷探究、反思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4、反思教學機智

課前預設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學生思維活躍,不可能總被老師牽著走,冷不丁冒出一個你怎麼都想不到的問題、突然間鬧個惡作劇等,都需要教學機智。不迴避又合理巧妙地解決問題,教育影響往往更大。

5、反思學生表現

個性迥異的學生帶著各自獨特的知識和經驗走進課堂,常常會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見解,拓寬教師思路。另外,學生的失誤、偏差、疑問、困惑,是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了構建知識過程的障礙。教師應從課堂發言、提問、討論、練習、作業、檢測、考試等過程中,尋找學生表現出困難的蛛絲馬跡,整理記錄,對症下藥。

6、反思教學細節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對教學細節的處置,蘊含、折射著教師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蘊、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提出問題指向不明,“誤導”學生;認為“拖堂”是無足輕重的“小事”;教師“是不是,對不對,就是說,什麼”等簡單、低層次問題,看似活躍的課堂,其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啊、啊,嗯、嗯”等口頭禪,頻頻看錶,摸鼻尖、摸嘴脣等小動作,教師的“美麗”因此而打“折”……這是師生共同的遺憾。

7、反思媒體運用

成功的多媒體運用有利於學生展開聯想,將原來說不明白的問題說明白,難以觀察、體驗的知識或現象讓學生直觀感受,將靜態的物件變為動態發展的物件,並留給學生探究和交流的機會。但並不是所有的多媒體運用都能做到恰到好處的。

8、反思板書設計

運用書面語言、畫圖、記錄表等形式將教材內容分類、編碼、重組,提綱挈領地展示給學生,便於理解、掌握。板書不是教材內容簡單的縮寫摘錄,而需要對教材內容高度精煉和濃縮,根據知識間的內在邏輯層次、因果關係,短小精悍地呈現出來。

9、反思習題設計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訓練。但大量機械、單一的常規練習,學生學會的只是“影印”知識,高分低能。新課程強調訓練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因此,常規練習要適量,問題設計應有開放性,富有新意、真實生活氣息的問題應更多進入課堂。

10、反思再教設想

經過上述全面回顧、反思,找到實際與預設的差距,最後進行必要歸納取捨,對原預設修改完善、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使課堂教學走上高效迴圈之路。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3

英語學習、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英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可以這樣說,學會英語,不但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是多了一個頭腦!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

從事國中教學工作的我,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反思一、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中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中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中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反思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彙,英語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目前在中學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學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中學生學英語的瓶頸。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4

通過此次研修,領我深感美術愉快教學的重要性,並且有了一些自己的認知與領悟。

愉快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思考,在愉快中獲得知識,在愉快中鍛 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在愉快中培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關於“愉快教學”,古今中外不少有見識的教育理 論家都有過許多精闢的論述,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過:“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樂之者”。這裡所說的“好”與“樂”就是一種興趣,一種愉悅的心理,一種力求認識和創造的傾向。古羅 馬文藝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中提出“寓教於樂”理論,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與“樂”的辯證關係:教寓 樂中,樂為教存。它不但對文學創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文化教育乃至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啟迪。周恩 來在談到關於文化教育時,就曾強調“寓教於樂”,要求在無窮的樂趣中蘊入深刻的教益,以獲得最佳的教育 效果。可見,有關愉快教學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導的一種教學藝術。

國中美術課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 育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 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學實驗也已證明,學習美術能使右半腦得到鍛鍊,這對於促進人的智力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受到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銳、細緻、準確、完整,對形狀的區別、明暗的判斷、空間 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較高。它對從事社會職業,比如工業、農業、教育、軍事和科學研究等都有極大的 好處,對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挖掘人類的潛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但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 都是實行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改變這種狀態,除有關部 門切實抓好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外,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上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探索美術 教學的新路子,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國中美術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就是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採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 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國中美術教學工 作,圍繞著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在實踐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嘗試。

(一)教師的教態應親切自然, 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

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 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鬆、愉快,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 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 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裡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 。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 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即使是對待差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 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 自覺改正缺點,避免產生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 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只有這樣, 才有利於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運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資訊,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教學陷於枯 燥乏味,如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 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實施愉快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例如,上《圖案基礎——寫生變化》一課 ,在講解“變化”的幾種方法過程中,我同時在投影上用彩筆畫出簡化的魚、兔子,幾何化的松鼠、青蛙,誇 張的小豬、梅花等,這些簡練的圖案激發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每畫完一個圖案,學生們就不由自主地說出“鬆 鼠!”、“青蛙!”、“小豬!”等等,課堂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講新增法時,在魚身上新增蓮花,在梅花 上新增喜鵲,再問學生有什麼寓意?學生經過思考,可回答出“連年有餘”、“喜上眉梢”的寓意。這樣,學 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不但掌握了“變化”的幾種方法,而且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及創造力有了進一步的 提高,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時,通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師邊講邊輔導,此法 直觀性很強,很適合水彩畫的教學。但由於學生的繪畫水平各不相同,老師“斷斷續續”地示範、講解、輔導 ,畫得快的同學想“開快車”,而畫得慢的同學又因跟不上而顯得手忙腳亂。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把這幅畫的 作畫過程拍錄好,並配上優美的音樂及解說,在進行同步演示前先放錄影給學生看,讓學生先看到了這幅畫的 作畫全過程,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這樣,畫得既好又快的同學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畫,心裡沒底的同學也可跟 著老師的示範慢慢進行。這樣,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又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學在張弛有致的和諧節奏中 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景。

電化教學融形、色、光、聲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是一種在一般課堂上難以達到的高功效的教學手段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廣。

(三)重視導課和結課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的一節課,從開始就應引人入勝,讓學生的精力很快集中並對新課產生興趣,因此對新課的匯入應作 精心的設計。導課是一種教學藝術,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創造性的 設計。

例如,在上《色彩與感情》一課時,我從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顏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緒的幾個 生動例子匯入,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為新課的展開作好了輔墊。

上《標誌設計》一課時,正值香港迴歸之際,我在課前先製作好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圖案,上課開始時 即把圖案亮出,逐個提問:這是什麼標誌?它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麼深刻含義?學生髮言踴躍,興致很高, 匯入新課的同時,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又比如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先問學生是否遊覽過灕江?遊覽灕江有什麼感受?然後放《 桂林山水》的風光錄影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使他們知道,原來自己就生活在這人間仙境裡。再問: 作為桂林人,難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家鄉美景描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這樣的匯入使得學生躍躍欲試,同時增 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真摯感情。 一堂完美的課,不僅開始要引人入勝,而且結尾也要精彩,餘味無窮,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回憶,激起對下 一次課的強烈慾望。 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是這樣結課的:“今天我們學習水彩畫的基本技法,畫了一幅水 彩風景畫——美麗的桂林山水。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畫夾去寫生,去把桂林這人間仙境描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 畫,回來對你的親朋好友說:桂林真的很美,桂林是我們的家鄉,愛護要靠大家,桂林的山美,水美,人應該 更美。”這樣的結課使學生感到“言已盡而意無窮”。教學藝術是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創造性和審美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組織 教學活動和運用教學方法時應有獨特的創造性,教學才會成功,才能形成一種活躍、生動的教學氣氛,給學生 一種真正的藝術審美愉悅的感受。

(四)重視輔導環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輔導是教師對每個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過程中的具體指導。輔導在美術課堂教學各環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美術課一般要求教師在15—20分鐘之內作少而精的講解示範,餘下的20—25分鐘是學生作業。所以,輔導在 美術課堂中所佔的時間最多,教師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師應根據本節課所授內容,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讓 學生在練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溶進自己的審美情趣;對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給予點撥 ;對個別作業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啟發提示;對好的作業,要給予鼓勵和表揚,並可讓該生談談其作業的構思、 方法等,使其他同學從中得到啟發。由於作業時間較長,課堂氣氛容易顯得沉悶,為使學生保持一種愉快狀態 ,作業時可用錄音機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音樂。經實踐,音樂用於輔導環節,效果很好。通過音樂情景激發學 生情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活躍了,課堂結構也優化了。在教學中把音樂和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優 美的音樂伴隨著美術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追求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激情,從而 達到培養學生作畫興趣和愉悅心理的目的。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學生有興趣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求知慾異常強烈,能夠發揮出潛在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這樣創造思維活動得以啟動執行,範文之教學反思:資訊科技教學反思。由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忽視學生對某些問題所產生的興趣,往往會導致學生對知識接受的厭煩情緒,不僅不會使學生在要學、樂學的積極、主動地探索下求知,反而會讓學生失去主體性探究的主觀意識和求異、創新的思維主動性。因此,教師應注重從興趣入手,適時發現、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具體措施: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切教學設計都是為了學生,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教師的帶動下主動地學習,自主地探究,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當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後,他們所爆發出來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潛能是難以估量的。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和-諧地融為一體,學生學得開心而輕鬆,教師教得愉快而順利,如此便能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匯入,激發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課長期以來之所以大力提倡和採勸任務驅動法”,就是因為它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化解為一個個具體而有趣的任務,學生通過努力並不難實現,以此匯入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慾望即直接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如學習在電腦中新建資料夾,我們可以用中文名稱命名(如學生姓名),學生就十分感興趣,通過學習還能消除他們對電腦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資料夾的神祕感與畏懼感。又如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等諸多學習內容,老師都可以事先展示準備好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垂涎”一番,進而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實現他們的願望。

3、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

通過學習成果的及時反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學反思《資訊科技教學反思》。老師要經常通過網路教室教學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學生的作業,及時給予點評指導,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如鍵盤指法與打字練習(國小三年級),其機械單調性很容易使學生厭煩,而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完全可以將教學設計得有聲有色,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與練習層次,同時突出學習的趣味性,將打字遊戲引入課堂並開展遊戲競賽,比一比誰的打字速度快等活動。這類做法有很多,不論結果如何,但“寓教於樂”這種做法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作用是立杆見影的,常常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對學生影響深遠。

4、注重個別輔導,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保持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老師對學生的個別性輔導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師馬不停蹄地在機房轉上大半節課,以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如果老師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於輔導,有不少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及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會越學越無興趣,越練越覺得“沒意思”,最後變得疲塌厭學。因此,教師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定要注意並且要堅持個別輔導,而對於一般的學生則可大力提倡小組團結合作或協作,效果同樣不錯甚至更好。

5、注重因材施教,努力維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維護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還必須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面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或評價較為靈活的開放型任務。在完成面向全體學生的最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願多完成一些其他相關任務,以滿足其學習需求,如編輯一張主題小報,設計一組幻燈片,製作一個動畫等等,只要學生努力完成任務即可,不要強求作業的質量。

6、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世紀大力倡導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資訊時代產物的資訊科技學科,更是具有無與倫比的學科優勢,可供教師和學生創新之處不勝列舉,幾乎每一項操作,每一個練習,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處處可見“殊途同歸”;同樣方法達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見慣……只要老師用心挖掘,悉心指導,我想我們的勞動就應該會收到成效。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6

我從備課開始就覺得:國小階段到七年級,我們就接觸過國畫。從一般技法表現講,難以體現中國畫這一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瑰寶之精髓。詩、書、畫溶為一體,這才是中國畫的真諦。是“國粹”“國學”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外國人歎為觀止的,因此我認為學生到八年級,理應對我們祖國的偉大傳統文化藝術有所領略。故我在這節課中多加了些課時,力求使學生了解“詩情畫意”,並初步運用所掌握的繪畫語言來依詩作《中國山水畫的意境》這一課集中地體現了我國文化藝術之精粹──“詩情畫意”。圍繞著“詩情畫意”就必須從詩與畫兩方面去帶領(引導)學生領略先人的丹青、墨寶,玩味著古曲、尋覓著佳句;追尋著古人“漸入佳境”的“意思”,探究著今日的“詩情畫意”。這樣“全方位的” 品味與摹學,才能體味“江南才子”成就“詩情畫意”的暢快之情。

追求意境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特徵之一。山水畫的雄渾厚重,小橋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間雲霧繚繞,小路蜿蜒曲折,樓臺聳立,船帆點點...讓我們對畫家對故土的對大自然的眷戀,和痴情,帶給我們充滿情趣,有獨特意境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造是山水畫家畢生的追求。

本課要講清楚各個時代的畫家及作品的名稱、觀念和形態的共同點和差異是什麼?通過對山水畫構圖、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意境的,同時初步瞭解詩、畫相互轉換的過程與典型例示。國中二年級的學生,表述水平有所加強,也會對作品產生自己的見解,如何吸引學生到這個境界中來,在本課中,我會引導學生通過中西方繪畫的對比、對國畫大師們作品的欣賞,展開積極的討論,並對學生講解有關本課的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實施過程中,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拓展思維,倡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同時,我在課件中插入幾首古曲,幫助學生理解畫面意境。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通過節奏、旋律、音色完美的組合,能夠感染欣賞者。

總之,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能真正“領略”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教師就必須“全方位”設計教案:即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7

畫家亨利曾說,繪畫就是拉根線條去散步。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繪畫和玩的關係。教學《學畫山水畫》第一課時,我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水墨之間盡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線條的濃淡乾溼和曲直粗細的變化,感受水墨線條的豐富性和動態美。學生用水墨的點線表現人物、動植物和場景,表現實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現愉快的事和煩惱的事。無論學生的水墨嘗試是什麼樣的效果,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優秀的,體驗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塗抹的喜悅,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上中國山水畫一課時,也可以製作古詩詞與畫相結合的課件,供學生學習欣賞,同時也可以帶領他們欣賞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在許多自然風光中,留下了歷代詩人名人的詞句,為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學生介紹這些自然風光的同時,給他們介紹歷代學者文人寫下的詩篇,使學生從景色中領略文學描寫之美,併為我們祖國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作品的畫意又理解了詩詞的含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8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寫景的典範之作。我原來在上這一課時,總是跳不出“教師分析,學生接受”的圈子。通過學習新課程,我決心跳出這圈子,從轉變學習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條好的路子。經過實踐,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早自習,我要求同學們讀熟課文。一上課,我試著讓同學們集體背誦,本意是提高他們的興趣與信心,估計學生最多能背誦兩三段。沒有想到,學生們居然把課文全部背誦下來了。這樣以來,我與同學們一起很快把課文的整體思路梳理了一遍,學生的腦海裡有了五幅清晰的圖畫。然後分工協作:每個組負責一幅畫面,品讀、理解,之後在全班交流。同學們熱情高漲,不一會就完成了。於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品讀。

在品讀“春草圖”時,同學們能準確地分析“鑽”“偷偷”等詞的妙用,也能找到本段具有表現力的句子。

更讓人欣慰的是:一位同學提出了他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小草既然是“嫩嫩的、綠綠的”,人們就不應該在上面“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謎藏”。他說:“我們應該關愛生命,保護環境,課文中的那種踐踏草地的做法似乎讓我覺得不太妥當。”同學們聽了,一致認為他考慮問題比較周全,也很欣賞他敢於對課文提出異議的勇氣。看到如此活躍的課堂氣氛,我很欣慰,於是聯絡寫作時代背景,針對這一個問題給了學生恰當的解釋,同時肯定了這位同學思維的嚴謹。

“春花圖”裡的幾個優美句子一下子就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了。“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這句裡的比喻與排比手法讓學生很感興趣。“鬧”、“散”字的妙用也沒有逃出同學們的眼光。

在品讀“春風圖”時,一位同學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中,高興起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這一句沒有提到風,怎麼放在了“春風圖”裡呢?經過思考,一位同學解答了他的問題:“風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我們不可能直接來描寫風,只能通過其他的事物來寫春風,這一句寫的是聲音,是風把聲音穿到我們耳朵裡的呀!”這樣的解答同樣贏得了同學的讚賞。

在小組互相學習交流中,時間很快過去了,同學們意猶未盡。我想:下一節課一定會有更精彩的地方。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發現、探究,研究問題。這節課我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提問、作答,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這樣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19

在體育教學中,中長跑專案是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身體鍛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對培養學生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勇於進取的體育優秀品質,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往往最害怕的專案就是中長跑專案,因為它的路程長、消耗大、訓練辛苦、枯燥、易疲勞,考試成績往往都不理想。同時,學生又希望能考試達標,但平時又不願意付出訓練,不願去練習中長跑,其主要是怕吃苦、怕累、思想畏懼的表現。如何讓學生提高中長跑成績,最關鍵的一條是體育教師必須嚴格地引導學生參加耐久跑訓練,並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教學手段、教學原則進行教學,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由被動式訓練轉變為主動式訓練。

要使學生提高中長跑能力,要求鍛鍊內容要全面多樣,方法靈活,使身體得到全方位發展。只有在身體得到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中長跑訓練,才能有穩定紮實的基礎作為保證,而不至於使學生訓練成為只有某一方面發展的單一人才。中長跑的教學與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運動量的大小應從易到難、由簡到繁、從小到大。作為體育教師,就必須要有耐心,不能強加給學生過大的運動量,以免造成對學生的傷害。

進行中長跑的體育教學工作,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據具體情況、學生特點、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以及不同訓練水平進行區別對待。首先,應從性別特徵上區別對待。男女生的性別差異,是體育教學和訓練中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另外,在進行中長跑的教學訓練當中,性別特徵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女生月經期的問題,應當儘量避免強度過大的訓練。綜上所述,男女學生在性別特徵上的種.種差異,決定了在中長跑教學與訓練中應區別對待、因人而異、合理安排運動量、男女學生的訓練強度應當有所區別。同時又要根據不同的體質、健康狀況及訓練水平差異進行分層次教學。因為,相同的刺激對不同的個體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同一班級的學生,用相同的運動量訓練,就可能有人適應、有人過量、有人又嫌太少。從生理方面考慮,在中長跑教學中應積極創造條件做到健康分組進行教學,使學生生理負荷能夠達到不同個體的生理範圍,這樣才能夠收到最佳效果。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0

在讀《孔乙己》的時候,我拋除了腦海中所有的成見,與文章“坦誠相見”,一讀彷彿見其人,二讀彷彿有所感,三讀彷彿有所悟,但只是“彷彿”而已,面對經典,有時我會窒悶無語,大約這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形吧。後來一則材料進入了我的視野,據孫伏園說,他曾聆聽過魯迅自己講述他創作《孔乙己》的動機,“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讀此句,如甘露入心;品此語,似醍醐灌頂。

可是於教學而言,“意會”僅僅是第一步,我還必須要“言傳”,教師永遠做不了孤膽英雄,因為教師的核心任務是指導著學生去奪取全面的勝利。如何“言傳”呢?我想第一步還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引導他們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孔乙己苦在哪兒?

社會怎麼薄涼的?於是授課過程中以情境再現為目的有了大量的演讀、模擬,這個過程中注重了課文的朗讀與語言的品味,並順勢對語言文字背後的“語言”進行了必要挖掘。為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教學設計的適當位置設定了幾個“觸發點”,一是匯入,暗示科舉制度,二是認識咸亨酒店的酒客的等級,三是體會丁舉人與孔乙己同是讀聖賢書同樣形成了扭曲人格,四是讓學生思考作者吶喊什麼。就課堂效果而言,在品語言、現情節的過程中,學生由“笑”轉為“不笑”,現場由“快活的空氣”轉為“肅穆的氣氛”。

但這樣的教學設計天然的特點就是把“我的理解教給學生”,這樣做顯然會讓許多人再次陷入迷茫:這沒讓學生自主,這沒讓學生合作,這沒讓學生探究,甚至這也沒有傳授什麼方法,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是啊,學生學到了什麼?我也想問問聽課的學生,但我沒有機會,45分鐘的相遇僅僅是一次偶然,對學生而言,我的確是個過客。

關於教學設計過緊與過鬆的問題還在困惑著我:過緊就會限制學生的課堂生成,學生只能跟著教師走,有控制的痕跡;過鬆就會導致自由散漫、左右出擊的被動局面,並由此導致學習的低效和思維的浮淺。到底怎樣做才是恰當的平衡?

我的書桌上放著一尊魯迅塑像,那是我到上海講《阿長與<山海經>》之後魯迅紀念館的饋贈,此刻,先生正注視著我,我不知道我講的課是否道出了先生的心聲,最後只能感慨一句:道不盡的《孔乙己》啊!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1

1、在上課時,教師應勇於“讓位”給學生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此,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學中“滿堂灌”、“一言堂”、而要勇敢地“讓位”,勇敢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勇敢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整堂課,透過畫畫引導孩子去學英語、說英語,用畫畫把孩子的思維得以最大限度的展開,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著並且互相傾聽著,碰撞著,從由一個單詞到一個句子,最後成一篇小文章。而我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探索,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交流。我想: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算是整正地“讓位”,才能算是讓學生從真正好處上進行自主學習。也只有老師這樣真正地“讓位”,孩子們的學習,才會是那麼的投入、那麼的主動、那麼的用心!

2、教師還要努力為學生帶給展示自己的舞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人在其內心深處都強烈渴望著被欣賞、被發現,作為國小生尤是如此。他們生性聰慧、活潑、同時也擁有著更加強烈的表現欲!身為老師,只有完全瞭解學生,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帶給各種能夠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盡情地、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進一步激起他們渴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2

九年來,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學,還是在現在的縣慶中學,我一直從事國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工作,想想過去,雖無什麼成就,但深有體會。因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為一位受學生關注和歡迎的政治老師,並不那麼容易。思想政治課包含了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律教育、責任教育、養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國情教育等知識,是老師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辨別真善美、假惡醜、增進學生了解國情、愛我中華情感的一個重要科目。要很好地實現上述目的,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為此談談教學實踐中的點滴,作出反思,以求改進今後之教學。

一、政治老師要具備廣博的知識

政治科目的內容最大的特點就是“多”和“淺”。“多”就是政治科目的內容涉及心理健康學、法律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知識;“淺”就是政治科目中涉及的內容在量上比較少。

在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好地瞭解“多”和“淺”的知識,老師是最為關鍵的。所以,政治老師要想上好政治課,就不能滿足現狀,而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來補充教學中的“漏洞”。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在教學中才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得心應手,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將“多”的知識連貫起來,將“淺”的知識儲存起來,將自己“立”起來,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政治老師要具備良好的修養

在教育教學中除了要求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業餘”知識要豐富以外,政治老師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政治老師不但要教給學生專業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做人的道理,這就需要老師在言行舉止上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做好表率,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老師自己要首先不做,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學生的楷模,對學生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讓學生由內心深處散發出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之情。

三、政治老師要具備新穎的觀念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錯的都是對的;學生是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反駁老師、不能質疑老師。這樣的師生關係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師生關係就是簡單的授受關係,沒有情感的交流。

時代在發展,師生關係也要與時俱進。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並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才會因為受到老師平等、民主對待,得到老師信任和尊重而很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並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四、政治老師要具備教學的藝術

思想品德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怎樣組織教學,取得什麼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藝術有直接的關係。在教學中,雜亂無章不是藝術,目標不明不是藝術,方法單一不是藝術,主次不分不是藝術。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課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備課中必須吃透教材,教學中脫離教材,頭腦清晰,條理清楚,注重邏輯,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圓其說的雜亂無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確目標。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始末,讓學生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記什麼”“做什麼”“懂什麼”,防止出現教學完後學生還在“霧裡看花”的敗筆。再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堅持啟發性原則,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匯入方法,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發現、新感覺。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奏,防止老師在臺上“云云”而學生在臺下“呼呼”的尷尬情景。最後,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難點,為什麼是重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詳講;“次”就是淺顯易懂,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講。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以上觀點雖出自本人,但並不代表我隨時都能做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會努力按自己說的去做,爭取做得更好。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3

1、興趣: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工作的動力基礎,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調節課堂氣氛的能力,

2、激情:熱愛所教的學科,要找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找一種與學生分享快樂的感覺;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3、契機: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的最佳機會。

4、懸念:課堂教學要有懸念,要利用問題或問題組給學生提供閃光的機會,讓學生告訴學生。

5、規矩:教師的教學要有特點,形成規矩,並且要引導學生儘快適應教師的教法。教有規矩,學有方圓。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4

近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化學基本概念都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得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定律、規律、原理和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精闢性和科學性。在國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課題中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把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於學好化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讓學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為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也就是說,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淨物的範疇內進行區分,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5

昨天有幸在靖城中學觀摩了幾位體育老師的體育課,受益匪淺,感想頗多,下面就談一談個人的觀點。

首先是劉雪萍老師的課,因為沒有教案所以不是特別清楚課的名字,從課的內容看應該是竹竿舞。用橡皮筋代替了竹竿體現了老師 是動了很多腦筋的-橡皮筋可以降低難度、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不影響教學內容。整堂課的設計非常合理,課的流程非常流暢。語言精練,老師對課的掌控非常到位,個人認為唯一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整堂課的氣氛稍微沉悶些,學生的積極性不是特別高。

其次是秦嶺老師的課,整堂課組織非常流暢,老師對學生和課堂的掌控非常到位。很好的利用場地和器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個人認為在熱身階段時候個別動作學生彼此間距離稍顯擁擠。

最後一位是外地老師,通過觀看此老師的課,此老師的基本功過硬,能力非常強,語言精練、教態大方、對於課堂的駕馭能力很好。整堂課在音樂的伴奏下非常流暢、舒展、有節奏。只是在三十分鐘左右快速跑的時候強度稍大,學生好像有些吃力。

以上全是個人觀點,對課不對人,如有不當之處望見諒、指教。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6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國中思品教學反思 篇27

讓詞彙教學充滿滋養的靈氣。 面對一張張純真爛漫的面孔和一雙靈動閃爍的明眸,教師也要懷有一顆孩童般靈巧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針對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用精巧的心思去思考去設計。詞彙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能夠在現生活點撥情趣,激發愛心,喚起靈性,讓師生情感實現對接,讓心靈息息相通,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產生靈感。

有一次,我聽了一位男教師的課,他在教三年級學生學習1—12英文數字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將1—12數字排成一排,在其中的三個數字上方隨機的畫上a dog’s head ,a cat’s head ,a pig’s head ,讓學生連起來讀這12個數字,讀到那三個數字時用“汪,喵,呼”擬聲代替,並伴動作,兩遍之後更換數字,因為有了三個head 於是一長串枯燥;呆板數字有了生命,有了靈氣,活動開始後,學生們興致勃勃,爭先恐後地上臺模仿,樂次不疲,從孩子的笑臉,自然的演示和漸熟的朗讀中看到了“寓教育樂”。

流動的水是靈秀的,因為他蘊涵著無限的生機,它能滋生萬物,我們要努力讓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成為靈秀的流水,用它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