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5.67K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1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於音響天地中,通過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欣賞課形成一種標準教學程式:1、先介紹作者生平;2、介紹作品時代背景;3介紹主題(可先聆聽一遍);4、介紹作品結構(可聆聽若干片斷);5、完整的欣賞全曲。於是,一切盡在教師的導聽之中。而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有了很多的感觸,再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我覺得有幾點要重視與把握的,現將其分述如下,與大家共勉: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精選15篇)

1.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以利於音樂欣賞

國中學生往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來校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因此音樂對他們來說無所謂,認為學音樂僅僅是為了娛樂,這就給上音樂課增加了難度,不認真聽講,更不細心欣賞作品。面對這種局面就要給學生講學習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美國的(神經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專家聯合研究得知:音樂不但可以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歡音樂,一出生就對音樂有反應。空間推理能力強可提高思考邏輯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能在21世紀找到好工作,因為所有行業都會需要能夠運用高科技的人。學習音樂可以讓思維更清晰讓人更容易專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處理得更好,並可有效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要健康。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強盛,需我們每個人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只有較高的素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才有創造力,社會才能更快發展,由此可見學習音樂有多麼重要。

2.流行音樂與音樂欣賞巧妙結合

把流行音樂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整個音樂文化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為學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樑。流行音樂易被人們傳唱,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很具體現青春活力,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熱衷於它非常自然。教師無需禁止學生去聽去唱,並且在音樂欣賞時可選用一首與欣賞作品內容相關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染力,如:當欣賞內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時,可事先播放騰格爾的《天堂》MTV。通過欣賞讓學生對草原有初步的認識: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綠綠的草原……再去欣賞《遼闊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體驗其意境。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美"的氣氛環境中,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觀念,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它的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激發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藝術來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給欣賞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促其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樂藝術的天空。

3.要“聽” 中“思”

音樂欣賞特別強調“靜”,這是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靜則思,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給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帶啟發性的問題。如欣賞《光明行》,聽前教師出示在黑板上以寫好的幾個問題如:這個曲子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緒如何?你聽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有目的的聆聽與思考。結果,聽一遍後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獨奏的;速度是:快等等。雖然問題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的聽,思維想象也因此而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審美功能,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4.是要“聽”中“說”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樂曲形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可以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2

根據大綱及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理解文化(當然包括音樂)的多元性,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根據3—6年級學段目標,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以生動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

一、讓學生聽故事後學唱歌曲《小小少年》,對學生理解歌詞有著充分的幫助,充分利用多媒體中視訊的聽覺與視覺效果,豐富我們的教學手段。《小小少年》是人音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少年的歌》中的一個內容。這一課時,老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及其它豐富的網路相關音響資料,讓學生聽故事:少年海因切自幼喪母,與父親卡爾相濡以沫,但海因切的外公貝特霍德由於與卡爾不和而斷絕了他們之間的關係。由於卡爾遭銀行行長兒子陷害被捕入獄,海因切在律師艾倫的幫助下,寄養在外公家中。貝特霍德漸漸喜歡上了聰明的海因切,也使他在女兒和外甥間找到了重合的焦點。一次偶然的機會海因切得知父親被捕入獄的真相,在艾倫和警察幫助下,追拿到罪犯,真相大白。片中的少年海因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電影裡的插曲《小小少年》傳遍整個世界。讓學生初步瞭解德國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主人公在成長中的煩惱及他的誠實和善良,學習主人公海因策機智勇敢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然後學唱歌曲

《小小少年》,對學生理解歌詞,最終達到感受少年時代是人生的花季,啟發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單元總目標。

二、課件生動,能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歌曲《小機靈的歌》,這是日本系列動畫片《聰明的一休》的主題歌。旋律活潑、開朗、熱情,切分節奏和同音反覆的使用使歌曲朝氣蓬勃,充滿了生機,讚美了聰明機智、膽大心細的一休愛惜時光、努力學習、同情弱者、助人為樂等高尚品德。我選用了生動的動畫效果,深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體匯入激發學生興趣,為進一步欣賞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三、充分的對比音樂情緒,讓學生感受現在生活的美好。

本節課我將兩首欣賞曲《小機靈的歌》、《牧羊姑娘》進行了對比,與對於這類音樂,除了“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充分的對比情緒,讓學生感受現在生活的美好。音樂的某些規律性知識需要教給學生,但音樂的特殊性質只能靠想象去再創造,靠參與音樂活動去表現。在充分發揮小班化音樂課堂主渠道的同時要利用音樂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揮他們的研究、創造的精神。要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注意引導培養學生的中的音樂積極分子,鼓勵他們參與學校興趣小組、社群、家庭等音樂活動,創造性的延伸課堂學習內容,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與音樂創造力,使他們的音樂特長得到發展和提高,創造力與研究精神在音樂活動中得以發揮。

四、運用由潛入深的方法學習樂理知識。通過節奏遊戲練習:請你跟我這樣拍, 由簡到難,逐步加入附點節奏,並讓學生在《幸福拍手歌》中感受、學習附點節奏,為學歌曲《小小少年》打好基礎。但我感覺這個環節還可以再精簡一些。

五、教師運用口琴、笛子等樂器演奏欣賞曲目。讓學生感受口琴、笛子的音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聽覺來感受音樂的情緒。使學生理解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我想:只有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讓音樂課真正活躍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3

節奏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生命”。由此,我們確立了“挖掘節奏要素,提高學生識譜能力”這一小課題,通過分析研究,希望能夠摸索出一條適合國小生學習節奏的捷徑,找出節奏教學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快樂的,有興趣地學習,培養他們的節奏感,進而提高他們識讀樂譜的能力。

在執教五年級音樂《啊朋友》一課,連續的弱起節奏 “OX  |X X、|”是教學中的難點。弱起節奏有多種情況,比如弱拍起唱和弱位起唱就不同。本課屬於弱位起唱。要想準確演唱弱位起唱,首先必需培養弱起的感覺。為了培養學生的弱起感,我在課的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節奏遊戲——師生交替拍手遊戲:

師生 師生 |師生 師生 ︰‖

教師先拍手(強拍兒),學生後拍手(弱拍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與老師共同完成了二聲部合奏。師生分譜如下:

師 XO XO | XO XO ︰‖

生 OX OX | OX OX ︰‖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所練習的正是弱位起唱的弱起節奏。學生在節奏遊戲中,輕鬆愉悅法體驗到弱起的感覺,為後面的弱起節奏型 “OX  |X X、|”的掌握做了很好的鋪墊。接著,我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弱起——“OX”,並啟發學生用不同的動作代替休止,使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完成弱起節奏。至此,學生的弱起感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後面的歌曲教學中,我又通過設計問題“老師還從樂曲中聽到了一種緊迫感,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歌曲,感受歌曲中帶有弱起的節奏型所帶來的“緊迫感”,以此引出弱起節奏型——“OX  |X X、|”。通過觀察,學生認出弱起節奏,並做知識遷移,積極主動地用動作代替休止。在不斷地練習中,學生很輕鬆地就掌握了節奏,解決了本課歌曲教學中的難點,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反思這一教學事例使我發現,任何教學難點,只要方法得當,用得好,用得妙,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4

本學期即將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研究教學,我覺得自己有必要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以此激勵自己以後做的更好!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一、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總結出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課堂氣氛,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又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5

1、音樂欣賞《小白船》是中班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其中理解歌詞、激發幼兒欣賞興趣、感受樂曲風格等,是主要的教學任務。通過這樣一節音樂活動,我覺得我更多的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我覺得他們每個人都是很棒的,他們都願意大膽的表現音樂,表達自己的感受。由於幼兒受其知識水平的制約,一般須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才能感受樂曲旋律的特點。

2、由於這首歌中描繪的情景不是幼兒所具有的生活經驗,也無法讓幼兒體驗,因此,理解歌詞成了這一教學活動的關鍵點、難點。

措施:根據幼兒喜好鮮豔動態畫面的特點,我們決定藉助多媒體影象功能,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因為,生動形象的畫面不僅能吸引幼兒注意,也符合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水平,便於幼兒掌握和理解歌詞內容。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6

這節課中涉及的歌曲是早於學生出生時創作的,他們所學唱一些經典唱段也只是通過現如今的電視廣播媒體或長輩們的口傳心授而學會的,因此他們不可能完全體會到當時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創作意圖和創作背景;再就是考慮學生偏愛流行歌曲的程度遠遠超過這些經典的老歌,基於這兩點考慮,我用從選材、設計課堂步驟、提前下達預習、表演任務和教法(採用聆聽教學法、對比教學法、拓展思維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等)等,使得這節課能夠順利地完成,並受到了學生的喜愛。

從課堂反饋的結果看,基礎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教學的教學目標也都基本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充分發揮,雙邊配合十分默契;同時課堂教學調動了不同特性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7

眾所周知,好的音樂能給人美的享受,能陶怡人的情操。音樂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生命活動,也是人類自身文明建設的一部分。隨著教育工作的不斷改革發展,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那麼,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我們作為音樂老師更應該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能夠激發學生的智慧和創造性,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情商,使學生在音樂課上能夠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通過音樂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的精神境界把他們培養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一、美育教育在音樂課中的重要性

音樂課是中學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它和語文、美術等科目發揮同樣的作用,那就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在中學美育教學中各具特色,共同為學生勾畫出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近年來,新課改明確提出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能只重視考試成績,要轉變應試教育的觀念。音樂課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音樂課。在音樂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思想上受到政治教育,教師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明辨是非,分清善惡。中學音樂教材編配了許多關於祖國、家鄉、人民、大自然這樣的作品,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學習,使他們能夠感受到祖國之美、家鄉之美、人民之美、大自然之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熱愛大自然之情。通過音樂課的教學,培養學生成為文明、守紀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二、音樂教材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依據

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中學生在音樂課上接受音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音樂課本,教師要善於抓住音樂教材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利用教材中作品所蘊涵的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使他們獲得審美愉悅的體驗,從而達到美的教育。如飽含濃濃思鄉之情的《大海啊,故鄉》,在教學這首作品時,讓學體會感受作品中大海的藝術形象,體驗作品蘊含的真摯情愫,並讓他們能用優美的聲音歌唱大海,表現對大海、對故鄉、對母親的真摯情感,從而達到深刻的審美教育。音樂是聽覺藝術,是通過音響來塑造藝術形象,在中學音樂課本中編配了許多富含上進心、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對不同個性、不同特點的學生,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聽不同的作品,對不愛學習、討厭學校生活的同學,老師可以和他們在一起聽像《青春舞曲》《校園的早晨》《校園時代》等,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熱情;對一些性格較內向沉悶、不愛和同學打交道的學生,教師可以和他們一起聆聽《青年友誼圓舞曲》《友誼地久天長》《一二三四歌》等,通過這些歌曲的聆聽,鼓勵他們和同學多交流、多溝通,健全自己的人格。針對九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因為畢業班的學生學習緊張、精神疲乏,整日處在高強度的學習中,教師應當播放一些有助於緩解他們精神緊張的一些樂曲和歌曲,和他們一起傾聽和欣賞如《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月光下的鳳尾竹》這樣一些民族器樂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愉悅、放鬆。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當採取一切措施為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努力,使學生在豐富多彩、音樂風格各異的音樂形象中,感受中華民族和世界各地音樂文化,感受人類文明,從而達到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做一個文明、守紀、熱愛生活的人。

三、音樂教師應該是“美”的傳播使者

音樂課本身就是很“美”的課,是非常讓人享受的課,因為“真”是藝術的生命,“善”是藝術的品格,“美”是藝術的本質。真正的藝術家總是通過他的作品來表現他對人、對事物、對大自然、對社會的真情實感,飽含著他們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人們接觸到這些優秀的作品自然會被這些作品感動,會被這些作品所激勵,會被這些作品所鼓舞,在生活中多多少少會受到這些作品的影響,從而會改變自己的一些言行,養成樂於助人、以誠待人、寬厚善良的品格。因此作為音樂老師我們應該發揚光大音樂的這種審美昇華功能,儘量以完美的姿態展示給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美和行為美,音樂教師的口頭語言應該發音標準,語言表達清楚、準確,而且要充滿感情色彩,富於感染力。知識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而音樂是開啟人們心靈窗戶的另一把鑰匙。學生是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來體驗音樂作品的,因此豐富而優美的教學語言無疑是把學生帶進美的殿堂的指明燈。作為教師,我們還應該做到行為美。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作為一個音樂老師,更應該和規範注意自己的日常行為。如果自己能夠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以充滿朝氣、健康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那麼就能給學生一個示範作用。教師的言傳身教還能帶動和啟用課堂氣氛,使學生更樂於去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四、音樂能激發人們“美”的情感體驗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它比一般的語言更直接地傳達情感,並且始終與美感結合在一起,音樂的本質在於對情感的體驗與反饋。貝多芬說:“音樂儘管千變萬化,但歸根結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間的橋樑。它能夠確切地反映個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質,並反作用於人的思想意識及整個情感世界。”音樂是通過感官刺激,才使人感受到美,是通過薰陶及感染的途徑,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心靈。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內含著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影響著人們的內心世界。音樂的魅力在於給人們一個想象的空間。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用音樂開啟學生們的想象之門,啟用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自身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多聽、多想、多比較,以此來激發他們的想象,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聯想,提高其素質,陶怡其情操。教師還要積極、引導、推動學生的音樂表現,讓他們的情緒感官隨著音樂的節奏起伏而發生變化,讓學生從身體各個方面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獲得美的教育。音樂學習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薰陶,建立起對人類、對自然、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五、音樂課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

音樂課是提高學生審美評價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評價能力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之一。審美評價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對審美物件審美屬性、審美價值所做出的評判。審美評價能力的培養,在於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從中感知音樂所表現的情緒,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感悟音樂中的思想美,要意識地引導學生挖掘音樂作品中潛在的思想美的因素。如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不但要教會學生會唱,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國歌》創作的背景、歷史,深刻理解《國歌》的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審美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能夠淨化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智慧,有益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益於把他們培養成高素質的人。

總之,中學音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美”途徑。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應該運用音樂課本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感悟,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教師要充分運用音樂課,調動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使其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怡。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8

這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歌曲,講述的是好娃娃尊敬關心爺爺奶奶的事情。幼兒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體會情感,表現歌曲的氣氛,願意學學歌中的好娃娃,在家中做個關心老人的好孩子是活動的重點。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過具體的音樂形象來表現,同時恰當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使幼兒通過想象、聯想來理解歌曲,可使教學活動情趣盎然,生動活潑。在教歌曲《好娃娃》時,我創設了情境化教育環境,選擇五名幼兒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孫子,這種教育環境優雅而舒適,充滿了童趣。音樂響起,頭髮花白的“爺爺”走了上來(拄著拐仗),“小孫子”急忙為“爺爺”搬凳子。(“爺爺”為“小孫子”翹起了大拇指)大家齊拍手說:“我為爺爺搬凳坐呀,爺爺笑哈哈!”“奶奶”走了上來,步履蹣跚,嘴巴一張一合(沒牙),“小孫子”急忙給“奶奶”端了一杯茶。大家齊拍手:“我為奶奶端杯茶呀,爺爺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孫子”的頭)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內容,又十分貼近幼兒的生活。接著頭髮花白的“奶奶”走下臺來,。這時大部分幼兒很有興趣,迅速理解了這首歌的內容。當“爸爸”“媽媽”親切地誇獎“你尊敬老人有禮貌是個好娃娃”時,歌曲《好娃娃》就充滿了感情色彩,“尊老愛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現。

雖然對小班孩子來說情境表演會顯得比較困難,動作、情感不會很到位,但孩子通過自己稚嫩的表演,真正領會了“尊敬老人有禮貌”的“光榮”,孩子身臨其境才能“心”臨其境,增強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自然地將自己角色化,與角色融在一起。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9

《小小少年》是德國電影故事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寫了從小失去母親、父親遭誣害入獄的少年海因切。在別人幫助下,以自己誠實善良感動他的外公,最後一家重新團聚的生動故事。影片隨歌聲開始,歌曲四四拍,弱起節拍,大調式,一段體結構。第一、二樂句,旋律重複,在句尾的變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進,這裡也是歌曲教學的難點,旋律堅定明朗,情緒愉快,充滿孩子的朝氣,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第三、四樂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現。平行三度的和聲進行,使音樂更豐滿,與前面形成了對比,旋律同樣是變化重複,曲調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雖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長中的煩惱,但此時此刻他仍然表達了充滿歡樂、愉快的心情,表達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本課試圖通過把歌曲的難點簡化、分散,逐漸加深,使學生感受二聲部的學習成功樂趣,在演唱中產生情感共鳴,以情帶聲培養陽光明朗的歌聲演唱。在學生學習二聲部時注重培養演唱習慣,如音準、節奏、音色、力度的控制與把握。學生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尊重音樂感受體驗,從而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音樂審美和音樂表現能力。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境,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通過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來完成教學任務。創設各種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認知、情感能力。

整節課力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挖掘教材中的音樂要素,旋律美,情感美,和聲美、節奏美等等,這樣從音樂的角度,用音樂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培養音樂素養。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過用教材來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想象、審美、感受美、體驗美,並創造美的能力,養成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10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帶來了音樂教育發展的新紀元,它改變了音樂課無地位、無組織、無核心的局面,音樂教育正在走向日益完善和系統的道路。

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喜歡唱歌,可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喜歡唱象周杰倫等一些現代的流行音樂,難道是音樂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與學生現在的心靈差距太大了嗎?通過我的觀察不是這樣,以前所謂的“唱歌”,就是老師教會學生唱會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狀態,以及對歌曲的感情處理,教師對歌曲的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現在的是生活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戰時期創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擊隊之歌》,現在的孩子們包括我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顯然對歌曲的感情就很難掌握了,那麼學起歌來的興趣自然就沒有那麼高漲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這種題材的歌曲時,應該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結合DVD等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真正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來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

樹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對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自信心,那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一事無成。而自信心對一個歌唱者來說尤為重要,那要怎樣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的。比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找出學生的毛病進行糾正,這是每個聲樂教師的職責,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諷,這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表揚和肯定,及時留意每一個學生的心理變化,保持和培養學生的細信心。

重視匯入環節的設計,匯入是引發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及熱情的導火線,也是學生體驗音樂和參與音樂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良好的匯入會使學生從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讓學生動起來的教學過程,音樂課要生動活潑,必須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光靠老師能說、會唱、會跳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動起來,不能閒著,那可動的內容可真不少。

節奏模仿,節奏模仿的好處在於能很快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們希望準確地模仿老師的節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應能力,因此他們會很安靜地聽老師的示範。節奏模仿的好處還在於可以解決歌唱中的節奏難點。教師把歌曲中的複雜節奏拿來拍一拍,學生通過模仿,對節奏進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難度會大大降低。

畫旋律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樂譜下畫,一種是用手在空中畫。在聽範唱時,除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外,我經常讓學生看著譜子畫旋律線。在視唱樂譜時,我會學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線。這樣,學生“有事做了”,聽得就比較專心,而且通過畫旋律線,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對錶達音樂情感作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只要我們摒棄長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發展。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11

《啊!朋友》這一課我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上課,反思,再上課,再反思,這看似枯燥的過程,卻使我受益匪淺。按教學的流程,反思應分為三個階段,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我覺得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二次備課。我在拿到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這一課時,首先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並根據新課標精神采用一些適合學生使用的教學方法,這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並理解歌曲《啊!朋友》,並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

開始,我設想了兩套教案,一套是以電影《橋》為線索,讓學生欣賞電影中主題音樂出現的各個片斷,並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體會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第二套教案是讓學生欣賞同一電影片斷,但是一個是沒有音樂的,一個是有音樂的,以此讓學生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經過我的反覆思考最後我採用了第一套方案,因為我不但要讓學生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還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重要性的同時體會音樂,畢竟音樂課是要以音樂性為主的。經過我自己在教學前的反思,我覺得我在上這一課時,目標更加鮮明瞭,目的也更具體了,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消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使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1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和素質教育的發展,音樂教育的地位得到了逐步提升.音樂教學是讓中學生在緊張的學習壓力重得以放鬆的重要課程,有利於減緩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對話式教學成為適合中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如何更好地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對話教學,成為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一、耐心傾聽,平等交流

對話式教學的展開是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傾聽意識.教師在和學生進行對話時,需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耐心聽取學生的觀點,同時也要注意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對待一些較內向的同學要以引導和鼓勵為主,而一些特別活躍的同學要注意對其進行合理的“打壓”,以保證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特別是在中學音樂課堂上,學生心理髮育已經日趨成熟,教師要學會將自己融入到學生群體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喜歡教師,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對音樂課堂的感受,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體會到提問教師的樂趣.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才能得到學生對音樂課堂最真實的想法,瞭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且能夠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意識的表達,從而為音樂課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氛圍.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自己處於平等交流中的引導地位,要起到引導與把握方向的作用,把每位學生當做獨立的個體,用心體會他們的思想情感,注意引導學生挖掘出教材背後更值得思考的內容.例如《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一課,這部音樂作品處於《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這一單元,是一部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愛國情感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這部音樂作品做好深入瞭解,在上課過程中通過交流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對這部音樂作品的感受,解答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利用好每一部音樂作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美的享受,並感受作品中充斥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為這一學年的音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引導預習,積極交流

在中學音樂課堂上使用對話式教學,就需要師生之間進行共同的交流才能實現,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進行自學,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是進行對話式教學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在開課之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激勵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教師可以選擇在上課的最後幾分鐘將下節課所學內容簡單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學生進行預習有很多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有關創作背景的查閱,瞭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在創作時的心情,使學生通過自學對將要學習的音樂作品有初步的瞭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查詢資料,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這樣就可以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特別是一些較複雜的器樂欣賞課,教師必須要在課前進行預習工作的佈置,才能保證在課上欣賞時學生有話可說,也能夠使課堂節奏更緊湊.中學生已經具備比較強的預習能力,在音樂課堂上安排中學生進行預習,能夠為他們高壓力的中學生活提供一些休閒的餘地,並且使他們感受到參與音樂教學的樂趣,並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懂你》一課時,教師要為下一節課的《好漢歌》做好準備.這一單元為《流行風》,《好漢歌》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作品.因此對這一課採用對話式教學比較適合.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查閱《好漢歌》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提出自己對《好漢歌》的理解,並帶到課堂上與大家進行交流,這樣讓整個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也使得教師可以更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如果課堂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提前安排學生對《水滸傳》的內容進行了解,從而將《好漢歌》融入到電視劇當時的環境之中進行理解,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何為好漢,感受流行音樂的特點.

三、創設情景,和諧對話

在教師樂意去傾聽學生,並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做到有話可說之後,還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對話環境,讓學生敢於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為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創造條件.特別是中學生已經具備比較健全的人格,特別需要教師對其予以尊重和積極的引導,才能讓其樂意走進音樂課堂.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進行對話的物理環境.比如打亂學生的座位順序,讓學生分組坐在一起,或者像在劇院欣賞音樂作品那樣為學生安排觀眾席的坐法.這樣打破了傳統的學生座位,方便了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讓學生感受到更為輕鬆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樂於在課堂上與他人進行對話.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自身做起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感受.教師在課堂上的態度需要親近友善,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積極解答,當學生做出一個較合理的答案時要予以肯定,即便學生說錯了也要注意不能態度強硬的對其進行批評.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對自己的定位應該是學生的夥伴,是對學生提高音樂鑑賞能力的引導者,要充分對學生予以支援和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重視與尊重,這樣才能讓學生樂於在課堂上發言,並能夠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廣陵散》這一欣賞課,其時代背景距離現代學生的生活背景比較遙遠,學生在進行鑑賞時會有一定的困難.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樂於在課堂上針對《廣陵散》提出自己的問題.此時要注意,由於學生對於古琴曲無法像流行歌曲那樣喜愛以及更好地理解,針對其提出的問題可能會缺少價值.教師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予以欣賞,尊重學生在思考之後提出的疑問,並帶領全班同學共同討論,一起來幫助提問同學進行解答.教師要滿足學生充滿好奇心的提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廣陵散》中充斥的殺伐之氣,感受古代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統治的抗爭精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越來越得到廣大師生及家長的重視,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自身的傾聽意識,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對話情景,通過各種手段來鼓勵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同時也需要學生協助教師,待著問題進入課堂.從而使對話式教學在音樂課堂上得到合理的利用,提升中學生的音樂素養,減緩其緊張的學習壓力,讓中學生在一種相對輕鬆和諧的心理狀態下完成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在練完聲後,我給孩子們播放了英國男孩Declan Galbraith的視訊歌曲《tell me why》。當男孩子唱歌時,背景中出現一個個衣衫襤褸的非洲兒童、破敗的家園、成人軍隊、童子軍等等,特別是孩子們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悲涼、渴望。孩子們看不懂歌詞,但是被男孩全身心投入的歌聲和不斷出現的畫面打動了,甚至幾個孩子流出了眼淚。歌曲完後孩子們孩子們對歌曲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大家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兒童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歌曲十分憂傷,似在吶喊。孩子們對這段視訊過於著迷了。

二、我在試圖突出孩子們的幸福時,展示了孩子們春遊時的照片。孩子們看到了自己的照片相當興奮,討論聲此起彼伏。以至於沒有很好的聆聽背景音樂——《小小少年》。

三、思來想去,我以上設計的兩個要點與歌曲要表達的內容前後銜接不暢。學生僅僅在感情上做了一次從悲傷到幸福的大跳躍,而沒有涉及“少年煩惱很好,隨著年齡煩惱增加”這一主題。

四、雖然課堂任務較好完成了,但是這樣的流程安排令自己很彆扭,以後再次教學時一定要重新設計教學思路。也吸取這次經驗,避免在別的課堂內容犯同樣的錯誤。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14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什麼是具有音樂課的氣質?這是一個在每個人心理很模糊的印象,雖然很模糊,但它一定是美的,讓人陶醉於音樂,耐人尋味的感覺。當然,這不能離開音樂學科獨特的表現形式與特點。

《故鄉的小路》是一首兩段體的抒情歌曲,4/4、4/3拍D宮調式,全曲共分為兩樂段,第一樂段音區低而深沉,從弱起開始,曲調平穩,在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之後,情緒逐漸得以抒發。這首歌曲要向我們表達的是一種對故鄉淡淡的回憶和深深的眷戀之情。歌曲在第一樂段似乎是在用傾訴的口吻向我們描述著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著的旋律彷彿像這條童年走過的小路一般沁入人們的心裡;第二樂段則是在第一樂段的 鋪墊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緒逐漸在回憶的夢中升溫,將一種憶往事、思故鄉的真實情感傾訴出來。《故鄉的小路》所要像我們表達的並非是噴湧而出的濃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漸將那種內斂而深沉的愛送達心底,令人回味無窮。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本課設計思路的主線以“濃濃故鄉情”為情感鋪墊,在音樂情境中抒發故鄉情,表達故鄉愛。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圖譜匯入。

2、演唱《故鄉的小路》學習歌曲。

3、激發對歌曲豐富的情感體驗。縱向挖掘不同的藝術作品,歸“情”於故鄉。

歌唱是學生音樂水平的直接體驗,一首歌曲經過學生聲情並茂地表現會更富感染力,《故鄉的小路》是表現了對 故鄉濃濃的思念,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親身感受,怎麼讓學生“唱好”這首歌曲呢?在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我抓住兩點進行歌曲教學:

1、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

第一個環節我通過邊唱邊畫圖譜、隨歌曲拍擊節奏、靜靜聆聽音樂、隨音樂哼唱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學歌之前反覆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及情感,注重整體聆聽的實效性,為學習歌曲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我改變以往教學一句教唱一句學唱的方式,因為我認為這種方式學生學起來既單調無趣,缺乏學習興趣,又破壞了歌曲的整體性。我讓學生根據對歌曲的感知能力整體學唱,只在重難點地方指導學唱,由於有了第一個環節的鋪墊,學生很輕鬆地學會了這首歌曲。在進行歌曲的情感處理時,我通過講解、示範、指導、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很好地唱出了歌曲的意境及強弱力度。

第三個環節創造活動我設計將歌曲、舞蹈、打擊樂器結合讓學生充分創造、表現音樂。

2、圖譜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我根據歌曲內容設計了本首歌的圖譜,分別出現在課始和課中,設計課始激發了學生學歌的興趣,設計課中又很好地指導了、檢測了學生對歌曲的掌握程度。

反思這節課,我有許多需改進的地方:

1、 要注重課堂的實效性。在設計環節時要考慮到所設環節如何真正為教學、為課堂作服務,如何真正通過環節的設計有效突破重難點,而不是為了花哨和課堂的可看性。

2、給國小生上課教師的語速要放慢,讓學生聽得懂、聽得清。

3、課堂上教師的語言還應多樣、生動些,尤其是評價語言。

4、自身聲樂水平還應進一步提高。

反思、總結自己課堂教學的優點與不足,有利於自身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我會再接再厲,讓自己不斷進步!

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15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國小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這一課我擬訂的目標是聆聽二胡齊奏曲《小青蛙》,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內容,並能理解音樂;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並能創編動作,從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動物”作為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這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裡參觀一下。”這樣匯入,既促進了師生關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愛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並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著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後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鼓聲來敲擊節奏,讓學生通過聽音來排擊節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雖然這種方法對一年級的學生有點困難,但由於平時注重這一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達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