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精選20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57W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

隨著幼兒教育方式的深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廣大幼兒工作者的歡迎,也越來越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的價值。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精選20篇)

在眾多現代靈活的教育中,區域活動成為了一種趨勢,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和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平臺。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當然在區域活動中,會出現各種的問題。在這兒,我根據自己的一些教學中的感受和心得總結一些常見的問題。

1、活動的規則、環境與目的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學更是如此。在為幼兒營造一個好的區域活動的環境時,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如此,才能達到活動的目的,幼兒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

2、活動的指導

由於幼兒年齡較小,一些還不能完全的理解,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很大程度上是達不到幼兒教育的教學成果的。首先,在活動材料的準備上,我們必須觀察幼兒對材料的態度,適時的更新和豐富活動材料,以至於不讓幼兒有枯燥感,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其次,老師在活動中要明白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我們只是“綠葉”,活動本來就是幼兒自我發展,自我想象,自我探索的過程,過多的干預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最後,活動中,老師要仔細的觀察,同時進行適度的交流,在點滴中瞭解幼兒的內心。

3、活動的講評

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個人認為十分的重要。在講評中,我們可以從自我的評價和幼兒的評價兩方面出發,進行自我的總結。當然,還有很多的小問題也是我們教學工作者應該注意的,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2

6月24日—6月26日,有幸到大連的四所幼兒園進行區域活動觀摩。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需要的正是這種參加觀摩學習的機會,能夠讓我擴大自己的眼界,學習別人的精華,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這次的活動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大連市實驗幼兒園在區角活動中的展示,他們所涉及的領域是如此廣泛,準備的材料是如此豐富有:生活區如:娃娃家,理髮店,超市等,探索區:科學角,建構區:我是小小工程師,美工區:自制小書、繪畫等,語言區:舞臺劇 ,數學角、閱讀角、益智區。開展瞭如此多的活動卻一點也不顯得繁瑣,而是井然有序,環環相扣,與主題相互呼應,使主題活動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及拓展。而且注意把握好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和評價重點,從而使去叫活動這一幼兒喜歡的個性化學習形式與幼兒園主題教學實現了有機的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例如:我參觀的中班區角活動,他們本週的活動主題是《傘的世界》,圍繞這個主題他們在美工區開展了:幼兒自制小書《我有小傘》,裡面是圖畫形式記錄了幼兒認識的各種各樣的傘,這不僅讓幼兒學習了本次主題的知識內容,也是對前面主題活動的一個鞏固,因為在主題《我喜歡》中我們就有一節《自制小書》的活動課。同時在語言區,教師大膽的採用了童話劇這一新穎的表現形式,激發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與肢體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幼兒情感上的一個培養,使活動中的幼兒得到了身體與心靈上的碰觸。這一活動形式,讓我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理解,它讓我認識到了孩子的能力是無限大的,重點是老師能否挖掘?平時,在我們班裡,因為孩子調皮,也不敢讓孩子去表演,因為我擔心他們做不好,或者說還沒這個能力而出意外。可是通過這次的觀摩學習,我發現自己的想法太閉塞了,我應該放開了,給孩子一個舞臺去展示,給他們空間的同時,也是擴大了自己的空間。就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不去試一試,怎麼會知道會不會有收穫!他們的科學角,也給了我很多啟發:很直觀,易操作,而且設定在陽臺,環境僻靜,既不會受裡面活動的干擾,又能專心的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來解決自己的疑惑。從小培養了幼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科學精神!這比我們單純的去告訴他們結果更有幫助,因為只有他們去做了,去思考了,才會有更深的理解。我想,從這一點我就能體會到大連實驗幼兒園老師的良苦用心。

當然,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例如:他們的讀書吧,佈置的是如此溫馨,他們的理髮店,佈置的如此細緻。從整個區角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們幼兒園所滲透出來的言語氣息,及那股濃濃的語言氣氛,與他們幼兒園提出的開展語言特色結合的完美無暇。通過這次的觀摩學習,不僅觸動了我的眼睛,更觸動了我的心靈!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3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綜合遊戲活動,幼兒在輕鬆愉快、豐富多彩的操作環境裡自由分配角色,增長各方面的社會知識。我園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不同的區域活動。我班開設的有:化妝區、人間美味餐廳、美工區、娃娃家、建構區,通過一學期幼兒的操作,對幼兒平時在操作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動材料。區域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必須儘可能豐富多樣,並且符合本區域的操作特點,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時間之後,還應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應充分地考慮幼兒興趣及個性發展的需要,可以通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動區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和探索性,還應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不同難度的材料。

2、教師適時合理的指導。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恰到好處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進入區域活動之前,教師應給幼兒講明該區域的活動要求與玩法,並且回憶上次活動中碰到的問題,如何解決的方法。同時,教師應詳細介紹新添置的活動材料,使幼兒能大膽地嘗試新內容。活動中,老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域,成為區域的主人,自由分配角色,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區域活動中,既考慮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探索問題。活動後老師與幼兒一起交流活動的感受,使其能進一步體驗倒成功得喜悅,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活動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非常重要,比如: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對操作材料要愛惜,操作完之後應將材料整理好並且歸位。從小教幼兒愛惜物品是一種美德,這樣的話,教師精心準備的材料有一定的操作期限。活動完幼兒習慣性地將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兒收拾整理物品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幼兒自身獲得一種成就感,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

通過一學期我班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況,使我在實踐中不停地摸索總結,我認識到區域活動能讓幼兒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我將繼續擔當幼兒區域活動中的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完善者的角色,讓幼兒自主地操作、快樂地操作,在操作中學到各種知識和本領。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4

1、資料

2、投放材料:找圖形

3、活動目標:每組學會輪流玩玩具,學會新玩具的玩法。

4、活動過程:經過上週的情況,我覺得每組人輪流玩玩具會更好,這樣就每個人可以玩每種玩具。

第一組:數字口袋

第二組:找規律

第三組:拼圖

第四組:小貓釣魚

第五組:找圖形

第六組:多功能包

教師觀察幼兒遊戲情況,十分鐘交換玩具。

5、反思

這種輪流的方式好,但也不是對每位幼兒,有些幼兒早能掌握,比如謝靜,她玩的玩具都能掌握的很好,而且每次都能很早的掌握。有些幼兒不能掌握的很快和還好,比如李欣,她拿到玩具不知道怎麼玩,要看到別的幼兒玩她才會去看看玩玩,而且玩了一會就不去玩了,就開始打擾別的幼兒了。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5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開展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為了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鍛鍊和學習,我省開展了幼兒園區角活動評比.三月份我們鐵東區選取了8所幼兒園參加評選,教工幼兒園和旭虹早教幼兒園被省裡抽檢.這次活動從去年開始就進行了,我們除配合市初檢外,還多次下到幼兒園進行指導. 通過這次檢查指導,使我對幼兒園活動區的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升.下面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教師活動前的用心準備使我很受觸動

準備是第一環節,其中包括區域環境的創設和區域材料的準備。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教師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間和四周牆壁展示與課的主題相關的資料、照片或孩子的美術製作作品。比如“巧手區”:使用湯勺勺豆子、繫鞋帶、編辮子等;“益智區”: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塊做成快板等進行打擊樂等。教師的用心準備給孩子提供了創造和學習的空間。

二、教師有目的的組織與指導使幼兒玩得開心

組織與指導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在這個環節裡,活動完全是自由的。幼兒自主地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在活動中教師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使區角活動變得更有興趣性和教育意義.幼兒玩得非常開心!

三、活動後的總結評價恰當好處

總結評價是開展區域活動的第三個環節,也是區域活動的結束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地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激發其參與再次活動的慾望。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影響到幼兒以後活動的情況,評價對幼兒進一步發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在評價中很注重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教師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總結,有全班進行的,由分組討論的,還有讓幼兒自己評價的,也有老師指點迷津等。 幼兒的自主評價和教師的全面評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區域活動的過程感覺很完整。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是我們幼兒教師努力要做的.作為教研員我們要給教師創造更多的平臺進行展示和交流,不斷地進行研究,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學習和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6

組織小班角色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灶、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知道了。”可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著鍋子,娜娜說:“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說:“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著跑過來:“老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著:“他是弟弟,我才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為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

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小班幼兒模仿和從眾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著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角色、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

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著菜籃子、洗菜盆等。峰峰從菜籃裡拿了一個蘿蔔,望著滿桌子的東西不知道往哪兒放,最後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裡;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裡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內容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那麼,如何科學地為小班的角色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 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為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為宜。隨著遊戲開展的需要和孩子經驗的豐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種類和數量,以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豐富遊戲內容。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7

一、班級中區域活動的情況:

因為教室的侷限性,小班的區域活動多少會受到一些阻礙,比如:區域的擺放不能長時間固定、區域的佔地面積較小、區域材料投放的侷限等等。

但是,老師們還是根據現有的條件為孩子們創設了較好的區域環境,這學期,我們也可以從各個班級的區域中看到老師們的創設與理念的轉變。

班級中的各個區角是孩子們最喜愛玩的地方,但是因為他們是小班的孩子,生活經驗欠缺,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不能很好發揮它的正確作用,從而使孩子們亂玩,什麼都學不到,或許還會染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二、本月區域活動的創設:

在活動中,我們是在觀察孩子的同時,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裡,及時給予幫助解決。活動結束後要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瞭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

這次的區域我們根據孩子們在前幾次各區域的活動情況,進行了刪減和擴充。比如把建構區進行了擴充,把原來的娃娃家也納入到了建構,為孩子們的建構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間。另外把閱讀區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就這樣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活動的需要我們重新進行的規劃,今天是我們新區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們的活動中我發現了重新佈置之後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區域活動的重點:

(一)區域活動開展的優勢:

● 活動目標明確

我們區域活動多樣化、目標詳細化。

五月份的常規目標是:1、引導幼兒利用手中的區域牌自主選擇區域活動;2、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通過這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五月份的活動目標是:1、角色扮演:逐步明確自己的角色身份,學習模仿成人對自己的關愛;2、建構區:在搬運、取放、堆疊平衡積木的過程中,可幫助幼兒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獲得理解空間的關鍵經驗;3、探索區:嘗試用瓶蓋蘸上顏料蓋印,感知數量的一一對應。

● 區域活動的遊戲規則化

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幼兒能夠在區域中自由活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通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

● 及時的評價

小班幼兒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也能讓幼兒養成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習慣。一個月下來,已經會有孩子評價同伴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了。

(二)區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動內容:

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畫、固體膠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比如剪紙小組內大家一起剪紙,撕紙大家一起撕紙,這樣雖然活動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三)區域中的不足之處: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我們設定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活動。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夠根據故事情節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活動準備: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蘿蔔胸飾若干;《拔蘿蔔》伴奏音樂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教師出示蘿蔔頭飾,引出故事主題。

教師:看,這是什麼啊?(教師出示蘿蔔頭飾)教師:這個啊是昨天有一個老公公種的一個蘿蔔,老公公每天都給它澆水、施肥,蘿蔔越長越大。後來啊老公公想把蘿蔔拔出來,可是怎麼拔也拔不動,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現在啊,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就是有關這個蘿蔔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操作手套娃娃,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正確回答。

教師:老公公蘿蔔呀拔不動,我們看看,老公公會用什麼辦法拔蘿蔔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教師:最後蘿蔔拔出來了沒有啊?那是怎麼樣拔出來的呢?有誰一起拔的啊?

教師:這麼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講故事,請個別小朋友用手套娃娃進行故事表演教師:那好,那我們現在也一起來拔拔這個蘿蔔好不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表演,請小朋友試著和老師一起講,主要掌握“來拉,來拉”“‘嗨喲,嗨喲’拔呀拔,還是拔不動”這兩個句子)教師小結: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這個蘿蔔啊?那好,現在啊,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蘿蔔拔出來!(教師引導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全部幼兒一起表演故事。

教師:這麼大的蘿蔔,小朋友們有沒有拔出來啊?蘿蔔拔出來了小朋友們開不開心啊?

四、活動延伸

將手套娃娃放進語言區,幼兒可以在那裡繼續邊用手套娃娃自己表演並講述故事情節。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學習簡單的角色對話,豐富詞彙"拉"、"拔"

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背景圖及各角色圖片各一張(可貼上);

2、各角色的掛飾各一張。

3、《拔蘿蔔》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激發幼兒聽故事的願望出示蘿蔔的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蘿蔔是長在什麼地方的?"等待孩子的回答。老師給予肯定回答

二、播放課件,分兩段欣賞故事、

1、帶著問題觀看課件"拔蘿蔔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播放故事開頭至"拔牙拔,可是他拔不動"請幼兒回答剛才的問題。

2、蘿蔔拔不動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3、讓我們繼續觀看課件,看看老公公是怎麼做的?請了誰來幫忙?

繼續播放課件至結束

三、利用教具,一邊複述故事一邊提問

1、老公公一個人拔起來蘿蔔了嗎?他找了誰來幫忙呀?(老婆婆)老婆婆是怎麼回答的?

幼兒學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動作

2、老公公和老婆婆兩個人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姑娘是怎麼回答的?

3、老公公、老婆婆和小姑娘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黃狗是怎麼回答的?

4、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黃狗是怎麼叫小花貓來幫忙的呀?小花貓是怎麼回答的?

5、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有沒有把蘿蔔拔出來?他們請了誰來幫忙?小花貓是怎麼叫小老鼠來幫忙的呀?小老鼠是怎麼回答的?

6、大蘿蔔有沒有拔出來?是被誰拔出來的呀?他們高不高興呀?

7、為什麼老公公一個人拔不動蘿蔔,很多人一起就把蘿蔔拔出來了呢?

四、表演故事

請小朋友表演故事。請一組小朋友們帶上掛飾,設計情景。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講述故事,再一次感受作品。

教學反思:

一、目標反思針對我的三條目標,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完成目標。

目標1:傾聽故事,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我在環節【二】中體現,由於故事較長,我採用分兩段欣賞。

目標2:學習簡單的角色對話,豐富詞彙"拉"、"拔"。這一環節是重點,我用圖片作為更深層的理解,而圖片教具,我用了動感的,可以拉起來的蘿蔔,孩子們看到蘿蔔動了,給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在環節【三】中作為重點理解。

目標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感受同伴間相互合作的快樂。這一目標,我在環節【三】的結尾通過提問啟發的方法,讓幼兒自己猜測道理,又通過遊戲,更深刻的感受了樂趣。可以說,三個目標全部完成。

二、提問反思本學期,語言教研組的側重點放在了提問上,所以我在設計每一個問題的時候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試圖將問題精簡。但是由於故事較長,有個讓我困惑的地方就是:我的第三個環節中,由於故事情節的重複性,我的提問也是不斷的重複,是不是顯得很冗雜?可以更精煉而準確嗎?

三、教學效果反思從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來看,孩子是快樂的,活動氣氛也比較輕鬆,但在最後一個環節時,想讓每個孩子參與進遊戲中來,所以請全班孩子來表演遊戲,感覺不是很成功。第一:孩子沒有用故事中的語言對話來進行表演。第二:表演就是要省略旁白的部分,而我在表演的時候,成了第三次講故事,影響了孩子們遊戲看快樂情緒。有待提高。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9

聽了中班年級組的同題異構活動,感動於兩位老師認真的教學準備與精心的教學設計,聽後讓我深受啟發。同一個音樂活動,可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演繹,z老師的細心沉穩,q老師的活潑生動,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整個活動都能以小青蛙的動物形象吸引住孩子們的興趣,z老師路線圖設計新穎、q老師的遊戲情景化貫穿始末這些都特別適合中班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和年齡發展特點。在活動後,我們聽課的老師和兩位執教老師也進行了說課評課的互動交流,雙方都頗有收益。

一、摒棄花俏,讓活動返璞歸真。

z老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注重了“環保教育”,在圖譜中也運用了香蕉皮,可是縱觀整個音樂活動,環保目標的加入總覺得有點牽強,與音樂的歌詞似乎也沒有什麼聯絡,所以我覺得可不作為本次活動的目標來達成。而可以針對歌唱或者加入樂器來合奏方面的要求來制定目標更為恰當。

q老師多次利用青蛙的教具,讓幼兒一次次的學習送小青蛙回家,從而加深對“說”部分節奏的掌握,這樣的想法是比較好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家的圖形譜和小青蛙的圖片最後沒有再被利用起來,顯得有點多餘。所以我建議邱老師可以再考慮一下圖形譜的設計與利用。圖形譜可以再活潑形象點,那樣更吸引幼兒。

二、尊重自主,突出幼兒歌唱學習的主動性。

兩個活動都有一個小小的不足,就是在歌曲的說唱部分都關注了“說”部分的學習,但對“歌”部分的學習,有點過於倉促了。歌曲的前面部分的歌詞其實還是有一點的難度的,在讓幼兒傾聽一遍或者兩遍以後就讓幼兒學會演唱,還是不太實際的。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注意到幼兒演唱時候出現了一定的困難,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幫助與練習。如能讓幼兒真正切實地去發現問題從而自主的學習演唱,那樣的話就更棒了。

另外,q老師在活動中多次請到個別的孩子來表演,對幼兒來說壓力是比較大的。我覺得邱老師可以在演唱形式方面再注重點變化,鼓勵更多的孩子自主的加入演唱。在創編部分則建議提供一個小動物形象加以創編練習即可,更多的小動物則可以作為延伸活動開展。

z老師在讓幼兒進行樂器演奏方面花費了較多的時間空手練習、模仿演奏。這部分幼兒的自主性學習也不是很突出,建議老師在這個環節的樂器打擊演奏方面可以加以簡化,不必再讓幼兒認識樂器,學習樂器演奏方法,只在最後用樂器作為伴奏來加深歌唱效果即可。

一個活動的成功與否,往往有很多細小的因素決定。所以不管是座位的安排佈局、圖形譜的設計、環節的設定等等方面,都要做到充分的考慮和準備,這次聽課活動也讓我從中獲取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感謝兩位老師辛苦的付出!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0

上學期是我園準備市示範園檢查的一學期,為了更好的迎接示範園的檢查,聽課安排上我們以觀察教師教育教學組織實施策略為重點,一共聽課並記載了大中小班教師50節教育活動。具體情況是:

一、 每週隨機下班聽課沒有很好的落實時間。

上學期開學初環境檢查中有部分班級的環境創設兒童化、教育性體現不夠,因此全園班級在九月份都重新優化環境,教師們都留在班級創設因此常規聽課安排沒有很好執行。十月份重點指點教師的教育活動,十一月份才進班連續一週的常規活動檢查,使常規聽課活動沒有很好的落實實施。雖然是因為大的檢查活動的關係,但也反映了日常工作安排的條理性和自我要求嚴謹的不足。

二、 具體聽課情況分析

(一) 好的現象

1、 部分教師特別是大班主班教師組織實施活動認真,能仔細分析教材和孩子現狀準備教案,教學中能關注幼兒的學習特點,積極引導幼兒合作、探究學習,幼兒在活動中思維活躍,參與積極。

2、 能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了教學過程的真正優化。教師們都能根據幼兒園班級配備的電腦、實物展示臺、電視機、數碼相機等現代化教學裝置,合理的運用於教學中,讓幼兒直觀形象的感知教學內容,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有效的優化了教學過程。

(二) 不足的表現

1、 教師們在專業上還需進一步學習,提高教材的分析處理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以及師幼互動的能力,加強專業素養。

2、 個別教師活動準備不夠充分,教師方法和手段簡單粗糙,特別是對教材的重難點把握不準,缺乏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2、教學常規無要求或要求不細緻具體,表現在有的教師為不影響教學程序對出現的影響教學秩序的現象視若無睹。

3、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還需進一步轉變,具體表現為教學中走教案;教師教授多等現象。

三、自我反思

1、自我診斷:

(1)聽課安排缺乏計劃性和條理性,突擊性聽課或為接待檢查而聽課較多,紮紮實實按聽課制度落實少。

(2)聽課中較多關注教師的教學情況,對幼兒學習狀況關注不夠,也較少專門分析。

(3)聽課後反饋也多從教師執教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較少針對教材和幼兒學習現狀幫助教師分析活動實施的得失。

2、改進提高:

(1)端正“聽課”思想,理清聽課含義。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對於“聽課”是這樣解釋的:a.幫助教師們改進他們的教育技巧,b.聽他們講課並給予分析,c.研究教育經驗,d.監督作息制度的遵守情況。作為業務園長我們要帶著研究的態度走進教室,走近教師,和教師一起學習、鑽研、提高、成長,讓教師明白我們來聽課主要是幫助她們解決教學問題,而不是檢查監督她們的工作,消除教師的戒備、牴觸情緒,共同搞好教學工作。

(2)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引領能力,要多讀書、勤于思考,勤於動筆記錄、分析聽課中發現的問題,在書籍與理論中尋求解決方法,經常進行聽課情況的報告分析,對聽課的分析材料加以綜合,然後有針對性的對教師作專題報告。

(3)作為業務園長我們在完成上級和園長佈置的工作外,一定要理清工作思路,要沉下心來研究教材、研究教師,這是我們的工作性質賦予我們的工作職責。立足幫助教師專業成長的高度,以聽課來幫助教師成長,幫助教師分析他採用的教育方法,給他以實際幫助。

(4)每學期有計劃、有重點的追蹤幾位教師組織的活動,對教師進行診斷,連續聽一個領域或一個主題的活動,在聽課時我們不僅要觀察教師的教育狀況,還應全面記錄幼兒的學習狀態,與教師共同研究教學問題,為教師改進工作質量提出合理化建議。

只要我們落實好聽評課活動,多研究、多探討、多發現、多鑽研、;勤思考、勤歸納、勤梳理、勤總結,我們一定回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專業指導力的發展與提高!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1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為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絡,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為……所以……”的句式。“因為……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為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為……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說出不同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2

一、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於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麼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於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說:“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抬頭看看我,搖搖頭說:“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抬頭對我說:“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裡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麼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著呀?於是我從櫃子裡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著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抬頭看著我說:“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並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並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著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瞭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麼辦呢?於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為,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後,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後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並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著於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著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為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並不能達到,怎麼辦呢?小林他通過自我的調整,徵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3

昆蟲的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大餡餅這個故事發生在有趣的螞蟻家族,藉助這個故事可以讓幼兒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更多的瞭解,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瞭解螞蟻家族團結合作的搬運過程和有趣的分工情況,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以遊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帶領幼兒用報紙當作大餡餅,學習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裡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把握得比較合理,但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啟示。

1、第一環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沒有引導好,當幼兒回答螞蟻在搬石頭時,我沒有很好引導,導致幼兒以為真的是大石頭。其實我可以引導他們,“這真的是大石頭嗎?”引出這是一片香腸,不是石頭。

2、在講述第三張圖片時,應該重點講述,上課時我有點急,“螞蟻為什麼要吆喝著把大餡餅運回洞?”這個問題我沒有丟擲去,導致這張圖片沒有講透,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螞蟻們的吆喝聲“嘿喲,嘿喲”。

3、講述故事時,我一張張地出示,讓孩子一張張地看,一張張地講,讓他們猜測下一張圖片的事情,幼兒不太會猜對,有點難度,其實,可以把圖片一起出示,讓幼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

4、最後環節遊戲《運餡餅》,讓幼兒切身體驗小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將分工與合作在遊戲中體現出來。遊戲,能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但是我在遊戲前沒有講清楚遊戲規則,導致孩子都拿著刀,不知怎麼玩了,要是能講一下6人一組,二人當兵蟻,四人當工蟻,那麼他們就清楚了。可能是用了玩具刀的緣故,導致孩子對刀非常感興趣,看起來也有點危險,刀可以不用。《運餡餅》的兒歌一時半會不大可能學會,我想:不要也可以,就讓他們一邊搬大餡餅,一邊吆喝:“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就可以了。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留給我的啟示會一直引領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4

反思一:幼兒園大班語言教學反思:《小馬過河》

1.營造童話意境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定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5

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園舉行了老教師領航課的同課異教活動,由此我有幸觀看了戴衛蘭老師和王秋芬老師的大班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兩位老師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所呈現的活動也有著各自的精彩。

一、活動的背景

三月是我們幼兒園的文明月,文明體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具體到小朋友來說,就是教育他們語言和行為的文明。同時這一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情感的穩定性開始增強,大多數兒童在班上有了相對穩定的好朋友,也願意自己結交新朋友。在結合主題月與年齡特點的基礎上,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就是由此產生的。生活中小朋友們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級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時間內認識一個新朋友,那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挑戰。所以兩位老師的目標裡都有1準確使用禮貌用語,用恰當的方法認識新朋友,2瞭解新朋友,體驗與朋友共同合作的樂趣。在共同合作上兩位老師又各自有側重點不同,戴老師重在於讓幼兒合作完成音樂遊戲,而王老師則是通過共同製作“朋友卡”讓幼兒互相瞭解。

二、活動的過程

兩位老師在教學具的準備上都採用了記錄表,別出心裁的是王老師根據大人的名片把記錄表設計成紅色的愛心,還幫他取了好聽的名字叫“朋友卡”,更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兩節活動的教學過程都比較清晰,先了解,後記錄,最後遊戲。戴老師是由故事引入,王老師則是開門見山,讓幼兒在瞭解、總結了交往的規則後自己嘗試結交朋友,最後和朋友一起遊戲,體驗快樂。值得一提的是兩位老師都突破了班級的界限,戴老師是選擇了四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開展活動,王老師則是在活動過程中讓自己班級的幼兒到其他班級去結交新朋友。另外,王老師有創意的一點在於她先是讓孩子和自己班級的好朋友兩個拉手坐在一起,然後讓兩個人各自又去結交新的朋友。

三、活動的特色

在社會領域的教育中較多的是運用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讓幼兒來體驗一種情感,但是這兩節活動卻沒有,而是通過製作“朋友卡”,完成“記錄表”來感知如何結交朋友。更加直觀、具體,真正實現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更加深刻地體驗。同時,在兩節活動中體現了語言、社會、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價值。注重教學的整合性。語言,說說自己的朋友;藝術,製作“朋友卡”,和朋友完成“三人套圈”遊戲,圍著“朋友樹”唱歌,最終實現社會性發展目標“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四、活動的遺憾

任何一次教學活動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沒有遺憾的,這兩節活動也是一樣。在聽戴老師的活動時,我就有疑惑,教師是否應該在朋友這個詞前加上個“新”字,讓孩子們更有新鮮感,更有興趣。這個疑惑在王老師的活動裡得到了釋然,王老師提到了“結交新朋友”,而且是別的班級的新朋友,可以感覺出孩子們很興奮,都想嘗試一下。人們常用“點睛之筆”來形容某一樣東西的重要。我覺得這兩節活動缺少的“點睛之筆”就是一句話:文明的行為可以讓我們結交到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新朋友,這樣我們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到最後,所有的人都變成了好朋友。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6

大班了,我看待孩子的眼光也越發不同了。第一,他們都長大懂事了,可以和我們成人有更多的交流。第二,和他們分別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也越來越捨不得他們。回首這三年中的光景,我甚至覺得孩子的“錯誤”都是美麗的剎那!那我當初有沒有享受那個剎那呢?

小班的時候,他們不能將碗中的飯菜吃完,將湯灑得滿桌都是。我呢,每次繃著臉、拿著抹布趕緊擦掉,用行動很強烈地暗示他們“做錯了事情”。中班的時候,他們上課講話、插嘴,我嚴厲地批評他們:“哪來那麼多話?”大班的時候,他們因為玩得太興奮將玩具灑滿地,我又會責備他們說:“教室怎麼那麼亂?”

這樣地對待孩子是否合適呢?當然我不是說他們應該這麼做,只是應該提醒我自己,他們或許是犯了錯誤,但是犯的是“美麗的錯誤”。和桌子、玩具、教室的整潔相比較,孩子的發展價值當然要高出很多很多。可是我對他們的反應,只會告訴他們:老師更在乎的是安靜,是整潔。

人生有許多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們既可以欣賞老年的慈祥、中年的成熟、青年的魅力、兒童的天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欣賞幼兒的一些“錯誤”呢?

孩子們來到幼兒園,是需要一片純真的樂園,在老師的扶持下、呵護中,在這片樂土中慢慢成長、慢慢懂事,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者、幫助者。孩子幼小的心靈,軟軟的手,軟軟的腳,都需要我們去呵護!需要我們給他們永遠不嫌多的愛和安慰。

作為老師,應該提醒自己:和孩子們相處是上天給予我們的一種特殊的權利,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為他們的進步歡欣,給他們的錯誤指路。我們和孩子相處的這段時間是人生開始的最初幾年,是多麼的難得和重要啊!

感謝上天,我在還未成為母親之前便有了這些感悟,在我工作的第三年便開始了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現在和孩子們相處會更加輕鬆。當他們犯一點小錯時,我會問自己:他們真的“犯錯”了嗎?我應該批評他們嗎?我這樣的批評會在他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嗎?於是便會改變自己的態度,用真誠的心去和孩子交流。畢竟,他們只是孩子!相信我可以更好地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最主要的是既能做小朋友們的老師,又能做小朋友們的朋友,家長的朋友。用愛心,真心,細心,的去與她們溝通。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7

活動在孩子們愉快的遊戲中結束,從孩子們開心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們是玩得開心,學的快樂的,本次活動是圍繞合作這個概念而開展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縱觀整個活動,整體感覺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波的,從活動效果來看,預設的教學內容是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的,活動通過幾個亮點有效促成預設目標的達成。

首先是材料的準備和利用,本著低成本低結構的原則,我收集的材料是一些日常用品及玩具,如:皮球、毛巾、筷子等,這些材料雖簡單常見,可在活動中卻被充分利用,孩子們易於操作,並在體驗中獲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自制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簡單明瞭,既能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畫面故事中的道理,也讓幼兒很好地得到啟發,進一步理解合作的道理。這個環節,教師無需作多的解釋,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較好地掌握了知識,達到預設目標。

其次,就是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我始終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一起探索、學習。

在一些過度環節,我也做了巧妙設計,環環相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活動流暢。如:在開始部分,讓幼兒幫老師搬桌子環節,就直接匯入了活動,而且直指活動內容,無需過多的提示。多媒體課件“螞蟻搬豆”,直觀易懂,讓幼兒進一步瞭解團結合作的意義。在討論活動時,我讓幼兒聯絡生活實際,說說發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搬床、做值日等,用切身的體會,詮釋合作力量大的道理。每個環節都緊扣主題,結束活動,我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愉快心情。

最後,本次活動遵循了由淺到深的原則,對於重點和難點,我運用了一些啟發性、開放式、遞進式的提問進行處理,這種提問方式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也使活動更活潑有趣。

但是,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它很難十分完美。因為預設的教案與現場教學往往難以達到一致和同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惑,在這個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些環節還有待去調整和改進。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我班孩子比較活躍,在課前我強調了紀律,在討論活動時,孩子們有點約束,這種限制束縛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使幼兒討論時不夠積極主動,氣氛不夠熱。

2.幼兒操作環節,應先讓幼兒自己探索,讓幼兒有一個人完成任務和兩人、多人完成任務的對比情況,讓幼兒自己從中領悟到,要完成這些任務,做好這些事情,必須團結協作才能完成好,兒不要直接讓幼兒兩兩合作演示。

3.在活動結束環節,我設計的是遊戲,孩子們玩的太高興,有些鬧,應該要求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對個別喜歡人來瘋的活躍孩子,要有及時提醒,讓孩子懂得無論在哪兒、做什麼都應守規則,讓孩子時刻有規則意識,這樣活動的內容也就更豐富。

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除了有許多的亮點部分,還應該是有一些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正因有了這些缺憾,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充滿了活力。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一些反思,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8

手指點畫是一種新的作畫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不同作畫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樂趣。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蘋果是小朋友們經常接觸的水果之一。《手指點畫:秋天的蘋果樹》這節美術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習用手指點畫蘋果,使用不同的方法繪畫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蘋果,同時讓幼兒對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興趣,體驗點畫活動的快樂。

在課前我作了充分的材料準備,如:幼兒操作材料是人手一份畫有蘋果樹的A4紙、紅色顏料每組一份。當我出示範畫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全被我吸引了,有的說"這是果樹"還有的說"哇!好漂亮啊!"。整個活動構思我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點,使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本節活動中,我親自示範點畫蘋果,重點講解了點畫蘋果的技巧和做完畫後的注意事項。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蠻高的,畫的也很不錯。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後總能總結出自己許多的不足之處。如:教案設計方面、過程、教師迴應等都存在著許多問題,看來自己應該在不斷的努力與學習、實踐、反思中錘鍊自我,才能更好的學習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和我一起快樂的成長。

在每一個活動中,只要能讓孩子們處於歡樂之中,能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這也讓我無比欣慰。我是經常告誡自己:一個活動,不在於教師如何的精彩,而在於孩子在學中的快樂,這樣我也會感到滿足了……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19

幼兒園戶外活動已經快兩個月了,五月份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最佳時期,為此幼兒園還在本月開展了“朝陽鍛鍊活動”,每天清晨,孩子們早早的來到幼兒園,讓孩子通過做遊戲、做早操、滑滑梯等活動,讓孩子得到充足的活動量,達到鍛鍊的目的。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而體育遊戲孩子們似乎更加鍾愛,在鑽、爬、跑、跳中孩子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得到鍛鍊。但是在“安全”這一背景下,我們有時不能最大限度的放開讓孩子們活動,所以有時沒有達到鍛鍊更好的效果,在今後的活動中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老師的組織與指導能力也會在遊戲中得到提高。

這段時間每天戶外活動次數很多,我發現戶外活動前的站排成了“頭疼”的一個環節。每一次我說:“要下樓了,小朋友們排隊開火車了”這句話就像是混亂的導火線。有的孩子連椅子也顧不上擺好,就擁到我身邊來。你擠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陳老師,他擠我!”特別是得得小朋友,每次站排總會擠在前面,總是對我說“我要排第一個。”我忍不住問:“站在第一個和站在後面有什麼不同嗎?”他還挺能發表自己的意見:“能拉到老師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說:“那不能每次你都排在第一個,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他有些不高興的說:“我要站第一”。於是,我換了個口吻說:“那請你當班長,幫老師管理後面的小朋友,別讓他們掉隊了,好不好?”他馬上很樂意的接受了。可見,在這小小的“排隊”裡還有這麼多的內涵,看來孩子的小腦袋中還真藏著不少的祕密等著我們來發現呢。老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第一”。那怎麼讓大家不爭搶呢?我想了幾個辦法:1、可以看誰進步了,表現的好,就讓誰站第一;2、可以輪流站第一;3、遇到不講理的孩子,教師可以用轉移的方法,鼓勵他幫助老師一起管理小朋友。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 篇20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透過為丁越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瞭解生日的好處,並透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思考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祕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用心、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用心的肯定與讚賞,並會讓丁越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為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丁越小朋友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為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到達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為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也是第一次為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用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透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好處,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用心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用心的引導和鼓勵,幫忙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