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精選19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79W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和努力,結合本職工作和本校情況對工作思路進行了重新的思考和定位,本著“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小心做事方能最大程度減少意外發生”的思想,決心減少以往轟轟烈烈的活動,去除以往那種浮躁的心理,靜下心來抓好內部管理,使學校工作迴歸自然,迴歸課堂教學,迴歸常規的教育教學管理,努力將各項工作做精細、做規範、做踏實、做具體。圍繞這個思路,結合學校實際,我自己也進行了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我個人的拙見認為學校的管理應做到:學校管理精細化、教師發展研究化。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精選19篇)

學校管理的精細化:

學校工作計劃就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本學期我們沒有做大量的理論研討,而是對各項日常工作進行了細化,本學期的工作更加求真務實,更加註重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在我們的工作計劃中,領導工作的分工,什麼人,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全都一覽無餘,領導分工明確,便於操作;教師工作有備無患,有條不紊。

1、精細化管理要求領導以身作則

學校領導要結合學校實際,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要求每一個人都要把本職工作做到位、盡到職,對工作負責,對崗位負責,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學校領導要個個以身作則,人人爭當模範。要求老師做到的事情,全體領導都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比如:要求教師幾點到校、幾點開會,班子成員必須早於教師到校、到會;要求教師參加的活動,班子成員也要以班子為單位派人蔘加;要求教師讀書、聽課教研,班子成員也要堅持讀書、聽課教研;

2、精細化管理要求領導有責任意識和協作意識

合作精神、協作能力,是現代社會中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的素質。而作為領導集體中的成員,更需要具備這種素質。有這樣一個口號,“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集體的形象和團結”。在這一口號的號召下再堅持求同存異,把思想統一到辦學立教上來,用共同的事業來成就個人,成就集體,把自己的全部心智和注意力都用到開創學校明天上,讓班子成員之間在風格特點、個性和才能等方面的差異成為互補的資源而不是矛盾的起源。我校的精細化管理做到了班子成員分工明確,並強化“我分管我負責”的責任意識,每項工作做到有佈置、有督促、有檢查、有成效;同時強化協作意識,學校工作不論份內份外,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另外作為班子成員必須謙和,有禮、有節、不露鋒芒,有自知之明,善於調動和發揮班子其他成員的作用,形成整體合力。

引進教師學習性觀念提倡教師發展研究化:

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已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身的價值。一個教師要想成為真正的名師,學習研究的速度務必大於教育變革的速度。教師要將“研究”作為最重要的職業需要,形成“人人是研究之人,時時是研究之時,處處是研究之處,事事是研究之事”的理念。

近幾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我們在校園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舉辦了全員參與的“英語教學觀摩課”等各科比賽,組織學校各部門相互協作同時構建起了校際間合作交流的平臺。我們先後與新源縣、伊寧市和我縣的多所兄弟學校舉行了互動研討交流,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成績是不可磨滅的。但同時對多年的教學工作有幾點反思:

1、近幾年,為發展教師隊伍我們費盡心思,打造了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無論從形式、內容和效果,都讓人有新的感覺,這些活動雖生動,教師“看在眼裡,聽在耳中”,但是否“深入心中”?

2、近幾年,無論優質課還是論文獲獎,教學成績頗多,但細數獲獎人員,無非有數的那麼幾個,在近80名教師的學校中比例估計連15%都不到;每年論文獲獎數篇,但有幾位教師是自己的研究的真實經驗?每每遇到上級檢查、評優課,能站出來挑大樑的還是那麼幾個。我們的教師目前勝任課堂教學毫無問題,但他們缺乏的是日常的研究,他們應該研究自己的課堂、研究別人的課堂,讓研究伴隨個人專業的成長。

3、目前倡導的教研活動非常的好,這是教師研究成長的一種途徑。在開展校本教研時學校就曾提出了“以會代培”“以學代訓”的思路,教師通過自我學習,提升了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了自己的教學方式,較好地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學校在這方面力度比較大,教師的自覺性也在慢慢提高,我覺得在這個良好的基礎再加強一下組內日常的讀書研究氛圍。

學校管理精細化、教師發展研究化對一個學校有著長遠的影響和作用,我校將繼續沿著這一思路實踐,爭取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績。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2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要實現教育思想的領導,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理念的引領,那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俗話說得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名家、大師作報告,未聽之前本身就有一種潛在的崇拜和仰慕之情,何況名家大師們有很多的“知”之外的“識”,那是最能觸動我們這些來自底層的教師靈魂的。從我的經歷來看,每一個精彩的與有深度的報告對自己的心靈都是一次強有力的震撼和風暴,對自己的成長都是一次跨越式的加油和充電。

一、提高各方面協調力

學校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與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機關單位存在著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和工作關係,如果其中某一個環節處理失當,都有可能會對學校的全域性工作產生重大影響。作為領導有時作為指揮者角色,有時則充當潤滑劑的角色。

參與一線的教育教學及教科研工作,要在業務上起指導作用,更要做到“以己服人”。在群眾中的威信不是短時期能夠樹立起來的,我認為培養融洽的上下級人際關係必不可少,在工作中要做到不偏不倚,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辦事,不掩蓋缺點,不偏袒親屬,直面學校存在的各種問題。

樹立公僕意識和服務意識。當好服務員的角色,既充當老師們的

服務員,又是學生們的服務員。積極為學校的建設籌集資金,加強學校的基礎設施;加強教學後勤和總務後勤部門的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師職工的工作條件,改善福利待遇,運用適當的待遇留人。 二、管理於細微處,體現“教育無小事”。

學校管理於細微處,我認為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二是“無微不至,精益求精”。要求每一個流程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三是“和而不同”。圍繞目標,結合校情,傳承創新,創建出一所既豐富多彩又個性鮮明的學校。學校管理於細微處,首先要求目標要精細。我們要把學校各專案標具體到可看得清、細緻到可操作化。保證各項工作既有大目標,又有小抓手,既有總體要求,又有細緻方案。這方面我們體會較深的就是抓學生德育工作。當前學校德育空乏無力實效性差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這些年來我們把學生德育的目標放小,聚焦到道德習慣養成上,虛事實做,大事小做。

學校管理於細微處,其次要求就是責任要精確。我們將管理責任具體到人、明確到事,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例如:在新課程改革推進的幾年後,原先的新鮮和激情淡化了,意識和焦點泛化了,為此我們把推進課改的重點,著力貫穿於校本教研科研化工作中去,我們提出:“一二三四五”工程。即:1.每週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出一節研究課,突出合作式教研。責任落到教研組。2.每月二次集體備課活動----定時定點集體備課,突出問診式教研。責任落到備課組。3.每學期三次培訓講座----分管領導對全體教師就一個專題進行培訓,突出幹部與教師同行。責任落到校長室。4.每學期四項專題研究----每月一個專題研究,突出反思式教研。責任落到教導處。5.每月至少五篇教學隨筆,聯絡自己的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及時記下來,發到自己的教育教學隨筆貼上去。責任落到每位教師。

學校管理於細微處,其三要求關愛到精心。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在工作中認識到,學校管理要“以人為本”,尤其是應最大程度的尊重、信任、寬容、善待每一位教師,使他們在工開一次道德作中感到身心愉快,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我們著力叫響兩個口號----“態度決定一切、細節見證品質”、“讓所有的金子都在這裡閃光”。為此我們努力做到“五要”:要堅持看人先看長處;要不搞“齊步走”,評價教師不搞“一刀切”;要寬容的地方必須寬容;要努力使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教師隊伍做到最佳組織,達到整體優化;要真誠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

學校管理於細微處,要求之四就是文化要精緻。為此我們致力於打造豐富多彩而又具人文個性的學校校園文化,目標定位在共同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溫馨的生活家園和和諧的藝術樂園。學校以建立和諧校園為突破口,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氛圍,從校園文化、走廊樓梯文化、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和宿舍文化五個層面做文章,做到每一面牆都會說話,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愉悅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

三.提高執行力,用行動來引航

當然在理念引路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用行動來引航。作為教育決策的堅定踐行者,其身上體現出的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和嚴謹治學的工作作風,對師生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說空話,身體力行,才有助於提高校長的威信。提高執行力,校長要腳踏實地,以“實幹家”的本色,做好執行的“排頭兵”、“領頭雁”。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教師教三十年書,不如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人也給教師成功總結出一個公式,就是“實踐+反思=成功”。我想都是強調教師用筆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開始不少教師對教科研表露出的疏遠冷淡與無能為力,作為校長,我沒有太多的責備和說教,而是從我開始帶頭寫教學反思、寫教育隨筆。學校的發展需要廣大師生的鼎力合作。只有全體教職員工互相配合,勁兒往一處使,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才能使決策落在實處。

四、抓好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突顯教育特色

我認為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應不斷髮揮自身的優勢所形成的獨具個性的、符合教育規律的、區別於其他學校的辦學模式。它涵蓋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價值取向、辦學風格、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諸方面,是學校辦學目標、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經驗成熟的表現。學校建立特色教育必須以現代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運用好國家賦與學校自主能動的辦學權力。依據所在地的區域優勢、自身的經濟條件、學校的現有規模、教師的素質結構、學生的現狀,在辦學模式上做出選擇,使自己的辦學目標、價值取向、教育教學方式上形成特色。我認為這是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改革任務過程中,辦學管理上的一種科學化、主動性的集中體現。學校在建立特色教育的過程中關鍵是要把握住自己獨特的辦學指導思想,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模式。

教育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應堅持各項工作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引導和要求學校各層次、各部門的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在組織實施教學過程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教育理論學習,轉變教育觀念,圍繞“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深入開展學習教育部倡導的六種教學模式,並安排教研組集中學習討論“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辦學效益,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實規範教學過程中的“備、講、輔、批、考”五項基本環節工作,努力改進學生德育工作,更新德育內容,探索德育方法,拓寬德育渠道,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健全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制度,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著鄉,讓學生學會學習,從而達到樂學、好學、善學、會學、學會的目的,並努力在特色教育,特長教育等方面尋求突破。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提出高大遠的要求,必定會拔苗助長。目前,成人寫字水平不高就是因為小時基礎沒打好。夯實基礎,就是圍繞“身體鍛鍊好,行為習慣好,文化基礎好”這三個方面,分解出許多具體要求進行訓練。針對學校班容量大,學生浮躁等情況,當今,尤其要加強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常抓不懈,齊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不能放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不能放鬆。在任何時候,都要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如果在國小階段,應該讀的沒有讀,應該看的沒有看,應該做的沒有做,那將是學生終身的缺失,終身的遺憾。我們要為學生的終身負責。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寫字、學會讀書、學會唱歌、學會做操、學會掃地、學會負責、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以上這些只是我做校長几年來的一些做法與想法,或許有東施效顰之嫌,但切切實實融入了我自己的思考和信念。我堅信“管理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的過程”,我更向往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人一起前行,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3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要實現教育思想的領導,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理念的引領,那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俗話說得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名家、大師作報告,未聽之前本身就有一種潛在的崇拜和仰慕之情,何況名家大師們有很多的“知”之外的“識”,那是最能觸動我們這些來自底層的教師靈魂的。從我的經歷來看,每一個精彩的與有深度的報告對自己的心靈都是一次強有力的震撼和風暴,對自己的成長都是一次跨越式的加油和充電。

一、提高各方面協調力

學校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與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機關單位存在著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和工作關係,如果其中某一個環節處理失當,都有可能會對學校的全域性工作產生重大影響。作為領導有時作為指揮者角色,有時則充當潤滑劑的角色。

參與一線的教育教學及教科研工作,要在業務上起指導作用,更要做到“以己服人”。在群眾中的威信不是短時期能夠樹立起來的,我認為培養融洽的上下級人際關係必不可少,在工作中要做到不偏不倚,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辦事,不掩蓋缺點,不偏袒親屬,直面學校存在的各種問題。

樹立公僕意識和服務意識。當好服務員的角色,既充當老師們的

服務員,又是學生們的服務員。積極為學校的建設籌集資金,加強學校的基礎設施;加強教學後勤和總務後勤部門的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師職工的工作條件,改善福利待遇,運用適當的待遇留人。 二、管理於細微處,體現“教育無小事”。

學校管理於細微處,我認為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二是“無微不至,精益求精”。要求每一個流程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三是“和而不同”。圍繞目標,結合校情,傳承創新,創建出一所既豐富多彩又個性鮮明的學校。學校管理於細微處,首先要求目標要精細。我們要把學校各專案標具體到可看得清、細緻到可操作化。保證各項工作既有大目標,又有小抓手,既有總體要求,又有細緻方案。這方面我們體會較深的就是抓學生德育工作。當前學校德育空乏無力實效性差已是不爭的事實。為此這些年來我們把學生德育的目標放小,聚焦到道德習慣養成上,虛事實做,大事小做。

學校管理於細微處,其次要求就是責任要精確。我們將管理責任具體到人、明確到事,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例如:在新課程改革推進的幾年後,原先的新鮮和激情淡化了,意識和焦點泛化了,為此我們把推進課改的重點,著力貫穿於校本教研科研化工作中去,我們提出:“一二三四五”工程。即:1.每週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每週出一節研究課,突出合作式教研。責任落到教研組。2.每月二次集體備課活動----定時定點集體備課,突出問診式教研。責任落到備課組。3.每學期三次培訓講座----分管領導對全體教師就一個專題進行培訓,突出幹部與教師同行。責任落到校長室。4.每學期四項專題研究----每月一個專題研究,突出反思式教研。責任落到教導處。5.每月至少五篇教學隨筆,聯絡自己的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及時記下來,發到自己的教育教學隨筆貼上去。責任落到每位教師。

學校管理於細微處,其三要求關愛到精心。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在工作中認識到,學校管理要“以人為本”,尤其是應最大程度的尊重、信任、寬容、善待每一位教師,使他們在工開一次道德作中感到身心愉快,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我們著力叫響兩個口號----“態度決定一切、細節見證品質”、“讓所有的金子都在這裡閃光”。為此我們努力做到“五要”:要堅持看人先看長處;要不搞“齊步走”,評價教師不搞“一刀切”;要寬容的地方必須寬容;要努力使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教師隊伍做到最佳組織,達到整體優化;要真誠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

學校管理於細微處,要求之四就是文化要精緻。為此我們致力於打造豐富多彩而又具人文個性的學校校園文化,目標定位在共同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溫馨的生活家園和和諧的藝術樂園。學校以建立和諧校園為突破口,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氛圍,從校園文化、走廊樓梯文化、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和宿舍文化五個層面做文章,做到每一面牆都會說話,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愉悅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

三.提高執行力,用行動來引航

當然在理念引路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用行動來引航。作為教育決策的堅定踐行者,其身上體現出的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和嚴謹治學的工作作風,對師生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不說空話,身體力行,才有助於提高校長的威信。提高執行力,校長要腳踏實地,以“實幹家”的本色,做好執行的“排頭兵”、“領頭雁”。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教師教三十年書,不如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人也給教師成功總結出一個公式,就是“實踐+反思=成功”。我想都是強調教師用筆反思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開始不少教師對教科研表露出的疏遠冷淡與無能為力,作為校長,我沒有太多的責備和說教,而是從我開始帶頭寫教學反思、寫教育隨筆。學校的發展需要廣大師生的鼎力合作。只有全體教職員工互相配合,勁兒往一處使,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才能使決策落在實處。

四、抓好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突顯教育特色

我認為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應不斷髮揮自身的優勢所形成的獨具個性的、符合教育規律的、區別於其他學校的辦學模式。它涵蓋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價值取向、辦學風格、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諸方面,是學校辦學目標、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經驗成熟的表現。學校建立特色教育必須以現代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運用好國家賦與學校自主能動的辦學權力。依據所在地的區域優勢、自身的經濟條件、學校的現有規模、教師的素質結構、學生的現狀,在辦學模式上做出選擇,使自己的辦學目標、價值取向、教育教學方式上形成特色。我認為這是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改革任務過程中,辦學管理上的一種科學化、主動性的集中體現。學校在建立特色教育的過程中關鍵是要把握住自己獨特的辦學指導思想,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模式。

教育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應堅持各項工作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引導和要求學校各層次、各部門的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在組織實施教學過程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教育理論學習,轉變教育觀念,圍繞“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深入開展學習教育部倡導的六種教學模式,並安排教研組集中學習討論“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辦學效益,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實規範教學過程中的“備、講、輔、批、考”五項基本環節工作,努力改進學生德育工作,更新德育內容,探索德育方法,拓寬德育渠道,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健全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制度,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著鄉,讓學生學會學習,從而達到樂學、好學、善學、會學、學會的目的,並努力在特色教育,特長教育等方面尋求突破。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提出高大遠的要求,必定會拔苗助長。目前,成人寫字水平不高就是因為小時基礎沒打好。夯實基礎,就是圍繞“身體鍛鍊好,行為習慣好,文化基礎好”這三個方面,分解出許多具體要求進行訓練。針對學校班容量大,學生浮躁等情況,當今,尤其要加強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常抓不懈,齊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不能放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不能放鬆。在任何時候,都要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如果在國小階段,應該讀的沒有讀,應該看的沒有看,應該做的沒有做,那將是學生終身的缺失,終身的遺憾。我們要為學生的終身負責。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寫字、學會讀書、學會唱歌、學會做操、學會掃地、學會負責、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以上這些只是我做校長几年來的一些做法與想法,或許有東施效顰之嫌,但切切實實融入了我自己的思考和信念。我堅信“管理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的過程”,我更向往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人一起前行,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4

5月8日,區教育局檢查我校教育教學工作,認為學校管理規範,紮實細緻,資料詳實,成果突出,亮點紛呈。檢查組希望學校進一步突出精細化管理,深化主題特色文化研究,不斷打造品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推廣中起到帶頭作用。據此,我認為有三點值得學校一班人反思:

一是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健康發展。學校請專家講座,組織班主任和管理幹部到分鄉學習,組織兩批15人到杜郎口考察,考察歸來的教師報告學習情況,上研究課,全體教師分享杜郎口“小組合作”精髓。學校組建3個種子班,全員參加小組合作學習實踐,還建立小組合作學習巡課制度,編輯“小組合作學習”兩本成果。在全區強力推進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下如何將小組合作學習理念與學校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用顯著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師的信心,使小組合作學習工作健康發展,值得認真研究。

二是如何形成辦學風格。要正確處理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與學校辦學自主權之間的關係,爭取自主發展的空間,以鮮明的特色推動學校持續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現在需要學校做的事多,管理人員沒能集中精力抓教學,辦學經驗提煉不夠;教師應付的成分多,沉下來研究教學不夠。這些都值得學校深刻反思。

三是如何給教師減壓。我校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5歲,迫切需要補充新鮮血液。現在教師工作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學校認為,對教師應適度的休養生息,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和思想包袱是必要的。我們不僅需要消除教師的職業倦怠,更多的是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煥發職業激情,這也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學校在這方面進行過一些嘗試,如利用雙休開展野外拓展訓練,放鬆心情,愉悅心靈。今後還要多想想辦法在工作期間注意給教師減壓。

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會不斷地給自己增值,一所優秀的學校,一定會不斷地提升品牌價值,躋身湖北省標準化學校行列、成為宜昌市文明單位是我校未來5年發展目標。進行反思就是要進一步發展“和諧三中、質量三中”品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5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和努力,結合本職工作和本校情況對工作思路進行了重新的思考和定位,本著“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小心做事方能最大程度減少意外發生”的思想,決心減少以往轟轟烈烈的活動,去除以往那種浮躁的心理,靜下心來抓好內部管理,使學校工作迴歸自然,迴歸課堂教學,迴歸常規的教育教學管理,努力將各項工作做精細、做規範、做踏實、做具體。圍繞這個思路,結合學校實際,我自己也進行了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我個人的拙見認為學校的管理應做到:學校管理精細化、教師發展研究化。

學校管理的精細化:

學校工作計劃就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本學期我們沒有做大量的理論研討,而是對各項日常工作進行了細化,本學期的工作更加求真務實,更加註重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在我們的工作計劃中,領導工作的分工,什麼人,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全都一覽無餘,領導分工明確,便於操作;教師工作有備無患,有條不紊。

1、精細化管理要求領導以身作則

學校領導要結合學校實際,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要求每一個人都要把本職工作做到位、盡到職,對工作負責,對崗位負責,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學校領導要個個以身作則,人人爭當模範。要求老師做到的事情,全體領導都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比如:要求教師幾點到校、幾點開會,班子成員必須早於教師到校、到會;要求教師參加的活動,班子成員也要以班子為單位派人蔘加;要求教師讀書、聽課教研,班子成員也要堅持讀書、聽課教研;

2、精細化管理要求領導有責任意識和協作意識

合作精神、協作能力,是現代社會中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的素質。而作為領導集體中的成員,更需要具備這種素質。有這樣一個口號,“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集體的形象和團結”。在這一口號的號召下再堅持求同存異,把思想統一到辦學立教上來,用共同的事業來成就個人,成就集體,把自己的全部心智和注意力都用到開創學校明天上,讓班子成員之間在風格特點、個性和才能等方面的差異成為互補的資源而不是矛盾的起源。我校的精細化管理做到了班子成員分工明確,並強化“我分管我負責”的責任意識,每項工作做到有佈置、有督促、有檢查、有成效;同時強化協作意識,學校工作不論份內份外,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另外作為班子成員必須謙和,有禮、有節、不露鋒芒,有自知之明,善於調動和發揮班子其他成員的作用,形成整體合力。

引進教師學習性觀念提倡教師發展研究化:

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已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身的價值。一個教師要想成為真正的名師,學習研究的速度務必大於教育變革的速度。教師要將“研究”作為最重要的職業需要,形成“人人是研究之人,時時是研究之時,處處是研究之處,事事是研究之事”的理念。

近幾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我們在校園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舉辦了全員參與的“英語教學觀摩課”等各科比賽,組織學校各部門相互協作同時構建起了校際間合作交流的平臺。我們先後與新源縣、伊寧市和我縣的多所兄弟學校舉行了互動研討交流,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成績是不可磨滅的。但同時對多年的教學工作有幾點反思:

1、近幾年,為發展教師隊伍我們費盡心思,打造了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無論從形式、內容和效果,都讓人有新的感覺,這些活動雖生動,教師“看在眼裡,聽在耳中”,但是否“深入心中”?

2、近幾年,無論優質課還是論文獲獎,教學成績頗多,但細數獲獎人員,無非有數的那麼幾個,在近80名教師的學校中比例估計連15%都不到;每年論文獲獎數篇,但有幾位教師是自己的研究的真實經驗?每每遇到上級檢查、評優課,能站出來挑大樑的還是那麼幾個。我們的教師目前勝任課堂教學毫無問題,但他們缺乏的是日常的研究,他們應該研究自己的課堂、研究別人的課堂,讓研究伴隨個人專業的成長。

3、目前倡導的教研活動非常的好,這是教師研究成長的一種途徑。在開展校本教研時學校就曾提出了“以會代培”“以學代訓”的思路,教師通過自我學習,提升了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了自己的教學方式,較好地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學校在這方面力度比較大,教師的自覺性也在慢慢提高,我覺得在這個良好的基礎再加強一下組內日常的讀書研究氛圍。

學校管理精細化、教師發展研究化對一個學校有著長遠的影響和作用,我校將繼續沿著這一思路實踐,爭取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績。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6

匯入時直接讓學生唱兩首熟悉的民歌: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茉莉花》,激發學生學習民歌的興趣。學唱歌曲的曲譜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樂句、 旋律特點,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再作重點指導,從而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表現歌曲環節,學生自由分組,課前把打擊樂器(碰鈴、三角鐵、響板)放在學生的課桌裡,學生需要時再輕輕取出,避免當堂分發引起混亂。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我通過繼續學習和參加大量的藝術實踐活動促使自己的音樂教學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時也及時總結了一些優秀的音樂教學經驗和方法,以便於更好地指導今後的音樂教學工作。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課後教學反思,結合本課教學設計及設計說明、教學錄影,希望能有拋磚引玉的作用,真誠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寶貴建議,謝謝!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7

1、 調動生活體驗,感受美。

在檢查詞語的朗讀時,我不僅出示了生字詞,還花了大量時間去美讀感悟文中的四字詞語。為了能激發學生的詞語的情感朗讀,我引導學生根據詞語想象畫面,你曾經在哪看過詞語多描繪的畫面?有些離學生生活較遠的詞語我就通過畫面,或播放聲頻來促進感悟。如此學生眼中看到畫面,心中便有了感情,口中便能讀出感覺了。我之所以花時間去讀詞,是因為文中泉水的美我們的作者就是通過大量的四字詞語來描繪的。這些詞語理解了為有感情朗讀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創設情境,激發美。

為了讓學生能身臨其境,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我播放濟南泉城的風光片並配以動情描述,在學生被美景陶醉後,其心中對泉的美麗神奇之感不言而喻。他們不僅體會到了作者的體會而且還有自己的收穫,在表達觀後感時,學生激情滿懷讚美之詞溢於言表。有感情的朗讀第一自然段水到渠成。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8

當上完了“學寫讀後感”這堂作文課後,我沒有半點興奮和激動,聽到同級組的老師說很好,我有些許欣慰。因為我所上的這節課是超常態的課,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課。

當我們六年級語文組確定了《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作文難對策的行動研究》作為本年級組研究的這個小課題後,我們就立即分工合作了。我很享受這個合作的過程,也非常樂意承擔公開課的任務。

我之所以選擇上“學寫讀後感”那是有原因(哈哈,根據需要而上吧)。開學初,學生們交上來的讀後感,不是原文的縮寫,就是滿紙都是大道理,滿肚子的大話、空話。概括一下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有:

第一、“讀”和“感”分離。有些同學寫讀後感,只寫“讀”而不寫“感”,成了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的“內容簡介”。也有同學寫讀後感,只寫“感”而不寫“讀”,成為無根底無病呻吟。

第二、“讀”和“感”在文章之中兩分天下,前邊的“讀”實際上是寫文章內容簡介,後邊發一通感慨就算了事。

第三、選不好感受點,不會結合實際,感想很空泛。

看來,學生們還沒有掌握寫讀後感的方法,於是我便針對他們出現的問題,就選擇了教“學寫讀後感”。

為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我設計了這一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給 “讀後感”下定義(寫讀後感,就是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明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及方向。然後通過範文《勤能補拙——〈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讀後感》引路,讓學生通過讀、思、議等形式,老師作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領悟並歸納出寫讀後感的方法——讀是基礎,感是重點;聯絡實際,有感而發;觀點明確,敘議結合;格式正確,過渡自然。接著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美詞彙,要求達到讀準確,讀流利;懂意思,快速記,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來,這裡也是教會學生積累和運用。然後在學生掌握了寫讀後感的方法與步驟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流沙歲月》這個故事,討論並解決解決兩個問題:一,故事主要講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二、你覺得自己是一隻正在醞釀“珍珠”的河蚌,還是一隻貪玩的河蚌?最後讓學生擬題習作。

課上完了,我覺得自己能按預期的計劃完成,如果接下來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動筆,老師能在學生的習作過程作及時指導,並對作品進行及時點評,可能收效更大。

其實,學生要寫好讀後感,首先做到對給出的文章用心地讀,用情地讀;其次要選好“感受點”,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可寫的感受點很多,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或身邊的實際選擇一個自己最善於寫的來寫;最後要聯絡實際,有感而發,因為沒有情感的讀後感是蒼白無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總之,不管上什麼課,一定要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確定學生掌握的知識就要落到實處,絕不能蜻蜓點水。若果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及內容的重難點後,能根據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到思路清晰,突破重難點,過渡自然,隨機應變,在善於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同時,善於傾聽學生的回答,並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評價,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我看這節課就算成功了。記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9

小班下學期教育目標中的健康領域要求幼兒參加體育活動能體驗到活動的樂趣,能熟練掌握手膝爬和手腳爬,動作自然協調。以此為指導,我制定了具體的教育目標:

1、能在協助下輕鬆地雙腳跳。

2、會看顏色並對應跳相同顏色的圈。

3、能以愉快積極的情緒參加活動。設計教案時我首先想到的是使本次活動充分體現出愉快、輕鬆的特點,沒有絲毫上課的痕跡。各環節之間自然過渡,在玩中學習。

活動的引入用了節奏歡快、富有童趣的律動,既達到了體育活動前做的準備活動的目的,同時又使活動一開始,就創設了一種輕鬆活潑,生動有趣的氛圍,使幼兒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兒對本次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在此過程中我儘可能多的實現幼兒的自主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幼兒,並且先觀察後嘗試。經過再次觀察,在教師啟發下自己總結出動作要領後,再來練習。教師帶動他們參與體育活動,融在幼兒當中,不作旁觀者,建立平等、民主的師幼關係,然後採用了集體比賽和分組比賽相結合的形式,鞏固練習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最後在歡快的音樂中結束,形成首尾呼應。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0

一年級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國小要經過一個適應期,雖然已經有了一個學期的學習,但還有很多小朋友對於學習不太適應,有些學生是對這種正規的教學不太感興趣。而我們老師也都在不斷反思,不斷創新。特別是識字教學對於一年紀的小朋友來說有些枯燥,我在教學課件中插入會認與會寫的漢字,剛開始還有點興趣,慢慢就沒什麼感覺了,而且像課件這些輔助對於教學是有幫助,但還是不能從本質上提高小朋友識字的興趣。我們老師在這方面還需努力。要讓學生自己喜歡學漢字,主動去識字漢字,去了解漢字的奧祕,才是關鍵。

剛開始我總是在班上帶讀,學生慢慢沒有什麼興趣,聲音也越來越小了,後來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開始分組比賽,學生也是剛開始興趣濃,後來過了幾周又沒興趣了,這樣下去會沒什麼效果,我發現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僅適合高年級,低年級也可嘗試一下,我就在語文識字課上有時請“小老師”帶讀,沒想到出乎意料的好,大家讀的聲音都很大,我在班上說:“如果誰讀的好就可以當選為小老師”,這樣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了。而且小朋友在寫字方面我也是鼓勵加獎勵。其實學生自主學習也是來自興趣,一年級學生年紀較小,自主能力較弱,需要一些能吸引他們的事物才能提高興趣,從而加強自主性。學生覺得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公,他們會認為學習就是自己的事,也就會很努力去學習。識字也是一樣,學生如果喜歡識字,也就會覺得識字很有趣。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1

開學以來,我校教導處根據處教研室新學期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學校工作目標,積極推進新課程的實施,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為關鍵,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本階段教導處的工作任務。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力爭以後取得更好成績,現將學校教導處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與成績:

1、規範課程設定,深化課程改革。

嚴格執行課程方案,堅持按規定開齊開足課程。在專職教師緊缺的現實條件限制下,本學期堅持按課程標準開足了課程。有能力的老師跨學科教學,同一學科由多位老師兼任。要求全體教師必須自覺遵守,堅決杜絕隨意更換課程,不隨意增減課時;堅持按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不隨意提高或降低教學難度;堅持按教學計劃把握進度,不隨意提前結束課程和搞突擊教學;堅持按規定的要求考試,不準隨意增加考試次數。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精彩紛呈,在4-6年級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小課題《太極拳》、《抖空竹》、《吹畫》、《植物與陽光的關係》等,初步展示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成果。

2、狠抓常規,去偽存真,向實效性管理要效益

學校工作事無鉅細,教學工作又是學校各項工作的核心與生命。新學期以來,我校緊緊抓住教學工作這一核心,緊扣教學常規的嚴格管理,努力做到常規常抓,常抓常促,常促常效,堅決杜絕教學工作中的懶散、拖延、應付現象,努力把教學常規管理的各個方面推上新的高度。加強學習,明明白白工作。以肥城市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會會議精神為指標,以處教研室下發的《國小教學常規要求彙編》為基準,認真組織了全體教師學習,明白工作應該怎麼幹,教學質量應該怎麼抓,學生應該怎麼管理,老師們均做到心知肚明。狠抓雙查,清清楚楚考核。本學期學校教導處為促動教師工作的自覺性與主動性,設立了備課、作業、單元測試、聽評課記錄、業務學習筆記與讀書筆記、校本教研活動記錄等專案的自查複查記錄,截止目前,老師們已自查兩次,教導處及教研組複查兩次,每次自查複查均計入教師的年終考核,通過自查複查,徹底消滅了老師們的僥倖心理,保證了各種常規資料的質量。

3、推崇務實求真,提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本學期我們努力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核心學科的書面測試成績,提升我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全面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開學初,教導處要求每位老師制定切實可行的後進生幫扶計劃,並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幫扶記錄。學期中,教導處在對所有班級進行調研,及時彙總相關資料,肯定了一些進步的班級和學生,同時也指出了不足。多次在全校教師會議上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注意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質量,重視分層次教學,做到精講精練。改變了“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重智育、輕德育”,“重年終、輕平時”,“重現象、輕本質”的考核制度,加強了平時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重視綜合考核,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師生的工作和學習,以此促進教師和學生全面發展。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1、教導處工作千頭萬緒,一些工作不能及時完成,某種程度上影響學校工作的開展。

2、教研活動形式幾年來一成不變,沒有創新,又缺少專家的引領,活動效果不明顯。

3、隨著教師“中齡化”,及部分教師高階職稱的評定,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有所降低。

4、綜合實踐活動已有開展,但落實不夠到位。

三、改進措施與工作設想

教學工作艱鉅而龐雜,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新的一年,教學質量要上新臺階,必須要有新突破。在此就下學期的教學工作擬定以下改進意見:

1.提高管理水平,明確分工,把工作做得更細,考慮得更全面,紮紮實實地把教學管理工作做到位,從而使教導處的常規管理更科學、更有效。

2.抓實、抓深校本教研。在教研組建設、教研活動常態化的基礎上,要勇於創新,開展多種多樣的教研活動,力求使教研活動向課題化、精品化方向發展。進一步利用現有資源,促進綜合組活動的開展。

3.構建教師發展平臺,多讓教師“走出去”,促進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

4.繼續加強活動課程的教學與管理,綜合實踐活動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重視過程,讓學生得到感受和體驗,並將活動材料收集整理,存入檔案。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2

一年級的學生年紀相對較小,還是喜歡一些形象具體的事物。現在一年級學生識字量比以前要多,每一課的識字至少有十多個,會認字十多個,會寫的字至少是八個左右。一個學期以來會認字420個,會寫的字240個。一年級第二個學期主要是以識字這主,而我們學校的教研課題研究也是分階段進行研究,一年級以識字為主,先教後學,先學後教,先講後練,先練後講。其實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都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學習識字。

先課改都要求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主動性很重要,對於一年級的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我們老師總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喜歡上課,能積極回答問題,能大聲讀生字,老師嚴厲要求學生大聲讀生字,就算學生大聲在喊也不是用心在讀,效果還是不好,如果是學生自己喜歡學生字,喜歡讀生字那效果會更好,要讓學生愛上識字愛上寫字,說起來很簡單,但做到實處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們老師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好好想一想,其實也可以下課之後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瞭解學生心裡是怎麼想的,我們要知道學生怎樣才會喜歡識字,會主動去學習,讓學生了解識字的重要性,想去學,可是我們暫時還不能做到,這需要慢慢去摸索,慢慢去了解學生的心理與興趣。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3

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學生的筆試能力很強,但口語表達能力卻差強人意。有的教師認為,國小生掌握的英語詞彙少,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較弱,除了背單詞、課文和做練習外,不可能用英語說出多少句子來。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依靠機械記憶背出來的句子是僵化的句子,是沒有思想感情的,學生往往記得快,忘得也快,這無疑給師生雙方都造成了記憶負擔和心理負擔。那麼,如何在有限的詞彙中讓學生學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語言,從而改變“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呢?鼓勵和培養國小生的英語發散性思維能力,使學生跳出教科書中簡單的框架,說出“活”的語言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下面是我在嘗試培養國小生英語發散性思維過程中的一則教學案例。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第七單元At a snack bar中的A部分對話,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要求學生圍繞食物飲料類的英語單詞,在一定的情景下正確用What would you like? How much is it/are they?進行交談。這堂課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既容易,又不那麼容易。為什麼呢?就書本上的知識來說,本單元中的新單詞:chocolate、tea、coffee、juice、milk是以前出現過的。所以,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僅僅掌握好書上的知識是很容易的。但是,這堂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書上的單詞和句型、熟練運用這些單詞和句型外,更重要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為學生創設購物情景,讓學生自主學習、瞭解更多關於購物方面的英語知識。

在鞏固練習、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幕:當時,由於剛剛做完遊戲,學生們都有些累,自己也感到又餓又渴,於是我邊做動作邊說:I'm thirsty and also very hungry. I'd like a glass of orange juice and some pies. 然後問學生:How about you? 這句話一出口,許多學生很快給了我不同的回答,接著我們討論了想喝什麼飲料?到哪兒去買?派誰去買?怎麼買?我通過設計一些肢體語言與口語相結合的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雙重記憶能力,讓他們毫不費力地在瞬間就掌握了今天所學的單詞和句型。在此基礎上,我創設了在KFC購物的情景,讓學生自編自演生活中的shop-assistant和customers,讓他們自己發掘在購物時還會碰到哪些問題,如:區分glass、cup、bottle、carton等的不同之處,以及在小商店購物時,如何討價還價等等。

總之,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需要語言進行表達,從而應用於課堂中。如果一味地進行機械式的操練容易限制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中努力創造條件鼓勵學生髮散思維,督促學生靈活地去思考,讓學生在教師“指南針”的“領航”中放開思緒,馳騁在想像的海洋中;讓課堂教學由原來的學生不想說、不會說到現在的學生樂說會說、思如泉湧;讓學生懂得展開想像的翅膀,你的面前海闊天空!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4

顛倒歌是一首帶有詼諧、幽默曲風的歌曲童謠,歌曲活潑搞笑,並有韻律感,深受幼兒的喜歡。結合“動物世界”這一主題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運用日常活動中的資料設計了這一具有特色的童謠――《顛倒歌》。整個活動分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是引出主題,激發興趣。猜謎語:什麼動物森林裡稱大王?什麼動物力氣最大?(獅、大象)之後播放FLASH課件,你們要仔細地聽才能聽出個性在那兒”來吸引幼兒,每個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認真地聽《顛倒歌》,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鍛鍊了幼兒的傾聽潛力。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幼兒發現了許多搞笑的、不合事理的事情,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小老師稱大王”“大獅子很害怕”“螞蟻扛樹”“大象沒力氣......“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樣都是顛倒的。”

反思:在幼兒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我只是老師初淺的表面性地迴應了幼兒,沒有抓住機會讓幼兒進一步理解顛倒的含義,當幼兒說到顛倒時,就應抓住“顛倒”兩字,讓幼兒說出顛倒的意思或句子,當幼兒提到某句時,應逐句講解此句的含義,讓幼兒真正理解顛倒,為創編做好鋪墊,而不是直接告訴兒歌的名稱。

二是學念學唱兒歌,感受韻律。當我出示圖譜邊念兒歌邊貼出兒歌中相應的事物時,就讓幼兒為我拍節奏,目的是讓幼兒透過拍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幼兒學念時採取了多種方式:群眾念、個別念等,念時邊引導有節奏地拍手念歌詞。

反思:讓幼兒再次傾聽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兒歌韻律和節奏,但由於潛力弱的幾位幼兒還沒有熟悉兒歌,節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這些幼兒對於歌曲掌握程度不佳。能夠適時出示下節奏圖譜方便弱的幼兒掌握節奏,也方便音樂感強的幼兒鞏固。

三是重點的創編的環節,出示了小魚兒、天空、海洋、小鳥、公雞還有母雞等圖組,讓幼兒根據顛倒國的世界來創編。小魚兒原先是生活在哪裡的?在顛倒國它又該呆在哪裡呢?

反思:部分幼兒由於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觸過這個歌曲,一下子就說出了小鳥兒游泳在海洋裡,小魚兒飛在藍天裡。而其他的幼兒也能都感受並理解顛倒國的世界中的顛倒。並學著把歌詞填進去。

總之,由於有了先前的經驗與理解,孩子們的回答就像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小魚飛在藍天中;小鳥在水裡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造美的天使,激發了孩子們的潛在潛力。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5

通過初讀,學生初步感知了鵝的高傲,我便用“這隻白鵝給作者留下了什麼印象?”將學生帶入文字。在體會作者如何感受到鵝的高傲時,我抓住“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讓學生做做動作,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並在動作中理解了詞語“左顧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鵝的高傲。接著我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做批註。這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感悟文字,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能夠認真讀文體會,並寫下感受,達到了預設目標。

在對文字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開始組織學生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進行閱讀感受交流。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瞭解白鵝叫聲、步態和吃相的特點。如抓住“厲聲叫囂”、“引吭大叫”,讓學生想象白鵝的動作、說的話,激發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進行交流,體會鵝叫聲高傲。通過讓學生將鴨與鵝的步態進行對比讀,播放淨角出場的畫面,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並讓學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鵝步態的大模大樣。從鵝見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學生體會出鵝的高傲。經過讀文──看畫面──演一演──再讀文的過程,學生充分感受到鵝步態的高傲。在體會鵝吃相的高傲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鵝吃飯時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苟”,以及鵝吃飯時非要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的“老爺”派頭,體會鵝吃飯時的架子十足。在整個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我還將詞語積累貫穿其中,達到積累詞語的教學目標。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6

當前社會的複雜性,各種安全隱患隨時可能對學生帶來傷害,這些條件的不可預見性,讓人防不勝防。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必須繃緊安全概念這根神經,做到防患於未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學生處於青春期成長階段,在複雜環境的影響下,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容易受到誘惑,缺乏自控能力。如果不能進行及時教育和引導,學生就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

現在高中的大多數學生來自於農村,他們遠離父母和家庭,獨立生存的能力不強,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和管理是鞭長莫及。有的學生父母為了籌備學生書學費,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家長對子女的在校情況不瞭解,無法管教。

即便是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孩子,由於年齡差距,家長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孩子遇到問題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是責罵就是長期嘮叨,造成家長與孩子的關係緊張, 家庭不和睦,孩子學習壓力大,容易出現厭學現象。這些問題反映了現在的父母不會教育孩子,要麼教育手段粗暴,要麼過度溺愛,不教也不管。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孩子送到學校裡家長就沒有事情了,他們負擔輕了,一旦孩子犯錯就怪罪於學校和老師,因為家長認為老師沒有教育好他們的子女。甚至有家長希望學生不放假,天天把孩子關在學校,家長才放心和安心,要不然家長感覺到頭疼,不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

社會、家長把教育孩子的任務轉給學校,這個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肩上。教師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面對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時間緊,教師不可能做到對每位學生一天24小時的跟蹤瞭解。主題班會的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主題班會這個平臺,實現班主任和學生的互動交流,針對近期班上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正確引導和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言行舉止,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開主題班會看似簡單,但是要把它開出效果就不簡單了。很多人把主題班會理解為批鬥大會,教師講,學生聽,實際上這種主題班會是流於形式,沒有實質內容,開和不開都一樣,原因在於學生沒有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就沒有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提高主題班會實效性的辦法。

主題班會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也就是說,教師是總導演,學生是演員,整節課應該由學生來表演。平時班會課都是教師唱獨角戲,教師滿堂灌,學生從頭到尾聽,聽得想睡覺。學生沒有參與,甚至有學生認為只要自己不犯錯,教師講的與自己無關,聽不聽都一樣,這種班會是完成任務,沒有意義。

在班會課上學生為主體,班主任就得把主動權和話語權給交學生,班主任不能包辦,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參與。不是由幾個學生表演,其他學生看,表演完了,班會就結束了。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在整節班會課中,從選題、組織、設計,收集資料,學生分組,活動分工,必須是全員參與,參與的過程就是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過程,在班會課上,人人有體會,各個都發言,班會課氣氛活躍,內容豐富,使學生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學生覺悟和認識。課堂歡快學生又能學到東西,這才是符合教育規律的班會課。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7

《師說》是個傳統篇目,也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事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

文章不長,按照學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講課程序,利用三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面對這樣一篇文章,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怎樣把老的文言文教學傳統傳承,即對字詞方面的掌握和要求,又怎樣把新課標要求的方式加以體現,成為了我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經過反覆的推敲和教學試驗後,我的第一課時教法仍然比較傳統,1、 先由本學期接觸過的“論”文體引出“說”並講述這類文體的特點。2、再由“說”引出文章標題《師說》,3、解題,留下“本文是解說關於老師的道理的嗎”的懸念,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3、讓學生閱讀註釋(1),瞭解作家生平,要求將重點資訊記熟。4、教師範讀課文。5、利用幻燈片檢查實、虛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況。6、讓學生回顧開頭留下的懸念,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安排學生活動,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同時,在各個活動過程中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時間段裡有不同的收穫。

從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看,學生對文言實、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較好。

第二三課時我用了一種傳統文言文很少使用的教學方法,我決定從文章的最後一段入手,引出李蟠的“不拘於時”和“能行古道”,然後再牽動文章的其他段落,這樣文章的教學實際上就變成4-1-2-3的順序,這樣的安排既可以讓同學們拿到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有話可講,又打破了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按部就班的模式,然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去仔細研讀文章的第一、二、三段,用問題的串聯貫穿整個文言文的教學,如讓學生理清第一段的寫作思路。教師根據論點—教師的職責(正面)---教師的重要性(反面)---擇師的態度---擇師的標準這一思路指導學習。並讓同學們在朗讀中把一個一個問題很自然的滲透,最後再由古人的從師之道和社會風氣,拓展和延伸到同學們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通過4人小組進行討論,讓同學們侃侃而談。

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當時,並不像課堂預設的那樣順利。文章行到“‘古道’在文章中哪裡具體體現?”的時候,同學們的回答並不象想象的那樣有規律,同學們很容易可以找到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相關內容,可是第二自然段的“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卻很難找到,因為同學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篇文章。

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安排學生回答問題,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從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看,學生對基本字詞和文章結構的掌握比較好。另外在拓展延伸的討論方面,同學們也能很積極的談通過學習《師說》這篇文章後受到的啟示。這樣的安排擺脫文言文教學沉悶的氣氛和教師從頭至尾灌輸的弊端,也可算是一種新的突破和嘗試。

由於過分強調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把對課文嚴密結構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的思維密度降低。即便有論證方法和邏輯思路的講述,也僅僅是為理解文意服務,並沒有遷就到文學欣賞的高度,在提升學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講課時過分依賴事先的設計和講究各個環節的無縫連線,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的時間少,使他們沒有機會對課文內容和觀點質疑求異,在以後的課程中我還要加以改進。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8

《採花》是流傳於四川南坪的民間小調。歌詞采用傳統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應時花卉的詠唱,使人們從中獲得不少生產和生活知識。語言樸素、精煉,每段僅兩句歌詞。歌曲採用2/4拍。曲調抒情優美,曲折委婉,表現了演唱者的深情和喜悅。

為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我先讓學生重溫一些學過的或流行度高的民歌,然學生說說對民歌的感受和看法。讓學生知道民風、民俗、歷史以及地理自然環境對民歌的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再學習這首四川民歌《採花》,這樣一來不僅拓寬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渠道,而且將音樂與相關文化緊密相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不再是你教我學的單調的音樂課堂了。歌曲的節奏比較複雜,對學生來說是難點。

尤其是一字多音,要準確引導學生唱出每一個音,要唱準最重要的是聽準,聽得多了,自然能分辨唱的是否準確。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讀那些節奏,再在歌譜中找出按此節奏出現的旋律,唱會它。

此外,在學會這首歌以後,我安排了學生對歌曲進行處理演唱,順便傳授了音樂力度、速度的表現記號以及歌曲演唱形式的相關知識,學生的領悟能力很強很快就能對歌曲做出了恰當的處理,演唱效果較佳。

學校教學工作反思 篇19

在學習體驗了那感人的品質,此時此刻,每個人都會心潮澎湃,指導學生激情練讀最後兩個自然段,要求讀出感情。並通過指名讀,齊讀,會背的站起來背誦等形式,使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切實受到強烈的感染,同時也體現了分層次要求。

然後,再通過質疑:作者只看見了一夜的工作,為什麼說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呢?此時,出示課後資料袋《周的一天》時間表,讓學生補充交流忘我工作的感人事例,體會“一個夜晚”和“每個夜晚”的關係。這樣再次引進課前蒐集的資料,決不是重複,而是深化。

在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來充分感受這位好的感人事例,正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最後,我再讓學生用激動而自豪的語氣反覆朗讀“看啊,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你們看見過這樣的嗎?”讓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