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通用18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26W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

現代社會,物品越來越注重包裝,但這些拆下來的包裝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廢舊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結合我園綠色幼兒園的建立,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創造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創造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通用18篇)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本次活動的開頭,我以故事《奇妙的商店》匯入,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活動興趣,也使幼兒懂得:原來我們生活中很多平時丟棄的廢品是可以做成漂亮的禮物的。在第二環節中,我採取直觀教學法,以幼兒參觀“奇妙的商店”,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興趣,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在製作活動中我採用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材料、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並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合作,並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創造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興趣。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材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勵志天下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2

星期三,我批改著學生《太陽是大家的》這一課的預習作業。和往常一樣,我細細地瀏覽著學生的質疑問難。忽然,我發現樑嘉旺的預習本上提著這樣一個問題:“太陽把小樹往高處拔,小樹會不會死掉呢?”問題提得真好!我暗暗為他叫好!何不把他提的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拋給學生,讓學生去解決?這不正是讓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感悟太陽給世界萬物帶去溫暖、快樂、幸福和希望的一條捷徑嗎?第二節的教學肯定輕鬆,而且還能為文章中心的切入做好鋪墊。主意打定,我就重新設計了一下教學環節。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一起欣賞旭日東昇、夕陽西下、晚霞滿天的畫面,一起有滋有味地朗讀著詩歌。讀到第二節時,我告訴學生在批改預習作業時發現一個小朋友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太陽把小樹往高處拔,小樹會不會死掉呢?”……“不會——”我的話還沒說完,幾個孩子就爭先恐後地說了,還有幾個孩子發出了“嘿嘿”的笑聲,夾雜著一絲嘲笑。而樑嘉旺在這樣的局勢下,顯得非常難為情了。為了保護好孩子真摯的童心,同時又能引導學生學好這一節,我說:“這個問題提得太棒了,也正是老師想問大家的,你們仔細思考思考,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沉默了一會,好多孩子把手舉得高高的,“小樹不會死,因為這裡的拔不是拔起來的意思,而是太陽照下來小樹長高了!”“小樹不會死,因為有了太陽,小樹茁壯成長了!”“小樹在陽光的照耀下,慢慢長大了。”“是太陽給小樹營養,讓它快快長大”……“所以,這裡的拔跟拔苗助長中拔意思一樣嗎?”“不一樣!”“可見,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拔哦!樑嘉旺,現在你心中的疑問解決了嗎?”孩子憨憨地笑了。趁熱打鐵,我繼續追問“那你僅僅從這個拔中感受到了太陽給予我們溫暖,幫我們做好事嗎?”學生紛紛抓住重點詞“灑”“看”“陪著”等發表著自己的意見。在我的進一步啟發下,大家一起還把詩歌中省略號後隱藏的內容不斷地加以補充。

不禁為孩子們的機靈和積極感動著。提出問題的孩子固然很可貴,同時那些努力去思考解決問題的孩子更加讓我感動。有時,老師捕捉一個資訊,就會喚發出意想不到的精彩來!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3

本課巧妙地寓熱愛勞動的教育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

識字、寫字是一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在識字環節中,我使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識記字形,理解字義,積累運用。如熟字加偏旁(月+巴=肥、扌+旦=擔、飠+我=餓);熟字換偏旁(逃——挑)等。寫好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教學任務,我給學生充分的書寫時間,讓學生掌握左右結構的字的字形特點,尤其是提手旁的兩個字放在一起講授,引導學生髮現同結構字的特點,然後讓學生領讀筆順,再自己嘗試書寫,針對學生的書寫問題,進行點撥和示範,讓學生紮紮實實地把字寫好。

我充分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學生觀察圖後,讓他們體會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動作、心情,並讓學生根據想象進行編故事,這樣就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全文,從而使學生的觀察與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朗讀時,要求學生結合畫面進行,有利於讓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在課堂上利用插圖,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評價,讓他們感悟童話中的人物的內心世界、情感世界。學生的學就在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了。

教育學生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明白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收穫,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要使學生熱愛勞動,並且付出實際行動,還需要我們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4

《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天黎明,一個村莊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一位即將退休的黨支部書記卻站在橋頭沉著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後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這篇文章的一個重要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著冷靜、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

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兩條線來展開。第一課時,我以描寫洪水和雨水的句子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充分感悟了當時危急的情況,對人們當時的恐懼之感就體會更深刻了。再來讀,緊張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老漢的出現也就成了必然。這一課的教學也就為下一個課時埋下了伏筆。

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說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課來講,通過自讀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已經深深地留在學生的心理。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絡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所以到最後,學生也說出了這其實是一座“生命橋”、“希望橋”、“救命橋”、“感人橋”……

這一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如:語言表達不夠簡練,課文的高潮部分還欠火侯,對文字的解讀還不夠深入等不足以外,還有一處值得重視,如果把98年抗洪救災,08年的共抗雪災地震中的感人情景,聲情並茂地、入情入境地講述後,再來讀這重點句段,那味道就不同了。

“若是把老漢的兩次‘吼道’……挖得更深,讀得更透些,學生對老漢不徇私情的領悟將更深更適。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5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兒童的視角觀察兒童的生活,揭示了兒童的豐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級學生大多喜歡讀。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已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發現問題,掌握規律,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架設了文字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

一、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從情境匯入到初讀課文,到質疑問難、拓展活動,每個環節都儘可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藉助多媒體畫面、運用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教學中注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如,在“字詞教學”中,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讓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等等。正因為關注了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和說,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

二、 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

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朗讀永遠是課堂不變的主旋律。教學活動中,我將讀貫穿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涵著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邊讀邊看圖,分角色讀,指名讀,集體讀,四人小組合作讀,師生共同讀等。並在讀後評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朗讀中,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時,不應該要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語氣,語調和情感處理的方式。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6

富有兒童情趣,語言活潑、情節耐人尋味。講的是獅子大王想找一個動物接替他做“萬獸之王”,每個動物輪流當一星期,誰做得最好,誰就是森林裡的新首領。貓頭鷹讓大家白天休息夜裡做事,小動物們叫苦連天。袋鼠要大家跳著走路,小動物們聽了直搖頭。可愛的小猴子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擁戴,成為森林裡的新“萬獸之王”。

結合課程標準的理念、教材編寫的意圖以及學生髮展的實際,我在設計本課時重點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抓關鍵詞感悟,以悟促讀

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在教學本課時我以重點詞語為抓手,例如:“神氣極了”、 “激動”、“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指導朗讀,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深入與閱讀材料形成對話,同時藉助課件的直觀感受與語言描述的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想象童話中

人物的神態、動作,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體會童話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得言得意”。

2、以學定教,巧計情境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對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著積極作用,為了在課堂上體現課標精神,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巧計情境,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適當的探究學習。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7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也是極具典型性的,可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於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情”然後,再輔助以視訊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教案通過“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檢視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說明大禹為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吃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挖通、劈開”等關鍵詞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以及個人談感受等形式,從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艱苦與不易。

這一教學內容是全文中最為困難的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千辛萬苦”這個詞語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從而也就感受不到禹這個人物的個人形象,體會不到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所以,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力是最為有效的方法。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設計還是比較流暢、到位的,我設計了用動畫理解“挖通”“劈開”,讓學生直觀的掌握了這一部分的內容。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8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支撐,在課上讓學生欣賞各種顏色的葡萄圖片,體會葡萄的多和美。通過欣賞各個地方水果豐收的場景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好像去葡萄溝遊覽了一番,從整體上感受到葡萄溝水果多、景色美、人熱情。

在文字的賞析中,一個重點段落中的重點詞彙“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把握好的話,學生的情感將被充分調動。“五光十色”除了顏色多,還寫出了這些葡萄很有光澤,甚至可以聯想到這些晶瑩剔透的葡萄在陽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閃閃發光。通過該詞的學習孩子們對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本課的遺憾之處是:文字解析的不夠透徹。在本堂課中,老師說的太多,以致學生留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時間少了一點,在以後教學中,要多留時間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展示熱情。

另外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更加註重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力求問題設計的簡潔。讓課堂教學思路能夠更加清晰明瞭,問題設計更有層次性,和啟發性。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9

經過《北京的金山上》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幼兒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幼兒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幼兒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幼兒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幼兒舞蹈動作的準確性。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幼兒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兒基本上還是跟著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本次活動幼兒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著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幼兒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0

《橋》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練生動,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1、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2、多用於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3、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了表現力。

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當、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與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1

《小露珠》是一篇優美的童話,寫的是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們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在教學中,為了突出它的美,我想了很多辦法:

1、結合插圖,情境表演,突出形象美。課文中活蹦亂跳的小青蛙、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天真可愛的小蟋蟀,人情味十足的喇叭花等等都給了孩子鮮明的印象,激起了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讓孩子們觀察圖畫,感受小動物們的可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忘讓孩子們有感情朗讀與情境表演,感受不同的小動物不同的人物形象,品味形象美。

2、故事的意境美。從夜幕降臨小露珠開始形成,受到各種小動物們的讚美,到無聲地滋潤、裝點植物,與植物們依依惜別,字裡行間處處流露著濃濃的人情味。為了感受這種意境,我給邊學邊編動作進行朗讀,並且通過看視訊,感受小露珠的無私奉獻精神,孩子們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動,為以後進行想像作文奠定了基礎。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2

《課程標準》中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這是第三學段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藏戲》一文就是對藏族傳統劇種的生動闡釋,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們朗讀,並儘可能地相互交流,彼此溝通,在此過程中獲得新知。

所以,我首先讓學生認真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熟課文,在整體把握內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藏戲的,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藏戲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什麼特色。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思、議的空間,促進學生與文字以及學生之間的對話。

第三,引導學生選自己喜歡的句段畫畫批批,交流收穫體會,積累語言。老師在此過程中穿針引線,釋疑解惑,激勵點撥,歸納提煉,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3

這篇課文圍繞的是這樣一個核心——“人的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歲月成長都應該以書作為自己的伴侶。”課文還滲透了作者選擇書作為自己的伴侶的原因和讀書悟道的一些常規方法。號召孩子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以書為侶”的好習慣。在上這節課前,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兩個一”,即讀通讀順課文;解決書後的一個問題。

課堂上,我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鬆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慾望是從心底迸發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想法轉化為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對於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絡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收益。

課講完了,但我要把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讀書的熱情化作他們的行動。對大部分只喜歡看電視而不願多讀書的同學提出倡議:倡議全班同學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合理安排時間,減少一些看電視的時間,力爭利用空餘時間多讀書養成“以書為侶”的好習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又充分發揮同學們做的書目的作用,讓同學們傳閱每人的書目,開展“互借互讀”的讀書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讀書的空間。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4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看起來簡單實際很難把握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中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之一。在去年教學五年級“一一列舉的策略”和“倒過來想的策略”的基礎上,我更知道現在將要教學的“替換”和“假設”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學中會出現的問題。

所以上個星期五,我就只留了“預習《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寫下在預習中的心得體會,包括看懂了什麼,還有哪些疑問等。”孩子們的預習習慣已基本養成,預習方法也有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在預習中孩子們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而沉澱下來的就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果然,今天教學時,自學質疑部分,孩子們對一些基本的內容都瞭解的較多,對部分實際問題也能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但還是不太理解為什麼要替換,特別是練一練的內容更是諱莫如深,一頭霧水。

於是我引導孩子們首先理解為什麼要替換。“如果不替換,題目中就有兩個未知數,而且兩個未知數的題目我們都是用什麼方法解答的?”“用方程。”我鼓勵孩子們用方程解決問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很快解答完。“用方程解決問題是很好的方法。但總是很費事的。如果可以不用方程就可以很快得出結果,我們是不是更喜歡?”“是!”孩子們異口同聲。

“替換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引導孩子們按書上的替換的思路理解,大多數孩子露出了滿意的神色。我還引導學生總結出兩種數量有倍數關係時,可以“以一換幾”或“以幾換一”的替換方法。

練一練的問題,孩子也無從下筆了,因為這本來就是另一種情況的問題。我首先讓孩子們理解替換的可行性方式:一對一的替換。從而發現替換後出現的新問題。於是我讓學生討論:如果把大盒子都換成小盒子,會出現什麼情況?如果把小盒子都換成大盒子,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引導孩子們發現:因為兩種數量之間的不相等,替換後就出現了剩餘或不足。在引導孩子比較、討論、推論,得出剩餘的部分要從總數中減去,不足的部分要在總數的基礎上加上。

在後面的練習中,孩子們大多數能比較熟練地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的難點得到了突破。

這節課的成功教學,更是我嚐到了有效預習在教學新知的重要作用,它幫我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

我要大聲說:預習,愛你沒商量!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5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兒童的視角觀察兒童的生活,揭示了兒童的豐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級學生大多喜歡讀。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已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發現問題,掌握規律,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架設了文字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

一、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從情境匯入到初讀課文,到質疑問難、拓展活動,每個環節都儘可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藉助多媒體畫面、運用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教學中注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如,在“字詞教學”中,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讓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等等。正因為關注了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和說,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

二、 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

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朗讀永遠是課堂不變的主旋律。教學活動中,我將讀貫穿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涵著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邊讀邊看圖,分角色讀,指名讀,集體讀,四人小組合作讀,師生共同讀等。並在讀後評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朗讀中,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時,不應該要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語氣,語調和情感處理的方式。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裡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激之情。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和特點,我將本次的教學目標設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普通老百姓美好的心靈,體會“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進一步領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首先,我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按照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個中心問題,初步瞭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從“我”的角度或者從殘疾青年的角度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前提下,我引導他們可以綜合時間的推移,人物的轉換以及情節的發展變化等因素來概括。

接著,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一共出現了幾個人物。自己喜歡哪個人物就研究哪位,找出課本中對他(她)相關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深刻含義。這樣設計,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我並沒有讓學生按照我設計好的思路去理解人物,而是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研究探討。在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他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發現更多的東西。

然後,我提問:課題中說的那匹馬出現了嗎?在課文中這句話又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說的?又有何用意?這樣層層推進,抽絲剝繭,讓學生在“別餓壞了那匹馬”的線索下,體會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品質。重點學習“有一天”發生的事,以“走進院子我看到了什麼” 為題,讓學生組織討論,體會“我”當時的心情,充分感受殘疾青年的美好心靈,明確本文的中心思想。

最後,我引導學生說說對其他人的印象,因為課文不僅僅是展示了殘疾青年的美好品質,在其他人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閃光點。在教學本課時,我聯絡了本組口語交際的要求“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這個話題,在結尾處引導學生理解理解殘疾青年與妹妹說謊的原因,為辯論做了準備。

這是一篇很好的課文,其中的語言都很值得我們回味。所以,我覺得僅僅把它當做一篇略讀課文來講十分可惜。因此,本次設計我比較注重學生自主閱讀後對文字的理解與感悟,以及一些富有表達力的句子和語言的揣摩和品味,以求達到對學生薰陶和感染的作用。但是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由於銜接不怎麼緊密,是課文看上去有點散,節奏不夠緊。課堂氛圍比較自由,學生中也不乏出現很多思想上的閃光點。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7

在課堂上,我提出問題“那麼,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嗎?”話音剛落,很多學生紛紛舉手,想發表自己的看法。這說明了把生活現象引入課堂,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 習興趣。在理解“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時,我說:“為什麼不說影子像只小黑熊?”“哪位小朋友家餵過小狗,小狗是怎麼跟你玩的?”親切 的家常話題,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小 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 流的能力。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同桌看圖互相討論: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嗎?從圖上哪兒看出來?在理解課文的重點句子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它是我 的好朋友”時,讓四人小組展開討論、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同時,學生思維積 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變廢為寶教學教師反思 篇18

1、我擴充套件了讀書領域:

學習語文,是學生接受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教育,同時也是提高他們語文實踐能力的過程。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為了擴充套件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我擴充套件了讀書領域,上課時,課件播放有關朱自清的圖片簡介,配畫課文朗讀引導學生提前進入如詩如畫的散文境界中,為新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課後,收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進一步感悟時間的珍貴。

2、反覆誦讀,積澱感悟:

朱自清先生說:“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此篇散文最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語言的優美,二是其情感的濃厚,引導學生深入地讀,富有個性地悟,結合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去讀,去傾聽,傾聽作者的彷徨,傾聽作者的無奈,傾聽作者的傷感……及對人生的思索。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在閱讀中體會,在閱讀中領悟,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在這節課上也有較好的體現。

3、利用課件,回憶我們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並仿寫: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試圖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驅動學生靈動的心,飛揚他們智慧的語言,從而達到積累與運用的有機結合。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很多不足之處,如:

1、個別學生參與不夠主動,依賴小組其他成員。

2、還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沒有形成系統,表達不夠明確,有的地方支離破碎。

3、還有的學生不能認真地聽別人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