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通用17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12W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

一直以來,我都堅信,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根本途徑。曾經看過這樣一幅畫:一位國小生手裡拿著50分的試卷,垂頭喪氣,然後,他走進了《三國演義》,當他從書裡走出來之後,手裡拿著的是100分的試卷,頭昂著,臉上滿是自信,畫的標題是《改變了我的一生》。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通用17篇)

我覺得這裡面並沒有誇張的成分,閱讀拓寬了人們的視野,提高人們的思維品質,大大地促進智力發展。可以說閱讀不僅對提高語文素質而且對人一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問題不僅在於閱讀能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在於藉助閱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引自《給教師的建議》第19條)

基於以上認識,在自己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強化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1、動員每位同學買一些合適的書,宣傳鼓動加上一點利誘這一點總算做到了。訂了書報之後教學生怎樣閱讀。如利用《語文報》可以讀(好的文章、詩歌可以朗讀),可以看,可以摘錄,可以剪貼(按相關知識點),可以做(相關練習),還可以整理收藏當作資料以供複習時查詢。

2、每週拿出一節課供學生自由閱讀。在這節閱讀課中,我儘量做到開放、自由,不強加給學生各種限制。不管課時怎樣緊,儘量保證每週一節,以形成延續性,逐步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3、要求學生每週寫一篇讀書筆記或讀書摘錄。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想逐步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我想我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好的,應該也是符合語文學習規律的,但實際的情形、效果卻並不樂觀:

1、閱讀課上居然有學生看著看著,書本換來換去。這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他們不是喜歡閱讀,要求有閱讀課嗎?閱讀不是一件自由、寬鬆、愜意的事嗎,不是一種很好的精神放鬆和精神享受嗎?怎麼會進不了狀態呢?

2、閱讀課上,鴉雀無聲,我也想趁這時機讀點自己的書,偶或抬頭,發現有同學奮筆疾書,心下甚喜,“嗯,讀書進入狀態了,感悟頗多,不吐不快了,下去看看他們讀的是什麼書。”一看嚇一跳,他們正在忘我地做作業!

3、從交上來的讀書筆記看,三分之二的同學停留在大段大段的摘錄上。我甚至懷疑有不少同學僅僅為了應付老師,摘錄的東西,抄完就忘,更有甚者,連自己抄什麼東西都不知道。這種現象的本質是:仍有不少同學未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仍然不會閱讀,更不會思考、也沒有感悟,思想膚淺,感情貧乏。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反思如下:

1、“真正的讀書是指與考試無關的與書籍親密接觸。”——薛瑞萍。真正的閱讀狀態應是在心靈自由,思想放鬆,環境寬鬆的情況下進行的。而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失去了進行閱讀的寬鬆的時間、心境,失去了對文學作品進行領略、鑑賞、審美的客觀條件。

2、學生的閱讀過於功利化。這種功利化的閱讀是考試逼出來的,和審美是無緣的,是相背離的。這種缺少美感和情感愉悅體驗的閱讀使學生失去閱讀的動力,甚至於使閱讀成為一種負擔,因而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所能起到的效果。在這種功利化心態下的閱讀,其接受的資訊只在腦中過了一遍,而未能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學生在閱讀中的摘抄整理,也只是為了積累好句好段,積累論據,以期在考試中派上用場,而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提高語文素養的問題。真正的閱讀積累應是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的,其作用在寫作上體現為信手拈來,左右逢源,而非像現在的學生那樣貼上式的機械引用。

3、由於過分追求給學生閱讀的自由與寬鬆,而造成放羊式的閱讀狀況。在這種放羊式閱讀教學中,教師缺少具體的指導,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這些問題的根子之一是作為教師,本身的閱讀面不夠寬廣,閱讀素養不高,不能高屋建瓴地指導學生閱讀,未能形成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因而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反思之後,應儘量做好以下幾點:

1、作為教師,自己要抓緊讀書,拓寬閱讀面,提高閱讀素養,這樣才能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走向高品位的閱讀,才能更好地激發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當然,作為老師,由於工作壓力大,時間長,也正失去自由閱讀的寬鬆時間和心境,並且這一點正趨惡化,近期要改變是不大可能的,只有靠自己去擠時間了。

2、閱讀課形式可豐富些,不要一味只讓學生在課堂上看書,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朗讀自己讀到的好文章,也可以讓學生朗讀他自己讀到的好文章,並談點閱讀感想,進行介紹交流。

3、建設讀書型班級。鼓勵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藏書庫,並在班級書櫃進行不定期的交流,以形成“人人有書讀”的局面,“人人愛讀書”的氛圍。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2

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平時愛閱讀、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多數學習很輕鬆,能力強;相反之的學生,情況就截然不同了。所以,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生的成績、能力是成正比的。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是我們國小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那麼首先就要弄清楚學生現階段閱讀存在的問題。根據自己的教學觀察,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範圍不廣;不能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每天堅持;做不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或者閱讀就是單純的閱讀,沒有思考、沒有知識的積累,這種讀書的效果僅僅是“水過地皮溼”。針對這種情況,我思考、查閱資料、和同伴們交流,進行了以下閱讀教學嘗試,學生閱讀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具體做法如下:

1、給學生創設平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大部分學生朗讀時丟字加字,長句子不會斷句;看課外書,走馬看花,只讀不思考,讀書時做不到批註。所以從低年級起,就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方面有個良好的開端。比如:認真讀書的習慣;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自我評價習慣等等。

2、給學生創設多種形式讀書的機會及自我展示機會

學生可以以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

3、教會學生積累知識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句話給我們說明了自覺學習、積累課外知識的重要性。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儘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因此,規定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以便今後運用。在上課回答問題或平時交談中,一旦發現學生運用了課外書或積累本上的新詞,立即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在作文時運用了所積的好詞語我們就加上紅圈圈,並在班上朗讀。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4、開展實踐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比如:(1)課前三分鐘,輪流朗讀。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念一段自己摘抄的優美語段。(2)舉辦朗讀,講故事比賽。(3)開展“向你介紹一本好書”的讀書活動。由學生經過自己篩選後,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讀過的一本好書。

自從堅持嘗試了以上方法後,學生在閱讀方面改變真的很大,看到了驚人的成績,同時學生的整體成績也提升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尤其是語文教師,我想:關於閱讀的話題我們還要更深的探討、交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快樂成長。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3

《給予樹》是一篇有濃濃人文情懷的課文。圍繞“給予”展開教學,從而體會“愛”是本躺課的教學主要特點。在設計教學時,我重點放在了憑藉文字體驗課文蘊涵的人文精神。

一、激趣匯入

課前,我用說一個日子猜節日的方法來匯入課堂,創設與故事北京想融合的教學情境。

二、緊扣課題,展開教學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學生提出問題,老師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這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著對問題解決過程一層一層的感知文字,滲透情感。

三、層層遞進,品位“給予”

品味“給予”的過程正是他們受到愛心教育的過程。教學中,我安排了三個步驟:

(一)初品“給予”。理解“給予”這個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接的感知,我設計了三個環節來初品“給予”:一是憑直觀感覺,揣摩“給予”;二是結合生活經驗,說說“給予”;三是聯絡課文,理解“給予”。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聯絡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默讀課文,找到文中的相關句子,展現人物間的相互給予。如從“我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這是媽媽對孩子的給予;從“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可以看出這是兄弟姐妹間的相互給予等等。最後學生自然初品出“給予”就是“送、給”的意思。

(二)細品“給予”。在解決問題“‘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給予樹的句子。引導學生對“一直盼望”一詞展開想象:小女孩為什麼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麼?學生情不自禁地說出:“因為小女孩很貧窮,買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為她喜歡。”“因為她很孤單,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著她,和她玩耍。”從而感受小女孩那種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緊接著,我讓學生再次想象“小女孩會在卡片上寫些什麼?”進而對文字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在此基礎上,學生在回答“‘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時,就能順理成章地說出“給予樹是一棵實現夢想、滿足願望的樹。”“給予樹是一棵讓人如願以償的樹。”……同時也深一層地感受“給予”的另一層含義――讓人如願以償。當金吉婭所剩的錢只夠買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時候,她的心情怎樣?我讓學生通過重點詞句“沉默不語”、“低著頭”想象金吉婭此時會想些什麼,體驗金吉婭作出選擇時艱難矛盾的心情。從而品味“給予”不僅僅是送、給,讓人如願以償,還意味著放棄、失去。

(三)再品“給予”。這一環節,是通過精讀最後一自然段來完成的。讀完本段後,先讓學生體會媽媽擁抱時的心情,比較媽媽前後的心情變化。接著提出了三個問題:小女孩得到了什麼?金吉婭得到了什麼?我們得到了什麼?層層遞進,在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中總結“給予”所折射的深層含義。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我得到一點啟示:對七年級學生而言,文言詞彙的積累和文言翻譯這一環節還是尤為重要的。我深知古文言文教學定要與時俱進,但一篇文章如果你連它怎麼翻譯都一點搞不懂的話,那其它的什麼理解分析就更談不上了,因為古言文不像現代大那麼簡明易懂,掌握翻譯方法還是必要的,我覺得在以後的教學過程申我應該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就《童趣》這篇課文的翻譯而言,針對學生對古言文翻譯一無所知的情況,有必要詳細講解有關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比如換字,加字這樣的翻譯方法,應該從大中多舉例子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原來文言文的翻譯並沒有想象中的難,文言文跟現代漢語聯絡還是很密切的,這樣學生就能樹立信心,培養對文吉文的興趣。另外對重點字詞的翻譯也應當詳細講解,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於操作、實用有效的。

此外,我覺得上課時應顯示出十足的激情和豪情,要讓自已先熱情飽滿,語調抑揚頓挫,表情豐富,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激情,充滿靈動,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

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我覺得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逐步探索與改進,在反思中醒悟,在醒悟中收穫,在收穫中成長,讓自已的語文課紮實而又靈動,讓學生都能熱愛語文,熱愛文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5

本課目標設定為:能夠使用“控制變數”的實驗方法蒐集影響擺的快慢因素的證據,通過測量蒐集、記錄資料,並選擇有效的資料支援證據;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設,能夠根據假設進行驗證;體會反覆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體驗在擺的實驗中對變數的精確控制可以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課從學生覺得新鮮、感興趣的玩擺活動中入手,讓學生動手玩玩擺,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從玩擺中發現問題:為什麼相同時間裡擺動次數卻不一樣,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問題意識順應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很自然轉入對問題的假設上來;在深度討論中明確該實驗的研究方案,讓學生對實驗中的細節加以關注,體現動手之前先動腦的科學研究思路,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目標蘊涵其中。

在彙報交流中我發現:學生在探索擺的快慢和擺線長短有無關係的經歷中,有的小組成功了,也有的小組失敗了,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結果卻和科學的結論有偏差甚至相反。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6

這篇文章,我覺得優點在於:莊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具體體現在《逍遙遊》一課中也是如此。雖然課文中用了大量的寓言和神話故事來體現作者思想,但仍然比較隱晦含蓄。對此,我採用了先入為主的方式,先講了兩個莊子的故事,以便讓學生對莊子有大致瞭解,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主旨句,由果溯因去把握文中寓言和神話,將難度變小了。

另外,課文篇幅較長,難度較大,文言色彩濃厚,正常情況下需要兩個課時完成的,由於時間限制,我沒有按部就班去疏通課文,然後分析課文,而是讓學生在理解文意,把握材料的基礎上疏通字詞,也同樣達到了教學目標。

最後,我引導學生思考莊子思想的作用,這一環節從思想上對學生作出了正確引導,對他們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指導作用。也達到了教學上的情感德育目標。

不足的地方在於:學生朗讀課文和自主思考的時間不夠,有時自己還包辦代替,沒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

另外,由於時間的限制,我沒能給學生拓展莊子的思想和故事,從而學生對莊子的瞭解可能不夠到位,關於課文中的文言現象也沒時間總結,這些我都打算放在第二課時再帶領學生進行鞏固和落實。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7

通過整個教學活動我也及時地進行了反思,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成功之處:課前認真熟悉教材,教具準備充分,保證教學環節的流暢性。教學活動中利用“開毛巾商店”的情節貫穿這個教學活動,充滿趣味吸引孩子。在讓孩子們通過寬窄將毛巾比一比的過程中始終強化孩子語言的規範性,學會用完整地語言來表達寬窄。更為之後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

不足之處:因為課前沒有讓幼兒對“寬”和“窄”有一定的經驗認識,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對這兩個詞的理解不夠。部分孩子多用“胖”和“瘦”來解釋。在教師預設好的活動中孩子們能夠按照我的教學環節通過要求進行排列,但是在作業中,對於不同的兩種物體有兩個不同的要求,即從寬到窄的排列;和從窄到寬的排列。這時,有部分孩子們在獨立作業時就遇到了問題對幼兒的作業評價可以用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更明白自己為什麼做對,為什麼不對。同時在對能力弱的小朋友,可以給予更多的鼓勵。

一堂數學活動,對老師的邏輯思維和口語表達有很多要求的,但老師更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幼兒,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比如想這堂課中的“寬”和“窄”,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前,就和孩子一起明確什麼是“寬”,什麼是“窄”,因為有些孩子知道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不能很明確的回答到這兩個字,會用“胖”表達“寬”,用“瘦”表示“窄”,我如果在課前能做到事先預知孩子的知識經驗這堂課,就能上的更加清晰,時間上也不會太長了。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8

動《我愛看的書》中,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書,培養了學生總結知識能力,並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張揚學生的個性,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並和同學的分享收穫,看好書的喜悅心情。

在第二個活動《好書大家看》中利用老師辦了一個圖書館,請同學們來閱覽為誘餌,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讀書活動和集體活動的快樂,表現出對書籍、知識的喜愛與親近。

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參與進來,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的接受知識,我認為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喜歡看書的積極性,我還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怎樣借書、還書,借到的書怎樣保護等問題進行探索,使學生表現出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並注重禮貌用語的使用。

最後突出板書設計的創新性,激起學生再學習的激情,使學生喜歡思品與生活課,讓學生品德在思品與生活課中萌芽,讓孩子們品質在愉悅中飛揚。

不足之處是,課前我對學生帶書的情況瞭解的不夠,一部分學生沒有把自己喜歡的書帶到班級裡來,所以在向大家介紹我喜歡的書時,有的學生不夠踴躍,由此看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多地瞭解學生的課前準備,做到心中有數,爭取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9

教完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課文的內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時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__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在一次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頭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大象。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學生說。我隨機板書:“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臨戰場”“埋葬自己”。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為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採用“讓學生提出疑惑—自讀解疑,師適時引導,點撥,拓展—總結點題。這樣一個三步曲。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

三、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字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字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五、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字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裡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裡,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還可以嘗試,在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探索。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0

《翠鳥》這篇課文通過描寫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課文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文字上的一個亮點,是我們學習的地方。要學習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豔,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貼”、“一眨眼”、“注視”、“蹬”、“叼”、“剎那間”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滲透愛護大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教學目的,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動物也應該自由自在地生活。

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教學中,尤其是講讀課文中,我認為課件適時地引入,對於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讀書時的情感投入,確實起到積極作用。

我在教學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時,及時利用課件,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翠鳥外形的美麗和行動的敏捷。然後再充分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允許並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課文。只有這樣,學生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他在閱讀中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精神勞動所帶來的快樂,他才可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思想。朗讀也是一種極具個性的融理解和表達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一篇文章的體會即便一樣,朗讀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指導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學生自由閱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與句子品味語言美,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得那麼美那麼可愛的,再把體會到的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利用教師的板書,引導學生背誦描寫翠鳥的外形的段落,然後讓學生仿說自己喜歡的鳥或者其他動物,學生在說的時候及時指導敘述的順序,幫學生理清思路,最後再寫下來,在小組內交流,讓學生感受讀與寫關係與魅力。

在教學翠鳥等魚、捕魚的部分,我以“誰能讀出翠鳥的機靈、敏捷”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後小組內評讀,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蹬”、“叼”、“剎那間”應該如何變化讀。再進行男女生、師生賽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讀好書,感受閱讀的快樂。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鳥類有更深入的瞭解,他們會自覺地愛上這些小生靈,並時時處處保護他們,同時也增強了環保意識,讓人和動物能友好、和諧地生活在美麗的地球村裡。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1

《一個蘋果》是北師大版第九冊《水》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防炮洞裡,當生命受到飢渴的威脅時,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感人故事。因為故事發生的時代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學生與文字之間存在著距離。但作為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獨立預習、一定的閱讀基礎和查詢資料的能力。因此,我在課前佈置學生查閱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及英雄事蹟,瞭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後,再帶領學生觀看了電影《上甘嶺》,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做鋪墊。

教師的任務不僅在於教授知識,更重要的還在於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激勵、喚醒和鼓舞,讓學生有深刻的情感體驗,並昇華情感。我一直認為:“要使別人感動,首先要感動自己。”在課堂上,老師對氣氛上的渲染和對學生的引導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課前就作了充分的準備,除了反覆品讀課文外,還查找了上甘嶺戰役的相關資料,然後我認真看了三遍《上甘嶺》這部影片。讓自己身臨其境地感受了在上甘嶺戰役中,戰士們的頑強和偉大,併為之深深地感動著。因此,我在設計情境匯入、激趣引導、朗讀鼓勵和小結過渡時,都帶著煸情的語言,讓學生能隨著我的匯入過渡講述時走進了當時情境。這樣學生們自然就能跟著我的引導走進文字。

這篇課文的內容雖然較淺顯,但時間跨越較長篇幅也較多。如何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抓住文章的主線,走進文字,深入到戰友們心中去用心體會,與作者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從而領悟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戰友們團結友愛的深情厚誼和舍已為人的崇高品質,是我在設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的重點。

綜上所述,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戰友們對蘋果的傳遞上。首先,在講授第一次傳遞時,我讓學生們在文中找出每個戰士都非常需要這個蘋果,也渴望吃掉這個蘋果的相關語句,然後根據學生的反饋,通過反覆朗讀,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帶著情感去品讀,體會文中每個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戰友們在忍受著極其飢渴、辛苦、生命危在旦夕的情況下,心裡卻還想著別人,把蘋果傳給別人。然後再聯絡本單元學過的《生命與水》課文,回顧人在缺水的情況下的生命極限是多長時間,進而體會到戰友們傳遞的不僅是一個蘋果,而是一種情誼,一種心裡只想到別人的深厚情誼,一種關愛別人勝於自己的精神,一種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的高尚境界。

其次,我再通過“蘋果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一口氣能吃掉十個二十個。”與“蘋果轉了一圈,還剩下大半個。”這兩個句子進行對比,引入第二次傳遞“動員”的重點講授。學生通過為兩個句子的對比和感情朗讀,自然而然地就體會到了此刻這八位異常乾渴的戰士是依靠頑強的意志,為別人著想、互相關心的崇高的友愛精神來抵擋這個蘋果的誘惑的。從而進一步地明確了主題思想。這樣的教學安排,讓學生們理解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的思想情感,昇華主題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最後通過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上甘嶺》電影的剪輯片段,重溫了當時的感人畫面,進一步地昇華了主題思想,激發學生們的情感、使他們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整堂課上下來,總體的感覺還是較好的,學生們的朗讀、理解和感受都很到位。而且感覺課堂氣氛輕鬆,學生們入情入境,體會深刻。

有句廣告語說得很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課後冷靜地思索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有收穫和可取之處,但依然發現還有許多不足。為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質量,特總結如下:

1、學生的發言不夠湧躍。這裡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我的原因。因為我面對的是一群農村的孩子,雖然他們聰明機靈,但是知識面和視野都比較侷限,最重要的是他們害羞,缺乏自信,不善於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更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情感。而這節課的內容和情感都需要用極其富有情感的語言來表達思想主旨的。因此,在課堂當他們不發言或是用詞表達不到位時,我總會有想幫他們說出來的衝動。我想,以後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要加強閱讀教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更應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要不斷地鼓勵他們大膽地展示自己;同時,還要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積累詞語,豐富語言;並且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優美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2、在整節課上我缺少了範讀。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範讀是必不可少的。當學生在朗讀遇到困難和情感表達不到位的時候,老師就應當示範給學生聽,這樣就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深入到文字中去。因此,以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應注意,做好示範朗讀,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利於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走進文字,體會思想情感。

3、提高駕馭學生的能力。當課堂上出現學生的思路與教學設計有衝突或相悖時,這就需要老師不僅要熟悉文字,而且要有能駕馭學生的能力。才能通過自然地慢慢引導,讓學生重新又回到課堂的教學設計和文字上來。我在這方面還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探究,形成特色。而且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積累,做到因材施教,以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最後,眾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也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如我的板書設計太簡單,是否能用簡筆畫,畫一個蘋果,再把傳遞的人物圍繞蘋果板書下來;特別是龔校長提出,在分析講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時,是否可以讓學生進行口頭說話的訓練,讓學生學以致用,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這些意見對我來說是非常可貴的,同時也對我以後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必須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拓展自己的業務能力,善於在課堂上用簡筆畫;並且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把語文教學的主旨“聽”“說”“讀”“寫”訓練貫穿和運用到教學當中去。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2

成功: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符略讀課文的劑型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使課文更加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把故事做成動畫片,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會讀會認了六個生字,積累了好詞佳句,為日後的習作教學提供便利。創設情境,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充分引導學生理解了並將德育教育滲透於其中。很好地實現了預定的目標要求。

不足:安排的時間裡,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並且沒有留下?的時間給學生討論。比如像在生字分類這裡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討論該向傑西,查理學習什麼精神學生討論得不夠深入。這裡的討論應該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潮。由於安排不當,造成了宣兵奪主的局面。

總之,成功與不足皆有之。在課堂中體現了教學的,成功之處用於日後的積累與提高,不足之處要多向老教師請教,讓他們給自己在教學中"畫龍點睛"。

成功: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符合略讀課文的課型特點。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課文插圖,使課文更加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更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符合該年齡段學生閱讀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積累了好詞佳句,為日後的習作教學提供便利。創設情境,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充分引導學生理解了並將德育教育滲透於其中。很好地實現了預定的目標要求。

不足:安排的時間裡,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並且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討論。導致後面說說該向傑西,查理學習什麼精神學生討論得不夠深入。按照預想這裡應該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總之,成功與不足皆有之。在課堂中體現了教學的,成功之處用於日後的積累與提高,不足之處要多向老教師請教,讓他們給自己在教學中"畫龍點睛"。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3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模的一系,很多詩人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盡雕飾,以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而根據此詩譜成的古曲《陽關三疊》,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說:“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懷著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孩子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我在教學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藉助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來走近作者,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的內容。如,對王維瞭解了哪些?“元二”:姓元,在家裡排行老二,朋友睨稱他元二。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老師深情的誦讀聲和《陽關三疊》的旋律中想象詩中的那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4

《過秦論》是賈誼的一篇非常有氣勢的政論文。從此文來看,賈誼是頗富才情的,他是西漢時期傑出的政論

家和辭賦家,作為一個偉大政論家,他二十歲時就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張,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漢文帝的賞識。

但賈誼的一生或許是個悲劇,賈誼的悲劇不在於懷才不遇,因為他的才不是一般的才,而是一種足以作為帝王之師的才。為帝王師,為皇帝出謀劃策,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何等的榮耀。賈誼生前支了不少招、出了不少謀,但後人公認其招其謀見用者稀,於是便由李商隱來發一長嘆。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賈誼和中國許多文人一樣,都沒辦法真正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常常被排除在帝王之外,渴望得到帝王的賞識卻偏又不能如願,於是他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文字功夫上,鋪排縱橫,灑灑洋洋,用文字本身來吸引輿論的關注,進而爭取得到皇帝的欣賞。無疑,賈誼也是如此。我們來看看被後人惋惜和崇敬的賈誼以及賈誼的《過秦論》。從《昭明文選》到《古文觀止》似乎歷代文人都將此文奉為經典,可見其文字鋪排渲染之功力。賈誼之寫《過秦論》氣盛而情濃,彷彿一戰國縱橫家再世。

賈誼是在大漢朝開平盛世之下寫此文的,獨見古代文人的社會責任感。他對秦王朝的統一過程是極其讚美的,不惜波墨如水,“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樸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種汪洋恣肆筆鋒大概也只有賈誼才能寫得出了。秦王朝爭得天下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但在“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農民義軍的打擊下還不是成敗異變,功業相反,於是他很自然地就說出了這是因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儘管後來的歷史證明了賈誼確有先見之明,但我不知道處在歌舞昇平中的漢文帝看了此文後心中有何感喟,不知這是不是賈誼的悲劇根源之所在,因為高高在上的帝王更喜歡歌功頌德的文章,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標榜自己是個賢明的君主。

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把《過秦論》這麼大氣的文章和那個因樑王墮馬而鬱鬱寡歡、從而早逝的賈誼聯絡在一起,我不知賈誼是否是自己選擇這樣的一種悲情生活,而正是這種選擇才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猜解。而正是這種悲劇,才得到了司馬遷的賞識,以至於為他寫傳記時,把他和屈原列在了一塊,在司馬遷的心中,他是極喜歡磨難英雄的,在他看來,屈原和賈誼是同一類人,雖然他們的人生是個悲劇,但他們同樣可以讓後人景仰。

我不知道是賈誼成全了文學史還是歷史成全了賈誼,亦或是賈誼自己成全了自己。無論如何,賈誼都為我們留下了經典性的文字。他讓我們知道,即使看似最枯燥的政論文,依然可以寫得很壯美。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5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我班的幼兒對色彩豔麗、精美的小飾物特別感興趣,比如髮夾、手錶等等。蝴蝶是幼兒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一種昆蟲,其色彩豔麗,深受幼兒的喜愛。《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活動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同時又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興趣及生活經驗,設計了藝術活動《美麗的蝴蝶》,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欣賞蝴蝶,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讓幼兒充分地看、說、想、做,使幼兒的興趣大大激發,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作為老師的我不急於追求結果,而是重視活動過程,為幼兒提供發現、感受和創造美的機會,使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滿足和愉悅。

在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的美術教學模式,教師沒有進行示範,而是嘗試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自己去裝飾小飾物, 同時提供的材料有難、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及喜好,自己選擇裝飾材料,幼兒參與活動的非常興趣高。活動結束時,讓幼兒相互評價,教師參與評價,再次達到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應,同時也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活動的主體,讓幼兒自主評價,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

在活動中還存在了一些不足:1、教師的引導語言不夠清晰。2、幼兒的操作沒有交代清楚,出現了較髒、亂的現象。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6

廬山,我國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詩人李白在50多歲時來到這裡,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望廬山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傾瀉而下,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人生識字憂患始。對於詩人來說,短短的十數個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樂,情感糾葛。而我們這些後來人,只能在不斷地研讀中揣摩詩人或複雜、或激昂的情感,走進詩人,走進詩歌盛行的時代。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教學難點定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麼,根據唐詩音韻和諧、用詞精煉的特點,我採用“分步朗讀、逐漸深入”的方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讀、讀準字音

本詩生字不多,但應提醒學生要讀準字音、還要讀準押韻的字。本詩押韻的字是“煙”“川”“天”,它們都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後鼻音。另外,“落”字讀Luò,“銀河”的銀讀yín。第三步就是要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這樣的安排,符合兒童好表現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了民主、輕鬆、互動的學習氛圍。

二讀、理解詞句

學生從上幼兒園起日積月累地背誦了許多古詩,關於詩意的理解卻顯得模糊而淺顯。《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在想象中完成對詩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勵其他學生給予解答,當遇到困難時,再由我這個教師適時引導、指點,就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很好地體會了“掛”字的妙不可言、“飛流直下”的氣勢磅礴,“銀河落九天”的驚天動地。在交流中啟用學生的聯想,在質疑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互幫互助中想象畫面,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

三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讀懂了詩句的基礎上,就要指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自由讀,在讀中揣摩怎樣處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頓,怎樣表現詩句的情感;教師引導讀,在理解中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體課件的出示,使學生雖身在教室,卻有如身臨其境、觀看瀑布的飛流直下壯觀場景,聆聽瀑布所發出的隆隆巨響,真切地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以致脫口而出“山河壯美”的感嘆!

廬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為李白的到來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視權貴如糞土的詩人,寄情山水而感嘆:“疑是銀河落九天”。但是,這份情,要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對於二年級的小孩子是有難度的。如何引領孩子們入情入境的朗讀,一直都困擾著我。

低年級閱讀教學反思 篇17

我剛工作時,曾教過這一課,當時在欣賞圖片時,大家的興致很高。但作業的效果卻很糟糕,許多同學不知道畫什麼,有的有思路,卻無從下手。

但這學期剛開課的時候,於老師對於這一節課,給我提出了一點建議,讓我將幾個簡單的透檢視教給大家,並以教室為例,給學生們做範畫。剛開始並沒有什麼,我按照於老師說的做了,但上完課回來後,於老師用了一句很經典的話來形容我“滿臉的燦爛”。卻是如此,課上的很成功,因為有個比較調皮的孩子,以前對美術一點不感興趣,但就在這一節課,他卻想盡一切辦法想把它畫好,雖然只是簡單的透檢視,有了它們,孩子們可以把自己的東西全部放進去,我想孩子們一定也把自己的快樂放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