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電和磁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3.51K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是六年級上冊《能量》的第一課,本課將“重演”科學史上著名的發現電磁現象的過程,讓學生“發現”通電導線能使小磁針偏轉,從而認識電可以產生磁,增強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指導學生做科學家奧斯特做過的實驗——通電導線使指南針偏轉,經歷對新現象進行分析、解釋的思維過程;第二,做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用線圈代替直導線做電生磁實驗,為理解電磁鐵原理打下基礎也為研究玩具小電動機埋下伏筆。本節課的科學概念是:電流可以產生磁性。通過三個班級的教學,這節課我也有幾點反思:

電和磁教學反思(通用16篇)

第一:根據本課的重難點修改了教學時教材的順序。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運用通電導線和指南針來模擬科學家奧斯特的實驗,然後再運用短路電路和指南針繼續來做實驗觀察現象,再通過這兩個實驗來總結髮現,最後做通電線圈和指南針的實驗。在第一、二次教學時我遵循了教材的安排順序,但是在做最後一個通電線圈實驗的時候,總是顯的過渡很愣,孩子們不知道為什麼要製作一個通電線圈,因此這裡孩子們顯的有一些茫然。基與此,在後幾次的教學中,我修改了教材的順序,先做通電導線的實驗,然後就總結髮現。而把短路電路實驗與通電線圈實驗放在平行的位置上,因為這兩種都是讓導線磁性變更強、實驗效果更強的方法,當然其實他們也有一個小層次,就是通電線圈的磁性要比短路電路的磁性更強。這樣教學以後,我發現教學目的更明確了,教學的效果也更好了。

第二:“實驗材料的充分準備是上好一節科學課的基礎”這節課讓我更加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這節課的實驗材料很多,例如有電池盒、電池、開關、導線等,如果那一個小電路出現了故障燈泡不亮,那麼這個小組的實驗就會必然失敗,所以材料的準備才是上好一節科學課的可靠基礎。

第三:課堂上對細節的處理我還是不到位。

片段一 問: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使指標發生了偏轉呢?一個孩子猶豫但洪亮的回答:電流。我非常的高興,但是我說:你評什麼認為是電流呢?由於我的鹵莽行為與強硬態度,這個孩子害怕了,就再也說不出原因了。這時我好後悔,我想這時我應該耐心的鼓勵和引導這個孩子,說:“你可真勇敢,而且想的也非常有道理,你能說說你為什麼會這麼想?”我想這時正是我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的時候,但是我卻錯過了這次機會,而機會卻不會再來。

片段二 問:根據這個奇怪的現象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回答:我想知道電難道能夠讓磁鐵轉動嗎?這個孩子提出的問題多麼好啊,但是當時我卻由於緊張不知道怎麼和學生交流好,因此我選擇了按照我事先備的教案走,即沒有回答這個孩子的問題,也沒有引深這個問題,而是不做任何回答的問了我想問的問題: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使指標發生了偏轉呢?課後我反覆思考這個孩子的問題,我才發現這個孩子提的問題真好,其實孩子提出的問題,就是我想問的問題,只不過問的形式不一樣而已,我可以順著這個孩子的問題。我想我可以這樣引導:“這個同學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電難道能夠讓磁鐵轉動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誰能說出你自己的看法嗎?能說說為什麼嗎?”我想如果這樣處理這個孩子提出的問題的話,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而且也能夠可以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我想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就是這樣在課堂的點滴中一點一點的培養出來的。

這節課總體來看教學層次設計的比較合理,結構比較清晰,也非常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但是對於課堂中的細節處理確是有很大的遺憾,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把握課堂中的細節問題。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是六年級能量單元的第一課,教學目標在於通過系活動,讓學生認識電和磁的關係,知道電能生磁的科學概念,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學習是很必要的,在接下去的活動中,通過觀察燈泡發光來證明電路通暢從而證明有電流經過指南針上方的導線。同時讓學生意識到“指南針在什麼情況下會受到影響而產生偏轉”,對指導學生分析“電能生磁”是有直接幫助的。

在實驗將“通電導線”放置到“指南針”上面,讓“導線”和“指南針”保持一致,觀察指南針變化的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強調“將電路中的導線拉直靠在指南針上方,與磁針指示方向一致”這一點,並且應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學習實驗操作的要點,並且可以請學生說說對實驗步驟學習的理解,或者可以藉助實物投影儀展示一下,確保幫助學生明確此操作要求,這樣在實驗中才能比較清楚的看到實驗現象。在活動中,還要強調觀察“斷開電流時指導針的變化”和“接通電流時指標的變”,進行一個對比,通過反覆通、斷,對比指南針的變化,有助於學生對現象的比對與分析。在利用短路電路增大電流的活動前,要強調調只能短暫接通,可以讓學生三秒倒計時,以此保證電池不會被過於損耗,強化學生對短路的危害的認識。這兩項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思考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指南針的偏轉?因為有了前前面的引導和學習,學生比較容易能得出:指南針的偏轉是由於磁性,而這磁性既不來源於磁鐵,也不來源於鐵的影響,那就應該是電流,可能是電流流過導線時產生了磁性。。

在最後一個活動“通電線圈和指南針”中,我利用較長的導線,演示瞭如何繞一個線圈,然後再給各小組分發導線,組織學生一起繞線圈,本來考慮到繞線會增加學生學習難度,但是,科學課強調的就是動手和動腦,那麼,作為教師就應該提供給學生髮展的空間和學習的機會。繞了線圈之後,讓學生按照自己想嘗試的式任意擺放線圈,從而能讓學生髮現,當線圈放置的位置不同對指南針偏轉角度是有影響的,這樣,學生就會發現將指南針套入線圈中時,產生的偏轉程度最大,甚至旋轉了起來。這樣的設計既是為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也是為了以後學習電動機埋下了伏筆。 

根據之前課外的調查,這是學生們都較為感興趣的單元,因為有教多動手操作和有趣的實驗,因此,教師要樂於花時間準備充分的實驗器材,只有學生快樂學習了,教師才能愉快施教。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3

本課在前一課《能量的轉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電和磁之間的能量轉化。本課主要活動有三個:第一個活動是“讓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這個主要以教師演示為主,讓學生了解電和磁之間是可以進行能量轉化的。第二個活動是“製作一個電磁鐵。在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計劃,完善實驗計劃,然後再分組實驗。分組實驗過程中也沒有規定線圈纏繞的方向和電池的方向,這樣各組製作的電磁鐵釘尖、釘帽兩極就很可能極性不同,為第三個活動做了鋪墊。第三個活動是“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這個實驗也不難,因為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研究。研究發現不同小組製作的電磁鐵釘尖、釘帽的南北極有所不同。從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課後自己去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國小科學課標中已經明確指出國小科學是以培養學業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注重的是學生是否獲得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參與科學學習活動是否主動積極,是否持之以恆,是否實求是,提問是否恰當,設計是否合理,表達是否清晰,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怎麼樣,動手能力怎麼樣,同伴之間合作的能力怎麼樣,而不要強調國小生科學探究的結果或水平。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4

本課作為能量單元的起始課,目的在於通過系列活動,使學生認識電和磁的關係,瞭解電能生磁的科學概念,為後續教學作好鋪墊。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學生回憶指南針的磁針靜止後的指向,再讓學生想辦法如何能使磁針轉動,(磁鐵和鐵)。最後在介紹奧地利的故事,讓學生組裝一個小電路,同時還回憶“指南針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偏轉”,這對指導學生自行分析“電能生磁”是有幫助的。

在“通電導線和指南針”活動中,一定要強調“將電路中的導線拉直靠在指南針上方,與磁針指示方向一致”這一條,可以藉助實物投影儀畫一下,幫助學生明確此操作要求,這樣在實驗中才能比較清楚的看到實驗現象。在活動中,還要強調觀察斷開電流時指導針的變化,通過反覆通、斷,對比指南針的變化,有助於學生對現象的思考與分析。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5

《次北固山下》是蘇教版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誦讀欣賞《古代詩歌三首》中的第一首。《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主要寫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人途經北固山,停在山下,看到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大多數詩歌的特點,同樣也是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稱讚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頭頂大雁,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

為了貫徹我校的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這節課我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3、創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當然,這節課上完後,我才發現自己的教學存在很多問題。

1、課前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預習時間,所以課堂的各個環節都顯得很拖沓,學生與教師都顯得手忙腳亂。

2、課前預設不夠,特別是沒有站在一個七年級學生的角度看待自己設計的問題。導學案上的問題設計有點難,不在學生能夠自學的範圍之內。

3、導學案的問題設計不合理。詩意的疏通可以放在課前預習的環節解決,這樣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挖掘課文,深入課文。

4、教學時間把握不到位,整節課前鬆後緊,導致整節課下來重難點問題沒有突破,重難點體現並不明確。當堂檢測也沒來得及完成。

5、學生對詩歌的意境並沒有身臨其境的“走進去”。

6、自身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教學不能做到從容不迫,教師的點撥不夠簡潔,教師的語言有些囉嗦繁瑣。

我相信,常反思才能大進步,我會多積累經驗,虛心求教,真正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6

《北京的春天》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裡行間蘊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由於學生的年齡小,如果不創設一定的情境,學生很難體會到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因此我把落腳點放在了讀書上,運用觀看畫面、學生評一評、教師語言渲染、男女生比賽等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感悟課文內容。

例如學習除夕一段,學生在評價同學讀書時這樣說:“書上寫到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我在過年穿上媽媽給我買的新衣服時,特別高興,所以在讀這句話時我覺得應該讀的高興點。”“鞭炮聲日夜不絕,應該再讀的再熱鬧一些,因為鞭炮這一家響過之後,那一家又放起來了,響聲不斷,所以要讀再熱鬧一點。”“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我覺得家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飄了出來,感到特別香,應該再讀得香一點。”學生的精彩發言,充分體現出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我又把落腳點放在了學生身上。設計了“你認為他讀的怎麼樣”“小組交流”“男女生比賽讀後,讓學生當評委談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總之在這堂課上,我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在自主合作中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對語文的濃厚興趣。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7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古代繪畫作品。

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把握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的原則設計以下兩大教學環節:

1,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古畫的內容。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張揚祖國燦爛文化的氛圍,讓學生融入其中。課的開始,我讓學生邊欣賞古畫邊聽課文朗讀,並配上優美古典的古箏樂曲,將學生帶入畫中美輪美奐的意境中,激發學生了解古畫的興趣。然後,我以"古畫到底畫了些什麼呢"這一個大問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二,三,四節。然後以朗讀的形式反饋自學情況。在反饋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如:二,三段讓學生分角色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讀完書上的內容後,我繼續指名引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這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拓展讀,學生興趣濃厚,想象豐富。

2,抓住課文的題眼,引導學生了解古畫的價值。欣賞並瞭解了古畫的內容後,我讓學生再讀了一遍課文並讓他們思考為什麼它會成為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學生談到了畫面展現街市上的熱鬧場面及橋北頭的場景,他們從"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個"有"等詞句讚歎畫家畫技的高超,有的還從畫面中找到了農民,商人等各種行業身份的人,還有的從畫中傳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嘆這幅畫確實名揚中外。這一教學過程在充分關注學生個體讀書感受的基上,真正瞭解了這幅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8

1、教學中,我嘗試著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後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後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聯絡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句話的“出場”時,我安排地也是比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樣高興,但是更讓她高興的是什麼呢?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在讀、寫、背爸爸的話的基礎,丟擲問題“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卻變成了好事,你們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在學生聯絡實際談感受的過程中,其實不正是他們對文字所體現的啟發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嗎?

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學生自主活動方面還需拓寬,教師在教學節奏還不夠緊湊,整個課堂還是有“牽”的感覺,需加油!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9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你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後,我問學生:通過課下的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為什麼要發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裡。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裡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著,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後怎樣想的?最後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彷彿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我先把“盯”換成了“看”,讓學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樣嗎?學生都說不好。為什麼?郝子龍馬上站起來說:盯是眼睛不眨地看著,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說到這裡還要老師講嗎。在指導朗讀時就感覺特別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鬆。在這段中我沒有講,把時間全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動手畫一畫鴨子的腳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沒見過鴨子,能畫出來嗎?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數孩子都畫得非常像。當問他們怎麼畫得這麼像時,好多孩子都說在電視上看過,在書上看過,在奶奶家看過……就這樣不講他們明白了鴨子為什麼會在水裡輕快地滑行。進而朗讀這段,讀得特別生動。

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此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麼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麼呢?學in生說:眼前一亮,說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為什麼要馬上去做?”田炎生: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胡從政:“老師我知道他為什麼找的是粗木棍?因為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 是呀,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為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最後,為什麼稱這個工具為“櫓板”?學生說得更是精彩。鍾文昊:人們為了時刻想著發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來命名。這樣讓不知道的人們都能知道這個工具是魯班發明的。太好了,教室裡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學完了全文,我問他們,你還知道魯班發明了什麼嗎?孩子們小手紛紛舉起,他們情不自禁喊出來:傘、鉅、雲梯、刨子等等。當我問他們怎麼知道的時,他們有的說從課外書上,有的說是從網上,有的說是爸爸媽媽告訴他們的。我真為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叫好。最後我又留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作業,課下收集有關魯班的故事,下節課我們來交流。看得出他們是喜歡這樣的作業。

回想這節課的得失,遺憾的是讀書還少,給孩子的機會還是不能照顧到學習較差的學生。這是我以後應該注意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為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用投影圖片和教學視訊,強化學生對法國大革命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情感。

補充了教材中不完整的部分,還原了歷史的內容,使學生能較完整的認識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史實,並突出了重點知識,詳略得當。

鍛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用小組討論和學生自由發言的形式,效果較好。

過度語連線較好,層層深入,啟發誘導。力爭一堂好課要“好語+好果”。

由於教材的限制,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還不很充足。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11

今天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堂正規的語文課,他們剛剛脫離幼兒園的生活來到國小。這裡的規矩明顯比幼兒園多了很多,孩子還不是很適應。那如何讓將孩子帶進拼音王國,使他們對國小的學習生活產生興趣。我的心裡還是沒有什麼底的,對剛剛接觸的這幫孩子瞭解的好不是很多。

aoe的教學,這是漢語拼音單韻母教學的起始課。在aoe的教學中,我是藉助形象讓學生記憶拼音形狀的,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孩的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為了能在課的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面帶微笑地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拼音王國裡住著許許多多的拼音娃娃,我們今天要先去認識最最可愛的三個孩子。你瞧,他們來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將拼音字母擬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枯燥無味的拼音字母的距離,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二、善於引導,激發思維

剛入學的孩子有很強表現欲,模仿能力也非常的強。在課堂上儘量讓學生去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課中,“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嗎?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來很多好的辦法。“阿姨的“a”,小公雞“O”喔喔叫”,很多孩子可能看見我在教學“O”時,用兩手的食指和拇指拼湊成一個“O”形,他們也學著我們的樣子用手指拼湊成o形。看到孩子的表現真的讓我覺得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總以為孩子還小,哪裡知道用什麼好辦法來記憶我們剛學習的字母,但是事實證明他們還是有這個能力的,只要我們老師善於引導,給孩子充分展示他們自己的舞臺,再給予一定的評價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說不定孩子會還你一個別樣精彩的課堂。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12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著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這麼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穵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為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 ——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紮實的,因為本文字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美動人,從學生作業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著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 走進文字背景與主題。“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後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於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朗吉弩斯說:“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帶著這種思想去感悟心語。如“一棵榕樹一片林,鳥在林中當主人。”“走進鳥的天堂,那美麗迷人的南國風光撲面而來,滿眼蓬勃的綠意,生機無限;滿樹歡樂的鳥兒,縱情歌唱。”這樹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怦然心動。願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將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運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群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群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隻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麼,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後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緻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如:描寫秋天的果園,首先要將果園在秋季裡碩果累累,香氣四溢,色彩濃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繪,給人一種整體感受,然後抓住重點進行細緻描寫,這樣就做到了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二 在語言中讀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應該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國小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為什麼呢?不是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一句不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著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讚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這裡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讚美,因此,在讀文章時,一定要透過語言文字型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綜合學習與反饋

鼓勵學生積累有關寫鳥的詩句。(略)

上完本課還是有收穫的,同時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話來講:一個老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某種教法去否定另一種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於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13

在後來的作業課中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有的說他認識了爬山虎;有的說他開始喜歡爬山虎了;有的說畫圖、寫作必須認真地觀察、比較才能做得更準確;還有的竟然說爬山虎很可愛,能美化環境,建議學校四周的圍牆前都種上爬山虎,把我們的校園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讓我沒有想到。這些不都是我這一課教學所期望的嗎?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知道了運用知識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我在歎服學生的同時,認真地總結了本課的教學:如果我沒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我沒能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如果我沒能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同時去親自動手體驗;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備好的教案進行……那這一節課的效果會是這樣的嗎?

我深深地感觸到:1、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有體驗的權利,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求知;2、在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中,學生要擁有的不僅僅是知識,他們更需要興趣。3、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有語文知識,也要有數學、美術、音樂等的有機結。4、學生資源是最豐富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新的課程理念,給了我新的教學思想,指導我在新的課堂教學中遠航。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14

有幸參加社會學科組的園本培訓社會學科組教學研討活動;此次研討的主題是“教學活動中學習情境的設計”,根據這一要求,我進行了選材,也看了很多社會課。最終發現繪本《勇氣》比較分合我們的研討主題,並且它講述的就是孩子在生活中遇見的一些小事,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是當下孩子們也比較缺乏勇氣,一次最終確定這一活動。

此次活動主要包含四個環節:

一、談話匯入——引出勇氣。

二、勇氣的多種形式。

1、傾聽故事瞭解勇氣的多種形式。

2、回憶勇氣,加深印象

3、歸納提升,理解勇氣(這裡我第一次試上不分主次都進行了拓展,延伸到生活中。經過研討,我們組的成員一致認為,過於囉嗦,因此,這次錄影中我就勇敢、主動進行了適當延伸,其他一帶而過。)

三、遷移經驗,分享勇氣。

1、記錄繪畫。

2、幼兒交流繪畫內容。

3、教師總結。

四、結束部分。

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我主要採取了情境教學法,活動後發現了一些不足:課堂教學中,當談到某一話題,很多孩子就延伸到其他方面去;課堂比較混亂。這是我應該及時的停止,進行適時的引導,告訴幼兒認真傾聽,關注幼兒長遠發展,但是這方面,我做的還不夠。二、教師的教態語言不夠精煉。如:教學過程中平凡使用“是呀,恩”等詞。三、教師關注全體的意識不強,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幼兒目光遊離,教師沒能很好的關注全體。

社會活動很重要的一點是情感的體驗,並且我們想讓大家看到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學到了什麼。因此在試上錄影後,我們組的成員,建議把第四部分“結束部分”改為拓展延伸,即設計一個遊戲環節讓孩子真正的去體驗勇氣。設想為:一、孩子們我們知道什麼是勇氣了,想不想去體驗一下?二、在操場把很多的輪胎、平衡木擺放好,並含有一定的難度,讓孩子一個個攀爬過去。三、帶領幼兒回到教室,問他們你們覺得自己怎麼樣?在玩的過程中,你覺得哪點表現你有勇氣?是哪一種勇氣呢?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15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的,情境中的各咱因素對情感的產生非常重要。在快樂的情境中產生快樂感,反之產生悲哀感。這一特點告訴我們:在教學中的教師要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我在教《艱難的國運與雄壯的國民》時,是這樣利用情境匯入的:一開始播放莊嚴而神聖的《國歌》,用激昂的語調向學生介紹中國處於最艱難的時候,許多愛國之士迷惘之時的情景,在課件上顯示出五四時期中國人民那雄壯的精神的圖片。

這時候學生眼望那一副副圖片,耳聽教師充滿感情的敘述,就會產生強烈的振動感。在激情的配樂朗讀中,讓學生圍繞課題的兩個關鍵詞:艱難、雄壯來知道課文寫了什麼?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就有了感情基礎,對課文的理解也深了,文章的難點也會自然突破。特別是情感性較強的課文,不去幹巴巴的說教,重要的是創設情景,進行情感化的引導才是教學中的上乘之作。

電和磁教學反思 篇16

上週三的市級班會課——《體悟親情 學會溝通》,是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主題班會進行有機結合。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從未上過心理健康課的老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說實在的,上完課後,也不知該從哪些方面來反思這一節課,下面只能粗淺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選材源於生活

在上課前,我多次與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調查,瞭解學生與父母之間普遍存在的溝通問題。課堂上,先播放本班同學與父母的一些溫馨照片,勾起學生對兒時的美好回憶,體驗到與父母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快樂。而後選取與學生生活相近的視訊案例,活生生地將發生在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問題呈現在孩子們面前,當孩子眉頭緊鎖,目不轉睛地看著螢幕時,我知道他們的心靈已有所觸動了,正是這源於生活的真實再現,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慘痛的結局?從而讓學生明白應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傾聽父母的心聲;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更進一步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及與父母進行友好溝通的重要性。

二、 傾訴源於安全

課上,當學生通過觀看視訊發現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而沒有很好進行溝通就會使矛盾激化,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時,他們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引發學生傾訴的內心需求。於是我儘可能地創設安全的心理環境,毫不吝嗇地將時間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盡情傾訴自己的煩惱,因為我知道此時此刻,孩子們最需要的是把壓抑著的苦惱傾瀉出來,而傾訴正是解決的良好開始。

三、 情感源於交流

課堂上,我深知情感是溝通的靈魂,也是本節課是否有效的關鍵。因此在這節課上,當孩子們盡情地傾訴著自己的情感時,我並沒有生硬地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當孩子們頗有微詞地細數著父母的種種“不是”後,我並沒有單純地附和孩子們的想法。而是讓孩子聽家長訴說煩惱,請學校的心理諮詢師來分析原因,從不同的角度觸及孩子的心靈,引導孩子們從心靈深處進行愛的反思。在這一環節裡,當孩子聽到父母對自己說的心理話時,流淚了。這源於心靈的感動,將化作溝通的動力。

四、方法源於需要

因為在孩子的內心產生共鳴了,所以能引發孩子深層次的思考,從而讓孩子們真切地找到產生矛盾的源頭——因為缺少溝通而產生不愉快,順其自然地引發孩子們想學習溝通方法的慾望。當孩子們從同學善於與父母溝通的成功例子中發現溝通妙招後,就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想法,所以在即興表演與父母相處的溝通難題時,孩子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和形象,方法也運用得非常好。在角色轉換時,也能充分運用所發現的方法,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體會父母的心情。

總之,在這一節班會課上,我儘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通過這一節課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的、真實的,才是令人感動的,有效的。