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精選12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54W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1

一、考試整體總結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精選12篇)

建議國中學生先對期會考試整體情況做一個總結,對自己的成績事先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麼,這次考試,你是否達到了期望?名次、成績是上升還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為題目適合你?還是同水平的同學出現了失誤?還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問題又出在哪裡?

二、考試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的總結是期會考試總結最重要的一環。有兩種情況很可怕,一是根本不進行總結,那麼你下次可能還掉在相同的陷阱裡。二是“就題論題”進行總結,這樣的結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個相似的陷阱裡。

那麼,如何對試卷正確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呢?

首先,拿到卷子後,細細瀏覽卷子中的每道題。此時需要關注的,不應只是錯題。而是包括自己當時答起來不順利思維有障礙的題,以及憑運氣做對的題。

其次,應著重對這部分題涉及的知識做一個由點及面、更深、更廣的複習。千萬不要就題論題,因為這樣的總結只是讓你多會做一道題而已,下次類似的題變一變形,可能又錯了。一道題錯了,可能是你相關的知識體系就沒有搞清楚。

三、考試技巧總結

九年級的同學應尤其注意,要把每一次考試當成是會考的真實演練。當你再次回顧整個考試過程時可以針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1這次考試你的策略是什麼?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有沒有出現先緊後鬆或先鬆後緊的現象?

2、有沒有出現填錯答題卡,或者一些很明顯的低階失誤?如果有,你要怎樣讓自己記住這個血的教訓?

3、具體到每門學科。數學是否因為專注後面的某道很難的大題而沒有檢查前面的題,導致丟了一些不該丟的分?英語聽力是否因為糾結前面的內容而影響了聽後面的內容?等等。

把你總結的記下來,這都是你最寶貴的經驗,進行這些總結後,還要把這次考試的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以更好的回顧和吸取教訓。

最後,結合個人和學校的情況,調整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學習內容、時間安排,做出更適合自己的計劃和安排。讓這一次犯的錯反省出夢想。在以後的路上,走得更遠,變得更強。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2

在剛剛結束的期會考試裡,我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誤。

我一向語文很好,可是這次鬼使神差的,語文竟然錯了很多不該錯的地方。經過我的仔細反思,我想這和我閱讀題目不認真有著很大的關係。這點也同樣延伸到了數學和英語方面。很多計算和語法上的小錯誤讓我丟掉了不少分數。

對待考試,我想各位同學都很有經驗,因為這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嘛,但是為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總是不會在某些同學身上靈驗,一次次的考試失敗之後還是失敗。我想這跟考後對待考試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同學考前對試卷是“可欲而不可求”,考時則是對試卷“奉若真神”,生怕漏了一道題,但是考後則是把它無情的拋棄,這時,他們的眼中只有分數了。時下不是流行可持續發展嗎?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同學沒有把眼光放在以後。其實分數只不過是對你這一階段努力的一個評價,考完後不是盯著它,難道盯著它就能把66分變成99分嗎?關鍵還是要弄清丟失分數的原因、不清楚的知識以及這一階段的不足,之後及時總結並改正,才能在下次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考完後總結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找到新的起點,當然了,找到起點後決不能停在起點不動,而要前進、奮鬥。有的同學考完後很有動力,列了一大堆複習計劃,下了一大堆決心,但是幾天過後就又像以前一樣了,所以請大家要用毅力堅持學習下來,如果一直像以前,不做出改變的話,下次考試怕又要名落孫山,正如0,你不在前面畫一個1時,0還是0,所以請大家能找到起點並揚長補短,努力學習。

同學們,讓我們以良好的心態,科學的方法,充分的準備,為下次期末考試呈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為自己收穫一份自信和喜悅,為家長與老師送上一份答謝與回報。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3

我曾在學校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吆喝》。在這堂課上,我充分體現“課標”注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精神,利用當地民風民俗,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首先感受情景,熟悉課文,整體感知時讓學生尋找出文中的各種吆喝,並把要點概括出來;其次觸控吆喝裡的生活,研究吆喝裡的學問: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入手寫“吆喝”的?2、作者最喜歡的吆喝聲有哪些,原因是什麼?3、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4、他對北京的吆喝懷有怎樣的感情?

要求學生介紹力求達到聲情並茂,必要時也藉助京味十足的吆喝完成交流。同學們通過介紹,跟隨著作者的緩緩記憶,慢慢體會到作者對吆喝的感情。然後設計了一個小組內的活動,連結生活,為家鄉的特產設計“吆喝”,分析不同廣告對同種生意的影響和作用。

在這堂課上,我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設計了說“吆喝”的現場表演,喊“吆喝”的角色體驗,論“吆喝”的課堂討論等三個學生活動環節,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同時,加強教材的挖掘,新理念的滲透、新教法的展示、課件的運用,效果都不錯,老師們對這堂課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我作為這堂課的設計者和實踐者,感覺部分教學目標並未如期實現,一些課文知識落實的也不盡如人意,師生互動和學生的活動環節總覺得還存在瑕疵,總覺這節課的“語文味”不濃。這堂公開課下來,我對“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產生了一些反思。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核心理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的價值取向。“課標”鼓勵教師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弘揚學生的個性,面對學生一張張幼稚的臉龐,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們雕刻成“千人一面”。

在《吆喝》這節示範課的第二個環節喊“吆喝”和第三個論“吆喝”環節中,面對學生的笨拙表演和不準確的答案,為避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不得不說:“不錯”、“好”、“非常有道理”等等,極少對學生的回答說“不”,一堂課下來,同學們皆大歡喜,課堂氣氛及其活躍,可是我的心情卻不能平靜:這一部分同學所謂的積極性和想象力的到了鼓勵,可是對於班上其他大部分同學而言,他們對知識、對真理的追求標準就不會產生模糊和偏差嗎?這對他們也是一種不公平。

說“不”真的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嗎?課堂上,學生積極回答,體現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活躍了課堂氣氛。起來答問的學生在答問前已經進行了獨立的思考、經過了自己的深思熟慮,他們的答問正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若他們的答問是正確的、有道理的,教師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不僅是回答了學生的問題,更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如果學生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或不夠完整的,教師應及時給予糾正或請同學給予糾正、補充,這樣更有利於學生認識自己,也有利於學生辨別是非真偽。如果學生的答問是不正確的或不夠完整的,而教師還是一味地說“不錯”、“嗯,好”等等,那學生將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且還沾沾自喜,這不是對學生的尊重,而是害了學生。

誰回答你都肯定,可見,敢對學生說“不”,給學生正確導向很重要。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4

①找出兩次拒絕有什麼不同?(ppt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變紅:“搖搖頭”和“堅決地”;“不行,”和“不!”)

②從兩次的拒絕不同體會到什麼? 生反饋交流。

梳理:如果說搖搖頭時,小慶齡還有點猶豫,那麼第二次就是堅決地選擇留下了。

③小結:這裡,兩次拒絕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小慶齡堅定遵守自己諾言,一個不字、一個感嘆號更讓我們感受到小慶齡的決不動搖。

在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值得思考:

1.教給學生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每一步要落實紮實。

2.要以生定教,不要被自己的設計所固定。

3.有些補充資料應考慮在何時出示比較合適。也不要衝斷了學生的思維。

4.教師不要用無中生有、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

5.中段教學要注重理解內容為主,學習表達方式。

6.抓語言文字訓練點要找準點,訓到位,不能太虛。

7.設問要精練,不要提無效問題。

8.教師評價語要及時,還要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5

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先採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北京的衚衕和吆喝聲以及四合院的一組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試著唱一唱,學一學,快速的將學生帶入情境,繼而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同時多媒體的運用,讓課文形象、可感,使得讓人感到遙遠的吆喝也變得親切起來。不僅加大了課堂容量,還使文字影象相補充,相得益彰,啟發學生聯想,更深刻的體會了作者記憶深處的美好回憶,突破了文章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去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就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在問題設計中,由於本節課內容比較難於理解,我設計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上,在拓展延伸和作業設計上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能夠摸得著、看得見。

但仍存在著許多疏漏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由於學生預習不到位,存在膽怯心理,課堂上比較拘謹,氣氛不夠活躍。究其主要原因在於教者對學情的分析不夠到位。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6

在教學模式上,我們一貫採用的傳統教授文言文教學的固定模式,即:朗讀---疏通---理解---積累,在議課過程中許小豔老師提出怎樣突出重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節課僅僅是為了追求某種形式上的完美,還是要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穫,更讓我受益的是陳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讀來帶動、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陳教授絕不拘泥於讀的形式,而要求學生應讀出作者,讀出自我。與陳教授的課相比,本節課中我設計的朗讀在某些地方就顯得很浪費時間。為了這個環節,即使教學內容很簡單,即使學生已經會讀,仍要按模式照舊進行。所以教無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舊。

在匯入新課時,孔令巨集老師建議以古往今來讚美蓮的詩句或學生談蓮的形象等方式來匯入,以此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是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用什麼方式調動起學生內在的熱情,激發起活躍的思維,積極地去參與應該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同時我覺得孔老師這個提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去挖掘文字,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也未嘗不可。不過,我也不推翻我的觀點,我覺得學生的課前三分鐘演講也是一種很好的調動方式,它是學生參與課堂的一個極好的手段。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7

一、立足校本,重視培訓

應該說,開展校本培訓和教研,是課改的重點之一,也是課改能夠順利進行,不走彎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手段之一。調研中我們看到,各校領導都把教師培訓工作放在首位,派出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地市級培訓。除此之外,他們更重視校本培訓和教研,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信心和能力。如開展新課程講座、教師論壇、觀摩課、研討課、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大賽,課件大賽、案例分析與交流、小課題研究、集體備課等活動,這些活動內容豐富,針對性強,講究實效。經過培訓和研討,轉變了教師的觀念,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們明確了這次新一輪高中課改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深遠意義,加深了對於高中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評價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為課改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新課程理念如春風細雨潤入到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中被逐漸接受,並滲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將一年的教學實踐,大部分教師對外研版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及教法,由很不適應到逐漸熟悉和適應,教學方式和方法在發生變化,有些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較大提高。

二、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隨著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隨之教學上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突出表現在:

(1)注重學法指導,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聽課中我們看到,教師們已經有意識的按課改要求上課,正在逐步進入新角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探究和思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注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多數課堂上能體現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教師能選擇學生感興趣和貼近實際生活的話題,設計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如:有師生問答、採訪調查、討論或辯論,競賽,成果展示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收集、獲取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溝通和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些素養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任務型教學途徑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並有效踐行。多數教師能切實實行“任務型”教學方法。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實現三維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易讀性強,種類多,內容生活化,與時俱進,學習不感到枯燥,以任務為中心,好操作,,學生活動多,體現“在用中學,學中用”的思想。任務的設計能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深入,形成“任務鏈”;語言技能的訓練,遵循先輸入,後輸出,先聽、讀,後說、寫的原則;通過小組討論,然後推舉代表陳述討論結果,完成終級任務;佈置後續任務,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提供動力。不少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非常注意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能張揚個性,展現自我,又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性。

(3)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手段,新課程倡導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正在探索之中。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以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4)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許多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詞彙量大,教材的編寫也比較零散,板塊繁多,教學內容偏多、偏難,課堂教學活動多,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課時又很有限。針對這種狀況,多數教師能從實際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佳一中高一備課組,他們不是按步就班的按教參的建議實施課堂教學,而是充分利用集體合作的力量,將所有教師新老搭配分成五組,將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話題”為綱,根據邏輯順序,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四課時,使其銜接自然,對於每一單元的設計,都從語言能力培養的五個方面考慮,經過反覆推敲,每一課時都製作了精美的課件。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並把相關的語言知識點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節省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在教學內容多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遊刃有餘,而且在每一單元結束後,他們都有自行設計的一套練習,夯實了基礎,提高了效率。

三、問題與困惑

課改工作在平穩進行,有可喜變化,但問題也不少,任重而道遠。

(一)穿新鞋走老路”者仍為數不少

調研中通過聽課瞭解到,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不太多,有的課仍然偏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灌輸,有的教師一節課一半以上時間用於講解,大包大攬,代替學生學習。如教課文, 教師自己讀,自己逐句翻譯,自己歸納主旨要義;回答問題,學生答不出,教師就自給答案;甚至讀單詞也要教師代勞。語言練習過於機械,缺少有意義和交際性練習。教學活動設計不從學生實際出發,與學生認知水平脫節,造成實際教學效果差甚至無效。

(二)重視英語新課改中的誤區

1、強調聽說教學,忽視讀寫訓練。

①許多教師對課標不理解,誤認為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僅“為交際”,從而忽視了對讀寫的訓練。

②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部分教師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握不準,區分不了重難點,對讀寫的要求也不明確,往往上了一篇閱讀課文後就只讓學生學會了讀,卻不明白如何去構思一篇文章,不會將其寫作方法及技巧傳給學生,更不要說去仿寫一篇文章了。

2、照搬教師用書,片面理解“五步”。

①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老師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②英語課堂中慣用的五步教學法:複習(Revision),介紹(Presentation),操練(Drtu),練習(Practice),鞏固(Consocidation),可是我們的部分老師只會機械地使用,沒有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包括很多,有課堂,教材,及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創新,給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力及思維方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有些教師片面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

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活動一個接著一個,但是否有效,則很少考慮。如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過難,學生勉為其難,完成不了,“討論來討論去,一節課結束了,還說不出個所以然,白白浪費時間”。閱讀課上學生還未充分理解課文,教師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綜合運用型任務,如編對話,寫作等。任務脫離學生實際,缺少任務前活動,任務之間坡度太大,沒有鋪橋搭路就讓過河,這些“任務型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反映了教師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的偏差。還有些課偏離教學重點,隨意拓展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完成任務有困難,要分析原因,或因教師指示語聽不懂,或因詞語、句子理解障礙,教師要及時做必要說明和講解,有時還需做出示範。

4.課時問題。

由於教材內容多,課程標準規定每週只4課時,大部分學校超課時教學,一般最少開到周5課時,有的開到周7-8課時(包括星期六上課)。超課時原因,普遍反映教材容量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但也與教師講解多,包辦代替多,發揮學生自主性、主動性不夠,以及對教材處理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有關。

5.教材銜接有問題。

國中使用更重版本的教材,且教材詞彙量過大,在一個單元內生詞過於集中;話題範圍廣,與學生現有知識儲備有較大差距多數教師認為新教材,花樣多,內容容量大,面面俱到,知識凌碎,課時少,內容膚淺,(缺乏系統性),加上課標提倡“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倡導任務型教學,使教學出現方法與時間,空間與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教師忙教,學生忙學,教學任務套任務,任務連任務,為完成教材任務教師趕進度,搶時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輔導學生,得到的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師生疲勞。

四、對策與建議

1.加強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隨著課改的深入進行,沒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會困難重重。因此,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學習,可以摸索出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和如何在漢語環境下對中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能力的途徑,以及如何找出中國學生語言成長的規律,如何創造的使用教材,選擇教材,如何創造條件,營造學習氛圍,都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受益學生。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一些教學研討課、說課、評課、等活動,通過課題研究,個案分析,方法交流,加強校本教研,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歷,造就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隊伍。

2.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學反思,按教學的程序,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教學中進行的教學反思,固然極為重要,它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的規劃能力,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過程的調控能力,形成教學機智,促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後的反思,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可以涵蓋前兩個階段的教學反思內容和功能。它以教學的結果為起點,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分析,使教學經驗理論化,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形成自我監控的能力與自我超越的意識。因此,我們大力倡導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工作,及時記錄教學狀態,寫下自己的片思偶得,或是成功的體會,或是失敗的遺憾,特別是及時錄下從中得到的啟迪和由此引發的教學設想。這些來自教學實踐的親身體驗和思考,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極為寶貴的財富。

3、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三種關係。

1)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係。我們知道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一體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大局,我們要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培養出會綜合運用英語的學生,而不是讓他們或“聾”或“啞”。

2) 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係。教參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參考,它只能起一個參考作用,我們備課要從實際出發,備教材,備學生,最好以一個單元為話題進行備課,對本單元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3) 處理好教學法與五步驟之間的關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情,適當地增減內容,把握上課的主要脈絡,分清重,難點,有條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可以嘗試改變傳統教法,鼓勵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

4.要樹立新的學生觀。

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5.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總之,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就是實踐,因此課程改革就是問題解決。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採用實踐的邏輯,提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儘自己所能,把這一方案付諸現實,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我們與課改共同成長!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8

教學中,我從哈爾威船長的四次命令入手,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哈爾威船長在組織自救的過程中,一共下了幾次命令?分別是什麼?從每次命令中你能體會出他的什麼品質?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劃一劃,並做好批註。學生很有興趣地學著,當集體交流第一個問題時,我問學生:此時此刻,如果你就在這船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而船長最先想到的又是什麼?學生都說他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跑、逃生,然後和船長的想法舉動作對比,突出船長的沉著鎮定、捨己救人。

學完船長的四次命令,在學習第三段時,我質疑:哈爾威船長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值得嗎?在沉船之前就沒有辦法救出自己了嗎?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後,認識到船長是一心想著全船的人,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然後我說:同學們,剛才我們走進了語言文字,與哈爾威船長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更是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望著這無情的大海,面對這樣一位船長,我想,你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哈爾威說吧?好幾個同學做了發言,都讚揚了船長的優秀品質,並表示要向船長學習。

我認為應該水到渠成了,就出示了小黑板,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諾曼底號輪船上的一員(船長、乘客、工作人員),在這生死存亡的瞬間,你將會怎樣想,怎樣做?(逃生和船共存亡?為什麼?)沒想到剛讀完題,班長就大叫:逃生!我驚愕了,問道:你不是剛說了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嗎?為什麼現在又選擇逃生?班長倒沒說話,另一個學生狡辯道:我們也是弱者呀!多麼詭祕的辯詞,這不等於一節課的感情白浪費了嗎?無奈,我只好自我表白:如果是我,我一定像哈爾威船長那樣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絕不苟且偷生……可感覺自己的表白是那樣的蒼白,學生還是無動於衷。

這幾天,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學生怎麼了?學課文就是學課文,理解得挺到位,就是沒有絲毫感動,更不要說向英雄們學習了。思想教育亟待加強!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9

在中學音樂課當中,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它卻是我們素質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像我們劉校長所說:“我們的學校需要歌聲,我們的學生需要歌唱!”

當我每次踏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對音樂老師那種嚮往的期盼。我也在想:怎麼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麼樣才能通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著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所以,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學目標。

作為音樂教師,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得到最大程度的放鬆,從而更有利於對文化課知識的掌握;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對學生多提問,多給學生課堂上展示表演的機會;同時多欣賞一些中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以此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因為七年級年級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小,所以針對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多組織一些關於音樂的遊戲活動,讓學生上臺表演,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又讓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10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我由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內在含義切入,在學生複習舊知的同時對“荷”的內涵有初步瞭解,之後順勢解題,學生通過預習分享關於“說”這一文體的相關知識。第三部分為檢查預習與整體感知,通過對學案的檢查,梳理文言知識點,對全文有初步的整體把握。第四個環節為精讀品析,設定問題一:從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愛蓮?

本題較為簡單,問題二承接問題一的答案:分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一句中“蓮”的形象。這一問題是全文的重點,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合作學習,深入探究周敦頤筆下蓮的內涵,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呈現。問題三為:作者愛蓮贊蓮,為何還要在菊與牡丹上花費筆墨?以此題作為拓展分析的著眼點,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昇華,讓學生對比作者對待蓮、菊、牡丹的態度,進而昇華總結,突出周敦頤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議古論今,引發學生對正直人格的崇敬,對高尚情操的追求。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11

一、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物件的反思

幼兒教育的物件是一群3-6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聰明可愛。而“木桶效應”說帶有工具色彩,從某種意義上講,把“木桶效應”說用於幼兒教育之中,似乎是把孩子作為容器,視孩子為工具,是對幼兒主體性的忽視。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有些教師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育和班級制度的強制執行。而現在的班級管理,提倡的是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個孩子,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同時,孩子的知識、能力也不是水,水放於桶中會有溢位效應;而知識、能力是無形的,並不具有溢位效應,一種知識、能力的短缺也不必然導致其他能力的不可增長。

二、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焦點的反思

“木桶效應”說的關注焦點在於“補缺”,而不在於“拔高”。在幼兒教育中,我們如用“木桶效應”說來說明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這無可厚非,但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決定孩子發展的不應是他最薄弱的部分,而應是孩子最擅長的部分。當然,孩子如果是全面發展的,那是最好。倘若不是,教師也該明白人的智慧是多元的,某一智慧的欠缺並不一定成為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障礙。孩子智慧的發展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優勢弱勢智慧的差異,人的發展總是存在一些不平衡,教師應該承認並尊重這種不平衡。

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教師的關注點更在於對孩子的“補短”,毫無疑問,關注薄弱環節對孩子是有所幫助的,但這種關注往往伴隨著對其優勢專案投入的減少。這樣一來,可能孩子會是平衡發展,但各方面又都無所長,實際上是一種“抑長補短”,不利於孩子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化發展。現在的班級管理中,教師意識到,孩子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應然狀態,而不是實然狀態,我們可以把他作為一種理想,而不是現實,教師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個性的發展。如果有一個孩子,他的各方面能力一般,尤其是計算極差,但是他的繪畫能力卻很強,按照傳統的做法是花費大量精力

去練習計算,可能他經過努力,計算能力跟上了,但也有可能是他從此對計算失去了興趣,越來越討厭計算,而且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然而,如果我們發揮優勢,培養他的繪畫才能,幫助他找到成功的基點,提升對學習的信心,長大後他很可能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

三、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者的反思

一隻好的木桶想盛更多的水,它的製作與維修須由木匠去完成。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使一個班級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動的發展,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因此,現在的班級管理呼喚充實型、鑽研型、反思型的教師。首先,管理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終身學習系統的構建、完善。管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終身學習的主體之一。因為,沒有教師的學習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確地運作,教育質量也難以保證。想讓孩子有一瓶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要勤於向書本學習、勤於向孩子學習、勤於向專家和家長們學習……其次,管理者要善於觀察,向經驗學習。幼兒本身就是一本生動的書,每天呈現給我們一幅幅活潑的畫。每個教師對這本書要認真地“看”,仔細地“讀”,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實踐中,教師應善於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觀察,及時記錄,遇到問題時能積極思考、分析應對,以積累更多更好的經驗。最後,管理者要善於總結,從反思中提升。在認識、觀念調整之後,管理行為過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綱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麼樣?”“班級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師提升自己的關鍵,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過程中,一點點積累自己,豐富自己,教師就會逐漸地充實和能幹起來。

九年級期中反思工作總結 篇12

一、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物件的反思

幼兒教育的物件是一群3-6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聰明可愛。而“木桶效應”說帶有工具色彩,從某種意義上講,把“木桶效應”說用於幼兒教育之中,似乎是把孩子作為容器,視孩子為工具,是對幼兒主體性的忽視。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有些教師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育和班級制度的強制執行。而現在的班級管理,提倡的是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個孩子,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同時,孩子的知識、能力也不是水,水放於桶中會有溢位效應;而知識、能力是無形的,並不具有溢位效應,一種知識、能力的短缺也不必然導致其他能力的不可增長。

二、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焦點的反思

“木桶效應”說的關注焦點在於“補缺”,而不在於“拔高”。在幼兒教育中,我們如用“木桶效應”說來說明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這無可厚非,但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決定孩子發展的不應是他最薄弱的部分,而應是孩子最擅長的部分。當然,孩子如果是全面發展的,那是最好。倘若不是,教師也該明白人的智慧是多元的,某一智慧的欠缺並不一定成為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障礙。孩子智慧的發展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優勢弱勢智慧的差異,人的發展總是存在一些不平衡,教師應該承認並尊重這種不平衡。

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教師的關注點更在於對孩子的“補短”,毫無疑問,關注薄弱環節對孩子是有所幫助的,但這種關注往往伴隨著對其優勢專案投入的減少。這樣一來,可能孩子會是平衡發展,但各方面又都無所長,實際上是一種“抑長補短”,不利於孩子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化發展。現在的班級管理中,教師意識到,孩子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應然狀態,而不是實然狀態,我們可以把他作為一種理想,而不是現實,教師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個性的發展。如果有一個孩子,他的各方面能力一般,尤其是計算極差,但是他的繪畫能力卻很強,按照傳統的做法是花費大量精力

去練習計算,可能他經過努力,計算能力跟上了,但也有可能是他從此對計算失去了興趣,越來越討厭計算,而且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然而,如果我們發揮優勢,培養他的繪畫才能,幫助他找到成功的基點,提升對學習的信心,長大後他很可能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

三、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者的反思

一隻好的木桶想盛更多的水,它的製作與維修須由木匠去完成。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使一個班級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動的發展,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因此,現在的班級管理呼喚充實型、鑽研型、反思型的教師。首先,管理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終身學習系統的構建、完善。管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終身學習的主體之一。因為,沒有教師的學習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確地運作,教育質量也難以保證。想讓孩子有一瓶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要勤於向書本學習、勤於向孩子學習、勤於向專家和家長們學習……其次,管理者要善於觀察,向經驗學習。幼兒本身就是一本生動的書,每天呈現給我們一幅幅活潑的畫。每個教師對這本書要認真地“看”,仔細地“讀”,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實踐中,教師應善於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觀察,及時記錄,遇到問題時能積極思考、分析應對,以積累更多更好的經驗。最後,管理者要善於總結,從反思中提升。在認識、觀念調整之後,管理行為過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綱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麼樣?”“班級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師提升自己的關鍵,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過程中,一點點積累自己,豐富自己,教師就會逐漸地充實和能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