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3W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1

《落日的幻覺》是我首次接觸的、八年級上冊的新教材。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在備課的時候,我曾考慮到三點:一要努力引導學生區別記敘文與說明文寫作目的之不同,即課文所描寫的文字只是為了呈現“落日幻覺”這一現象,而不是為了表達個人欣賞美感,解說其原因才是說明重點。二要引導學生藉助填寫課後習題一的表格,來理解課文的說明重點在哪裡、說明順序是什麼。第三,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引導學生縮寫課文,將描寫現象的部分略去,只保留事理部分,尊重說明文體,尊重課文願意。

今天上午,在教學本文的過程中,我發現八年級(3)班的同學對課文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還不如八年級(4)班。原因是(4)班同學見識廣於(3)班同學。也就是說,要學好說明文,必須先具備該文涉及領域的基礎知識,否則,語文老師就多了一層的麻煩,即在講解過程中,應該適當補充相關的知識作為背景支撐,協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

《落日的幻覺》涉及物理的光學知知,倘若學生物理沒學好,將影響到該文學習,誇張地說,可能“不知其所云”,當然更談不上理清課文的說明條理,也談不上全面深入讀懂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了。這一點,就像《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涉及生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物理、化學,八年級學生物理剛入門,化學還沒學,難怪讓學生如若誤闖迷宮的感覺。

對我來說,因自然科學關注不多,理科知識顯得十分欠缺,所以不能百分百滿足孩子們的學習需要,不能不說是一份遺憾。不過,說明文教學的關鍵不在於教會其中的知識,而是在於引導學生理解說明文這種文體的各種知識點:像說明物件、說明順序,以及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的具體運用。於是,我只能對孩子們坦言:你若希望完全弄懂的話,請上“百度”去查吧。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2

《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先描寫日落時的各種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學解釋,使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要善於觀察大自然並對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啟發。在講授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不足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說明文的語言一般都較平實,所以學生在閱讀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這也是老師認為說明文不好講的原因。我在備課之初就設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我首先考慮的問題。讓學生能投入的學習必先讓他們想學,能對文章產生興趣。既然文字本身並不能吸引學生那麼只能從別的方面入手。所以在匯入部分,我是抓住“幻覺”一詞作為切入點,用一些在視覺上容易產生幻覺的圖片給學生看,讓他們首先感受一下“幻覺”是怎麼樣的。進而說出這種有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就如我們每天所見落日。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

二、明確說明文共性,尋找這篇說明文的個性

想學好一篇說明文,就必須有方法。閱讀說明文應從何入手,先要給學生明確:說明物件,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的語言。這四點是學習說明文必須掌握的,貫穿了一篇說明文的始終。這些說明文的共性問題,在上一個單元中就已經講得足夠詳細了,而這篇文章在這方面的教學則是作為回顧複習、查缺補漏來處理。

三、拓展遷移內容必不可少

說明文教學很容易就上成一堂物理課或者是生物課,而我認為語文課既然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那麼,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以文悟道,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能一課一得,則是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在講授課文的最後,我預設了一個課堂練筆環節。

當然,在各位有經驗的老師們的點撥之下,我的課還是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不足之處。

一、因為緊張關係,導致講解某些問題時語速稍微過快

雖然是之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對教學內容和順序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可是站到講臺上還是會有一點兒的緊張,擔心我所設定的環節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整堂課的缺失。所以在講到一些回顧、再現知識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加快了語速。這樣雖然可以爭取到時間把後面的問題講完,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是必須要謹記改正的。在課堂上,應該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接受狀況,寧可慢一分把知識點講透,也不可爭一秒力求完美地完成預設的課堂。

二、對說明方法的講解時,沒有詳細地對個別學生回答時存在的問題作清晰的再講解

在講到這篇文章的說明方法時,我要求學生在文中尋找例子。當有個學生在回答時混淆了說明方法中的“舉例子”和“引用”,當時我只是很簡單地一句帶過就算了,沒有對這兩種說明方法作一個詳盡的區分,讓具有同樣疑惑的學生得到清晰的解答。事後想起來,當時應該抓住這個問題,做一個順帶的講解,對說明方法中的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區分,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說明方法的區分了。

三、在學生的語言訓練中,朗讀的訓練還要加強

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朗讀自己寫日出的文字時,由於所請的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使較為出彩的一個環節變得有些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要對朗讀作針對性的指導。

四、在描寫日落的環節中,如果拋磚引玉會更好

在描寫日落的環節中,講清楚寫作要求,就讓學生參考課文的第二段開始些。感覺學生會有點惘然,事後思考,如果在學生寫作之前把自己的習作當作範文來讀。不要考慮學生會否抄襲你文章中的某些語言,只要他能用的準確,就應該給予及時表揚。這樣既可以給學生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又可以勾起學生的創作靈感。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3

《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先描寫日落時的各種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學解釋,使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要善於觀察大自然並對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啟發。在講授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不足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說明文的語言一般都較平實,所以學生在閱讀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這也是老師認為說明文不好講的原因。我在備課之初就設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我首先考慮的問題。讓學生能投入的學習必先讓他們想學,能對文章產生興趣。既然文字本身並不能吸引學生那麼只能從別的方面入手。所以在匯入部分,我是抓住“幻覺”一詞作為切入點,用一些在視覺上容易產生幻覺的圖片給學生看,讓他們首先感受一下“幻覺”是怎麼樣的。進而說出這種有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就如我們每天所見落日。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

二、明確說明文共性,尋找這篇說明文的個性

想學好一篇說明文,就必須有方法。閱讀說明文應從何入手,先要給學生明確:說明物件,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的語言。這五點是學習說明文必須掌握的,貫穿了一篇說明文的始終。這些說明文的共性問題,在上一個單元中就已經講得足夠詳細了,而這篇文章在這方面的教學則是作為回顧複習、查缺補漏來處理。

在整個教學中,我反而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讓學生感受、尋找這篇文章與一般說明文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篇說明文的個性——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性語言,展現落日的美。在處理這段描寫時,我首先發問:“說明文語言一般較平實,修飾性的成分比較少,但說明文中可不可以有描寫語言呢?”“說明文中新增描寫成分作用是什麼?”在一問一答中能使學生明白描寫能是說明文語言更生動形象,具有可讀性。

三、拓展遷移內容必不可少

說明文教學很容易就會上成一堂物理課或者是生物課,而我認為語文課既然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那麼,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以文悟道,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能一課一得,則是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在講授課文的最後,我預設了一個課堂練筆環節。首先,結合著課文中優美的景物描寫和學生日常生活中對日出相對比較熟悉的情況,利用多媒體播放日出過程的視訊片段,接著讓學生做了一個寫作練習,並做了適當點評。

當然,在各位有經驗的老師們的點撥之下,我發現我的課還是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不足之處。

一、因為緊張關係,導致講解某些問題時語速稍微過快

因為是臨時將這一堂課提前了幾週上,準備比較倉促,也沒時間試教,因此站到講臺上還是會有一點兒的緊張,擔心我所設定的環節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整堂課的缺失。所以在講到一些回顧、再現知識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加快了語速。這樣雖然可以爭取到時間把後面的問題講完,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是必須要謹記改正的。在課堂上,應該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接受狀況,寧可慢一分把知識點講透,也不可爭一秒力求完美地完成預設的課堂。

二、對說明方法的講解時,沒有詳細地對個別學生回答時存在的問題作清晰的再講解

在講到這篇文章的說明方法時,我要求學生在文中尋找例子。當有個學生在回答時混淆了說明方法中的“舉例子”和“引用”,當時我只是很簡單地一句帶過就算了,沒有對這兩種說明方法作一個詳盡的區分,讓具有同樣疑惑的學生得到清晰的解答。事後想起來,當時應該抓住這個問題,做一個順帶的講解,對說明方法中的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區分,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說明方法的區分了。

三、在學生的語言訓練中,朗讀的訓練還要加強

四、有些預先準備的環節沒有完成,留下了一些遺憾

本來打算讓學生觀看一段日出的視訊後參考課文第二段的描寫寫一段關於日出的文字,但因為在授課過程中,個別環節因為學生的準備不充分,沒有在預計的時間內完成,導致影響了整堂課的程序,這也是因為我之前沒有試教的緣故。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改進,儘量讓自己的課堂更具實效性!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我設計的主要內容是指導學生用抒情優美的情緒演唱歌曲,表達出對遠在中國臺灣親人的思念,盼望兩岸早日統一的迫切心情。並啟發學生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這節課我試上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加以改進,使得自己慢慢地理清了思路,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設計。

情感性是音樂教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徵。當然,其他學科也需要藉助學科情感的有利因素,而音樂學習的特殊性在於學生除了可以體驗到音樂本身的藝術性所生髮的情感,還可以在音樂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感悟音樂帶來的情感。對於音樂學科來說,沒有情感投入和表現的教學是談不上有效的。所以,這節課的匯入,我通過請學生欣賞與月亮有關的歌曲《月亮月光光》的片段,引導他們感悟月亮帶給人們的情感。學生們很快就聯想到離別、思鄉等情緒。於是,我藉著學生的答案直接揭示出同樣是表達思念之情的歌曲《彩雲追月》。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們在聽的過程中獲得了音樂情感體驗,還為後面學歌節省了時間。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5

1、在教學中要要把主題圖和現實素材相結合、,讓學生培養良好的數感。《100以內數的讀寫》教學不只是單純地引導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問題,而是要幫助學生全面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運用直觀手段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讓學生的學習通過直觀演示作支撐、讓學生的學習動起來、活起來。

2、搭建橋樑、溝通內化。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絡十分緊密。教師只有理解了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絡,理清其來龍去脈,才能做到教學時瞻前顧後,以防顧此失彼。因此教材在選取學習素材時,對聯絡緊密的教學內容,呈現的主題圖要很好的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讓學生能很好的運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這樣就要求教師能很恰當的切入,探尋到知識的生長點,激發學生數學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課前佈置學生自己製作計數器的任務,並在課堂上討論交流,理清數位順序。主題圖雖然只呈現讓學生通過撥計數器來認識新的數位,學習100以內數的讀數寫數,但教師要求學生課前自制的計數器,並且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教師的一句“你的計數器怎麼和他的不一樣?”很普通的一句質疑,讓學生交流:我的計數器多了一位新朋友(百位),排在右邊起的第三位。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很好的遷移到新知識,而且很好的給新舊知識搭建了橋樑,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6

一、 教學設計

《師說》是個傳統篇目,也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事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鬥爭精神。

文章不長,按照學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講課程序,利用兩個課時完全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考慮到本文需要背誦,而高一學生課程較多,又面臨歷史、地理、計算機的會考,課外幾乎騰不出時間來背誦。所以,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決定多加一課時,把背誦的任務揉合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外不再留任何作業。

為此,我對《師說》的教學過程作了這樣的設計。

第一課時:1、 先由本學期接觸過的“論”“序”“辭”“賦”“疏”“傳”等文體引出“說”並講述這類文體的特點。2、再由“說”引出文章標題《師說》,3、解題,留下“本文是解說關於老師的道理的嗎”的懸念,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3、讓學生閱讀註釋(1),瞭解作家生平,要求將重點資訊記熟。4、要求學生合上書本,老師打出關於作者韓愈的幻燈片,指名讓平時語文學習最吃力的同學進行資訊復位。用以當堂記住作家知識。5、教師範讀課文。6、讓學生回顧開頭留下的懸念,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7、提問:整體感知之後,大家發現本文哪一段與解說“師”的道理關係不大?引出第四段。8、提問:第四段起什麼作用?讓學生對照註釋翻譯第四段。9、提問:作者的寫作目的何在?10、在回答過程中講清重點實、虛詞、特殊句式。11、通過“不拘於時”簡述寫作背景,破解解題時留下的懸念。12、理清該段思路,背誦全段。13、過渡到第一段,讓學生對照註釋翻譯第一段,若有疑難,請教各小組長,小組長有問題問老師。13、利用幻燈片檢查實、虛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況。14、讓學生理清第一段的寫作思路。15、教師根據論點—教師的職責(正面)---教師的重要性(反面)---擇師的態度---擇師的標準這一思路指導背誦。16連貫背誦全段。

第二課時:1、齊讀第二自然段。2、讓學生藉助註釋用現代漢語語言讀一遍(即口頭翻譯)。若有疑難,請教各小組長,小組長有問題問老師。3、教師利用幻燈片檢查文言實、虛詞,特殊句式,通假字的掌握情況。4、完成海淀版練習冊104頁的第八題,全面瞭解本段的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並體味這種思路和方法的好處。5、藉助此表指導背誦。6、連貫背誦全段。7、默寫全段。

第三課時:1、齊讀第三自然段。2、讓學生藉助註釋用現代漢語語言讀一遍(即口頭翻譯)。若有疑難,請教各小組長,小組長有問題問老師。3、教師利用幻燈片檢查文言實、虛詞,特殊句式的掌握情況。4、讓學生歸納總結論證方法並體味這種方法的好處。5、指導背誦。6、理全文思路,背誦全文。7、處理課後習題和海淀版練習冊。

二、 教學效果

當初設計的從文字出發,讓學生從原文中摘取背景資訊並通過這些資訊揣摩文章主旨的目的基本達到。同時也順利實現了在課上完成背誦、處理完作業的預想。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安排學生活動,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同時,在各個活動過程中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個時間段裡有不同的收穫,解決了“優生吃不飽,潛能生消化不了”的問題。

從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看,學生對文言實、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較好。第二天提問的結果也表明,同學們都掌握了本文的文學常識。課程結束以後,百分之八十的同學能夠背誦全文並默寫。說明大家對本文的邏輯思路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另外,教學處在第一課時結束以後對學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同學對本課內容感興趣並有較大收穫。

三、 教學反思

面對《師說》這樣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老課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較傳統,沒有深入開掘其蘊含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 同時, 由於過分強調背誦的當堂落實,把對課文嚴密結構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的思維密度降低。即便有論證方法和邏輯思路的講述,也僅僅是為背誦服務,並沒有遷就到文學欣賞的高度,在提升學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講課時過分依賴事先的設計和講究各個環節的無縫連線,沒有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使他們沒有機會對課文內容和觀點質疑求異,後來有位同學在寫《師說》讀後感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認為,“國小而大遺”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的意思,而應該理解為:“小孩讓他學習,大人反倒不學習”,這樣,上下文的意思就貫通了。姑且不論他的理解正確與否,單就這種深入思考,獨抒己見的鑽研精神而言,是應該成為大家的榜樣的。如果我當時提供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相信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對探索氛圍的創設乃至對求索精神的弘揚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7

從去年到現在為止,正好一年時間了,因為三年級是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大多數學生是陌生的而又好奇的。在三年級的教材中是沒有字母教學任務的,但是我根據去年的教學經驗,覺得學生不學字母就開始學習句子,對學生而言是茫然,不知所措的,也不知道怎麼樣拼寫,在以後的記憶單詞上會有很大困難。我又問了一下其他老師,他們也覺得也應該抽出時間單獨教字母,因為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是農村的,他們基本沒有接觸過英語,因此我認為在國小英語教學中,26個字母的教學是重中之重,是基礎,是通往英語成功學習的金鑰匙。

字母教學枯燥乏味,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讓學生了解學習字母的重要性。告訴學生所有的英語學習是從26個字母開始的,所有的英語單詞也都是由這26個字母組成的。只要能很好的掌握26個字母,可以說你學好了英語的一半。只要學生在意識上樹立了這種觀念,他們自然而然會重視起來。

1、靈活運用教材,提前教授字母。可以確切的說是在四年級的時候,才開始進行字母教學,去年的時候,我是每天英語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學習5個字母,大概在兩週就已經學完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學生易混淆。在今年的時候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我單獨拿出一週的時間,專門學習字母,要求學生不但會讀會認還會寫,在課上,老師引導學生正確書寫,佔格、筆順、筆畫。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能力。集中學習明顯好於分散學習。

2、字母與兒歌的結合。在音樂中學習英語字母歌,可以使學生更準確生動,朗朗上口的吟誦字母,更容易使學生記憶,感知。學生興趣自然產生,提高教學效率。

3、在呈現新字母時,可採用多種形式。我們可以變換形式,我建議老師可以看一下,《劍橋少兒英語》初級上冊。還可以運用簡筆畫,圖畫,猜謎語、遊戲“小貓釣魚”等多種方式,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不在枯燥中學習英語。一定要注重在孩子初始階段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4、講解個別難讀的音和易錯字母的書寫格式,可以聽錄音,教師示範。像Gg,和Jj的發音,Ww和Mm的書寫,還有小寫f的佔格為最易錯的地方,區分不了印刷體和書寫體,尤其是字母I,f,g,a的書寫體。對於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單獨輔導,個別交流,給予正確指導。

字母的學習是學習英語的前提條件,我覺得學習英語首先要把26個英文字母學會,並且要求學生做到聽。說。讀。寫26個英文字母,我們從三年級開始打好基礎,這樣就會在我們以後的教學中提供了很多方便。

許多的英語老師和我一樣在字母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吸取經驗,盡我們的全力把字母教學變得更有生機,更富有創新,相信我們的英語課堂會變得更豐富多彩,教學效果也會更好的。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8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麼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

基於以上思考,我在教學《黃鶴樓送別》時,試圖沿著情感的緯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悟兩位大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題眼“送別”設問,理解“餞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緊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二至四自然段,通過“找、劃、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字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兩位大詩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佇立”、“凝視”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並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字,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字內部,發現文字背後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後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導想象

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兩位大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字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五年級的孩子還是很難體會到的。教學時我抓住文中的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以此深入人物內心世界。例如:當李白目送友人的帆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依然佇立江邊,此時他會說些什麼,想些什麼呢?通過想象說話,讓學生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更好地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意境。

四、拓展資料,昇華感情

文字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於是我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例如,在教學李白舉杯辭行時所說的一段話時,老師首先通過範讀,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與難捨之情,為了使學生真切地體悟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我適時地拓展了李白的詩《贈孟浩然》,幫助學生了解孟浩然的高尚品格,從而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意的瞭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對“文包詩”這類課文的教學把握還不夠,它既不同於單純的古詩教學,又不同於普通的課文教學,它要求在教學中做到詩和文不割裂,從文理解詩。可我在教學中比較重文,對文詩結合處理得還不夠細膩。儘管我認為,只要理解了“文”,對詩的理解會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詩”結合環節還是需進一步落實的。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9

《靜物蘋果籃子》一畫作於1890-1894年,是由法國作家塞尚所畫。在此畫中,塞尚仔細地安排了傾斜的蘋果籃子和酒瓶,把另外一些蘋果隨便地散落在桌布形成的山峰之間,將盛有小糕點的盤子放在桌子後部,垂直看也是桌子的頂點。這幅畫的絕妙處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觀者能從不同的水平上領悟到他所表達的美。畫中的每個筆觸都在其自身的作用,然而又同時服從於整體的和諧。《靜物》這幅作品正好符合這些特點,所以幼兒願意積極自覺地參與活動,對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和創作。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

在欣賞活動之前我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塞尚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塞尚繪畫的特色及筆觸。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兒童與作品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活動開始首先出示課件《靜物》,引導幼兒觀察,分析畫面內容和蘊含的情感。鼓勵幼兒說說畫面中都有什麼?這些蘋果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樣擺放的)蘋果的顏色都一樣嗎?有哪些顏色呢?為什麼一個蘋果上有好幾種顏色呢?等問題引導幼兒理解這幅畫的色彩、均衡的構圖以及形與色的結合。但是幼兒還是不太理解光源、遮擋等對畫面所起到的作用,幼兒缺乏欣賞這方面的經驗。教師提出:"認為畫中的蘋果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蘋果一樣嗎?為什麼?"對幼兒理解畫面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評課老師建議教師著重在光源和遮擋這兩方面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教師在結束部分因讓幼兒欣賞塞尚的其他作品,感受其作品的構圖美、均衡美、色彩美等方面。

本次活動給了我很大啟發,讓我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更有提升的空間。對於幼兒來講進行合適的美術欣賞活動,對於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表現美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盡量安排此類的活動,讓幼兒有更廣泛的美術體驗。"美"是心靈的塑造,是精神結構,更是觀念的培養,它需要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對幼兒長期的教育和薰陶,多開展美術欣賞活動才能引導幼兒在欣賞中感受美。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10

本週三第一節七年級語文組聽我的語文課,我上的是《河中石獸》。這是改編之後新增的一篇課文,並且篇幅也比較長。下面我來談談自己所上這篇課文的一點感受。

這篇課文我分三個課時來完成。並且我把這篇課文的重點放在理解字詞、課文內容和讓學生自己歸納課文中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上;把難點放在讓學生知道學習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上。

首先我讓他們提前預習,提前一個星期先背誦這篇文章,由於篇幅比較長,我讓他們一天背一小段,兩天背一大段,這樣降低了他們背誦的難度。在檢查背誦的時候,有時也給提一提不理解的地方。並要求他們自己藉助課文下面的註解和工具書自己初步閱讀感知課文內容。

其次在課堂教學時, 我分別叫了三個同學讀,再次通過大螢幕糾正了字音並且強調了這幾個容易些錯的字及音“曳” “坎穴”“募”,然後讓四個學生當堂落實字詞的默寫,有兩個學生全隊,兩個學生字音出現錯誤。

接下來就是對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課文內容。對於作家作品的介紹我只簡單的說一下。對字詞句意和課文內容我講的比較詳細。第一個時我只講了一二段,我先讓他們自己翻譯課文,把不會翻譯的作上記號(在學習時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等時間到了我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一句一句講解課文內容,如果講的內容太多我發現對農村中學得孩子來說要他們把那麼多的內容記下來就有些困難,他們消化不了。我把每段裡面重要的詞語句子要他們做上記號,再讓他們當堂把這些內容記下來。過幾分鐘後我在檢查他們背誦的情況,真的和我預想的差不了多少。我覺得人有了壓力之後才會有動力,對於這些學生來說用這種方式讓他們掌握文章內容效果還可以。我真的很開心他們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感到很欣慰。第二課時講第三段,方法照舊。第三課時講課文內容,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歸納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待學生回答之後便明確答案(尋找石獸的故事)。接著問他們課文中講了他們用幾種方法來尋找石獸的?然而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回答的不是太好,他們都只找到了三種,他們都把第一種給漏掉了。最後又問學生他們是怎樣找到石獸的?學生馬上回答是根據老何兵提供的線索在河的上游找到石獸的。

文章的最後我問學生從他們尋找到石獸這件事我們應該明白一個什麼道理?

對於這篇課文我落實課文重要詞句這方面做得還可以。因為在做學案的時候,學生都是當堂記住的,寫的非常好。60名學生,55名學生解詞都考到了90分以上,5名學生也考到了80分,高興,也不再為學生寫的不及格而苦惱。這也給我們教文言文提了個醒,落實文言中的字詞句相當重要,課堂內容少講些,分段講。只講一二段,讓學生看著一體機的註釋記,記過後當堂檢查提問,再講第二段時,再次提問第一段的解詞及翻譯,提問範圍廣,隨時抽查,讓學生的記憶裡高度集中,並且學生正好在課堂上記住了這些詞義和句意。效果要遠比在家背得好。

在課文提升這方面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好。以後自己要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11

《景陽岡》是五年級第五組課文的一篇閱讀課文。在授課時,我先讓學生理清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弄清楚這個問題以後,便向學生丟擲一個問題:你覺得文中哪些內容寫得最精彩?學生異口同聲的說:武松打虎。

我順勢就開始了本課最重要的教學要點“武松打虎”,然後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劃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

“閃”、“揪”、“按”等動詞。再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然後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

當賞析完這段精彩內容後我又問學生: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麼關係。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落在抓住關鍵語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品讀課文,邊讀邊寫批註,體會人物性格。學生找到了很多有關武松語言、心理、神態的句子,通過全班交流,集體講讀這些句子,學生對武松的性格特點有了較全面的瞭解。

通過此次教學,我認為,將激情地、設定懸疑的語言置於濃郁的情感氛圍之中,能喚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學生的感情一旦進入精神層面,人物的形象就會在他們的心中就鮮活起來。學生只有理解了課文內容、領悟了思想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才能走進文字、感悟文字。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12

《大自然你好》是張海迪給小朋友的一封信,從文章中我們看到一個用愛支撐的生命,深深感受到了“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高高飛翔。”所蘊涵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量。

回信從“我”年曆到“佳洛特”和小狗在院中玩耍談起,我同院的小朋友逗著他可愛的小黃狗。例如: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有一雙能夠跳的腿,說不定比他玩得帶勁兒,對普通人來說是多麼平常的小事。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感受一下,對海迪姐姐這樣的殘疾人有個被禁錮的身軀,對自由的渴望。通過誦讀、品讀等多種方式。

從課文中寫海迪姐姐聽說小鷗去不了舅舅家深感同情,這將孩子與大自然阻隔了。父母給小鷗的關愛猶如病魔給海迪的羈絆。在教學課文時,讓學生體會張海迪姐姐翅膀斷了,但她的心是高高地飛翔,一雙渴望自由的眼睛在黑夜裡透過玻璃注視著高遠的天空,閃爍的星星,在與他們對話、交流。是作者內心的表白,是大自然給了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是大自然給了她帶來生活的希望我們應該真誠地向大自然高喊一聲:“我熱愛生活,熱愛美麗的大自然。”

課文講完了,感覺好了很多,自己的狀態有了改善,孩子們也精神了很多,看來問題真的是在自己身上呀!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13

文章從看到兒子蹣跚學步,聯想到學步只是人生旅途的開始,希望孩子腳踏實地地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順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父輩對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

學步——人人都要度過的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經歷,這就是學生在解讀文字時與其中的某些描述能夠產生共鳴的所在。如果將學生引進文字,一個個的成為文中的學步者,再現兒時的這個平凡而偉大的經歷,那麼就不難理解文中所講的“你的生活從此開始有了全新的內容和意義”這句話的含義了,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深情厚意。

在備課時,我預設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感體驗。

課前,我讓學生採訪自己的父母,瞭解自己學步時的年齡、情景和趣聞,或找出相簿中的自己學步時的照片欣賞,特別要了解父母父母看到自己學走路時的心情,並以《我開始走路啦》練筆,這樣學生原有的較為朦朧的體驗可能會因此而變得清晰,解讀文字時較會產生共鳴。

二、讓學生再現自己的情感體驗。

課中,我一開始就要避免的是不再重複預習的內容,我的課堂教學一定要高於預習,讓學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於是採取了這些步驟:

首先,理清文章脈絡,由“居然會走路、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入手,讓學生找到學步的艱難。學生需精心閱讀文字,體會父母的心情。

其次,讓學生抓住某一片段精心閱讀,歸納出有關描寫心理感受的詞語,諸如“膽怯”、“自豪”、“勇敢”、“新奇”、“堅持不懈”等。這就是一個感悟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的朗讀訓練,應該定位於朗誦。第三,體會父母的情感。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些環節的設計是本節課的亮點。最大的成功就在於很自然地讓學生走進了一種能夠共鳴、能夠感悟的狀態,而我又利用各種契機進行了大量的語文能力的訓練。例如,閱讀文字時的劃句做批註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的訓練,積累句子併合理運用的說話訓練,大規模的朗讀訓練,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能力的訓練等。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14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第五冊第三單元,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準備過冬的情景,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由於執教的是課文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從秋天的雨帶來色彩中去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豐收、歡樂。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方面是這樣預設的:1、隨文識字,認讀輕聲詞語,理解“頻頻點頭”“五彩繽紛”等詞語,能仿照課文第二段的句子,說幾句話。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想象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秋天。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教學重點:品讀課文第二段,理解“五彩繽紛”。教學難點:通過學習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下面來和大家交流一下執教後個人的感受和反思:

一、把握整體,區域性突破。

開課時通過聽課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文字整體感知內容,為本節課的教學做鋪墊。緊接著讓學生說說聽後的感受,激發學生想要閱讀文字的慾望。在通讀全文後,以“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為題,引導學生將每個自然段的開頭一句話找出來組成一首優美的小詩,在音樂的陪襯下,讓孩子進行朗讀。在下面的教學中,讓孩子自主選擇最想去哪個地方看看景色,從而帶著學生細細欣賞了楓樹、田野、果園中的果樹和菊花的優美景色,各個擊破,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想象閱讀,方法引領

三年級的孩子很難僅僅通過閱讀而體會、感悟文字背後秋天優美的風景。所以在閱讀中指導中,當學到“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個版塊時,記得當時有個學生把“飄哇飄哇”讀得特別慢,我便向他詢問這樣讀的原因,並讓其他同學也像他一樣,一邊想象畫面一邊讀。再一聽,學生都能把“飄哇飄哇”的樣子讀出來了。再加上,之前佈置作業讓孩子們蒐集有關秋天的圖片,在班裡讓孩子們欣賞了一番,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相信孩子們在美美地朗讀課文時,腦海中將會出現一幕幕極富秋季特色的優美圖片。

三、內化知識,讀寫結合

《秋天的雨》這篇課文都是用優美的語言文字堆砌起來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優美的詞句,並在有意無意的過程中進行內化。例如:在讓學生感受秋天色彩美、多的時候,說到秋天有那麼多的顏色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並及時豐富學生的語言庫,又順勢積累了其他表示顏色多的詞語,如:五彩斑斕、絢麗多彩等。引導學生一遍遍地朗讀、感悟中,學生也自然而然積累了不少句子。除了在朗讀的過程中進行指導和積累之外,我還結合本文的重點句式“它把什麼顏色送給誰,像什麼”進行了說話的遷移訓練,以達到內化語言知識、運用語言的目的。

四、質疑發難,咬文嚼字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中“郵”用詞的準確性,我在課堂上把“郵”換成了“帶”,接著向學生質疑發難:“如果老師把這個‘郵’換成‘帶’好不好?”學生能夠體會到“帶”不及“郵”好,可惜的是,學生在分析“郵”為什麼比“帶”好的時候,分析得不夠到位,也在反思老師是不是引導得不夠到位,感悟得不夠深刻。也看到了和水老師班級學生的差距。

反思語文課堂,老師還沒有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年級定位,也許第一次帶中段,教學方法還沒來得及進行變更。說實話,和其他老師同上一節課的壓力也不小,同一篇課文,班級學生不同的聽講習慣、朗讀水平、認知能力、語言發展水平的演繹,之間的差距一目瞭然。在本班的教學中,發現學生朗讀方面的確存在進步,但是和其他班級相比,發現讀得好的人還不夠多,學習的榜樣比較匱乏,朗讀方面的指導還須落實在平時的每一節課,每一篇課文中。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篇15

重回二年級,儘管有許多的不適,但我還是努力改變著自己,處處適應學生,使自己的教學即紮實又有趣。因此本課教學伊始,我和學生以談話展開,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使學生一下子走進了課堂,和老師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感受語文的魅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欣賞圖片,遊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課認識8個字。我採用領讀、開火車、摘蘋果遊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後,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時又創設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說:“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梨?”學生說說出了各種梨,這樣即認了字,也把說詞與生活密切聯絡起來。再如說“勤”字時,學生說“勤勞”,就啟發學生用“勤勞”說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儘管有一些收穫,但也存在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導方面,由於課堂讀書時間長,寫字知道沒有進行,而是放在第三節寫字課指導。以後我會更加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