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精選19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93K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

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學科是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自身興趣來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門學科。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求特別強烈。綜合實踐活動課這是全新的學習形式,可以說很好地結合了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親自體驗來解決問題的自覺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與學生充分協作,一起來開展好各項調查研究工作,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體現出師生間的民主、平等、互助,並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利用好綜合課這塊教學陣地,不拘泥於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精選19篇)

使我們的國小更美好的教學。教學是學生能利用書本、網路,收集資料並與人分享。老師指導學生利用電腦課、回家上網、讀報刊或利用假日到圖書館收集資料等方法,學生以組為單位,將各組重點收集的資料進行班級交流,最後請同學將小課題研究的有關資料分組貼上在學習欄上,讓全班同學閱讀。這樣的活動,所有的資源都是共的,通過活動,學生把收集到學校環境美好的圖片和資料,

與人合作完成任務,並與人合作中分享學生的快樂。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2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綜合實踐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綜合實踐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我們要做的就是使學生感受到——我是課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這對學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種子埋藏在土裡,只是具備了發芽的內部條件;只有當它感受了陽光的溫暖才會發芽!

二、學生是綜合實踐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綜合實踐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綜上所述,只是本人的一點點體會,國小綜合實踐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綜合實踐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學者必須重視國小科學教學。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3

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製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

一、聯絡生活,創設情境

國小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想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你準備怎樣付錢?想怎樣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然後請代表說說看。”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他們議一議,說一說初步建立十進位制的體會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聯絡學生生活例項進行教學就會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二、加強直觀,創設情境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弄清周長的含義後,我首先出示了一個用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自己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髮現只有把鐵絲剪斷、拉直就可以測量圓的周長,即“化曲為直”的計算方法;接著我又讓學生計算手中硬紙片圓的周長,他們有的沿圓的一週貼上透明膠帶,有的用繞線的方法,還有的把圓滾動一週又可以測出圓的周長;然後指著黑板上畫的圓,問:“你們能求出它的周長嗎?”“有”,我啟發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我相信同學們經過研究後一定也會成為當代的祖沖之。”同學們研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藉助多媒體通過影象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匯入新課:孫悟空拿著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表示呢?此時教師暫關機,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怎麼辦?以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範圍。此時教師認真設定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教師要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討論之後,教師邊評價小結邊開機,畫面上出現孫悟空指著豬八戒的腦袋說:這就要用到分數。你想知道什麼叫分數嗎?這樣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新意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儘量讓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4

一向以來,人們國小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為國小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為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現代英語的變化,特別是口語方面的變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1、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更因為國際網際網路的形成,人們之間的交際變得越來越簡捷。說話簡單快捷,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徵。現代英語在這方面的變化表現為“一字多用”。

2、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英語詞彙急劇增加,並且我們發現,現代英語詞彙有相當一部分是取得新義的舊詞,如,“input”(輸入電子計算機的資料),“store”(電子計算機的儲存器),“drive”(計算機驅動器)等。

3、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也許是美國對世界政治、經濟影響日益強大的原因,美國英語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以使用美語和發美國音為時髦。

4、口語不斷侵入書面語。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有正式、非正式、書面語,口語,方言,俚語之分,然而當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5

三年級學生的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基礎和入門階段,在整個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三年級教材內容用遊戲活動來消化,可以給學生較多的參與機會,有利於幫助學生培養手、腦並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給學生在大集體中的小自由,提供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和互相學習、增進友誼的場所。國小三年級體育課,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在某些方面國小三年級體育教學存在模式僵硬、成人化色彩濃,或教學直奔主體等缺陷,阻礙著國小生全體參與。用遊戲教學法,可避免以上缺陷,較好的完成國小三年級教學。

把三年級學生教材溶進遊戲活動中,能幫助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堂活動中,逐漸從適應體育活動開始,到學會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從而鍛鍊他們的身心,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平衡發展的興趣乃至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上好國小三年級體育課,就要因勢利導,富趣味於教學,寓遊戲於教學,既能保證智力的發展,又能幫助學生培養手腦並用能力,三方面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另三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熱愛體育活動的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思想打下基礎。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6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一項複雜的心理活動和智力活動過程。提高它的實效性必須有教師課前的周密策劃,即準確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著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於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

解決策略:

1、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 全面瞭解學生

有效開發資源 適時準確評價

2、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 理智地認識生成

機智地篩選生成 巧妙地運用生成。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7

國小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又是在教學活動中得以體現的。因此,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的可靠保障。今天我所教授的內容是PEP國小英語 Unit3 的第2課時,整個活動設計的圍繞“HOW are you? / I’m fine. / very well,thank you… .” 這幾個重點句型展開。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我擯棄了傳統英語教學所採取的“你教我學”的教學方法,千方百計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寬鬆愉悅、民主和諧的英語氛圍。

在課前熱身階段,我有意識地安排了《If you are happy》這首歡快歌曲的演唱,以此減輕學生們對上公開課的緊張感。然後採用遊戲“Magic eyes”的形式複習本單元的單詞,對於四會單詞進行拼讀,三會單詞進性片語及句子的擴充操練,Black,black stand up;Pink,pink sit down;等,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加了詞彙量.

在呈現部分,我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先通過創設“尋找老師的盒子“這一情景活動逐一呈現重點句型。之後,再組織學生通過有趣的遊戲和小組或結對問答進行操練,學生興趣高漲,促進了句型的內化、吸收並能將之融入對話練習。讓學生在創設的真實情境中積極參與,大膽實踐,既鞏固當前所學的知識,又為下一步將要開展的句型教學做準備,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當重點句型在這種科學合理的安排下完成之後,我又帶領學生回到書本,學習part A,完成part C、D,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自覺的組織、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句型,讓新知在運用中鞏固。這樣,既加深了對詞彙、句型的深刻理解和運用,又提高了記憶效果。

最後的Homework我佈置學生回去根據今天所學的句型設計一段對話,以此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操練機會和充分展示的空間,引導他們將學習內容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創作的靈感,加大了語言的輸出量,使他們身臨其境、各抒己見,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讓他們體驗了學習成功的快樂。

在其他老師的詳細點評下,也讓我意識到一些需改進之處:語音語調方面,教授新單詞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靜聽、細看、再模仿的習慣,當學生朗讀單詞時,老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口型,以便及時糾正錯誤讀音。對於語調的培養,可以採用升降符號、手勢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及模仿。總結:對於課堂知識的最後總結,也要少採取老師說學生聽的方法,而應多設計老師問學生答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光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再次複習鞏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中,也讓老師再次瞭解學生對本課時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

在今後的英語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探詢更為有效的的英語教學方法,研究英語課程標準,設計針對性強的,內容豐富的課堂教學,努力做的更好。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8

歲月如梭,轉眼一個學年過去了。在這一個學年中,根據我校的實際需要,我擔任了二年級三班的語文、體育以及美術等課。我對一個學期中的美術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二年級學生,有以下特點:)

1、學生有濃厚的繪畫興趣。

2、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能進行完整的畫面構思、表現。

二、思想政治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質工作,認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服從領導的安排,工作上兢兢業業,愛校如家,對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三、教學工作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認真遵循美術教育原則,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同時在課堂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心的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到了美術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時也學會了判斷美和創造美,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我認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我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形式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使學生形成美術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還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到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四、教學措施

1、遵循審美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比較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鑑別、判斷,提高學生審美趣味。

2、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

3、加強師生的雙邊關係,即中是教師的教,又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大膽改革。

5、改變評價方法,採用自己評價、小組評價、集體評價、教師評價或家長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尊重個性差異,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五、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課堂之餘,我認真參加了學校以及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認真學習有關美術方面的知識還訂閱了教育教學刊物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能更快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9

《我們的民族國小》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寫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國小,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上學的路上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各民族的國小生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裡,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這也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聲和看熱鬧,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多麼羨慕!

教學本課,我用一個問題貫穿全文的教學——民族國小和我們的學校有哪些不同學生找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國小的學生是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來到學校的,而我們是從開闊的馬路上來到學校的。同學們眼前彷彿出現這樣的景象:早晨,民族國小的同學們歡快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空氣多麼清新,景色多麼美麗。接著又有學生找到了:民族國小有古老的銅鐘掛在打青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曳,而我們的學校沒有這些景物。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上發出的聲音是多麼悠長,清脆,想象鳳尾竹的樣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又是怎樣的美麗的畫面,這樣,同學們體會到了這所學校是多麼美麗,讀起來也就美美的。同學們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們的學校有少數民族,但不能稱為民族國小,因為學校大多數同學都是漢族的,我們穿同樣的衣服,說的都是普通話,這和民族國小是不同的。他們也找到了"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國小生,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我們是在不同的教室學習,他們卻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可見他們人數很少,這也是一個不同之處。從這些語句中,我們體會到他們很團結,他們雖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他們卻成了好朋友,他們還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這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團結。同學們還找到了其他不同之處:我們在教室裡讀書,外面只有轟鳴的汽車馬達聲,他們讀書時卻有小鳥,蝴蝶和猴子在旁邊好奇地聽著;下課了,他們跳孔雀舞,做遊戲,可以把小鳥,松鼠和山狸都吸引過來,我們不跳孔雀舞,也沒有小動物能被吸引過來,通過比較不同,我們羨慕他們的無憂無慮,感受到他們的快樂。

在尋找民族國小和我們學校的不同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瞭解到民族國小的特點:美麗,團結和快樂,充滿對這所學校的嚮往之情。因為感受深刻,朗讀時,也就自然做到了感情豐沛。這樣,抓一個問題,將課文學透,學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0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

國小美術課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型別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

教學反思

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1

一. 教學設想:

1.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始終把“突出審美,深化歌曲主題,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感知——體驗——聯想——認知——理解”貫穿在教學的始終,力求在教學中體現嶄新的教育教學思想,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2.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

3. 力求在每個環節中突出音樂課的趣味性,生動性,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音樂,接受音樂,表現音樂。

二. 教學特點:

1.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發學生興趣使之善學成為本課的亮點問題。我邊介紹我的髮型設計中心情況邊出示課件,並提出應聘的條件。通過這樣導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且熱情高漲,我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展開教學。

2. 採用不同的演唱方式:獨唱,小組唱,對唱,分角色唱使學生真正體會,理解,表現音樂。

3. 積極對學生的每一個細微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自評,他評,互評,師評等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有利於學生表現力創造力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對學生取得的結果進行評價,而且注重非正式的評價,用眼神,笑容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及時地瞭解了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思想狀況。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2

今天教學了“6、7減幾”,本節課的重點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減法意義的理解,能看圖列出正確的減法算式且能表達圖意。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不夠,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看圖表達圖意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多說多練,首先仔細觀察,看懂圖意,讀懂圖中的文字,再根據問題進行列式。例如:引導學生說說“一共有幾個同學,男同學有幾個人,女同學有幾個呢?”“一共有幾個蘿蔔?分成了幾和幾?”在學生列出算式以後,再來說說“6-4=2 6-2=4”表示什麼意思?這些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看圖讀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題解題的習慣。

但有些學生仍出現用加法算式來解答,主要是受圖中條件的影響,因為男生的人數,女生的人數,以及一共的人數題目都告訴了我們,有些學生認為把男生和女生合起來一共有6人,列成了加法算式,而忽視了問題所在。關鍵在於要根據問題合理選擇條件,題目問的是女生有幾人,從一共的6人中去掉男生的4人就是女生的人數,應該用減法算。這幾天7班的孩子在表述上要優於8班的孩子,很多孩子都能完整地表達圖意,用三句話來說一說;而8班的孩子還是性子急,覺得數學課就是要把題目做好,導致有的孩子憑經驗做題,當然正確率不會高。在提問題的環節中,7班的蔣沁喆一下子就能抓住要點,準確說出“一共有幾個蘿蔔”,8班的孩子著急地舉手就說出了“3+4=7”這個算式,還是沒有理解什麼叫“問題”。另外,我認為在這節課中的形式還可以再多樣些,給學生再多一些時間和指導,讓學生再充分的表達他對圖意的理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訓練才能更加紮實有效。

提高學生的看圖讀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題解題的習慣。能訓練學生的有序思維,為今後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較好的基礎。但在實際課堂中,仍然發現學生的差異較大,有些學生不願意說圖意,不喜歡錶達。針對這一情況,我想以後教學中練習的形式還可以再多樣些,給學生再多一些時間和指導,讓學生再充分的表達他對圖意的理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訓練才能更加紮實有效。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3

今日,我教《草船借箭》一文時,“例行公事”,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質疑問難。大多數學生就圍繞“誰向誰借”、“為什麼要借”、“借的經過”、“借的結果怎樣”來提問題,這時我發現郭威的小手舉得異常高,一向不願放下來,我心裡嘀咕:還會問什麼呢?可為了不打消他的進取性,我請他發言:“‘借’是需要經過別人同意的,而在這個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諸葛亮的計,諸葛亮應是‘詐’箭,為什麼要用‘借’呢?”當我聽到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時,感到為之一震,一名國小生居然敢向教師發問,敢向教材挑戰。我立刻意識到,敷衍、搪塞都是行不通的,課前精心準備的教案也應擱置一下了。於是,我順水推舟地說:“可書中明明用的是‘借’啊!這可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呀!”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裡頓時熱鬧了起來。不一會兒,A說:“兩軍對壘,運用策略,不能說是詐騙,不然諸葛亮怎樣能稱得上是軍事家呢?”B說:“從此刻法律的角度看,十萬支箭並非是一個小數目,諸葛亮犯了詐騙罪。”C立刻說:“不對,那也得分清什麼時間,為誰服務呀!諸葛亮這麼做是為了國家,為的是蜀吳兩國的利益,所以我認為這個‘借’最適宜!”“‘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我看過《三國演義》,在以後的戰爭中諸葛亮不也把這些箭如數奉還了嗎……”爭辯聲、討論聲、稱讚聲不斷地傳出。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不禁感到一絲欣慰。正是由於我今日的包容態度大度,才使得我對我的學生有了新的並且深刻的認識,也使得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課堂氛圍,因而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創造力量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於是,我沒有斷然判定他們說得正確與否,而是對他們敢於大膽質疑,發表自我意見進行了表揚,學生個個喜形於色。“那究竟用這個字適宜嗎?課文中你會有新的發現。”這一過渡自然得體,使得學生樂意帶著問題,饒有興趣地去讀文章,去思考。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4

課文第一段對於學生很好理解。河水與小船都是生活中熟識的。而由此讓學生體會父母與子女間的平等與關愛卻是不容易把握的。教參中的《教師隨筆》給了我很大啟示。我何不取其精華,也讓學生通過圖片感受與父母的平等和關愛!於是,課前我讓學生帶來他們與媽媽的合影,上課時,在讀完第一小節後,我通過投影展示照片,並按一定順序出示:“看!龐海朋的媽媽緊緊摟著他,媽媽對他多好!”“苑若蟬依偎在媽媽懷裡,她可真幸福!”……我適時的問學生:“媽媽對你們這麼好,你們應該怎樣報答他們呢?咱們看,馬哲用一個甜甜的吻回報媽媽!”(出示照片)“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媽媽是怎樣照顧我們的呢?張瑞新的媽媽抱著她,她還吃著棒棒糖。”(出示照片)這時,孩子們放聲大笑,我抓住這個稍瞬即逝的時機,問:“你們的媽媽是怎樣關心、照顧你的?你和父母是好朋友嗎?”這時,他們的積極性很高,紛紛舉手說出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講到父母如何輔導他們學習;自己耍小脾氣父母怎樣教育……接著,伴隨優美的鋼琴曲再讀課文時,孩子的感情是那麼投入,表情是那麼專注。彷彿每讀一句都是對父母由衷的傾訴!

為了和孩子一同分享和媽媽在一起時的快樂和溫暖,我讓學生欣賞了一首小詩《媽媽和我》。讓學生將課堂上的情感真正延伸到了生活中。這樣的學習是快樂的。令孩子在輕鬆愉悅的體驗中感受生活的幸福,從心靈深處釋放出自己真實的情感,感受人與人的平等,感受生命的光彩!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5

最近一週,根據教學安排進行了前滾翻單元教學,一個單元安排四個課次的教學內容。大致的分佈是第一課次,安排縱向滾動和橫向滾動。第二課次安排前滾翻成坐撐。第三課次安排前滾翻成蹲撐,最後,安排滾翻拓展練習和鞏固練習。

通過一個星期的教學,學生85以上都能學會前滾翻成蹲撐的動作,細細回想自己的單元教學過程。在重點的突破上,把握的比較好,前滾翻單元關鍵在於能夠滾翻過去,而翻過去的重點在於把握三點:1、蹲撐姿勢。2、抬臀低頭。3、雙腳用力向前蹬。我按照1、2、3的教學步驟進行提示進行教學,並在滾翻中重點強調後腦部位接觸墊子,85%以上的學生都能順利滾翻過去,在滾翻過去的基礎上,我強調雙手抱住小腿,人滾翻象皮球,滾翻速度塊,起立塊,學生通過幾次提示練習,學生都能很快掌握其動作,真正體驗到前滾翻成功的樂趣。

本單元給我的反思:一年級完全能學會前滾翻,但在一年級教學中教師必須思路清晰,步驟簡單,比如我採用的1、2、3教學法,學生學起來比較簡單,過分複雜的動作講解,反而容易讓學生混淆。我想教學思路的簡單並不是方法上的簡單,恰恰是教師在對教材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提煉,符合任教學生年齡段的身心特點。

聯想到上個星期一節公開課,教學物件是三年級學生的前滾翻教學,前面的輔助教學非常精彩,教師形象的語言,富有童趣的小遊戲,學生也非常感興趣。但在前滾翻最重要的地方,卻卡住了。學生都不能翻過去,後來教師嘗試很多教學手段,解決分腿團身等,但滾不過去的重點不能解決,這些手段是起不到效果的。後來,我在觀察這位教師的教學策略,問題出在缺少學生的抬臀動作,造成學生缺少一個動力軸,重心太低,雖然教師一再強調,雙腳用力蹬地,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滾翻過去。

一個單元的教學下來,觀摩了幾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確實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也希望與更多的教師探討。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6

一、利用遊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遊戲比賽在國小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遊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層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遊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遊傾向的學生認識遊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培養善於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例如,在一場班際拔河比賽中,因教師發現一名外班的學生參與了某班的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於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於接受,情緒非常惡劣。對於這種意外事情的發生,教師要主動地向學生說明真相,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並提供再賽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便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力。

三、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格與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絡。國小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句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遊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7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聽了專家的點評與講座,讓我收穫頗豐。隨著課改的深入,國小美術研修文化的構建,以及專業美術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我越來越覺得自己難以勝任國小美術教學工作。在聽過國小美術老師的經驗介紹後,感觸特別大: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傳統的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你講我聽的“灌輸式”和“培訓式”的活動。一味的讓兒童進行臨摹寫生,兒童只能被動機械的再現,很少有自由發揮的餘地。課堂教學大多簡單的只剩下教師講解作業要求學生作業這兩個環節而已。學生在課堂上是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任務,但沒有任何的情感體驗,沒有任何的創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業而已。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廣,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需要嘗試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遊戲中學習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遊戲”是兒童喜歡的活動,能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需求。遊戲能激發學生大腦最積極最有創意性區域,把美術活動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在比較中發現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運用比較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從多角度地對不同作品做比較分析,便於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並能產生深刻印象。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這種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應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

三、在分步中簡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都是不管任務的難易前半節課教師講後半節課學生做,這樣很不利於學生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在整堂課中教師應始終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舉一反三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發展、得到昇華。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美術教學環境。

四、在討論中感受

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斷。當然,討論也不是一種形式隨便的讓幾個學生聚在一堆說幾句,而是應該像節目主持人一樣,分好小組,提出具體的問題,然後進行引導、調控。老師應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指導、昇華。討論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五、評價中體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我們可以採用採用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於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我們尤其應該注意到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活動,引導學生通過一堂課的活動後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出發,自己主動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

總之,這次“國培”學習是一次徹底大洗腦,讓我明白美術課是怎樣上的,明白美術老師是怎樣做的,明白和學生是怎樣互動的。這真的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最真實、最純樸的美術交流。在以後的教學中,讓我對美術課有了全新的目標,全新的方向,開發自己的美術校本課程,讓學生接受最生動的美術課。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8

教學本課,我用一個問題貫穿全文的教學——民族國小和我們的學校有哪些不同學生找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國小的學生是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來到學校的,而我們是從開闊的馬路上來到學校的。同學們眼前彷彿出現這樣的景象:早晨,民族國小的同學們歡快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空氣多麼清新,景色多麼美麗。接著又有學生找到了:民族國小有古老的銅鐘掛在打青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曳,而我們的學校沒有這些景物。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上發出的聲音是多麼悠長,清脆,想象鳳尾竹的樣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又是怎樣的美麗的畫面,這樣,同學們體會到了這所學校是多麼美麗,讀起來也就美美的。

同學們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們的學校有少數民族,但不能稱為民族國小,因為學校大多數同學都是漢族的,我們穿同樣的衣服,說的都是普通話,這和民族國小是不同的。他們也找到了"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國小生,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我們是在不同的教室學習,他們卻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可見他們人數很少,這也是一個不同之處。

從這些語句中,我們體會到他們很團結,他們雖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他們卻成了好朋友,他們還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這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團結。同學們還找到了其他不同之處:我們在教室裡讀書,外面只有轟鳴的汽車馬達聲,他們讀書時卻有小鳥,蝴蝶和猴子在旁邊好奇地聽著;下課了,他們跳孔雀舞,做遊戲,可以把小鳥,松鼠和山狸都吸引過來,我們不跳孔雀舞,也沒有小動物能被吸引過來,通過比較不同,我們羨慕他們的無憂無慮,感受到他們的快樂。

國小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 篇19

這篇閱讀課文,我是把握著這樣的脈絡來上課的:初讀——說——品讀——表演——悟理——自編——自創。初讀是解決生字的讀音,說則在讀的基礎上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資料,這時分主角進行品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之後帶上面具進行表演,對文章的精華瞭解更為透徹,文章的靈魂得以昇華,像一個烙印一樣刻在學生的腦海裡,最後讓他們輕而易舉的悟出文章的真諦——道理。層層深入,步步緊扣中心,水到渠成。

這時有了必須的基礎後更加用活了文字,進行思維的拓展,即我設計了自編——自創,又給學生一個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的臺階,讓他們順理成章、不自覺中就跨越這道屏障,由此到達創作積累語言的過程,完成了一個作家的工作,這時老師適當的鼓勵,將會激發孩子創作文學的激情。

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十分緊湊,一環扣一環,學生始終帶著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來完成教學,在再讀課文時,問他們你喜歡誰,理由是什麼?許多後進生或不愛發言的學生都能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可見他們對課文比較熟悉、感興趣。說用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時,平時愛好讀書的學生紛紛舉手,一比高下,並且還鍛鍊了合作精神。精製的面具及時對文章的理解使得他們躍躍欲試,營造了課堂上的小高潮。最後體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維中,老師的引話中提出了新問題,但在引導學生弄清二者優缺點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覺地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互換思維,並群眾改編故事來讚揚鐵罐批評陶罐,對課文的理解到達新的程度。自創寓言則是讀寫結合,生成創造,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語言,培養學生的創造潛力,這樣既引導學生內化了語言,又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學生因此更為受益匪淺。

但再成功的課堂也還是留有不足和遺憾,在這節課中,時間過於緊張、倉促,以致於在面方面沒有注意到,後面創作寓言時間不夠,只能留於作業形式。當然作業佈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設計,即照顧到各個層次、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在三條中任選一條來完成。

總之,多嘗試、多實踐,我相信會更完善,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