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通用22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4.12K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

《地球萬歲》這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這首詩以昂揚的筆調謳歌了地球對人類無私的奉獻,鞭撻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同時希望人類能永遠擁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期盼世界和平與自由,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情感。本課重點是通過有感情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談感悟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熱愛和平、人愛自然保護地球的教育。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通用22篇)

佈置學生預習此課時,我發現同學們對這首詩的興趣很高,他們不僅僅注重的是詩歌的韻律的美,而且對這首詩所描繪的地球的美好,地球所遭受的人為破壞的現狀,及對未來地球的暢想投入極大的熱情,而極為關注。之所以如此關注這些,我想,是因為在他們通過查詢資料、交流資料而得出的感悟。在教學設計中,我結合這一點,讓學生通過網路蒐集一些精美的世界各地的風景圖片,讓學生盡情地欣賞、感受地球的美;和一些人類破壞地球,使地球汙濁不堪的圖片,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醜惡行徑。強烈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我沒有逐句分析講解,主要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進行。我採取個別朗讀、表演朗讀、配樂朗讀的方式,將朗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朗讀中熟記自己喜歡的詩句。採用讀讀——議議——再讀讀的方法,先讓學生朗讀幾遍這首詩,讀熟之後,再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課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談談今後的打算,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2

語文學習重在感悟,《地球萬歲》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它包含著對地球無私奉獻的讚美,更包含著對地球美好未來的企盼。全詩包含這兩方面的內容:熱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讓人類享受平等與自由;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反對貪婪索取,讓地球充滿生機與活力。所以瞭解詩歌內容,理解世人對地球未來的企盼,體會詩歌蘊含的情感是教學重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後進行彙報。我始終關注活動的進展,瞭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如:兩個小組學生暢想地球未來,有著不同的看法,一組認為未來是美好的,另一組認為是不美好的。據此,讓學生討論,引起思辨,由關注地球的現狀引起對地球未來的關注,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們意識到肩負的綠色責任。為了和平、自由、友誼和愛,我們要反對戰爭,反對貪婪,讓大家一起保護環境 ,讓地球充滿生機和活力。

不過,在進行此課教學時,我依然還能回味起當時王丹老師的這一課教學,孩子們對課文的感悟和老師的引導,向她學習。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3

《地球萬歲》這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這首詩以昂揚的筆調謳歌了地球對人類無私的奉獻,鞭撻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同時希望人類能永遠擁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期盼世界和平與自由,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情感。

根據教材內容,我把學習目標定為:

1、理解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通過重點句段的品讀,喚起對地球的珍愛、保護意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熱愛和平、熱愛自然保護地球的主題思想。

在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一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時,我抓住文中重點詩句: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人類,人類卻做過多少令自己慚愧的事情。引導學生讀課文,說一說地球把什麼都給了人類?人類又做了哪些令自己慚愧的事情?通過地球的無私、博大、親切和人類的無情、殘忍、自私的對比,喚起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當學生在心底產生了珍愛地球的意識之後,我又引導學生朗讀第六小節,並說一說作者希望我們怎樣珍惜人類生存的家園,從而使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去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學生充分感悟課文之後,我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自然就讀的有感情。

反思這節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具體如下:

1、時間把握不夠準確,致使有的教學環節不得不刪掉。這也是造成對學生的訓練沒有達到預想效果的主要原因。

2、引導還不夠到位,致使學生思維不夠敏捷。問題提出後學生不能很快做出反應,課堂顯得沉悶,學生不夠活躍。我想這也是造成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想效果的一個原因。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又一次總結了經驗,受到了教訓,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4

事不可小看,細節彰顯魅力,細節成就完美。當我們工作時,我們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認真負責的心態對待每個細節。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趨完美。就拿上課來說,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是一次與學生共同完成教與學的的過程,每一節課都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只有每節課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才能切實完成好教學任務。正因為如此,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手段,從細處著手提高教學效果,對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梅花魂》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的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有關外祖父的 五件事,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在設計之初就始終堅持以文字為依託,希望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學習,從而使學生逐步明瞭課文中“梅花魂”的意義所在。

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圍繞課文展開了一層層教學,學生們基本上能隨著課程的進展逐步深入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靈魂”、“ 骨氣”,從整體上,我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可是細節的處理不足使課堂效果有所減弱。

不足一:朗讀不夠充分。

在進入課文學習時我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同學們圍繞要求展開朗讀。同學們很認真地開始了學習,可是由於我急於讓孩子們進入下一環節,當我讓學生停止學習時,同學們有一小半還未自學完。學生學習時間不夠充分就削弱了孩子們學習的效果。

不足二:課件使用不夠充分。

為了讓學生對“梅花”及“梅花魂”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我在匯入課文學習時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歎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境狀況有了一個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課件使用還不夠完善,課後,我反思到應在課的後半段應再用一次圖片展示,也就是同學們理解了梅花魂是什麼時再一次演示課件,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樂曲聲和美麗的梅花圖的氛圍中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昇華,使他們再一次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對梅花情有獨鍾,為什麼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從這堂課的教學過程,讓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也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很精巧,手段很先進,但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會有許多不足,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時時從細處著眼,從小事著手,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更加完美的境界。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5

在執教《祁黃羊》一文之前,我看到網上不少老師對“祁黃羊是否出於公心推薦解狐和自己兒子”教學反思。

我們班孩子一向思維比較發散,教學設想中我預測到的事情果然發生了。

當學生都對祁黃羊推薦解狐和自己兒子表示贊成時,一個孩子站了起來說:“祁黃羊明知道解狐得了病,還推薦他,是想讓他送死,因為這樣他就可以報殺父之仇了。”他說完,下面一片驚訝聲,有的孩子感嘆道:“祁黃羊還真是詭計多端呀。”有的孩子義憤填膺地說:“原來祁黃羊是這樣個人。”還有的孩子舉著手叫著:“我有不同意見。”於是我請了舉手地幾個孩子說說不同意見。一個孩子說:“祁黃羊又不是諸葛亮他不會算,怎麼知道解狐病了?”另一個孩子說:“解狐要是病好了,祁黃羊豈不是會被解狐殺了,他怎麼會這個傻推薦解狐呢?”還有的孩子說:“如果祁黃羊是這樣一個人,他在當中軍尉的時候就可以找理由殺瞭解狐,而不是辭去職務之後,還要想這麼多辦法。”“不同意”幾個孩子又跳了起來。“解狐是祁黃羊的殺父仇人,他當然會注意他的情況,他生病一定知道。他病的快死了也一定知道”“他當官的時候不好害人,因為那會別人抓,所以在辭去官職的時候,想個辦法除去他的殺父仇人,免得以後解狐來害他。”“不對”有幾個孩子說了話。“如果祁黃羊知道解狐都快要死了,祁黃羊還用得著去謀害他嗎?你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祁黃羊推薦要死的解狐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中軍尉,他很狡猾,沒有直接推薦自己的兒子,而是讓主公以為他是個公正的人。”當這個問題提出時,我已經在網上朋友的貼在中看過了,我班果然也出現了。幾個孩子說出了不同意。“如果祁黃羊這個時候推薦他的兒子,別人還不是要說的”“書上說祁黃羊想了想,鄭重地說,這一段又說了祁黃羊又想了想,鄭重地說”說明他對待這件事很認真,不是早就想好了的。如果他想好了就推薦自己的兒子,他就會馬上說。”此時,我的評價是“很會讀書,能聯絡課文中一個細節,找出自己說話的依據。”為了引導學生思維走向文字的價值取向,同時,幫助學生讀書體會。我指導“你們聯絡祁黃羊辭職的原由,再想想,他會不會因為祁午是他的兒子而推薦他?”學生讀第二段,“不會,因為祁黃羊多年爭戰,腿落下了毛病。打了很多年的仗,能活著說明祁黃羊有著很高的本領,當他也受了很多傷。如果,他的兒子祁午沒有什麼本領,上了戰場,就會被打死或者打成殘廢,那豈不是得不償失。”“祁黃羊生活的時候,是諸侯爭鋒的時候,如果他派上一個沒有本領的兒子做了大官,自己的兒子沒有了,國家也保不住,那不就得國破家亡嗎?所以他不會這樣的。”有時候課堂上學生對文字的價值取向出現質疑的時候,我們不能硬生生否定學生的質疑,也不能含糊其詞的贊成他的質疑,因為,在學生成長其間,我們應該以較為“陽光”的思想來教育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較為正確地價值觀。我們只有在引導學生進一步步入文字,進一步展開思路,進一步讀懂文字,進一步與文字產生共鳴,這樣的問題就不攻自破了。我們藉助的工具不是空談,還應該文字。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6

我講授了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七課《秋姑娘的信》第一課時,課型是講讀課。課後專家給了我很多教學建議,具體如下:

1、缺乏教育機智,課堂出現的新問題抓不住,比如在學習教學目標要求會認的字這一環節中,教師提問學生怎樣記住“摘”這個字時,有一個學生回答“摘”是由提手旁加上一個商字組成的,這是錯誤的,但教師卻沒有察覺到,也沒有及時指出、糾正學生的錯誤。沒有充分關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加強處理課堂問題的能力。

2、識記生字時,多媒體出示拼音不應出錯,把“秋天”的“天”注音時注成了“tān”,有些字的注音不夠規範,比如“g”注成了“g”, 再如在蘇教版中“朋友”這一詞中“友”讀輕聲,教師教學生讀“朋友”這一詞時,並未指出“友”讀輕聲,也沒有在出示的詞中標出輕聲,這就導致學生再讀課文時讀錯,說明對細節關注的不夠。

3、在出示課題時,就應該把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姑娘”和“信”講解一下,沒必要都要在認字的環節一起講,也應該強調“姑娘”的“娘”字在什麼時候讀輕聲,這樣學生在讀課文時就不會讀錯,也為下面認讀生字環節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4、在通過各種形式識記“綠色通道”的字這一環節中,應把要求會寫的字也加進來,即把“四會字”也加進來,通過各種方式來記憶,“四會字”才是重點,要時刻突出重點。在指導書寫生字這一環節中,如果在教寫字時讓學生組詞,對於國小生來說很可能就把之前學的字怎麼寫很快忘掉了,所以給生字組詞可以拿到識字教學環節,或者由老師送給學生幾個“詞”,幫助學生拓展詞彙量就可以了。

5、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讀文方式要多樣,不要單一,可以指名讀、同桌互相讀、分組朗讀,分男、女生讀,齊讀等,還要分層讀,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可以分層朗讀指導。教師如果要讓學生在讀之前聽課文,最好不要放錄音,而是由老師範讀,這樣讓學生近距離感知朗讀,示範效果會更好。

6、不要將前一階段學的拼音丟掉,在識字環節上,要讓孩子藉助拼音來讀,這樣即學會了生字,又複習了拼音。

7、教學寫字時,要把展示環節加上,及時展示寫得好的學生的字,及時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於《秋姑娘的信》這一課,課前我做了很多準備,自認為很充分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不盡如人意,出現了很多問題,現反思如下:

首先,要把知識咬死,不應該出現“硬傷”,如在多媒體出示拼音不應出錯,把“秋天”的“天”注音時注成了“tān”,造成了知識性的錯誤,這說明了自己備課時太過粗心,這樣的錯誤以後絕對不允許出現。

其次,課件製作不夠嚴謹,多媒體出示拼音時,有一部分注音用的是英文形式,如“g”注成了“g”,這樣會給孩子造成誤導,對孩子拼音的鞏固非常不利,今後的教學中要時刻注意。

再次,這一課的教學只注重了每一個環節的展開和完成,並沒有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再次,有些環節安排的不當,比如在出示課題後,就應該強調識字“姑娘”這兩個字,“姑娘”的“娘”字在什麼時候讀輕聲,也應該指出,在識字環節中就沒必要再認識這兩個字了。

對於細節還關注的不夠,課堂教學還很不靈活,按部就班,這些在今後的教學中都應該時刻關注、改進。

在經過專家給我的意見後,我有進一步結合專家的意見對這一課進行了反思:

1、要時刻注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向一堂課要效率,不要浪費時間。

2、教師要關注每一個細節,設定的問題一定要精。

3、多媒體運用要恰當、實用,運用多媒體有時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但並不一定每節課都要使用多媒體。

4、要培養孩子的個性化閱讀,閱讀是孩子的個性化體驗,每一次讀都要有目標,為高年級的與閱讀打基礎。還要關注默讀。

5、要錘鍊自己的語言,語速均勻、語言準確、用詞規範。

6、要及時抓住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注意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要培養自己的教育機智。

7、講課要充滿激情,一節課要有高潮。

8、教學時要有側重點,尤其是教寫字時,要有趣味性,保護孩子的學習慾望,形式要多樣。

9、一定要關注孩子,注重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傾聽孩子的話。

10、還要繼續向老教師學習,同時自己摸索,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7

翻閱學生的作文字,深感語文教學的不盡人意。其實我們的語文教材就是最好的“習作例文”。比如《天安門廣場》一課二三自然段介紹廣場四周的建築物,表面看這兩段文字很平淡,很枯燥,其實是非常準確、簡練、規範,可謂字字珠璣、要言不煩。

課堂上我請學生思考:這兩段文字寫得好不好?學生有的說“紅牆黃瓦”、“雕樑畫棟”等四字詞語用得好——詞簡意豐,文采斐然。有的說“藍天白雲”映襯著“漢白玉華表”非常美麗——“華表”是什麼東西?看看書本插圖,大體知道即可。結合課文後面的習題,我在黑板上畫起了“天安門廣場”的示意圖:“北端”是“天安門”,“中央”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紀念堂”,“東西兩側”“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遙遙相對”。——何謂“遙遙相對”?學生看著黑板上的示意圖就一目瞭然了。

畫好示意圖後請學生思考:這兩段文字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終於有一個學生說出“方向”這個詞語。我板書“方位順序”,解釋“方位”就是“方向與位置”。對於“方位順序”這樣的詞彙,學生可能是首次接觸。可是他們應該明白:“順序”是語言表達的要領,說話寫文章都該“有條不紊”,否則就是“雜亂無章”。舉例:寫文章介紹我們的教室,就可以按照“前——後——左——右——上——下”等“方位順序”來寫作。——用“寫作”的視野看“閱讀”,這也是“讀寫結合”。

不足之處:對寫作知識的滲透只是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缺少“實戰練習”。可以引導學生“口述”,也可以“隨堂練筆”。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8

《看雪》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內容很新、教育意義很深的課文。課文圍繞著中國臺灣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驚奇地問老師為重點,老師又深情地回答學生們的話為難點,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理解。整篇課文主要是老師和學生對話,而理解“深情”是難點。

在備課的時候,根據教學參考書的提示,我就想好了,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我想知道孩子們是不是會學習了。因此,在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了三遍課文,然後便告訴學生這節課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話一出口,孩子們就樂開了花,也許是新鮮吧,但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到了興奮與自信。畢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我不得不羅嗦著提醒學生,每個人都要提出問題,然後大家共同解決。學生們行動了,課堂上完全動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儘管難免有的學生所提問題毫無價值,但所看所聽卻讓我體會到合作學習成為了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四個人一組,配合倒也默契。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更是精彩迭出。小組長們認真地彙報了本組的問題及解決情況。用棉花怎麼做成雪?“故鄉”是什麼意思?“順手指了指”是什麼意思?雪毯是什麼?銀裝是什麼?一個個問題萌生並以解決而結束。最讓我興奮的是有三個同學提出:“深情是什麼意思?”這是我最希望學生提出也是最怕學生提不出的問題,藉著這一問題,我與孩子將課文從頭梳理了一遍,輔以我畫得並不美觀的中國“雄雞圖”和狹長的臺灣省,使孩子們對“深情”也就理解了,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動腦小博士”這一雅號便屬於那三個學生了。

一節課下來,我講的不多,孩子們理解得卻多了。想想孩子們臉上流露出的喜悅,倒讓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課堂上的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今天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們都參與了學習,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團結友愛,發散思維,勇於創新的精力。學生們在讀與說的過程中,展示了自我,而且在解決重點疑問的時侯,也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從前的閱讀教學儘管在改革,但仍重在對字、詞、句的理解,深入挖掘,對於一個字,一個詞,左想右說,使學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而現在,學生的思路擴散了,想象豐富,思維也變得敏銳了。再加上我採用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帶著動作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得到樂趣,得到收穫,課堂氣氛很活躍。

通過學習《看雪》這篇課文,的確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孌化,我們作為一名教者,要不斷地充實新的觀念,補充多的知識。現在,我己試著在多篇課文學習中採用了合作小組的形式,這樣更方便於課堂教學的有效發揮。探索新思路,樹立新目標,讓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活潑新穎,富有活力,得到真實的收穫。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9

我在教這篇課文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著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本課的教法我充分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如果較長時間不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教學的第一點就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學之初採用情景匯入法,先讓學生看《自然災害》的視訊資料,看後讓學生談感受,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我又根據教學內容,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我採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採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由於使用了恰當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0

在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高大堅固。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還是太單一了,學生對於長城不瞭解,而我又補充了很多課外的知識,感覺書本知識與拓展知識沒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帶給學生的衝擊力不夠強烈。

在瞭解了它的特點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讀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聯想教學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字,與文字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數不清”、“兩三千斤重” (工程浩大); “沒有……沒有……” (裝置的簡陋); “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 (條件艱苦)。多種形式反覆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築長城時付出的血汗,在品詞悟句之後,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透過這厚厚的城磚,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體會長城建築的不容易。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1

這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了小男孩正太郎與狐狸之間的傳奇故事。本課的訓練重點:一.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狐狸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動物要和諧相處。圍繞訓練重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1. 以舊引新,揭示課題。

通過前三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感情。那麼,在寓言和童話故事裡,往往與“狡猾”一詞緊密相連的狐狸又與人類發生了什麼的故事?這一節,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課-------《金色的腳印》。

2. 快速閱讀,瞭解內容。

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有關角色;默讀課文,找出角色之間的關係(根據學生的彙報,老師適機板書,形成角色之間的關係鏈);根據板書,學生試著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先自己說,再與同桌說,後面對全班說,最後集體說)。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向來是學生的弱項,今天這種關係鏈式的板書大大降低了學生概括文章的難度,效果甚好。

3. 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根據學生的選擇,隨機安排朗讀內容。由於課文較長,沒能讀完重點段落,但學生已經從文章的點點滴滴中感受到了狐狸一家濃濃的親情以及正太郎與狐狸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2

王崧舟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它有一道檻,越過這道檻是語文教學,沒有跨過這道檻就不是語文教學,這道檻是什麼呢?就是話語形式。”因此,我在教學《搭石》這篇課文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以 “美”為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一、引領走進文字——隨風潛入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依據這一理念,我把文中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面。課堂伊始,我通過出示畫面,感情匯入,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劉章爺爺生活的那個小山村,走近讓作者魂牽夢縈的搭石。而後一句“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裡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課本,我的一句“如果沒有搭石,村裡的人們又是怎麼過河?”的追問,孩子們對“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有了更深地體會,自然地引導學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有了對搭石淡淡的瞭解,多了對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著孩子們對課文美美地品讀下去,這一切,都進行得如春風潛入夜般的自然。

二、理解感悟文字——潤物細無聲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緊 緊抓住“一群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輕人走搭石”三幅畫面,將讀懂詞句、體驗畫面、感悟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鄉的人們心中為什麼是一道風景。

如在理解“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這一句時,我抓住“協調有序”這個關鍵點,創設情境,通過“我們是在走什麼?”“不小心會掉進水裡”等情景渲染,讓學生採用合作朗讀“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後面的……”來體驗朗讀的協調有序,進而感悟人們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然後,我又改課文為詩歌,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更是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著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大家面前。

對於青年人遇到老年人怎樣走搭石的內容,我則以“在讀書的過程中,有的詞語會讓你心頭輕輕一顫”的引導方式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抓住“伏”和“理所當然”。從“伏”的品詞到“理所當然”的過渡,又由請學生上臺做“伏”的動作,說說要不要老人千恩萬謝達到自然和諧的統一。我像鏈子般地將文中的語言點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領下,孩子們用心地體會文字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幫助的老人曾在年輕時理所當然地幫過別的老人,而幫助他人的年輕人也會在自己年老時理所當然地得到其他年輕人的幫助。”不僅讓學生順利地理解了“理所當然”這個詞語,更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對學生尊敬老人,學會將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這樣的引導方法,又絲毫不會沖淡我們語文課中寶貴的語文味。

三、拓展延伸文字——功到自然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現在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為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應該做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我在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後,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想象,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而且藉助學生的想象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如最後一環節的寫話訓練,在感悟了三塊內容描寫不同的物件走搭石的情景後,學生在頭腦中已通過想象儲存了很多關於人們走搭石的情景畫面,這時我便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啟用畫面,再引導想象,效果是很好的。學生也很自然地想到還有不同的人來走搭石,還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畫面。這時,我讓學生模仿課文去說去寫,學生的想象思維很快被調動起來,說內心的話表內心的情自然是水到渠成。這樣,語言、情境、人文內涵全都有了。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改正的地方。我更清楚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後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3

無論是做為小說還是童話,《稻草人》都算不得上乘之作。兒童文學史給葉聖陶的定位是——中國現代童話的拓荒者。這種定位讓我想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矛盾對魯迅的定位:中國短篇小說在魯迅手中形成並且成熟。中國的童話沒有這樣幸運,沒有在葉老手中成熟,而且發展至今仍讓許多學者扼腕甚至汗顏。我們不能苛求拓荒者,畢竟篳路藍縷的艱辛是後人無法想象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葉聖陶的童話不論是早期的《稻草人》還是成熟期的《古代英雄的石像》都存在明顯的硬傷。首先,在情節上,設計的過於離奇,這幾乎成了中國童話的通病,往往通過離棄的情節來支撐故事。

其次,與現實靠得太近,每次讀《稻草人》都讓我想起二十年代的鄉土小說,這將給學生的理解造成很大障礙。

再次是語言,童話雖然沒有在葉老手中成熟但現代漢語確是在以葉聖陶為代表的五四學人手中成型,例如冰心,朱自清。 但《稻草人》的創作年代較早,現代漢語雖已度過草創階段,但仍處於“童年”時期,與現在使用的漢語有很大區別,這也是教學中面臨的一個障礙。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做了觀察: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發現影響不大,學生根本沒有考慮這個問題,我有些杞人憂天了。

關於第二個問題,有些學生反映,內容十分枯燥與灰暗,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童話。針對這一反映我做了一些調整:安排有興趣的學生課下根據自己的想法畫一幅稻草人的圖畫,在做課件時加入水鄉稻田的圖片並且選擇可愛的稻草人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將那個陌生年代的故事引向田園,引向淳樸的鄉土世界,給文章增添一些真氣。

第三個問題體現得非常明顯,許多學生反映難讀,不順嘴,這個問題比較棘手,在對學生做出解釋的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文章。儘量克服,並且可以鍛鍊學生的組織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4

在講《父親和鳥》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們回顧了一下七單元的一些文章,讓他們自主發現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護環境”,在七單元中識字七是愛護動物的拍手歌,《“紅領巾”真好》中表達了“紅領巾”對小鳥的呵護,《淺水窪裡的小魚》小孩子對小魚的在乎,所以在讀本節課課題,我就說:同學們猜猜父親和鳥的關係?或是父親對鳥兒會怎樣?輕鬆認識到本節課的主旨後,利用一個問題“從哪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愛鳥”貫穿始末。

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句子畫出來,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發現大多數孩子能找到“喃喃的,輕手輕腳”這些動詞,體會出父親愛鳥。接著讓同學們反覆讀引導孩子在讀中體會父親愛鳥,因為愛所以才會輕手輕腳,但是大部分同學沒發現父親瞭解鳥也是愛鳥的一種表現,我適當的加以指導,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幹什麼?”他們有的說:玩遊戲、有的說下棋,等等。我就說:“你喜歡這些東西你先得怎麼樣?是不是必須知道它怎麼玩,怎麼操作,瞭解這個東西才能說明自己喜歡。”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父親懂鳥,對鳥的習性瞭如指掌:知道鳥什麼時候最快活,什麼時候最容易被打中,這些也是愛鳥的表現。“焐”這個字我採用演示法來解決,讓同學們做了做“焐”的動作,活躍了氛圍,提起了孩子們繼續學習的積極性。這時我順勢丟擲問題:父親這麼懂鳥,如果他是獵人,會有什麼結果?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父親會打到很多鳥,有的說父親會是好獵人,收穫大大的……我見時機成熟,馬上問:為什麼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孩子們恍然大悟“我”受到父親的感染也很喜歡鳥,我很想保護鳥。這樣層層引導,由潛入深,不漏痕跡地解決問題,突破重點和難點,效果不錯。

總的來說這節課感覺還是比較滿意的,學生們比較輕鬆的就把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解決了。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5

《山谷中的謎底》記敘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景象。課文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近。課文敘事簡潔,說理深刻。本課第二個旅行者說:“我得到了一個啟示——對於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最後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並能從中受到啟發,是本課的學習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該營造一個寬鬆、民主、合作的空間,以喚醒、啟用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並以“讀”作為貫穿整個教學的主線,力求讓學生“以讀求悟”、“讀中見悟”,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一、自讀自悟,大膽質疑

1.鼓勵學生自己讀題、審題,圍繞課題質疑。如:是什麼山谷?山谷中有什麼謎底?謎底是什麼?讓學生獨立初讀,捕捉課文主要資訊,把握課文整體內容,同時劃出不懂的地方。

2.圍繞課文基礎內容和學生事先設定的問題討論。如:魁北克山谷在哪裡?那兒有個什麼謎?是誰揭開了謎底?你讀懂這個謎底沒有?兩個旅行者說的話你能讀懂嗎?教師相機與學生討論,解決疑難。

3.教師疏理學生的問題,提出下一步的學習目標:讀懂謎底,讀懂兩個旅行者說的話——謎底給人的啟示。

二、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1.在初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謎底引發小組合作討論:A.為什麼東坡雪大,西坡雪小?B.雪松有什麼本領?“雪松有什麼本領?”是一個關鍵問題,要求學生在合作討論時緊扣第三自然段,圈出關鍵詞句,各自談談對關鍵詞句的理解。教師巡視點撥。然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雪松是如何運用彎曲反彈的本領達到最終目的。教師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就這樣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始終……”這一段話,突出“反覆”一詞,注意“積、彎、落、彈”這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想象暴風雨之大、之狂,雪松承受的壓力之大,感悟雪松與風雪抗爭的過程與艱辛,領悟雪松是強者、勝利者。

2.指導精讀,理解給人啟示的第五自然段。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思,結合自己的經驗,得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分小組組織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自由發表意見,說出他們各自真實、獨特的感受與認識。

三、課外延伸,構建聯絡

1.啟發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或以有知識,說說像雪松一樣以退為進的事例或詞句。事例如,韓信甘受胯下之辱,越王臥薪嚐膽等。句子如:“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2.學習了這篇課文,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讀書感受等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示。由讀導思,由思導說,重在感受體驗,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動。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疏理重、難點,緊扣重、難點自能讀書,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理解的過程中談閱讀,談感受,讓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映。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發展,以生動精當的引導及課文所特有的魅力啟發學生,感染學生,使他們入境入情。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6

總體來說,對於這堂課,我自己還是滿意的,畢竟完成了教學任務,畢竟讓我的學生感受到了稻草人的善良與盡職。可是隻會滿足是沒有進步的!課後,我確實感到給學生朗讀的機會少了,也沒能聯絡實際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像稻草人這樣的人,以至於課堂教學結束得有些突然,讓人遺憾。生活是一個永遠也讓人學不夠的大課堂,我們的教育課堂也讓我們永遠學不夠。同志們,讓我們永遠為之奮鬥吧!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7

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閱讀時會有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能在理解和體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國小語文課堂上,閱讀有多種存在的方式,從理解的程度看,可分為精讀、略讀和瀏覽;從讀書的方法看,可分為朗讀、默讀。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極有效的途徑。

《母雞》一課是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通過描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讚美了母雞的偉大,表達了對母愛的的讚揚。全文語言通俗流暢,內容淺顯易懂,但課文主旨又意蘊深遠。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讀,既是目標,又成為了很有效的方法。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8

教材中的課文“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獲得語文能力、得到思想情感滋養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依託,還是教師自己從課文中汲取營養,滋潤自己的語文教育教學。下面以蘇教版六下第21課《莫泊桑拜師》為例,談談這一課對我們語文教育教學的啟示。

一、加強課堂評價語的洗煉。

當莫泊桑初次登門求教時,福樓拜“直截了當”地指出:“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這就要肯吃苦,勤練習。”既表現他對莫泊桑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能一眼看出,又表現了他毫無保留,直言不諱,本著真心指點的精神講話,不愧是莫泊桑精神上的導師!作為今天的語文教師是否要學習福樓拜的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明察秋毫的專業水平?在日常的評價中,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幫助,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激發出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

第一,評價應該實事求是地指出學生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而不應該含糊其詞,模稜兩可,或不置可否;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揚,也不能一味的批評,既要讓發言的學生知道好在那兒,還要讓聽的同學知道怎麼向他學習思考;錯在何處,應該怎麼修改,怎麼補充。如“是的,‘熱愛’和‘酷愛’都是寫莫不桑喜愛寫作,但哪個詞形容“愛”程度深?你再從上下文中的‘孜孜不倦’‘焦急萬分’體會體會。”這樣的評價針對性強,能提醒學生、幫助學生,學生就會對此處的學習行為有一個清晰、理性的認識,今後遇到類似的學習情況時,就會心有靈犀,信心百倍。

第二,評價要及時。當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之時,教師能夠及時地給予點評,以自己的智慧點燃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那麼,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高,學習興趣會更濃,學習領悟力會更強。如要學生讀一大段文字時,有時就可以中途適時的點評哪句讀得好,哪個字或詞讀出了味,甚至可以要其領同學們讀一下,不要等學生辛苦地讀完再點評。如讀課文第7自然段時,要指導學生讀出福樓拜“滔滔不絕”的語氣、動作、神態。

第三,評價要有啟發性。學生在學習中,思維有時會陷入困境,甚至走進死衚衕,此時,教師只要稍微點撥啟發一下,就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如結合課文讓學生觀察介紹兩個人時,就會有“你是從他倆的高矮上介紹的”、“你是從他倆臉型上介紹的”、“你是從他們服飾上介紹的”等啟發、指引的評價,學生就會順著搭起的思維之梯,自己摘取學習的果實,收穫甜美的佳釀,併產生強烈的成就感。

第四,評價應情真意切,不能過分誇張,矯揉造作,虛情假意。只有真情才能換取真情,只有真愛才能換取真愛。教師的評價應該是發自內心深處,真誠而親切得自然流露,就像一縷溫柔的春風撫摸孩子,就像點點春雨滋潤孩子一樣。這樣才能博得學生信任,才能蠃得學生的心。如“××同學,我為你進步而高興!”“××同學,這個問題老師都還沒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師豎起大母指) “你讀得很流利,沒打結,沒添字,沒漏字,就是過快了點,如果能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會更好”、“你每個字音咬得很準,句子讀得再連貫些更好”……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語肯定很高興,很自豪,這對全體學生也是有益的。相反,那種虛情假意,表裡不一,沒有用“真心”的評價,不僅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可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習失去信心。

第五,評價應多層次、多角度,並配以肢體語言,一個眼神,一個頷首,一個聳肩,一個大拇指,甚至一句俏皮話都是給學生的評價。這樣更好地調節師生的情緒、激起課堂的氣氛,讓學生想聽、愛聽、百聽不厭,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仍以讀第7自然段為例,“三個‘不’讀得好,讀出了一位毫不留情的嚴師。”“你‘九個’問句一氣呵成,讀出了福樓拜的‘滔滔不絕’。”“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了福樓拜的耐心指導,循循善誘。”“啊,你還有侃侃而談、娓娓道來的神情。”“你讀出了一位寫作經驗豐富,指導有方的福樓拜。”……

二、加強自己的言語表達修煉。

針對莫泊桑第二次求教“沒有什麼好寫的”錯誤看法,福樓拜首先以三個“不”字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接著連用了九個問句既包含了作為老師的嚴厲,對莫泊桑的輕微責備,而更多的是耐心指導、循循善誘。從“繼續說”、“喝了一口咖啡,又接著說”可以想象出福樓拜在指導時滔滔不絕、娓娓道來的神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水平、會指導的老師。不是嗎?“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所講內容應該是科學的、正確的,使用的言語也應該是科學的、準確的,決不能講錯。如不能把課文中的“情節、細節”“寫作特點、寫作方法”“材料、素材”“身材、姿態、面貌、衣著”“手法、方法”等說法混為一談。

其次,話語要具有深刻精闢的思想,要飽含真摯濃烈的情感,才具有令人折服的威力,動人心絃的魅力。教師講話時 的喜悅或悲憤、讚譽或貶斥、激動或低沉……都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相應的情感和認識,使他們嚮往真善美,鄙恨假惡醜。如果教師言不由衷、虛情假意或冷漠麻木,教學效果必定不佳,甚至會起反作用。

第三,表述要留有餘地,力求激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爭論探討。不講空話套話,杜絕陳詞濫調,不斷地以社會上的新資訊、新事物、新現象、新觀念充實和更新自己的講話內容;不斷地以語言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詞彙、新語義等豐富和更新自己的言語。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才能使教師的講話對學生具有吸引力。

第四,講話要流利通順,不夾冗字、廢話或口頭禪,既不能斷斷續續、停頓太久或羅唆重複,讓學生厭倦不耐煩,也不能連珠炮般一口氣說到底,讓學生過分緊張,難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提出問題或講完一層意思、一段話之後,要留有給學生以思索回味的餘地,講話也不能過於簡略或大幅度跳脫,以免學生聽不懂或誤解。

第五,對學生說話要生動有趣、具體形象,輔以恰當的表情、動作和手勢。特別是當教學內容難以使用直觀教具時,言語直觀尤其顯得重要。當教師使用描述性言語時,要讓學生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當教師使用講解性言語時,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摹聲等手段,把抽象變為具體,深奧變為淺顯,枯燥變為有趣。如果只是乾巴巴地講解規則要領,搬出一堆專門術語,學生必然不愛聽,也不易聽懂。

三、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鍛鍊。

當莫泊桑把老師第二次指導以後完成的作品給老師看時,福樓拜很認真地看了幾篇,可見福樓拜是很嚴謹地對待的。然後福樓拜及時地肯定了學生的進步,但他也語重心長地告誡道:“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然後提出了新的要求——觀察時要抓住特點,發現別人未曾發現的獨特。為了使自己的主張更容易理解,福樓拜還舉了描寫篝火和綠樹的例子,更形象的說明了自己的看法,使莫泊桑能清楚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層層深化,有觀點,有例子,非常有說服力,從中,我們再次看到福樓拜悉心指導學生的風範。也告訴我們:廣泛的語文實踐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一,中高年級學生課文後問題用筆回答。現在我們已很難看到學生在課堂上用筆回答課後問題了,好多人認為課後問題只要學生思考思考就行了;課堂上集體討論討論就行了;口頭回答可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筆答批改麻煩……殊不知,高年級學生,筆答一個問題相當於一次小練筆。獨立思考是必要的,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需要大家討論、補充、完善;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一般比較零散,你一言,我一語,需要總結、篩選、提煉;筆答時,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全面性都會有所培養與提高;還是對問題的理解與掌握,課堂聽講與記憶的一次檢驗……希望多一些語言實踐操作,少一些“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天橋把式”。

第二,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選擇一些課外閱讀作品。每個星期組內交流一次閱讀心得,每個月召開一次班級交流會,看誰讀得多,看誰讀得透,評出優秀小讀者。有數量才有質量,沒有量就談不上質。每學期都能讀十幾本名著,幾十首詩詞,幾十篇文章,這就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閱讀能力,語文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

第三,鼓勵學生寫日記、辦班報。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和記,精讀博覽和大量練筆。我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或記錄當天看到的文章中名詞雅句,或抒發內心所思所想,或進行文學練筆,或評述班級發生瑣事。組織班級學生每四人一小組,每組每月辦一期報紙,要求報紙要真實的反映大家的生活,刊登同學們的習作,發表大家的建議和意見。各小組辦完之後,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就這樣在共同學習中提高了語文水平。

第四,開故事會、辯論會。語文的學習不僅要重視書面語言的培訓,更要重視口頭語言的練習。有資料表明,人的一生中在進行人際交往時有40%的時間在說話,可見,口頭語言對職中生來講是多麼重要。可以通過開故事會,辯論會的形式,來鍛鍊學生開口說話的能力。

但是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的訓練,教師都要牢牢記住自己的職責,既不能包攬包乾,也不隨意放羊,而要時時關注,主動參與活動的組織、開展、總結工作,真正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語文學習,就是語文實踐的結果! 

以上所述意在拋磚引玉,目的是讓我們教師明白課文不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工具,也是教師獲得教學思想滋養的極佳原材料,我們要從文質兼美的課文中獲得深刻的啟示,反哺我們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語文課的魅力。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9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課文情節緊湊,富有戲劇性變化.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活潑,頗有個性,適合讓學生朗讀體驗.

本課寫因為風和太陽“都說自己的本領大”,誰也不服誰,只好比試比試。究竟誰的本領大,我引導學生抓住風和太陽兩次比本領的不同方式和結果讀一讀,在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導讀第一次比本領--------誰能脫下孩子的外衣時,先引導學生讀好風說的“那還不容易”和太陽說的“看我的吧”,體會他們自以為是、麻木輕視他人的神態。接下來我引讀風的做法與結果:“‘呼呼’地吹起來”;“誰知孩子將外衣裹得更緊了”。“誰知”一詞,表現其結果出乎風的意料。再引讀太陽的做法與結果:“發出強烈的光”,“那孩子覺得熱極了,就把外衣脫了下來”。不難看出,太陽“脫下那孩子外衣”的本領要比風大。導讀第二次比本領------

誰能讓船走得快時,首先我引導學生抓住“得意”一詞,指導學生讀出太陽獲勝之後的洋洋得意,不把風放在眼裡的傲慢自大的神態。“可是”、“越強”、“越是熱得難受”、“驚訝”等詞表現出其結果出乎太陽的意料,還暗示了太陽在比賽中感情的變化,引導學生反覆讀,好好體會。而讀“風推著帆,帆帶著船,像箭一樣飛快地前進”這句話時,語速快些,讓人感覺到船伕“高興”,風也“高興”,與太陽的做法的結果形成對比。

在此基礎上,再去指導朗讀、討論,學生感受到了人物鮮明的形象,語言的生動活潑,從而一步步感悟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的道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20

在這一課的設計中我沒有孤立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而是把它和朗讀結合到了一起。備課時,我發現在這篇課文中幾個標點符號非常值得研究。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對話中出現了“?、!、。

”,不同的標點符號表達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讀出人物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須要關注這幾個標點符號,同時這也是讀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設計:

出示:

“你怎麼不吃呀?”

“真糟糕!離回到家還有好長時間呢!”

師:誰來噹噹維加,讀一讀。

(一生來讀語氣比較平淡)

師:注意標點符號,想一想維加會怎樣說,再請一位同學來讀,讀出語氣。

這樣,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進行了標點符號的訓練,教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

另外,我還引導學生轉換角色,使他變成維加或安娜,然後再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時維加和安娜是怎樣說的,這樣學生就會把自己當成維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個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和想法。

反思教學過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感覺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上處理不夠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21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於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個要求,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自主性。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堅持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資訊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例如,在教學《風箏》時,課文的時代背景較難,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再多的講解也無濟於事,所以,乾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閱讀結合課後所掌握的資料,提出問題,教師點撥,理解課文。

第二,合作性。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外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就是這個意思。學生寫同一篇作文,由於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寫出來的也不免千差萬別。針對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都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說,除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外,還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教師也是一個讀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經常在課堂上,參與學生學習小組的討論,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述說自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帶有自己的個性色彩。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三,探究性。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一個發現者。語文的探究性學習,是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探究的物件。國慶假期的作業就是通過各種方法,比如社會調查、現場觀察、走訪專家、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等方式,收集各種語文現象,如果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去做,我想對學習語文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個人認為,在讓學生學好講讀和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應提倡真正搞好綜合性學習。

語文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22

課文主要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家陳毅小時候因專心看書,把米飯燒糊了的故事。課文圍繞“神童”的“祕訣”展開,說明陳毅學習成績優秀,成為“神童”的“祕訣”是勤奮,從而揭示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的道理。

文 中的主人公——陳毅,是建國後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長。學生對他卻不大熟悉,所以剛開始上課,我簡單地對陳毅做了一些介紹,以此來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文字。整 個課堂圍繞“祕訣”展開,學生們通過尋找關鍵詞句來了解這位勤奮好學的“神童”,在這個過程中,藉助陳毅的榜樣作用,學生不僅瞭解了他的學習方法,更從字 裡行間體會到了陳毅那刻苦勤奮的精神。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有幾個自己比較滿意的方面。首先從匯入課題上,我採用了先從“祕訣”著手,通過理 解詞語的方式直接引入課題,我自己覺得是比較自然的。再進入課文內容的教學中,我採用的是對課題進行質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過看課題質疑,學生從不同角 度提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即“祕訣”到底是什麼?因此,就由找“祕訣”入手,解決學生最想知道的問題,調動學生探知的積極性,解決學生最需要的,幫助 學生有效地學習課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會提問的能力。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從陳毅的學習方法引入到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彙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從而更明白陳毅成為“神童”不只是因為他學習勤奮,還因為他掌握了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值得學生的學習。最後我比較滿意的是在這節課中我對詞語理解的教學。 在這節課中我比較關注詞語的教學,在這節課中學習了“祕訣”、“名列前茅”、“總是”、“總算”等詞語,我用了找近義詞、查字典、造句、聯絡上下文的方法 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但是我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仍存在許多的不足。首先就是學生的指導朗讀方面的指導。朗讀這方面一直以來都是 我班學生的弱項,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朗讀的拖沓、缺乏感情,所以這也是一直以來我比較關注的問題,但是可能自己沒有給予比較有效地指導,雖然學生在朗讀 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需改進。再次就是我在進行點評時的語言缺乏,這一直是我自己想改進但是好像又無從下手的地方。每一次學生給了一個答案,如果是對 的,我總是說“好的”、“不錯”、“你真聰明”等詞語,但是當學生給了一個錯誤的答案,我卻不能很好的給予點撥,引領他得到正確的答案,我好像遇到這種情 況,總是說“你再好好想想”,我自己也意識到其實這樣根本無法使學生理解問題,但是我自己可能因為教學經驗比較淺,無法給予他更好的點撥,這是在接下來的 教學活動中應該注意觀察、向有經驗的教師所學習的地方,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夠做到有效地點評。最後我覺得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不是 很好。我觀察了我們班學生的表現,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是比較少的,也許他們是中年級,不像低年級的學生那麼活躍。但是我也觀察過其他班 級學生的上課情況,我發現我們班學生活躍性還是較低的,我意識到這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通過與指導老師的交流,我瞭解要懂得多鼓勵、誇獎學生,激發他們學 習的積極性。

這些就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