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精選13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17W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1

教學設計思路:這是八年級物理教材(滬教版)中第一節概念課,對學習物理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同時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習習慣、方法的養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大膽地參與教學活動,如何使學生能認識並理解有關運動、靜止、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這節課也將為學生學好力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精選13篇)

1、學習任務

本課程是八年級物理教材(滬教版)中第二章第一節課,在知識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瞭解”,本課程的內容不多,但對於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何恰到好處的設計好教學方案,讓學生能有較高的興趣來參與教學活動;如何深入淺出的教學,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物理,這是兩個很重要的問題,解決的好,就能上好這節課。同時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決問題,還要讓學生初步領略到自然現象的美妙與和諧,形成對自然的親近、熱愛、和諧共處的情感。

(1)教學重點:如何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2)教學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學習者分析

學生會有以下特點:

1平時常能接觸到相對地面運動或靜止的物體,對運動與靜止有初步認識。

2缺乏對參照物的認識,基本不懂“參照物”這個概念。

3不瞭解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3、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知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的世界,能舉例說明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與運動的關係。

2瞭解人們以多種方式描述運動的世界(如詞彙、詩歌、畫、音樂)。能說出一些常用的描述運動的詞語和詩句。

3知道如何科學描述物體的運動、靜止;知道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和方法

1通關生活中的例子並配合多媒體課件來證明我們是生活在運動的世界中的,從而引入課題。

2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認識人們從不同角度(文字、詩歌、音樂、繪畫等)對運動的描述。

3舉例說明運動的形式是多樣性的,最簡單的運動就是機械運動。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從簡單到複雜,從而引入機械運動的概念。

4利用機械運動的定義來判斷騎車、小鳥等的運動,從而說明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

5舉例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6舉幾個生動有趣的例子來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相關應用。

7讓學生利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設計高速列車活動站臺。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提阿度。

2聯絡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器材(電腦,投影儀等)

5、教學過程設計

【運動的世界】

1、介紹宇宙

師: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什麼是宇宙呢?我國古代《淮南子·原道訓》書中說:“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出現字幕: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也就是說,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用現代的話說:“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出現字幕: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

師:宇宙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伽莫夫於1946年創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他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發生前,宇宙內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大爆炸使得物質四散出擊,以很大的速度運動,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字幕出現: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發生前,宇宙內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大爆炸使得物質四散出擊,以很大的速度運動,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

2、宇宙在運動

1多媒體課件出現星系影象。

師: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萬個星系,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許多星系正遠離我們而去。目前人類測量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的一個。太陽也不過是銀河系中幾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

2多媒體課件出現太陽系影象。

師:同學們請看,這就是太陽系。中間有太陽,周圍有行星圍繞它運動。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教師指示)

3多媒體課件出現自轉與公轉的地球影象

師:同學們再看,這是太陽,這是地球。(教師指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同時也在繞太陽公轉。正是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使地球上不斷髮生日出日落、月盈月虧、斗轉星移、冬去春來等自然現象。(可插入相關圖片,亦可不要)

4多媒體課件出現大陸版塊的運動影象

師: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殼內部的物質也在運動。地殼的運動產生了高山與峽谷,江河的流動形成了溝壑與平原。正是大陸版塊的運動與擠壓,產生了雄偉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

3、生命在於運動

5多媒體課件出現動物奔跑影象(錄影)。

師:請同學們看,看到了什麼情景。

生:動物在奔跑。

師:我們再看一段錄影。

6多媒體課件出現一田徑運動(短跑等)的錄影

師:在錄影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生:(田徑運動的名稱、內容)

師:我們從剛才的兩個影象(錄影)中看到,動物在奔跑,人在運動。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生命都在運動。現在請同學們說說看,我們生活在怎樣的世界裡?

生:我們生活在運動的世界裡。

(板書:一、運動的世界)

【運動的描述】

1、運動描述的不同方式

師:人類既然生活在運動的世界裡,當然會對運動產生巨大的興趣,會對運動進行研究和描述,而不同的人們是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運動的。

(板書:二、運動的描述)

師:看看詩人是怎樣描述運動的。先看畫面(出現小船運動的畫面),在畫面中看到了什麼?

生:小船在運動。

師:詩人是怎樣描述運動的 讓我們來看看李白的一首詩。

1多媒體課件出現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的畫面圖片和詩。

師:請一位同學把這首詩朗誦一下。

生:(朗誦)

師:詩句描寫了詩人乘船順流而東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運動感受。詩人是用語言的韻律和意境來讚美運動的。

師:那麼,音樂家又是如何用音樂來表現運動的?這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的一段旋律。

2多媒體課件出現古琴曲《流水》的五線譜和音樂。

師:音樂家是怎樣表現出流水的?他用的是旋律和節奏來表現運動的。

師:古今的畫家都想在靜止的畫面上表現出運動來。下面請大家欣賞梵高的《星夜》,看看他是怎麼描述變幻的星空的。

3多媒體課件出現梵高的畫《星夜》

師:這幅油畫通過旋轉扭曲的形態變化、冷暖色彩的強烈對比,展現了一個浩瀚神祕,驚心動魄的運動世界。畫家是用形態和色彩描繪運動的。

師:那麼,科學家用什麼來描述運動?科學家用特定的概念、數學工具以及實驗的方法來描述與研究運動。

2、機械運動和參照物

師:運動的形式是多樣的,例如:機械運動、分子運動(產生熱現象)、電荷運動(產生電和磁現象)、原子核內部的運動(釋放巨大的能量)等等,其中,最簡單的運動就是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從簡單到複雜。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下機械運動。

(板書:三、機械運動)

師:那麼,什麼是機械運動呢?在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出現字幕: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

(板書:1、定義)

師:你能在日常生活中舉出一些機械運動的例子嗎?

生1: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師:為什麼汽車在做機械運動?

生1:因為汽車相對於地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它在做機械運動。

師:很好。那麼,還有誰能再舉出例子?

生2:小鳥在樹林裡飛。

師:你又是如何判斷小鳥在做機械運動的?

生2:小鳥相對樹木位置發生變化,所以小鳥在做機械運動。

生3:老師在講臺前走動也是機械運動。

師:為什麼我在做機械運動?

生3:因為老師在走動時相對房屋有位置變化。

師:說的很好。剛才同學們都很好的運用了機械運動的定義,舉出了些做機械運動例子。大家都用到了另一個物體做標準,來看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改變。第一個同學的例子,是地面;第二個同學的,是樹木;第三個同學的,是房屋。(副板書:地面、樹木、房屋)那麼,大家想一想,這些不動的房屋、樹木、地面是不是也在做機械運動?為什麼?

生:它們都跟隨著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而整個太陽系,以至銀河系,也都在不停的做機械運動。

師: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什麼結論?

生: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

師: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因此,我們研究機械運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在物理學中,把前面我們所說的“另一個物體”叫做參照系。(板書:2、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既然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那麼我們平時又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那個物體是靜止的,這又是怎樣一回事呢?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

1多媒體課件出現舊課本中《誰在動》的影象

師:這是一輛小車,車裡有一個乘客(教師指示),這個乘客是我們研究的物件;路邊有一個小孩(教師指示);這個是司機(教師指示);他們都來觀察乘客的運動情況。現在讓汽車運動。當車運動時,司機說他沒動,反而路邊的孩子讚歎他運動得真快。那麼,你認為誰說的對?請大家分組討論下。(學生分組討論)

生:他們說的都對,因為他們所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司機以車廂作為參照物,看到乘客相對車廂沒有位置變化,所以他說乘客是靜止的。而路邊的孩子是以地面為標準,看到乘客相對地面有位置的變化,因此孩子認為乘客是運動的。

(副板書:司機——以車廂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小孩——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運動的。)

師: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參照物來講的。參照物不同,所得到結論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板書: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因此,我們描述物體“運動”或“靜止”時,要特別說明是以什麼為參照物。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所以說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

【運動和靜止相對性的應用】

師:下面,我們就用運動和靜止相對性的有關知識來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板書:四、應用)

師:我們先看下問題一,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一,出現字幕:問題一:有一次巴黎報紙上登出了一則廣告,說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作一次的長途旅行。許多人把錢寄去了,結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說:“親愛的先生(小姐),請您躺在床上讓地球帶您開始這次旅行把,您要記住,我們的地球每晝夜要跑4萬公里呢!”許多人有受騙上當的感覺,於是告到法院,說商人犯了欺詐罪。問:如果你是法官,將如何審批?)

師: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判這個商人犯欺詐罪嗎?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下。

(學生分組討論)

生1:我認為商人沒罪。因為你躺在床上時是與地球一起運動的,而且速度還很大,每晝夜跑4萬公里。當然是在旅行啊。

生2:我認為商人有罪。因為我躺在床上不動,還要寄錢給你;如果你在床上,會把錢寄給我麼?

生3:我認為商人有罪。因為我們平時認為的旅行,是要離開家的,坐車到外面看山、看水、看風景的。而沒出門,躺在床上能算是旅行麼?

師:大家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很好。其實,商人有沒有犯罪,關鍵在於判斷躺在床上是否是旅行。如果是,那麼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商人所應得的,他就沒罪。如果不是,那麼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被商人騙走的,他就犯了欺詐罪。那麼,什麼是旅行?人要離開家,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到某地觀光,這才叫旅行。也就是說,必須以家為參照物,人相對家要有位置變化,這才叫旅行。所以,商人是犯了欺詐罪。這個商人是應用了物理學裡參照物的選取不同來進行詐騙的,可以說是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其有罪,法官也要有相應的物理知識。

師:現在再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而,出現字幕:問題二:在國外的一次汽車越野賽中,當飛快的賽車穿過郊外的村子時,村民十分高興,他們向車手奉送西瓜。他們看準迎面飛駛來的賽車,輕輕地丟擲一個西瓜,但是誰也沒想到,西瓜落在車上,砸壞了汽車,使得車手受了重傷。為什麼一個西瓜會產生那麼大的威力?)

師:為什麼輕輕丟擲的西瓜會產生那麼大的力量?現在我們競賽一下,看看誰最先回答出答案。

生1:因為衝擊力很大。

生2:因為速度飛快。

師:誰的速度快?

生3:汽車的速度快。

生4:西瓜的質量大。

師:很好。現在我們用剛學到的知識來分析一下:輕輕丟擲的西瓜,以地面為參照物,它的速度很小;那如果以汽車為參照物,結果又如何呢?

生:一樣大。

師:村民輕輕丟擲的西瓜,對地面來說,速度很小。如果汽車是靜止的,那麼西瓜相對汽車的速度還是很小,沒什麼威力的。但是,汽車是以很快的速度飛馳而來的,如果西瓜不動,車飛快的開過來,與車不動,西瓜以與車一樣大的速度飛過來的效果是一樣的。西瓜質量很大,速度又那麼大,自然就產生了極大的威力了。

師:再看問題三。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三,出現字幕:問題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位法國飛行員在轟炸了德國後返航的途中,突然發現臉邊上有一個小東西在遊動。他順手一抓,發現抓到的竟然是一顆射向他的德國子彈。試問,飛行員為什麼能夠抓到飛行的子彈?)

師:為什麼這位飛行員能夠抓到子彈呢?大家分組討論下。

(學生分組討論)

生:因為子彈的速度、方向與飛機的速度和方向是一樣的。

師:飛行員能隨手抓到一顆飛行的子彈,說明他們之間是相對靜止的,這時飛行員的速度與子彈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說,以飛機作為參照物,子彈是靜止的,以子彈作為參照物,飛行員也是靜止的,即他們保持相對靜止。所以飛行員能抓到子彈。

師:由問題三中得到的啟示,我們來解決下這個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四,出現字幕:問題四:快速列車速度可達到170公里/小時,若列車到站時要停下來讓旅客上下車,將是很費時的。你能否想個辦法讓列車進站時不停下來,同時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車?)

師:(出現動畫情景,教師介紹情景)這時站臺,這是一列快速列車經過站臺。現在,應該怎樣解決上訴問題?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師:這個問題要解決的的關鍵是“列車進站時不停下來,同時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車”

(學生分組討論)

生:要讓站臺動起來。

師:對。那麼要怎麼動?對速度有什麼要求?

生:速度與列車的要一樣大,方向還要一樣。

師:也就是說,要讓它們報紙相對靜止。

師:沒錯,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讓列車和車站保持相對靜止。那麼就要設計一個活動站臺,當列車快要進站時,站臺動起來,當站臺與列車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時,旅客就能安全上下車了。

【小結】

對本課所學習的知識點再次進行提點。

【形成性練習】

1、如圖2-2所示,三輛小車以圖甲的位置開始行駛,經過一段時間後,三輛小車位置變成了圖乙的形態,通過對甲乙兩種形態的位置對比,根據我們學過的知識,討論並指出各車相對的運動狀態有幾種?

2、電視、電影中正是利用了運動的相對性原理,拍攝出了孫悟空的“騰雲駕霧”。孫悟空“駕雲飛奔”,是先拍攝出孫悟空在“雲朵”(佈景)上的鏡頭,再拍出天空上的白雲、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鏡頭,然後將兩組畫面放到“特技機”裡疊合。疊合時迅速地移動作為背景的白雲和山河湖泊。我們看電視是以白雲和山河湖泊作參照物,於是就產生了孫悟空騰雲駕霧飛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攝人坐在開動的飛機和火車裡觀看沿途風光的鏡頭?如何拍攝武藝“高強”的人“飛簷走壁”的鏡頭?

6、板書設計

一、運動的世界

二、運動的描述

三、機械運動

1、定義副板書:地面、樹木、房屋

2、參照物副板書:司機——以車廂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小孩——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運動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四、應用

7、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本次課程設計,極多的運用到了多媒體課件,課件本身包含了文字、圖片、動畫、音樂的視聽內容,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給予學生一刺激,這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活躍課堂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一種形象的展示,多媒體課件對於教學內容的輔助效果是極其明顯的。如若多媒體課件,那麼在一些運動形式的展示中,將不好操作,經管可以用微縮模型展示,但由於模型的大小的限制等,效果應該是不如多媒體展示的。

8、教學設計後記

作為一節概念課,如果只是死板的敘述知識內容並加以一些練習,效果可能是不會太好。本課程教學設計,從實際出發,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出發,通過例子,引導學生從例項中總結出規律,引發對規律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並且在解決一些實際的例子的時候,掌握對知識的運用。課堂上,用多樣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對學生的感官予以較為強烈的刺激,加深其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多次進行分組討論,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培養學生一種進行探索併合作討論的科學研究精神。並且,課堂上給予的問題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的例子,以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練聯絡,將理論運用於實際的應用能力。還在課堂上告知學生一種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簡單到複雜。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2

20__年9月,我又擔任了八年級兩個班物理課的教學。教學伊始,為了讓他們更加喜歡物理,我便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究產生興趣和熱情,讓他們帶著對新學科的好奇,保持著對物理的興趣,進行物理課的學習,由此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反思本學期的課堂收穫,可歸納為“兩個要抓住”。

一是要抓住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國中物理更是如此,可操作的實驗很多,所以不管實驗的難易程度怎樣,我都會精心準備,哪怕是很簡單的小實驗,我也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親自參與、動手實驗,課後親自動手進行小製作,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在製作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感受物理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在進行引言的教學中,我並沒有告訴學生物理是一門什麼科學,也沒有用灌輸式的方式告訴學生物理研究的是什麼。而是給了每一個學生一個漏斗和乒乓球,讓他們親自參與猜想、實驗和觀察,親身體會物理學科的情況,課本上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其實,把實驗留給學生,讓學生動手,讓學生感受,課堂就不會不好控制,學生只要有儀器,只要有研究的內容,他們是積極配合的。教師只要適時地加以引導,探究的問題都解決了。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把漏斗和乒乓球給了學生,通過學生的猜想、實驗和觀察,我提問,通過實驗看到了什麼?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學生們都齊聲回答,乒乓球沒有掉下,猜想不正確,學生興趣很濃,接著有的就喊,老師,為什麼啊?我沒有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引導他們說,只要你們學好了物理,這些奧妙就迎刃而解了,教學效果很好。另外,課本中有槓桿平衡實驗,我提前讓學生用自己做了,先請小個子和大個子同學各一名去推門,問同學們哪個同學會贏,學生們都齊聲回答:大個子同學會贏。然後就讓一個小同學用手指按住門的邊緣,讓一個大個子同學用力按住門軸,結果可想而知,同學們就會說這樣不公平,我就說這就是應用了物理知識,學生便通過實驗,輕鬆領會課上內容,且興趣很濃。

物理是一門與實際聯絡緊密的科學,有些問題實際動手做一做,比空洞的說教更有用。比如光的色散,我讓同學們用一面鏡子斜放入裝滿水的盤子裡,然後讓太陽光斜射入,在白色的牆面上就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這樣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教學效果很好。

物理是一門有用的學科。在進行完光學的教學後,我讓學生自己設計製作潛望鏡。時間不長,真的有一個班的學生把自己粗糙的作品交給了我,讓我提出意見和建議。我仔細的看了,一個很簡單的盒子,兩塊互相平行且與水平方向成45度角的平面鏡。在下方看能夠看到高處的物體,還真的不錯啊!

通過和他們的交流和溝通,我越發的感覺到,把實驗交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你會詫異於他們的奇思妙想。

二是要抓住學生的感情。

我儘量為自己創造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學生親其師,才信其道。每一屆學生我都從第一節課開始就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我性格溫和,而且比較幽默,很容易便與學生打成一片。他們與我沒有距離,說話很隨便。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回答問題時都搶著回答。

上課時,我總是笑著走向講臺。以自己飽滿的熱情和友好的眼神影響學生。有學生說,上物理課提神,不是學科本身提神,是他願意以一種歡樂的氣氛去學習。回答問題時,特別是全部回答時,有的學生說一、兩句“廢話”,學生們被逗樂了,我也不會去責怪,而是以一種友好的態度去看待他們,肯定廢話中的有用的知識點,用幽默的語言指出其不足。達到讓他們敢於發言,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哪怕是錯誤的。敢於發言也是一種能力,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是不容易的。由於有我的寬容,學生們積極發言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效果很好,可見老師和學生的感情交流的好壞,在一定的成分上決定的教學的成敗。有的學生由於不喜歡某一科老師,導致不學習這一科,他們不管後果,不管是不是應該的,國中學生就有這樣的特點,遇到這樣的情況要疏導而不是強制。

進行物理教學還要注重物理知識與日常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物理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學不僅是物理學家要研究的科學,也是我們每一個現代人要知曉的科普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介紹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可以結合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思考、討論、探究日常生活、生產的一些熱點問題。如:⑴為什麼飛機場周圍要驅趕鳥類;⑵打雷閃電時為什麼不要站在大樹、屋簷下?⑶街道旁的路燈是串聯的嗎?⑷光纖通訊,紅外線遙感,磁懸浮列車,電子顯微鏡,電冰箱,微波爐,電飯鍋,空調,可視電話,飲水機,日光燈、光控燈、溫控燈、聲控燈等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⑸日常所說的各種“白汽”是什麼,是如何形成的?⑹火箭發射塔下方為什麼要修一個大大的水池?⑺橋樑為什麼要建成弓形橋而不建成凹形橋?⑻為什麼不能在高速行駛的車輛中向外扔東西?⑼汽車上的“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有什麼作用?⑽我們在上學路上應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及其理由?⑾為什麼“火車站、地鐵站”的站臺上要畫上“安全線”?⑿為什麼遠洋輪船上畫有多條“吃水線”?⒀柴油機和汽油機有哪些異同,在使用中如何節約燃油,如何提高效率?⒁我們為什麼要樹立“能源危機”的意識?⒂我們為什麼要尋求新型的環保能源?⒃人們常說的“熱島效應”和“溫室效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的成因一樣嗎?⒄跑步比賽時如何記時才正確,為什麼?⒅“光汙染”、“核汙染”是怎麼回事?⒆如何減弱噪聲汙染?等等。

當學生了解了物理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生產有如此密切的聯絡時,物理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也就不講自明瞭,物理學的實用意識也就在學生中形成了,這樣必然能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3

教學設計思路:這是八年級物理教材(滬教版)中第一節概念課,對學習物理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同時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習習慣、方法的養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開端。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大膽地參與教學活動,如何使學生能認識並理解有關運動、靜止、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這節課也將為學生學好力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學習任務

本課程是八年級物理教材(滬教版)中第二章第一節課,在知識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瞭解”,本課程的內容不多,但對於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何恰到好處的設計好教學方案,讓學生能有較高的興趣來參與教學活動;如何深入淺出的教學,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物理,這是兩個很重要的問題,解決的好,就能上好這節課。同時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決問題,還要讓學生初步領略到自然現象的美妙與和諧,形成對自然的親近、熱愛、和諧共處的情感。

(1)教學重點:如何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

(2)教學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學習者分析

學生會有以下特點:

1平時常能接觸到相對地面運動或靜止的物體,對運動與靜止有初步認識。

2缺乏對參照物的認識,基本不懂“參照物”這個概念。

3不瞭解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3、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知道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的世界,能舉例說明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與運動的關係。

2瞭解人們以多種方式描述運動的世界(如詞彙、詩歌、畫、音樂)。能說出一些常用的描述運動的詞語和詩句。

3知道如何科學描述物體的運動、靜止;知道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和方法

1通關生活中的例子並配合多媒體課件來證明我們是生活在運動的世界中的,從而引入課題。

2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認識人們從不同角度(文字、詩歌、音樂、繪畫等)對運動的描述。

3舉例說明運動的形式是多樣性的,最簡單的運動就是機械運動。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從簡單到複雜,從而引入機械運動的概念。

4利用機械運動的定義來判斷騎車、小鳥等的運動,從而說明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

5舉例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6舉幾個生動有趣的例子來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相關應用。

7讓學生利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設計高速列車活動站臺。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提阿度。

2聯絡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器材(電腦,投影儀等)

5、教學過程設計

【運動的世界】

1、介紹宇宙

師: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什麼是宇宙呢?我國古代《淮南子·原道訓》書中說:“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出現字幕: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也就是說,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用現代的話說:“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出現字幕: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

師:宇宙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伽莫夫於1946年創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他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發生前,宇宙內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大爆炸使得物質四散出擊,以很大的速度運動,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字幕出現: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發生前,宇宙內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大爆炸使得物質四散出擊,以很大的速度運動,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

2、宇宙在運動

1多媒體課件出現星系影象。

師: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萬個星系,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許多星系正遠離我們而去。目前人類測量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的一個。太陽也不過是銀河系中幾千億顆恆星中的一員。

2多媒體課件出現太陽系影象。

師:同學們請看,這就是太陽系。中間有太陽,周圍有行星圍繞它運動。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教師指示)

3多媒體課件出現自轉與公轉的地球影象

師:同學們再看,這是太陽,這是地球。(教師指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同時也在繞太陽公轉。正是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使地球上不斷髮生日出日落、月盈月虧、斗轉星移、冬去春來等自然現象。(可插入相關圖片,亦可不要)

4多媒體課件出現大陸版塊的運動影象

師: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殼內部的物質也在運動。地殼的運動產生了高山與峽谷,江河的流動形成了溝壑與平原。正是大陸版塊的運動與擠壓,產生了雄偉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

3、生命在於運動

5多媒體課件出現動物奔跑影象(錄影)。

師:請同學們看,看到了什麼情景。

生:動物在奔跑。

師:我們再看一段錄影。

6多媒體課件出現一田徑運動(短跑等)的錄影

師:在錄影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生:(田徑運動的名稱、內容)

師:我們從剛才的兩個影象(錄影)中看到,動物在奔跑,人在運動。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生命都在運動。現在請同學們說說看,我們生活在怎樣的世界裡?

生:我們生活在運動的世界裡。

(板書:一、運動的世界)

【運動的描述】

1、運動描述的不同方式

師:人類既然生活在運動的世界裡,當然會對運動產生巨大的興趣,會對運動進行研究和描述,而不同的人們是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運動的。

(板書:二、運動的描述)

師:看看詩人是怎樣描述運動的。先看畫面(出現小船運動的畫面),在畫面中看到了什麼?

生:小船在運動。

師:詩人是怎樣描述運動的 讓我們來看看李白的一首詩。

1多媒體課件出現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的畫面圖片和詩。

師:請一位同學把這首詩朗誦一下。

生:(朗誦)

師:詩句描寫了詩人乘船順流而東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運動感受。詩人是用語言的韻律和意境來讚美運動的。

師:那麼,音樂家又是如何用音樂來表現運動的?這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的一段旋律。

2多媒體課件出現古琴曲《流水》的五線譜和音樂。

師:音樂家是怎樣表現出流水的?他用的是旋律和節奏來表現運動的。

師:古今的畫家都想在靜止的畫面上表現出運動來。下面請大家欣賞梵高的《星夜》,看看他是怎麼描述變幻的星空的。

3多媒體課件出現梵高的畫《星夜》

師:這幅油畫通過旋轉扭曲的形態變化、冷暖色彩的強烈對比,展現了一個浩瀚神祕,驚心動魄的運動世界。畫家是用形態和色彩描繪運動的。

師:那麼,科學家用什麼來描述運動?科學家用特定的概念、數學工具以及實驗的方法來描述與研究運動。

2、機械運動和參照物

師:運動的形式是多樣的,例如:機械運動、分子運動(產生熱現象)、電荷運動(產生電和磁現象)、原子核內部的運動(釋放巨大的能量)等等,其中,最簡單的運動就是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從簡單到複雜。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下機械運動。

(板書:三、機械運動)

師:那麼,什麼是機械運動呢?在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出現字幕: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

(板書:1、定義)

師:你能在日常生活中舉出一些機械運動的例子嗎?

生1: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師:為什麼汽車在做機械運動?

生1:因為汽車相對於地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它在做機械運動。

師:很好。那麼,還有誰能再舉出例子?

生2:小鳥在樹林裡飛。

師:你又是如何判斷小鳥在做機械運動的?

生2:小鳥相對樹木位置發生變化,所以小鳥在做機械運動。

生3:老師在講臺前走動也是機械運動。

師:為什麼我在做機械運動?

生3:因為老師在走動時相對房屋有位置變化。

師:說的很好。剛才同學們都很好的運用了機械運動的定義,舉出了些做機械運動例子。大家都用到了另一個物體做標準,來看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改變。第一個同學的例子,是地面;第二個同學的,是樹木;第三個同學的,是房屋。(副板書:地面、樹木、房屋)那麼,大家想一想,這些不動的房屋、樹木、地面是不是也在做機械運動?為什麼?

生:它們都跟隨著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而整個太陽系,以至銀河系,也都在不停的做機械運動。

師: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什麼結論?

生: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

師: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因此,我們研究機械運動是有重要的意義的。在物理學中,把前面我們所說的“另一個物體”叫做參照系。(板書:2、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既然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那麼我們平時又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那個物體是靜止的,這又是怎樣一回事呢?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

1多媒體課件出現舊課本中《誰在動》的影象

師:這是一輛小車,車裡有一個乘客(教師指示),這個乘客是我們研究的物件;路邊有一個小孩(教師指示);這個是司機(教師指示);他們都來觀察乘客的運動情況。現在讓汽車運動。當車運動時,司機說他沒動,反而路邊的孩子讚歎他運動得真快。那麼,你認為誰說的對?請大家分組討論下。(學生分組討論)

生:他們說的都對,因為他們所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司機以車廂作為參照物,看到乘客相對車廂沒有位置變化,所以他說乘客是靜止的。而路邊的孩子是以地面為標準,看到乘客相對地面有位置的變化,因此孩子認為乘客是運動的。

(副板書:司機——以車廂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小孩——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運動的。)

師: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參照物來講的。參照物不同,所得到結論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板書: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師:因此,我們描述物體“運動”或“靜止”時,要特別說明是以什麼為參照物。當然,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所以說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的。

【運動和靜止相對性的應用】

師:下面,我們就用運動和靜止相對性的有關知識來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板書:四、應用)

師:我們先看下問題一,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一,出現字幕:問題一:有一次巴黎報紙上登出了一則廣告,說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作一次的長途旅行。許多人把錢寄去了,結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說:“親愛的先生(小姐),請您躺在床上讓地球帶您開始這次旅行把,您要記住,我們的地球每晝夜要跑4萬公里呢!”許多人有受騙上當的感覺,於是告到法院,說商人犯了欺詐罪。問:如果你是法官,將如何審批?)

師: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判這個商人犯欺詐罪嗎?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下。

(學生分組討論)

生1:我認為商人沒罪。因為你躺在床上時是與地球一起運動的,而且速度還很大,每晝夜跑4萬公里。當然是在旅行啊。

生2:我認為商人有罪。因為我躺在床上不動,還要寄錢給你;如果你在床上,會把錢寄給我麼?

生3:我認為商人有罪。因為我們平時認為的旅行,是要離開家的,坐車到外面看山、看水、看風景的。而沒出門,躺在床上能算是旅行麼?

師:大家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很好。其實,商人有沒有犯罪,關鍵在於判斷躺在床上是否是旅行。如果是,那麼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商人所應得的,他就沒罪。如果不是,那麼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被商人騙走的,他就犯了欺詐罪。那麼,什麼是旅行?人要離開家,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到某地觀光,這才叫旅行。也就是說,必須以家為參照物,人相對家要有位置變化,這才叫旅行。所以,商人是犯了欺詐罪。這個商人是應用了物理學裡參照物的選取不同來進行詐騙的,可以說是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其有罪,法官也要有相應的物理知識。

師:現在再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而,出現字幕:問題二:在國外的一次汽車越野賽中,當飛快的賽車穿過郊外的村子時,村民十分高興,他們向車手奉送西瓜。他們看準迎面飛駛來的賽車,輕輕地丟擲一個西瓜,但是誰也沒想到,西瓜落在車上,砸壞了汽車,使得車手受了重傷。為什麼一個西瓜會產生那麼大的威力?)

師:為什麼輕輕丟擲的西瓜會產生那麼大的力量?現在我們競賽一下,看看誰最先回答出答案。

生1:因為衝擊力很大。

生2:因為速度飛快。

師:誰的速度快?

生3:汽車的速度快。

生4:西瓜的質量大。

師:很好。現在我們用剛學到的知識來分析一下:輕輕丟擲的西瓜,以地面為參照物,它的速度很小;那如果以汽車為參照物,結果又如何呢?

生:一樣大。

師:村民輕輕丟擲的西瓜,對地面來說,速度很小。如果汽車是靜止的,那麼西瓜相對汽車的速度還是很小,沒什麼威力的。但是,汽車是以很快的速度飛馳而來的,如果西瓜不動,車飛快的開過來,與車不動,西瓜以與車一樣大的速度飛過來的效果是一樣的。西瓜質量很大,速度又那麼大,自然就產生了極大的威力了。

師:再看問題三。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三,出現字幕:問題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位法國飛行員在轟炸了德國後返航的途中,突然發現臉邊上有一個小東西在遊動。他順手一抓,發現抓到的竟然是一顆射向他的德國子彈。試問,飛行員為什麼能夠抓到飛行的子彈?)

師:為什麼這位飛行員能夠抓到子彈呢?大家分組討論下。

(學生分組討論)

生:因為子彈的速度、方向與飛機的速度和方向是一樣的。

師:飛行員能隨手抓到一顆飛行的子彈,說明他們之間是相對靜止的,這時飛行員的速度與子彈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說,以飛機作為參照物,子彈是靜止的,以子彈作為參照物,飛行員也是靜止的,即他們保持相對靜止。所以飛行員能抓到子彈。

師:由問題三中得到的啟示,我們來解決下這個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顯示問題四,出現字幕:問題四:快速列車速度可達到170公里/小時,若列車到站時要停下來讓旅客上下車,將是很費時的。你能否想個辦法讓列車進站時不停下來,同時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車?)

師:(出現動畫情景,教師介紹情景)這時站臺,這是一列快速列車經過站臺。現在,應該怎樣解決上訴問題?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師:這個問題要解決的的關鍵是“列車進站時不停下來,同時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車”

(學生分組討論)

生:要讓站臺動起來。

師:對。那麼要怎麼動?對速度有什麼要求?

生:速度與列車的要一樣大,方向還要一樣。

師:也就是說,要讓它們報紙相對靜止。

師:沒錯,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讓列車和車站保持相對靜止。那麼就要設計一個活動站臺,當列車快要進站時,站臺動起來,當站臺與列車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時,旅客就能安全上下車了。

【小結】

對本課所學習的知識點再次進行提點。

【形成性練習】

1、如圖2-2所示,三輛小車以圖甲的位置開始行駛,經過一段時間後,三輛小車位置變成了圖乙的形態,通過對甲乙兩種形態的位置對比,根據我們學過的知識,討論並指出各車相對的運動狀態有幾種?

2、電視、電影中正是利用了運動的相對性原理,拍攝出了孫悟空的“騰雲駕霧”。孫悟空“駕雲飛奔”,是先拍攝出孫悟空在“雲朵”(佈景)上的鏡頭,再拍出天空上的白雲、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鏡頭,然後將兩組畫面放到“特技機”裡疊合。疊合時迅速地移動作為背景的白雲和山河湖泊。我們看電視是以白雲和山河湖泊作參照物,於是就產生了孫悟空騰雲駕霧飛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攝人坐在開動的飛機和火車裡觀看沿途風光的鏡頭?如何拍攝武藝“高強”的人“飛簷走壁”的鏡頭?

6、板書設計

一、運動的世界

二、運動的描述

三、機械運動

1、定義副板書:地面、樹木、房屋

2、參照物副板書:司機——以車廂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小孩——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運動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四、應用

7、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本次課程設計,極多的運用到了多媒體課件,課件本身包含了文字、圖片、動畫、音樂的視聽內容,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給予學生一刺激,這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活躍課堂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一種形象的展示,多媒體課件對於教學內容的輔助效果是極其明顯的。如若多媒體課件,那麼在一些運動形式的展示中,將不好操作,經管可以用微縮模型展示,但由於模型的大小的限制等,效果應該是不如多媒體展示的。

8、教學設計後記

作為一節概念課,如果只是死板的敘述知識內容並加以一些練習,效果可能是不會太好。本課程教學設計,從實際出發,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出發,通過例子,引導學生從例項中總結出規律,引發對規律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並且在解決一些實際的例子的時候,掌握對知識的運用。課堂上,用多樣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對學生的感官予以較為強烈的刺激,加深其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多次進行分組討論,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培養學生一種進行探索併合作討論的科學研究精神。並且,課堂上給予的問題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的例子,以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練聯絡,將理論運用於實際的應用能力。還在課堂上告知學生一種物理學研究的方法:從簡單到複雜。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4

擔任八年級的物理教學一年時間了,在這其間雖然是我在教學其實在學生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教學上的問題也不斷的讓我在思考,教與學不僅僅就是教也學物理知識這麼簡單,其中參雜著很多因素。要教好物理當然也少不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帶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感覺物理的奇妙。

1、樹立物理理念剛出校門,從學生的心態轉變過來,來拿起課本走上講臺,這就是我教學的開始。本以為教學教學,傳受知識是我最大的職責,第一節課將學生帶進物理世界來,有好些小實驗都挺有趣的,我選擇了幾個簡便操作,選材方便的小實驗給學生演示以便提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了解物理是門其樂無窮的科目,它不僅有去而已神奇。但是我一味想著學生的好奇,在實驗之餘直接進入枯槽的書本知識。而沒給學生樹立物理理念,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門科學嚴謹的科目,學習它要學會思考,學會觀察,而且要有一絲不苟的精神。其中計算需要大家小心謹慎,原理要領會。

2、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中學生畢竟還處於朦朧好學階段,物理知識的奇妙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吸引。儘可能用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自學,這樣一來比枯曹的講解更為有效。重視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有的學生確實有明顯的偏科情況,有的學生偏向文科,對他們來說物理的學習就是困難,而且由於這種因素他們會對物理的學習產生一種抵制因素。對此要這樣的學生好好學習物理首先要解開他的心結。讓學生能放開心懷來接受物理,並不是作為一門學習任務,而是作為一種興趣,給學生培養濃厚的興趣,讓他們自主學習。同時有一些學生很努力但是物理學習就是不得要領,可以嘗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一味的死記硬背知識便不能靈活運用,題海戰術以及填鴨式的教學已不適用於新課標的改革。

4、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我覺得加強自我培訓、提高自我素質也很必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5

時至今日此時,我的心緒還在縈繞在月考的成績之上,心底裡就像壓了一塊沉沉的大石頭,放不下。

這次月考,給我的感覺遠不能用震驚來形容。星期四成績就已經大部浮出了水面,我看著那些數字,眼前一片黑,天地就像塌陷了一樣。

每次考後,孩子們都會惴惴,因為每個人考的都令人滿意的時候不太多,而每次月考,都是我電閃雷劈、神色俱厲之時,暴風雨就要壓境了。

我的心中何嘗沒有波濤洶湧呢?我的心裡,我的肩上的擔子有多麼沉重,又有誰能夠知道?平時在學校,為了學生們轉;在家裡,甚至在夢裡,也都是圍繞著每一個學生的狀態縈繞,我的臉上常常不苟言笑,可誰知道每一刻我都在殫精竭慮?而這次的結果,無異於海嘯,就幾乎摧毀了我構建的夢想。

人應該講誠信的,答應了別人就應該做到。國中部我的這個班從開創之初直到現在,多少人關注?想到各位領導,李校長孫校長的期望,安主任的事無鉅細,規範與引導,鄭主任的身體力行,安慰與鼓勵就讓我為孩子感到幸福,為自己感到幸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其實也不為名利,就為了幹得痛快,活得舒心。在這個人性化的集體裡,我很累,但我真的很快樂,我不為任何世俗的目的工作,我為工作的過程而快樂。

剛進九年級時,我就緊張,九年級上學期,我和各位課任老師把課程圓滿結束,算是完成了任務。九年級下學期,面臨會考,我精神愈發緊張。假期裡就在想我這個學期應該怎麼過,每個學生什麼狀況,教學的重點環節應該怎麼把握。我也寬慰自己,只要盡力,一定會有好結果的。

我理解領導們的期望,但我實在是沒有想到領導們對我們抱有這麼大的期望。這在我,在我們所有老師,簡直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說嚴重點,這簡直就是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時刻。幾次辦公會,幾次九年級組老師開會,領導們對九年級購置實驗器材的態度,讓我感動,讓我沸騰。我在班會課上多次強調,我們九年級班就像危難之中的中華民族,就像困難面前的附中人,就像我們九年級在每一次學校活動之中的表現一樣,關鍵時刻,萬眾一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是成功路上的曲折?還是我過於盲目樂觀?這一次月考給我,給課任老師,給所有的學生以重重的一擊。我想過不是太好,但沒有想到會到如此地步。我不想再跟人家差的學校比,我不想沾沾自喜,我只想以這一次的教訓,換來以後更加腳踏實地的努力。

錯誤既然鑄成,後悔無濟於事,倒不如認真反思,把錯誤當成一塊墊腳石。

先分析一下學生目前學習的狀態吧!

首先,學生還沒有回到學習的軌道上來。誰都知道九年級很累,誰都料到九年級這個學期會緊張如戰場,所以,在寒假裡,大多數的人都像快要溺死的人,緊緊抓住消閒的最後一根稻草。等半是期盼,半是不情願,但仍不得不來到學校,一下子融入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是很難適應那緊張的生活節奏的。白天難以集中精神,晚上對作業疲於應對,加上早上早起,睡眠不足。導致一天又一天的惡性迴圈,致使學生學習狀態不穩,學習效率不高,考試成績不佳在所難免。

其次,沒有找到良好的學習方法。跟各位老課任老師談起來,最難教的其實不是平時,也不是九年級上學期的緊張,而是九年級下學期的綜合複習。平時的學習,再緊張也是按部就班,知識範圍有限,學習起來也不會感覺像是漫天撒網。很多學生在考完之後如夢初醒,評價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簡直就像夢遊。

第三,是無的放矢,找不到重心所在。這次月考,因為九年級上學期課程已經全部進行完畢,這學期轉入全面複習階段,但原來各個學期都有明確的進度,唯有九年級很籠統,只有“單元複習”幾個字。加上各位老師的複習策略不一,有的是從七年級開始複習,有的是從九年級開始倒著複習,而這次月考,基本是跟我們的複習計劃背道而馳,比如語文英語我們是從七年級開始複習,考試範圍卻是九年級。歷史新課還沒有結束,考試內容卻是七年級。也就是說複習的內容和考試內容正好脫節。所以我平心靜氣想一下,也權當安慰自己,幸虧是這樣,而不是我們複習完畢卻考成這種情況。反過來一想,還是不能原諒自己:還是教的、學的不紮實。

第四,學生面對會考的心態狀況不一。跟上面的相比,其實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面對大賽,最關鍵的是心態,號稱二分技術八分心態。而在戰爭之中,決定勝負的往往不在隊伍龐大,而在於軍心,四面楚歌就是明顯的例證。

在這區區幾十人中,有好幾種心態。心態最穩定的是學習排名前十的學生,這些學生目標明確,心無旁騖,知道關鍵時刻應該迎難而上,學習穩紮穩打。

患得患失的是十幾名左右的同學,想考一中,差點實力;想要放棄,又不甘心。所以在別人埋頭苦幹的時候,這些人卻是前瞻後顧,左顧右盼,心思不能集中。

最差的,最苦的是最後一批人。其實面對會考,沒有誰會舉重若輕,但當自己實力差別太大,想使勁卻又無計可施,想上進卻發現腦中幾乎是一片空白的時候,無奈之下便選擇了放棄。

面對這些,我已預料到,也做過許多有的放矢的談心,但沒有事實做依據,很多人還是沒把我的勸說放在心上,甚至認為我小題大做。事實勝於雄辯,月考之後,吹盡黃沙始到金,還是放平心態,同仇敵愾,從頭再來吧。

星期四下午,我實在按捺不住焦急,於是我快刀斬亂麻,聲色俱厲地給學生開了一次班會課。

我一個一個的跟學生們分析,讓學生自己分析自己最近的學習狀況,然後一針見血指出他(她)目前存在的問題。不包容,不徇私,不誇大,不隱惡,對症下藥,實事求是。然後一直到晚上八點,全部處理完畢,讓學生們晚上都好好的反思、總結,以便第二天能夠以嶄新的面貌投入到學習中去。

第二天星期五,我又給孩子們找出癥結所在,掃除前進路上的絆腳石,然後集體明確:

1, 端正態度。人的天資有大小,但一個人的努力與毅力應該無分別。能考100分就不能考99,能考59,就不考58,可以允許成績有差異,但是這成績必須是你盡了全部的努力。然後我給學生們學習只是我們人生的一個方面,然而做事情的態度卻能決定你成事與否。

2, 頭腦清醒。我說世界上有一種人叫窮忙族。整天忙得不得了,但生活卻沒有實效,這種人生很悲哀。想想我們自己是否也陷入了窮忙的境地?知識明明學過了,為什麼兩遍三遍十遍八遍就是記不住?所以在做事的時候,就得有心。學過的東西就得動用一切手段,耳聽,手記,圈點,互說,互問,溫故知新……記住,記住之後就不能忘。

3, 通讀教材。九年級時期是綜合國中所有知識的時期,這時候的學習,“臨時抱佛腳”基本無效。原來小月考,知識有限,臨時發力,偶爾也能取得好成績。然而到九年級,如果還是以點帶面,就好比是撿了芝麻漏了方瓜。再看看成績好的同學,人家的力氣都是用在平時,把教材吃透,把知識織成網路,才會駕輕就熟、從容自如。

4, 穩紮穩打。最近作業確實夠多,以至於學生們早早到校不幹別的,互通作業,甚至照抄。現在反思一下,照抄的作業有無功效?還不是欺騙了老師更貽誤了自己?!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背得挺熟,為什麼不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呢?

至於我自己,於危如累卵的局面之下也鄭重反思。

首先:調整心態。正確面對這一次失敗。我也想清楚了,這一次的月考,失敗比成功好。成功往往使人麻痺,失敗才會使人看到距離。月考的結果,接下來的談心,第二天就讓孩子們有了嶄新的改變。我相信以後孩子們學習會更清醒,做作業會更盡責,心態會更平穩。

其次:以大局為重。作為班主任,我也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調整。剛開始我還是按照原來的管理方法來管理,還沒有合理調整管理策略。以後的日子裡,更應該多關注複習方法為重。至於自己,所有的書稿,約稿全部推掉,心無旁騖,放手一搏。

第三:搞好協調。九年級學生,全盤好才會真的好,不能有一門弱科。所以做班主任,發現問題,及時溝通。有時候也不妨舍小家顧大家,為了全域性,統籌把握。

第四:與學生同甘共苦。這上下的日子裡,全程跟蹤,做學生的主心骨、貼心人、排頭兵,坦誠以待,有問題及時解決。

總之,用八個字概括自己的心跡吧:盡心盡力,無怨無悔!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6

醞釀許久的課程改革這學期正式實施,我有幸參加了今年暑期國家舉辦的“國培計劃” 20__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師遠端專案培訓,本期也正好擔任高一物理課教學,現在實施“新課改”的第一個學期已經過去一半多了,回顧這半個多學期的點點滴滴,感悟頗多。

感悟一 高一物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教師難教,學生感覺到也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從教二十多年,在和學生交流時,常聽到學生這樣說:“物理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許多物理教師也認為這種情況在高一新生中相當普遍,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瞭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存在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的梯度過大

國中物理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物件、單一過程,易於學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學則是採用觀察實驗、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象假說、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物件的多個狀態、多個過程、動態的複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況且高一新生還未形成較好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解題技能。對數學符號和物理專用符號的區別,圖象結合物理情境的想象與思考能力的培養,解題時畫受力分析圖和運動情境圖的習慣和規範還未養成,物理量的單位、有效數字、方向以及解題格式的規範化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

2.高一新生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還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一新生面對新的教育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少學生感覺還很不適應,心理波動大,存在著明顯的“過渡期”。會考結束後我曾對學生的成績做過一次調查,絕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或很不滿意,主要原因是對高中階段的學習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不適應階段持續時間越長,對學生學習影響越嚴重。另外高中的課程和教學方法與國中大不相同,高中階段的課程明顯增多,且內容多,難度大,課堂密度高,進度快,知識原理抽象,各部分知識又相關聯,學生如果仍採用國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概念,雖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也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每次上物理課,都覺得聽不大明白,不能及時地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就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從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3.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運用數學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數學知識,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常用的就有十多個,每個公式涉及到四個物理量,其中幾個物理量都為向量,並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適用範圍,學生在解題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更是難上加難,如:

在運動學中用v-t圖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時學生還沒有學過斜率概念,在運動和力的合成與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式知識,而學生卻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式定義,一般三角函式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都還沒有學,學科知識之間的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學的難度。

感悟二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對於進入新課改的一線教師來說,面臨的最顯性的變化就是“新教材的變化”,首先,它由原來的一綱一本,變為現在的一綱多本;其次,它變板塊體系為模組體系,以模組為單位實施教學;第三,教材 “增胖”了許多,開設了許多欄目,例如,思考與討論、說一說、做一做、科學慢步、STS等。增多了許多與生活、生產和現代科技緊密聯絡的資訊與材料,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是擺在每個一線教師面前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的體會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新教材的處理上要做到“用”、“研”、“選”、“活”,既用好教材,研究教材,選好教材,靈活處理教材。

感悟三 把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成為課堂教學行為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物理課程要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瞭解科學研究方法,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與熱情,認識物理學對科技進步以及文化、社會發展的影響,為終身發展形成科學世界觀和科學價值觀打下基礎”。面對這些要求,教師要努力轉變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或只滿足於讓學生感覺到新奇或吸引學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於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要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知識的傳授到注重素質的培養,不斷地探索、實驗、總結和完善提高。

感悟四 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學更有利於學生對核心知識的掌握,有利於能力的提高,要實現三維一體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首先,對基礎知識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緻,否則會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並給以後學生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例如:在講解“靜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不透徹,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就會經常出現摩擦力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其次,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上,要儘量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不能在課堂上一味地增加課堂的容量,要留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我認為這樣做能夠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親近感,從內心樂意雲接受新的知識,使知識變得更易識記,更易掌握。例如: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教學,以往的教學過程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演推導運動規律,接著講解例題,最後總結解題規律結束教學過程。表面上看,整堂課講解了例題,教師會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實則不能,很多學生經歷了幾個星期的學習也不能把位移與時間的關係,速度和時間的關係與位移和速度的關係式記下來,原因是,學生沒有經歷探究規律的過程,沒有得到情感的體驗,很難把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東西。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轉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一起發掘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透視學生觀察,實驗、思維等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7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一、問題提出:

老師們為物理複習課辛勤勞累,有時候得不到應有的收效?原因在哪裡?經過這個問題的思考,我覺得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識”的複習課中,老師們往往都是通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現為老師津津樂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經心,沒精打彩,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出學生需要通過問題來複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道理就在這裡,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發揮主導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複習課中,以往的教學往往是闡述一種方法後,立即出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例題或練習,學生只管按老師傳授的方法套用即可,這樣,學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後或考試不會思考、不會做題的現象。在解答問題上,學生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這就是當前物理複習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決途徑: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物理複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為,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例如在複習力的平衡問題時,可以根據解答平衡問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老師可以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幾種解法。為此,我認為用這種方法進行物理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設計:

課前針對複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換言之,即以題目為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然後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並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為“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為“見題想法”。

四、方案實施:

1、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複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複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2、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為綱,以教本為本,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範作用。

3、一組題目解完後,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裡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溫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後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4、題目要能及時反饋教學資訊,隨時調節教學。因為能讓學生當場瞭解解題過程,知道正誤,及時反饋,教師由此也能立即獲得學生方面的資訊。糾正或強化,隨時解決,不燒夾生飯,這樣教與學的針對性都強,教師及時瞭解學生掌握了什麼?還未掌握什麼?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未掌握?等等。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8

我們都知道,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粒子有三種——分子、原子、離子。教學中先出現分子,然後才陸續出現原子和離子。當教學中出現了原子、離子之後,就必須向學生提出: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還有原子和離子這兩種微粒。而每當這時,學生就很容易將這三種微粒進行比較。這對國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微觀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好多學生理解起來就產生了障礙。例如:有的學生會問:“老師,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那原子呢?”這時,我就要用許多相關的內容去給他們解釋。可很多時候學生聽後,從他們的表情中我就能看出來:他們並沒有完全聽懂。因為對於國中學生而言,他們剛剛接觸化學知識,所以想讓他們理解透徹,那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況且現在的農村教學,還沒有達到能把課件製作、網路教學帶到課堂去幫助學生們“想象”的程度。

其實,我認為,對於分子、原子、離子這三種微粒,只有當它們直接構成物質時,才能保持這種物質的化學性質。根本不能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無關的大小比較,還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我仍贊同以前的舊教材(三年制國中教材)的說法: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種說法最恰當不過了,因為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還有原子、離子呢!這樣,學生理解起來也容易接受了。

“ 原子”的定義是: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我感覺這種說法欠妥。因為當我給學生講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對於水和NaCl的形成過程中,出現了形成共用電子對和電子的轉移的情況。結果,課後有的同學就問我:“老師,不是說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了嗎?那2H2+O2=2H2O這個反應中,怎麼從原子中分出了電子,而且還形成了共用電子對,在2Na+Cl2=2NaCl中,也從原子中‘跑’出了電子的轉移了呢?”我木然。因為事實確實如此。

所以,我認為,在國中化學的學習中,對於初級階段、啟蒙階段的國中學生而言,如何給“分子、原子”下一個更好的定義,能夠幫助他們去更容易理解、接受這些微觀粒子,是很必要的。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9

在幾年的物理教學實踐中,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首先教師自己要有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就拿教材來說吧,教師不要把教材當本本,當我一成不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灌輸學生,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如認識特點、心理特點以及認知水平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創造性地和有選擇性地利用和處理教材,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教程。但其指導思想不能變,那就是有利於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能最大程度地使教學的設計過程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設計的思路符合新課程倡導的理念。

總之,教學不要把物理教育單純地理解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照本宣科,抱殘守缺,是培養不出創新人才的。進行了以探究為主的課堂教學,就是創新教學方法的一種。這種方式,可適用於定理、性質和一些物理規律的學習。當學生進入社會後,在物理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方法以及善於合作交流、敢於探索的精神,卻是人們一生中長期受用的。

《串聯和並聯》這節課的學習,我採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首先由教師創造情境,提出問題,再讓學生通過畫圖判斷,找規律,然後由學生想、畫,做做看,去驗證結論……使學生自始至終感悟、體驗、嘗試到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品嚐著成功後帶來的樂趣。這不僅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思想和方法,同時也體會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為學生今後獲取知識以及探索、發現和創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增強了學生敢於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和努力學習物理信心和勇氣。

要想真正搞好以探究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必須掌握多種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技能,不斷更新與改變教學觀念態度,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既能自主探究,師生以能合作互動的場所,培養學生成為既有創新能力,又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公民。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牢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必須體現出學生主體性。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10

1.教師敢於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實踐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通過實驗引發討論,培養學生探索事物現象的能力;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能力;通過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在這些方面的訓練上也應放開手,多啟發。

3.本節課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測量方法很多,可以通過評估找到最優方案進行實驗。如果仍有學生堅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許其按照自己的方案進行,不要讓學生留有遺憾;

4.教學過程中應該適時加上空氣對氣球有浮力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進行簡單分析,尋找它們之間的共性。對知識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11

整節課的教學氣氛很好,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提高了親自動手實驗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懂得了理論來源於實踐的科學道理。課堂中,進行分組實驗,學生自己動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得活,記得牢。但也有一些後進生不敢主動參與動手實驗,回答問題也不夠積極,今後一定要想辦法激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探討解決問題的勇氣。同時,今後的教學中也儘可能的多運用多媒體,最大最好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效率效果最大化。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12

一、傳統物理教學的反思

傳統物理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物件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師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為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程序,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為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二、物理學習中的“思”與“問”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物理學好,他們也試著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為什麼呢?我想大家都忽視了“思”與“問”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物理課程並不像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物理題型靈活多變,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等。

物理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三、投影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靜態變動態,提高學習興趣

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圖是靜止的,若用動態投影輔助教學,效果更好。如在講槓桿的力臂概念時,老師在黑板上怎麼畫都是靜止的,學生印象不深。用可動的投影片,力臂會隨力的作用方向改變而改變,學生看起來十分鮮明,興趣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內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2、師生共同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時,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展示了題目,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潛能,也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於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3、增大資訊量,提高教學效率

事實證明,學生在消化知識時,只有不斷地向大腦中傳輸資訊才能引起記憶和理解的連續發展,利用投影教學,貯存資訊多、傳輸資訊快、直觀連續,使學生得到不斷練習、消化、理解知識的機會,提高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做練習時採用手寫題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過7~8道,用投影展示可達10~20道,教學效率提高明顯。

一隻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已不適應大面積、快速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的改變,而且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

四、培養差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差生轉化工作,首先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以為不僅要教好物理,還要關心、熱愛差生,使師生間形成“情感共振”,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特點,物理學科與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關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從而使他們形成較濃的學習興趣 。

國中物理教學案例反思 篇13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滲透到基礎教育中來,作為一名物理教師也應該對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革創新,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卻感到了問題重重。

一、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學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同時感到教學時間之緊張。其實,實施探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要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培養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習慣,喚回他們創造的激情、積極的態度以及活潑開朗的心情,所以多佔用一些時間是值得的。但需要說明的是,實施探究教學不完全在課堂上完成,只要學生有探究的積極性,就完全可能在課外去做他們有興趣做又能做的事。課上老師只讓學生彙報探究方法與結果,可大大節省授課時間。只要老師在平時的備課中,能對教材做到統攬全域性、總體規劃,不單節孤立被動的備課、授課還是能夠解決時間緊的問題的。

二、在強調“創新、實踐、探索”的課程主旋律下,師生應共同營造一種動態的、充滿生機的課堂。但上課時要解決好“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課程的要求,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階段,必須開展非指導性教學,要“放”,但要善於從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實際學習的興趣需要出發,讓學生去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質疑、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切忌將預設的教學目標、自己的經驗、態度、價值觀強加給學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課堂教學的複雜性,需要老師將學生、教學內容、課堂的際遇等諸多因素納入教學過程,進行課堂的適當調控,使課堂放而不亂,學習環境和諧。

另外,還要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例如:在學生還不善於合作學習的情況下,教師應考慮合理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競爭與合作,協調班級成員之間的關係,同時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獨立轉向合作;隨著課改的深入,可逐步培養起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原則、方法、步驟,即可克服學生自主學習時的盲目嘗試和無意義的猜測,提高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三、過去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是統一的,目標非常明顯,我們以“超綱”、“不考”為理由,不允許不確定的知識點進入課堂。與此相反,新課程增加了教學中本來就有的那些不確定性。例如,教學目標、結果、物件、內容、方法、過程的不確定性使課堂教學中的不確定性情境大大增多。為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是個研究者、決策者,對於課堂教學不確定的,可以成為創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組織者、參與者。因為新課程標準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和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列入到與“知識與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納入到了課程資源中。教材上出現的內容不一定都講,對於不確定性情境產生的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而無法一一答覆時,可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發揮網路資源的優勢,開展討論、研究性學習,突破課堂教學的侷限性。

四、新的教學方式有著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替代的優點,尤其是在目標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髮展為核心;二是目標內容更為全面,不僅有學科知識、還有科學過程、方法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三是將三大目標統一於科學探究的過程,強調知識在探究過程中構建。要朝著“促進學生的發展,有利於改革的進展”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毫無顧慮地、大膽地改進自己的評價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於學生髮展。無論課程教材怎麼改,打牢基礎始終是中國小階段的首要任務,

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問題是肯定會有的,只要我們不斷思考、大膽更新自己的觀念和實踐,就一定能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